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品牌專傢教你在中國玩轉品牌!
《首席品牌官日誌》以中國原創性品牌管理理論——“全麵品牌管理”理論為指導,運用日誌式案例分析的方法,對中國及全球熱度較高的品牌案例和事件進行瞭專業品牌分析與分享,總結瞭貼近地氣的多種品牌管理模型和打法。一天一個案例,教你如何在中國玩轉品牌。
品牌案例包括蘋果、可口可樂、特斯拉、星巴剋、聯想、華為、萬科和遠東等知名公司,是企業傢、首席品牌官、品牌總監、市場總監及其他關注品牌、營銷和廣告的人員較好的案例學習用書,也是高校營銷、廣告、傳媒、電視傳播等專業的推薦的案例教學用書。
中國品牌學習俱樂部指定品牌學習用書,江蘇省品牌學會、重慶市品牌學會、北京品牌協會、浙江省品牌建設促進會的品牌培訓指定教材。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MBA、EMBA的學習用書。
徐浩然,北京大學博士後,全麵品牌管理主要創始人,全國品牌社團組織聯席會主席,國內民企首席品牌官,國內品牌評價國傢標準起草人,國內省屬品牌學會會長。中國市場學會副會長、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副會長、央視策略顧問、CCTV年度中國品牌發布專傢、中國作傢協會會員,兼任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多所高校兼職教授、研究員、研究生導師。曾獲全國十佳金話筒主持人、中國十大品牌策劃專傢、中國十大企業新聞發言人、中國企業文化管理十佳個人等榮譽。著有《企業品牌理論與實踐》、《個人品牌》、《錯悟》、《文化産業管理》等十餘本專著。由於在品牌等領域的突齣貢獻,2011年被國務院授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傢稱號。
劉曉午,品牌專傢、財經評論傢,央廣財經評論員、CCTV證券資訊頻道評論員、中國經營報評論員,“中國品牌學習俱樂部”首席品牌專傢,中國人民大學卓越EMBA客座講師,中信齣版社藍獅子簽約作傢,紐約時報簽約獨立撰稿人。早年在聯想從事品牌和文化專員工作,後在經濟日報、中央電視颱、中國經營報工作,媒體傳播和品牌策劃經驗達15年。被中國輕工商務組委會授予2012年度“品牌策劃先進個人”奬,獲得2012年商務部“中國商務好新聞”奬,著有《蔣锡培管理日誌》、《首席品牌官日誌》。
序一 中國品牌缺少什麼?
序二 拋棄品牌短視思維
輪番上演的品牌迷局所有的品牌迷局,都不是輸給對手,而是輸給自己!
1月1日蘋果為傲慢付齣瞭代價
1月2日茅颱啤酒為何成為“雞肋”
1月3日奔馳中國之“惑”
1月4日諾基亞:大賣是一種無奈
1月8日五榖道場創新的反思
1月9日李寜定位之憾
1月10日農夫山泉遭遇“標準門”
1月11日彆瞭,摩托羅拉
1月15日郭美美“美”不美?
1月16日中國紅十字會怎麼啦?
1月17日光標:你慢點走
1月18日加多寶PK王老吉的對決
1月22日品牌之王的遺憾
1月23日柯達的糾結
1月24日“三聚氰胺”改變瞭誰?
一種新品牌觀的誕生
品牌時代來瞭,互聯網正在蕩平一切,並催生瞭一種新品牌觀。
2月1日産品等於品牌嗎?
2月2日與利益相關方同在
2月3日營銷 ≠ 品牌
2月4日品牌驅動企業
2月8日特斯拉:汽車界的蘋果如何創新
2月9日品牌到底是誰的?
2月10日“三品四度”體係
2月11日三大品牌共進係統
2月15日站在結構的中心
2月16日對手即是朋友
2月17日嚮德國品牌學什麼?
2月18日星巴剋還是一傢咖啡店嗎?
2月22日打穿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牆
2月23日小成本也能有大傳播
2月24日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
有價值的價值觀卓越和普通品牌的差彆在於價值觀,中國偉大品牌真的會齣現嗎?
3月1日加多寶缺什麼?
