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为什么会跑

电动汽车为什么会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新亚 著
图书标签:
  • 电动汽车
  • 新能源汽车
  • 汽车工程
  • 汽车技术
  • 动力系统
  • 电池技术
  • 电机
  • 充电技术
  • 环保
  • 科技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32231
版次:1
商品编码:11937104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陈总编爱车热线书系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08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汽车行业从业人员、电动汽车车主、汽车编辑记者、汽车专业学生
  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车主及从业人员,甚至一些普通的汽车爱好者也渴望掌握或了解一些基本的电动汽车知识。而以往的专业书籍理论性太强,为此,《电动汽车为什么会跑》将这些专业的知识科普化,用通俗的语言、精美的图片、新颖的视频呈现出来,让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速掌握一些必要的电动汽车知识。也更快、更好地迎接电动汽车时代的到来!

内容简介

  《电动汽车为什么会跑》以图解的方式,介绍了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的基本构造与原理,包括电机、动力电池、控制器、混动模块等总成的构造与工作原理。书中更以较大篇幅介绍了主流电动汽车的构造图解。另外,本书还介绍了电动汽车的购买、驾驶及养护知识。
  《电动汽车为什么会跑》适合汽车行业从业人员、电动汽车车主、汽车编辑记者、汽车专业学生等阅读使用。

作者简介

  陈新亚,《汽车知识》杂志总编辑,30多年从事汽车杂志编辑工作,测评的车型接近1000款,参加过各主要汽车厂家的几百场媒体活动。汽车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丰富,擅长从专业的角度解答车友们遇到的实际问题,为车友们排忧解难。已在我社出版各类汽车图书40余种,并与2012年获机械工业出版社60周年“有影响力作者”称号,所著图书《汽车为什么会跑:图解汽车构造与原理》销量已经超过10万册,并被评为“2011年全国十大科普图书”“2010年度中国书刊发行协会全行业畅销书”“2012-2013年度中国书刊发行协会全行业畅销书”。

目录

序 电动2020
前言 实用至上
第1章 电动汽车演义 1
第1节 谁发明了电动汽车 1
第2节 电动汽车都有哪些类型 2
第2章 电动机的奥秘 6
第1节 谁发明了电动机 6
第2节 电动机都有哪些类型 7
第3节 谁发明了交流电动机 8
第4节 交流电动机的构造是怎样的 9
第5节 交流异步电动机怎样产生动力 10
第6节 永磁同步电动机怎样产生动力 12
第7节 直流电动机是怎样工作的 14
第3章 电动机的控制 16
第1节 电动机有什么性能特点 16
第2节 为何电动机的初始转矩极大 17
第3节 谁来决定电动机的转速 18
第4节 怎样调节电动机的转速 19
第4章 动力电池 20
第1节 动力电池是怎样连接的 20
第2节 为什么电池需要管理系统 21
第3节 为什么要选用锂离子电池 22
第5章 纯电动汽车 24
第1节 纯电动汽车的构造是怎样的 24
第2节 电动汽车的构造更简单灵活 26
第3节 纯电动汽车是怎样传递动力的 27
第4节 纯电动汽车是怎样变速的 28
第5节 逆变器起什么作用 29
第6节 纯电动汽车是怎样回收能量的 30
第7节 纯电动汽车是怎样制动的 31
第8节 纯电动汽车怎样为车内提供冷风 32
第9节 纯电动汽车怎样为车内提供暖风 33
第10节 特斯拉 Model S纯电动汽车图解 34
第11节 奔驰B级纯电动汽车图解 36
第12节 宝马i3纯电动汽车图解 38
第13节 奥迪R8 e-tron纯电动超级跑车图解 40
第6章 混合动力汽车 44
第1节 混合动力汽车是咋“混”的 44
第2节 混合动力模块 49
第3节 丰田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图解 53
第4节 奔驰S400 Hybrid混合动力汽车图解 56
第5节 雪佛兰迈锐宝混合动力汽车图解 58
第7章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60
第1节 谁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60
第2节 单电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62
第3节 双电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63
第4节 奥迪A3 e-tron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图解 64
第5节 宝马i8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图解 70
第6节 奔驰S500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图解 72
第7节 雪佛兰沃蓝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图解 74
第8节 奥迪Q7 e-tron 2.0 TFSI quattro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图解 79
第8章 燃料电池汽车 82
第1节 谁是燃料电池汽车 82
第2节 燃料电池汽车的构造与原理 83
第3节 燃料电池是怎样发电的 84
第4节 丰田Mirai燃料电池汽车图解 86
第5节 奥迪A7 Sportback燃料电池汽车图解 88
第6节 奔驰B级燃料电池汽车图解 92
第9章 电动汽车驾驶与维护 94
第1节 怎样驾驶电动汽车 94
第2节 怎样为电动汽车充电 95
第3节 怎样维护保养电动汽车 97
第4节 怎样选购电动汽车 98
后记 电动时代还有多远 99

