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心电散点图》是第1本介绍心电散点图的力作。心电散点图是采用非线性分析和计算机技术将长时间记录的心电图转换成的数据高密度、集中表达的图形,是海量心电数据分析,尤其是动态心电图分析的实用新技术新方法。
《心电散点图》内容分上、中、下三篇。上篇绪论简要介绍作为理论背景的混沌理论基本概念和心电散点图的研究历程;中篇总论详细介绍心电散点图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术方法;下篇各论是对临床常见心律失常心电散点图的详细解读。建议读者在阅读上篇之后,认真阅读中篇,再仔细品味下篇中对心律失常图形的分析和解读。在学习下篇时,反复回顾中篇的概念、方法更有助于对心律失常诊断的理解。
《心电散点图》适用于心电学和心脏科医生,也可作为临床各科医生和医学生的临床参考书籍。
本书是临床实用专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绪论,简要介绍心电散点图所借助的混沌理论基础和心电散点图的研究历程,从其中不仅可以感受到不同学科带来的新思维,了解一些不同学科的相关概念,也能感受到动态心电图问世之后,对大样本心电数据分析方法的探索和追求从未停止过;中篇总论,介绍与临床应用息息相关的重要概念,这在分析复杂心律失常时一定用得上,以及基本的技术方法、名词术语等初学者必会的内容;下篇各论,是对每一类心律失常心电散点图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以代表性图例为中心,分析图形形成机制,提取图形规律,提出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对一些复杂心律失常结合临床病例进行举例解析。
作者简介
李方洁,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心病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电学会常务委员,中国心电学会心电散点图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心电信息学会常委,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心脏监护委员会常务委员。
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心内科与心电学诊断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心电散点图是研究方向之一。1996年在国内率先开始心电散点图的系统研究工作,先后发表“RR-Lorenz图用于心律失常分析”、“混沌理论与心电学的结合”、“用于大样本心电分析的混沌方法——Lorenz图”、“1153例心律失常的Lorenz散点图与动态心电图对比研究”、“心律失常Lorenz图智能化诊断模型的研究”、“重视心电散点图的临床应用”等具有开创性和导向性的学术论文20多篇。先后主持“心律失常体表Lorenz图与电生理检查的相关性研究”、“心律失常Lorenz图智能化诊断模型的研究”、“大样本心电数据心电散点图诊断方法的推广应用”等创新性研究课题八项。
在前期研究中首先致力于体表心电散点图与心腔内电生理指标的对照和科研用心电散点图系统软件的制作,继之致力于系统解读临床心律失常的心电散点图并与动态心电图诊断结果对照。提出海量心电数据分析的概念,提出心律失常心电散点图诊断“四要素”、“B线斜率”和“心电吸引子”的概念,建立了用“心电吸引子”鉴别心搏起源和分析复杂心律失常的方法。系统建立了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的心电散点图诊断模型和分析方法,包括窦性心律、窦性心律变异性(HRV)、不同室上性早搏、不同室性早搏、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房颤伴室性早搏、房颤伴差异性传导、房颤伴预激、房颤伴房扑、发作性房颤、房颤伴房室结双径路、传导阻滞,以及宽QRS波鉴别诊断等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诊断方法。目前正在推动心电散点图技术在动态心电图、远程动态心电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倡导发掘心电散点图的功能,使其在社区和家庭的心律失常初筛和日常监测中实现更广泛的应用价值。
向晋涛,心血管内科医生,医学学士,科技哲学硕士,《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医学编审。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委员,中国心电学会委员,中国心电学会心散点图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委员,湖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湖北省信息学会委员。
