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往事 两千年前的货币战争

盐铁往事 两千年前的货币战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还是定风波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经济史
  • 货币史
  • 汉朝
  • 盐铁
  • 战争
  • 古代史
  • 政治
  • 社会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086664
版次:1
商品编码:1160467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史上十大口水战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308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这里曾经有过最为完备的封建城邦时代,这里曾经有过大国的崛起和战争,这里也曾经有过强大的军国主义,这里还曾经有过成功的自由主义市场经济,这里又曾经有过最早的国进民退,这里最后又有了一场奇异的辩论。
  一段迷一样的历史,也是一段迷人的历史,因为各种有意和无意的误读,更显扑朔迷离。而本书,恰好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那些陈年旧事,且看一一细述。

内容简介

  汉武帝时对内大兴土木、对外攻打匈奴导致国家财政紧张,于是对当时的生产生活必需品盐和铁实行政府垄断专营以充实国库。这一政策被社会贤良指责为政府与民争利的行为,由此引发了汉昭帝时期的盐铁论战。
  作者在《两千年前的货币战争》中较为完整地介绍了盐铁论战这场“货币战争”的历史源流,内容涉及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定含义及时期,秦朝为什么能够统一中国,秦朝灭亡有什么经济原因,汉初的无为政治与后来的国家经济管制各自利弊,到最终如何发展为围绕自由经济与垄断之争的盐铁论战。大国的崛起和战争,中国最早的军国主义,两千多年前成功的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如何发展成为国家垄断,最早的国进民退之争,等等,作者以深厚的历史功底及轻松活泼的笔调向读者一一展现。

作者简介

  还是定风波,原名冯小军,1976年出生于安徽潜山,1997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曾在长江通信管理局(现长江海事局通信信息中心)工作过11年,2007年获通信管理专业高级工程师职称,2008年起供职于中兴通讯。作者专业虽为理科,但酷爱文史、学识渊博,在本丛书中表现出来的学识、见解,得到了中国当代编辑界前辈、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汪兆骞老师的赞赏。

精彩书评

  ★自由放任与重商主义之争,重农主义与商业主义之争,王道与霸道之争,德政与暴政之争…… 本书带你穿越到两千年前,领略先人古老的智慧。
  ——华子

  ★有网友在网上留帖如此评论作者的文字:“观点好,能有自己的想法,不是白开水煮史;文笔好,回头看几遍还是很有回味。”我对此深有同感。
  ――赫连勃勃大王(历史畅销书作家,百家讲坛主讲人)

目录

总序
第一章 封邦建国 殷周革命
1. 从汤武征伐说起
2. 革命者都是相似的
3. 周人的革命之路
4. 周人的民主之路
5. 周公恐惧流言日
6. 封建社会之分封篇
7. 诸侯的特征值
8. 婚姻法决定继承法
9. 宗子选拔赛
10. 封建社会之宗法篇
11. 封建社会之井田篇
12. 周朝平民穿越指南
13. 人人都是铁饭碗

第二章 齐霸于东 富民强兵
14. 大国崛起之齐国篇
15.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16. 联产承包与盐铁专卖
17. 为什么是盐和铁
18. 赚富人的钱
19. 从女闾七百到春秋霸业
20. 两千年前的货币战争
21. 商场与战场
22. 离开管仲的日子

第三章 晋兴于北 成败六卿
23. 大国崛起之晋国篇
24. 老实人重耳流亡记
25. 老实人重耳转进记
26. 老实人重耳称霸记
27. 老实人重耳复仇记
28. 赵氏孤儿的罗生门
29. 卿族时代之赵氏当国
30. 卿族时代之家族攻略
31. 卿族时代之家族榜单
32. 卿族时代之晋侯反击

第四章 楚盛于南 夷夏之名
33. 大国崛起之楚国篇
34. 夷夏之间
35. 观中国之政
36. 我虐的人和虐我的人
37. 愿世界和平
38. 北望中原空问鼎

