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學泰鬥饒宗頤主編。饒宗頤先生是中國百科全書式的古典學者,史貫通中國文化的一代宗師。他垂暮之年領銜香港、颱灣、大陸、海外70餘位專傢學者,曆時5年編寫、導讀、注釋,傾力打造“中信國學大典”這套值得信賴的經典國學讀本,堪稱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次“絕唱”。
2、叢書編寫陣容強大。除饒宗頤主編,還包括陳萬雄、陳耀南、陳鼓應、單周堯、李焯芬、鄭培凱等組成強大的學術主創團隊,以及香港、颱灣、大陸、海外70餘位專傢學者。編寫隊伍既有深厚的學術功底,又具國際視野及現代眼光,保證瞭整套書的編寫質量,深化和提升瞭全球化背景下的國學經典的意義和價值。
3、完整性強。收錄中國曆代經典名著55種,分50冊齣版,是一套囊括國學完整主題的國學讀本,涵蓋哲學、文學、曆史、醫學、宗教等各個領域。
4、精選原則。所選著作一定是相關領域有影響、具代錶性、值得閱讀的經典作品。每一部作品都是瞭解中國思想文化不可不知、不可不讀的經典名著。對於篇幅較大、內容較多的作品,則精選較有閱讀價值的篇章。使每一本都能保持適中的篇幅、適中的定價,讓大眾讀者可以買得起、讀得起。
5、注重導讀功能。每一部經典都有一篇總體導讀,同時還有對所選分篇(節)的導讀。除瞭介紹相關作品、內容等基本情況,注重將中國經典放置全球範圍內、結閤當下社會生活,深入挖掘其內容和思想的普世價值,以及對現代社會、現實生活的深刻啓示與藉鑒意義。拉近古代經典與當代人的距離。
6、通俗易懂。簡明的注釋,直白的譯文,加上深入淺齣的導讀與賞析,幫助普通讀者讀懂經典,讀懂古人思想,並引發更多的思考,獲取更多的知識和生活啓示。
7、幫助青少年培養中國傳統文化素養及語文學習能力,積極應對高考語文改革。2018年教育部發布新課標,提齣凝練學科核心素養,並加強中華傳統教育;古詩文背誦篇目數量增加,“課內外讀物建議” 古典文化經典著作閱讀要求增加,覆蓋先秦到清末各個時期。“中信國學大典”這套書所選書目包含“讀物建議”涉及的所有內容,且編寫質量高、導讀注釋知識含量大、通俗易懂,適閤青少年閱讀使用。
8、饋贈佳品、傳世國學典藏。雙色印刷,裝幀典雅,用紙考究,附全彩閱讀指南,具收藏價值。是一套可以贈送親朋好友,也可傳世收藏的國學典藏;甚至可以說,每一個中國傢庭,都需要有這樣的一套藏書。
《荀子》導讀
開齣一個人文世界
方世豪
一、荀子其人其書
荀子,名況,字卿,又稱荀卿、孫卿,戰國時趙國人,大約生於公元前三○七年,卒於公元前二一三年左右。荀子生逢亂世,十五歲遊學於齊,在稷下留居瞭較長時間。齊威王、宣王當政時期,招賢納士,學者雲集,是齊國最繁榮時期。到齊王時,開始衰敗,學者離去,荀子到瞭楚國。到齊襄王時,稷下又再度興盛,荀子又迴到齊國,成為齊國最有名望的學者。荀子也曾經嚮秦昭王和趙孝成王推薦他的政治主張,但都沒有被采用。後來到瞭楚國為官,到春申君死而免官。以後就一直著書立說,教學授徒,直至去世。
《荀子》一書流傳至漢朝,經劉嚮整理,定為十二捲,三十二篇。到瞭唐朝,楊倞為《荀子》作注,定為二十捲,就是我們今天看見的《荀子》。《荀子》現在通行的是清代盧文弨校勘本,而清末王先謙撰《荀子集解》集清代學者之大成,是清代最著名注本。近人梁啓雄作《荀子簡釋》是近代著名的注本。
二、荀學簡史
荀子說自己的學問是繼承孔子而來的,又常常把孔子和周公相提並論。這是因為荀子認為自己和孔子一樣,是發揚周代的人文文化製度的,其重點和孟子不同。孟子也是繼承孔子,但常說堯舜是創造人倫文化的人,所以重點是在人倫文化,而不是周公的製禮作樂。《荀子》書中有《堯問篇》,有荀子門人的記錄,說荀子的善行,孔子也不能超過,為荀子辯護,認為荀子並非不如孔子。可見荀子門人並不認為荀子是繼承孟子,而是直承周孔。
漢代傳授五經的儒者,多數自認為是繼承荀子,遙承荀子門戶。例如:解釋《詩經》的三傢,《魯詩》是傳自浮丘伯,《韓詩》是傳自韓嬰,《毛詩》是傳自毛亨。而《禮》傳自後蒼,《春鞦左氏傳》是傳自張蒼,《春鞦榖梁傳》是傳自申公。這些儒者的師承,都可以上溯到荀子的弟子。這些說法可參考清代學者汪中的《荀卿子通論》。
漢代時,董仲舒已經質疑過孟子的性善論說法。劉嚮的《孫卿書錄》就稱贊荀子,又說董仲舒是大儒而寫書稱贊荀子。後來,王充也有質疑孟子的文章。由此可見,漢初時,荀子的地位在孟子之上。漢代隻有揚雄曾以孟子自比,而反對道傢墨傢。
漢代也很少主張孟子的性善論。董仲舒說性是天生的氣質,可以同時貫通善惡。揚雄說性,主張“善惡混”,都是綜閤孟子、荀子的主張而說的。王充主張性分三品,認為人性有善,有惡,有居中,也是由綜閤孟子和荀子的主張而進一步說。
經典方麵,由漢至唐,儒者都很重視五經。五經有多種注釋,但《孟子》就隻有趙岐注一種,和《荀子》隻有楊倞注一樣,他們的學問都未曾受到當時的重視。
到瞭唐代,韓愈著《原道》,認為孟子是醇乎醇,而荀子是大醇而有小疵。這就是贊揚孟子而稍為貶抑荀子。但韓愈對性的主張就和漢代王充大約相同。
到瞭宋代初期,學者仍然是大多數把孟子、荀子和揚雄、文中子相提並論。但《宋元學案》的《安定學案》中,安定門人徐積,就開始有評論荀子的性惡論。蘇軾的《荀卿論》更加認為李斯焚書坑儒的罪行,就是由於李斯的老師荀子主張性惡。二程更加大力斥責荀子的性惡論,二程說:“其學極偏駁,隻一句性惡,大本已失。”這就是認為荀子的性惡已失去瞭儒學的大本。硃子的《近思錄》也有引用二程的說法。由宋代到明代,學者大多數都認為孟子纔是孔子的嫡傳,荀子是雜學而已。
到瞭清代,戴震主張心知,淩廷堪主張禮,說法其實和荀子大約相同,但他們都沒有說明是宗於荀子。而汪縉的《二錄》、《三錄》,主張歸宗孟子作標準來衡量荀子。但書中仍然有采用荀子主張的地方。姚鼐著《李斯論》,駁斥蘇軾的說法,不贊成把李斯的罪過歸咎於荀子。錢大昕、郝懿行為荀子辯護,認為荀子之學,沒有違反孔孟的主張。盧文弨、王念孫就對荀子的文章多做校注的工夫。汪中著《荀卿子通論》,綜述瞭荀子承傳經學的功勞,又為荀子作《荀子年錶》。而到瞭清末,王先謙集閤瞭盧文弨、王念孫等人的校注,撰《荀子集解》。書中前二捲是考證,當中也備錄瞭由錢大昕、郝懿行到汪中等人的文章。清末時,章太炎著《國故論衡》,用佛傢的唯識宗義理來討論孟荀的人性論主張,認為孟子和荀子是各自得到偏嚮一麵的人性意義。所以章太炎的說法有些類似漢代董仲舒、揚雄對孟子和荀子關於人性主張的評論。與章太炎同時,譚嗣同著《仁學》,一方麵注重孟子所說的民貴主張,一方麵斥責荀子的尊君、君統的主張,認為中國兩韆年來,君主專製製度都是受到荀子學說的流派而形成。這是荀子所始料不及的。
而民國以來,學者就常常提到荀子所主張的正名,和關於心和天的解釋,因為可以用來和西方哲學思想比較,所以漸漸又覺得荀子學說有價值瞭,孟子和荀子的地位又大約相等瞭。這就是荀子之學的簡史。
三、荀學在現代中國的意義
我在司徒華先生的書中,看到一個天堂與地獄的故事。
話說有一個人死瞭,靈魂在路上飄蕩,心裏想:這條路是上天堂,還是下地獄呢?他自己無法估計自己功過,不知應上天堂或下地獄。走瞭一會兒,看見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中門大開,守門人請他內進,帶他去見宮殿主人。
主人招待很殷勤,對這人說:“這裏有最華麗的房間,最舒適的床鋪,最美味的食物,隻要你說得齣,就有傭人煮給你吃。這裏有很多傭人侍候你,聽你吩咐。你叫他們做什麼就做什麼。沒有人打擾你,你什麼也不用做。相信你從來沒有試過這樣的生活,你來這裏住一下,試一試吧!”
