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SS604建筑管道直饮水工程

07SS604建筑管道直饮水工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建筑工程
  • 给排水工程
  • 管道工程
  • 直饮水
  • 工程技术
  • 建筑规范
  • 水处理技术
  • 工程案例
  • 市政工程
  • 供水系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通建筑科技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9787801778222
商品编码:1129539018

具体描述




(大)07SS604 建筑管道直饮水工程
            定价 58.00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07年05月
开本 8
作者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装帧 平装
页数 87
字数 23000
ISBN编码 9787801778222






07SS604《建筑管道直饮水工程》国家建筑标准图集适用于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和建筑小区净水设备产水量为0.548.Om3/h的管道直饮水工程,工业建筑中管道直饮水工程可参照本图集。管道直饮水工程的原水为未经深度处理的生活饮刖水或任何与生活饮用水水质相近的水。图集主要内容包括管道直饮水系统管网型式和净水工艺。
图集中系统管网部分介绍了几种典型的定时循环系统和全日循环系统,分析了循环流量控制装置的组成与优缺点,引入了现在给排水设计人员还不十分熟悉的静态流量控制阀和动态流量控制阀的概念,并阐述了它们在系统循环管刚中的应用及其阀前、阀后压力的计算公式等。
图集中净水工艺部分介绍了净水工艺选用原则、适用条件、净水设备、运行参数、净水设备选型计算、系统控制。编入的净水工艺包括臭氧一活性炭-纳滤(反渗透)、活性炭-纳滤、活性炭-离子交换-纳滤、活性炭一反渗透、臭氧-活性炭-超滤、活性炭-超滤、电渗析,并给出了各净水工艺流程图、电控原理图、净水机房尺寸表、设备表及典型净水机房平面布置图。
本图集为首次编制,并与《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CJJ 110—2006配合使用。图集中系统管网型式以系统原理图形式编制,对于系统的循环控制方式和装置,设计人员可以调整。净水工艺和典型机房布置按初步设计深度编制,设计人员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净水流程,并可以调整净水机房布置。本图集的编制体现了新观念、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特点,内容充实、设计合理,便于设计选用和施工安装,对建筑管道直饮水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起到促进作用。




目录
总说明
管道直饮水系统管网
管道直饮水系统管网说明
下供上回式管道直饮水系统
上供下回式管道直饮水系统
定时循环(一)管道直饮水系统
定时循环(二)管道直饮水系统
定时循环(三)管道直饮水系统
定时循环(四)管道直饮水系统
定时循环(五)管道直饮水系统
定时循环(六)管道直饮水系统
定时循环(七)管道直饮水系统
定时循环(八)管道直饮水系统
全日循环管道直饮水系统
净水工艺
净水工艺说明
1~8m3/h臭氧-活性炭-纳滤(反渗透)净水工艺流程图
1~2m3/h臭氧-活性炭-纳滤(反渗透)净水机房平面图
3~5m3/h臭氧-活性炭-纳滤(反渗透)净水机房平面图
6~8m3/h臭氧-活性炭-纳滤(反渗透)净水机房平面图
1~8m3/h臭氧-活性炭-纳滤(反渗透)电控原理图
1~8m3/h臭氧-活性炭-纳滤(反渗透)净水机房尺寸表
1~8m3/h臭氧-活性炭-纳滤(反渗透)设备表
0.5m3/h活性炭-纳滤(一)净水工艺流程图
0.5m3/h活性炭-纳滤(一)净水机房平面图
1~8m3/b活性炭-纳滤(一)净水工艺流程图
1~2m3/h活性炭-纳滤(一)净水机房平面图
3~5m3/h活性炭-纳滤(一)净水机房平面图
6~8m3/h活性炭-纳滤(一)净水机房平面图
1~8m3/h活性炭-纳滤(一)电控原理图
0.5~8m3/h活性炭-纳滤(一)净水机房尺寸表
0.5~8m3/h活性炭-纳滤(一)设备表
0.5~8m3/h活性炭-纳滤(二)净水工艺流程图 
……