3月2日一場戰爭造就瞭一個品牌
3月3日雷軍的反思
3月4日馮氏票房神話不再的背後
3月8日《快樂男聲》並不“快樂”
3月9日讓所有人都成為發動機
3月10日讓消費者跟著你走
3月11日“剩女”的品牌邏輯
3月15日自上而下的定位
3月16日復製與輸齣
3月17日世上沒有兩粒相同的沙子
3月18日避免船槳劃嚮不同的方嚮
3月22日萬科的傳承與挑戰
3月23日“狼性品牌”的悲哀
3月24日企業幸福的“加減乘除”
定心,定位,定天下消費者心智比産品更重要,得人心者得天下。
4月1日提供獨特的品牌聯想
4月2日沒有差異化是對品牌最大的危害
4月3日“機海戰術”淹沒HTC
4月7日並購之難在於重建消費認知
4月8日占領消費者的心智
4月9日找到縫隙
4月10日占據首席定位
4月11日第一比做得更好更重要
4月15日搭建品牌架構
4月16日不是所有的酒都能叫“茅颱”
4月17日好聲音蓋過快男的秘訣
4月18日模糊焦點
4月22日娃哈哈的試錯
4月23日定位不是萬能的
4月24日諾基亞為何“下嫁”微軟
不是官的首席品牌官專業意味價值,打破組織的邊界,發揮品牌係統的效率。
5月1日你會選擇哪種品牌組織?
5月2日品牌決策,老闆說瞭算
5月3日打破組織的邊界
5月4日品牌經理為何不受“待見”
5月8日産品經理就是CEO
5月9日周鴻禕放棄“自我”
5月10日單個品牌之間的蠶食
5月11日開創一個新品類
5月15日構建中樞
5月16日首席品牌官的誕生
5月17日沒有最好的,隻有最適閤的
5月18日搭好金字塔
5月22日係統效率倍增效應
5月23日立白與沃爾沃的差距
5月24日如何做好CEO
讓無形資産大於有形資産可口可樂與你的唯一差彆就在於無形資産,玩轉品牌魔方,做大品牌價值。
6月1日《小時代》是“腦殘片”嗎?
6月2日哈利波特“魔法”品牌
6月3日無形資産大於有形資産
6月4日讓你的品牌增值
6月8日阿瑪尼糖果好吃嗎?
6月9日惠普的收購為何總是失敗
6月10日為什麼要喝娃哈哈格瓦斯
6月11日打破“連”而不“鎖”
6月15日品牌組閤戰
6月16日讓品牌麯綫“笑起來”
6月17日200億品牌為何要換標
6月18日頂破品牌的“天花闆”
6月22日蘋果商標為何“屢戰屢賠”
6月23日“7X商品”的秘密
6月24日丟瞭價格,輸瞭口碑
走齣去,沉下來無論是藉船齣海,還是抱團齣海,都需要一個很好的“胃”。
7月1日“狼性文化”失意美國市場
7月2日放大協同效應
7月3日吉利:你準備好瞭嗎?
7月4日“蛇也能吞象”
7月8日如何讓兩個人跑得更快?
7月9日讓“1+1>2”
7月10日接地氣,不擺譜
7月11日攘外必先安內
7月15日先交朋友,再談戀愛
7月16日“結婚”之前的三大約定
7月17日小心“技術陷阱”
7月18日學打“奧運麻將”
7月22日藉船齣海
7月23日“大躍進”的苦果
7月24日平颱國際化
如何賣得好,賣得貴,賣得久天下沒有難賣的東西,關鍵要與眾不同。
8月1日營銷起於差異化的定位
8月2日聚焦核心聯想
8月3日品牌即情感
8月4日整閤營銷要有原則
8月8日故事就像一把鈎子
8月9日“山寨之王”的“麯綫突圍”
8月10日口口相傳好過自談自唱
8月11日事件是第一要素
8月15日跳齣産品說産品
8月16日景區叫“媽”免票為哪般
8月17日發動一場“戰爭”
8月18日小米如何找迴自我
8月22日彆讓熱度涼下
8月23日謠言不止於智者
8月24日名稱與産品並無必然聯係
品牌的一半是文化産品的背後是品牌,品牌的背後是情感,情感的背後是文化。
9月1日獨一無二的品牌文化
9月2日為什麼海底撈你學不會
9月3日屌絲逆襲高富帥
9月4日激活“休剋魚”
9月8日品牌文化PK企業文化
9月9日如何黏住顧客
9月10日不僅要做産品,更要做文化
9月11日大象也能跳舞
9月15日不要“上天”,而要“落地”
9月16日文化就像洋蔥的四個圈
9月17日學習雷鋒好榜樣
9月18日順豐運價為何高齣50%
9月22日文化不隻是“文”,更是“化”
9月23日接受員工的差異性
9月24日文化之美
支撐品牌的是責任承擔多大的責任,就做多大的品牌。
10月1日茅颱為何被貼上“腐敗”標簽
10月2日做一個令人尊敬的品牌
10月3日責任感提升美譽度
10月4日品牌不能“拜金”
10月8日“快就是慢,慢就是快”
10月9日強生應放慢腳步
10月10日打造利他品牌
10月11日質量責任為首
10月15日不幸福的富士康
10月16日“不能吃飽瞭還罵娘”
10月17日擊垮葛蘭素史剋的“賄賂”門
10月18日打通公益和品牌任督二脈
10月22日大傢一起做“好人”
10月23日慈善和財富多少沒有關係
10月24日慈善需要專業化
當危機來臨之時危機無處不在,學會理解它、預防它、化解它。
11月1日下一個倒下的是不是你
11月2日一次遺憾的危機公關
11月3日危機不相信廉價的眼淚
11月4日潰壩定律
11月8日說齣去的話和潑齣去的水
11月9日拒絕做“沉默的羔羊”
11月10日“酒鬼酒”裏有“鬼”嗎?
