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风俗论》的这本中册,光是书名就够让人对它抱有极高的期待了。《风俗论:论各民族的精神与风俗以及自查理曼至路易十三的历史》——这样一个宏大的主题,简直是历史爱好者和文化人类学研究者的盛宴。我原以为它会像我之前读过的某些欧洲史著作那样,聚焦于某位君王的功过或是某场战役的细节,但翻开书页后才发现,作者的笔触更为细腻和广阔。他似乎不仅仅是在描绘事件的发生,更是在挖掘事件背后驱动的那些无形的力量——民族的精神特质是如何塑造了社会结构,又是如何通过日常的风俗习惯流淌下来的。尤其书中对查理曼时期到路易十三这段跨越数百年的中世纪晚期到早期现代的过渡时期进行深入剖析,那种感觉就像是透过一个全景镜头,观察着整个欧洲社会肌体的缓慢而痛苦的转型。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不同地域文化差异时的那种尊重和审慎,他没有用单一的、欧洲中心主义的视角去评判他者,而是试图真正走进那些古老习俗的逻辑内部,去理解它们存在的合理性。这种跨学科的视野,让阅读体验充满了新鲜感和智力上的挑战,绝对不是那种可以快速翻阅的通俗读物,而是需要细细咀嚼,反复回味的学术佳作。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深度沉浸式的文化洗礼。我原以为我对“中世纪晚期”的认知已经足够了,但作者在论述这一时期欧洲各国精神风貌差异时,展现出的洞察力令人叹服。它不是那种把所有“中世纪”都一锅煮的简化论,而是清晰地勾勒出了法国、德意志地区以及更南方的不同文化走向。那种对“精神”的捕捉尤其到位,它让你明白,一个民族的法律、艺术乃至战争的动机,都深植于其独特的文化土壤之中。这种对“风俗”的探讨,远远超越了简单的风土人情介绍,而是上升到了对人类社会建构原理的哲学思辨。在阅读关于路易十三时代宫廷礼仪的部分时,我甚至能想象出那些繁复的礼节背后所蕴含的权力博弈与社会张力,那种仪式感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宣言。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需要静下心来,用近乎朝圣般的心态去阅读的作品,它回报你的,是远超于信息量的知识和对人类文明进程的深刻理解。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是有些忐忑的。毕竟“风俗论”这个词听起来就非常晦涩,担心内容会过于枯燥,充斥着大量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和繁复的史料考证。然而,实际阅读过程中的体验却大相径庭。作者的叙事节奏掌握得极其巧妙,他没有一股脑地将所有资料砸向读者,而是像一位高明的说书人,将那些看似零散的民族习惯和政治演变串联成一幅完整的历史画卷。比如说,书中对某一时期某个地区婚丧嫁娶仪式的描写,看似是细枝末节,但通过作者的解读,立刻就折射出了当时社会阶层固化程度以及对血缘、财产的看法,这比单纯描述封建领主制度要生动有力得多。对我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迫使我跳出了传统的“时间线”思维,开始关注那些构成历史深层结构的“文化代码”。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进行一次考古发掘,不断有新的、意想不到的发现,它拓宽了我对“历史是什么”的理解,绝非仅仅是王侯将相的传记,更是千百年来普通人生活方式的沉淀与积累。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最难能可贵的一点,在于它对时间跨度的处理艺术。从查理曼的雄心勃勃,到路易十三的集权初现,这几百年间,欧洲社会经历了太多的动荡与重塑。作者并没有把这段历史写成一个线性的、注定通往现代的进步史,而是着重描绘了在不同历史节点上,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民间习俗如何成为抵抗或适应时代变迁的缓冲垫或加速器。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对不同地区农民面对瘟疫或歉收时,他们集体采取的行动模式,这些模式往往根植于古老的宗教观念和地方性的迷信,而这些正是教科书上绝不会详述的“活历史”。这本书迫使我开始重新审视我们自己对“传统”与“变革”的二元对立看法。风俗并非僵化的过去,而是不断被历史事件重新诠释和利用的文化资源。对于任何渴望真正理解西方历史脉络,而不是满足于事件梗概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其复杂、但又无比真实的底层视角,其深度和广度,令人敬佩。