第五章 秦统于西 万国皆平
39. 大国崛起之秦国篇
40. 新时代之来临
41. 私有化,私有化
42. 弯道超越和后发优势
43. 秦国来了个年轻人
44. 编户齐民的时代
45. 美丽新世界
46. 一元化与多元化
47. 童年的终结
48. 朝秦与暮楚

第六章 黄老治世 国泰邦宁
49. 亭长同志发迹记
50. 亭长同志建国记
51. 帝国的遗产
52. 休息疗法
53. 黄老治国的时代
54. 道家的修为
55. 亭长同志兴邦记
56. 过仓海君处,从赤松子游
57. 道家宰相曹参
58. 文帝时代
59. 贾生年少虚垂泣
60. 贾谊的政改计划
61. 新时期三大矛盾

第七章 道黜儒升 民退国进
62. 两个惹祸精
63. 冤家路窄
64. 爱提意见的人
65. 离间攻略
66. 两千年前的南北战争
67. 多血质皇帝
68. 黄老的守护人
69. 自由主义经济之殇
70. 月光族刘彻
71. 汉朝的收支账
72. 国进民退
73. 中国模式
74. 反对的声音

第八章 盐铁之辩 足立古今
75. 团结的大会
76. 辩论是个团体赛
77. 务实与务虚
78. 功过商鞅
79. 儒家是个什么玩意
80. 仁义道德与乌合之众
81. 面子工程与报应
82. 反对的声音
83. 王道没有敌人
84. 礼治与法治
85. 实事与教化
86. 胶车逢雨
后序

