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个时期,杜维明的思想和著述重点有所不同。1966-1978年,他诠释儒家传统,确立了对儒家精神价值作长期探索的为学方向;1978年至80年代末,关怀重心为阐发儒家传统的内在体验和显扬儒学的现代生命力;20世纪90年代迄今,所关注并拓展的论域有:“文化中国”、“文明对话”、“启蒙反思”、“世界伦理”与”印度启示“等。其自我期许是为21世纪的儒家哲学做出贡献。
人心惶惑、物欲横流的当今世界,“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马克思语)。人们那卑微、孱弱的心灵深处对于自由、自我的渴望和执著,几乎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评分其实后来才觉得这样的结局是最好的。
评分很好,非常值得一读
评分评分
只是,让我们祝福他们吧,这群善良的人,和这片温暖的土地。
评分,和书店的比较过了,应该是正版图书。价格可以,购买方便,送货上门,网购就是好,我一下买了好几本书
评分任何一个文化,其价值都有方向性,因而也有特色。所谓特色,不外乎积极性的特色和局限性的特色两种。任何一个文化的价值取向,都不可能把所有人性的光辉、真善美的价值完全体现出来。你刚才所提的问题,正好接触到了儒家的理想人格和现代化所提倡的企业家开创性的心灵之间明显的冲突。这一点我想大家不仅应该接受,而且应该做进一步的认识。因为现代社会是逐渐趋向于专业化、职业化、科技化、合理化的社会。现代人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意义,一个就是他的目标比较集中,和传统中那种面面俱到的君子人格截然不同。以前儒家所欣赏的君子人格,可能是一个艺术家、诗人,同时可能还会弹中国的古琴,人际关系处理得比较好,既在社会上负有重要的责任,又在家庭中担任举足轻重的角色;既是家长,又是政治官员,又是社会贤达……他可能很全面,但从现代职业化的观点上看,这不过是属于一种分工特性不明显的人格类型。就像你刚才说的,把石头投入水中,所激起的涟漪虽然波及很广,但又很微弱。因此,在这种全面性的人格之中,很多积极因素,如艺术上、科学上乃至宗教上的热忱,都没有得到展开。另外,儒家体现出一种超越而内在的道德形而上学;超越而内在的人,首先是各种不同人际关系网络中的一个环节,并且通过家、国、天下种种渠道来展现他的理想。你也可以说,在这样多侧面、多层次的人格发展中,那种集中目标而表现出来的勇往直前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