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现代食用菌学》根据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培养目标进行编写。可作为农业、林业、师范院校中园艺、食品、农艺、植保、资环、林学、微生物、生物学及农经等高等职业院校的教材,菌类园艺工及相关从业人员的岗前、就业、转岗的培训教材。
《现代食用菌学》包括六章28节,前三章分别阐述了食用菌栽培史及食用菌发展状况,食用菌的形态与分类,食用菌的生理生态,食用菌的消毒灭菌和菌种的制作、培养、质量鉴定及保藏。第四章重点介绍了十二种食用菌的栽培现状,生物学特性及实用栽培技术。第五章介绍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状况、原理及构成。第六章阐述了食用菌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书后附有菌类园艺工国家职业标准附录。
为了适应教学对象的职业性,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行业生产经营规律、适应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作者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教材力求具有创新性、实践性、科学性、普适性,尽可能满足新形势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食用菌的概述
第二节 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
第三节 我国食用菌业
第二章 食用菌基础理论
第一节 食用茵的形态结构与分类
第二节 食用菌的生理生态
第三节 食用菌消毒灭菌
第三章 菌种生产
第一节 菌种基础知识
第二节 母种生产
第三节 原种、栽培种制作
第四节 菌种接种后的培养、质量鉴定及保藏
第四章 栽培技术
第一节 平菇栽培
第二节 香菇栽培
第三节 双孢蘑菇栽培
第四节 金针菇栽培
第五节 黑木耳栽培
第六节 杏鲍菇栽培
第七节 草菇栽培
第八节 滑菇栽培
第九节 鸡腿菇栽培
第十节 猴头栽培
第十一节 灵芝栽培
第十二节 白灵菇栽培
第五章 食用茵工厂化生产
第一节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概述
第二节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原理与构成
第六章 食用菌病虫害及其防治
第一节 侵染性病害及其防治
第二节 生理性病害及其防治
精彩书摘
(3)三次菌丝在不良条件下或到达生理成熟时,由二次菌丝进一步发育形成的已组织化的双核菌丝,也叫三生菌丝或结实性菌丝。如菌索、菌核、菌根中菌丝以及子实体中的菌丝。
2.菌丝的组织体
菌丝体无论在基质内伸展,还是在基质表面蔓延,一般都是很疏松的。但是有的子囊菌和担子菌在不良环境条件或在繁殖的时候,菌丝体的菌丝相互紧密地缠结在一起,就形成了菌丝体的变态。常见的菌丝组织体如下。
(1)菌索由菌丝缠结而形成的形似绳索状的结构。(菌丝组织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菌索可发育成子实体。典型的如蜜环菌、安络小伞等。
(2)菌核由菌丝体和贮藏营养物质密集而形成的有一定形状的休眠体,又称菌核。菌核中贮藏着较多的养分,对干燥、高温和低温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因此,菌核既是真菌的贮藏器官,又是度过不良环境的菌丝组织体。菌核中的菌丝有较强的再生力,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很容易萌发出新的菌丝或者由菌核上直接产生子实体。我们常用的药材如猪苓、雷丸和茯苓等都是。
(3)菌丝束由大量平行菌丝排列在一起形成的肉眼可见的束状菌丝组织叫菌丝束。无顶端分生组织,如双孢菇子实体基部常生长着一些白色绳索状的丝状物,是它的菌丝束。
(4)菌膜由菌丝紧密交织成一层薄膜,即是菌膜。如香菇的表面形成的褐色被膜。
(5)子座它是由菌丝组织即拟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构成的容纳子实体的褥座状结构。一般呈垫状、栓状、棍棒状或头状。它是真菌从营养生长阶段到生殖阶段的一种过渡形式。菌丝在基质中吸收养分不断地生长和增殖,在适宜条件下转入生殖生长,形成子实体原基并逐步发育为成熟子实体。子实体是真菌进行有性生殖的产孢结构,俗称菇、蕈、耳等,其功能是产生孢子,繁殖后代,也是人们主要食用的部分。担子菌的子实体称为担子果,是产生担孢子。子囊菌的子实体称为子囊果,是产生子囊孢子的部分。子实体是由菌丝构成的,与营养菌丝比,在形态上具有独特的变化型和特化功能。子实体形态丰富多彩,不同种类各不相同,有的是伞状(蘑菇,香菇),有的贝壳状(平菇)、漏斗状(鸡油菌)、舌状(半舌菌)、头状(猴头菌)、毛刷状(齿菌)、珊瑚状(珊瑚菌)、柱状(羊肚菌)、耳状(木耳)、花瓣状(银耳)等,以伞菌最多,可作商品化栽培的食用菌大多为伞菌,下面着重以伞菌为例,简单地介绍其子实体的形态和构造。伞菌子实体主要由菌盖、菌褶、菌柄组成(图2—5),某些种类还具有菌幕的残存物——菌环和菌托(图2—6)。
(6)菌盖又称菌帽,是伞菌子实体位于菌柄之上的帽状部分,是主要的繁殖结构,也是我们食用的主要部分。由表皮、菌肉和产孢组织——菌褶和菌管组成。
①形态:因种而异,常见有钟形(草菇)和半球形(蘑菇)(图2—7)。
②颜色:各异,有乳白色(双孢蘑菇)、杏黄色(鸡油菌)、灰色(草菇)、红色(大红菇)和青头菌为紫绿色。
……
前言/序言
《菌影流光:自然造物的奥秘与人类智慧的交融》 引言: 在浩瀚的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类极其特殊且充满魅力的生命体——真菌。它们形态各异,色彩斑斓,或潜藏于阴暗潮湿的土壤中,或攀附于枯朽的林木之上,或寄生于万物生灵的身体里,默默地扮演着地球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既是大自然的“清道夫”,分解着有机物质,循环着生命能量;又是隐藏的“艺术家”,用其独特的形态和色彩点缀着自然的画卷。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些微小而强大的生命体,自古以来就与人类文明的进程息息相关,深刻影响着我们的饮食、医药、文化乃至工业生产。 《菌影流光》并非一本枯燥的教科书,而是一次深入探索真菌世界的奇妙旅程。它致力于揭示真菌这一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生命类群,在自然界中的生存智慧、演化传奇以及它们与人类之间错综复杂、源远流长的联系。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时间的长河,从史前文明对蘑菇的敬畏,到现代科学对真菌基因组的破译,一步步揭开真菌的神秘面纱,展现它们在生态平衡、物质循环、疾病治疗、食品工业等多个领域所展现出的非凡潜力和不可替代的价值。 