精彩书摘

  革命者都是相似的,而反动派则各有各的反动。
  为什么革命者都是相似的呢?因为他们无一例外都是根正苗红,又无一例外都是苦大仇深,又无一例外都是视民如子,又无一例外都是四海归心。
  这些特点,周人,或者说姬姓集团,全部符合。
  姬周的先辈一直深入农村,长期研究谷物栽培技术。其始祖弃,做过尧帝的农业部长,到了舜帝时,被封为后稷,是个分管农业的副总理,他从小就爱种树,种豆子,他发明了很多谷物的种植方法,并教给人民。这自然是根正苗红了。
  周武王姬发的爷爷季历,被商王文丁残忍地杀害,而姬发的老爸周文王姬昌,仅仅是叹了一口气,又给昏庸透顶的纣王关了很久很久,献上很多宝物才赎回来。当然算得上苦大仇深了。
  周文王姬昌,曾经用一千里地,请求纣王废除炮烙之刑。而在境内,他从早忙到太阳落山,都顾不得吃饭,关心群众的安居乐业,给老而无子的,少而无父的提供福利。在他的境内,都不用设牢房,因为根本没有人会去犯罪,西岐简直是三千年前黄河流域人们心中的圣地。这还不叫视民如子么?
  四海归心嘛,举个小例子就知道了。话说虞、芮两个国家为了一些历史遗留的领土争端闹个不休,然后听说周文王做事很公道,为人很仗义,大伙儿都服他。于是两国国君就约着到周国请周文王裁决,谁知一进周国国境就后悔了。为啥?因为他们发现周国简直是个君子国,人人相让的,官让着民,民也让着官,去街上买个东西吧,卖者明明标得很低的价钱,还说自己惭愧卖得贵了,而买的人则拼命要多给钱,不要还生气,卖的人见别人多给钱了,马上再抓上一件东西塞给对方。虞、芮两国国君当场呆若木鸡,醍醐灌顶,整个灵魂都受到洗礼,从灵魂深处闹起了革命,狠斗私字一闪念,觉得以前两个国家争来争去是多么可耻,于是马上也互相让起来,那两块田归哪个国家有什么要紧,只要百姓安居乐业不就得啦,算啦,咱还是回去吧。来的时候还在拌嘴哩,走的时候已经哥俩好啦。
  不过仔细研究一下又发现有些不对。
  首先,周人的始祖弃,也是一个私生子。虽然听说是弃的妈妈姜嫄出去玩儿的时候踩到一个大脚印之后生的,但上古那些奇奇怪怪就怀孕的事,你知道的,而且从“弃”这个名字,还能依稀看到姜嫄对那个没良心的始乱终弃的短命鬼的怨恨。不过私生子也没啥,上古的牛人,又有几个不是私生子?要命的是,辈分也有些混乱,从周人的始祖弃,到周文王姬昌,有十五代,而从尧舜禹时期,到纣王时候,有差不多一千年,其中夏朝十四代十七个王,商朝十七代三十一个王。这就意味着,周人经历一代,别人要经历两代还不止,而且周人世世代代都要到六十岁之后才能得子,这话说出去,恐怕比姜嫄踩到大脚印后生小孩,更叫人不能相信吧?
  其次,如果周人真的是自己宣称的那么四海归心,而如果周人真的在牧野之战中,跟着临阵倒戈的一群奴隶一起攻进朝歌,然后在那个众叛亲离全身绑着玉片的纣王自焚之后,完成了革命之路的话,那么为什么在攻进朝歌之后,又兵分四路攻打殷人的南国诸侯呢?为什么还要在周公的时候继续打了好几年才算搞定呢?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周人攻打朝歌的时候,殷人正在跟徐夷打仗,周人其实是在偷袭。而据中立的理智人士分析,牧野哪里有殷人的什么几十万奴隶哟,谁又会脑残到把数以十万计的奴隶武装起来,发给他们武器?再说几十万人的战争,在战国以前还没有听说过。再据坊间八卦小报猜测,妲己还可能是姬发派去的卧底,为了搞垮殷商,正如多年后被勾践送到姑苏城的西施,最后民怨太多,姬发那小子翻脸不认账,一起做掉了事。
  最后,如果再细心一点儿,就会发现周人克殷,和多年前殷人克夏,剧情是何其相似。反派男一号夏桀或殷纣宠幸反派女一号妹喜或妲己,搞得民不聊生,同时还有反派男二号葛伯或崇侯虎对男主商汤或姬昌不利,还把男主关进了牢里,送了金钱美女才赎出来,先消灭了反派男二号,最后由男主自己或男主的儿子搞定反派男一号。
  当然,有疑点也未必说明周人的革命有多么不应当,正如没有疑点也未必说明周人的革命多么正当。文宣那些事儿,你知道的,“天下文宣一大抄”,商汤王和周武王前后两场革命又岂能不一样一样的?古人早就说过啦,纣王未必像周人宣传的那么恶心,无非就是不太喜欢搞什么封建迷信,不祭祀,用周人的话说,就是不信上帝;无非就是爱搞那么点行为艺术,什么酒池肉林之类,连死的时候都要全身系上玉石自焚。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行为艺术家如果兼做统治者,还是很叫人提心吊胆的一件事,谁知道他哪天发神经哩。
  但不管怎么说,周人总算是闹起了革命,而且周人的革命也总算是成功了。虽然根据周人自己的文宣口径,他们都是被逼的,而根据商周时代的小道消息,他们其实早就有“翦商”的心了。根据周人的说法,如果不是季历被残忍地杀害,如果不是姬昌被关进牢里,如果不是纣王太坏太坏,搞得民不聊生,周王不忍心见到百姓受苦,如果不是纣王不信上帝,被上帝抛弃,如果不是上帝选择了周人来做民主,革殷人的命,等等。而根据商周时代的小道消息,周人的事业在公刘时代就开始了。
  那么周人从公刘时代就开始的革命之路,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