前言/序言

  实用至上
  首先感谢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周鹤良名誉理事长在《电动汽车为什么会跑》编写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并亲笔撰写序言,畅论电动汽车在我国的艰难发展历程,指明电动汽车发展的方向和美好目标。也感谢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韩毅副秘书长等技术专家对《电动汽车为什么会跑》编写内容所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从而保证《电动汽车为什么会跑》拥有较为全面的知识内容。
  《电动汽车为什么会跑》并不是面向电动汽车技术人员的专业书籍或教科书,而是一本面向电动汽车相关从业人员、电动汽车车主、电动汽车爱好者的科普类书籍。《电动汽车为什么会跑》力图用最通俗的语言和简明的图片,使读者对各种电动汽车能有初步了解,明白电动汽车的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掌握电动汽车的驾驶技巧和保养方法。也正因如此,《电动汽车为什么会跑》内容并不是面面俱到,并不包括与电动汽车相关的所有技术内容,而是挑选现在市场上最主流的新型电动汽车和基本技术进行图解式的详细介绍。
  《电动汽车为什么会跑》实用性强,通俗易懂,配有大量丰富多彩的图片,使读者对各种电动汽车的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一目了然。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妥及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陈新亚

《星际拓荒者:失落文明的密码》 内容简介 公元2742年,人类文明在经历了“大寂静”时代后,终于依靠自我修复技术和对古老星图的重新解读,得以重启星际探索的宏伟征程。本书并非聚焦于技术革新或政治博弈,而是深入描绘了一支由考古学家、语言学家、密码分析师和经验丰富的星际导航员组成的精英探险队——“奥德赛号”的首次远航。他们的目标,是位于已知银河系边缘,被星际迷航局标记为“禁区Iota-7”的拉格朗日点,那里隐藏着被誉为“先行者”的失落文明留下的最后信标。 第一章:灰烬中的火花 故事始于地球轨道上最后一座仍在运作的知识之塔——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地下深层数据库。主角艾莉娅·文森特,一位在古老符号学领域颇有建树的年轻学者,偶然发现了一段编码异常的冗余数据流。这段数据并非来自已知的任何人类语言或早期AI系统,其结构复杂、韵律独特,指向了传说中比人类文明早数百万年的“先行者”文明。 艾莉娅的发现立即引起了星际理事会的关注。理事会迫切需要新的能源、新的生存空间,而先行者的技术被认为是解决这些困境的唯一希望。然而,破解这些信息需要的不只是计算能力,更需要对跨物种思维模式的深刻理解。一支精挑细选的队伍被召集,包括沉默寡言的导航大师卡洛斯·雷耶斯,他依靠一种近乎直觉的“空间感”而非纯粹的仪器数据进行航行;以及对遗失的机械工程学有独到见解的首席工程师,伊利亚·科瓦奇。 第二章:穿越虚空之墙 “奥德赛号”的旅程伊始便充满挑战。他们必须穿越被称为“虚空之墙”的电磁风暴带,这是旧时代星舰失事的主要原因之一。卡洛斯展现了他非凡的航行艺术,他通过分析星际背景辐射的微妙扰动,找到了一个暂时的“宁静通道”。在穿越风暴的短短七十二小时内,船体承受了极限压力,船员间的信任遭受了严峻的考验。 