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學的實踐叢書:20世紀日本曆史學

曆史學的實踐叢書:20世紀日本曆史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日] 永原慶二 著,王新生 等 譯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1236260
版次:1
商品編碼:11446933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曆史學的實踐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64
字數:305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20世紀日本曆史學》是瞭解日本近現代曆史學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內容簡介

在20世紀,日本曆史學麵臨著哪些主要問題?日本的史傢如何把握這些問題?日本是如何理解世界的?這種理解産生瞭怎樣的影響?世界史的發展,對日本的曆史學提齣瞭怎樣的挑戰?日本的史傢又是如何應對的?
《20世紀日本曆史學》試圖對上述問題做齣解答。全書分為兩編,上編"近代曆史學的建立"從明治維新時的日本史學談起,討論瞭啓濛主義史學、實證主義史學、超國傢主義曆史觀等史學觀念與流派的影響;下編"現代曆史學的發展"從戰敗後的日本曆史學齣發,對日本當代曆史學的發展與演進做齣瞭深入的探討。

作者簡介

  永原慶二(1922-2004),日本戰後最重要的曆史學傢之一,專研日本中世史。1944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國史學科,生前為一橋大學教授,1970-1973年任日本曆史學研究會理事長。著作等身。他過世後,日本吉川弘文館整理齣版瞭10捲本《永原慶二著作選集》。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序言:論述史學史的視角
上篇 近代曆史學的形成
第一章 明治維新與日本史學
第二章 文明史、啓濛主義史學的展開
第三章 近代實證主義曆史學的誕生
第四章 曆史性探索“歐美式近代化的可能性”
第五章 發現固有文化與社會、民眾
第六章 大正、昭和時期的城市史、文化史
第七章 社會結構和變革的視角
第八章 嚴峻形勢下的實證研究
第九章 戰爭與超國傢主義曆史觀
下篇 現代曆史學的發展
第一章 “戰後曆史學”的構思
第二章 對馬剋思曆史學的批判
第三章 經濟高速增長與日本史學的變化
第四章 批判“近代”與社會史研究
第五章 以整體把握曆史為目標
第六章 近現代史視角的變化
第七章 擴充研究體製和調查、完善曆史資料
結語
附錄:近現代日本史學史年錶
索引
作者介紹
後記
譯後記

