原全國人民代錶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成思危親筆作序!
7位國內頂端能源專傢傾情推薦!
三位分彆齣生於60、70和80年代的中青年作者全新力作!
《智慧能源:我們這一萬年》用第1人稱“我們”作為曆史的人類、現實的人類和未來的人類的總代錶,以能源形式的改進和更替為基本主綫,從大曆史、跨學科的寬廣視角,在對能源、科技、環境,以及人類文明發展進程進行立體觀察,揭示能源更替與文明演進客觀規律的基礎上,認真思考我們何以陷入又將何以走齣現實睏局,大膽暢想未來的能源形式與文明形態的輝煌圖景。本書可供關注能源、環境、經濟以及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廣大讀者閱讀。
劉建平,男,60後。中國人民大學勞動經濟學碩士、産業經濟學博士,中國科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後,曾赴英國留學並獲電子商務研究碩士學位。先後在財政、工商、電力部門從事人力資源、資産財務、市場監管、體製改革工作。現任職於國傢能源局,兼任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歐清潔與可再生能源學院教授。
陳少強,男,70後。山西財經大學統計學學士、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財政學碩士、日本一橋大學公共政策管理碩士、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經濟學博士。現任職於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碩士生導師,研究主要涉及財政金融政策、國有資産管理、社會保障、節能減排等領域,發錶學術論文數十篇。
劉 濤,男,80後。武漢大學理學學士、長沙理工大學管理學碩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經濟學博士。參與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國傢科技支撐計劃等多項課題研究,在Energy Policy(SSCI)、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World Ecology(SCI)、《生態學報》等期刊發錶有關生態補償、低碳經濟、可持續發展論文多篇。現任職於雲南省發展改革委。
序
開篇語 蹣跚走來:我們的這一萬年001
1 追問生命的由來002
2 探尋文明的脈絡002
3 鑄就輝煌的基石003
4 開啓未來的引擎004
第一篇 走近能源:我們前行的動力005
1 同源異麯:能、能量與能源006
1.1 能006
專欄:不要小看“小水滴”009
1.2 能量010
專欄:地球—能量之球011
1.3 能源012
專欄:認祖歸宗—能源的族譜014
2 變臉之術:能量轉換及其規律015
2.1 能量的轉換方式015
專欄:邁爾—能量如何轉換?017
2.2 能量轉換與守恒定律019
專欄:永動機“永不休”?020
3 如影隨形:無處不在的能源022
3.1 能源與“我”022
專欄:沒有能源的一天023
3.2 能源與“我們”024
專欄:印度大停電影響6億人026
第二篇 由火而始:我們走過的足跡029
4“ 激情”燃燒:成就偉大的開端030
4.1 火的發現和利用030
專欄:鑽木取火的傳說032
4.2 烹煮與人類進化032
專欄:黑猩猩也跳“火焰舞”034
5“ 馴化”天賜:拓展農耕的力量035
5.1 “馴化”的起源035
專欄:阿拉斯加馴鹿036
5.2 自然力的“馴化”038
專欄:風車、水車與帆船的曆史040
6 煤與蒸汽:工業革命的推手042
6.1 煤的發現與早期利用042
專欄:馬可·波羅眼中的黑石頭043
6.2 蒸汽機與第一次工業革命044
專欄:蒸汽機改變世界046
7 電磁之光:信息文明的標尺048
7.1 內燃機時代的到來048
專欄:現代工業的血液—石油051
7.2 從磁力到電力的轉化052
專欄:邁入“信息時代”055
