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播音主持艺术(13)》不仅是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对外进行学术交流的窗口,也是全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学术交流的一个平台。《播音主持艺术(13)》对我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内页插图
目录
【教学研究】
浅论播音主持语言教学中“以人为本”的思想
播音主持训练中的“控制论”
谈经典诵读的三种境界——对诵读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经典诵读教学中的“获”与“惑”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并存语境下新闻播音主持教学浅探
【学术视界】
铁肩担道义——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的文化使命
从我国传统的“中和之美”浅析播音主持艺术的分寸感把握
思维品质对港澳地区普通话即兴口语表达的影响与对策探寻
从文字语言到有声语言的艺术转换
浅析当前电视播音主持中普通话语音问题——以北京电视台部分栏目为例
播音与声乐气息的比较——兼谈声乐气息对播音教学的启发与借鉴
浅谈体育解说中的用声
坚守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形象塑造的使命
广播电视口语传播研究范畴初探
【诵读研究】
拓展朗诵艺术创作过程中想象的立体化空间——浅谈想象力在朗诵创作中的启动作用
具象与写意——诵读艺术中的虚实相生
关于舞台诵读副语言运用的思考(续)
【人才培养】
关于演艺型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的培养——上海戏剧学院首届和第二、三届主持班教学总结
地市级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队伍建设之管见
浅析影响主持人成长的内在因素
【节目研究】
当红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阳盛阴衰”之探
浅谈当前电视新闻评论的方法和语言运用——以云南电视台《主播新鲜看》为例
对《天天向上》娱乐形式的思考
浅析安徽卫视《非常静距离》的主持特色
浅析影响主持人成长的几大要素——以《世界周刊》节目为例
【人物访谈】
声越海峡音震天下——记我国首位对台广播节目主持人徐曼
少年曾怀青云志白头虽老赤心存——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傅华
故事情缘童心为伴——记《小喇叭》节目主持人王羽
康辉:改变、坚持与完美主义
寻常里的坚守执着中的追梦——记北京电视台新闻主播王业
胸有大情怀的娱乐节目主持弄潮儿——记湖南电视台综艺节目主持人汪涵
阳光男孩勇敢前行——记中央电视台综艺节目主持人尼格买提
【一线风采】
“走”出来的新闻力道——“走基层”报道采访手记
论受众需求对广播主持人语言样态的影响——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今晚》节目为例
充足准备,灵活运作,总结思考——河北卫视《晓阳问策》2013年“两会”报道手记
【论文摘登】
有声语言经典范式研究(节选)——以夏青的播音创作和实践为例
【来稿选登】
电视新闻主播的全媒体素养研究
论电视新闻主播演播室直播的能力诉求
试论电视新闻配音的情感调动
媒介融合下的网络广播发展现状分析
精彩书摘
一、有声语言传播工作的文化意义
无论是从播音员主持人使用的工具——语言来说,还是从时刻向受众传达的内容来说;无论从播音员主持人所肩负的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来说,还是从我们所要达到的传播目的来说,播音主持有声语言表达都反映和代表着文化、蕴含着文化,都建构着文化、传播着文化,也都影响着文化。文化是播音主持工作的基本内容,体现了播音主持工作的根本意义。
首先,从播音员主持人所使用的工具——语言来说。播音员主持人每天都在和语言文字打交道,每天都在说话。表面上看起来,这是一个自然甚至简单的过程。事实上,正是这一重要表象使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轻视乃至忽视语言文字背后的东西…一文化。从语言本身的角度来说,一个词语的意义并不只局限于词典所列出的意义,每一个词语都是人类精神、历史、文化和心理的浓缩与凝聚,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组成,又是记录、传播、继承文化的工具。因此,在语言文字之中,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之中,都深深积淀着包括精神思想文化、心理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在内的各种文化内容,不管是语言、文字系统本身,还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运用语言、文字,都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积淀这种语言的文化。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指出:“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①语言学家申小龙也说:“语言浸透了民族文化的精神,它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民族经济、文化、心理素质各方面的特点。”②还有学者认为,“语言是有质地之分的,轻薄一些、厚重一些并非不能感觉到。”③而这“轻薄”、“厚重”显然是指语言和语言表达中的文化含量。从发声的角度来说,语音的发出并不是只有标准、响亮的声音,更重要的是这个声音所代表的思想、具体的内容、情感和意义、情趣和意蕴,它们是随着内容的变化,语境的变化,情感的变化不断变化的,是具有生命的、灵性的,是有情感、有厚度、有力度,千变万化的。播音员主持人应该用心去感悟,用情去体会,并从中去感受语言的趣味、语言的生命力和语言中的文化。能否理解、体会和感悟到这一切,并能用声音准确、恰当地表现出来,取决于文化。从内容的角度来说,播音员主持人每天都要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运用语言文字记录和传播信息,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对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而且说出的话能不能准确、有效、充分地表现和传达这些内容,更重要的依然是文化。