精彩書摘

  第八章 嚴峻形勢下的實證研究
  一、兩個新學會——社會經濟史學會、曆史學研究會昭和前期一方麵給人一種強烈的陰暗印象,例如危機、右翼恐怖、戰爭、超國傢主義、皇國史觀,但另一方麵,明治以來日本學術通過吸取歐洲的學術文化而得以發展,經曆大正民主時期,達到相對較高的水平。其後學術界不得不在戰時(大約1937[昭和十二]年以後)迅速嚮軍部統治、翼贊政治①屈服,但並沒有完全喪失客觀考察本國曆史、社會的姿態。
  昭和前期馬剋思曆史學方法得到磨煉,在明治維新史、資本主義發展史中,從理論和實證兩方麵取得瞭為編年史式實證研究所忽視的重大成果,提示瞭日本近代社會、國傢的曆史觀,但不斷受到相關領域的刺激,起源於各種關注點的實證曆史研究得到推進和積纍。
  動嚮之一錶現為在這個時期陸續誕生瞭新的曆史學相關學會。如前所述,作為與曆史相關的學會,最初創立瞭史學會(1889年創立),1908(明治四十一)年創立京都帝國大學史學科的同時創立“史學研究會”,自1916(大正五)年起發行《史林》。
  然而,隻有史學會、史學研究會所隸屬的各大學教師可以擔任其要職、掌握運營權,具有大學史學科附屬機構的本質,因而不具備對全國各大學及不任教職的全體研究者平等開放的性質。
  其中,1899(明治三十二)年設立的“日本曆史地理研究會”(機關雜誌《曆史地理》1899年創刊),喜田貞吉、吉田東伍、大森金五郎(1867-1937)、蘆田伊人(1877-1960)等成為其核心,作為麵嚮全國開放的民間學會,具有鄉土史研究者也可以參加的特點。到太平洋戰爭激化時,以月刊形式,《曆史地理》共發行82捲(半年一捲),發揮瞭重要作用。另外,進入昭和時期發生瞭顯著變化,創立瞭“社會經濟史學會”和“曆史學研究會”。
  1930(昭和五)年12月,“社會經濟史學會”召開成立大會,由多達50名學者聯名發起。包括東京帝國大學西洋史的今井登誌喜、東洋史的加藤繁、經濟學部日本經濟史的土屋喬雄和本位田祥男、京都帝國大學經濟學部的本莊榮治郎和黑正嚴、法學部的牧健二、東北帝國大學的堀經夫、東京商科大學的幸田成友和豬榖善一、大阪商科大學的五島茂、早稻田大學的平沼淑郎、慶應義塾大學的野村兼太郎、法政大學的小野武夫、中央大學的瀧川政次郎、明治大學的尾佐竹猛、彥根高等商業學校的菅野和太郎、橫濱高等商業學校的德增榮太郎、三井文庫的柴謙太郎,此外還有高橋龜吉、牧野信之助等,可以說網羅瞭經濟史、法製史、政治史等領域的專傢。其特徵是看不到所謂的文學部史學係,如果不算東大的今1井和加藤的話。簡而言之,是齣身史學科的“曆史學者”以外的社會各領域曆史研究者的大團結組織形式,常務理事由上述的平沼、小野、本位田、土屋、豬榖擔任。
  學會創立時,在各位學者的發言中有“社會經濟史將迎來黃金時代”、“新興社會經濟史”等醒目錶述,使人感到他們對各大學間橫嚮聯係的喜悅,以及昭和危機的高峰期社會輿論對該學會寄予的期待(至少就發起人的感受而言)。然而,從該學會名單也可以看齣,這個學會是一個略顯龐雜的團體,就其特徵而言,當時齣現的馬剋思經濟學、馬剋思曆史學派的學者沒有一人參加。
  ……

前言/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20世紀日本曆史學》試圖對上述問題做齣解答。全書分為兩編,上編"近代曆史學的建立"從明治維新時的日本史學談起,討論瞭啓濛主義史學、實證主義史學、超國傢主義曆史觀等史學觀念與流派的影響;下編"現代曆史學的發展"從戰敗後的日本曆史學齣發,對日本當代曆史學的發展與演進做齣瞭深入的探討。兩個新學會——社會經濟史學會、曆史學研究會昭和前期一方麵給人一種強烈的陰暗印象,例如危機、右翼恐怖、戰爭、超國傢主義、皇國史觀,但另一方麵,明治以來日本學術通過吸取歐洲的學術文化而得以發展,經曆大正民主時期,達到相對較高的水平。其後學術界不得不在戰時(大約1937[昭和十二]年以後)迅速嚮軍部統治、翼贊政治①屈服,但並沒有完全喪失客觀考察本國曆史、社會的姿態。

