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雅文化经典:茶经+瓶花谱 瓶史+长物志+园冶+随园食单+林泉高致(共6册)定价289.8元
茶经
历代制茶、饮茶、茶道演变的百科全书。茶学专著。经典译注,名家详解,全彩装帧,数百幅精美插图,完美展现茶文化经典。品赏古代中国人清雅寂静的生活艺术。重塑生活格调的文化藏书。;
作者:唐)陆羽;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5月;
定价?45.80
内容推荐
陆羽二十一岁时,踏上了游历考察之路。他一路风尘,经义阳、襄阳,过南漳,潜心寻觅茶事、茶情。
经过十余年实地考察,踏遍三十几个州,搜集上千条茶闻轶事,历经五年研究著述,又经五年增补修订,终成上*部茶学专著《茶经》。
《茶经》共十节,综合论述了茶的起源、茶的用具、茶的采制、茶器、茶俗、茶事,以及饮茶技艺、茶道等内容,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自此,饮茶品茗成为中国人“意在物外”的生活艺术。
之后的茶道演变,无论是宋代宫廷的点茶斗茶,明清庭院的清雅茶聚,寺院茶仪的空灵持修,日本茶会的清寂和敬,都因《茶经》的启示,得以开创自称体系的饮茶天地。
《茶经》堪称历代制茶、饮茶、茶道演变的百科全书,既可作为烹茶、饮茶,赏鉴茶具的技艺之书,也是修身养性、品赏茶美感之道的经典。
瓶花谱 瓶史
明代朴素清雅的四时瓶插圣经。经典译注,名家详解,全彩装帧,精美版本。品瓶评花 、折枝插贮 、滋养护瓶、花忌事宜、花目品、选器择水等,完美呈现文人雅士的幽栖逸事。重塑生活格调的文化藏书。;
作者:〔明〕张谦德〔明〕袁宏道;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5月;
定价?42.80
内容推荐
江南园林中,追求清雅生活的文人雅士,常于厅堂、书斋插一瓶花,以求野趣诗意。《瓶花谱》与《瓶史》既是对明代之前插花艺术的总结,更是中国式文人插花的正宗。
《瓶花谱》为明代张谦德所作,是明代实枝插花的经典著作。全书分品瓶、品花、折枝、插贮、滋养、事宜、花忌、护瓶八个方面,详尽阐述自由式插花自然性灵、崇尚天然的韵味,以及追求原生天成之趣。
《瓶史》为明代袁宏道所作,是我国瓶花史上的奇葩之书。全书共十二篇,从鉴赏角度论述了花器选择、花材选用以及花艺插法等,是我国古代*具文人气质的一部插花专著。
插花为案头之物,无扦剔浇顿花木的繁杂劳苦,仅享赏咏之乐,取者不贪、遇者不争,可谓生活之美。
作者简介
张谦德(1577—1643),明书画收藏家、藏书家、文学家。善鉴藏,知书画,著有《》《名山藏广记》等书。《瓶花谱》是明代实枝插花的经典著作。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公安派”主帅。文学主张“不拘格套”“独抒性灵”,流传至今的作品有《潇碧堂集》《潇碧堂续集》《瓶花斋集》等。《瓶史》是中国瓶花史上的奇葩之书。
《长物志》
作 者:〔明〕文震亨著 ; ; 李霞 王刚 编著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99-8089-8
定 价:55.80元 ;印张:26.5 开本:16开
《长物志》作者
文震亨(1585年—1645年)
字启美,长州人,明末名士,乃“明代四大家”之一文徴明曾孙。文震亨家学渊源,博览群书,以书画擅名,除传统学问外,对造园、宅居、器物、音乐都有精深研究,作《长物志》传世,另著有《香诗选》《仪老园记》《金门录》《文生小》《琴谱》等。前人评价他“长身玉立,善自标置,所至必窗明几净,扫地焚香”。
内容提要
“长物”,原指多余之物,它们虽生活必需品,却是中国古代文人构筑精神不可或缺之物,寄托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品格意志。这部中国古代名士精致生活的科全书,共十二卷,集合实用与审美双重功能,其中讲述居家陈设的有室庐、几榻、器物、位置四卷,与造景布局相关密切的有花木、水石、禽鱼三卷,与文人雅趣直接关联的有书画、香茗两卷,集中谈论日常生活的有衣饰、舟车、蔬果三卷。
明末名士文震亨,出生书香门、官宦世家,崇尚清雅,遵法自然,借品鉴长物而标举人格,完美呈现簪缨世族的清雅生活格调、明代江南书香世家的高洁风致。
《四库全书》收录《长物志》,评其“惟震亨世以书画擅名,耳濡目染,与众本殊,故所言收藏赏鉴诸法,亦具有条理”。为后世营造生态家居、鉴藏文物雅玩提供了理论框架以及可供模仿的范本,是中产阶级提升美学素养、提高生活格调的必读之书。
园治-中华雅文化经典 ; ;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 ; ;
出版时间:2015-08-01
作者:计成 ; ;
开本: 16开
定价: 49.80 ; ;
页数:350 ; ;
印次: 1
ISBN号:9787539980904 ; ;
内容提要
如何营建一座精美雅致的“私家庭院”,如何巧妙布局阁楼、厅堂、书房,如何在屏门、风窗、栏杆中体现古典意趣,如何在选石、铺地、掇山、花木植栽上如诗如画……
明末造园家计成以其工匠的精神,唯美的意趣,为我们记叙了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高妙艺术,凸显设计师巧夺天工的高超技艺,展示了明代中产阶级日常生活的真实细节和文化品质。
《园冶》是中国造园艺术的传世经典,也是首部造园学专著,被日本宫廷评价为“开天工之作”,被欧美国家奉为“生态文明圣典”。它不仅展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高度,也为现代别墅的建造与私人家居装修提供了可模仿的范本。
作者简介
计成(1582—?)