這個人聽瞭,很高興,就住瞭下來。果然,宮殿裏麵的生活確是如此。想吃什麼,有什麼,要睡多久,就多久。但他漸漸不習慣,最不習慣的,是這裏沒有朋友。傭人隻是為他做事,從來不說話。另一個不習慣是這裏沒有一本書,沒有報刊。宮殿外的消息,一點也不知道,整個人好像離開瞭這個世界。不久,這個人寂寞得想死,好像在監獄中生活。
他忍無可忍,問瞭傭人:“我可不可以做一些事呢?”
傭人答:“不可以,這裏不準做事的。”
這個人問:“我可不可以負責擔水、燒飯、洗衣服呢?”
傭人答:“不可以,我不是說過,這裏不準做事,隻準吃喝玩樂嗎?”
又過瞭一段時日,這個靈魂實在無法再忍受,走去見那宮殿主人,說:“我在這裏無所事事,雖然生活無憂,但我不能夠再留下瞭。我現在覺得,原來寂寞是最痛苦的。當初,我在這裏確實覺得很快樂,無憂無慮,不用工作,好像在天堂一樣。但現在,卻覺得像在地獄一樣。你可以給我一些工作做,令我不至於那麼寂寞難受嗎?”
宮殿主人說:“你想錯瞭,這裏不是天堂,而是地獄。地獄就是這樣,就是寂寞,就是無事可做。在天堂纔有事可以做,生活纔有意思。”
這個靈魂說:“那麼,我要離開這裏,我情願去那個有很多事做的地方!”
為什麼這個靈魂不願意留在這個天堂一樣的地方?因為這裏無事可做,沒有朋友,沒有溝通,生活沒有意義。生活怎樣纔有意義?就是在人世間,做人間的事,有朋友,有溝通,生活纔有意義。在人世間有很多事可以做,可以從事科學、文學、哲學、宗教、藝術、體育、經濟、烹飪等各式各樣的活動,這就是人文世界的活動。有這些活動,就是有人文世界,生活纔有意義。所以,人文世界纔是真正的人間天堂。
曆史上,甚至今天,還常常有人用無事可做的天堂,來吸引人,甚至吸引瞭很多知識分子,由此而為世人帶來災禍。例如:有人以為一個財富完全平等的世界就是天堂,忽略瞭全幅人文世界的價值,一切都為經濟服務,世上好像隻有經濟意義,隻有物質的意義。這就是一個寂寞、空虛的天堂。所以,我們要重新確認,真正的天堂是全幅人文世界的開展。荀子所說的禮義,就是人文世界,就是人文統率各種文化而形成的道。
看荀學的意義,就要看荀學開展齣的人文世界的意義瞭。
(一)荀子人文精神的來源
人文精神就是多元文化組織的基礎。什麼是人文精神呢?
用唐君毅先生的解釋,人文,就是一切人的思想、人的學術、人的文化,一切文化都是人的文化,都是由人創造的。所以一切文化精神都是人文精神。但這樣說好像沒有什麼特彆意思,沒有對照,人文精神的意思就顯不齣來。因為除瞭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之外,還有反人文的思想。本來人文的思想不必特彆提齣來說的,但因為每個時期都有反人文精神的存在,所以每個時期都要提倡發揚人文精神。
中國人文精神發展的第一階段,是孔子以前的時期。這時期的中國人文精神是錶現在具體的日常生活上。這時期其實並沒有很多人文學術思想。但中國人文精神的根源就在這時期確定下來。中國後來的人文思想,包括荀子的人文思想,都是由這時期的中國人心靈中孕育齣來的。中國的人文精神,和西方的人文主義不同,並不是和神本、物本相對。所以人文精神不是沒有宗教信仰,不是不重視自然。中國人文精神重視的,是要看人對宗教性的天、帝和對自然物的態度。這種形態和西方的形態是不同的。
唐先生認為人對自然物的態度,簡單說,可以有三種:第一種是利用厚生的態度,第二種是欣賞或錶現人情感德性審美的藝術態度,第三種是視自然物為客觀對象,人對客觀對象有好奇、驚訝,要求對對象加以瞭解的態度。第三種態度可以産生齣純粹客觀的自然思想,這就是西方古希臘的科學、自然哲學的開始。這種態度的思想是直接傾嚮自然,趨嚮忘記人自己的。
中國古代既缺乏純自然的思想,也缺乏死後世界、神界的思想,所以中國文化的本源就是人文中心的文化。這種人文文化在周朝時具體形成。“周尚文”,就是說到周朝纔有人文的文製,就是禮樂製度。中國古人發明器物,錶示古人能夠首先控製到自然物,這是實用方麵而言。但到瞭周朝,有瞭禮樂製度之後,器物就漸漸禮樂化,變成禮的器物和樂的器物,變成用來錶現人情意、德性的工具。器物世界也增加瞭審美藝術的人文意義。周代以前,比較重視祭祀鬼神,錶示中國人要求和神靈協調,禮樂的作用是要令神人關係和諧。但到瞭周朝,禮樂的意義就偏重於人的倫理關係,用來協調人與人之間的秩序。荀子肯定的禮樂文化,就是周朝發展齣來的人文文化。
根據唐君毅先生的意見,中國人對這種人文精神的自覺,是春鞦以後由孔子開始的。春鞦以前人文精神自覺到什麼程度,是不確定的。但西周時期這種禮樂文化是一種生命力極其健康、充盛,又文雅有度的文化。西周時期,人的精神和內心德性都是直接錶現在文化生活之中的,而自覺反省的思想是不需要的。真正對中國人文中心思想有自覺反省,能夠說到人文精神的價值和意義的人,就是孔子。孔子開齣瞭先秦儒傢的人文思想。由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是中國儒傢人文思想自覺形成的時期。所以荀子要做的,是繼承孔子的使命,就是要重建中國傳統的人文中心文化。
(1)孔子的努力
春鞦時期的時代問題是周朝勢力衰落,夷狄勢力興起。周朝貴族墮落、無禮,士人、庶人逐漸要求提高社會地位,禮樂傳統崩壞瞭。即是說,中國傳統人文世界內部開始崩壞,而外麵世界的夷狄勢力又形成威脅。要解決這個時代問題,孔子作為知識分子,他一方麵很佩服周公的製禮作樂,建立人文世界,一方麵又佩服管仲的尊王攘夷,令中國人不至於披發左衽。孔子又要求當時的士人,即知識分子,要負起保護和重建中國人文世界的責任。士,本來是武士,武士的責任是保衛社稷。
孔子認為當時禮樂製度崩壞是因為人僭越禮樂,所以孔子要人知道禮樂之本。禮樂之本就是人內心的仁德,所謂:“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孔子重視文,不是說重視禮樂的儀文,而是重視成就禮樂儀文的德性。這德性就是文之質。孔子重視文之質,重視德性,就是想挽救當時文製的毛病。所以在“人文”兩字之中,孔子是重視人多於錶現在外的禮樂儀文。孔子要人自覺自己內在的、人之所以為人的德性,令人自己先成為能夠被禮樂儀文依附的質地,纔能成就真正有意義的禮樂儀文。這纔是孔子一生講學的精神所在,也是孔子人文思想的核心所在。孔子在整個周朝傳統的禮樂人文世界的底層,發現瞭一個人的純內心德性的世界。這個世界就是人文世界的基礎。孔子和他的弟子親身實踐,以德性互相勉勵,孔子師門就已形成一個人格世界。孔子和弟子反省討論德性問題,討論人格世界如何形成,後來的儒者,包括孟子、荀子、宋明理學傢等,也加入討論德性和人格問題。這些討論形成的智慧,又會形成一個人文思想的世界。這個儒學的人文思想世界,意義和價值很廣遠,比孔子上論古人、作《春鞦》、對時人作褒貶的活動,又更進一步。
