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临床能力认证系列丛书:中国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指南(第2版 附光盘)

教育部临床能力认证系列丛书:中国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指南(第2版 附光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红,朱正纲,肖海鹏 等 编
图书标签:
  • 临床技能
  • 医学教育
  • 临床能力认证
  • 操作指南
  • 医学生
  • 医学教材
  • 教育部
  • 第二版
  • 医学
  • 技能培训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187237
版次:2
商品编码:1143961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教育部临床能力认证系列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87
正文语种:中文
附件:光盘
附件数量: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教育部临床能力认证系列丛书:中国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指南(第2版)》仍然保持第1版的编写风格,包括临床基础的60项临床技能,同时结合国内外医学进展,根据我国医学生临床教学要求,适当修改并增减了一些章节,内容科学严谨、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实用性强,易于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便于学生及时查阅。编写中对操作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易混淆处、临床易错处作出重点批注,有画龙点睛的效果,使本书更加贴近临床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过程。同时配套视听教材,便于师生学习掌握。

目录

第1章 胸腔穿刺术(液体)
第2章 腰椎穿刺术
第3章 骨髓穿刺术
第4章 腹腔穿刺术
第5章 三腔二囊管
第6章 胃管置人
第7章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
第8章 电除颤/电转复
第9章 吸痰法
第10章 皮下注射法
第11章 肌内注射法
第12章 动脉穿刺(血气分析)
第13章 静脉穿刺
第14章 穿脱隔离衣
第15章 心电图操作
第16章 刷手
第17章 手术区消毒
第18章 铺单(铺巾)
第19章 穿脱手术衣与戴无菌手套
第20章 手术基本操作
第21章 换药
第22章 拆线
第23章 体表肿物切除术
第24章 体表脓肿切开引流
第25章 清创术
第26章 局部封闭技术
第27章 手法复位技术
第28章 石膏绷带固定技术
第29章 牵引术
第30章 创伤急救四大技术
第31章 导尿术
第32章 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
第33章 胸腔闭式引流术及胸腔闭式引流管拔除
第34章 气管内插管(经口)
第35章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
第36章 环甲膜穿刺术
第37章 盆腔检查
第38章 经阴道后穹隆穿刺术
第39章 阴道分泌物检查
第40章 宫颈细胞学检查
第41章 处女膜切开术
第42章 外阴肿物切除术
第43章 宫颈手术
第44章 女性骨盆内、外测量
第45章 妊娠腹部四步触诊检查法
第46章 (孕妇)肛门与阴道检查法
第47章 妊娠图
第48章 产程图(表)
第49章 会阴切开及缝合
第50章 人工胎盘剥离术
第57章 宫内节育器放置术与取出术
第52章 刮宫术
第53章 人工流产术
第54章 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
第55章 小儿骨髓穿刺术(胫骨)
第56章 小儿腰椎穿刺术
第57章 婴儿鼻胃插管术
第58章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术
第59章 新生儿复苏
第60章 人工喂养(配奶)
测试题答案