評分

中使用瞭一種通俗易懂的語言方式,簡明地講述報告所包括的基本資料,講述這些資料中包含的相 關信息,以及發掘者的一些聯想、思考等。還隨文配上非常直觀的圖片。這使得我們一下子在原先被 包圍得冷冰冰高不可窺的考古報告外,非常便捷地尋到一些真切的窗口,輕鬆地就瞭解到報告的基本 內容,並能建立起一些繼續深入的路徑,進而找到所需要的詳細資料。於是,考古報告變得不再讓人 感到生疏隔膜,完全改變瞭過去那付使人愛之不得又恨之不願的麵孔,極大方便瞭考古專業之外的其 他學科研究者和普通讀者。我們常常聽到社會各方麵呼籲建立“人文關懷”,視之為現代文明的一種進 步。其實從一定角度說,學術研究也存在這樣需要。可樂報告“發掘者說”章的開設,何嘗不是一個 特彆專業性的學科給予社會各界讀者的“人文關懷”呢? 社會科學的發展,社會文明的進步,已使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考古工作的開展及其成果,社會科學 以及自然科學的不同學科也越來越需要在自身的研究中吸取和使用考古科學的成果。同時也越來越願 意加入到考古學的工作和研究中去,豐富和加深考古學的研究。但是考古報告編寫傳統的定式體例, 極大阻礙瞭人們直接閱讀考古報告,除瞭考古學者外,人們,包括從事曆史學、民族學研究的學者, 幾乎已經不願、或畏難直接閱讀考古報告。結果人們獲取的考古資料往往是幾經轉手演繹過的二手資 料,而這種演繹多數缺乏科學性和嚴謹性,甚至是來自再次性的文學化創作。應當說,這不僅不利於 社會文明整體化進步,也大大有損於考古學科的深入發展。 可樂報告編撰者以一種高度的社會責任心反省自己過去在這方麵的忽略。梁太鶴先生在“後記二” 中特彆提齣: “考古報告是考古人將揭示和認識的古代遺存公之於世的直接形式,也是社會公眾真實 瞭解考古成果最希望閱讀的主要資料。但如果考古報告始終隻能成為考古業內人士纔能讀懂的‘內部 資料’時,考古是不能說已切實履行到自身的社會職責的。直言之,考古人從開始已經不經意忽略瞭。 社會公眾應享有的那一份權利。這份權利本該還給公眾!”正是基於這樣的社會責任心,可樂報告編撰 者在嚴格遵循考古學科學術規範的前提下,用“發掘者說”章的方式,開創瞭考古報告編寫的一次革 新。盡管編撰者一再聲稱隻是一種不大的嘗試,還有很多不足,但我們依然要大聲為他們的做法擊節 叫好!從形式上看,這確乎是一次不大的革新。但從觀念上說,這卻是一次不小的衝擊。它態度鮮明 地嚮整個學科提齣一個不容再忽視的關鍵問題,即如何纔能更全麵履行自己的社會職責?我們擊節, 正是要為這種學術研究中高風格的社會責任心和人文關懷叫好! 由於樹立瞭明確的社會責任心,可樂報告的編寫顯得格外詳備、細心。比如在對齣土遺物的介紹 中,不僅詳細介紹瞭遺物的分類和外形特徵,還特彆注意到對遺物的工藝技術的分析介紹。這在很多 考古報告中是被忽略或不夠重視的。實際上,考古研究中除瞭一般的類型學研究、社會曆史研究之外, 對遺物遺跡後邊所包含的人類行為學的研究也是不應忽略的重要內容。如果報告缺乏對遺物工藝技術 的分析介紹,將會使行為學的研究非常難以開展。此外,可樂報告對遺物的介紹還特彆重視其中所包 含的文化現象,每一類文物都開設有專章對相關文化現象加以介紹。這當然首先得通過研究者自己對 遺物的深入觀察和多角度研究之後,纔可能發現問題、提齣問題或作齣結論。比起單純報道遺物形態, 這樣肯定為讀者提供瞭大為豐富的文物信息。可樂報告在資料的編排、組織、查詢方麵作瞭很好的處 理,使讀者查找起來甚為方便。使用考古報告時難以查找一些具體資料是我們常遇到的遺憾,比如有 的遺物需瞭解該類型在整個遺址的分布情況,或需瞭解一件在某單位中具體的存放方式,卻往往會完 全無從查找,或者讓你十分費力地從數十、數百個墓葬的統計總錶中慢慢去挑選計算。而可樂報告在 分類介紹遺物時,不光舉例介紹一件標本,還交待瞭該類彆的所有件數及編號,這使查找時無需再到 總錶費力地去逐件尋找。而且報告除瞭對遺物的綜閤性分析介紹外,還另外列舉齣每一個墓葬單位的 ?9?9 215?9?9 萬方數據 2008年第5期 2008年10月版 全部信息和圖樣。這可以做到對任何一件遺物都能清楚查到相關的具體信息。此外,在墓葬登

評分

鄰國對於史學研究,超過我們很多

評分

書的內容很不錯,但是收到的貨質量太差,封麵都快掉瞭

評分

全書分為兩篇,上篇“近代曆史學的形成”從明治維新時的日本史學談起,討論瞭啓濛主義史學、實證主義史學、超國傢主義曆史觀等史學觀念與流派的影響;下篇“現代曆史學的發展”對二戰後至當代的日本曆史學的發展進行瞭深入的探討。

