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网络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网络及其体系结构
1.1.1 IP协议
1.1.2 IP地址的组成、分类与管理
1.1.3 子网与子网划分
1.2 局域网技术
1.2.1 带宽共享式以太网
1.2.2 交换式以太网
1.2.3 虚拟局域网
1.3 典型网络互联设备
1.3.1 二层交换机
1.3.2 路由器
1.3.3 三层交换机
1.4 网络安全设备介绍
1.4.1 防火墙
1.4.2 入侵检测系统
1.4.3 入侵防护系统
1.5 Cisco Packet Tracer 5.3模拟器使用简介
1.5.1 Cisco Packet Tracer 5.3模拟器使用方法
第二章 基本任务环节
2.1 项目一 南信院校园网的规划设计
2.1.1 南信校园网目前现状
2.1.2 南信校园网实际整体项目规划设计
2.1.3 任务一 “南信院”校园网建设需求分析
2.1.4 任务二 规划、设计方案选择
2.1.5 任务三 使用PT模拟简化后的校园网核心层,汇聚层基本拓扑
2.2 项目二 科技楼接入层交换机配置
2.2.1 接入层的基本功能
2.2.2 认识接入层以太网交换机
2.2.3 基础实验一 交换机基本配置实验
2.2.4 任务一 规划设计科技楼实验室接入层网络
2.2.5 任务二 使用PT模拟科技楼实验室接入层网络的拓扑
2.3 项目三 校园网接入层交换机以及虚拟局域网的配置
2.3.1 虚拟局域网(VLAN)
2.3.2 VLAN的分类
2.3.3 Trunk链路与封装协议及配置
2.3.4 VTP管理域
2.3.5 VLAN的创建与配置步骤
2.3.6 基础实验一 在单台交换机下实现VLAN
2.3.7 基础实验二 跨交换机实现VLAN
2.3.8 基础实验三 实现交换机Trunk功能
2.3.9 任务一配置科技楼接入层交换机VLAN
2.3.10 任务二 配置科技楼汇聚层交换机VLAN
2.3.11 任务三 测试科技楼内部网络的连通性
2.4 项目四 汇聚层与核心层三层交换机的端口IP地址
2.4.1 汇聚层以及核心层基本功能
2.4.2 任务一 汇聚层交换机基本端口配置
2.4.3 任务二 核心层交换机基本端口配置
2.5 项目五 通过RIP路由协议实现校园网的互通
2.5.1 路由基本原理以及动态路由协议
2.5.2 RIP路由协议及其基本原理
2.5.3 基础实验一 静态路由以及默认路由的基本配置
2.5.4 基础实验二 RIP路由协议的基本配置
2.5.5 任务一 应用RIP路由协议实现校园网的部分互通
2.5.6 任务二 在RIP路由进程中下放默认路由
2.6 项目六 通过OSPF路由协议实现校园网的互通
2.6.1 OSPF路由协议及其基本原理
2.6.2 基础实验一 OSPF路由协议的基本配置
2.6.3 任务一 应用OSPF路由协议实现校园网的互通
2.6.4 任务二 在OSPF路由进程中下放默认路由
2.6.5 任务三 校园网RIP与OSPF路由协议的重分布
2.7 项目七 通过NAT技术实现校园网对Internet的访问
2.7.1 校园网的Internet接入
2.7.2 传统串口相关封装协议(PPP,HDLC)
2.7.3 NAT的基本原理
2.7.4 基础实验一 PPP串口封装协议及其认证
2.7.5 基础实验二 静态以及动态NAT的基本配置
2.7.6 任务一 配置动态的NAPT实现校园网中计算机对Internet的访问
2.7.7 任务二 配置静态的NAPT实现外网访问校园网中的服务器的访问
第三章 提高任务环节
3.1 项目一 通过配置生成树协议以及端口聚合提高网络的可靠性
3.1.1 生成树协议(STP)及其原理
3.1.2 交换机的端口聚合
3.1.3 基础实验一 交换机生成树协议的基本配置
3.1.4 基础实验二 交换机端口聚合的基本配置
3.1.5 任务一 配置科技楼汇聚层交换机以及接入层交换机间的生成树协议
3.1.6 任务二 配置服务器群组三层交换机到核心交换机间的端口聚合
3.2 项目二 通过配置端口安全策略提高接入层安全性
3.2.1 任务一 配置科技楼接入层交换机的端口安全
3.3 项目三 通过访问控制列表实现校园网访问控制策略
3.3.1 访问控制列表概述
3.3.2 基础实验一 标准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
3.3.3 基础实验二 扩展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
3.3.4 任务一 配置校园网中访问控制列表
3.3.5 任务二 南信院校园网ACL案例分析
3.4 项目四 校园网防火墙的使用
3.4.1 防火墙功能概述
3.4.2 防火墙的体系结构
3.4.3 防火墙的基本配置过程和基本配置思路
3.4.4 学院防火墙安全需求分析
3.4.5 防火墙接口和网络对象的定义
3.4.6 校园网防火墙的路由设计
3.4.7 防病毒与攻击的策略
3.4.8 网络带宽及会话管理策略
3.4.9 网页内容过滤策略
3.4.10 防火墙VPN功能的实现
3.5 项目五 通过帧中继(FR)实现分校区与主校区的互通
3.5.1 帧中继的基本原理
3.5.2 基础实验一 帧中继的基本配置实验
3.5.3 任务一 配置古平岗校区和仙林校区之间的帧中继连接
3.5.4 任务二 通过帧中继实现古平岗校区和仙林校区的互联
3.6 项目六 通过IPSec VPN实现分校区与主校区的互通
3.6.1 基础实验一 IPSec VPN的基本配置
3.6.2 任务一 通过IPSec VPN实现古平岗校区和仙林校区的互联