研究方向为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学、心电图学。对心电散点图有较深的研究和独到见解。先后发表“心律的整体观:认识和解读RR间期散点图”、“时间RR间期散点图及其逆向技术”、“室性并行心律的数学特性与散点图形态特征”、“通过散点图及逆向技术揭示交界性逸搏心律的特征”、“心散点图揭示的窦房结功能的分离现象”、“心房扑动-颤动谱的RR间期散点图的形态特征及其意义”、“心电散点图研究中应关注的几个方向”等有创新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的论文10多篇。提出了运用时间RR间期散点图与心电散点图系统交互回放分析心律失常的概念,有效挖掘了时间RR间期散点图对心律失常诊断的功能,充分运用时间RR间期散点图、心电散点图与动态心电图系统之间的交互回放功能,对窦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性心律失常、逸搏心律、传导阻滞及起搏心律进行解读。强调心电散点图的整体特性,提出窦房结“纵向分离”、“横向分离”、“窦性逸搏”等概念,建立了不同起源点并行心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逸搏心律的诊断模型,对房扑、起搏心律图形进行了深入的解析,还探索了心律失常心电散点图的几何数学原理,提出在心电散点图研究和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目前正在进行时间RR间期散点图诊断方法的研究,以及将心散点图应用于临床病例病情和病理生理的分析。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心电学工作者和临床医生希望学习这项技术方法,需要一本系统介绍心电散点图的理论方法,对临床应用有指导作用的实用性专著。为此,经过两年多的酝酿,作者对近十年来的学习、思考和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归纳、提炼,动笔写这本专著,以飨同道和读者。
内页插图
目录
上篇 绪论理论基础与发展背景
第一章 混沌理论的思想
第二章 混沌理论与心电学的结合
中篇 总论基本概念与技术方法
第三章 心电散点图的基本概念
第四章 基本技术方法
下篇 各论心电散点图的临床应用
第五章 心律失常概论
第六章 窦性心律失常
第七章 室上性过早搏动
第八章 室性过早搏动
第九章 心动过速
第十章 心房颤动与扑动
第十一章 并行心律
第十二章 传导阻滞
第十三章 逸搏与逸搏心律
第十四章 宽QRS波心电散点图
第十五章 窦性心律的变异性
第十六章 起搏心电散点图
第十七章 复杂心律失常的心电散点图
附录 心律失常Lorenz图诊断模型的研究报告
后记
精彩书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心电学工作者和临床医生希望学习这项技术方法,需要一本系统介绍心电散点图的理论方法,对临床应用有指导作用的实用性专著。为此,经过两年多的酝酿,作者对近十年来的学习、思考和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归纳、提炼,动笔写这本专著,以飨同道和读者。
本书是临床实用专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绪论,简要介绍心电散点图所借助的混沌理论基础和心电散点图的研究历程,从其中不仅可以感受到不同学科带来的新思维,了解一些不同学科的相关概念,也能感受到动态心电图问世之后,对大样本心电数据分析方法的探索和追求从未停止过;中篇总论,介绍与临床应用息息相关的重要概念,这在分析复杂心律失常时一定用得上,以及基本的技术方法、名词术语等初学者必会的内容;下篇各论,是对每一类心律失常心电散点图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以代表性图例为中心,分析图形形成机制,提取图形规律,提出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对一些复杂心律失常结合临床病例进行举例解析。
著者希望赋予本书抛砖引玉的意义,因为在我们接触的大量临床动态心电数据中,在用心电散点图方法分析这些数据的工作中,每天都能让人不断感到来自一种新的方法学所带来的惊喜,直至本书封笔时亦如此。由于时间关系,只能将经过多年观察,得到比较肯定结果和结论的内容付诸笔下,相信会有更多的心电学工作者、临床医生和科学工作者会为这一领域带来更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和建树。
……
前言/序言
