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分則實務叢書·刑事案例訴辯審評:殺人罪傷害罪

刑法分則實務叢書·刑事案例訴辯審評:殺人罪傷害罪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劉湘廉 編
圖書標籤:
  • 刑法
  • 殺人罪
  • 傷害罪
  • 案例分析
  • 實務
  • 訴訟
  • 辯護
  • 審判
  • 法學
  • 犯罪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檢察齣版社
ISBN:9787510207976
版次:2
商品編碼:11422515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刑法分則實務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8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本套叢書通過特有的體例安排,即基本情況、訴辯主張、法院認定事實和證據、判案理由、定案結論和法理解說六個部分的內容,完整地展現瞭從訴到辯的全過程。

內容簡介

  《刑法分則實務叢書·刑事案例訴辯審評:殺人罪傷害罪》從訴、辯、審、評四個角度全方位解析瞭殺人罪、傷害罪的操作實務。供司法工作人員在法律適用、定罪量刑時藉鑒比照,對刑法教學與研究具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目錄

第一部分 殺人罪、傷害罪基本理論與司法認定精要
一、罪名淵源
二、殺人罪、傷害罪的客體問題
三、殺人罪、傷害罪的客觀方麵問題
四、殺人罪和傷害罪的主觀方麵問題
五、殺人罪和傷害罪的停止形態問題
六、殺人罪、傷害罪的立案追訴標準問題
七、殺人罪、傷害罪的刑事責任問題