……
《播音主持艺术(13)》是一本致力于深入探讨现代播音主持行业核心理念与实践技巧的专业读物。本书并非对某一具体节目或人物的流水账式记录,而是以其宏观视角和系统性分析,为读者构建起一幅清晰的播音主持发展图景,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其内在的艺术规律和发展趋势。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将播音主持艺术置于当代社会文化语境下进行考察,强调其作为信息传播者、文化引导者以及情感沟通桥梁的多重角色。它不拘泥于传统的技巧罗列,而是从更深层次的理论基石出发,引导读者理解播音主持工作背后所蕴含的社会责任、人文关怀以及审美追求。 在理论框架构建方面,《播音主持艺术(13)》首先对播音主持的起源与发展进行了梳理,追溯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和演变轨迹,这有助于读者建立对学科的整体认知。随后,本书着重分析了构成播音主持艺术的几个关键要素,例如语言的魅力、声音的塑造、肢体语言的表达、情感的传递以及人文素养的积淀。它并非简单地列举“说什么”和“怎么说”,而是深入剖析“为何如此说”,强调理解受众心理、把握信息内在逻辑以及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在语言运用方面,本书摒弃了刻板的语法和词汇分析,转而从“话语的力量”这一角度切入。它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精炼的语言、生动的修辞、富有感染力的语调,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将复杂的信息条理化,从而有效地吸引并影响听众。书中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了不同风格的主持人在语言运用上的独到之处,以及语言在营造节目氛围、塑造人物形象、传递情感共鸣等方面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读者将从中学会如何根据不同的节目类型、不同的受众群体,灵活运用语言,使其既富于专业性,又充满人情味。 声音的塑造是播音主持艺术的另一重要维度。本书并非简单教授发声技巧,而是探讨声音的“个性化”和“情感化”表达。它深入剖析了声音的音质、音色、音量、语速、节奏、停顿等要素如何与主持人的内在情感、节目内容以及现场氛围相互作用,共同塑造出独特的声音魅力。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科学的发声方法、系统的声音训练,以及对声音情感潜能的挖掘,让声音成为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建立连接的有力工具。无论是新闻播报的庄重严谨,还是访谈节目的亲切自然,抑或是文艺演出的激情澎湃,都离不开对声音的精妙驾驭。 肢体语言的表达在现代播音主持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本书强调,肢体语言并非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与语言、声音同等重要的表达载体。它深入分析了面部表情、眼神交流、手势运用、身体姿态等非语言信息在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增强沟通效果方面的作用。书中通过大量的图文对照和情境模拟,引导读者理解如何通过自然的、有分寸的肢体语言,提升节目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与受众建立更深层次的互动。它鼓励主持人解放天性,用身体去“说话”,从而让整个播音主持过程更具生命力。 情感的传递是播音主持艺术的核心所在。本书认为,优秀的主持人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者,更是情感的引导者和共鸣的制造者。它深入探讨了如何在节目中注入真挚的情感,如何理解并回应受众的情感需求,以及如何通过语言、声音、肢体等多种方式,引发观众的共鸣,建立情感上的连接。书中分析了不同类型节目中情感表达的策略,例如新闻报道中的理性关怀、访谈节目中的同理心、文艺演出中的激情挥洒等,并提供了大量可供借鉴的实践方法。它强调,情感的真实流露是赢得观众信任和喜爱的关键。 人文素养的积淀被视为播音主持艺术的灵魂。《播音主持艺术(13)》深刻认识到,没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播音主持工作将沦为机械的技巧模仿。本书从多方面强调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广博的知识面是理解和驾驭复杂信息的基石,敏锐的洞察力是把握社会脉搏和受众心理的眼睛,深刻的思考能力是形成独特见解和价值判断的源泉,而高尚的道德情操则是赢得公众尊重和信任的保证。本书鼓励主持人不断学习、思考、反思,将个人的人文积淀转化为节目中的智慧与温度,从而提升播音主持工作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 此外,本书还密切关注播音主持行业在数字媒体时代的新挑战与新机遇。它深入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特点,以及播音主持工作在平台多样化、传播碎片化、互动即时化等新趋势下的转型与发展。书中探讨了如何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内容创新、形式优化,如何运用社交媒体与受众进行有效互动,以及如何在碎片化信息洪流中保持专业性和公信力。这部分内容对于正在或即将从事播音主持工作的读者来说,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播音主持艺术(13)》并非一本“速成指南”,而是为有志于在播音主持领域深耕的读者提供的一套系统性的学习框架和深刻的思考启发。它引导读者认识到,播音主持艺术是一门需要天赋、勤奋、智慧和持续学习才能精通的综合性艺术。书中丰富的案例分析、深刻的理论阐述以及前瞻性的行业洞察,将帮助读者在理解播音主持本质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艺术品味,从而在日新月异的媒体环境中,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播音主持人。本书的读者群体不仅包括专业的播音主持从业者、相关专业的学生,也包括所有对传播学、媒介艺术以及语言魅力感兴趣的广大读者。它提供了一个理解现代传播世界如何运作,以及如何通过语言和声音产生影响的独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