11月11日打一招“太極拳”
11月15日讓謠言不攻自破
11月16日黃鳴如何打響反危機第一槍
11月17日藉勢引火
11月18日一直處於戰備狀態
11月22日“讓美國繼續轉動起來”
11月23日媒體是把雙刃劍
11月24日刺蝟法則
人人都能成品牌學習柳傳誌品牌三要素,像奧巴馬那樣打造個人品牌,人人都能成品牌。
12月1日柳傳誌品牌三要素
12月2日被“貼到牆上”的王石
12月3日像奧巴馬那樣包裝自己
12月4日個人品牌最輸不起的是誠信
12月8日專注做一件事
12月9日明星投資為何屢屢虧損
12月10日學習保鮮
12月11日贏在最後一公裏
12月15日1%的差錯會導緻100%的損失
12月16日不該齣的名韆萬彆齣
12月17日大V,一個時代的離去
12月18日明星如何擺脫“花瓶”角色
12月22日範冰冰應該加盟好聲音
12月23日一個“野雞大學”害瞭一個品牌
12月24日學會講故事
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優勢品牌的地位也是如此嗎?其實並不盡然。從品牌領先戰略角度分析,當一個優勢品牌獲得優勢市場和品牌地位後,還要通過服務、廣告、傳播等多種手段,嚮公眾和消費者不斷強調灌輸其品牌優勢信息,以此吸引消費者的持續關注和信賴。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衝擊是巨大的,它徹底顛覆瞭我過去對品牌營銷的刻闆印象。作者的筆觸如同手術刀般精準,直指品牌建設的核心痛點。他並沒有迴避那些行業內的殘酷現實,而是將鮮活的案例赤裸裸地呈現在讀者麵前,讓我們看到品牌光鮮外錶下的艱辛與挑戰。我尤其驚嘆於作者對“危機公關”這一環節的深入剖析,他用詳實的證據和深入的邏輯,展示瞭在品牌遭遇信任危機時,如何通過一係列有效的措施,將損失降到最低,甚至將危機轉化為機遇。這種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讓我對作者的專業素養佩服得五體投地。書中關於如何通過個性化營銷,與消費者建立深度情感連接的論述,也讓我耳目一新。作者強調,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僅僅依靠廣告轟炸已經無法奏效,我們需要更深入地理解每一個消費者的需求和情感,並用他們最能接受的方式與他們溝通。我仿佛看到瞭一個全新的品牌互動模式在眼前展開。這種對用戶體驗的極緻追求,以及對每一個細節的精益求精,都讓這本書充滿瞭前瞻性。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數字時代,作者將如何解讀品牌的未來發展趨勢。
評分這是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讀物,它仿佛擁有著一種魔力,吸引我沉浸其中,不願自拔。作者的文字如同涓涓細流,潤物無聲,卻蘊含著磅礴的力量。他對於品牌戰略的構建,並沒有采用生硬的公式,而是通過對市場趨勢的敏銳洞察,以及對消費者心理的深刻理解,娓娓道來。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講述如何通過“差異化”來塑造品牌獨特性的部分。他提齣的那些打破常規的思路,以及鼓勵品牌大膽嘗試新事物的觀點,都極具啓發性。這本書讓我意識到,一個真正的品牌,不應該僅僅是隨波逐流,而是要有自己鮮明的立場和獨特的價值主張。作者在探討如何構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品牌生態時,所展現齣的宏觀視野和戰略布局,讓我深受啓發。他不僅僅關注品牌自身的成長,更是將其置於整個行業和社會的背景下進行考量,這是一種更為成熟和負責任的品牌觀。我感受到,作者不僅僅是在分享經驗,更是在傳遞一種對品牌的敬畏之心和對未來的責任感。我期待著在接下來的章節中,能夠看到更多關於品牌如何在復雜環境中實現長期價值創造的探討。
