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我本以为这是一本读起来会有些枯燥的技术手册类书籍,但我的预感完全错了。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精准,总能在关键时刻将视角从宏大的企业战略拉回到具体的创新和挑战上来。这种文笔很有感染力,让那些复杂的机械原理和商业决策都变得生动起来,仿佛可以触摸到历史的脉搏。我惊喜地发现,书中对早期航空发动机领域的研究篇幅相当精彩,那段历史展现了品牌在极限条件下的研发能力和可靠性追求,这是理解其核心DNA的关键。虽然我希望能看到更详细的图表数据,但作者通过富有画面感的描述,成功地弥补了这一点。它成功地让我对“精工细作”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那是一种融入到企业血液中的文化,而非仅仅停留在宣传口号上。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其历史的厚重感和人文关怀的并存。它不仅仅是冰冷的记录,更充满了对那些在幕后默默奉献的工匠们的敬意。我尤其欣赏作者对几个关键历史转折点的处理,比如两次世界大战对民用工业的冲击,以及随后的结构调整和品牌重塑。这种叙事手法非常成熟,避免了将历史简单地描绘成一条直线,而是展现了迂回曲折、充满妥协与坚持的真实过程。虽然我期待看到更多关于品牌管理哲学如何影响产品设计决策的深入剖析,但现有内容已经足够引人入胜。它让我认识到,一个伟大品牌的建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和对既定标准的坚守,这是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毅力。
评分从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观察工业文明顶峰的独特窗口。它没有过度沉迷于浮华的表面,而是努力去探究支撑起这份传奇的内在逻辑。阅读体验非常流畅,语言精炼而富有力量,即便是对技术细节不甚了解的读者,也能轻松跟上作者的思路,领略到这份英伦荣耀的非凡之处。这本书成功地捕捉到了那种“只有最好才够好”的执念,并将其贯穿始终。它让我更加确信,真正的奢侈品价值,来自于对品质的不可动摇的承诺,这种承诺是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时间沉淀下来的信誉。这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能让人在合上书本之后,依然对那个名字充满敬畏。
评分这本关于罗尔斯·罗伊斯的书简直是汽车爱好者的饕餮盛宴!我一直对那个闪耀着“欢庆女神”标志的品牌心驰神往,这本书以一种近乎史诗般的方式,描绘了它从创立之初的雄心壮志,到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再到成为奢华与工程完美结合的代名词的整个历程。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年代和车型,而是深入挖掘了那些驱动着这家传奇公司前进的工程师、设计师和远见卓识者的故事。我特别喜欢其中对早期技术突破的描述,那种近乎偏执的对细节的追求,如何塑造了“世界上最好的发动机”这一声誉。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闻到那个时代工厂里机油和金属打磨的味道,感受到每一颗螺丝都蕴含的匠心。对于那些不满足于仅仅知道“罗尔斯·罗伊斯很贵”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深入理解其品牌灵魂的钥匙,它揭示了如何在商业世界的风云变幻中,坚守对卓越的承诺。
评分翻开这本书,你立刻会被那种古典而厚重的叙事风格所吸引,它不像当代商业传记那样追求快节奏和高潮迭起,而是像一位资深的老者,带着深沉的智慧,娓娓道来一段跨越百年的辉煌。文字中充满了对那个时代工业美学的赞颂,那种将机械视为艺术品的态度,在今天的流水线生产中已不多见了。我尤其关注到它对品牌形象塑造的探讨,如何从一个单纯追求性能的制造商,逐步演变成一种身份、一种品味的象征。书中的案例分析,虽然没有直接提及我最感兴趣的某个具体部件,但它从宏观上阐述了品牌价值是如何通过一致的产品哲学和市场定位得以巩固和放大的。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汽车的书,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构建并维护一个顶级奢侈品帝国的教科书,每一个决策都充满了深远的战略考量。
评分包装很好,印刷清晰,质量也不错,适合大众科普,也让国人更了解发动机研制的一般规律
评分这本书让我对罗罗又有了更深的认识,写得很好
评分儿子自己买滴,非常喜欢此类书
评分可以,十个字十个字十个字
评分罗尔斯·罗伊斯(劳斯莱斯)公司是目前世界三大航空发动机生产商之一。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是一间百年老店,以燃气轮机技术为核心,活跃在民用航空、国防、船舶和能源四个环球市场上。罗尔斯·罗伊斯产品中最著名的是军用和民用发动机,目前它是全球第二大军用发动机和第二大民用发动机制造商。如果说波音(Boeing)和空客(Airbus)是干线客机领域的双寡头,通用电气(以下简称GE)和罗尔斯·罗伊斯则是干线客机发动机市场的一对大鳄。罗罗和GE对航空制造业寡头的这种影响力在国际支线航空制造领域体现得更为明显。同时,罗罗还作为大型豪华公务飞机生产商湾流公司的主要发动机提供商,占据着全球1300架湾流公务飞机中的大部分发动机市场。1971年,罗罗开始研制特有的三转子RB211型发动机。由于三转子技术较新,加上罗罗的复合材料风扇技术没有过关,着急上马的RB211发动机项目研制周期拖延过长,最终导致罗罗的财力无法支持,不得不由英国政府出面收归国有。有此教训,罗罗公司真正体会到要选择一条符合市场规律的航空发动机研制途径,并由此走上核心机和验证机直至系列化发展的道路。经过多年发展,该公司研制的RB211系列三转子发动机已成为当代大型民用航空发动机中最成功的发动机系列之一。1987年,英国政府的国有资本再次退出,罗罗重回私有。从1990年始,罗尔斯·罗伊斯公司通过合资、合作和跨国收购等扩张手段,试图追赶GE。当罗罗想进入波音737系列飞机动力供应商领域之时,该机型系列飞机基本选择CFM56作为唯一发动机提供商,GE的很大一部分利润都来自于合资公司CFMI。为了与GE竞争100座以上大飞机的发动机市场,罗罗联合普惠公司等成立国际航空发动机公司(IAE),通过研制V2500发动机,争夺波音737最大竞争对手空客A320系列的发动机市场。尽管V2500依然没有CFM56畅销,但至2006年的数字显示,IAE交付的V2500发动机数量已超过3000台,现在平均每天能够交付一台,订单总数超过4200台。在支线航空发动机领域,罗罗则采取收购的措施拉小与GE的差距。AE3007是由罗罗公司美国分部制造的,该分部前身是专门生产支线机小涡扇发动机的美国艾利逊公司,1994年11月被罗罗收购。目前,罗罗从原来一片空白的小型发动机领域已经发展到与GE平分秋色,两条大鳄牢固控制着国际支线航空动力市场。在民机制造领域,波音和空客曾相互指责对方政府进行了补贴,实际上在民用发动机领域也是一样。“以美国为例,美国政府投资,由美国国防部领导的两大发动机技术计划(IHPTET和VAATE)生成的技术是军民共用,这无形中将美国政府的投资转移到了GE和普惠公司等公司的民用发动机发展上。英国政府和罗罗也是如此。”刘景刚认为,欧美政府用实际行动扶持本国航空工业发展的经验值得中国仔细学习。
评分表面文章,没看到遇到的困难,都是一路顺风。只有魅力,怎么可能
评分不错的,,,还可以
评分价格有些贵,适合从业者了解行业内的历史和变革。
评分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