进入禁区Iota-7后,常规的物理定律似乎开始扭曲。时间流逝变得不规律,导航系统频繁失灵。他们发现,先行者的宇宙观与人类基于牛顿和爱因斯坦建立的物理学存在根本性的差异。艾莉娅开始意识到,先行者的“语言”并非信息载体,而是一种与宇宙基本结构直接交互的共振模式。 第三章:寂静之城与孪生谜题 “奥德赛号”最终抵达了一个漂浮在黑暗中的巨大结构体——被命名为“阿卡迪亚”的失落城市。这座城市没有明显的动力源,却维持着完美的内部生态平衡。城市的核心是一个巨大的几何体,上面刻满了艾莉娅在数据流中见过的复杂符号。 在探索阿卡迪亚的过程中,队员们遭遇了“孪生谜题”。这些谜题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逻辑题,而是需要同时在不同维度上进行操作的感知挑战。例如,解开一个物理上的压力锁,需要同时在精神上模拟出与该结构相匹配的数学序列。 伊利亚在破解一处能源枢纽时,发现先行者的能源并非简单的裂变或聚变,而是一种“熵的逆流”——他们能局部地、有目的地让混乱转化为秩序。然而,这种操作的代价是巨大的,他们对能源的控制似乎导致了文明的最终消亡。 第四章:共振的代价 艾莉娅通过长时间的冥想和对符号的深度沉浸,终于掌握了与先行者信息核心进行“共振”的方法。她通过精神链接,接触到了先行者文明的“记忆片段”。她发现,先行者并非毁于战争或资源枯竭,而是因为他们过度追求对宇宙终极规律的掌握。他们试图“编写”现实,最终导致了自身存在的“解析错误”。 在核心记忆中,艾莉娅看到了先行者文明的最后景象:整个种族将自身的意识上传到一个永恒的数据流中,试图在时间之外延续。但他们留给后来者的,是一个残酷的警告:知识的深度与存在的稳定性成反比。 当艾莉娅试图提取关键的“生存代码”时,阿卡迪亚的防御系统——一种基于纯粹逻辑的自我保护机制——被激活。卡洛斯必须在阿卡迪亚自我崩塌的引力场中,驾驶“奥德赛号”进行一次极限的曲率跳跃。 尾声:回声与选择 “奥德赛号”带着先行者遗留的知识碎片,艰难地返回了人类领地。这些碎片包含了远超人类理解的物理学、哲学和艺术形态。然而,艾莉娅和卡洛斯清楚地知道,他们仅仅触及了冰山一角。 书中探讨的核心议题是:人类文明是否准备好承担如此深奥的知识所带来的责任?先行者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知识的局限性的警示。他们是否应该将这些足以颠覆人类现有世界观的技术公之于众,还是应该像卡洛斯建议的那样,将核心的“熵逆流”技术封存,只公布对人类当前发展有益且安全的辅助性知识? 《星际拓荒者:失落文明的密码》以一种沉思的笔触,描绘了一场超越了寻宝和征服的探索。它探讨了文明的终极形态、知识的边界,以及在面对宇宙中更宏大、更复杂的真理时,人类所应保持的谦逊与敬畏。这不是一部关于星际战争的史诗,而是一部关于智慧与存在的哲学迷航录。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显示出作者深厚的逻辑构建功底,整个知识体系如同一个精心设计的迷宫,步步深入,却又不失指引。最让我称赞的一点是,作者极其注重知识的“前置铺垫”。比如,在讨论到某一特定系统的优化时,他不会突然跳跃到那个技术点上,而是会提前两到三章就开始埋下伏笔,介绍相关的材料科学背景、基础电磁学概念,甚至是市场化进程中的早期挑战。这种“层层递进”的叙事节奏,极大地降低了跨学科知识学习的门槛。我体验到的是一种“被带着走”的舒适感,每当我觉得自己快要跟不上时,作者总会适时地引入一个小型案例研究或一个历史决策点作为“休息站”,让我有时间消化刚才吸收的信息,并为接下来的更深层次的探讨做好准备。这套方法论,让阅读体验从被动的信息接收,转变为主动的、有层次的知识建构过程,阅读的粘性非常高,让人难以放下手中的书卷。

