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現代食用菌學》根據高等職業院校專業培養目標進行編寫。可作為農業、林業、師範院校中園藝、食品、農藝、植保、資環、林學、微生物、生物學及農經等高等職業院校的教材,菌類園藝工及相關從業人員的崗前、就業、轉崗的培訓教材。
《現代食用菌學》包括六章28節,前三章分彆闡述瞭食用菌栽培史及食用菌發展狀況,食用菌的形態與分類,食用菌的生理生態,食用菌的消毒滅菌和菌種的製作、培養、質量鑒定及保藏。第四章重點介紹瞭十二種食用菌的栽培現狀,生物學特性及實用栽培技術。第五章介紹瞭食用菌工廠化生産的狀況、原理及構成。第六章闡述瞭食用菌病蟲害的發生及防治。書後附有菌類園藝工國傢職業標準附錄。
為瞭適應教學對象的職業性,遵循職業教育規律和行業生産經營規律、適應職業崗位群的職業能力要求和高素質技能型人纔培養的要求,作者收集瞭大量的資料,教材力求具有創新性、實踐性、科學性、普適性,盡可能滿足新形勢下高素質技能型人纔培養的需要。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食用菌的概述
第二節 發展食用菌生産的意義
第三節 我國食用菌業
第二章 食用菌基礎理論
第一節 食用茵的形態結構與分類
第二節 食用菌的生理生態
第三節 食用菌消毒滅菌
第三章 菌種生産
第一節 菌種基礎知識
第二節 母種生産
第三節 原種、栽培種製作
第四節 菌種接種後的培養、質量鑒定及保藏
第四章 栽培技術
第一節 平菇栽培
第二節 香菇栽培
第三節 雙孢蘑菇栽培
第四節 金針菇栽培
第五節 黑木耳栽培
第六節 杏鮑菇栽培
第七節 草菇栽培
第八節 滑菇栽培
第九節 雞腿菇栽培
第十節 猴頭栽培
第十一節 靈芝栽培
第十二節 白靈菇栽培
第五章 食用茵工廠化生産
第一節 食用菌工廠化生産概述
第二節 食用菌工廠化生産的原理與構成
第六章 食用菌病蟲害及其防治
第一節 侵染性病害及其防治
第二節 生理性病害及其防治
精彩書摘
(3)三次菌絲在不良條件下或到達生理成熟時,由二次菌絲進一步發育形成的已組織化的雙核菌絲,也叫三生菌絲或結實性菌絲。如菌索、菌核、菌根中菌絲以及子實體中的菌絲。
2.菌絲的組織體
菌絲體無論在基質內伸展,還是在基質錶麵蔓延,一般都是很疏鬆的。但是有的子囊菌和擔子菌在不良環境條件或在繁殖的時候,菌絲體的菌絲相互緊密地纏結在一起,就形成瞭菌絲體的變態。常見的菌絲組織體如下。
(1)菌索由菌絲纏結而形成的形似繩索狀的結構。(菌絲組織體)對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抵抗力,當環境條件適宜時,菌索可發育成子實體。典型的如蜜環菌、安絡小傘等。
(2)菌核由菌絲體和貯藏營養物質密集而形成的有一定形狀的休眠體,又稱菌核。菌核中貯藏著較多的養分,對乾燥、高溫和低溫有較強的抵抗能力。因此,菌核既是真菌的貯藏器官,又是度過不良環境的菌絲組織體。菌核中的菌絲有較強的再生力,當環境條件適宜時,很容易萌發齣新的菌絲或者由菌核上直接産生子實體。我們常用的藥材如豬苓、雷丸和茯苓等都是。
(3)菌絲束由大量平行菌絲排列在一起形成的肉眼可見的束狀菌絲組織叫菌絲束。無頂端分生組織,如雙孢菇子實體基部常生長著一些白色繩索狀的絲狀物,是它的菌絲束。
(4)菌膜由菌絲緊密交織成一層薄膜,即是菌膜。如香菇的錶麵形成的褐色被膜。
(5)子座它是由菌絲組織即擬薄壁組織和疏絲組織構成的容納子實體的褥座狀結構。一般呈墊狀、栓狀、棍棒狀或頭狀。它是真菌從營養生長階段到生殖階段的一種過渡形式。菌絲在基質中吸收養分不斷地生長和增殖,在適宜條件下轉入生殖生長,形成子實體原基並逐步發育為成熟子實體。子實體是真菌進行有性生殖的産孢結構,俗稱菇、蕈、耳等,其功能是産生孢子,繁殖後代,也是人們主要食用的部分。擔子菌的子實體稱為擔子果,是産生擔孢子。子囊菌的子實體稱為子囊果,是産生子囊孢子的部分。子實體是由菌絲構成的,與營養菌絲比,在形態上具有獨特的變化型和特化功能。子實體形態豐富多彩,不同種類各不相同,有的是傘狀(蘑菇,香菇),有的貝殼狀(平菇)、漏鬥狀(雞油菌)、舌狀(半舌菌)、頭狀(猴頭菌)、毛刷狀(齒菌)、珊瑚狀(珊瑚菌)、柱狀(羊肚菌)、耳狀(木耳)、花瓣狀(銀耳)等,以傘菌最多,可作商品化栽培的食用菌大多為傘菌,下麵著重以傘菌為例,簡單地介紹其子實體的形態和構造。傘菌子實體主要由菌蓋、菌褶、菌柄組成(圖2—5),某些種類還具有菌幕的殘存物——菌環和菌托(圖2—6)。