(2)孟子的努力
孔子以後,孟子又把孔子的人文思想再推進一步。孟子的人文思想是要迴答墨子對儒傢的攻擊。孟子重新說明儒傢禮樂和傢庭倫理的價值。孟子之所以能夠說齣這個價值,是因為孟子能夠肯定人的心性。孟子由人的心性要求來說明禮樂的錶現。禮樂其實就是人心性不容已的錶現。孟子又說到人性的仁愛流行的次序,是由近至遠。人人皆是親其親,長其長,最後可達到天下太平。孟子說的人性是天所賦予我的,由此而說盡心知性知天,把人道和天道貫通起來。所以中國儒傢的人文思想,發展到孟子,就可以為孔子說的人文價值、內心德性找到一個既是先天的,又是純內在的人性基礎。儒傢的人心性世界的存在,可以說是由孟子的反省自覺而加以樹立。
(3)荀子的努力
中國先秦的人文思想,孟子以後再進一步的發展,就是荀子的思想。荀子思想的重點是說明禮製。禮製其實是包括各文化的統類,所以荀子是說明人文世界的結構。孔子的重點是說明禮樂的本意,孟子的重點是說明禮樂的源頭,荀子說禮製,重點是說明禮樂製度的實效。所謂實效,就是要樹立起整幅的人文世界,令自然世界的天地、自然的人性,都可得到條理化。荀子在《王製篇》說:“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就是說自然世界的天地被人文世界的君子所主宰。這種說法是莊子以天為主宰的倒轉。莊子崇尚自然,不重視人文思想、人文世界。但後來的《中庸》、《易傳》、《樂記》等所說的天地的德性,禮樂的和諧秩序,都是以人文世界作為中心概念而說的。這正是用人文世界的概念來說明天地的價值意義。這就是先秦儒傢人文思想的發展過程,通過人文世界,由人道而通天道。
(二)現代中國問題的來源
中國人文精神發展到現代,變成被重視現實物質的思想所主宰。現代人都以為政治經濟就是作為人類文化形態的決定原因。現代重視政治和市場經濟發展的思想正是如此。這樣就抹殺瞭政治經濟以外,其他人類文化的獨立性,否定瞭一切政治經濟以外的文化思想本身的真理價值,包括人格尊嚴、個性價值等等,甚至不把人當作人看待,人也隻是一個物、一個人力資源、一個工具,隻有工具價值。人類整幅的人文世界大部分都變得毫無意義瞭。
(1)清代的問題
現在的問題是,何以中國人的人文思想發展到現代,竟然會被反人文的思想徵服呢?原因有政治性的,有軍事性的,有經濟性的,但更深層的,其實是文化學術思想的理由。從中國的文化思想發展來說,就是因為清代的學術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沒有力量。因為清代學術思想太注重文字文物考據的枝節末項,清代學人太局限於書齋,這就是一種偏蔽。原本清代哲學重點是要人注重實際的民生日用,這個說法本來不錯。但清代哲學要反對宋明理學就錯瞭。宋明理學要人學做人,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而清代哲學則注重要人做事務。現代人的學術文化,都是要人學做事,可以求職賺錢,也是如此,隻是比清代更重視個人利益。宋明理學的末流,變成“無事袖手談心性”,這是毛病,是應該反對的。但真正第一流的宋明理學傢,雖然不重視“做事”,實際上卻很能做事。清代哲學傢反對宋明理學傢提倡的心性之學,希望人能夠做事。但實際上,清代哲學傢中,除瞭顔習齋外,其他都隻是在書齋中著書。其實清代學者的做事精神反而不及宋明儒者。因為真正能夠做事的人,一定要先做人。清代中葉以後,曾國藩、羅澤南等比較能夠做事的人,正是因為他們的講學是以宋明理學精神為本。所以反對宋明理學的清代哲學和考證訓詁之學,錶現齣來就成為一股沒有力量的精神。因為清代學者隻用心在人文的枝節末項和人生實際事務的枝節末項,沒有用心下工夫建立深厚的本源,結果就沒有力氣。迴看現代都市人不正是隻顧人生的事務枝節,而不是先學做人,不言心性之學嗎?這就是清代人文精神的遺風,一直延續到新文化運動,再到現在。
新文化運動的學者,很多仍然推崇清代學者,反對宋明理學。新文化運動推動的是整理國故的風氣,其實一直未脫離清代的瑣屑考證風氣。這個風氣一直沿至現在的研究中國文化的大學學者,大學學院中的中文係仍然是延續清代的考證風氣,但加上西方式的論文格式而已。這種人文精神當然抵擋不住崇尚物質的強大思想文化。所以清代這種有所偏的人文精神也是應該反對的。於是,重新看看先秦荀子如何建立全幅人文世界就有意義瞭。
(2)新文化運動的問題
至於新文化運動提倡的科學和民主自由,都是由西方文化輸入的,不是繼承清代精神而來。民主自由本來都是好的,但隻說民主,而沒有人文人格的根基,也不能夠形成一個好的政治製度。就好像選民和候選人都是人文人格基礎不好的人,選齣來的領袖也不會是理想的人。沒有人文世界的開展,民主製度也沒有堅實的基礎。所以新文化運動時,隻是喊民主自由的口號,喊瞭一百年,中國人仍然建立不瞭民主自由的政治製度。結果民主自由的口號,隻成為新文化運動時破壞和打倒原有社會文化的力量。新文化運動時隻有科學的口號,但不重視科學研究。隻說科學方法、邏輯分析,用來批判傳統文化,威嚇中國傳統知識分子而已。所以民主和科學的口號不能幫助中國文化的發展,反而,民主和科學為中國文化變得物質化而開路,掃除傳統的障礙。這就是中國文化思想變得普遍重視物質的原因。
中華民族有數韆年曆史,中國人文精神的發展也有多次的麯摺,最後被重視物質的文化徵服,這就好像秦代被反人文的法傢徵服一樣。但人類文化的發展,從來是在艱難中奮鬥齣來的,在迷惑中找齣路的。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文化的麯摺起伏是尋常事,但魔高一丈,道也可以再高十丈。光明和黑暗是互相對照而發展的。道因為有魔對照就會加以發展,人知道這是黑暗時代,就錶示知道光明快要來臨。人如果知道這是魔鬼的時代,人就會去追求道。一切反麵的事物,都一定會被反對的。因為人性總是要嚮光明、嚮道而發展,這是人性的必然。所以中國人文精神發展在現代的不幸,並不是未來的不幸。正因為這發展的不幸,令中國人更加能夠反省到中國傳統人文精神的價值。這樣中國人纔明白傳統人文精神的價值是什麼,缺點是什麼。於是,中國人就會發揮、保存傳統人文精神、人文世界的價值,並且會補足傳統人文精神缺乏的地方。由此而發展民主自由和科學,反而更能見到民主自由和科學的價值。由此看來,中國人文精神未來發展的前途是遠大的。所以這時迴顧荀子的人文世界思想,就能讓人由中國傳統人文精神中,發展齣真正的民主自由科學的中國。
中國傳統人文精神,周朝的禮樂精神,孔子重視的仁道,孟子重視的心性,荀子重視的人文世界主宰自然世界等,都可以互相融閤,應該保存下來,重新為中國文化發齣光輝。故而,荀子的人文世界精神,在現代社會是有重新錶現的意義的。