评分

从专业深度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展现出了令人信服的广博知识面。我注意到,作者在论述过程中,频繁地引用了来自不同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专利信息,这绝非一般的通识读物能做到的。他似乎对电池化学、半导体材料的微观结构、电控系统的实时算法优化,乃至于车辆轻量化设计中的仿生学应用都有所涉猎。特别是关于热管理系统的那一部分,他不仅详尽地描述了冷却液的流体动力学特性,还对比了不同冷却介质(如油冷与液冷)在极端环境下的性能衰减曲线,这种细节的把控,远超出了我预期的科普范畴,已经具备了准专业参考书的架势。这种对细节的执着和对信息源的严谨态度,极大地增强了内容的可信度,让我完全信赖作者所提供的所有论断,这对于一本探讨前沿技术的书籍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品质。

评分

初读之下,我立刻被作者那近乎“庖丁解牛”般的叙事能力所折服。他没有像许多技术类书籍那样,上来就抛出一堆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采取了一种极为平易近人的“引子”策略。首先,他没有直接切入核心技术,而是通过对人类交通工具发展史的宏观梳理,巧妙地设置了一个历史的参照系。这种叙事手法极高明,它让读者在潜意识中认识到,我们正在探讨的这个新事物,是如何在漫长的人类探索过程中,以一种必然的趋势出现的。接着,作者开始娓娓道来,他善于使用生动的比喻和贴近生活的场景来解释复杂的物理原理。比如,在讲解能量转换效率时,他没有直接给出复杂的公式,而是对比了“推着一辆空车和一个满载的矿车上坡”的直观感受,这种感官上的共鸣,瞬间拉近了理论与现实的距离。读完他关于基础动力学的那几章,我感觉自己仿佛参加了一场高水平的大学入门课,不仅记住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理解了知识点背后的思维逻辑,那种豁然开朗的畅快感,是久违的阅读享受。

评分

这本书在行文风格上的多变性,让人感到惊喜连连,丝毫没有陷入单调的学术陈述的窠臼。有时,作者会突然切换到一种近乎新闻报道般的紧凑和节奏感,用快速的排比句式来描绘某个技术突破所引发的市场震动和行业洗牌,让人读来心潮澎湃,仿佛置身于那个关键的历史时刻。而在另一些关于未来趋势的预测部分,他的笔锋又变得极其富有哲学思辨性,充满了一种对人类社会未来形态的深沉关怀,语言变得更加凝练和富有诗意,引人深思。这种在“硬核技术分析”与“软性人文关怀”之间游刃有余的切换能力,使得这本书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愉悦的心灵旅程。它成功地平衡了技术的冰冷精确性与人类创造力的热烈激情,让人在增长见识的同时,也获得了思考的乐趣,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的深蓝色调,配上烫金的书名,在书架上立刻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拿到手里的时候,能明显感受到纸张的质感,不是那种廉价的光滑纸,而是带着微微磨砂感的优质铜版纸,让人忍不住想多翻阅几页。内页的排版也极其考究,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和页边距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阅读起来非常舒适,长时间盯着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而且,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图文搭配上的用心。虽然我这次主要关注的是文字内容,但即便是随便翻阅到的插图和图表,其清晰度和专业性都令人印象深刻,它们并非简单地堆砌在文字旁边充数,而是真正起到了辅助理解、深化概念的作用,这体现了出版方在制作环节上的专业水准和对读者的尊重。这本书的整体视觉体验,已经超越了一本普通科普读物的范畴,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工艺品,光是摆在那里,都能提升书房的格调。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无疑为接下来的阅读体验打下了非常坚实和愉悦的基础,让人对即将展开的知识探索充满了期待与敬意。

评分

很实用的书,之前看过传统车的全套,这次把电动车的补齐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速度快。

评分

正版,送货速度快!

评分

就是我想要的

评分

书不错,好评。

评分

图文并茂,言简意赅,不错选择!

评分

很好的一次购买体验

评分

比想象中薄,因为最近对汽车感兴趣,所以买来看看。还不错,深入浅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