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别史系列:法国史(修订本)》是我社“国别史”系列之一种。本书用简明的语言叙述法国从史前至当下的历史,是一部既有故事性又有学术性的通史。
拿到这本书时,我最关心的就是它“修订本”的价值所在。果不其然,作者在对20世纪后半叶,特别是戴高乐时代及其后的政治经济变革的梳理上,做了大量更新和补充。这部分内容处理得极为专业,它不仅仅是罗列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宪政实践,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分析了法国在后殖民时代如何重新定位其全球角色,以及在欧盟一体化进程中的核心作用与内在张力。书中的数据图表清晰明了,关于法国劳工运动、社会福利体系改革的描述,为我们理解当代法国的社会思潮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它没有美化历史的曲折,对于法国在二战后的民族和解、经济奇迹的背后隐藏的社会代价,也进行了不偏不倚的阐述。读完这部分,我对现代法国的认识不再停留在香榭丽舍大街的表面印象,而是触及到了其复杂且充满活力的内在脉搏。
评分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非常考究,这对于一部厚重的历史著作来说至关重要。字体大小适中,段落间距处理得当,使得长时间阅读也不会产生视觉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随书附带的那些历史地图和人物肖像插图,质量极高,清晰且具有很强的历史现场感。例如,书中关于中世纪卡佩王朝领土扩张的地图,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早期法国王权的艰辛积累过程。我发现,这些视觉辅助材料极大地增强了我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对于那些习惯于快速浏览的读者来说,书后的“关键年代大事记”和“核心人名词条索引”更是宝贵的工具书,体现了编者对读者需求的细致关怀。这绝非一本可以随意翻阅的通俗读物,而是一部需要沉下心来,细细品味的学术精品。
评分坦白讲,我过去对欧洲史的了解往往侧重于英、德两国,法国史对我而言总带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然而,这本修订本以其宏大的历史视野和扎实的史料支撑,彻底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它不仅详尽梳理了从高卢时代到近现代的脉络,更难得的是,作者对不同历史时期内部的张力进行了深入挖掘。例如,书中对“太阳王”路易十四的评价,就超越了简单的歌颂或谴责,而是冷静地分析了绝对君主制在巩固国家统一与激化社会矛盾之间的微妙平衡点。这种成熟的历史观,教导我们不能用单一的现代价值标准去审视过去。总而言之,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理解法国及其在世界舞台上复杂角色的权威且富有洞察力的框架,对于任何严肃的历史爱好者来说,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典藏之作。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其对文化史的渗透和融合。它成功地将法国的文学、艺术和哲学思潮,与具体的政治经济背景紧密地联系起来。比如,作者论述“光荣的三十年”(战后经济繁荣期)时,并没有孤立地谈论经济数据,而是引用了当时重要的社会学家的观点,探讨了物质富足如何反过来催生了对存在主义的反思与批判。这种将“大历史”与“小文化”相结合的叙事方式,使得法国的历史立体丰满起来。我能清晰地感受到,法国的每一次重大的政治转向,都伴随着一场深刻的思想论战。阅读时,我仿佛能听到伏尔泰的犀利讽刺,也能体会到雨果对民族命运的深沉关怀,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是很多纯粹的政治史著作所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部《国别史系列:法国史(修订本)》读来,犹如一趟穿越时空的长途旅行,带着我对历史的深切好奇与敬畏。书中的叙述角度非常新颖,它没有将法国的历史简单地视为一系列帝王将相的更迭,而是深入探讨了法国社会结构的演变、思想文化的勃发与冲突。尤其是对法国大革命前夕社会矛盾的剖析,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将启蒙思想如何渗透到社会肌理、最终引爆那场历史巨变的复杂过程描绘得淋漓尽致。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凡尔赛宫”与“巴黎公社”这类标志性事件时的平衡感——既不回避革命的残酷与理想的破灭,也充分肯定了这些事件对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深远影响。阅读过程中,我时常停下来,对照着地图和年表进行思考,想象着那些历史人物的抉择与挣扎。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毋庸置疑,但行文却又充满了叙事的力量,使得即便是对法国历史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被深深地吸引进去,感受到法兰西民族那种特有的浪漫、理性与反叛交织的复杂气质。
评分不错,包装很好,没有磕碰,还没看完,内容先不做评价。 不错,包装很好,没有磕碰,还没看完,内容先不做评价。 不错,包装很好,没有磕碰,还没看完,内容先不做评价。 不错,包装很好,没有磕碰,还没看完,内容先不做评价。 不错,包装很好,没有磕碰,还没看完,内容先不做评价。 不错,包装很好,没有磕碰,还没看完,内容先不做评价。 不错,包装很好,没有磕碰,还没看完,内容先不做评价。 不错,包装很好,没有磕碰,还没看完,内容先不做评价。
评分物流快,服务好!