7.3 爭議中發展的核電057
專欄:核廢料標記—1萬年059
第三篇 睏局叢生:我們麵臨的挑戰061
8 氣候變暖:正在熱議的焦點062
8.1 海平麵上升“生死時速”062
專欄:可能被淹沒的5個國傢064
8.2 季節紊亂攪混生物圈067
專欄:動物的行為混亂和生理失調069
9 環境破壞:並非杞人憂天070
9.1 令人睏擾的垃圾070
專欄:垃圾處理的曆史072
9.2 令人生畏的地殼074
專欄:中國汶川特大地震076
9.3 令人憂心的河流077
專欄:即將枯竭的七大河流079
10 資源緊張:還可以撐多久?083
10.1 急速耗盡的石油資源083
專欄:北極—最後的石油寶庫085
10.2 難孚眾望的煤炭資源086
專欄:石油的孿生兄弟—煤炭088
10.3 睏難重重的可再生能源089
專欄:“風”性難馴091
11 能源紛爭:未來戰爭的導火索092
11.1 全球的能源問題092
專欄:曆史上的三次石油危機094
11.2 能源的政治屬性095
專欄:石油左右政治096
11.3 能源與戰爭的姻緣098
專欄:全球四大能源“火藥桶”100
第四篇 永續動力:我們追尋的夢想103
12 技術創新:穿透烏雲的陽光104
12.1 傳統能源技術的改進104
專欄:建築節能的智慧107
12.2 新型能源技術的探索109
專欄:智慧城市的興起與發展114
13 製度變革:鋪平前行的道路115
13.1 未雨綢繆的發展規劃115
專欄:美國能源安全未來藍圖116
13.2 促進高效的産業組織117
專欄:全球電力市場化改革浪潮118
13.3 不斷完善的法律政策120
專欄:美國支持新型能源的政策121
14 國際閤作:為共贏而努力122
14.1 危機催生閤作122
專欄:聯閤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26
14.2 眾人拾柴火焰高127
專欄:多國閤作圍堵臭氧層漏洞128
14.3 機製初顯成效130
專欄:上閤組織推動地區能源閤作130
15 謹慎樂觀:希望中還有失望131
15.1 技術總有瓶頸131
專欄: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133
15.2 製度還有缺陷134
專欄:謹慎看待清潔發展機製136
第五篇 智慧能源:我們未來的曙光139
16 文明演進:能源驅動的主綫140
16.1 文明形態的演進140
專欄:各具特色的東西方文明143
16.2 能源形式的更替144
專欄:能源形式更替的綫索145
16.3 文明與能源的關係146
專欄:“雙P”原理148
17 智慧能源:因時而生的奇葩149
17.1 智慧能源的基本內涵149
專欄:新桃花源記152
17.2 智慧能源的重要意義153
專欄:人體能源技術展望155
18 渾然天成:技術和製度的融閤156
18.1 智慧能源的技術基礎156
專欄:智慧能源技術憧憬無限157
18.2 智慧能源的製度框架160
專欄:智慧能源製度嶄露頭角162
第六篇 漫漫長路:我們該如何走過165
19 全球使命:任重而道遠166
19.1 環球同此涼與熱166
專欄:地球熄燈一小時167
19.2 路漫漫其修遠兮169
專欄:多哈拒絕“傲慢與偏見”171
19.3 智慧能源總動員172
專欄:全球倡議174
20 中國責任:理性而擔當175
20.1 中國的自覺行動175
專欄:科學發展引領智慧能源177
20.2 中國的理性應對178
專欄:中國減排的權利與義務180
20.3 智慧能源中國夢180
專欄:華夏傢書182
結束語 攜手嚮前:開創我們的未來185
一、能源奠定我們根本的保障186
二、曆史告訴我們未來的方嚮186
3 三、智慧賦予我們偉大的力量188
參考文獻190
後記194
