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影子之舞》,暗流涌动的故事撕开生活的平静表皮
以钻石般犀利剔透,探寻女性心灵深处的低语,讲述人类普遍的微小感情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门罗
奠定声名之作,荣膺加拿大总督文学奖
(她是当代短篇小说大师)——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海报:
《快乐影子之舞》是门罗的成名作和处女作,历时15年写成,一举赢得加拿大最高文学奖项总督奖。《快乐影子之舞》收录的15个短篇故事里,门罗以非凡的视角观照平凡的生活,显示出足以成为经典作家的特质。
《快乐影子之舞》收录的这些故事发生在农场,在河畔沼泽地,在西安大略孤独的小镇和新兴的郊区。女孩跟着父亲上门推销,无意目睹父亲埋藏已久的恋情;两对陌生男女在寂寞小镇里耐着性子相互抚慰,老小姐让智障的孩子们用音乐发出与另一个世界的沟通……作者将注意力投向平常人的欲望及遗憾,爱的欢愉与痛苦,以及逼仄生活中的绝望和负疚,让我们惊觉人心里共同的野心、恐惧和悲哀。
艾丽丝·门罗,生于1931年,加拿大女作家,当代短篇小说大师,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少女时代即开始写作,37岁时出版第一部作品。她一生专注于中短篇小说创作,讲述小地方普通人特别是女性隐含悲剧的平常生活,以细腻透彻又波澜不惊的话语,洞见人性的幽微处。
门罗的女性写作方式是非个人性的。她会描写她熟悉的生活,但这些作品中的人物远远是在国界以外的。
——陆建德
我爱她的真实和沉重,沉重中的那种真挚的温柔。她的小说很重,一本书要慢慢看完。
——陈丹燕
沃克兄弟的放牛娃
亮丽家园
重重想象
谢谢让我们搭车
办公室
一点儿疗伤药
死亡时刻
有蝴蝶的那一天
男孩和女孩
明信片
红裙子,1946年
周日午后
去海滨
乌德勒支的宁静
快乐影子之舞
选自艾丽丝·门罗《快乐影子之舞》之《明信片》
(……)
那天下午,我不停地想,我觉得克莱尔会来看看我,至少也会给我打电话。那么,我就可以问他,他以为他在干什么。我自己在心里设想他会给我的几个发疯的理由,比如这个可怜的女人得了癌症,只能再活六个月,她一直穷困潦倒(是他住的酒店里的清洁工),因此他想给她一段安宁时光。或者她因一桩不道德的交易敲诈他妹夫,因此他娶了她,以便让她闭嘴。不过,我没有时间编太多故事,客人川流不息。老太太们气喘吁吁地爬上楼,送给我一个个给孙子买生日礼物的故事,看来朱比利的每一个孙子都是三月过生日。他们应该感谢的是我,我想,难道不是我给他们的生日增添的乐趣吗?就连阿尔玛,看起来也比冬天的气色好了。我想我不是责备她,只不过是个事实。而且,谁知道呢,也许我也一样,如果唐·斯通豪斯像他的威胁那样跑来强奸她,给她从头到脚留一身发紫的伤痕——这是他的话,不是我说的。我肯定会很难过,会尽我所有地帮助她。但是我可能会想,好吧,出事儿都这么可怕,出了事儿,这个冬天真漫长啊。
即使我不想回家吃晚饭也没用,事情要由妈妈来告一段落。她做了大马哈鱼面包、甘蓝和胡萝卜沙拉,里面还放了葡萄干,都是我喜欢吃的,还有苹果布丁。但是,吃了一半,眼泪就流过她脸上的胭脂。“我就是觉得,如果必须有人要哭,应该是我。”
我问:“你有什么倒霉事儿?”
“嗯,我这么喜欢他。”她说,“我那么喜欢他。到了我这把年纪,不会有多少人是我整个星期都会盼望他来的了。”
“嗯哪,我也为你难过。”我说。
“不过,一旦男人对一个女孩失去了尊重,他就会很快厌倦她的。”
“你说这个什么意思,妈妈?”
“你不知道我在说什么吗?”