《心电散点图 [RR Lorenz Plot]》一书,深入剖析了心电散点图,特别是RR间期洛伦兹散点图在心血管生理学及病理学诊断中的独特价值与广泛应用。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图谱集,而是旨在构建一个系统性的知识框架,帮助读者理解这一强大工具背后的科学原理、数据解读方法以及临床实践意义。 核心内容聚焦: 本书的核心内容围绕心电散点图的构建、分析及其在评估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预测心律失常风险、监测心脏疾病进展等方面的应用展开。书中详细阐述了RR间期(即连续心跳之间的时间间隔)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可视化方法,特别是如何通过绘制RR间期与前后RR间期之间的散点图(即洛伦兹散点图)来揭示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的微妙动态。 理论基础与数据解读: 在理论层面,本书将深入浅出地介绍与HRV相关的生理机制,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对心脏节律的调控作用。读者将了解HRV并非简单的“心跳快慢”,而是反映了心脏对内外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以及自主神经系统平衡状态的重要指标。 洛伦兹散点图的解读是本书的重中之重。书中将详细讲解散点图的形态特征,例如点状分布的“云”的形状、宽度(SD1)、长度(SD2)、长短轴比值(SD1/SD2)等,并阐释这些几何特征分别对应哪些生理参数,例如心率的瞬时变异性、整体变异性、对称性等。本书将提供一套系统的解读指南,帮助读者从散点图的细微变化中捕捉到有价值的临床信息。例如,一个扩散的、呈“彗星”状的散点图可能提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一个高度集中的点则可能意味着心脏的僵化或某些疾病的早期迹象。 应用领域与临床价值: 本书强调心电散点图在临床实践中的实际应用。它将涵盖以下几个关键领域: 心律失常的早期预警与评估: 许多心律失常,如房颤、室性心动过速等,在发生前可能伴有HRV的显著改变。本书将展示如何通过心电散点图的变化来预测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以及辅助鉴别不同类型心律失常。 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预后: 心脏病患者,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本书将探讨如何利用心电散点图来评估患者病情,预测疾病复发和死亡风险,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自主神经功能评估: 对于怀疑存在自主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例如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帕金森病等,心电散点图提供了一种无创、客观的评估方法。本书将介绍如何通过散点图来量化自主神经功能的受损程度。 运动生理学与康复: 在运动科学领域,心电散点图被广泛用于评估运动员的训练状态、疲劳程度以及恢复情况。本书将阐述如何通过HRV的变化来优化训练计划,避免过度训练。 睡眠监测与压力评估: 睡眠质量和心理压力都会显著影响HRV。本书将介绍心电散点图在评估睡眠障碍和监测日常压力水平方面的潜力。 图例分析与案例研究: 为了使理论知识更加直观易懂,本书将包含大量的真实心电散点图实例,覆盖了从健康人群到各类疾病患者的多种情况。每一幅图例都将配以详细的分析,解释其形态特征所反映的生理意义,并结合具体的临床情境进行讨论。通过生动的案例研究,读者可以学习如何将书中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病例分析中,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技术方法与进阶探讨: 本书还将触及心电散点图分析的技术细节,例如不同时间尺度下HRV的变化,以及与时域、频域HRV分析方法的互补关系。对于有一定基础的读者,本书还将探讨一些进阶的主题,例如如何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心电散点图进行更精细的分类和预测,以及其在连续监测和远程医疗中的应用前景。 目标读者: 《心电散点图 [RR Lorenz Plot]》一书适合广泛的专业人士,包括但不限于: 临床医生: 心内科、神经内科、老年科、重症监护科等领域的医生,能够将其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 医学研究人员: 致力于心血管生理学、神经科学、运动医学等领域的研究者,可作为重要的研究工具和方法学参考。 生理学与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 深入理解HRV和心电散点图是掌握相关领域知识的基础。 健康管理与运动科学从业者: 关注身体健康和运动表现的人士,可以通过HRV的监测来优化生活方式和训练。 总而言之,《心电散点图 [RR Lorenz Plot]》是一本集理论深度、实践指导和前沿探讨于一体的专著,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使其能够深刻理解和高效运用心电散点图这一重要的心血管诊断工具。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更精准地解读心脏的语言,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