第一章:菌海初探——生命的另类篇章 本章将引领读者走进一个与我们熟知的植物和动物截然不同的生命领域。我们将从真菌的基本形态学特征入手,了解它们与植物、动物在细胞结构、营养获取方式上的根本区别。不再是光合作用的生产者,也不是吞噬有机物的消费者,真菌是以吸收外界有机物为生的分解者和寄生者,这种独特的生存策略赋予了它们极强的适应性和扩散能力。我们将一起认识真菌王国中那些赫赫有名的大类:霉菌、酵母菌、担子菌、子囊菌等等,并聚焦于那些最受我们关注的食用菌,如香菇、金针菇、平菇、灵芝等,描绘它们在显微镜下呈现的精巧结构,以及肉眼可见时那千姿百态的魅力。本书将着重于科普性的介绍,而非学术性的分类学研究,旨在让普通读者也能领略到真菌世界的丰富多彩。 第二章:大地织锦——生态系统的幕后英雄 真菌在大自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是地球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分解者。没有真菌,死亡的动植物残骸将堆积如山,有机物质将无法有效地循环利用。本章将深入剖析真菌如何利用其强大的酶系统,将复杂的有机分子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从而滋养土壤,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养分,构建起一个生生不息的生命循环。我们将探讨真菌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关键作用,例如腐生真菌分解枯枝落叶,为森林提供养分;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帮助植物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同时获取植物的光合产物。本书将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文并茂的描述,展现真菌在维持生物多样性、土壤健康以及全球碳循环中所发挥的“幕后英雄”般的贡献。 第三章:菌菇的盛宴——舌尖上的自然馈赠 人类食用菌的历史源远流长,它们不仅为我们的餐桌增添了美味,更是重要的营养来源。本章将聚焦于那些美味可口的食用菌,但我们将不仅仅停留在“吃”的层面。我们将探索不同食用菌独特的风味物质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们所富含的丰富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我们将追溯一些经典食用菌的美味传说,了解它们在不同地域饮食文化中的地位。同时,本书还将探讨一些关于食用菌的栽培历史和发展,以及现代栽培技术如何使得这些曾经稀有的山珍能够走入寻常百姓家。我们将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食用菌,例如香菇的独特香气,金针菇的爽脆口感,以及平菇的广泛适应性,让读者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也能了解其背后的科学道理。 第四章:生命之药——真菌的健康密码 人类与真菌的联系早已超越了食物本身,在医药领域,真菌更是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生命密码”。本章将着力于介绍真菌在人类健康领域的贡献,重点关注那些具有药用价值的真菌及其活性成分。我们将回溯青霉素的发现历程,这无疑是真菌对人类健康最伟大的贡献之一。我们将探讨灵芝、冬虫夏草等传统名贵药用真菌的药理活性,了解它们如何被用于提高免疫力、抗肿瘤、抗病毒等。本书将以科普的角度,介绍这些真菌体内所含有的多糖、三萜类化合物等活性成分,以及它们在现代医学研究中的潜力。我们将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这些复杂的生化机制,让读者认识到真菌在守护人类健康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第五章:工业奇迹——真菌的广阔天地 除了食用和药用价值,真菌在现代工业生产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们是微生物工程的宝贵资源。本章将拓展读者的视野,展现真菌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我们将探讨发酵工业,例如酵母菌在面包、啤酒、葡萄酒酿造中的作用,这些古老的食品加工技术至今仍是重要的产业。我们将介绍一些利用真菌生产生物酶、有机酸、抗生素等工业原料的现代技术。此外,本书还将提及真菌在生物降解、环境治理等新兴领域的潜力,例如利用某些真菌降解塑料、石油污染物等,展现真菌作为“绿色工厂”的巨大价值。我们将通过具体的案例,让读者感受到真菌是如何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推动着科技的进步。 第六章:真菌的未来——探索与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对真菌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本章将展望真菌研究的未来方向。我们将探讨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现代研究手段如何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真菌的生命机制,以及如何通过基因工程等技术,开发出更多具有应用价值的真菌菌株。我们将关注真菌在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等领域的潜在应用,例如利用真菌生产生物燃料、生物塑料等。同时,本书也将探讨人类如何更好地与真菌和谐共处,例如在可持续农业、环境保护等方面,如何充分利用真菌的生态功能。我们将以一种充满希望的笔触,勾勒出真菌在未来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能扮演的更加多元、更加重要的角色。 结语: 《菌影流光》旨在为读者打开一扇通往奇妙真菌世界的大门。它并非一本单纯的科学著作,而是融合了科学的严谨、自然的诗意以及人类智慧的探索。通过本书,希望读者能够对真菌这一被低估的生命类群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和更浓厚的兴趣,能够以全新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菌类世界,从而更加珍视自然,尊重生命,并从中获得启迪和力量。本书的每一页都充满了对生命的好奇与探索,以及对自然造物之美的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