现代都市生命线:品质饮水新篇章 在日益繁忙的现代都市生活中,对健康和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态度。其中,饮水健康更是占据了核心地位,直接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福祉与活力。当传统的饮水方式逐渐显露其局限性,一种更先进、更便捷、更健康的饮水解决方案——建筑管道直饮水系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我们的居住空间,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饮水习惯,为现代都市生活注入新的生命力。 本书《07SS604建筑管道直饮水工程》并非一本简单的工程手册,而是对这一革命性饮水系统在现代建筑中深度应用的一部详尽的探索与实践记录。它深入剖析了建筑管道直饮水工程的理念、技术、设计、安装、运行及维护的每一个关键环节,旨在为广大建设者、开发者、设计师、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对健康饮水有更高要求的用户,提供一套系统、全面、实用的指南。 一、 饮水革命的缘起与前瞻 本书首先追溯了人类饮水方式的演变历程,从最初的自然水源,到后来的井水、河水,再到瓶装水和净水器,每一次的变革都标志着人类对安全、便捷饮水需求的不断提升。然而,传统的饮水方式,如烧开水,存在效率低下、能源消耗大、以及二次污染的风险;瓶装水虽便捷,却带来了巨大的塑料垃圾污染问题,且长期饮用成本高昂,其卫生状况也时有担忧;而家用净水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水质,但安装维护相对繁琐,且只能解决单一户型的饮水问题,无法实现规模化的健康饮水普及。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管道直饮水系统应运而生。它将安全、洁净的饮用水直接输送到用户家中,如同城市的供水管网一样,让每一滴水都经过严格的净化与消毒处理,从源头保障了饮水的品质。这种模式不仅极大地提升了生活的便利性,更在宏观上推动了城市饮水健康水平的整体跃升,是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也是迈向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生活的重要标志。 二、 技术精髓:系统构成与核心原理 本书将系统地介绍建筑管道直饮水工程的核心技术与构成要素。一个完整的直饮水系统,通常包含以下几个关键部分: 集中式水源预处理中心: 这是整个系统的“心脏”。它位于小区或建筑的集中区域,负责对市政自来水进行初步的过滤、沉淀、软化等处理,去除水中大颗粒杂质、泥沙、余氯等,为后续深度净化打下基础。本书将详细阐述不同预处理技术(如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离子交换树脂等)的原理、选型与应用。 深度净化与杀菌系统: 紧随预处理,这一环节是保证饮用水品质的关键。它可能采用反渗透(RO)、超滤(UF)、纳滤(NF)等膜技术,高效去除水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将水质提升至直饮标准。同时,紫外线(UV)杀菌、臭氧杀菌等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二次杀菌,确保输送过程中的水质安全。本书将深入解析各种深度净化与杀菌技术的优缺点、适用范围以及集成方案。 输配管网系统: 这是将净化后的直饮水输送到千家万户的“血管”。本书将重点探讨直饮水专用管材的选择(如不锈钢管、PPR管、PEX管等),以及管路的设计、敷设、连接、保温等细节。特别强调管材的卫生性、耐腐蚀性、抗老化性以及密封性,以防止在输送过程中发生二次污染。此外,对管网的流体动力学设计、水力计算,保证水压和水量的稳定,也将进行详细论述。 用户端末端设备: 每个家庭安装的末端设备是直饮水系统的“最后一道防线”。这包括了在家中安装的净水终端,如具有多级过滤、精密净化功能的直饮机,或者连接到厨房水龙头的净水装置。本书将介绍不同类型末端设备的功能、选型原则,以及与中央系统的协同工作方式,确保用户能够获得真正安全、健康的饮用水。 智能监控与管理系统: 现代化的直饮水工程离不开智能化的管理。本书将介绍如何通过物联网(IoT)技术,对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如水质、水压、流量、设备运行情况等)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数据分析为系统的优化运行和故障预警提供支持。这有助于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维护成本,并提升用户体验。 三、 设计智慧:前瞻性与可持续性 本书强调,成功的直饮水工程设计,不仅要满足当前的需求,更要具备前瞻性和可持续性。 一体化设计理念: 直饮水系统应与建筑的给排水系统、暖通空调系统等进行一体化设计,而非独立的附加项目。在建筑设计早期就将其纳入规划,可以优化空间布局,减少后期改造的复杂性,并降低工程造价。 模块化与可扩展性: 采用模块化设计,使得系统易于升级和扩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用户需求的增加,系统可以方便地进行部件更换或功能增加,保证系统的生命周期。 绿色与节能: 优先选用环保型材料,优化系统设计以降低能源消耗。例如,采用高效的水处理技术,减少冲洗水量,并考虑利用可再生能源为部分设备供电。 人性化考量: 设计要充分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和便利性。例如,方便的维护接口、直观的操作界面,以及对不同用水量的弹性供应能力。 四、 施工实践:精益求精的工艺 施工是连接设计与现实的关键环节。本书将聚焦于直饮水工程施工中的关键要素: 标准化施工流程: 建立并遵循严格的施工标准和工艺规范,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达到高质量要求。 管材的正确安装与连接: 强调管材的清洁、防腐、焊接或连接的牢固性,防止任何可能导致渗漏或污染的隐患。 系统冲洗与消毒: 在系统安装完毕后,必须进行彻底的冲洗和专业消毒,确保管网内部清洁无菌。 严格的质量检测与验收: 对水质、水压、流量、密封性等进行多项检测,确保系统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 五、 运行维护:保障长效品质 一个优质的直饮水系统,其后期运行与维护同样至关重要。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 建立完善的维护保养计划: 定期对过滤器、反渗透膜、杀菌设备等进行检查、清洗或更换。 实施精细化的水质监测: 建立常态化的水质检测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水质波动。 处理常见的运行问题: 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应对水压不足、出水异常等常见故障。 用户教育与服务: 引导用户正确使用直饮水设备,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 六、 结语:健康生活,触手可及 《07SS604建筑管道直饮水工程》不仅仅是一部技术书籍,更是对一种健康、便捷、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倡导。它将复杂的工程技术转化为易于理解的知识,为现代建筑赋予更深层次的健康价值。通过对直饮水工程的深入剖析,本书期望能够启发更多从业者,共同推动建筑行业向更高品质、更健康、更环保的方向发展,让洁净、甘甜的直饮水,成为现代都市生活中触手可及的生命线,滋养着每一个家庭,点亮每一个健康美好的明天。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非技术背景的读者来说,《07SS604建筑管道直饮水工程》在语言表达上也尽量做到通俗易懂。虽然涉及专业术语,但书中往往会配以图示或者举例来说明。我特别喜欢它的一些插图,清晰地展示了管道的走向、接口的处理以及一些关键设备的安装位置。这对于我这种“看图说话”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即使有些技术概念我无法完全掌握,但通过图例,我大概也能明白其所要表达的意思。