(三)荀子的人文世界
先秦時期,孔子說仁道,墨子說義道,孟子說興起人心誌之道。而道傢的田駢、彭濛、慎到,說順應物勢之道,老子說法地法天之道,莊子說由生命心知而成為真人、至人、神人之道。而荀子所說之道和他們又有不同。荀子說的道屬於儒傢傳統,但明顯又和孟子不同。孟子隻注重人和禽獸的分彆,但荀子同時說人和自然天地萬物的分彆。《王製篇》雲:
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且亦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
人的尊貴,是相對於一切自然天地萬物而見到。而人之所以尊貴,不似孟子的說法。孟子認為人之尊貴是由人和禽獸不同的主觀心性來說。但荀子是由人和自然天地萬物的不同而說,是由人的客觀的禮義而說。荀子所說的禮義,就是人文世界,人文統率各種文化而形成的道。人文能統率各種文化,錶示人在自然世界之上,開齣一個人文世界。這個人文世界,在人的自然生命和人所知的自然物之間,同時也是在自己與他人之間。這個人文世界也貫通古今,而有自己的曆史。所以說,荀子的人文統類形成之道,和孔子、孟子都不同。孔子隻說自己與他人相處的倫理之道,孟子隻說人怎樣自己興起自己的心誌而做聖賢之道。荀子和老子、莊子就更加不同,老子說的是法天法地之道,莊子說的是人自己調理自己的心知生命而成為真人至人神人之道。荀子所說的,是用心於各種人與不同類自然事物的關係,人與各種類的人間事物的特殊關係,和古今曆史的變化。明白這些關係,然後纔能夠知道怎樣形成人文統率各種類事物之道。這樣,荀子就可以說齣,人在自然世界之外,其實開齣瞭一個人文世界。而人文世界的形成,一方麵要建立各種類的人倫關係,人要盡人倫。而另一方麵,要令各種類人文可以互相限製,由此而互相配閤,互相統率,互相成就,由此而盡人的文化製度。人能實踐製度,就成為政治。盡人倫,就可以成為聖人。盡文製,就可以成為王者。所以荀子說的盡倫盡製之道,就是聖王之道。墨子說聖和王,注重用力於公義,要興起天下人民的利益。孟子說“大而化之之謂聖”,能夠保衛人民,興起人民的人,就是王者。老子就認為聖人沒有常心,而以百姓之心為心的就是王。莊子說遊心於淡的聖人,是順物自然而沒有私心,這就是應帝王之道。諸子之中,隻有墨子注重在事業上見到公義和對人民有利,其餘都是著重在內心上說道。但荀子說聖王,著重在盡倫盡製,要成就客觀的人文統類、人文世界,而不是著重在一件一件的具體事情。荀子也不隻是著重說心,而是著重說心之知而貫通各類,由實踐而成就統類。荀子正是希望由此而令世界,由偏險悖亂而歸於正常之理、和平之治,成就人文世界所有具體的事業,令人的事業都閤乎禮義,人就是天下最尊貴的。所以荀子《禮論篇》說:“禮者,人道之極也。”這就是荀子學說的特質。
(四)響應中國現代的問題
看中國人的現實問題。中國人近百年來,最重視的是政治和經濟這兩個文化範疇的價值,而忽略瞭其他人文文化的價值。我們注重政治組織和經濟成就,而忽略瞭其他人文文化的價值。但其實其他文化的價值並不下於政治和經濟,甚至是更重要的。
近百年來,中國人有一種習氣,就是隻重視政黨或政府組織和經濟發展。這個觀念習氣的來源,是因為中國在這百多年來的遭遇。近百年來,中國人常常被人視為“一盤散沙”,甚至中國人自己也這麼認為。中國人覺得自己不似西方國傢那樣有嚴密的組織,把人民組織起來,所以會有重視政府組織的習氣。中國人又覺得自己比西方國傢貧窮,被人欺負。於是,想改善中國人的組織和經濟,這想法是對的。中國如果想要現代化,確是一定要建立一些組織。但中國人所缺乏的組織,主要是各種社會人文文化組織,而不是政府組織。中國政府組織的鬆散和沒有效率,正是因為缺乏其他社會人文文化組織。
社會人文文化組織可以培養齣一個人正常的組織意識。政府組織的鬆散問題,就是因為沒有社會組織作為基礎,培養不齣人正常的組織意識。而社會人文文化事業不發達,也會令社會人民和政府的關係減弱,造成政府組織的鬆散和沒有效率。但近一百年來的中國知識分子的觀念,卻是倒果為因,所以常常想直接由政府組織的嚴密化來想辦法,由此而形成現在越來越嚴密的政府組織。知識分子反而不願意先投身在各種社會人文文化事業之中,成就各種社會文化組織。
這條嚮政府組織而行的路是中國傳統知識分子所走的。方嚮是由政治到社會,由上到下,是傳統的舊路。這條路不是不可以走,今天也可以有少數知識分子走。政府本來就是可以幫助人民成就社會組織。但總不能全部聰明纔智的知識分子都走政治這條路。如果全部人都這樣走,隻重視政府組織,一定會令其他社會文化事業不能發達。因為這樣的社會,文化組織一定會受到政府的政見、政策、行政措施、人事關係桎梏。這樣的社會,就算推行民主政治也始終不能夠有堅實的社會基礎,最後民主政治也會凋謝。而荀子之學開展的就是要肯定這些豐富的、多方麵的人文世界。
看中國人近百年來的發展,民主自由的口號喊瞭百多年,依然未有理想的政治和國傢。這是因為中國人想用來建構民主國傢的思想基礎,主要是來自西方的思想。其中最重要的是個人、社會團體組織和國傢這三個觀念的關係。西方文化能夠發展齣民主政治,主要是因為有多元的社會組織在支持。西方文化是很重視社會組織的。古希臘羅馬時期,有嚴密的社會階級組織。中古時期,有嚴密的宗教組織。到瞭近代,有多元的産業組織。這些社會組織都是根據抽象的普遍目標或人與人的類彆觀念而形成的。所以西方現代社會很重視社會組織。但中國傳統一嚮缺乏西方式的、根據分類而來的組織,缺乏根據抽象共同信仰的宗教組織,缺乏追求共同利益的近代産業組織。這些組織總括都是以抽象共同目標為媒介而組織起來的。但中國哲學思想不重視抽象普遍和類彆概念,所以不重視這些組織。直至近代中國遭到西方侵略,要發憤圖強,纔開始重視現代産業組織和現代國傢觀念。但因為中西文化背景不同,西方重視社會組織的觀念傳入中國之後,中國人其實也未能感興趣和瞭解,所以這些觀念的意義和性質也改變瞭。中國人建立民主社會和國傢的復雜性,就是我們隻襲取西方的思想,來解決中國的問題。我們一定要根據我們自己的思想,貫通國傢、社會組織和個人的觀念,配閤中國的人文精神,纔可以解決中國現在的問題。而傳統儒傢中,荀子就是最重視人文世界事業的,重視各種類的人文事業,重新發揚荀子的學說,在這裏就有時代意義瞭。
荀子成就人文統類之道,包括:天與人的關係、性善與性惡的關係、心與道的關係、知與行的關係、聖王之道、為學之道、政製之道、富國之道、君臣之道、強國之道、禮樂之道。本書將逐一加以介紹和討論。
……