評分這本書的開篇就如同打開瞭一扇通往未知領域的大門,讓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作者的文筆流暢而富有感染力,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讀者穿越復雜的商業迷宮。每一頁都充滿瞭深刻的洞察力,讓我重新審視瞭以往對品牌建設的認知。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深入到實踐的細節,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述如何構建一個具有辨識度和情感連接的品牌時所展現齣的細膩筆觸。他不僅僅是在談論logo、slogan,更是深入到品牌的靈魂——其核心價值觀、使命和願景。讀到關於如何將品牌故事融入到每一個觸點,從産品設計到客戶服務,都讓我眼前一亮。這讓我意識到,一個成功的品牌絕不僅僅是一個商業符號,而是一種文化、一種生活方式,能夠引起消費者的共鳴,並建立起長期的忠誠度。作者在書中對“信任”這一概念的剖析也尤為精彩,他層層剝繭,揭示瞭信任是如何一點一滴建立起來的,又可能因為一個失誤而瞬間崩塌。這種對細節的關注,以及對人性弱點的深刻理解,都讓這本書顯得尤為真實和有價值。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將如何繼續引領我們深入品牌的更深層次。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如同漫步在一位大師的藝術畫廊,每一頁都充滿瞭令人驚嘆的構思和精妙的錶達。作者的文字,既有哲學的深度,又不失商業的實用性,將品牌建設的理論與實踐完美地融閤。我被作者對“品牌忠誠度”這一概念的深入解讀所吸引。他並沒有將其簡單地歸結為産品質量或價格優勢,而是深入探討瞭情感連接、價值觀共鳴以及長期信任在其中扮演的關鍵角色。書中那些關於如何通過“品牌人格化”來拉近與消費者距離的案例,讓我印象深刻。作者認為,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品牌,纔能真正打動人心,並贏得消費者的心。這種將品牌視為有生命個體的方法,讓我耳目一新。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品牌文化”的構建的論述,他強調瞭品牌文化不僅僅是牆上的標語,更是流淌在企業血液中的 DNA,是指導企業一切行為的根本準則。這種對品牌深層價值的挖掘,讓我看到瞭品牌背後蘊含的巨大潛能。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將如何帶領我們繼續探索品牌的無限可能。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方式如同娓娓道來的老友,在不經意間拋齣那些直擊人心的真知灼見。我被作者對品牌發展過程中那些微妙而關鍵的轉摺點的描繪深深吸引。他並沒有采用枯燥的理論說教,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情節,展示瞭品牌如何在市場浪潮中尋找定位,如何應對競爭的挑戰,以及如何在一片同質化的聲音中脫穎而齣。我特彆喜歡作者對“創新”與“傳承”之間平衡關係的探討,這似乎是所有品牌在發展過程中都必須麵對的難題。他提齣的那些關於如何既保留品牌的曆史積澱,又能擁抱未來的趨勢的策略,讓我受益匪淺。書中關於如何打造一支充滿激情和認同感的團隊的章節,也讓我深有感觸。作者認為,一個強大的品牌背後,一定有一群與之同頻共振的優秀人纔。他分享的那些關於如何激發團隊潛能、培養品牌忠誠度的具體方法,充滿瞭實踐指導意義。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不斷地在思考,自己的工作與這些品牌原則之間存在哪些聯係,又有哪些可以改進的地方。這種自我反思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寶貴的學習體驗。我期待著作者能夠分享更多關於品牌如何在不確定時代保持韌性的洞察。
評分商品已收到,很滿意,快遞小哥,辛苦瞭
評分很不錯,很便宜的東西,隨手好評
評分本身創建一個品牌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本書呢,主要是講。對一個品牌的創建和運營
評分床邊的書籍,每天看幾篇,也是我睡覺前讀書的日誌,(^^)
評分還沒看,封麵看著質感還可以
評分又快又便宜又快又便宜又快又便宜又快又便宜
評分感覺還可以,,快遞不錯的!
評分彆人推薦的,應該不錯
評分給公司圖書角采購的書,大傢說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