评分非常好听厚实的一本书。
评分古罗马通常指从前9世纪初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历罗马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于1世纪前后扩张成为横跨欧洲、亚洲、非洲称霸地中海的庞大罗马帝国。到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西罗马帝国亡于476年。而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廷帝国)则在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所灭。罗马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①王政时期:公元前8世纪中叶,古代罗马人(罗莫路和勒莫)在意大利半岛中部拉丁姆平原上的台伯河下游河畔建立了罗马城。②共和时期:公元前509年,罗马废除了“王政”,改行共和制度,开始了近500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③帝国时期:公元前30年,继凯撒之后崛起的军事强人屋大维战胜了政敌,结束了罗马数十年的内战,夺取了国家最高权力。公元前27年,他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称号,罗马历史也就以此为标志进入了帝国时代。在共和时代的早期,平民与贵族的斗争进行了2个世纪。百人队会议从贵族中选出两名执政官行使最高行政权力,为期1年;而掌握国家实权的则是元老院。随着贵族与平民之间对立的加深,贵族承认了平民所选的“保民官”,负责保护平民的权力不受贵族侵犯。前451年,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废除了平民与贵族不能通婚的限制,这也标志着罗马法的诞生。前326年,取消了债务奴隶制。前215年-前168年发动3次马其顿战争,征服马其顿并控制了整个希腊。又通过叙利亚战争和外交手段,控制了西亚的部分地区,建成一个横跨非洲、欧洲、亚洲,称霸地中海的大国。这一时期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也激化了社会矛盾。公元前2世纪30年代~前1世纪30年代,史称内战时代,先后爆发了西西里奴隶起义和斯巴达克起义。形成了破产农民与大地主的斗争,无权者与当权者的斗争,骑士派与元老派的斗争。并且在前133年-前123年发生了格拉古兄弟改革。公元前107年,在民主派支持下,马略当选为执政官并开始实行军事改革。他推行募兵制,使大批无地或少地公民涌入军队。前90年,为了争取罗马公民权,意大利人起义,史称同盟者战争。
评分根据考古发现,法国曾产生过旧石器时代阿布维利文化和新石器文化,巴士克人大概就是这些远古居民的后裔。亚里士多德(前384年-前332年)提到“塞尔特人”的风俗,他们是来自隆河和阿尔卑斯山之间的凯尔特居民。亚里士多德强调塞尔特人好战的价值观以及(以现代意义而言的)野蛮风俗。他留下的记录之所以深具意义,是因为他执笔的年代,正值塞尔特诸部大肆扩张,散布直到多瑙河河口以及高卢最深处角落的每一片土地。法国国名来源于公元4~5世纪自莱茵河东岸入侵的一个日耳曼蛮族──法兰克人;法兰西意即法兰克人的王国。法国立国从公元 843年查理曼帝国分裂后开始。晚期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相对稳定的社会之后,突然爆发军事与社会巨变。许多遗址显示,这些动荡发生于前850年左右,也就是第一次铁器时代(前850年-前450年)。在这个时代当中,考古学家们可以重新发现当时经济和技术发达的聚落,其中一个座落于阿尔卑斯山当中,是塞尔特人来临之前的遗址。 这个时代的特征是由规模不小的酋邦(principautés)所支配,并由好战的贵族体制所统治。这些“塞尔特部族的君长、女王”以兵器和华美的二轮战车陪葬,如同今法国金丘省(勃艮第大区)的维克斯(Vix)以及德国符腾堡州侯赫多尔夫(Hochdorf)等地所见。他们的墓葬同样揭露了来自地中海文化圈(特别是埃及)的奢侈品在此出现,见证了这些贵族的巨富当中亦有商业贸易的一面。 前6世纪初,希腊商人在地中海的Lacydon海湾建立了马萨利亚,这个希腊殖民地成为贸易中心。在马塞定居的希腊人来自小亚细亚的Phocée城。
评分很不錯
评分还不错吧。。。。。。。。
评分不错的书,价格比书店便宜。
评分隋皇太子纳妃礼,皇帝临轩,使者受诏而行。主人俟于庙。使者执雁,主人迎拜于大门之东。使者入,升自西阶,立于楹间,南面。纳采讫,乃行问名仪。事毕,主人请致礼于从者。礼有币马。其次择日纳吉,如纳采。又择日,以玉帛乘马纳征。又择日告期。又择日,命有司以特牲告庙,册妃。皇太子将亲迎,皇帝临轩,醮而诫曰“往迎尔相,承我宗事,勖帅以敬”对曰“谨奉诏”既受命,羽仪而行。主人几筵于庙,妃服褕翟,立于东房。主人迎于门外,西面拜。皇太子答拜。主人揖皇太子先入,主人升,立于阼阶,西面。皇太子升进,当房户前,北面,跪奠雁,俯伏,兴拜,降出。妃父少进,西面戒之。母于西阶上,施衿结帨,及门内,施鞶申之。出门,妃升辂,乘以几。姆加幜。皇太子乃御,轮三周,御者代之。皇太子出大门,乘辂,羽仪还宫。妃三日,鸡鸣夙兴以朝。奠笲于皇帝,皇帝抚之。又奠笲于皇后,皇后抚之。席于户牖间,妃立于席西,祭奠而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