“你应该觉得羞愧。”我也开始哭。“对自己的女儿说这样的话。”好了!我一直以为她根本就不知道。不怪克莱尔,当然,怪的是我。
“不会,应该觉得羞愧的不是我。”她抽泣,继续说,“我已经老了,但是我知道。要是男人对女孩不尊重,就不会娶她了。”
“要是真这样,咱们镇大概就没有婚姻了。”
“你自己毁了自己的机会。”
“他来这里的时候,你这种话一句也没有说过。现在,我不想听了。”我说完,转身上楼。她没有跟上来。我坐下来,抽烟,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我没有脱衣服。我听到她上楼,上床。然后,我下了楼,看了一会儿电视,交通事故的新闻。我穿上外套,出了门。
一年前的圣诞节,克莱尔送给我一辆小车,一辆小型莫里斯。我不会开车去上班,两个半街区也开车去,实在太蠢了,就像炫耀似的,尽管我知道有人会这么做。我进了车库,把车倒出来。星期天我开车带妈妈去塔珀镇看住在养老院里的凯姨妈以后,我就再也没有用过车。夏天的时候,我开车的机会多一些。
我看了看表,吓了一跳。十二点二十分。坐的时间太长了,我虚弱得直哆嗦。这会儿,我想要吃一颗阿尔玛的药了。我有种只想飞起来开出去的念头,但是,我不知道自己该往哪个方向走。我绕着朱比利的大街开,一路上,除了我自己的车,没看见别的汽车。所有的房屋都在黑暗笼罩下,街道黑漆漆的,最后一场雪让院子发白了。我似乎觉得,这每一幢房子里住的人,都知道我所不知道的事情。他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也许早就知道将会是如此结果,而我是唯一不知情的人。
我开出了格罗夫街,上了明尼街,看见了他家后面。没有灯光。我绕到前头看。他们难道也要蹑手蹑脚上楼,再打开电视机吗?我想知道。屁股像三角钢琴的女人,估计是做不到的吧。我敢肯定他直接带她上楼,进老太太的房间,说:“这位是麦奎恩家的新太太。”
我停了车,摇下车窗。我甚至都没想要做什么,便靠在了喇叭上,让它响,响到我自己不能忍受为止。
这种声音让我如释重负,我可以尖叫了。于是我尖叫。“咳!克莱尔·麦奎恩,我想和你谈一谈。”
没有人回答。“克莱尔·麦奎恩!”我冲着他黑暗的房子大喊大叫,“克莱尔你出来!”我又按响了喇叭,两声,三声,我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声。不按喇叭的时候,我就嚷嚷。我感觉仿佛就在离自己不远的地方,看着自己。过了一会儿,我握紧拳头,尖叫,按喇叭。我失态地继续胡闹,怎么想就怎么做。某种程度上说,我颇为享受。我甚至都快忘记我为什么要这么做了。我有节奏地按喇叭,同时大叫道:“克莱尔,你不打算出来?克莱尔·麦奎恩五月果,要是他不来,我们就离开他① ……”我一边哭,一边叫,就在大街上,也不觉得有什么。
“海伦,你是不是要把全镇人都叫醒?”巴迪·希尔兹说,脑袋贴在我的车窗户上。他是值夜班的巡警,我以前在周日学校教过他。
“我只是为新婚夫妻表演一曲喧闹的庆祝。”我回答说,“有什么问题吗?”
“我不得不告诉你,请不要发出这种噪音。”
“我还不想停下。”
“哦,是的,海伦,你不过是有点心烦而已。”
“我叫了又叫,他还是不出来。”我说,“我只是想叫他出来。”
“嗯,好吧,你得做个好姑娘,不要再按喇叭。”
“我想叫他出来。”
“停。不要再按喇叭,一次也不行。”
“那你能叫他出来?”
“哦,海伦,如果一个人不想走出自己家门,我不能叫他出来。”
“我以为你是法律,巴迪·希尔兹。”
“是,不过,法律能做的也有限。要是你想见他,为什么你不能白天再来,敲开他家的门,这样的做法是不是更适合女士?”
“要是你不知道的话,我告诉你,他结婚了。”
“哦,海伦。他晚上和白天一样,都结婚了。”
“你觉得很好笑吧?”
“哦,不,不太好笑,我想是真的。现在,要么你换个位置,让我开车送你回家?看看这条街的灯,格蕾丝·比彻在看着我们。我看见霍姆斯家的窗户开了。你不会想再给他们添上谈资吧?”
“反正他们除了说话以外,也没别的事儿可做,说我有什么不可以。”
巴迪·希尔兹站直身体,离车窗稍稍远了一点,我看见有个穿黑衣服的人穿过麦奎恩家的草坪。正是克莱尔。他穿的不是睡衣,他穿戴整齐,衬衫、长裤和夹克衫。我坐在那儿等着听,听我自己会说什么。他径直向车子走过来了。他一点也没变,他是个胖胖的,愉快的,神情带有睡意的男人。仅仅是他的外表,和平时一样的随和表情,便让我不再想尖叫,不再想哭泣。我本可以又哭又叫,直到自己的脸变绿。不过,这也不会让他的表情有什么改变,甚至没能让他起床和穿过他家院子的速度快一点点。
“海伦,回家吧。”他说,仿佛我们在一起看了一晚上的电视,现在到我回家上床睡觉的时候了,“转达我对你妈妈的问候。回家吧。”
这就是他想说的话。他看看巴迪说:“你开车送她?”巴迪说是。我看着克莱尔·麦奎恩,想,这是一个一意孤行的男人。当他做了弃我而不顾的事情时,我的感受也不会让他烦恼;即使是他结婚的当时,我在街上大吵大闹,也不会让他烦恼。他是不会解释的那种男人,也许根本没有解释,要是有什么他没法解释的,好吧,他会直接忘掉。现在,他所有的邻居都在看着我们,但是明天,在街上遇见的时候,他会和他们说笑话。那么,我呢?也许某一天,他在街上遇见我,他只会说:“你还好吗,海伦?”然后和我开个玩笑。要是我早想明白他是什么样的人,要是我早点留心克莱尔·麦奎恩,和他的相处开始就会大为不同,也许感受也会不同,尽管老天才知道那样到最后又有什么要紧呢。
“现在,你有没有觉得闹这么大的动静很抱歉?”巴迪说。我滑到旁边的位置上,看着克莱尔回家。我想,是了,我本就应该留心。巴迪说:“现在,你不会再打扰他和他的太太了吧?海伦?”
