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会分理事、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北京工业大学建规学院博士生导师杨昌鸣教授,同济大学建规学院博士生导师曹昌智教授担任主编。同济大学建规学院博士陈捷(现供职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张昕(现供职于北京工业大学建规学院)倾力编著。
《中外建筑简史/中国高等院校“十二五”建筑专业基础理论规划教材》上下篇共10章,囊括建筑史学科所有要点。每节后特设置案例解析,精解具代表性的时代经典建筑案例,契合院校讲授与学习的实际需要。
知识点清晰明了,叙述精简易懂。穿插近800张彩图,更符合当代学生的阅读习惯与需求。
《中外建筑简史/中国高等院校“十二五”建筑专业基础理论规划教材》是一本有关中外建筑的建筑史类教材。具体说来,本书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本书中穿插了很多历史上著名建筑作品的个案分析,为其他建筑史著作和教材所没有,是本书的一大特色。第二,本书主线清晰,章节设置合理,更能满足教学需求。第三,本书语言生动,内容简洁明了,易读性强,除了作为建筑史教材,还可作为有关建筑史的一般读物,相较于其他专业性较强的建筑史教材,目标读者的范围更加广泛。第四,本书的作者陈捷、张昕原为同济大学建筑系博士,二人基本功扎实,逻辑思维强,多年致力于建筑史的研究。两位作者在完成本书的过程中还受到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会分理事、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北京工业大学建规学院博士生导师杨昌鸣教授,同济大学建规学院博士生导师曹昌智教授以及业界多名知名人士的指导与帮助,这些都确保了本书的专业性。
陈捷,同济大学建规学院博士,现供职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张昕,同济大学建规学院博士,现供职于北京工业大学建规学院。两位作者均基本功扎实,逻辑思维强,对中外建筑史上的重要风格流派、典型建筑群体等均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多次发表相关专业学术论文及著作。
上篇:中国建筑简史
第一章 先秦、两汉时期的建筑
第一节 城市与宫室
案例解析 《周礼·考工记》与匠人营国制度
第二节 坛庙与陵墓
案例解析 周礼与周代祭祀
第三节 宗教建筑
案例解析 塔、浮屠与窣堵坡
第四节 民居、聚落与园林
案例解析 仲长统与士大夫园林的萌芽
第五节 建筑艺术与技术
案例解析 金釭与早期建筑装饰
第二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的建筑
第一节 城市与宫室
案例解析 三朝五门制度
第二节 坛庙与陵墓
案例解析 武周明堂
第三节 宗教建筑
案例解析 佛光寺东大殿
第四节 住宅与园林
案例解析 特殊的唐代官署园林
第五节 建筑艺术与技术
案例解析 唐代建筑中的侧角、生起与卷杀
下篇:外国建筑简史
第一章 古典建筑时期
第一节 古埃及与两河流域
案例解析 希腊化时期的埃及建筑
第二节 古希腊
案例解析 帕提农神庙的技术美学特征
第三节 古罗马
案例解析 《建筑十书》与维特鲁威
第四节 朝鲜半岛与日本
案例解析 特殊的小城--天守阁
第五节 伊斯兰世界、印度、东南亚与美洲
案例解析 南亚的木结构宗教建筑
第二章 欧洲中世纪至18世纪建筑
第一节 拜占庭建筑
案例解析 克里姆林宫广场的教堂建筑群
第二节 罗马风与哥特式建筑
案例解析 威尼斯黄金府邸
第三节 文艺复兴建筑
案例解析 意大利之外的文艺复兴建筑
第四节 巴洛克建筑
案例解析 巴洛克风格的府邸建筑
第五节 古典主义与洛可可建筑
案例解析 小特里阿农宫
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是毋庸置疑的。引用的史料和理论支撑非常扎实,每一章节的论述都建立在充分的研究基础之上。注释和参考书目部分做得极其专业,对于想要进行更深层次探究的读者来说,简直是一份宝贵的资源索引。更难能可贵的是,尽管它是一本规划教材,但它在处理一些经典案例的分析时,展现出了超越传统教条的批判性思维。它鼓励读者去质疑既定的结论,去思考不同历史时期建筑决策背后的复杂动因,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建筑的风格特征。这种引导独立思考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未来建筑师的分析能力和创新精神至关重要,体现了高等教育的前瞻性。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着实令人佩服,它完美地平衡了“中国”与“中外”这两个核心维度。对于中国古代建筑的叙述,内容详实到令人惊叹,无论是宫殿、寺庙还是园林,其背后的哲学思想、营造法式乃至地域差异都被细致入微地剖析了。同时,它没有将中国建筑孤立起来看待,而是巧妙地将西方建筑史作为参照系,清晰地展示了东西方文明在建筑艺术上的交汇与碰撞。这种跨文化、跨地域的比较视野,极大地拓宽了我的历史观。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论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建筑语言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开放和尊重的态度,避免了任何形式的文化优越论,真正做到了客观、公正地梳理人类建筑文明的遗产。
评分作为一名初涉建筑学领域的新手,我发现这本书在入门引导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它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理论框架,而是采取了一种循序渐进的叙事方式。开篇部分对建筑史的宏观脉络梳理得井井有条,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我们从远古的穴居时代一步步走向现代的摩天大楼。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平易近人,即便是面对像“古典柱式”或“哥特式拱券”这样看似高深的知识点,也能用生动的比喻和恰当的类比将其解释得清晰明了,让人豁然开朗。读完前几章,我对建筑的演变动力——如社会结构、技术进步和宗教信仰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了初步且扎实的认知,这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极大地增强了我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经典的深蓝色调,配上烫金的书名和作者信息,显得既庄重又不失雅致。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厚实而光滑,阅读时手感极佳,长时间翻阅也不会觉得疲劳。排版方面,字体大小适中,行距设置合理,使得大段的文字阅读起来毫无压迫感。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穿插的插图和图表都非常清晰,无论是建筑的平面图、立面图还是细节剖面图,都处理得极为精细,色彩还原度很高,这对于理解复杂的建筑结构和风格演变至关重要。尤其是一些历史建筑的黑白照片和手绘草图,其艺术感染力令人印象深刻。整体来看,这本书在视觉体验上做到了兼顾学术的严谨性与审美的愉悦性,让人愿意一页一页地沉浸其中,绝非那种枯燥的教科书可以比拟。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达到了一个极高的契合点。它不仅仅是历史知识的堆砌,更是对建筑思维方式的系统训练。通过对历代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和技术革新的梳理,读者能够清晰地感知到“形式追随功能”和“文脉传承”这些核心原则是如何在实践中被不断诠释和发展的。书中对材料学和结构逻辑的简要穿插介绍,也为我们理解建筑的物质性提供了必要的知识背景,避免了将建筑仅仅视为纯粹的艺术品。对于我这样的学习者而言,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知识框架,让我明白如何将对过去的理解转化为对未来的设计构想,它无疑是建筑学习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块基石。
评分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评分书本的质量很好,装帧优秀!闲暇平时看看,现在我都不用去书店买书了!
评分不错~~~~~~~~~~~~~~~~~~~
评分书本的质量很好,装帧优秀!闲暇平时看看,现在我都不用去书店买书了!
评分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评分书本的质量很好,装帧优秀!闲暇平时看看,现在我都不用去书店买书了!
评分不错~~~~~~~~~~~~~~~~~~~
评分不错~~~~~~~~~~~~~~~~~~~
评分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