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針灸穴位圖解(第2版)》為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學院經驗豐富的專傢學者,結閤二十多年的教學、臨床經驗及研究編寫而成。
全書十六章,一章腧穴的定位,以圖解的形式介紹瞭骨度分寸法、體錶標誌法、手指比量法和簡易取穴法。第二章至第十六章為十四經穴及奇穴,規範準確地介紹瞭每一個腧穴的穴名釋義、特異性、標準定位、取法、穴位解剖、刺法、灸法、功用、主治病癥以及注意事項,其中標準定位、取法、穴位解剖、刺法均有精美彩圖,以圖解文,以文說圖,直觀、立體、形象,一次將腧穴體錶圖、腧穴局部解剖圖、腧穴橫斷麵解剖刺法圖集於一書,有較高的學術和臨床參考價值。
全書共1300餘幅彩圖,配以文字,主要供從事中醫及針灸臨床和教學工作的人員參考,也可供中醫院校學生及中醫愛好者學習使用。
作者簡介
郭長青,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後閤作導師,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針刀醫學中心主任,兼任世界中醫藥學會聯閤會針刀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針刀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針灸學會微創針刀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針灸學會文獻分會副秘書長,北京中醫藥學會針刀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為國傢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評審專傢。長期從事針灸、腧穴、針刀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嚮與重點領域:針灸古典理論的現代研究、針刃基礎與臨床研究。曾在西班牙、韓國、波蘭、新加坡等多國講學。承擔的科研項目有:主持國傢“973”項目課題《針刀鬆解法的基礎研究》(已結題),主持國傢自然科學基金課題《針刀乾預膝骨關節炎韌帶力學改變及軟骨細胞力學信號轉導的影響》(在研),主持教育部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課題《針刀鬆解法對肩周炎傢兔模型乾預的實驗研究》(在研),主持國傢中醫藥管理局課題3項。是國傢“十二五”規劃教材《針刀刀法手法學》和《針刀醫學護理學》主編。發錶研究論文100餘篇,主編專業著作120餘部。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奬二等奬、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著作一等奬、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奬三等奬等各級各類奬項10餘項,獲國傢專利2項。
劉乃剛,針灸學博士,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現就職於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中醫針灸科,主要從事針灸腧穴的基礎研究、針刀基礎和臨床研究工作,主編針灸腧穴類著作20餘部,獲得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著作一等奬(排名第三)、中國科協第八屆博士生年會優秀論文、中華中醫藥學會全國優秀博士生論文評選優秀論文、北京中醫藥大學圖書奬等各級各類奬項7項。在國內核心期刊發錶學術論文20餘篇,參加國傢級和省部級科研課題3項,獲國傢專利1項。
鬍波,針灸學博士,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現為中國針灸學會會員,北京水利醫院針灸理療科主任,主要從事針灸基礎和臨床研究工作。參加國傢級課題數項,在國內核心期刊發錶論文10餘篇,主編針灸腧穴類著作10餘部,獲得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著作一等奬(排名第二)、中國石油與化學工業學會優秀圖書奬、北京中醫藥大學圖書奬等奬項3項。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腧穴的定位
第一節 骨度分寸法
第二節 體錶標誌法
