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很好,价格也很实惠,赞!
评分宋版书是价值连城,经书注疏是古代主流书,所以其刋刻更为重视,仔细读读,对研究宋代学术有帮助。
评分通过以上刻工的系联及版面新旧程度的分析,我们可以基本判明抚州本经书的各次补版时间。抚州公使库在孝宗淳熙四年(1177)前后刊刻“六经三传”,之后又在光宗绍熙四年癸丑(1193)、宁宗嘉泰二年壬戌(1202)、开禧元年乙丑(1205)、嘉定五年壬申(1212)、嘉定六年癸酉(1213)、嘉定十七年甲申(1224)、理宗绍定四年辛卯(1231)、淳佑二年壬寅(1242)、淳佑八年戊申(1248)、寅佑五年丁巳(1257),前后不下十次,统一进行了各经书板的修补工作。就是说,在原刻书板刻成十六年后,第一次进行修补;以后渐次刷印,坏版日益出现,每隔十几年甚至每隔几年,就又进行一次修整书板的工作。至咸淳九年(1273),黄震知抚州的时候,书板绩有新的损坏,黄震遂委托友人将仕郎余姚高梦璞,又一次进行书板修整的工作。此次修整,除将损坏严重的重刻新版,残损较轻的因旧板修补,计“换新板再刊者一百一十二,计字五万六千一十八;因旧板整刊者九百六十二,计字一十一万五千七百五十二”外,还因旧本屡经修缮,文字多讹,又“为正其讹七百六十九字”。同时又新刻了《孝经》、《论语》、《孟子》三经,以足九经之数。
评分这也就是说,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常常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就是把自己当作诗人,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评分②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把这种鉴赏方法运用到具体的诗歌鉴赏中呢?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下面一首诗歌:
评分上图藏本原为孙多巘(陟甫)小墨妙亭旧藏,系“明中叶前拓本”,为《史晨前碑》传世最全、最早拓本之一,以前孙多巘、李经畬等人均审定为“宋拓”。册尾另有民国九年(1920)十月李经畬(潏叟、新吾)题跋。现藏上海图书馆,列国家一级文物。共十八开,册高三十三.七厘米,宽二十.一厘米。碑文十五开,帖芯高二十五.九厘米,宽十四.八厘米。此本全无明清人题跋,却钤有郭宗昌、王山史(啸月楼)、党士斌(允双)、刘林立(豫仲)、王宜辑(约庵)等藏印。而难能可贵之处就是“自首至尾无一描笔”,明拓碑版所见多有涂描,此本难得干净,得见《史晨》原貌。 《孔羡碑》,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刻立。隶书,二十二行,行四十字。有额篆书“鲁孔子庙之碑”六字,碑无撰书人姓名。末行下刻有宋人楷书“魏陈思王曹植词”、“梁鹄书”、“宋嘉佑七年张稚圭按图谨记”三行注。碑石原在山东曲阜孔庙东庑,一九九六年移入孔府西仓汉魏碑刻陈列馆。魏隶著名者有《受禅表》、《上尊号》、《孔羡》、《范式》、《曹真》五种,若论书法艺术,当以《孔羡》为冠,此碑笔法犹有汉《熹平石经》之遗意,然结体更趋端方矫厉,章法更见茂密严正,真乃天然又雕琢,高古复新颖。上海图书馆善本书库原有《孔羡碑》善本四件: “奚冈藏本”、 “周大烈藏本”,二者均定为明拓本,列入国家二级文物;“赵烈文藏本”和“陆恢题签本”。其中“周大烈藏本”拓制时间为四本中传世汉魏碑刻拓本,故汉魏碑刻之明拓本堪称顶级 此册共计十五开,册高三十二.三厘米,宽十八.九厘米。碑文十五开,帖芯高二十六.六厘米,宽十六.四厘米楠木面板有民国十年(1921)秋周大烈(印昆)题签,册中另钤有韩霖(雨公)、孙国敉、张学曾(尔唯)等印,册中无题跋 《麓山寺碑》俗称“岳麓寺碑”,唐开元十八年(730)九月十一日刻立,李邕撰文并楷书。二十八行,行五十六字。有额篆书阳文二行,行二字。碑阴亦为李北海书,字体较碑阳略小,嘉靖十二年(1533)遭郭登庸题刻所覆。碑侧刻有元丰庚申(1080)米芾题名等。碑在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旧址,此石清初曾嵌入壁间,故碑阴旧拓流传较少。此册为何绍基、何庆涵父子旧藏“南宋拓本”,后经姚华、陈敬民递藏。位列国家一级文物。册尾所附碑阴拓本(已刻有嘉靖郭登庸题刻)原为许瀚旧藏,咸丰二年(1852)许瀚将碑阴拓本转赠何庆涵,何庆涵将其与家藏碑阳合装成册。此册共五十三开,册高三十八厘米,宽二十二厘米。碑阳三十开,碑阴十开,碑额一开。帖芯高二十七.八厘米,宽十四.六厘米册中还留有咸丰二年(1852)何绍基题跋三则,楠木面板有民国六年(1917)姚华篆书题签,册后另有同治五年(1866)四月罗汝怀(研生)题跋。 碑阴文字漫漶处
评分2、大家想想:这首诗歌体现的是诗人怎样的愿望?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这一点的?(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及时点评。)
评分123通过以上刻工的系联及版面新旧程度的分析,我们可以基本判明抚州本经书的各次补版时间。抚州公使库在孝宗淳熙四年(1177)前后刊刻“六经三传”,之后又在光宗绍熙四年癸丑(1193)、宁宗嘉泰二年壬戌(1202)、开禧元年乙丑(1205)、嘉定五年壬申(1212)、嘉定六年癸酉(1213)、嘉定十七年甲申(1224)、理宗绍定四年辛卯(1231)、淳佑二年壬寅(1242)、淳佑八年戊申(1248)、寅佑五年丁巳(1257),前后不下十次,统一进行了各经书板的修补工作。就是说,在原刻书板刻成十六年后,第一次进行修补;以后渐次刷印,坏版日益出现,每隔十几年甚至每隔几年,就又进行一次修整书板的工作。至咸淳九年(1273),黄震知抚州的时候,书板绩有新的损坏,黄震遂委托友人将仕郎余姚高梦璞,又一次进行书板修整的工作。此次修整,除将损坏严重的重刻新版,残损较轻的因旧板修补,计“换新板再刊者一百一十二,计字五万六千一十八;因旧板整刊者九百六十二,计字一十一万五千七百五十二”外,还因旧本屡经修缮,文字多讹,又“为正其讹七百六十九字”。同时又新刻了《孝经》、《论语》、《孟子》三经,以足九经之数。
评分非常好的一本书,推荐大家购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