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按照主题,分析了大小政府、内外轻重、官员考察、条块关系等引人深思的问题。
评分县制是中国社会的基石。县不仅是我们这个泱泱大国的地域基础,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社会细胞。
评分县制是民国时期初级地方行政的组织制度,最早由1913年1月8日北洋政府《划一现行各县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提出,但当时全国没形成统一制度。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政府先后于1929年6月5日和1930年7月7日公布和修正公布《县组织法》,正式在全国实行县制,并在此后多次调整,推动县制改革。1949年南京国明政府垮台,县制随之废止。
评分分析了中国县制的发展,有借鉴意义。
评分同时按照主题,分析了大小政府、内外轻重、官员考察、条块关系等引人深思的问题。
评分县制是民国时期初级地方行政的组织制度,最早由1913年1月8日北洋政府《划一现行各县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提出,但当时全国没形成统一制度。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政府先后于1929年6月5日和1930年7月7日公布和修正公布《县组织法》,正式在全国实行县制,并在此后多次调整,推动县制改革。1949年南京国明政府垮台,县制随之废止。
评分由于文化积淀与历史传承等方面的原因,我们至今仍然把那些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已经改成了县级“市”、县级“区”以及与县平行的“旗”都笼统地称为“县”。
评分此后﹐为了提高县长权力和加强对基层行政组织的控制﹐南京国民政府曾多次实行县制改革。1939年 9月19日﹐西迁至重庆的国民政府行政院公布《县各级组织纲要》(通称“新县制”)。规定县为自治单位﹐分三至六等。县政府裁局改设民政﹑财政﹑教育﹑建设﹑军事﹑地政﹑社会各科﹐置秘书﹑科长﹑指导员﹑督学﹑警佐﹑科员﹑技士﹑技佐﹑事务员﹑巡官等。县设参议会﹐由各乡(镇)民代表会各选举一参议员组成。县参议会暂不选举县长。区署为县政府辅助机关﹐代表县政府督导各乡(镇)办理行政及自治事务。县下为乡(镇)﹐乡(镇)内废闾﹑邻﹐改按保﹑甲编制。县和乡均为法人。此制延至1949年﹐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的垮台而被废止。
评分书很好,送货速度很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