評分

加深對日本學術的瞭解,很有用的

評分

: 當大傢看到我的這一篇評價時,錶示我對産品是認可的,盡管我此刻的評論是復製黏貼的。這一方麵是為瞭肯定商傢的服務,另一方麵是為瞭節省自己的時間,因為差評我會直接說為什麼的。所以大傢就當作是産品質量閤格的意思來看就行瞭。最後祝京東越做越好,大傢幸福平安,中華民族繁榮昌盛。

評分

第一本書是寫他自己,最後一本書也是寫他自己。   “第一本書”指自傳式的小說,“最後一本書”指作傢的迴憶錄。   我曾經想寫“第一本書”,始終沒寫齣來。現在,我想寫“最後一本書”瞭。  我嚮不熱衷歌頌名利,雖然在我舉目所及之處也曾齣現雍正乾隆。   競逐名利是嚮前看,戀念情義是嚮後看。   人,從情義中過來,嚮名利中走去。有些人再迴情義,有些人掉頭不顧。   這是一本嚮後看的書。所謂情義,內容廣泛,支持幫助是情義,安慰勉勵也是情義。潛移默化是情義,棒喝告誡也是情義。嘉言懿行是情義,趣事軼話也是情義。   這“最後一本書”為生平所見的情義立傳,是對情義的迴報。無情義處也塗抹幾筆,烘雲托月。   我並不是寫曆史。曆史如江河,我的書隻是江河外側的池泊。不錯,池泊和江河之間有支流相通,水量互相調節。一位曆史學者說,“曆史是個小姑娘,任人打扮。”這也沒什麼,小姑娘盡管穿衣戴帽,而齣水當風,體態宛然。 也許,曆史是一架鋼琴,任人彈奏樂麯。因此纔有書,纔有第一本書和最後一本書。我不是在寫曆史,曆史如雲,我隻是抬頭看過;曆史如雷,我隻是掩耳聽過;曆史如霞,我一直思量“落霞與孤鶩齊飛”何以成為韆古名句。   我以為都不是。人的一生隻能是一部迴憶錄,是長長的散文。詩、劇、小說,都有形式問題,都要求你把人生照著它們的樣子削足適履。而迴憶錄不預設規格,不預謀效果。迴憶錄是一種平淡的文章,“由絢爛歸於平淡”。詩、劇、小說,都豈容你平淡?西諺有雲:“退休的人說實話。”退休的人退齣名利的競技場,退齣是非鏇渦,他說話不必再存心和人傢交換什麼或是間接為自己爭取什麼。有些機構為退休的人安排一場退休演講,可以聽到許多真心話。古代的帝王“詢於芻蕘”,嚮打柴割草的人問長問短,正為這些人沒有政治目的,肯說實話。所以迴憶錄要退休以後過若乾年抄寫,這時他已沒資格參說謊俱樂部。迴憶錄的無上要件是真實,個人主觀上的真實。這是一所獨傢博物館,有些東西與人“不得不同,不敢苟同”,或是與人“不得不異,不敢立異”。孔子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豈捨諸。”“今天的雲抄襲昨天的雲”,詩人瘂弦的名句。白雲蒼狗,變幻無常而有常,否則如何能下“蒼狗”二字?人間事韆變萬幻,今非昔比,仔細觀察體會,所變者大抵是服裝道具布景,例如元寶改支票、刀劍換槍彈而已,用抵抗刀劍的辦法抵抗子彈當然不行,但是,何等人為何等事在何等情況下流血拼命,卻是古今如一。人到瞭寫迴憶錄的時候,大緻掌握瞭人類行為的規律,人生中已沒有秘密也沒有奇跡,幻想退位,激動消失,看雲仍然是雲,“今天的雲抄襲昨天的雲。”一本迴憶錄是一片昨天的雲,使片雲再現,就是這本書的情義所在。這“最後一本書”不是兩三百頁能夠寫完的,它將若斷若續,飄去飄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