前言/序言


《临床诊断艺术:现代医学影像学诊断精要》 本书是一部面向临床医生和影像学研究者的专业著作,旨在系统阐述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核心技术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内容涵盖了X线、CT、MRI、超声、核医学等主流影像学模态,深入剖析了各种技术的成像机制、图像特点、伪影产生原因及判读要点。 第一部分:影像学基础理论与技术 本部分将从影像学的发展历程切入,回顾经典影像技术,并重点介绍现代影像技术的核心原理。 X线成像: 详细讲解X线的产生、穿透原理、不同组织的衰减特性,以及数字化X线成像(DR)的优势。介绍常用X线检查技术,如胸片、骨片、胃肠道造影等。 CT成像: 深入解析CT的成像原理,包括X线球管、探测器、重建算法等。阐述不同层厚、不同重建算法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以及CT血管造影(CTA)、低剂量CT等特殊技术的应用。 MRI成像: 重点讲解核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基础,包括磁场、射频脉冲、梯度磁场的作用。深入解析T1、T2加权成像、质子密度加权成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等序列的原理及临床价值。介绍扩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先进技术。 超声成像: 阐述超声波的产生、传播、反射及多普勒效应原理。介绍二维、三维、四维超声的应用,以及彩色多普勒、能量多普勒在血流动力学评估中的作用。 核医学成像: 介绍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的原理,以及SPECT、PET-CT等成像技术在功能代谢显像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本部分将结合大量典型病例,系统梳理各大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神经系统: 脑卒中(出血、梗死)、脑肿瘤、脑炎、脊髓病变等的CT、MRI诊断。 胸部疾病: 肺炎、肺结核、肺癌、肺栓塞、胸腔积液、气胸等X线、CT诊断。 腹部疾病: 肝脏(肿瘤、炎症、脂肪肝)、胆道(结石、炎症、肿瘤)、胰腺(胰腺炎、肿瘤)、脾脏、肾脏(结石、肿瘤、炎症)、胃肠道(溃疡、炎症、肿瘤、梗阻)等的CT、MRI、超声诊断。 骨骼肌肉系统: 骨折、脱位、骨关节炎、骨肿瘤、椎间盘突出等的X线、CT、MRI诊断。 心血管系统: 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夹层、心肌病等CTA、MRI诊断。 妇科及泌尿生殖系统: 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盆腔炎、前列腺增生、泌尿系结石等的超声、MRI诊断。 第三部分:影像诊断中的挑战与进展 本部分将探讨影像诊断中的难点问题,以及新兴技术和发展趋势。 伪影的识别与规避: 针对各类影像技术可能出现的伪影,提供详细的识别方法和处理建议。 微小病灶的检出: 探讨如何利用先进技术和判读技巧,提高对早期、微小病灶的检出率。 人工智能(AI)在影像诊断中的应用: 介绍AI技术在图像识别、病灶量化、辅助诊断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及其对未来影像学发展的影响。 多模态影像融合: 阐述不同影像模态信息融合在提高诊断准确性方面的价值。 影像引导下的介入治疗: 简述影像技术在介入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在阐述理论知识的同时,辅以大量丰富的临床影像图片,直观展示疾病的影像学特征。 体系化、逻辑性强: 内容编排循序渐进,从基础到临床,由浅入深,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前沿性与权威性兼具: 涵盖了现代影像学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动态,力求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知识。 图文并茂,易于阅读: 精心设计的版式和清晰的图像,提升了阅读体验。 适用对象: 医学院校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 从事影像诊断的医生 临床各科医生,需要了解影像学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影像学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实用的临床影像学诊断参考,帮助临床医生提升影像判读能力,最终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身处医学教育前沿的教师,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提升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教学资源。市面上关于临床技能的书籍汗牛充栋,但真正能够触及到“操作精髓”并具备高度实用性的却不多。《中国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指南(第2版)》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解决方案。它不仅在内容上紧跟教育部临床能力认证的要求,更在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附带的光盘,是其最大的亮点之一。这套光盘中的教学视频,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解说专业。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录制了操作过程,而是包含了对每一个关键步骤的细致讲解,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的特别提示。我尝试将这些视频融入到我们的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中,效果显著。学生们在课前观看视频,对即将学习的操作有了初步的认识,进入课堂时,他们能够带着问题来学习,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在实验课上,我引导学生对照视频中的示范进行模仿练习,很多原本需要反复纠正的错误,因为有了直观的参照,得到了有效的避免。这种“预习-实操-反馈”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让枯燥的技能训练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我也注意到,第二版在内容上进行了更新,更加贴合当前临床实践的最新要求,这对于我们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医学人才至关重要。

评分

在我眼中,学习临床技能,最怕的就是“纸上谈兵”。我曾经也阅读过不少关于临床技能的书籍,但总觉得缺少了那么一丝“真实感”。《中国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指南(第2版)》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对临床技能学习的认知。这套丛书,尤其是附带的光盘,真正做到了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我最喜欢的是,它不仅仅是展示标准的、理想化的操作流程,更会模拟出一些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比如,在进行腹部穿刺时,视频中会演示如何应对患者紧张、腹肌收缩的情况,以及如何调整穿刺角度和深度。这种“贴近实战”的设计,让我对未来可能遇到的复杂情况有了更充分的心理准备。书本上的文字提供了严谨的理论指导,而光盘中的视频则提供了生动的实践范例。我常常会在书本上阅读理论,然后在光盘上观看视频进行印证,甚至模仿。通过这种方式,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每一个操作的细节和要领,并且能够更好地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这种学习方式,让我觉得学习过程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而且充满了乐趣。