《智慧能源:我們這一萬年》這本書,讓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宏偉的時間長廊,親眼見證瞭人類文明與能源之間韆絲萬縷的聯係。我一直認為能源是一種相對靜態的技術概念,但這本書卻讓我看到瞭能源發展的動態演進,以及它如何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塑造瞭人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作者從人類學會利用火的史前時代講起,一步步梳理瞭水力、風力、生物質能,再到煤炭、石油、電力,以及當今蓬勃發展的可再生能源的漫長曆程。我特彆喜歡書中對古代能源利用的描述,那種在有限條件下迸發齣的驚人智慧,讓我由衷地感到欽佩。例如,書中關於古人如何利用水力驅動各種機械,以及如何利用風力進行航海和研磨的細節,都讓我看到瞭人類與自然巧妙互動的美妙篇章。更重要的是,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講述能源技術的演進,更是在深入探討能源的每一次重大變革如何深刻地影響瞭人類的生産方式、社會結構、經濟形態,乃至文化價值觀。它讓我意識到,能源,是人類文明不斷前進的永恒動力。
評分這本《智慧能源:我們這一萬年》簡直顛覆瞭我對能源的認知!讀完它,我纔意識到,我們人類的文明進程,竟然如此緊密地與能源的每一次飛躍息息相關。從最初的火,到蒸汽機的轟鳴,再到如今我們習以為常的電,每一項重大能源技術的突破,都像是一把鑰匙,開啓瞭社會發展的新篇章。書裏詳盡地描繪瞭人類如何從依賴自然、簡單利用,逐步發展到對能源的精細控製和高效利用。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關於早期農業文明對水能、風能的巧妙運用,那份古老智慧在今天看來依然閃耀著光芒。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在技術層麵,而是深入探討瞭能源的獲取、分配和使用如何塑造瞭社會結構、經濟模式,甚至是政治格局。比如說,書中分析瞭煤炭在工業革命中的核心作用,是如何催生瞭資本主義的勃興,又如何改變瞭城鄉麵貌,加速瞭人口的聚集。它讓我重新審視我們日常生活中每一個微小的能源消耗,原來背後都承載著如此漫長而麯摺的演進史。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描述不同能源時代交替時那種史詩般的敘事感,仿佛能親身經曆那些激動人心的變革。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能源的書,更是一部濃縮的人類文明史,讓我受益匪淺,也對我們未來如何駕馭能源有瞭更深刻的思考。
評分這本《智慧能源:我們這一萬年》對我來說,絕對是一次“燒腦”卻又充滿啓發的閱讀體驗。它以一種極其宏大的視角,審視瞭人類文明長達萬年的能源發展曆程,讓我看到瞭能源與人類社會發展的“共生”關係。我之前對能源的理解大多停留在現代科技層麵,而這本書則將我的視野拉迴到最遙遠的過去,從火的發現開始,逐步展現瞭人類如何從最基礎的生物質能,到利用水力、風力,再到發掘礦物能源,最後進入電氣化時代,乃至邁嚮我們今天的智慧能源時代。作者在描述古代能源利用方式時,運用瞭大量的考古學和曆史學證據,讓我對那些古老文明的智慧感到由衷的贊嘆。比如,書中對古代灌溉係統的解析,以及對早期航海技術中風力利用的描述,都讓我看到瞭人類與自然界和諧共處的智慧。更重要的是,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講述技術的演進,更是在探討能源的每一次飛躍如何深刻地改變瞭人類的生産方式、生活方式、社會結構,甚至是思維模式。我尤其喜歡作者在分析不同能源時代特徵時的對比,讓我能清晰地看到文明演進的脈絡。它讓我意識到,我們今天所享受的物質文明,其根基都深深地埋藏在過去韆百年能源的探索與革命之中。
評分閱讀《智慧能源:我們這一萬年》,感覺就像是在一場浩瀚的曆史長河中暢遊,而“能源”就是那條貫穿始終的河流,滋養著人類文明的生長。我之前對能源的認識,大多是孤立的、技術性的,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能源發展的宏觀圖景,以及它與人類社會演進之間密不可分的聯係。作者以一種極為宏大的視角,從人類學會利用火的時代開始,一路講述瞭水力、風力、煤炭、石油、電力,直至今天的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漫長演進過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對古代文明能源利用的描述,那些看似簡單的技術,卻蘊含著古人對自然深刻的理解和智慧,比如古埃及人對尼羅河水位的精準預測和利用,就極大地推動瞭農業的發展。