(6)菌蓋又稱菌帽,是傘菌子實體位於菌柄之上的帽狀部分,是主要的繁殖結構,也是我們食用的主要部分。由錶皮、菌肉和産孢組織——菌褶和菌管組成。
①形態:因種而異,常見有鍾形(草菇)和半球形(蘑菇)(圖2—7)。
②顔色:各異,有乳白色(雙孢蘑菇)、杏黃色(雞油菌)、灰色(草菇)、紅色(大紅菇)和青頭菌為紫綠色。
……
前言/序言
《菌影流光:自然造物的奧秘與人類智慧的交融》 引言: 在浩瀚的自然界中,存在著一類極其特殊且充滿魅力的生命體——真菌。它們形態各異,色彩斑斕,或潛藏於陰暗潮濕的土壤中,或攀附於枯朽的林木之上,或寄生於萬物生靈的身體裏,默默地扮演著地球生態係統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們既是大自然的“清道夫”,分解著有機物質,循環著生命能量;又是隱藏的“藝術傢”,用其獨特的形態和色彩點綴著自然的畫捲。更令人驚嘆的是,這些微小而強大的生命體,自古以來就與人類文明的進程息息相關,深刻影響著我們的飲食、醫藥、文化乃至工業生産。 《菌影流光》並非一本枯燥的教科書,而是一次深入探索真菌世界的奇妙旅程。它緻力於揭示真菌這一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生命類群,在自然界中的生存智慧、演化傳奇以及它們與人類之間錯綜復雜、源遠流長的聯係。本書將帶領讀者穿越時間的長河,從史前文明對蘑菇的敬畏,到現代科學對真菌基因組的破譯,一步步揭開真菌的神秘麵紗,展現它們在生態平衡、物質循環、疾病治療、食品工業等多個領域所展現齣的非凡潛力和不可替代的價值。 第一章:菌海初探——生命的另類篇章 本章將引領讀者走進一個與我們熟知的植物和動物截然不同的生命領域。我們將從真菌的基本形態學特徵入手,瞭解它們與植物、動物在細胞結構、營養獲取方式上的根本區彆。不再是光閤作用的生産者,也不是吞噬有機物的消費者,真菌是以吸收外界有機物為生的分解者和寄生者,這種獨特的生存策略賦予瞭它們極強的適應性和擴散能力。我們將一起認識真菌王國中那些赫赫有名的大類:黴菌、酵母菌、擔子菌、子囊菌等等,並聚焦於那些最受我們關注的食用菌,如香菇、金針菇、平菇、靈芝等,描繪它們在顯微鏡下呈現的精巧結構,以及肉眼可見時那韆姿百態的魅力。本書將著重於科普性的介紹,而非學術性的分類學研究,旨在讓普通讀者也能領略到真菌世界的豐富多彩。 第二章:大地織錦——生態係統的幕後英雄 真菌在大自然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們是地球生態係統中不可或缺的分解者。沒有真菌,死亡的動植物殘骸將堆積如山,有機物質將無法有效地循環利用。本章將深入剖析真菌如何利用其強大的酶係統,將復雜的有機分子分解為簡單的無機物,從而滋養土壤,為植物的生長提供養分,構建起一個生生不息的生命循環。我們將探討真菌在森林生態係統中的關鍵作用,例如腐生真菌分解枯枝落葉,為森林提供養分;菌根真菌與植物根係形成共生關係,幫助植物吸收水分和礦物質,同時獲取植物的光閤産物。本書將通過生動的案例和圖文並茂的描述,展現真菌在維持生物多樣性、土壤健康以及全球碳循環中所發揮的“幕後英雄”般的貢獻。 第三章:菌菇的盛宴——舌尖上的自然饋贈 人類食用菌的曆史源遠流長,它們不僅為我們的餐桌增添瞭美味,更是重要的營養來源。本章將聚焦於那些美味可口的食用菌,但我們將不僅僅停留在“吃”的層麵。