第二部分 典型案例訴辯審評
一、故意殺人罪
案例1:陳某綁架殺人案
——不滿16周歲者綁架殺人的定罪
案例2:硃某逼人跳江阻止上岸緻其失蹤案
——宣告死亡結果與轉化型直接故意殺人的認定與處理
案例3:孫甲不送丈夫就醫緻其死亡案
——不作為間接故意殺人的認定
案例4:潘某故意殺人案
——間接故意的認定
案例5:李甲故意殺人案
——不純正不作為犯的認定
案例6:喬某等故意殺人案
——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的認定與處理
案例7:羅某等人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緻死)案
——共同犯罪實行過限的認定
案例8:陳某故意殺人案
——犯罪預備與牽連犯的認定、處理
案例9:淩某故意殺人案
——犯罪未遂及限製責任能力的認定
案例10:彭某用毒鼠強毒殺丈夫案
——犯罪未遂與犯罪中止的區分
案例11:邱某用“氯胺酮”毒殺妻子案
——特殊因果關係的定性與處理
案例12:李甲故意殺人案
——相約自殺的處理
案例13:趙某投毒殺人案
——投毒行為的性質認定
案例14:蘭某故意殺人案
——預謀搶劫而殺人的定性
案例15:盧某故意殺人案
——故意殺人罪與故意傷害罪的區分及故意殺人後取財行為的
定性
案例16:周某等故意殺人案
——交通肇事嚮間接故意殺人轉化的認定
案例17:蘆某等聚眾鬥毆緻人死亡案
——聚眾鬥毆中轉化犯的認定
二、故意傷害罪
案例18:符甲故意傷害案
——信用卡詐騙罪中既遂標準的把握
案例19:張甲故意傷害案
——故意傷害罪與非罪的界限認定
案例20:龔某故意傷害案
——故意殺人罪與故意傷害罪的區分
案例21:吳某等故意傷害案
——教唆犯罪中教唆故意的認定
案例22:梁某等故意傷害案
——共同犯罪中教唆犯和主、從犯的認定
案例23:王某等故意傷害案
——實行過限的認定
案例24:則某故意傷害案
——故意傷害罪中對象認識錯誤的認定與處理
案例25:肖甲故意傷害案
——間接故意傷害與過失緻人重傷的界定
案例26:陶某故意傷害案
——故意傷害罪的傷害結果的認定
案例27:和某放火、故意傷害案
——連續犯的認定
案例28:硃甲等故意傷害(緻人死亡)案
——連續防衛行為的限度認定
案例29:張某故意傷害案
——防衛過當的認定
案例30:吳某駕車撞人緻死案
——正當防衛與防衛過當的區分
案例31:趙某故意傷害案
——特殊正當防衛的認定
案例32:邱某故意傷害案
——互毆案中正當防衛的認定
案例33:李某故意傷害緻死案
——正當防衛的對象條件及自首的認定
案例34:曹某虐待並砍斷其未成年養女手指案
——虐待罪與故意傷害罪的區分
案例35:崔某故意傷害(緻死)案
——刑法上的因果關係認定
案例36:何甲等爆炸案
——故意傷害罪與爆炸罪的區分及共犯的認定
案例37:張某故意傷害緻死案
——故意傷害與過失緻人死亡的區分
案例38:任某故意傷害案
——故意傷害緻死與過失緻人死亡的區分
案例39:孫某故意傷害案
——傷害的故意與過失之認定
案例40:呂某故意傷害案
——非法拘禁轉化為故意傷害的認定
案例41:李某故意傷害案
——故意傷害罪與聚眾鬥毆罪的區分
案例42:吳某等故意傷害案
——故意傷害罪與尋釁滋事罪的區分
案例43:宋某故意傷害案
——強迫交易罪與故意傷害罪的區分
三、過失緻人重傷、死亡罪
案例44:劉某扔磚頭緻人死亡
——防衛過當的認定與處理
案例45:鄭某等過失緻人死亡案
——過失中應當預見的範圍
案例46:和某過失緻人死亡案
——疏忽大意過失的認定
案例47:馬某過失緻人死亡案
——疏忽大意過失與意外事件的區分
案例48:潘某過失緻人死亡案
——疏忽大意與過於自信的區分
案例49:魏某開車軋死保管員案
——結果預見義務的作用與認定
案例50:張某帶小孩遊泳緻其溺亡案
——遺忘犯的認定
案例51:柴某過失緻人死亡案
——假想防衛的認定與處理
案例52:溫某過失緻人死亡案
——防衛過當的認定
案例53:袁某等過失緻人死亡案
——防衛過當與避險過當的區分
案例54:秦某過失緻人死亡案
——意外事件中的不可抗拒範圍認定
案例55:祝甲過失緻人死亡案
——意外事件中的不能預見之認定
案例56:邢某等駕車追人案
——因果關係的認定
案例57:陳甲等傷人緻死案
——故意傷害緻死、過失緻人死亡、意外事件的區分
案例58:李某過失緻人死亡案
——故意傷害與過失緻人死亡的區分
案例59:吳某等過失緻人死亡案
——過於自信緻人死亡與間接故意殺人的區分
案例60:劉某過失緻人死亡案
——疏忽大意過失緻人死亡與故意殺人的區分
案例61:易某過失緻人死亡案
——交通肇事罪、重大責任事故罪與過失緻人死亡罪的區分
案例62:付某過失緻人死亡案
——過失緻人死亡與故意傷害的區分
案例63:田某緻人摔下屋頂重傷案
——疏忽大意與過於自信的區分
案例64:齊某拉人緻重傷案
——過失緻人重傷與故意傷害、意外事件的區分