3.6.3 任务二 通过GRE over IPSec实现古平岗校区和仙林校区的互联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对“实战”的重视。它并非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网络工程师在手把手地教你如何搭建和维护一个真实的局域网。书中的每一个案例,都选取了当下企业网络中最常见、最实用的场景,例如如何配置一个多VLAN的网络来隔离不同的部门,如何设置路由让不同网段的设备能够相互通信,如何部署VPN来实现远程访问等等。这些内容都是在实际工作中会直接遇到的问题,学完这本书,感觉自己已经具备了处理大部分局域网配置和管理任务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让我理解了这些配置背后的逻辑和原理,而不是仅仅死记硬背命令。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方式,大大提升了我对网络技术的理解深度。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没有过多的专业术语堆砌,而是用一种非常贴近生活化的方式来解释复杂的网络概念。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抽象概念的比喻,比如将子网划分比作“切蛋糕”,将路由协议比作“旅行者寻找最佳路线”,这些形象的比喻让我能够轻松理解那些原本难以理解的原理。而且,书中对于每一个命令的解释都非常到位,不仅仅是告诉你要输入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需要输入这个命令,以及这个命令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我对网络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充分考虑到了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对于初学者,它提供了清晰的基础知识讲解和入门级的实操指导;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习者,它则深入探讨了更高级的配置和优化技巧,以及一些企业级应用的案例。我尤其欣赏书中在讲解每一个新概念时,都会先从其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场景出发,然后再深入到技术细节。这种“由用导学”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让学习更有目标性。书中对一些常见性能瓶颈的分析和优化建议,也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明白如何才能构建一个更高效、更稳定的网络。
评分这本书的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结合得非常完美。我一直认为,学习网络技术,动手实践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每一个理论知识点之后,都会紧接着提供相应的实训环节,让读者能够立刻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我尝试着书中提供的每一个实验,从最初的配置IP地址到后来的复杂路由协议配置,每一次的成功都让我倍感欣慰。而且,书中还提供了许多不同复杂度的案例,让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程度进行选择和练习。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对于提升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有帮助。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充实,知识点密集,但并没有给人一种“填鸭式”的感觉。作者善于在讲解复杂的技术原理时,巧妙地穿插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实际应用案例,让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我喜欢书中对不同网络设备(如交换机和路由器)在实际网络中的定位和作用的清晰阐述,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协同工作的。此外,书中对网络安全方面的介绍,也让我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如何通过配置ACL等手段来保障网络安全。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集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优秀教材,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绝对是入门和进阶的理想选择。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令人印象深刻。它不仅仅停留在基础的网络配置层面,而是深入到了许多更高级的概念和应用。比如,在交换机部分,它详细介绍了STP(生成树协议)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在实际环境中进行配置,以防止网络环路;在路由器部分,则涵盖了RIP、OSPF、BGP等多种路由协议的配置与优化,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让我对不同场景下如何选择合适的路由协议有了清晰的认识。此外,书中还触及了NAT(网络地址转换)、ACL(访问控制列表)等安全配置,以及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的部署,这些都是构建安全、高效、可管理局域网的关键技术。让我特别赞赏的是,作者在讲解每一个配置命令时,都会附带详细的解释,说明该命令的作用、相关的参数以及注意事项,避免了用户在使用时出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困境。书中提供的各种实验拓扑图清晰明了,配合着详细的操作步骤,让我在模拟环境中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