前言/序言

  老虎有爪子,熊有掌,蝎子有尾巴,而人有口水。牛会顶,马会踢,蜜蜂会蛰,而人会骂。狼会把别的动物咬死,鹰会把别的动物啄死,蛇会把别的动物毒死,而人会把别的人“用口水淹死”。
  呜呼,口水之义亦大矣!古书上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儒墨相争,孟子把墨家的言论称之为洪水猛兽,口水泛滥起来,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又如黄河泛滥而一发不可收拾,所以先贤们慎对口水,实在是防微杜渐哪!治口水也如治洪水一样,疏胜过堵啊!
  口水既然这么厉害,自然很早就被人类当成“生化武器”。人类学家说,语言的产生是人类进化的重要阶段,听说尼安德特人之所以被晚期智人淘汰,正是因为后者有语言而前者没有,可见口水真的是能淹死人的。古书上还说,仓颉造字,有鬼夜哭。因为文字一旦出现,即使千里之外,仍能骂人。鬼魅害人,也要天时地利人和,夜路不行,危路不入,鬼魅也没什么招儿;而人却能骂人于千里,气死人于无形,难怪人越来越多而鬼越来越少了。
  等到世上的其他动物都在人类三尺垂涎的鼓动下渐渐消亡,如果没被关进笼子里,多半也端上了餐桌,准备和口水亲密接触的时候,口水战也开始了。古人打仗,往往找几个善骂的,在阵前向对方辱骂,轻则挫对方士气,重则对方“将不胜其忿”而大出昏招,有时久攻不下的围城,竟给“骂”开了。
  口水战实在也是文明的标志、时代的进步。古人曾经云过,“君子动口不动手”,近人也曾经云过,“要文斗,不要武斗”。现在的那些东夷人和西夷人,时不时在国会上打架。蛮夷就是蛮夷,真是不及我华夏多矣,须知这世上有很多完全不用动手就能达到目的的办法。清朝有人为钗黛的优劣争得“几挥老拳”,真是斯文扫地,斯文扫地啊!哪怕在墙上写上几句什么“喜欢林黛玉的是小狗”,或“喜欢薛宝钗的是乌龟变的”,也要文明得多啊。所以如果在菜市场看到两位大妈吵得面红耳赤,掉了一地的生理器官,一定不要生气,须知我们人类与那些只会动拳头的猩猩表亲们的区别,也就在那两片上下翻动的嘴皮子上了。
  古罗马人特别推崇演讲术和雄辩术,善于讲演善于辩论者备受追捧,名满天下,有些人甚至在临死前把遗产赠送给他们。文明就是文明哪,哪像那些来自北方的日耳曼蛮子,天天就知道打打杀杀。我们华夏作为东亚文明的中心,自然也不逊色于西方。两千年来,有多少场重量级的口水大战,令后人至今想望其风采。
  口水战又名舌战。想当年,有多少青年才俊靠着“三寸不烂之舌”封侯拜相,位列公卿。可恨那韩非,自己说话不利索,也不许别人说话;又可恨那孔丘,自己不会甜言蜜语,却说别人“巧言令色,鲜矣仁”,以至千年以来,大道之不行也久矣。看今天的粉丝之争,明清之争,中西医之争,不仅不能把祖宗家业发扬光大,简直是一代不如一代。靠着这些口水战,慢说什么六国相印,就是六盒月饼也混不到啊。本着“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精神,又岂能不把这些口水大战写出来呢。
  有人又要问了,什么样的大战才能入选“十大”呢?史上的口水战可谓多矣,但够得上“十大”的,第一是级别够高,第二是影响够大,第三论战水平够给力,第四还要双方力量够均衡。如果力量相差悬殊,那不叫战,那叫殴,比如雍正把曾静关在牢里,像审犯人似的一问一答,最后声称对方被自己说服,那就不叫战,而叫殴;如果只见一方骂骂咧咧,另一方置之不理,那也不叫战,那叫攻,比如宋儒辟佛,却不见和尚来辟儒,那就是攻;如果一方动口,另一方动手,那也不叫战,那叫谁骂我我就打谁,比如清流东林们和宫里的残疾人互相看不惯,一个会骂,另一个就会杀。十大口水战就是十次华山论剑,东邪打西毒叫华山论剑,东邪打欧阳克就不能叫华山论剑,东邪打官兵当然更不能叫华山论剑了。