第三部分 辦案依據
刑法及相關司法解釋類編
好的,這是為您撰寫的圖書簡介,內容基於您提供的書名信息,但完全不涉及該書的具體內容。 --- 圖書名稱:刑法分則實務叢書·刑事案例訴辯審評:殺人罪傷害罪 (注:本簡介旨在提供一本與上述書名結構相似,但內容完全不同的刑法實務參考書的介紹,重點聚焦於其他刑法分則領域。) 刑法分則實務叢書·刑事案例訴辯審評:經濟犯罪與職務犯罪 導言: 在當代社會,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和國傢治理體係的現代化進程,經濟犯罪與職務犯罪日益成為司法實踐中關注的焦點和難點。這類犯罪行為復雜多變,法律適用和證據認定標準要求極高,對一綫司法人員的專業素養提齣瞭嚴峻的挑戰。本冊《刑法分則實務叢書·刑事案例訴辯審評:經濟犯罪與職務犯罪》,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它並非簡單地羅列法律條文,而是緻力於構建一個由典型案例、精妙的法律分析、訴訟策略探討以及審判審查標準構成的立體化學習體係,旨在為公檢法從事經濟犯罪和職務犯罪案件處理的專業人員,提供一套高度實戰化的操作指南。 本捲聚焦於刑法分則中涉及財産秩序和國傢工作人員職務行為的特定罪名群,包括但不限於貪汙賄賂罪、職務侵占罪、挪用公款罪、集資 প্রতার 罪、金融詐騙罪、走私罪、逃稅罪以及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等核心罪種。 第一部分:理論基礎與罪名甄彆——精準界定犯罪的邊界 本部分力求穿透復雜經濟活動的錶象,直擊構成要件的核心。針對經濟犯罪與職務犯罪的特殊性,我們深入剖析瞭“數額標準”、“非法占有目的”、“為他人謀取利益”、“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等關鍵法律概念的司法認定標準。 貪汙賄賂罪的認定與量刑基準: 結閤近年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的最新司法解釋,詳細闡述瞭“索賄”、“受賄的數額認定時點”、“特定關係人”的範圍界定,以及“行賄人給予財物情節嚴重的認定”。特彆關注瞭“單位行賄”與“個人行賄”的區分,以及對“巨額財産來源不明罪”的適用條件進行詳盡梳理。 新型經濟犯罪的辨析: 隨著互聯網金融和數字經濟的崛起,傳統罪名如集資詐騙、貸款詐騙麵臨新的挑戰。本部分通過大量實際案例,剖析瞭“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與“集資詐騙罪”的界限,重點闡述瞭“詐騙的犯罪意圖形成時間點”和“犯罪未遂的認定標準”。對於涉及虛擬貨幣、P2P平颱等新業態的犯罪行為,提供瞭前瞻性的法律分析框架。 職務侵占與挪用公款的程序風險控製: 職務類犯罪往往涉及復雜的單位財務和審批流程。本部分詳細解析瞭如何通過審查會議紀要、財務憑證、審批鏈條,來準確判斷行為人是否“非法侵占”或“挪用”瞭單位資金,並重點探討瞭“數額較大”和“數額巨大”標準的動態適用。 第二部分:證據鏈條的構建與審查——鎖定犯罪事實的關鍵 經濟犯罪和職務犯罪的證據往往具有隱蔽性、關聯性弱和依賴書證、電子數據的特點。本部分專注於指導實務人員如何構建完整、閤法的證據鏈條。 電子數據的收集與排除: 針對電子取證的特殊性,詳細介紹瞭對服務器日誌、銀行流水、聊天記錄(微信、郵件)的閤法提取、固定和電子簽章的有效性審查。重點剖析瞭“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在經濟犯罪偵查環節中的適用情形及應對策略。 司法會計鑒定的深度運用: 司法會計鑒定是認定經濟犯罪數額、損失、犯罪所得的關鍵。本部分提供瞭對鑒定意見書的審查要點,包括對鑒定範圍的界定、計算方法的閤理性分析,以及如何通過補充鑒定來修正初次鑒定中的偏差。 供述與書證的交叉印證: 如何在缺乏直接供述的情況下,僅憑書證和間接證據鎖定嫌疑人的主觀故意,是本部分的核心議題。通過對“證據鎖鏈”的模擬構建,展示瞭如何將零散的交易記錄、迴款憑證與行為人的陳述進行邏輯上的有效關聯。 第三部分:訴辯策略的博弈——從偵查到審判的實戰地圖 本部分將視角轉嚮訴訟的對抗環節,提供針對性的策略建議,幫助控辯雙方更好地行使職權和維護權利。 控方策略:定罪精準化與量刑平衡 針對辯方可能提齣的“不知情”、“不具有非法目的”、“單位行為而非個人行為”等辯護意見,控方應如何事先準備、如何構建完整的犯罪意圖鏈條。 在量刑階段,如何有效運用“退贓、退賠情況”、“坦白情節”、“立功錶現”等酌定情節,爭取最符閤法律精神的量刑建議。 辯方策略:罪輕爭取與無罪辯護 如何針對證據鏈條的薄弱環節提齣質證意見,特彆是針對關聯性較弱的書證或可能存在瑕疵的電子數據。 重點闡述瞭在職務犯罪中,如何論證行為的“閤法性背景”或“客觀上不存在為他人謀取利益的後果”,以求達到罪輕或無罪辯護的目的。 對於涉及企業經營的復雜案件,如何區分“經營風險”與“犯罪故意”的界限。 審判審查的重點與難點: 法官視角下,本部分詳細列舉瞭在審理經濟和職務犯罪案件中,閤議庭審查的常見盲點,包括對“從犯”、“共同犯罪的地位認定”、“犯罪中止的判斷時點”等疑難問題的裁判規則總結。 第四部分:前沿追蹤與疑難罪名解析 緊跟立法和司法解釋的最新動態,本部分對當前司法實踐中齣現的新型或易混淆罪名進行深入剖析,確保本書的時效性。 穿透式打擊的適用: 針對日益復雜的公司治理結構和跨國交易,解析瞭“單位犯罪的穿透式打擊原則”在不同罪名下的具體體現。 新型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犯罪: 對非法經營、洗錢犯罪中涉及跨境資金流動和數字資産的認定進行專題研究,提供瞭應對司法協助和國際證據共享的實務經驗。 結語: 本《刑法分則實務叢書·刑事案例訴辯審評:經濟犯罪與職務犯罪》匯集瞭數百個精選案例的精華與教訓,融閤瞭立法精神、司法解釋與實戰技巧,旨在成為司法工作者在處理復雜經濟和職務犯罪案件時,不可或缺的“案頭智庫”。通過研讀本書,讀者不僅能掌握條文,更能領悟如何在紛繁復雜的經濟活動中,精準、高效、公正地適用刑法分則的規定。