中国明末造园家,苏州吴江人,能以画意造园。
崇祯七年(1634 年)写成了中国*早、*系统的造园著作《园冶》——也是造园学早的名著。
曾主持建造三处*园林——常州吴玄的东园、仪征汪士衡的嘉园和扬州郑元勋的影园。他还能诗善画,时人评价他的诗如“秋兰吐芳,意莹调逸”。
林泉高致
作 者:(北宋)郭熙 著 ;鲁博林 编著
出 版 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11
书 ; 号:978-7-5399-8827-6
定 ; 价:42.80元
内容简介:
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看此画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此画之景外意也。
山水画集中体现传统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不仅以高妙的画法造诣跻身于艺术之林,同时也承载着中国人文领域里*为深邃的寄托。
《林泉高致》是北宋时期论山水画创作的重要专著,也是中国画论史上不可多得的传世经典。全书分为山水训、画意、画诀、画题、画格拾遗、画记六篇,详尽论述了对自然的审美、山水画的创作、山水画的鉴赏等诸多问题。此外,还附录了“山水诀”“山水赋”等数篇名家画论,是中国迄今山水画创作*精妙的范本。本书既是山水画创作的必读之书,也是提升审美意趣,回归自然,神游林泉山水的体验。
作者简介
郭熙(约1000——约1090)
北宋画家,绘画理论家,字淳夫,河南温县人。
出身布衣,好道学,喜游历。善画,师法李成,画山石多用卷云或鬼脸皴,画树如蟹爪下垂,笔势雄健,水墨明洁。熙宁、元丰间(1068-1085),深受神宗的恩宠,有“神宗好熙笔”“评为天下*”之说。
中华雅文化经典:随园食单
著 者:〔清〕袁枚
编 著:王刚
出 版 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11月
书 ; 号:978-7-5399-8829-0
定 ; 价:52.80元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为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水族无鳞单、杂素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和菜酒单共十四单,外加一序。详细记述了我国十八世纪中叶流行的三百多种南北菜肴、饭点和名茶美酒。举凡菜点的选料、加工、切配、烹调及对菜点的色、香、味、形、器、序都做了精辟的论述。各个环节,皆顺物之性,循物之理,自然为本,引之导之,调之剂之,合于口味。
《随园食单》是清代文人袁枚四十年美食实践的产物,被海内外食学家称为中国历史上的“食经”,其价值却不仅是食学的,思想哲学和语言文学价值同样是不可低估的。袁枚用文才笔墨,将吃喝之俗事写出了别样的气息,让一蔬一饭的哲学打破时间的限制,触动我们的味觉和记忆。
作者简介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晚年自号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与纪晓岚并称“南袁北纪”,撰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等著作传世。
袁枚是中国历史上*个公开声明饮食是堂皇正大学问的人,所著的《随园食单》是中国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饮食名著,该书的饮食理论与烹制技法至今仍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这本书仿佛是一扇窗,让我看到了中国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们相互映照,共同构成了“雅文化”的迷人画卷。我尤其喜欢《园冶》中对于苏州园林的描绘,那些曲径通幽、移步换景的设计,让人仿佛置身于诗画之中。它不仅仅是关于建造,更是一种生活哲学,一种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现代生活中找回那种宁静和雅致,而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还有《随园食单》,这本书简直是吃货的福音!袁枚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将各种美食娓娓道来,让我觉得每一道菜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都有一种情感。《瓶花谱》则让我看到了东方插花的独特魅力,它不仅仅是将花草简单地放置在瓶中,更是一种意境的营造,一种与自然的对话。我一直觉得,生活的美好,很大一部分体现在这些细节之中。《林泉高致》则让我体会到了文人雅士对于山林隐逸的向往,那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纯粹心灵,让我为之动容。它让我明白,真正的“高致”,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足,更是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脱。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慢生活”和“精致感”充满好奇,而这套书恰好满足了我这种渴望。首先,《长物志》让我大开眼界,原来古人对于生活器物的讲究可以细致到如此地步,从家具到服饰,从笔墨纸砚到炉瓶香几,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主人的品味和学养。它让我意识到,拥有“好物”不仅仅是物质的堆砌,更是精神的寄托。接着,《园冶》则为我打开了另一扇门,让我明白,建造一个可以让人心安宁的居所,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书中关于山水、植物、建筑的布局,都蕴含着中国人对于“天人合一”的深刻理解。