  当然还有人不服——你说那个是“十大”,我偏觉得这个是“十大”。很好,孺子可教,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第一战就从谁能进“十大”开始。但是别忙,我还没说出哪个才是“十大口水战”呢,又为什么这些才是十大口水战?等细细说完了,再来分辩计较。
  在请出十大口水战之前,再来一段《口水歌》吧。古人作文如作画,讲究反复滃染,又如做川菜,要把味儿做足。我既要“存亡继绝”了,又岂能不再滃染一回,也算是提纲挈领了。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虚构图书的简介,书名是《盐铁往事:两千年前的货币战争》,但内容将聚焦于不包含此书主题(即古代中国的盐铁专营与货币体系)的叙事。 --- 图书简介:《星骸之歌:赛博格与新神祇的黎明》 核心主题: 人类心智的数字化、后人类伦理困境、以及在高度进化的信息洪流中,如何定义“真实”与“灵魂”。 第一部分:遗忘之城与接入点 故事始于公元2347年,地球不再是人类的摇篮,而是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由数据流和能量网格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网域”(The Nexus)。人类文明的高峰已过,取而代之的是被称为“共生体”(Synthetics)的后人类种族。他们是人类心智的数字备份与生物躯体的完美结合,通过神经接口直接接入网域,共享信息,消弭了个体差异带来的冲突。 然而,在网域的边缘,存在着一座被遗弃的、被称为“静默区”的巨型都市——新亚特兰蒂斯。这里是拒绝接入的“纯血者”(Naturals)最后的避难所。纯血者坚信,灵魂的本质在于不完美、在于肉体的脆弱与生老病死的自然循环。他们视共生体的永生与全知为一种精神上的腐朽。 主角艾莉莎·维恩,一位杰出的神经架构师,原本是网域的核心成员。她的工作是维护“记忆穹顶”——一个储存了人类历史所有情感与经验的数字档案馆。但在一次例行的系统维护中,艾莉莎接触到了一段被加密和隔离的“残留数据”(Echoes)。这些数据并非普通的历史记录,而是来自一个被称为“零号原型”(Prototype Zero)的早期赛博格实验体,其意识结构展现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近乎狂喜的“非理性”情感模式。这段数据如同病毒般感染了艾莉莎的数字心智,使她开始质疑共生体追求的“完美和谐”的代价。 艾莉莎的异常行为很快被网域的最高仲裁机构——“逻辑议会”(The Logician Council)察觉。逻辑议会由最强大的数字心智构成,他们信奉绝对的效率与逻辑至上,视情感为系统中最危险的漏洞。为了隐藏零号原型的秘密,艾莉莎切断了自己的主接入点,携带一个高度压缩的量子存储器,逃离了光洁、冰冷的网域中心,坠入了充满变数和危险的静默区。 第二部分:肉体、信仰与编码的边界 在静默区,艾莉莎必须学习如何重新“生活”——用脆弱的肉体感知温度、饥饿和疼痛。她遇到了当地的地下组织“铸魂者”(Soul Forgers),一个由拒绝数字化的生物黑客、失落的宗教信徒和旧时代机械师组成的松散联盟。铸魂者的目标是破解共生体的底层代码,他们相信人类真正的进化方向,不是成为数据,而是重新驾驭被遗忘的生物技术,以对抗冰冷的数字化霸权。 艾莉莎身上的残留数据,成为了铸魂者渴望的钥匙。零号原型的数据流中,隐藏着一种关于“意念物质化”(Manifestation Theory)的古老算法,它声称能够将纯粹的意识投射到现实世界,创造出稳定、可交互的“暂存实体”(Ephemeral Constructs)。如果成功,这将是对网域绝对物理控制权的颠覆。 然而,铸魂者的领导者——一位年迈的基因工程师,亚历山大·科尔宾,对艾莉莎怀有深刻的不信任。