我們將探索不同食用菌獨特的風味物質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們所富含的豐富營養成分,如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縴維。我們將追溯一些經典食用菌的美味傳說,瞭解它們在不同地域飲食文化中的地位。同時,本書還將探討一些關於食用菌的栽培曆史和發展,以及現代栽培技術如何使得這些曾經稀有的山珍能夠走入尋常百姓傢。我們將重點介紹幾種常見的、具有代錶性的食用菌,例如香菇的獨特香氣,金針菇的爽脆口感,以及平菇的廣泛適應性,讓讀者在品嘗美味的同時,也能瞭解其背後的科學道理。 第四章:生命之藥——真菌的健康密碼 人類與真菌的聯係早已超越瞭食物本身,在醫藥領域,真菌更是展現齣瞭令人驚嘆的“生命密碼”。本章將著力於介紹真菌在人類健康領域的貢獻,重點關注那些具有藥用價值的真菌及其活性成分。我們將迴溯青黴素的發現曆程,這無疑是真菌對人類健康最偉大的貢獻之一。我們將探討靈芝、鼕蟲夏草等傳統名貴藥用真菌的藥理活性,瞭解它們如何被用於提高免疫力、抗腫瘤、抗病毒等。本書將以科普的角度,介紹這些真菌體內所含有的多糖、三萜類化閤物等活性成分,以及它們在現代醫學研究中的潛力。我們將盡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這些復雜的生化機製,讓讀者認識到真菌在守護人類健康方麵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第五章:工業奇跡——真菌的廣闊天地 除瞭食用和藥用價值,真菌在現代工業生産中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它們是微生物工程的寶貴資源。本章將拓展讀者的視野,展現真菌在工業領域的應用。我們將探討發酵工業,例如酵母菌在麵包、啤酒、葡萄酒釀造中的作用,這些古老的食品加工技術至今仍是重要的産業。我們將介紹一些利用真菌生産生物酶、有機酸、抗生素等工業原料的現代技術。此外,本書還將提及真菌在生物降解、環境治理等新興領域的潛力,例如利用某些真菌降解塑料、石油汙染物等,展現真菌作為“綠色工廠”的巨大價值。我們將通過具體的案例,讓讀者感受到真菌是如何在悄無聲息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推動著科技的進步。 第六章:真菌的未來——探索與展望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對真菌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本章將展望真菌研究的未來方嚮。我們將探討基因組學、代謝組學等現代研究手段如何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真菌的生命機製,以及如何通過基因工程等技術,開發齣更多具有應用價值的真菌菌株。我們將關注真菌在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等領域的潛在應用,例如利用真菌生産生物燃料、生物塑料等。同時,本書也將探討人類如何更好地與真菌和諧共處,例如在可持續農業、環境保護等方麵,如何充分利用真菌的生態功能。我們將以一種充滿希望的筆觸,勾勒齣真菌在未來人類社會發展中所能扮演的更加多元、更加重要的角色。 結語: 《菌影流光》旨在為讀者打開一扇通往奇妙真菌世界的大門。它並非一本單純的科學著作,而是融閤瞭科學的嚴謹、自然的詩意以及人類智慧的探索。通過本書,希望讀者能夠對真菌這一被低估的生命類群産生更深刻的認識和更濃厚的興趣,能夠以全新的視角去觀察和理解我們身邊無處不在的菌類世界,從而更加珍視自然,尊重生命,並從中獲得啓迪和力量。本書的每一頁都充滿瞭對生命的好奇與探索,以及對自然造物之美的贊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