用戶評價

評分

對於常年從事法律相關工作的我來說,能遇到這樣一本高質量的實務類書籍,無疑是一件幸事。《刑法分則實務叢書·刑事案例訴辯審評:殺人罪傷害罪》這本書,展現齣瞭極高的學術水準和實踐價值。書中對“殺人罪”和“傷害罪”的剖析,不僅僅停留在對罪名定義的解釋,而是深入到瞭每一個司法環節的動態過程。我尤其贊賞它在“區分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方麵的精細分析。例如,在討論一些意外緻死或正當防衛過當的情況時,如何準確區分故意殺人、過失緻人死亡,甚至是正當防衛不當而承擔刑事責任,這本書提供瞭詳實的案例支撐和邏輯梳理。它幫助我們看到瞭司法實踐中可能齣現的各種復雜情形,以及法律如何在這種復雜性中尋求平衡和公正。書中對不同層級法院的審判思路和裁判尺度的梳理,也極具參考價值,尤其是在處理一些疑難復雜案件時,能夠提供多角度的藉鑒。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學術報告,充滿瞭對法律精神的探索和對司法實踐的深刻洞察。

評分

這本書的價值,對於理解刑法分則的實際運用,尤其是關於生命權和身體權保護的這兩大核心罪名,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存在。我之前在學習刑法理論時,對“殺人罪”和“傷害罪”的界限理解,總感覺有些模糊,尤其是在一些情節比較復雜的案例中,很難判斷具體屬於哪一類。但是,《刑法分則實務叢書·刑事案例訴辯審評:殺人罪傷害罪》這本書,通過大量的真實案例,把這些模糊的地帶一一清晰化。它不僅僅是告訴我們條文是什麼,更重要的是,它展示瞭條文是如何在現實中被應用的,以及在司法實踐中,法官、檢察官、律師們是如何圍繞這些條文進行辯論和裁決的。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未遂犯”和“中止犯”的處理,這些在理論中看似容易理解的概念,在實際案例中卻往往充滿變數,這本書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案例,讓我們看到瞭這些概念的實際意義和法律後果,極大地提升瞭我的實戰應用能力。對於想要提高法律實踐水平的同行們來說,這本書絕對是案頭必備的參考。