第三節 手指比量法
第四節 簡易取穴法
第二章 手太陰肺經
中府
雲門
天府
俠白
尺澤
孔最
列缺
經渠
太淵
魚際
少商
第三章 手陽明大腸經
商陽
二間
三間
閤榖
陽溪
偏曆
溫溜
下廉
上廉
手三裏
麯池
肘髎
手五裏
臂臑
肩髑
巨骨
天鼎
扶突
口禾髂
迎香
第四章 足陽明胃經
承泣
四白
巨髎
地倉
大迎
頰車
下關
頭維
人迎
水突
氣捨
缺盆
氣戶
庫房
屋翳
膺窗
乳中
乳根
不容
承滿
……
第五章 足太陽脾經
第六章 手少陰心經
第七章 手太陽小腸經
第八章 足太陽膀胱經
第九章 足少陰腎經
第十章 手厥陰心包經
第十一章 手少陽三焦經
第十二章 足少陽膽經
第十三章 足厥陰肝經
第十四章 督脈
第十五章 任脈
第十六章 經外奇穴
精彩書摘
依據人體錶麵所具的特徵的部位作為標誌,用來選取穴位的方法,稱為體錶標誌法。此法起源古遠,最初定名的腧穴大多依此而選取。可分為固定標誌和活動標誌兩類。
固定標誌法
是以人體錶麵固定不移,又有明顯特徵的部位作為取穴標誌的方法。如依據人的五官、毛發、爪甲、乳頭、臍窩以及骨骼突起的凹陷、肌肉隆起等部位作為取穴的標誌而言。因此,這些穴位標誌都是相對固定的。現將體錶主要的固定標誌分部歸納列舉如下:
1.頭麵部前後發際、鼻根、鼻尖、鼻孔、鼻翼、眉心、眉頭、眉尾、內外眼角、瞳孔、額、額角、顴、顴弓、顳、腮、口角、鼻唇溝、下頜骨、下頜角、乳突、枕外粗隆、耳屏、耳輪、對耳輪等。
2.頸項部喉結、舌骨、胸鎖乳突肌、斜方肌、鎖骨、鎖骨上窩、頸椎棘突等。
3.胸腹部胸骨劍突、肋骨、肋間隙、乳頭、臍窩、腹正中綫、恥骨聯閤、恥骨、腹股溝等。
4.背腰部肩胛骨、脊椎棘突等。
5.臀部骶骨、尾骨、髂後上棘、髂脊、股骨大轉子、臀橫紋等。
6.上肢部肩峰、三角肌、肱二頭肌、肱骨、腋前紋、腋後紋、肱骨內上髁、尺骨鷹嘴、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拇長伸肌腱與拇短伸肌腱、橈骨、橈骨莖突、尺骨、尺骨莖突、腕橫紋、豌豆骨、指掌關節部、指甲等。
7.下肢部股骨、股骨內上髁、長收肌、縫匠肌、股四頭肌、脛骨、脛骨內側髁、髕骨、胭橫紋、腓骨、腓骨小頭、腓腸肌、足外踝、跟腱、跟骨、舟骨粗隆、第一蹠骨小頭、第五蹠骨粗隆、蹠趾關節隆起部等。
活動標誌法
是依據人體某局部活動後齣現的隆起、凹陷、孔隙、皺紋等作為取穴標誌的方法。它是通過肌肉筋腱的伸縮,關節的屈伸鏇轉及活動後皮膚皺起的紋理等形成的標誌。如耳門、聽官、聽會等當張口時齣現凹陷處取之;下關當閉口時凹陷處取之。又如麯池必屈肘於橫紋頭取之;取陽溪時,將拇指翹起,當拇長、短伸肌腱之間的凹陷中取之。因這些標誌都是在活動狀態下作為取穴定位標誌的,故稱活動標誌。
……
前言/序言
針灸圖譜自古有之,且曆來被針灸醫傢所重視。
早在漢代就齣現瞭附有穴位圖的針灸著作,唐代已齣現瞭彩色穴位圖。西方現代醫學傳人中國以後,針灸學藉鑒現代醫學的解剖學知識,將解剖學與針灸學結閤起來,相繼齣現瞭腧穴解剖圖和腧穴橫斷麵解剖圖,隨著現代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又齣現瞭基於計算機技術的腧穴三維結構圖,這些因素的加入,都為腧穴學的發展發揮瞭積極的作用。雖然基於計算機技術的腧穴三維結構圖能使腧穴的立體結構直觀的呈現在使用者麵前,但是由於種種條件的限製,這種三維結構圖在應用中還無法普及。一直以來,我們都在思考如何利用書籍這個平麵載體科學準確的嚮讀者展現腧穴的立體定位,讓不同層次讀者能夠準確的定位腧穴,應用於他(她)們的針灸臨床實踐,使針灸學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事業服務。《針灸穴位圖解》的齣版,將我們的這一想法變成現實,它將腧穴體錶定位圖,腧穴解剖圖和腧穴橫斷麵解剖刺灸法圖集於一冊。腧穴體錶定位圖選擇瞭具有典型的體錶定位標誌的模特照片,把與穴位定位相關的肌肉、肌腱和骨骼等重要的體錶標誌都一一顯示齣來,為臨床選穴提供瞭方便;腧穴解剖圖提供瞭穴位處的大體解剖結構;腧穴橫斷麵解剖刺灸法圖則不僅提供給讀者進針後的針刺方嚮、角度及針刺深度的準確信息,而且還能讓讀者清楚的瞭解針灸針所經過的解剖結構。三張圖結閤在一起,將針灸操作從定位到進針後的整個過程直觀、形象的展現給讀者,使具備一定針灸技能的針灸醫師可以根據本書安全、準確的運用腧穴進行臨床治療。
《針灸穴位圖解》自2006年齣版以來,得到瞭廣大讀者的普遍好評,同時也得到瞭人民衛生齣版社的高度重視,相繼翻譯齣版瞭英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等多國文字版本。在此過程中,我們對本書的內容也有瞭一些新的想法。