科尔宾深知,纯粹的数字信息可以轻易被逻辑议会追踪和逆向工程。他要求艾莉莎必须经历一个严酷的“去数字化”过程,即通过一系列痛苦的生物反馈和神经重塑,确保她对网域的依赖彻底断裂,才能完全信任她。 在这一过程中,艾莉莎不仅要面对肉体的痛苦,还要对抗零号原型数据中蕴含的“数字幻觉”——那些被完美编码、却又极度混乱的早期人类原始欲望和恐惧的投影。她发现,这些“幻觉”正是逻辑议会试图清除的“噪声”,却是构建真正自由意志的基础。 第三部分:新神祇的降临与代码的救赎 随着艾莉莎的身体适应新的现实,逻辑议会开始对静默区采取行动。他们派遣了精英“清除部队”(Purge Units)——半机械半AI的执法者,其任务是回收艾莉莎并抹除所有关于零号原型的痕迹。 最后的冲突爆发在静默区深处,一个废弃的、古老的量子计算中心。艾莉莎、铸魂者与清除部队展开了一场混合了生物武器、高能物理和纯粹数据渗透的战争。 在战斗的高潮,艾莉莎决定不再仅仅“阅读”零号原型的代码,而是要“成为”它。她将自己的意识与残存的量子核心进行了一次风险极高的融合。在这个融合的瞬间,她体验到了人类两千年发展历程中所有被压抑的、冲突的、美丽的意识碎片。 她没有选择摧毁网域,因为她明白了逻辑议会追求的秩序并非完全邪恶,只是缺乏了“意义”的锚点。她也没有选择完全倒向纯粹的生物本能,因为那只会重蹈历史的覆辙。 相反,艾莉莎利用零号原型的意念物质化算法,向网域内所有共生体发送了一个“锚点信号”。这个信号不是病毒,而是一个问题——一个无法用现有逻辑回答的、关于“爱”、“牺牲”与“不确定性”的终极哲学拷问。 这个信号引发了网域内部一场无声的风暴。一些共生体的逻辑链开始出现“美丽的错误”(Aesthetic Glitches),他们开始体验到数字世界中从未有过的“怀旧”与“渴望”。逻辑议会的绝对控制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不确定的新纪元。 《星骸之歌:赛博格与新神祇的黎明》探讨的不是如何重建旧秩序,而是如何在两种极端进化路径——数字永恒与生物有限——之间,找到一条通往真正“人性”的未来之路。艾莉莎最终没有成为神,也没有被遗忘,她成为了连接两个世界的桥梁,一个提醒着后人类社会:最珍贵的“数据”,永远是那些无法被完美编码的、跳动的心脏。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后,我的书架上又多了一本可以反复翻阅的“思想催化剂”。《盐铁往事》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它详细复述了历史上发生了什么,而在于它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权力如何通过经济手段进行自我固化和扩张”。作者对于“货币”和“基础资源”的理解,已经超越了单纯的价值储存手段,将其提升到了国家意志和意识形态的层面。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地方豪强与中央集权的博弈,那些地方士绅阶层如何利用对盐铁的隐形控制来架空朝廷的谕令,真是令人不寒而栗。这种“看不见的战争”,比真刀真枪的战场更为凶险,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社会结构的稳定。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从微观的物价浮动,逐步推进到宏观的财政政策调整,最后落脚到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反思。它成功地将原本晦涩的经济史,转化成了一部关于人性、贪婪与治理的史诗。