評分

這本書簡直是刑事法學領域的“寶藏”,尤其是對於我這種正在啃讀刑法分則的“菜鳥」來說,簡直是及時雨。在接觸這本書之前,我對“殺人罪”和“傷害罪”這兩個概念的理解,大多停留在一些新聞報道和影視作品的錶麵,感覺它們之間界限模糊,判決起來也似乎充滿瞭不確定性。然而,《刑法分則實務叢書·刑事案例訴辯審評:殺人罪傷害罪》這本書,用一種極其嚴謹又不失生動的角度,徹底顛覆瞭我之前的認知。它沒有僅僅羅列條文,而是深入到瞭每一個案例的背後,將法律條文的抽象規定,具象化為真實的庭審場景。從控方的起訴理由,到辯方的辯護策略,再到審判長的裁判思路,這本書把整個司法過程層層剖析,讓人仿佛置身於真實的法庭之中,親曆每一個環節的推敲與博弈。我尤其喜歡它對“故意”和“過失”的區分,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我纔真正理解到,一個微小的意圖差彆,足以決定案件性質的天壤之彆。書中對每個案例的細節都進行瞭詳盡的描述,包括證人證言、物證分析、專傢意見等等,這些都極大地增強瞭案例的可信度和說服力,也讓我對法律事實的認定有瞭更深刻的體會。對於任何想要深入理解這兩個重要罪名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不可錯過的啓濛之作,它不僅增長瞭知識,更培養瞭嚴謹的邏輯思維和批判性分析能力。

評分

這本《刑法分則實務叢書·刑事案例訴辯審評:殺人罪傷害罪》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纍,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重塑。它讓我意識到,法律並非一成不變的條文堆砌,而是一個在不斷演變、不斷適應社會發展的動態體係。書中對“殺人罪”和“傷害罪”的剖析,充分體現瞭這一動態性。我特彆關注書中對一些新興犯罪形式的探討,以及法律是如何對這些新的犯罪行為做齣迴應和規範的,這讓我看到瞭法律的生命力。同時,它對法律條文的解讀,也並非生搬硬套,而是結閤瞭社會背景、道德倫理以及司法實踐的經驗,展現齣一種人文關懷和理性思考。讀這本書,就像是在進行一場深入的法律對話,通過對一個個案例的“訴”、“辯”、“審”過程的審視,我不僅學習瞭法律知識,更領悟到瞭法律背後所蘊含的價值追求和製度設計。它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瞭“罪刑法定”原則的意義,以及如何在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之間做齣精準的判斷。這本書,絕對是提升法律素養的絕佳讀物。

評分

剛拿到這本《刑法分則實務叢書·刑事案例訴辯審評:殺人罪傷害罪》,說實話,我對“實務”和“案例”的結閤抱有一定的期待,但讀完之後,這種期待得到瞭遠遠超乎想象的滿足。我一直覺得,理論學習固然重要,但脫離瞭實踐的理論,就像空中樓閣。這本書恰恰彌補瞭這一點,它就像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師傅,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在復雜的法律實踐中辨析“殺人”與“傷害”的界限。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對“因果關係”的探討,在討論一些極端情況下的傷亡結果時,如何準確判斷行為人的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的關聯性,這其中的復雜程度遠超我的想象。書中通過對不同案例中因果關係的判定,清晰地展示瞭司法機關是如何運用科學的、邏輯的推理來得齣結論的,這對我理解法律的科學性非常有幫助。此外,書中對不同類型傷害行為的細緻劃分,以及不同傷害程度如何對應不同法律後果的解讀,也讓我豁然開朗。很多時候,我們直觀地認為的“傷害”,在法律的視角下,可能隱藏著更精細的分類和更嚴謹的認定標準。這本書就像一把尺子,讓我能夠更準確地衡量法律行為的界限,也讓我對法律的公正性有瞭更深的敬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