评分拿到这本《局域网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与管理》后,我感觉它简直就是一本为我量身打造的“救命稻草”。作为一名刚刚接触网络技术的学生,我对那些冷冰冰的命令和复杂的拓扑图总是望而却步。但这本书不同,它用一种非常亲切、易于理解的方式,一步一步地引导我进入了局域网的世界。书中大量的实例操作,让我觉得仿佛真的坐在电脑前,亲自搭建网络,调试设备。从最基础的IP地址规划、子网划分,到VLAN的划分与 trunk 链路配置,再到路由协议的原理讲解和实际配置,每一个环节都解释得详详细细,图文并茂,让我这个“小白”也能看得懂,学得会。尤其是书中的实训环节,每一个实验都设计得非常贴合实际工作场景,让我能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常见故障的排查方法,这让我不再害怕遇到问题,而是能够自信地去分析和解决。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教授了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评分坦白说,我在阅读这本书之前,对网络设备配置一窍不通。但这本书就像是一盏指路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概念的拆解和重组,例如在讲解IP子网划分时,作者先从二进制的概念入手,然后逐步过渡到十进制的计算,最后再引出CIDR(无类别域间路由)的概念,整个过程逻辑严谨,循序渐进,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轻松掌握。此外,书中大量的表格和图示,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难度,让复杂的概念变得直观易懂。我在实操环节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能在书中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或解释,这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学习信心。读完这本书,我对局域网和路由器的理解,从“陌生”变成了“熟悉”,甚至到了“精通”的程度。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以前觉得很棘手的问题,比如如何解决IP地址冲突,如何优化路由表的生成,如何保障网络的安全等等。通过书中详细的讲解和案例分析,我能够一步步地找到问题的根源,并运用书中介绍的方法去解决。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VLAN间路由的配置,一开始我总是搞不清楚VLAN之间的通信是如何实现的,但书中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详细讲解了三层交换机在VLAN间路由中的作用,以及相应的配置步骤,让我豁然开朗。这种解决问题的过程,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学习成就感。
评分这本书在内容编排上,充分体现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理念。它从最基础的网络概念开始,逐步引导读者掌握核心技术,并最终能够独立完成复杂的网络配置和管理任务。我特别赞赏书中关于“网络故障排除”部分的讲解,它列举了许多常见的网络故障现象,并提供了系统性的排查思路和方法,让我能够迅速定位问题并解决。例如,在遇到网络速度慢的问题时,书中会引导读者从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等不同层面进行排查,并给出相应的检测命令和判断依据,非常实用。
评分还没看!感觉是正版的!一直在京东买书!
评分帮家里人买的,反正我是看不懂呢。
评分入门可以,精通不够
评分书都不错,值得购买,关键折扣还优惠
评分这本书是学习局域网的好课本,内容全面而且实用,又以实例为讲解.
评分⑤教学生抓重点.教学难免有意外,课堂难免有突变,应对教学意外、课堂突变的本领,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驾驭课堂、驾驭学生的能力。对教师来说,让意外干扰教学、影响教学是无能,把意外变成生成,促进教学、改进教学是艺术。生成相对于教学预设而言,分有意生成、无意生成两种类型;问题生成、疑问生成、答案生成、灵感生成、思维生成、模式生成六种形式。生成的重点在问题生成、灵感生成。教学机智显亮点.随机应变的才智与机敏,最能赢得学生钦佩和行赞叹的亮点。教学机智的类型分为教师教的机智、学生学的机智,师生互动的机智,学生探究的机智。机智常常表现在应对质疑的解答,面对难题的措施,发现问题的敏锐,解决问题的灵活。
评分内容还可以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非常专业的书籍,适当入门的专业人员学习。对新人从事本工作非常有帮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