评分

对于我这样对细节有着极度追求的学习者来说,一本好的临床技能操作指南,不仅仅是要告诉“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讲清楚“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这么做”。《中国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指南(第2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从书本的章节编排来看,它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将复杂的临床技能分解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都围绕一个核心操作展开。而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并没有停留在操作步骤的罗列,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个步骤背后的原理和注意事项。比如,在讲解静脉穿刺时,它不仅仅列出了选择穿刺点、消毒、进针角度等基本步骤,更详细地阐述了不同穿刺部位的特点、不同年龄段患者穿刺的难点,以及如何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而光盘中的视频,则将这些细节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我曾经在学习某项操作时,总是对某个环节感到困惑,书本上的文字描述有时会显得模棱两可。但是,当我在光盘中看到老师们演示时,那些模糊不清的地方瞬间豁然开朗。他们对于不同情况下的手法调整,对于器械选择的考量,以及面对突发状况时的应对策略,都通过镜头进行了清晰的展示。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学习过程,让我对临床技能的掌握更加深入和扎实。

评分

对于我来说,学习临床技能,最需要的就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太过于理论化的讲解,容易让我感到枯燥和迷茫;而过于简单的步骤罗列,又无法让我真正理解其中的精髓。这套《中国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指南(第2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既有严谨的理论阐述,又有生动的实践演示。我尤其喜欢它对每一个操作的细节处理。比如,在进行无菌操作时,书本上会详细讲解无菌原则,而光盘中的视频则会直观地展示如何保持无菌区域的清洁,如何避免污染。这些细节,虽然看似微小,但在实际操作中却至关重要。通过反复观看光盘中的演示,我能够将这些细节内化为自己的操作习惯。而且,第二版在内容上的更新,也让我能够学习到一些最新的临床技术和护理方法。这对于我保持知识的领先性和竞争力,非常有帮助。这本书,就像一个贴心的“陪练”,指导我在临床技能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评分

对于我们这些即将走向临床岗位的医学生而言,最直接的诉求就是能够尽快掌握并熟练运用各种临床技能。这套《中国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指南(第2版)》恰恰抓住了这一核心需求。它从医学生的视角出发,以清晰、系统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完整、可靠的临床技能学习体系。书本内容详实,但并非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而附带的光盘,更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的视觉体验。我特别喜欢光盘中对每一个操作步骤的细致分解,以及对关键细节的强调。例如,在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时,光盘中的视频不仅展示了标准的按压频率和深度,还演示了如何进行人工呼吸,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应对策略。这种细节化的展示,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能够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弯路。而且,光盘中的演示者往往都是经验丰富的临床专家,他们的操作规范、熟练,充满了专业性和权威性。通过观看他们的演示,我不仅学会了操作本身,更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技巧,这对我日后的临床工作大有裨益。

评分

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医学生,对于临床技能的掌握,可以说是我目前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这套《中国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指南(第2版)》的到来,给了我极大的信心。《中国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指南》这个名字就点明了它的权威性和针对性,而“教育部临床能力认证系列丛书”的标签,更是让我对它的内容质量和教学价值有了高度的信任。附带的那张光盘,更是这本书的灵魂所在。我曾经花了很多时间去理解某些复杂的操作,总是难以做到心中有数。但是,当我观看了光盘中的视频后,那些原本模糊不清的操作步骤,立刻变得清晰起来。视频中的演示者,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我尤其喜欢的是,视频中会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详细的解释,并且会提醒我们注意一些关键的细节。通过反复观看和模仿,我感觉自己在很多临床技能上的掌握程度,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引导我在临床技能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评分