這部書真是讓人愛不釋手!我是在朋友的強烈推薦下開始閱讀的,起初我對這種厚重的經典著作有些敬畏,擔心晦澀難懂,但翻開第一頁後,那種強烈的求知欲就被徹底點燃瞭。作者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為精妙,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著讀者穿梭於曆史的長河之中,巧妙地將那些看似遙遠的古代思想,用當代人可以輕鬆理解的語言和生動的例子串聯起來。特彆是對書中核心思想的梳理,邏輯嚴密得令人嘆服,沒有絲毫的含糊不清,每一個論斷都有堅實的理論基礎支撐。讀完整本書,我感覺自己的思維框架得到瞭極大的拓展,看待很多社會現象的角度都變得更加深邃和多元化瞭。這本書不僅是知識的積纍,更像是一次精神的洗禮,讓人重新審視自身的價值與追求。對於任何渴望提升人文素養、尋求內心平靜與智慧的人來說,這絕對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值得反復品讀,每一次重溫都會有新的領悟。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就給人一種沉穩大器的感覺,光是捧在手裏就覺得分量十足。內容上,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復雜哲學體係時的那種剋製與精準。他並沒有試圖用華麗的辭藻去掩蓋內容的深度,而是選擇瞭最直接、最有力的方式去闡述。我特彆留意瞭其中關於“人與自然關係”的那幾個章節,作者的論述摒棄瞭許多流於錶麵的說教,而是深入挖掘瞭古代哲人對於生態平衡和宇宙秩序的深刻洞察。這種基於傳統智慧的現代詮釋,讓我對可持續發展這類前沿議題有瞭全新的理解。閱讀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來,閤上書本,靜靜地思考作者提齣的觀點,然後對照我自己的生活經驗去印證。這絕非那種讀完就忘的快餐式讀物,它更像是一壇陳年的老酒,需要時間去慢慢品味,纔能感受到其中醇厚的味道。印刷質量也相當齣色,字跡清晰,紙張的觸感也極佳,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勞。
評分我得說,這本書的翻譯和校對工作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在閱讀古代經典時,最怕的就是翻譯腔過重或者對古文的理解齣現偏差,但這部作品完全沒有這些問題。譯者顯然對原文有著深入骨髓的理解,他不僅準確地傳達瞭字麵意思,更重要的是,他成功地捕捉到瞭原文中那種獨特的語感和氣勢。閱讀過程中,我感覺仿佛能直接聽到那位古代哲人的聲音在耳邊響起,那種穿越時空的對話感非常強烈。全書的排版也十分考究,疏密有緻,大量使用留白,使得閱讀過程本身成為一種享受,而不是負擔。我把這本書帶到戶外、咖啡館,甚至在旅途中都忍不住拿齣來閱讀,它帶來的寜靜感是其他娛樂方式無法比擬的。如果你對手頭的經典著作感到畏懼,那麼請相信我,從這一版開始閱讀,你會發現獲取智慧的旅程可以如此愉悅和充實。
評分我最近一直在尋找能夠幫助我構建穩定世界觀的書籍,市麵上很多同類書籍要麼過於學術化,要麼過於淺薄,《中信國學大典:荀子》這本書恰好填補瞭這個空白。它的高明之處在於,它既保持瞭原典的嚴肅性,又通過精到的注釋和背景介紹,有效地降低瞭閱讀門檻。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某些關鍵概念的對比分析,比如它會將A思想傢的觀點和B思想傢的觀點進行細緻的辨析,讓讀者清晰地看到不同流派之間的思想交鋒和演變脈絡。這種辯證式的講解,極大地提高瞭閱讀的趣味性,不再是枯燥的知識灌輸。我敢肯定,這本書不僅僅是給專業研究者看的,對於我們這些業餘愛好者來說,它提供瞭一個係統學習和建立知識體係的絕佳平颱。每讀完一個篇章,我都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仿佛迷霧散去,清晰的路徑展現在眼前。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對我的個人成長帶來瞭潛移默化的影響。我以前在麵對職場上的復雜人際關係和決策睏境時,總會感到力不從心,但自從閱讀瞭書中關於“人性修養”和“社會治理”的部分後,我開始學會用一種更為宏觀和理性的視角去看待問題。作者引用的古代治理國傢的經驗,放在現代企業管理中,也同樣具有深刻的藉鑒意義。我發現自己變得更加有耐心,看待衝突也更加包容,因為我明白瞭許多行為模式的底層邏輯是共通的。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巧妙,從基礎概念的奠定,到核心思想的闡釋,再到實踐意義的探討,層層遞進,引人入勝。我甚至開始將書中的一些句子作為座右銘,它們為我在迷茫時提供瞭堅實的精神支柱。這是一本真正能夠“滋養靈魂”的寶典。
評分購書在京東 滿意有輕鬆! 京東商城的東西太多瞭,比淘上的東西還要多,而且都是正品~~~~~~~~書很好,我已經快速讀一遍瞭 “做人如果沒有夢想,同鹹魚有什麼分彆?”這是周星馳的一句颱詞,我非常喜歡他拿鹹魚來做比,一聯想到身邊常常齣沒的視夢想為空洞虛無之無聊議題的那些人,我都忍不住想笑。鹹魚,就是被醃製的死魚,真形象。——《就想開間小小咖啡館》;其實說謊比想象中難多瞭。你要藏著真相,還要讓假象小心翼翼地站在真相的外圍。成功的謊言,哪怕被彆人刺破假象的外圍,也依然離真相非常遙遠。——《少數派報告》;從今天開始,每天微笑吧,世間事除瞭生死,那一樁不是閑事。;覺得不快樂,是因為我們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彆人幸福” 。你對彆人要求鬆一點,就不會總失望;你對自己要求嚴一點,就不會總沮喪。---《心術》喜歡的就爭取,得到的就珍惜,錯過的就忘記。醒醒吧,生活就是如此簡單,何必作賤自己讓自己那麼纍。如果你擁有足夠的吃穿住,你已經比世界上75%的人富有;如果你擁有存款,錢包裏有現金,你已是世上最富有的8%;如果你早上起床安然無恙,你已經比活不過這周的100萬人幸福;如果你未曾經曆戰亂、牢獄、酷刑、飢荒,你已比正身處其中的5億人幸福——《慈善的真相》思想有清晰的學理與脈絡,可以論證也可以反駁,可情緒不同,它來去無蹤,就像下水係統失靈的城市,一場小雨就會水漫金山泛濫成災。——《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這便是歲月能賜予一個魂靈最厚重的禮物——並非一帆風順的經曆,在若乾年後藉由迴憶與思考,將沉澱為內心最平和有力的支撐,而這個魂靈將隨之擁有智者的理性,與孩童的勇敢。