而當讀到工業革命時期,煤炭和蒸汽機的齣現如何顛覆瞭整個世界,我更是被那種變革的力量所震撼。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講述能源技術本身,更是在探討能源的每一次進步如何改變瞭人類的生産力、生活方式,甚至思想觀念。它讓我意識到,我們今天所擁有的一切,都與過去韆百年來人類在能源領域的探索與創新息息相關。
評分天呐,《智慧能源:我們這一萬年》這本書,讓我感覺自己像穿越瞭時空,親眼見證瞭人類文明與能源共生的宏大畫捲。我原以為能源就是發電廠、石油、天然氣這些冰冷的詞匯,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能源背後鮮活的故事,以及它如何深刻地影響瞭人類的每一次進步。從那些原始部落小心翼翼地學會用火,到古埃及人利用尼羅河水的灌溉係統,再到古希臘人對風力帆船的早期探索,作者用生動細膩的筆觸,勾勒齣人類與自然界能源互動的美妙圖景。我特彆著迷於書中關於中世紀時期水力磨坊和風力磨坊的詳細介紹,它們在當時是多麼重要的生産力工具,是如何解放瞭人力,推動瞭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而當讀到工業革命時期,煤炭如何成為驅動一切的“黑金”,蒸汽機如何改變瞭世界的運轉方式時,我更是感到一股強大的力量在書中湧動。作者並沒有迴避能源發展帶來的負麵影響,比如環境汙染和資源掠奪,反而以一種客觀而審慎的態度進行瞭探討,讓我看到瞭智慧能源背後復雜的人性與社會議題。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每一次能源的革命,都伴隨著社會的重塑和思想的革新。我仿佛能聽到齒輪轉動的聲音,看到蒸汽彌漫的天空,感受到科技進步的澎湃激情。
評分《智慧能源:我們這一萬年》這本書,絕對算得上是我近期讀過的最讓我“大開眼界”的讀物瞭。它以一種極其宏大的曆史視角,將人類文明的發展與“能源”這個概念緊密地聯係在一起,勾勒齣瞭一幅波瀾壯闊的能源演進史詩。我之前對能源的理解,大多停留在現代科學技術層麵,而這本書則將我的視野拉迴到瞭遠古時代,從人類最初學會利用火開始,逐步展現瞭水力、風力、生物質能,乃至後來的煤炭、石油、電力,以及我們現在所處的清潔能源時代。作者在描述古代能源利用方式時,運用瞭大量的史料和考古證據,讓我對那些看似原始的技術背後所蘊含的智慧感到無比驚嘆。比如,書中對古代水力利用的精細化描述,以及對早期農業文明如何巧妙利用自然能源的分析,都讓我看到瞭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的一種理想狀態。更重要的是,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講述能源技術的進步,更是在深入探討能源的每一次飛躍如何深刻地改變瞭人類社會的結構、經濟模式、生活方式,甚至是權力分配。它讓我深刻地認識到,能源,是驅動文明前進的真正引擎。
評分我得說,《智慧能源:我們這一萬年》這本書,徹底刷新瞭我對“能源”這個詞的認知。我之前總覺得能源就是那些發電廠、管道裏的東西,是現代工業的基石,但這本書卻讓我看到瞭能源貫穿人類萬年文明的宏大脈絡。從最早的火種,到利用水力、風力,再到轟轟烈烈的工業革命,以及我們如今所處的電氣化、信息化時代,作者用一種極其宏大的視角,將人類與能源的關係娓娓道來。我特彆欣賞書中對古代能源利用方式的細緻描寫,比如,古代文明如何巧妙地利用河流的力量來灌溉農田,又如何利用風力來驅動帆船進行貿易和探索,這些都讓我看到瞭古人對自然深刻的理解和利用智慧。更讓我震撼的是,書中深入分析瞭能源的每一次飛躍如何深刻地改變瞭人類的社會形態、經濟模式,甚至政治格局。它讓我意識到,能源的獲取和利用,從來都不是簡單的技術問題,而是與人類的生存、發展、競爭,甚至文明的興衰息息相關。這本書讓我對人類文明的進步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對未來能源的發展充滿瞭期待。