我开始幻想,如果我有一个院子,我该如何去设计它,让它充满诗意和禅意。《随园食单》更是让我体会到了“食”的艺术,它不仅仅是烹饪的技法,更是对食材的尊重,对季节的顺应,以及对生活的热爱。读着袁枚的笔触,我感觉不仅仅是在看食谱,更是在感受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从容而优雅的生活方式。《茶经》则让我重新认识了“茶”这种饮品,它不仅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哲学。陆羽的文字,将茶的种植、制作、品饮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让我觉得每一次品茗都是一次与自然的对话,一次与古人的交流。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位穿越时空的导游,带我沉浸在中国古典的审美世界。我原本对“雅文化”这个词有些模糊的印象,以为是那些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传统,但翻开这本书,我才发现它原来如此贴近生活,如此富有情趣。《长物志》中对器物的考究,让我看到了古人对生活品质的极致追求,那些精美的茶具、文房四宝,不仅仅是工具,更是艺术品,承载着主人的品味与情怀。而《园冶》则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教我如何以自然为师,如何将天地之美纳入方寸之间,那些假山、叠石、水景的布置,读来仿佛身临其境,呼吸着古园的清新气息。我一直觉得园林是人心灵的栖息地,这本书让我明白,建造一个园林,其实是在建造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随园食单》更是惊喜连连,它不是简单的菜谱,而是充满智慧的饮食哲学,从选材到烹饪,从器皿到待客,无不体现着对食物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细腻体察。读着袁枚的文字,我仿佛能闻到诱人的香气,感受到那份“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匠心。这本书真的让我重新审视了“吃”这件事,它不仅仅是为了果腹,更是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仪式感。
评分这套书如同一壶陈年的佳酿,初尝甘甜,回味无穷。我对《长物志》中关于文房清玩的描述尤其感兴趣,那些笔、墨、纸、砚,以及各种奇巧的文玩,都让我想象着古人悠闲的生活场景。它让我意识到,生活中的器物,可以成为我们精神世界的载体,它们不仅仅是工具,更是陪伴我们精神成长的伙伴。《园冶》则让我对“家”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单单是一个遮风挡雨的场所,更是一个可以寄托情感、安抚心灵的空间。书中对庭院、水景、植物的细致讲解,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将自然的灵动融入到我的居住环境中。《随园食单》更是让我领略到了中国美食的博大精深,袁枚的文字幽默风趣,读起来仿佛在听一位老朋友讲述他与美食的故事。他对于食材的挑选、烹饪的火候、调味的比例,都有着独到的见解,让我忍不住想要动手尝试。《茶经》则带我走进了茶的世界,从茶叶的种类到冲泡的方法,陆羽的讲解严谨而富有条理,让我对“一杯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的仪式,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瓶花谱》则让我看到了将自然之美引入室内的艺术,那些关于花材的搭配、瓶器的选择,以及插花的意境,都充满了东方独特的审美情趣,让我觉得,即使是一朵简单的花,也能为生活增添无限的诗意。
评分从这本书里,我窥见了一个更为深邃的中华生活美学。一开始,我可能更关注那些具体的器物和技艺,比如《茶经》里对于茶叶的分类、冲泡的细节,让我对茶有了更系统、更专业的认识。陆羽的文字严谨而充满诗意,让我觉得喝茶这件事,原来可以上升到如此高的精神层面,不仅仅是解渴,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而《瓶花谱》则让我看到了将自然之美引入室内的艺术,那些关于花材的选择、瓶器的搭配、插花的意境,都充满了东方审美的韵味。我一直以为插花是件很随意的事情,但这本书告诉我,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和美学原理,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整体的和谐与意境的营造。最让我触动的,还是《林泉高致》中对自然山林的向往与描绘。它描绘的不仅仅是风景,更是文人雅士内心深处对隐逸、对超脱世俗的追求。读着书中那些对山水、对田园的描绘,我仿佛能感受到一种宁静致远的境界,一种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和谐。《随园食单》则让我看到了文人生活的另一面——对美食的讲究与热爱,它不仅仅是填饱肚子,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享受和情趣。
评分东西不错货真价实
评分买了六本只收到四本,卖家都不在线,完全无法联系到,整个发货过程也是如此,速度慢不说,售后服务等于零。从来没见过如此差劲的卖家,一颗星都不愿意给。差评,京东售后来解决问题吧。
评分收到收到收到
评分应该早点买,学到了很多
评分买了六本只收到四本,卖家都不在线,完全无法联系到,整个发货过程也是如此,速度慢不说,售后服务等于零。从来没见过如此差劲的卖家,一颗星都不愿意给。差评,京东售后来解决问题吧。
评分包罗万象的好书!价格超实惠!
评分帮一位国画老师买的
评分不错,正版
评分很不错诶,不过没有想到一共是32测,可惜我只买了6测,其他的回头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