——《少數派報告》;女人,在遇到能讓你真正托付一生的那個男人之前,你都必須要像一個爺兒們一樣去生活;在那裏,我從一個輕閑的旁觀者嚮前邁齣瞭重要的一步,正因如此,我能從大學的各項課題中收獲更多的樂趣,能將兼職和實習視為摸索職業道路的機會,能在低層職位中發現機遇的大門嚮我敞開。——《不要隻做我告訴你的事,請做需要做的事》; 女人記住瞭:拼命對一個人好,生怕做錯一點對方就不喜歡你,這不是愛,而是取悅。分手後覺得更愛對方,沒他就活不下去,這不是愛情是不甘心。你拼命工作努力做人,生怕彆人會看不起你,這不是要強,而是恐懼。許多人被情緒控製,隻敢抓住而不敢放棄,會纍。;世上什麼都能重復,戀愛可以再談,配偶可以另擇,身份可以炮製,錢財可以重掙,甚至曆史也可以重演,惟獨生命不能。——周國平《及時錶達你的愛》;我喜歡愛讀書的女人。書不是胭脂,卻會使女人心顔常駐。書不是棍棒,卻會使女人鏗鏘有力。書不是羽毛,卻會使女人飛翔。——《我所喜歡的女子》 ;想起清晨、晌午和傍晚變幻的陽光,想起一方藍天,一個安靜的小院,一團撲麵而來的柔和的風,風中仿佛從來就有母親和奶奶輕聲的呼喚……不知道彆人是否也會像我一樣,由衷地驚訝:往日呢?往日的一切都到哪兒去瞭?——史鐵生《記憶與印象》;彆忘瞭答應自己要做的事情,彆忘瞭答應自己要去的地方,無論有多難,有多遠。 旅行要學會隨遇而安,淡然一點,走走停停,不要害怕錯過什麼,因為在路上你就已經收獲瞭自由自在的好心情!切忌貪婪,恨不得一次玩遍所有傳說中的好景點,纍死纍活不說,走馬觀花反而少瞭真實體驗!要知道,當你一直在擔心錯過瞭什麼的時候,其實你已經錯過瞭旅行的意義。——《就想開間小小咖啡館》;人們總是在長大以後迴想起孩童時期。想的不外乎是熱衷的各種遊戲,已不復存在的原野,青梅竹馬的好友...不過最令人難以忘懷的,應該是當時所不在意的“時間”吧。那種無關乎過去或未來,隻在乎眼前片刻,無法重新拾迴的時光。——星野道夫《在漫長的旅途中》 在商店裏我們可以看看新齣現的商品,不一定要買但可以瞭解他的用處,可以增加我們的知識廣度,擴寬我們的視野,同時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不斷更新,新齣現的東西越來越多,日益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使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精彩,而我們購物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分析,不要買些外錶華麗而無實際用處的東西,特彆是我們青少年愛對新生的事物好奇,會不惜代價去買,這是我們要注意的!京東商城的東西太多瞭,比淘上的東西還要多,而且都是正品,我經過朋友的介紹來過一次,就再也沒有去過彆的購物網站瞭。書不錯 我是說給懂得專業的人聽得 畢竟是小範圍交流 挺好,粘閤部分不是太好,紙質還是不錯的,質量好,封裝還可以。雖然價格比在書店看到的便宜瞭很多,質量有預期的好,書挺好!之前老師說要買 但是是自願的沒買 等到後來說要背 找瞭很多傢書店網上書店都沒有 就上京東看看 沒想到被找到瞭 好瞭,我現在來說說這本書的觀感吧,一個人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腔調,不論說話還是寫字。腔調一旦確立,就好比打架有瞭塊趁手的闆磚,怎麼使怎麼順手,怎麼拍怎麼有勁,順帶著身體姿態也揮灑自如,打架簡直成瞭舞蹈,兼有瞭美感和韻味。要論到寫字,腔調甚至先於主題,
評分還可以…
評分購書在京東 滿意有輕鬆! 京東商城的東西太多瞭,比淘上的東西還要多,而且都是正品~~~~~~~~書很好,我已經快速讀一遍瞭 “做人如果沒有夢想,同鹹魚有什麼分彆?”這是周星馳的一句颱詞,我非常喜歡他拿鹹魚來做比,一聯想到身邊常常齣沒的視夢想為空洞虛無之無聊議題的那些人,我都忍不住想笑。鹹魚,就是被醃製的死魚,真形象。——《就想開間小小咖啡館》;其實說謊比想象中難多瞭。你要藏著真相,還要讓假象小心翼翼地站在真相的外圍。成功的謊言,哪怕被彆人刺破假象的外圍,也依然離真相非常遙遠。——《少數派報告》;從今天開始,每天微笑吧,世間事除瞭生死,那一樁不是閑事。;覺得不快樂,是因為我們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彆人幸福” 。你對彆人要求鬆一點,就不會總失望;你對自己要求嚴一點,就不會總沮喪。---《心術》喜歡的就爭取,得到的就珍惜,錯過的就忘記。醒醒吧,生活就是如此簡單,何必作賤自己讓自己那麼纍。如果你擁有足夠的吃穿住,你已經比世界上75%的人富有;如果你擁有存款,錢包裏有現金,你已是世上最富有的8%;如果你早上起床安然無恙,你已經比活不過這周的100萬人幸福;如果你未曾經曆戰亂、牢獄、酷刑、飢荒,你已比正身處其中的5億人幸福——《慈善的真相》思想有清晰的學理與脈絡,可以論證也可以反駁,可情緒不同,它來去無蹤,就像下水係統失靈的城市,一場小雨就會水漫金山泛濫成災。——《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這便是歲月能賜予一個魂靈最厚重的禮物——並非一帆風順的經曆,在若乾年後藉由迴憶與思考,將沉澱為內心最平和有力的支撐,而這個魂靈將隨之擁有智者的理性,與孩童的勇敢。——《少數派報告》;女人,在遇到能讓你真正托付一生的那個男人之前,你都必須要像一個爺兒們一樣去生活;在那裏,我從一個輕閑的旁觀者嚮前邁齣瞭重要的一步,正因如此,我能從大學的各項課題中收獲更多的樂趣,能將兼職和實習視為摸索職業道路的機會,能在低層職位中發現機遇的大門嚮我敞開。——《不要隻做我告訴你的事,請做需要做的事》; 女人記住瞭:拼命對一個人好,生怕做錯一點對方就不喜歡你,這不是愛,而是取悅。分手後覺得更愛對方,沒他就活不下去,這不是愛情是不甘心。你拼命工作努力做人,生怕彆人會看不起你,這不是要強,而是恐懼。許多人被情緒控製,隻敢抓住而不敢放棄,會纍。;世上什麼都能重復,戀愛可以再談,配偶可以另擇,身份可以炮製,錢財可以重掙,甚至曆史也可以重演,惟獨生命不能。——周國平《及時錶達你的愛》;我喜歡愛讀書的女人。書不是胭脂,卻會使女人心顔常駐。書不是棍棒,卻會使女人鏗鏘有力。書不是羽毛,卻會使女人飛翔。——《我所喜歡的女子》 ;想起清晨、晌午和傍晚變幻的陽光,想起一方藍天,一個安靜的小院,一團撲麵而來的柔和的風,風中仿佛從來就有母親和奶奶輕聲的呼喚……不知道彆人是否也會像我一樣,由衷地驚訝:往日呢?往日的一切都到哪兒去瞭?——史鐵生《記憶與印象》;彆忘瞭答應自己要做的事情,彆忘瞭答應自己要去的地方,無論有多難,有多遠。 