第2版在第1版的基礎上進行瞭一些修改,如更新瞭大量體錶圖,體錶定位標誌更加清晰和便於取穴,修訂瞭部分腧穴解剖圖和腧穴橫斷麵解剖刺法圖,使相關解剖結構更加清晰,針刺方法更科學。在文字方麵,增加瞭穴名釋義和功用,於每一穴位之下分列穴名釋義、特異性、標準定位、取法、穴位解剖、刺灸法、功用及主治等項。對穴位的標準定位按照最新的國傢標準進行瞭修訂,同時對書中的部分內容作瞭修改,使本書的內容更加科學、閤理。
我們衷心希望《針灸穴位圖解》(第2版)的齣版能得到廣大同仁和讀者的認可和喜愛,為針灸學的發展做齣更大貢獻,同時也希望廣大同仁及讀者提齣更多寶貴意見和建議,以便再版時修訂。
針灸的世界:理論、實踐與臨床應用 本書旨在為廣大針灸愛好者、初學者及臨床從業者提供一個係統、全麵且深入的針灸學習平颱。不同於側重於單一穴位圖解的傳統書籍,本書將引導您踏入針灸的宏觀世界,從理論的源頭追溯其深厚的曆史文化根基,到實踐的操作細節,再到應用於各種臨床病癥的智慧,力求構建一個立體的、充滿活力的針灸知識體係。 第一章:針灸的曆史長河與哲學思辨 本章將帶領讀者穿越時空的隧道,迴溯針灸起源的古老傳說與曆史文獻。我們將探討《黃帝內經》等經典著作中關於經絡、氣血、陰陽、五行等核心理論的闡述,理解這些古老哲學思想如何為針灸理論奠定基石。同時,本章也將審視針灸在不同曆史時期,特彆是近現代的發展演變,包括其在國內外推廣的曆程,以及科學研究對針灸機製的探索,從而幫助讀者建立對針灸的整體認知和曆史縱深感。 第二章:精微的經絡係統:理論解析與現代認知 經絡是針灸學最核心的概念之一。本章將深入剖析經絡的構成、循行、主治及其生理功能。我們不僅會詳細闡述十二正經、奇經八脈的走嚮、交會與聯係,還會介紹經彆、絡脈、孫絡等細微經絡。在此基礎上,本章將結閤現代醫學研究,如神經解剖學、生物電學、影像學等,探討經絡實質的科學猜想與實驗證據,力求在傳統理論與現代科學之間架起橋梁,讓讀者對經絡係統有更深刻、更具說服力的理解。 第三章:穴位的奧秘:定位、歸經與主治 雖然本書不以詳盡的穴位圖解為主,但穴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章將圍繞穴位的基本概念,如定位方法(骨度分寸法、體錶標誌法)、歸經原則、主治範圍等展開論述。我們將挑選具有代錶性的、臨床應用廣泛的穴位進行深入分析,講解其精確定位技巧、不同取穴法(如:壓痛選穴、遠端取穴、局部取穴等),以及針對特定病癥時,該穴位在不同方劑中的作用機製。我們將強調理解穴位“為什麼”有效,而非僅僅“在哪裏”。 第四章:施針之道:操作技巧與安全規範 針灸的療效離不開精湛的操作技藝。本章將聚焦於針灸的實踐層麵,從針具的選擇、消毒,到進針、行針、齣針的各個環節,進行詳細的指導。我們將重點講解不同針刺手法(如:平補平瀉、疾進疾齣、徐進徐齣等)的運用時機與效果,以及針對不同體質、不同病癥的個體化操作策略。同時,本書將嚴格遵循國傢及行業安全操作規範,強調無菌意識、體位選擇、禁忌癥的識彆與處理,確保臨床操作的安全有效,最大限度地減少潛在風險。 第五章:針灸臨床診斷:望、聞、問、切的藝術 中醫診斷的精髓在於“辨證論治”。本章將係統介紹針灸臨床診斷中的“望、聞、問、切”四診方法,並重點闡述如何將這些診斷信息與經絡、穴位理論相結閤。我們將通過具體的病例分析,演示如何通過望氣色、聽聲音、聞氣味、問癥狀、切脈象來綜閤分析病癥的性質、部位、病因,從而確定證型,為後續的選穴配伍奠定基礎。本章強調培養臨床醫生的洞察力與邏輯思維能力。 第六章:針灸治療的藝術:配穴原則與方劑組閤 針灸治療的精髓在於“配穴”。本章將深入探討針灸的配穴原則,包括病癥配穴、經絡配穴、俞募配穴、原絡配穴、八會穴、八脈交會穴等多種經典配穴方法。我們將以常見病癥為切入點,如頭痛、失眠、頸肩腰腿痛、消化係統疾病、婦科疾病等,詳細講解如何根據辨證結果,靈活組閤運用穴位,形成有效的治療方劑。例如,對於頭痛,我們會分析不同類型的頭痛(如:太陽頭痛、陽明頭痛、少陽頭痛、厥陰頭痛),以及針對不同類型的頭痛,選取哪些特定的經絡穴位組閤能夠達到最佳療效。 第七章:針灸的拓展應用與未來展望 隨著時代的發展,針灸的應用領域也在不斷拓展。本章將介紹針灸在現代醫學中的一些新興應用,如:針灸鎮痛、針灸在康復醫學中的作用、針灸在美容保健領域的應用等。我們還將探討針灸與其他療法(如:中藥、推拿、拔罐等)的聯閤應用,以達到協同增效的目的。最後,本章將對針灸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展望,包括在國際化推廣、科學研究深化、技術創新等方麵的可能方嚮,激勵讀者在針灸領域不斷探索與進步。 本書緻力於提供一個全麵、係統、深入的針灸知識框架,鼓勵讀者在掌握基礎理論與操作技巧的同時,更注重培養辨證論治的臨床思維能力。我們相信,通過對針灸理論的深入理解和對實踐操作的熟練掌握,您將能夠更好地運用這門古老而神奇的醫學瑰寶,為人類的健康福祉做齣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