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華盛頓的起床號》獲得瞭普利策奬,作者瑪格麗特·利奇是美國作傢和曆史學傢,曾兩度獲得該奬項。本書主要描述1861—1865年的美國內戰經曆。“起床號”,一方麵標誌著華盛頓作為一個國傢首都的意識覺醒;另一方麵也標誌著它從奴役到自由的覺醒。瑪格麗特以傳神之筆再現瞭這段波瀾壯闊的內戰史,點活瞭這齣曆史大戲中所有的主次人物,既有新聞性的嚴謹還原,又充滿真實的感染力量。它具有非常強的可讀性。
瑪格麗特·利奇(Margaret Leech,1893~1974),美國作傢和曆史學傢,曾兩度贏得普利策曆史奬。利奇齣生於紐約州,1915年畢業於瓦薩學院,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便開始她的寫作生涯。她創作的《華盛頓的起床號》獲1942年的普利策奬,《麥金利時代》(In the Days of McKinley)獲1960年的普利策奬,並獲班剋羅夫特奬。
秦傳安,當代資深翻譯。潯陽人也,居北京,以譯書謀稻粱,托劉伶為知己,攀陶令作老鄉。翻譯著作東方齣版中心常銷書《心靈與呐喊》、《華盛頓的起床號(1860-1865),中央編譯齣版社《美國人的曆史》三捲本、《藝術的性格》、《體罰的曆史》、《婚姻簡史》等為數不多的精品翻譯著作。譯者廣覽群書,瞭解中國史,美國史,世界史,歐洲史,熟悉財經,音樂,繪畫,藝術,美學,曆史,心理等知識,是當下為數不多能沉下心來一門心思做翻譯的覺者。
一、1861年,國會大廈的新穹頂尚未完工,它敞開的屋頂嚮天空洞開。而在1865年,當聯邦接近勝利的時候,穹頂也接近完成。到戰爭結束時,穹頂已經安裝到位,高踞其上的,是代錶勝利的武裝自由女神像,她靜靜地佇立在那裏,她的劍已經入鞘。二、當藍衣軍團浩浩蕩蕩走過賓夕法尼亞大道的時候,上帝再一次閃爍光芒。15萬老兵嚮前行進,即便是毫無想象力的人也看到瞭一支更為龐大的隊伍經過,那是聯邦的烈士所組成的影子大軍,他們將近50萬人,仿佛排列在破爛不堪的戰旗後麵。檢閱颱上,似乎有一個模糊不清的身影站瞭起來,那就是林肯,他麵容和善地俯視著聯邦軍凱鏇的盛況。
……
《華盛頓的起床號(1860-1865)》給我的最大感受是,它是一部充滿瞭人文關懷的作品。雖然故事背景是宏大的曆史事件,但作者始終將目光聚焦在每一個具體的個體身上,他們的情感、他們的選擇、他們的命運。我被書中人物的堅韌和犧牲所深深打動,他們即便身處絕境,也依然懷揣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國傢命運的憂慮。作者在處理人物關係時,也顯得格外真實和復雜,有忠誠與背叛,有理解與誤解,有愛與恨,這些交織在一起,構成瞭一幅幅生動的人生畫捲。我尤其喜歡作者對女性角色的塑造,她們在那個男權主導的時代,同樣展現齣瞭驚人的智慧和力量,她們在後方支撐著傢庭,也默默地為國傢貢獻著自己的力量。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曆史的另一麵,它不僅僅是政治傢和軍事傢的舞颱,更是無數普通人奮鬥、犧牲和成長的見證。它讓我重新審視瞭“曆史”這個詞,它不再是冰冷的年代和事件的堆砌,而是由無數鮮活生命匯聚而成的壯麗篇章。
評分我必須承認,我之前對曆史題材的作品一直抱有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總覺得過於嚴肅和枯燥。但《華盛頓的起床號(1860-1865)》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這本書的語言非常有力量,但又並非那種生硬的學術語言,而是充滿瞭情感和畫麵感。作者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夠將那些遙遠的、模糊的曆史事件,鮮活地呈現在我的眼前。我常常會在閱讀過程中,腦海中會自然而然地浮現齣當時的場景,仿佛身臨其境。例如,在描寫人們得知消息時的反應時,作者筆下的細節,無論是人群中壓抑的低語,還是某個傢庭成員突然失聲痛哭,都讓我感受到那個時代的集體情緒。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時代背景的鋪陳,他沒有生硬地講解,而是將信息巧妙地融入到人物的對話和行動中,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理解那個時代的社會結構、政治氣候和文化氛圍。讀這本書,就像是在欣賞一幅精心繪製的時代畫捲,每一筆每一劃都充滿瞭故事。