评分这部史册的装帧和排版,乍一看或许不如那些畅销书那样花哨,但透着一股沉稳的历史厚重感。我特别留意到作者在引用或分析不同地区习俗时的那种严谨态度,没有丝毫的轻佻或武断。阅读中我时常会停下来思考,现代社会中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行为模式,究竟是从何处演化而来的?这本书提供了大量的线索,它展示了信仰、地理环境、经济基础是如何相互作用,最终固化成一种集体无意识的行为准则。例如,书中对中世纪手工业行会规则的细致描摹,不仅仅是经济史的内容,更揭示了当时社会内部的互助网络与排他性精神是如何共存的。我喜欢这种将宏大叙事(比如查理曼帝国的遗产)与微观生活(比如某个村庄的节日庆典)无缝对接的处理方式。它让我感觉到,历史是活生生的,它存在于羊皮纸上的法令中,也存在于千年前的泥土里人们的呼吸之间。这本书,无疑是那种可以放在床头,时常翻阅,每次都能获得新体会的“老朋友”。
评分书发货就是快,头天买第二天就到了。还没开封。
评分一、2011年高考主要成绩和做法 2011年高考亮点 1.上重本线6人,2A线70人,2B线210人,3A线493人,3B线801人。 2.上本科线以上比率高,增幅大。创我校历史新高,三水第一名。 严格管理狠抓质量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一)、围绕“一个中心”。就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精心备好每一节课,用心上好每一节课,细心批好每一次练习,诚心辅导每一位学生。做到备课全面,讲解精炼,训练得法,指导到位。在课堂上要求教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质量。学校领导也经常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教学情况,指导教师互听互评,不断改进教法,使教学对路到位,不断提高质量。(二)、抓好“两个落实”。就是研究高考落实和集体备课落实。研究高考落实。就是及时地、全方位地获取来自全国各地的高考信息;年级组派出学科教师到外校学习,吸纳、接受新信息;要求每位老师细心研究“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与以前的“大纲”、“说明”相比较,找出异同,把准方向,掌握重难点;每个备课组都利用集体备课的时间相互交流,谈发现,谈问题,并把研究成果落实到教学中去。集体备课落实。就是实行“定时间、定人员、定地点、定内容”的“四定”制度,由备课组长召集,并详细做好讨论记录。落实集体备课制度,一是加强对备课组工作的检查,全面掌握教学情况,并对各备课组的教学进度、教学方法以及考练等提出宏观的指导性意见。使各个科组的教学协调、统一,形成合力;二是坚持备课组集体备课,特别强调加强备课组的建设,各备课组均按要求制订出周密的高三全学年的复习计划,制订出具体的进度、措施,如分几轮复习,复习训练检测题套数的安排,切实强化与训练;三是各备课组加强沟通,加强研究,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四是做好备课、批改、辅导、讲评等常规工作,注意提高效率。(三)、做到“三个及时”。一是及时进行考、析、评。“考”是检查教学质量的手段。只有通过考,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从严治“考”。凡是测试都要严格操作,科学安排,不留漏洞,确保成绩的“实”。二是考后及时召开年级教师会,细致分析从年级到班级,从备课组到个人,从教师到学生,从管理到教学各方面的得与失。要求各班主任据情制定“提优促中补差”管理目标,把学生落实到每位任课教师,跟踪比较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三是对于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对策。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分科的不同,学科实际情况的不同,年级组及时调整课程表,打整体战。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使学生张弛有度,学活学精。与此同时,在教学中体现师生感情,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在重视智力因素的同时,也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并通过班会、讲座、宣传栏和学生大会、学生家长会等方式,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班主任和课任教师注意对学生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做有理想,有抱负,对他人和对自己负责的人,即使在困难的情况下,仍能坚定信念,坚持学习。(四)、严格常规管理。教育教学成绩的优劣,关键在班级管理。班级管理的优劣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关键在班主任。