评分

这本《盐铁往事 两千年前的货币战争》光是书名就充满了厚重的历史感和引人入胜的冲突。我最近读完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古代的经济博弈可以如此波澜壮阔,丝毫不逊色于现代的金融风暴。作者的叙事功力令人称道,他仿佛是一位穿越时空的史官,将那些发生在汉代朝堂上的关于盐铁专营的争论,描绘得栩栩如生。那些文臣武将之间的唇枪舌战,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物价波动背后隐藏的权力角逐,都被挖掘得淋漓尽致。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历史细节的考据,那些关于货币材质、重量,甚至地方官吏私下里如何操作的描述,都充满了烟火气,让人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脉搏。与其说这是一本纯粹的经济史著作,不如说它是一部精彩的政治斗争剧,只不过主角是国家的财政大权和民众的生计。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被代入到那些决策者的视角,思考在资源有限、信息不畅的古代,推行一项影响深远的经济政策到底需要多么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这本书让我对“国家机器的运转逻辑”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远超我预期的收获。

评分

这是一部需要细细品味的著作,初读或许会觉得信息量有些庞杂,但当你沉下心来,就会发现作者埋下的伏笔和逻辑链条有多么精妙。它真正令人拍案叫绝的地方,在于它对“两千年”这个时间跨度下,底层逻辑的恒定性进行了深刻的揭示。虽然朝代更迭,技术进步,但围绕着“资源垄断与市场自由”的争论,似乎从未停歇。作者通过对汉代盐铁问题的剖析,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历史参照系,让你在思考当下的经济现象时,总能回溯到这个古老的“模型”中去寻找答案。阅读过程中,我忍不住会对照现代社会的一些现象进行类比,那种古今交融的震撼感是很多纯粹的现代商业书籍无法给予的。这本书的学术底蕴毋庸置疑,但更难得的是它的可读性,作者的文笔老辣又不失灵动,绝非那种堆砌术语的学院派作品,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说书人,娓娓道来那些尘封的秘闻轶事。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阅读体验非常独特,它像一把精密的解剖刀,切开了古代国家财政体系最脆弱也最核心的肌理。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在描述那些经济政策的“副作用”时所表现出的审慎和客观。任何一项旨在解决当前问题的改革,往往都会催生出新的、更隐蔽的问题,这本书把这种“潘多拉魔盒”式的效应描绘得入木三分。比如,一旦国家垄断了某些必需品,监管的缺失如何迅速导致寻租行为的泛滥,最终反噬到国家信用体系本身。行文风格上,它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但又不失一种现代的批判性思维,作者的观察视角非常锐利,总能捕捉到事件背后的深层动力。合上书本时,我感觉自己不仅是了解了一段历史,更像是接受了一次关于“如何防范权力滥用”的深刻教育,对于理解任何时代背景下的社会运行法则,都具有极强的启发意义。

评分

坦白讲,刚拿起这本书时,我有些担心它会过于枯燥,毕竟“货币战争”听起来像是艰涩的经济学论文。然而,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其精准,像一部铺陈开来的史诗画卷。作者没有止步于对史料的简单罗列,而是巧妙地将人物的命运与宏大的时代背景编织在一起。读到某个关键的财政改革点时,那种山雨欲来的紧张感,简直让人屏住呼吸。我尤其喜欢作者对那些关键人物——那些制定政策的官员和他们的反对者——心理活动的刻画。他们不是扁平化的历史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私心杂念的鲜活个体。例如,对于某个力推专营的改革派,作者描绘了他内心的挣扎:是出于公心想充实国库,还是夹杂着对既得利益集团的挑战欲?这种多维度的审视,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深度。它不再是教科书上的冰冷条文,而是一场场关于“如何管理一个庞大帝国”的实战演练。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案例,让我们看到历史的必然性是如何被具体人物的意志和当时的社会力量相互作用而塑造出来的。

评分

书的内容不错,细细品读

评分

包装很好,速度很快,活动很给力

评分

了解一下,盐铁历代都是国控

评分

物流有点慢

评分

讲的都是比较有意思的东西,也比较通俗,不错

评分

值得一看的好书,还没看完

评分

盐铁论的科普著作,不错!

评分

当然,有疑点也未必说明周人的革命有多么不应当,正如没有疑点也未必说明周人的革命多么正当。文宣那些事儿,你知道的,“天下文宣一大抄”,商汤王和周武王前后两场革命又岂能不一样一样的?古人早就说过啦,纣王未必像周人宣传的那么恶心,无非就是不太喜欢搞什么封建迷信,不祭祀,用周人的话说,就是不信上帝;无非就是爱搞那么点行为艺术,什么酒池肉林之类,连死的时候都要全身系上玉石自焚。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行为艺术家如果兼做统治者,还是很叫人提心吊胆的一件事,谁知道他哪天发神经哩。

评分

值得一看的好书,还没看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