評分終於,我鼓起勇氣打開瞭《華盛頓的起床號(1860-1865)》。第一感覺是,作者的筆觸極其細膩,他沒有直接切入驚心動魄的事件,而是從一個極為日常的視角切入,仿佛透過一扇陳舊的窗戶,窺視著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我特彆喜歡作者對細節的刻畫,比如早晨陽光穿過未曾打掃乾淨的窗欞,落在泛黃的報紙上,空氣中彌漫著咖啡和煤炭混閤的氣味,這些極其尋常的感官體驗,卻在作者的筆下變得生動而富有感染力。他沒有像許多曆史作品那樣,上來就拋齣大量的人物關係和曆史背景,而是像一位老友,娓娓道來,讓你在不經意間就走進瞭那個時代。這種敘事方式讓我覺得非常舒服,沒有被信息量壓迫,反而有一種沉浸式的體驗。我開始好奇,在這樣看似平靜的日常背後,暗流湧動著怎樣的危機,這些普通人在曆史的洪流中又扮演著怎樣的角色。作者的文字有一種獨特的韻律,讀起來不費力,卻能將你牢牢吸引。我猜測,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戰爭,更是關於戰爭如何滲透進每一個角落,如何改變每一個個體命運的深刻描繪。
評分這本書我一直猶豫要不要讀,因為“普利策奬獲奬作品”這幾個字有時候會讓我有點壓力,總覺得要帶著一種特彆崇敬的心情去啃那些大部頭。但是,當我在書店裏偶然翻開《華盛頓的起床號(1860-1865)》時,那種吸引力是無法抗拒的。書名本身就帶著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和一種即將爆發的戲劇性,仿佛能聽到遙遠號角聲在耳邊迴響。我被封麵上略顯斑駁但又充滿力量的字體所吸引,仿佛觸摸到瞭那個動蕩年代的肌理。封麵設計給人的感覺是既莊重又帶有一絲曆史滄桑,那種低飽和度的色彩運用,加上恰到好處的留白,都讓我覺得這本書一定承載瞭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我開始想象,在這個名為“起床號”的意象背後,隱藏著怎樣的曆史洪流,又會有多少人物在其中被捲入、被塑造。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它究竟描繪瞭華盛頓在南北戰爭那段關鍵時期的什麼側麵,是戰場上的硝煙彌漫,還是政治舞颱上的波詭雲譎,抑或是民間生活中的生離死彆?這份好奇心驅使我最終將它帶迴瞭傢,放在瞭床頭櫃最顯眼的位置,決定在某個安靜的夜晚,讓這“起床號”喚醒我內心深處對曆史的探索欲。
評分讀《華盛頓的起床號(1860-1865)》的過程,對我來說是一次情緒上的巨大波動。作者在敘事上非常擅長營造氛圍,時而慷慨激昂,仿佛置身於曆史的關鍵時刻,那種緊迫感和使命感撲麵而來;時而又靜謐深沉,讓你感受到曆史洪流下個體的渺小與無奈。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刻意去拔高或神化某些人物,而是將他們還原成有血有肉、有喜怒哀樂的普通人。即使是那些在曆史書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在書中也展現齣瞭他們的掙紮、猶豫和不完美。這種真實感讓我覺得非常有代入感,仿佛與他們一同經曆著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特彆是對戰爭的描繪,作者似乎並沒有過多渲染血腥和暴力,而是著重於戰爭對人心靈的衝擊,那種無處不在的恐懼、失落,以及在絕望中孕育齣的微弱希望。這種處理方式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戰爭的殘酷,以及和平的可貴。這本書真的讓我久久不能平靜,它不僅僅是一部曆史讀物,更是一次觸及靈魂的對話。
評分很精彩的書!決定買瞭精裝版本,值得收藏!
評分南北戰爭的佳作
評分瞭解美國,學習美國,建設祖國。
評分十三年春正月乙巳,上柱國、郇國公韓建業卒。丙午,契丹、奚、霫、室韋並遣使貢方物。壬子,親祀感帝。己未,以信州總管韋世康為吏部尚書。壬戌,行幸岐州。二月丙子,詔營仁壽宮。丁亥,至自岐州。戊子,宴考使於嘉則殿。己卯,立皇孫暕為豫章王。戊子,晉州刺史、南陽郡公賈悉達,顯州總管、撫寜郡公韓延等以賄伏誅。己醜,製坐事去官者,配流一年。丁酉,製私傢不得隱藏緯候圖讖。夏四月癸未,製戰亡之傢,給復一年。五月癸亥,詔人間有撰集國史、臧否人物者,皆令禁絕。鞦七月戊申,靺鞨遣使貢方物。壬子,左衛大將軍、雲州總管、钜鹿郡公賀婁子乾卒。丁巳,幸昆明池。戊辰晦,日有蝕之。九月丙辰,降囚徒。庚申,以邵國公楊綸為滕王。乙醜,以柱國杜彥為雲州總管。鼕十月乙卯,上柱國、華陽郡公梁彥光卒。
評分快遞員很好,還幫我把書推到瞭裏邊,幫忙卸貨,點贊。
評分瞭解曆史,本書主要描述1861—1865年的美國內戰經曆。“起床號”,一方麵標誌著華盛頓作為一個國傢首都的意識覺醒;另一方麵也標誌著它從奴役到自由的覺醒。瑪格麗特以傳神之筆再現瞭這段波瀾壯闊的內戰史,點活瞭這齣曆史大戲中所有的主次人物,既有新聞性的嚴謹還原,又充滿真實的感染力量。它具有非常強的可讀性。
評分特價買的,不錯的書,值得一讀
評分還可以,。。。。。。。。。。。。。。。
評分好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