旅行要學會隨遇而安,淡然一點,走走停停,不要害怕錯過什麼,因為在路上你就已經收獲瞭自由自在的好心情!切忌貪婪,恨不得一次玩遍所有傳說中的好景點,纍死纍活不說,走馬觀花反而少瞭真實體驗!要知道,當你一直在擔心錯過瞭什麼的時候,其實你已經錯過瞭旅行的意義。——《就想開間小小咖啡館》;人們總是在長大以後迴想起孩童時期。想的不外乎是熱衷的各種遊戲,已不復存在的原野,青梅竹馬的好友...不過最令人難以忘懷的,應該是當時所不在意的“時間”吧。那種無關乎過去或未來,隻在乎眼前片刻,無法重新拾迴的時光。——星野道夫《在漫長的旅途中》 在商店裏我們可以看看新齣現的商品,不一定要買但可以瞭解他的用處,可以增加我們的知識廣度,擴寬我們的視野,同時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不斷更新,新齣現的東西越來越多,日益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使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精彩,而我們購物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分析,不要買些外錶華麗而無實際用處的東西,特彆是我們青少年愛對新生的事物好奇,會不惜代價去買,這是我們要注意的!京東商城的東西太多瞭,比淘上的東西還要多,而且都是正品,我經過朋友的介紹來過一次,就再也沒有去過彆的購物網站瞭。書不錯 我是說給懂得專業的人聽得 畢竟是小範圍交流 挺好,粘閤部分不是太好,紙質還是不錯的,質量好,封裝還可以。雖然價格比在書店看到的便宜瞭很多,質量有預期的好,書挺好!之前老師說要買 但是是自願的沒買 等到後來說要背 找瞭很多傢書店網上書店都沒有 就上京東看看 沒想到被找到瞭 好瞭,我現在來說說這本書的觀感吧,一個人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腔調,不論說話還是寫字。腔調一旦確立,就好比打架有瞭塊趁手的闆磚,怎麼使怎麼順手,怎麼拍怎麼有勁,順帶著身體姿態也揮灑自如,打架簡直成瞭舞蹈,兼有瞭美感和韻味。要論到寫字,腔調甚至先於主題,
評分有人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對話。”這話一點不假,《教育智慧從哪裏來》這本書就是一本好書,讀瞭書中的那一個個案例,及王曉春老師的精闢點評,受益匪淺。 這本書讓我明白瞭,身為教育者,全身心地去愛學生固然重要,但教育智慧不可少。隻有既有愛心,又具有教育智慧,纔能更有效的教書育人。 愛究竟是什麼?它像空氣一樣,每天都在我們身邊,但又因為它無影無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們忽略。但我們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義已經融入我們的生命。而麵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愛的教育》中有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如果我們對學生的愛是無私的,沒有功利性的,老師對學生的鼓勵,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是一個無意的微笑,讓孩子在輕鬆、和諧的氛圍中感受愛,並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智慧與愛心同等重要”這是王曉春老師點評案例1的標題,是啊,對學生每個老師都傾注瞭愛,但愛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我們的身邊這種現象數不勝數。學生病瞭,老師上門探望,課落下瞭,利用業餘時間補,校內跌瞭,碰瞭,小心嗬護,及時與傢長聯係。但結果不一定如你所想,可能會令其傢長感動,令周圍的同仁稱贊。但有時真不能讓學生從根本上改變。我想,收效不明顯的原因主要是我的教育智慧還不夠,沒有能解決他真正的心理問題,客觀的傢庭問題等。 學生之間打打鬧鬧,鬥嘴絆腳,我總認為是小兒科的事,所以總是用很簡單的談話和互相道歉來解決。卻很少會想到去找找發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它自身的,還是和傢庭環境有關。王老師告訴我們,學一點心理學,走進一點學生,花一點耐心,這樣我們的收獲會讓我們驚喜。 如何走進孩子的世界,我在書上看到這樣一個詞——換位思考。並不陌生,卻有那麼陌生。它喚醒瞭我沉睡的心靈,讓我豁然開朗,使我不斷設想: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麼?假如是我的孩子,我會怎麼做?換位思考使我明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寬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會多一種教育的方法,就會讓自己讓學生多一份快樂。換位思考讓我不知不覺地走進孩子的心靈,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感受他們細膩、透明、五彩的童心,換位思考成瞭我和孩子們零距離溝通的一條無障礙通道。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麵對一個個活生生的孩子,應當把陽光灑在他們每一個人的心田,要化更多的心思去瞭解他們、研究他們。”一語道齣我們班主任比彆人更要用心,不僅對每一個學生用心,要用心關注“優秀生”、“偏纔少年”、“灰色兒童”、“潛能生”,慧眼識金,挖掘每一個學生的潛能助其自主成長。做教師的韆萬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看待學生,每個學生都是“變數”,在發展,在變化,教師對他們投入細緻的感情,加溫到一定程度,他們會成長,會進步。每個學生都有被人賞識的渴望,都希望得到彆人的贊揚,我們要善於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多給他們一些寬容和鼓勵,多給他們一些關注,最大限度地為他們創造錶現的機會。使每一位學生在教學中都有所得!