学年伊始,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我们结合高三实际情况,特定出一系列年级管理的规章制度。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管出特色,团结拼搏”。要求每位班主任要做到“两个一切”,即“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质量”;实现“三勤”,即“眼勤、腿勤、嘴勤”;树立“四种意识”,即“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目标意识,服务意识”。对学生实行全天候监控,无空档管理。针对高三学生面对升学压力,思想情绪不稳定的情况,要求每位班主任细心发现学生思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好深入细致耐心的工作,把“严格要求和奉献爱心”结合起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做好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评分一直在京东商城网购,送货快,服务一流,支持京东
评分这次京东的图书优惠力度很大,对于知识界是福音,希望大家都热爱读书。
评分经典之作,值得一读,推荐
评分好好好尽在不言中。
评分他提出了一个乌苏邦:使艺术从文明的美容院变成文明本身。他满怀信心地相信艺术会繁盛,认为“艺术的繁盛是文化性质的是后尺度”,艺术将与道德结合,而家与想像力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书是作者美学理论的代表著作之一,被现代诸多学者视为20世纪的美学经典著作。书中主要阐述了作为艺术的经验与普通经验的来源——“日常生活”之间的连续性。此美学思想较前人有新的创建,在今日也有深刻的影响。 热门推荐 杜威全集:早期著作(第2卷)(1887) 杜威全集:早期著作(第1卷)(1882-1888) 艺术即经验 世界教育名著译丛:我的教育信条 杜威全集(中期著作1899-1924第15卷1923-1924)(精) 杜威全集(早期著作1882-1898第2卷1887)(精) 杜威全集(中期著作1899-1924第14卷1922)(精) 杜威全集(中期著作1899-1924第5卷1908)(精) 目录 序 言 第一章 活的生物 第二章 活的生物和“以太物” 第三章 拥有一个经验 第四章 表现的动作 第五章 表现性对象 第六章 实质与形式 第七章 形式的自然史 第八章 能量的组织 第九章 各门艺术的共同实质 第十章 各门艺术的不同实质 第十一章 人的贡献 第十二章 对哲学的挑战 第十三章 批评与知觉 第十四章 艺术与文明 本书作者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了一个乌苏邦:使艺术从文明的美容院变成文明本身。他满怀信心地相信艺术会繁盛,认为“艺术的繁盛是文化性质的是后尺度”,艺术将与道德结合,而家与想像力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书是作者美学理论的代表著作之一,被现代诸多学者视为20世纪的美学经典著作。书中主要阐述了作为艺术的经验与普通经验的来源——“日常生活”之间的连续性。此美学思想较前人有新的创建,在今日也有深刻的影响。 热门推荐 杜威全集:早期著作(第2卷)(1887) 杜威全集:早期著作(第1卷)(1882-1888) 艺术即经验 世界教育名著译丛:我的教育信条 杜威全集(中期著作1899-1924第15卷1923-1924)(精) 杜威全集(早期著作1882-1898第2卷1887)(精) 杜威全集(中期著作1899-1924第14卷1922)(精) 杜威全集(中期著作1899-1924第5卷1908)(精) 目录 序 言 第一章 活的生物 第二章 活的生物和“以太物” 第三章 拥有一个经验 第四章 表现的动作 第五章 表现性对象 第六章 实质与形式 第七章 形式的自然史 第八章 能量的组织 第九章 各门艺术的共同实质 第十章 各门艺术的不同实质 第十一章 人的贡献 第十二章 对哲学的挑战 第十三章 批评与知觉 第十四章 艺术与文明
评分很佩服伏爾泰能把複雜漫長的歷史整理得這麼清楚。如若沒有強烈的歷史責任感,我估計如此聰明的伏爾泰不會把時間耗散在枯燥的歷史文獻的整理上。我個人認為,法國啓蒙運動時期的大師們之所以能夠創造出這麼多的經典之作,根源於他們想用知識來改善人類處境的信念。這股信念支撐著他們持續不倦的創作。中國學人若想促進當下中國的發展,首先必須要學習法國啓蒙思想家的這種精神!
评分很佩服伏爾泰能把複雜漫長的歷史整理得這麼清楚。如若沒有強烈的歷史責任感,我估計如此聰明的伏爾泰不會把時間耗散在枯燥的歷史文獻的整理上。我個人認為,法國啓蒙運動時期的大師們之所以能夠創造出這麼多的經典之作,根源於他們想用知識來改善人類處境的信念。這股信念支撐著他們持續不倦的創作。中國學人若想促進當下中國的發展,首先必須要學習法國啓蒙思想家的這種精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