我一直认为,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临床技能的熟练掌握,是衡量一个医生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中国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指南(第2版)》正是这样一套能够帮助我们夯实基础、提升技能的宝贵工具。它的出版,得益于教育部在推动医学教育标准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努力,这本身就为这本书赋予了重要的意义。我尤其欣赏的是,这套丛书不仅仅是对传统临床技能的梳理和总结,更包含了与时俱进的更新和发展。我注意到,在一些新的操作方法和技术方面,第二版都进行了相应的介绍和更新,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医学生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光盘中的视频演示,更是锦上添花。我曾经在学习某项操作时,对于某个角度的拿捏总是不得要领,反复练习效果也不理想。但是,通过观看光盘中的视频,我能够清晰地看到示范者是如何通过微调手腕、改变器械方向来达到最佳效果的。这种直观的学习方式,大大缩短了我的学习周期,并且让我对操作的掌握更加精准。

评分

这本书的到来,对于我这个即将步入临床实习阶段的医学生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还记得当初拿到教材,虽然内容翔实,但很多操作的细节描述总是隔靴搔痒,难以真正理解其精髓。尤其是那些需要精细配合的步骤,光凭文字描述,脑海中总是无法形成清晰的画面。而这套“教育部临床能力认证系列丛书”中的《中国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指南》,恰恰弥补了这一遗憾。它不仅仅是一本纸质的书,更重要的是,附带的那张光盘,简直是点睛之笔。光盘中的视频演示,让每一个临床技能操作都变得触手可及。我反复观看老师们示范的每一个细节,从洗手、戴手套的规范动作,到穿刺、缝合的精细手法,每一个角度、每一个力度都得到了直观的展现。看着视频,我仿佛置身于真实的临床场景,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操作的逻辑和要点。书本上的文字和光盘上的视频相辅相成,文字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操作步骤的逻辑梳理,而视频则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画面,让理论变得更加具象化。我常常会在书本上对照学习,然后观看视频进行模仿,感觉自己在技能上的进步速度大大提升。尤其是那些我之前比较害怕或者觉得难度较大的操作,比如留置导尿、无菌技术等,通过反复观看和模仿,现在心里也踏实多了。这种“视听结合”的学习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我不再视临床技能学习为枯燥的任务,而是充满了探索和挑战的乐趣。

评分

在医学教育领域,如何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践技能,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挑战。《中国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指南(第2版)》的出现,为我们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这套丛书不仅仅是一本操作手册,它更是一个完整的教学和学习体系。我最看重的是它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念。书本内容结构清晰,条理分明,方便学生自主学习。而附带的光盘,更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我曾经尝试将光盘中的视频作为课前预习材料,让学生提前熟悉操作流程。结果发现,学生们在课堂上的互动性和参与度都有了显著提升,他们能够更准确地理解我的讲解,并且提出更有深度的问题。此外,光盘中对于一些高难度、易出错的操作,都进行了详尽的演示和讲解,这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门槛,并且能够有效避免一些潜在的医疗风险。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标准的操作流程,更在于它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立体化的、多感官的学习环境。

评分

我是一名来自基层医院的年轻医生,日常工作中接触到的临床技能操作种类繁多,而且很多时候,教学资源相对匮乏。这本《中国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指南(第2版)》对我来说,就像一个随身携带的“临床技能导师”。过去,遇到不熟悉的或者很久没做的操作,我常常需要翻阅厚重的医学百科全书,或者向经验丰富的老医生请教,费时费力。而现在,我只需要打开这本书,配合光盘中的视频,就可以快速地回顾和学习。尤其是光盘中的视频,它不仅仅是演示,更像是一次次沉浸式的临床模拟。我会在值班的间隙,或者在家里的电脑前,播放视频,跟着操作。我发现,视频中展示的很多细节,比如如何稳定患者的肢体、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在操作过程中保持无菌状态等等,都是我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忽略或者做得不够到位的地方。通过反复观看这些视频,我能够不断地审视自己的操作习惯,并进行调整和改进。第二版在内容上的更新,也让我能够接触到一些新的技术和理念,这对于我保持知识的更新,提升诊疗水平非常有帮助。

评分

没什么好说的,全是气

评分

不错,书很好。

评分

质量还可以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给我媳妇儿买的,顺利毕业

评分

很棒,很快。

评分

不错,物超所值

评分

好,支持,一如既往地好,下次还会再买。

评分

完美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