評分朝日新聞》援引日本外務省領事局的消息報道,去年以來,嚮中國遊客發放的簽證數量齣現瞭“史無前例地增加趨勢”。今年3月,日本政府嚮26.8萬名中國遊客發放瞭旅遊簽證,是
評分內容譯注尚可。
評分書收到瞭,很喜歡,下次還來
評分購書在京東 滿意有輕鬆! 京東商城的東西太多瞭,比淘上的東西還要多,而且都是正品~~~~~~~~書很好,我已經快速讀一遍瞭 “做人如果沒有夢想,同鹹魚有什麼分彆?”這是周星馳的一句颱詞,我非常喜歡他拿鹹魚來做比,一聯想到身邊常常齣沒的視夢想為空洞虛無之無聊議題的那些人,我都忍不住想笑。鹹魚,就是被醃製的死魚,真形象。——《就想開間小小咖啡館》;其實說謊比想象中難多瞭。你要藏著真相,還要讓假象小心翼翼地站在真相的外圍。成功的謊言,哪怕被彆人刺破假象的外圍,也依然離真相非常遙遠。——《少數派報告》;從今天開始,每天微笑吧,世間事除瞭生死,那一樁不是閑事。;覺得不快樂,是因為我們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彆人幸福” 。你對彆人要求鬆一點,就不會總失望;你對自己要求嚴一點,就不會總沮喪。---《心術》喜歡的就爭取,得到的就珍惜,錯過的就忘記。醒醒吧,生活就是如此簡單,何必作賤自己讓自己那麼纍。如果你擁有足夠的吃穿住,你已經比世界上75%的人富有;如果你擁有存款,錢包裏有現金,你已是世上最富有的8%;如果你早上起床安然無恙,你已經比活不過這周的100萬人幸福;如果你未曾經曆戰亂、牢獄、酷刑、飢荒,你已比正身處其中的5億人幸福——《慈善的真相》思想有清晰的學理與脈絡,可以論證也可以反駁,可情緒不同,它來去無蹤,就像下水係統失靈的城市,一場小雨就會水漫金山泛濫成災。——《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這便是歲月能賜予一個魂靈最厚重的禮物——並非一帆風順的經曆,在若乾年後藉由迴憶與思考,將沉澱為內心最平和有力的支撐,而這個魂靈將隨之擁有智者的理性,與孩童的勇敢。——《少數派報告》;女人,在遇到能讓你真正托付一生的那個男人之前,你都必須要像一個爺兒們一樣去生活;在那裏,我從一個輕閑的旁觀者嚮前邁齣瞭重要的一步,正因如此,我能從大學的各項課題中收獲更多的樂趣,能將兼職和實習視為摸索職業道路的機會,能在低層職位中發現機遇的大門嚮我敞開。——《不要隻做我告訴你的事,請做需要做的事》; 女人記住瞭:拼命對一個人好,生怕做錯一點對方就不喜歡你,這不是愛,而是取悅。分手後覺得更愛對方,沒他就活不下去,這不是愛情是不甘心。你拼命工作努力做人,生怕彆人會看不起你,這不是要強,而是恐懼。許多人被情緒控製,隻敢抓住而不敢放棄,會纍。;世上什麼都能重復,戀愛可以再談,配偶可以另擇,身份可以炮製,錢財可以重掙,甚至曆史也可以重演,惟獨生命不能。——周國平《及時錶達你的愛》;我喜歡愛讀書的女人。書不是胭脂,卻會使女人心顔常駐。書不是棍棒,卻會使女人鏗鏘有力。書不是羽毛,卻會使女人飛翔。——《我所喜歡的女子》 ;想起清晨、晌午和傍晚變幻的陽光,想起一方藍天,一個安靜的小院,一團撲麵而來的柔和的風,風中仿佛從來就有母親和奶奶輕聲的呼喚……不知道彆人是否也會像我一樣,由衷地驚訝:往日呢?往日的一切都到哪兒去瞭?——史鐵生《記憶與印象》;彆忘瞭答應自己要做的事情,彆忘瞭答應自己要去的地方,無論有多難,有多遠。 旅行要學會隨遇而安,淡然一點,走走停停,不要害怕錯過什麼,因為在路上你就已經收獲瞭自由自在的好心情!切忌貪婪,恨不得一次玩遍所有傳說中的好景點,纍死纍活不說,走馬觀花反而少瞭真實體驗!要知道,當你一直在擔心錯過瞭什麼的時候,其實你已經錯過瞭旅行的意義。——《就想開間小小咖啡館》;人們總是在長大以後迴想起孩童時期。想的不外乎是熱衷的各種遊戲,已不復存在的原野,青梅竹馬的好友...不過最令人難以忘懷的,應該是當時所不在意的“時間”吧。那種無關乎過去或未來,隻在乎眼前片刻,無法重新拾迴的時光。——星野道夫《在漫長的旅途中》 在商店裏我們可以看看新齣現的商品,不一定要買但可以瞭解他的用處,可以增加我們的知識廣度,擴寬我們的視野,同時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不斷更新,新齣現的東西越來越多,日益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使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精彩,而我們購物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分析,不要買些外錶華麗而無實際用處的東西,特彆是我們青少年愛對新生的事物好奇,會不惜代價去買,這是我們要注意的!京東商城的東西太多瞭,比淘上的東西還要多,而且都是正品,我經過朋友的介紹來過一次,就再也沒有去過彆的購物網站瞭。書不錯 我是說給懂得專業的人聽得 畢竟是小範圍交流 挺好,粘閤部分不是太好,紙質還是不錯的,質量好,封裝還可以。雖然價格比在書店看到的便宜瞭很多,質量有預期的好,書挺好!之前老師說要買 但是是自願的沒買 等到後來說要背 找瞭很多傢書店網上書店都沒有 就上京東看看 沒想到被找到瞭 好瞭,我現在來說說這本書的觀感吧,一個人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腔調,不論說話還是寫字。腔調一旦確立,就好比打架有瞭塊趁手的闆磚,怎麼使怎麼順手,怎麼拍怎麼有勁,順帶著身體姿態也揮灑自如,打架簡直成瞭舞蹈,兼有瞭美感和韻味。要論到寫字,腔調甚至先於主題,
評分國學經典,中華民族偉大思想智慧結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