评分

总的来说,《07SS604建筑管道直饮水工程》这本书对于我而言,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知识补充。它没有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将工程技术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让我能够从一个更宏观和更细节的角度去理解我们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的直饮水系统。它让我看到了工程技术在保障民生方面的巨大作用,也让我对未来的生活品质充满了期待。

评分

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出发,《07SS604建筑管道直饮水工程》在解答我的一些疑问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例如,我以前一直不理解为什么有些新建小区的直饮水系统价格会比老小区高很多,这本书的一些章节,比如关于新材料的应用、更严格的卫生标准以及更复杂的安装工艺的阐述,让我对此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让我觉得,一分钱一分货,很多时候,背后都有其技术和成本的支撑。

评分

这本书对于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虽然具体的预测很难说,但书中在探讨技术革新和行业发展方向时,展现出了一种前瞻性。它提到了智能化水质监测、远程控制系统等一些概念,让我看到了直饮水工程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这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也让我对科技进步如何改善我们的生活有了更具象的想象。

评分

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的是,这本书在安全方面的论述也十分详尽。饮水安全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大事,而工程安全则是保障饮水安全的基础。书中关于管道的防冻、防爆裂措施,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如何避免二次污染的环节,都做了详细的介绍。我记得其中一段关于管材选择对饮用水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的分析,让我对平时喝的水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安全,更是对用户健康的负责。

评分

从读者角度来看,《07SS604建筑管道直饮水工程》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做得比较好。它没有回避实际工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复杂情况。例如,书中探讨了在不同建筑类型(住宅、办公楼、公共场所)下,直饮水系统的设计和安装需要考虑的特殊因素。我记得有一章节专门讲到高层建筑的供水压力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水泵和稳压设备来解决。这让我意识到,我们习以为常的“拧开水龙头就有水”背后,其实蕴含着不少工程学的智慧。而且,它在考虑用户体验方面也做了不少铺垫,比如如何减少噪音,如何方便用户清洗和维护等等。

评分

这本书还有一个值得称道的地方,就是它对于质量控制和验收标准的强调。在工程领域,这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它详细列举了从材料进场到管道铺设,再到系统调试的各个环节的质检要点。比如,对于管道的承压测试、水密性试验,书中给出了具体的规范和方法。这让读者能够理解,一个优质的直饮水工程,背后一定有一套严格的质量保障体系。对于我们这些居住在安装了直饮水系统的房屋里的用户,了解这些,也能对入住后的水质和用水安全多一份信心。

评分

书中对施工工艺的阐述也相当到位。它不仅仅是列出步骤,而是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让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也能大致理解其中的关键点。尤其是在管道连接部分,不同的连接方式,比如热熔、卡压、螺纹连接等,其操作要点、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都被一一剖析。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关于焊接温度和时间控制的讲解,虽然文字描述,但我仿佛能想象到现场施工人员一丝不苟操作的情景。书里还提到了防水防漏的措施,以及如何保证管道的密封性,这让我对直饮水系统能长期稳定运行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老旧小区的水管容易出现问题。

评分

我个人对书中关于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颇为认同。虽然它是一本工程技术的书籍,但其在设计理念上已经融入了绿色环保的考量。书中提到的一些新型材料和技术,比如保温性能更好的管道,以及能够减少水资源浪费的设计,都体现了这一点。我记得其中一段关于水循环利用的讨论,虽然不是直饮水的主体,但作为相关配套,也让我看到了工程技术发展的更广阔前景。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怎么做”,更是关于“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做得更好”。

评分

这本《07SS604建筑管道直饮水工程》算是我近期翻阅过的比较有意思的书了,虽然我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但出于个人兴趣,我还是花了些心思去了解。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技术细节上的深入挖掘。比如,它对不同材质管道的优缺点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对比分析,从耐腐蚀性、抗压强度、卫生性能到成本效益,可谓面面俱到。我记得其中有一段特别详细地讲了PPR管和不锈钢管在长期使用中的变化,包括内壁结垢的可能性、水质影响以及维修更换的便捷性。这对我这种普通用户来说,以前可能只知道“这是水管”,但现在能理解到,选择哪种管材,实际上关系到日后饮用水的质量和整个系统的维护成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