評分這本《智慧能源:我們這一萬年》絕對是一次顛覆性的閱讀體驗,讓我對“能源”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全新的維度。我過去常常把能源簡單地等同於電、油、氣這些具體物質,但這本書卻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通往能源背後更廣闊曆史和更深邃文明的大門。從人類史前時代對火的馴服,到古代文明對水能、風能的巧妙利用,再到近代工業革命以煤炭為核心的動力飛躍,以及20世紀電力革命帶來的翻天覆地變化,作者以極其宏大的敘事,將這萬年的能源演進史描繪得淋灕盡緻。我尤其贊賞書中對不同能源時代社會影響的細緻分析,它讓我清晰地看到,每一次能源的突破,都不僅僅是技術的革新,更是社會組織形式、經濟模式,甚至是全球力量格局的深刻重塑。書中對於古代農業文明如何依賴水利,以及早期航海文明如何駕馭風力,都進行瞭細緻入微的描寫,讓我感受到瞭古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智慧。它讓我明白,我們今天所享受的便捷生活,其根基都深深地紮在過去韆百年能源的探索與創新之中,也讓我對未來能源的發展方嚮有瞭更清晰的認識。
評分《智慧能源:我們這一萬年》這本書,真的讓我對“能源”這兩個字有瞭全新的理解。我以前總覺得能源就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比如電、汽油,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能源背後更深層的含義,以及它如何貫穿瞭人類文明的始終。從最原始的生火取暖、狩獵采集,到後來利用水車、風車進行生産,再到轟轟烈烈的工業革命,直至今天我們談論的可再生能源和智能電網,作者都進行瞭極其詳盡的梳理。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描述古代能源利用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微觀”視角,比如古代人們如何巧妙地利用地勢和水流來建造水磨,或者如何觀察風嚮來操控帆船。這些細節讓我感受到瞭一種古老而深刻的智慧。書中對不同能源發展階段的社會影響分析也極其到位,它讓我明白,能源的變革不僅僅是技術上的進步,更是社會結構、經濟模式、乃至全球格局的深刻調整。比如,石油的發現和大規模開采,是如何重塑瞭20世紀的世界秩序,又如何引發瞭無數的衝突與閤作。這本書讓我看到,能源就像一條無形的河流,它滋養著人類文明,也塑造著我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評分這本《智慧能源:我們這一萬年》,絕對是一本能讓你的大腦“飛速運轉”的巨著!它以一種令人驚嘆的廣度,將人類文明的漫長畫捲與“能源”這一核心要素緊密相連,勾勒齣一幅幅波瀾壯闊的史詩圖景。我之前對能源的理解,更多的是停留在現代科技層麵,比如太陽能電池闆、風力渦輪機這些具象化的事物。但這本書,則將我的視野拉迴到瞭人類最原始的起點——火的利用,然後一路講述瞭水力、風力、生物質能,再到煤炭、石油、電力,乃至如今我們正在大力發展的清潔能源。作者在描述古代能源利用方式時,那種細膩的筆觸和翔實的史料,讓我仿佛親眼見證瞭古人的智慧和創造力。我尤其被書中關於古代水利工程和航海技術中風力利用的描述所吸引,那是一種與自然和諧共生、順勢而為的智慧,讓我深受啓發。更重要的是,這本書不僅僅是在描繪能源技術的演進,更是在深刻地剖析每一次能源革命如何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瞭人類的社會結構、經濟模式、生活方式,甚至是思想觀念。它讓我深刻地認識到,能源,是驅動人類文明不斷嚮前發展的最根本動力。
評分速度可以
評分書很好,物流也給力!
評分非常有用的專業書,物超所值
評分概念性比較多,實用性一般瞭。
評分京東正版書籍工會購書
評分非常不錯的書,值得看看!
評分速度可以
評分語言很科普,文筆還算生動。
評分很好的一本書,推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