“什么?”我问。
……
更让我称赞的是,这本书在宏大的主题阐述和极其个人化的情感表达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它似乎在探讨一些关于时间、记忆或存在的哲学命题,这些议题本身是沉重且抽象的。然而,作者没有选择枯燥的说教,而是将这些宏大的概念巧妙地融入到角色最私密、最脆弱的瞬间中去。比如,当一个角色凝视着一片落叶时,你突然领悟到了一种关于“永恒流逝”的深刻见解。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既保持了文学作品的深度,又保证了阅读体验的流畅和情感的共鸣。我合上书本的那一刻,脑海中久久不能散去的,不是某个具体的事件,而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对世界运作方式的全新理解,这种回味悠长的体验,是衡量一部真正杰出作品的重要标准。
评分我得承认,我是一个对叙事节奏要求极为苛刻的读者,而这本书的处理方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它没有急于抛出高潮或冲突,而是像一位技艺精湛的音乐家,缓缓拉开序幕。开篇的铺陈极其细腻,每一个场景的描绘都充满了感官上的细节——你能闻到空气中泥土和雨水混合的味道,能清晰地感受到角色心跳的频率和微不可察的犹豫。这种缓慢却坚定的推进,反而营造出一种强大的张力,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入,无法自拔。作者似乎非常懂得“留白”的艺术,他总是在最关键的转折点戛然而止,留给读者足够的空间去猜测、去感受,而不是一股脑地将所有信息倾倒。这种节奏的拿捏,体现了作者对叙事掌控力的绝对自信,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一种探索和发现的乐趣,远非那些直白的叙事所能比拟。
评分人物塑造方面,这本书的处理手法可谓是炉火纯青,角色间的互动充满了微妙的张力和复杂的情感纠葛,完全没有脸谱化的倾向。每一个主要人物似乎都背负着沉重的过往和难以言喻的秘密,他们之间关系的建立和破裂,都是基于深层的心理动机,而非简单的情节需要。我特别留意了那些次要人物,即使是昙花一现的角色,作者也为其赋予了栩栩如生的个性,让他们在故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催化作用。阅读过程中,我几次因为某个角色突如其来的选择而感到心痛或愤怒,这表明作者成功地让我与他们产生了深刻的共情。他们的决定往往是灰色地带的,没有绝对的正义或邪恶,这种对人性的深入挖掘,让整个故事的格局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远超一般的“好人与坏人”的简单对立。
评分这部作品的语言风格极其多变,这一点令我感到惊喜,也略微有些挑战。某些章节,它的措辞华丽得如同维多利亚时代的诗歌,充满了复杂的比喻和古老的词汇,读起来需要全神贯注,甚至需要查阅字典来完全捕捉其精髓。然而,紧接着,作者又会切换到一种极其简洁、近乎新闻报道式的冷静笔调来叙述一个同样重要的事件,这种强烈的对比,像是在不同声部之间进行着激烈的对话,不断地打破读者的既有预期。我欣赏这种勇于实验的精神,它使得整本书的文本肌理异常丰富,绝不单调。与其说是在阅读,不如说是在聆听一场多乐器演奏的交响乐,时而磅礴大气,时而空灵飘渺。这种对语言的精雕细琢,使得很多句子本身就值得被单独摘录下来,反复吟味其背后的深意。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深邃的蓝与跳跃的金色光影交织在一起,仿佛预示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奇遇。我是在一家老式书店里偶然瞥见它的,那一刻,时间仿佛都静止了。文字的排版和字体选择也十分考究,散发着一种古典而又神秘的气息,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它,去探寻隐藏在那些精美装帧背后的世界。装帧的触感温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这本身就是一种阅读的享受。我甚至花了很长时间细细摩挲着书脊上的烫金花纹,猜测着作者是如何将如此复杂的情感和宏大的背景融入到这个小小的物件之中的。这本书的气场很强,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邀请函,邀请读者进入一个完全由文字构建的、令人神往的维度。初次接触,光是外在的艺术性就已经足够震撼了,足以让人对其内在故事抱有极高的期待。
评分想看看她与张爱玲的相似与相异
评分这本书没有看过但是听说过,希望不错吧,就是说好的立减五元呢?京东坑人啊
评分这本书没有看过但是听说过,希望不错吧,就是说好的立减五元呢?京东坑人啊
评分爱丽丝门罗 这本书是一部部小短篇组成的 个人觉得平淡无奇 不只是翻译的不好还是什么原因 故事情节吸引力不够 也可能是我经历的少 思考不出什么深意
评分送货即时,样品质量还可以。
评分没塑封,有磕碰,比较不干净的封面。
评分在京东买的书越来越多,对京东也越来越信任
评分送货迅速,包装专业,开卷有益。
评分物流很快,东西包装很好,搞活动时买的,性价比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