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随笔:幽梦影(插图本)

中华经典随笔:幽梦影(插图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 张潮 著,王峰 注
图书标签:
  • 随笔
  • 文学
  • 中国古典文学
  • 幽梦影
  • 插图本
  • 散文
  • 文化
  • 经典
  • 名著
  • 文学遗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61765
版次:1
商品编码:11485181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华经典随笔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9
字数:14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华经典随笔:幽梦影(插图本)》主要着眼于以优雅的心胸、眼光去发现美的事物,可以说是求美的著作。书中没有强烈的、尖锐的批评,只有不失风度的冷嘲热讽。而这些不平、讽刺,其表现形式也都是温和的。《幽梦影》(插图本)这样的书绝不是匕首投枪,而更像中药里的清凉散。为《幽梦影》(插图本)作序的石庞说张潮此书“以风流为道学,寓教化于诙谐”。

内页插图

目录

幽梦影序一
幽梦影序二
幽梦影序三
第1则
第2则
第3则
第4则
第5则
第6则
第7则
第8则
第9则
第10则
第11则
第12则
第13则
第14则
第15则
第16则
第17则
第18则
第19则
第20则
第21则
第22则
第23则
第24则
第25则
第26则
第27则
第28则
第29则
第30则
第31则
第32则
第33则
第34则
第35则
第36则
第37则
第38则
第39则
第40则
第41则
第42则
第43则
第44则
第45则
第46则
第47则
第48则
第49则
第50则
第51则
第52则
第53则
第54则
第55则
第56则
第57则
第58则
第59则
第60则
第61则
第62则
第63则
第64则
第65则
第66则
第67则
第68则
第69则
第70则
第71则
第72则
第73则
第74则
第75则
第76则
第77则
第78则
第79则
第80则
第81则
第82则
第83则
第84则
第85则
第86则
第87则
第88则
第89则
第90则
第91则
第92则
第93则
第94则
第95则
第96则
第97则
第98则
第99则
第100则
第101则
第102则
第103则
第104则
第105则
第106则
第107则
第108则
第109则
第110则
……

前言/序言


《幽梦影》:一卷清风,万种禅心 在浩瀚的书海中,总有一些作品,它们不追求宏大的叙事,不描绘波澜壮阔的历史,却以其精巧的构思、隽永的文字,在时光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幽梦影》,便是这样一本值得反复品味、细细揣摩的经典随笔。它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勾勒出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闲适生活、淡泊情怀与深刻智慧。 《幽梦影》的作者张潮,乃清代的一位性情中人。他虽非科举出身,却以其广博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在文学、哲学、艺术等领域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他的一生,与其说是叱咤风云的政治家,不如说是一位乐于在精神世界遨游的隐士。这种人生态度,也深深地烙印在《幽梦影》的字里行间。本书并非一部情节曲折的故事集,也不是一本条条是道的说教著作,它更像是一位博学的朋友,在某个闲适的午后,沏上一壶香茗,娓娓道来那些关于人生、关于处世、关于审美的哲思与感悟。 书名“幽梦影”本身就蕴含着深远的意味。“幽”者,幽深、幽静,暗示着作者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淡远。“梦”者,虚幻、飘渺,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如梦的感慨,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洞察。“影”者,朦胧、变幻,暗示着作者所表达的往往是一种含蓄而隽永的意境。将这三个字组合起来,便勾勒出一幅似真似幻、意味深长的图景,预示着本书内容所要传达的,是超越物质世界、触及心灵深处的感悟。 《幽梦影》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以一种极其精炼、含蓄的方式,展现了作者对生活万象的观察和思考。书中收录的篇章,篇篇短小精悍,往往只有寥寥数语,但其内涵却如同一滴水珠,折射出整个世界的色彩。作者不拘泥于某一固定主题,而是信手拈来,从自然风光到人情世故,从读书心得到着装品味,无不涵盖。然而,在这些看似零散的片段中,却隐藏着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那就是作者对“真”“趣”“淡”的追求。 “真”: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张潮所推崇的“真”,并非一味地追求原始与粗糙,而是指一种不加雕饰、不矫揉造作的天然状态。在《幽梦影》中,他常常赞美那些朴素而有生命力的事物。例如,他会谈论“石上无苔,不免寂寞”,这是对自然生机的欣赏,认为即使是微小的生命,也能为事物增添一份鲜活。他又会说“好花应有佳句”,这并非是说要用华丽的辞藻去“美化”花朵,而是说,真正美好的事物,本身就能够激发人的灵感,引人入胜。这种对“真”的追求,体现在他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也体现在他对人性的洞察。他反对虚伪做作,推崇真诚待人,认为“知足者,以为可足;不知足者,以为不足”,这其中的“足”与“不足”,既可以指物质的占有,更可以指精神的满足。一个真正懂得“真”的人,不会被外物的虚名浮利所迷惑,而是能找到内心的安宁与充实。 “趣”:品味生活的多维乐趣 “趣”是《幽梦影》的另一大特色。张潮是一个极富生活情趣的人,他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乐趣,并将这种乐趣传递给读者。他谈论饮茶,但不是简单地介绍茶的种类或泡法,而是从茶的“性”说起,谈论“茶性淡,宜静,宜闲”,将品茶上升到一种心境的体悟。他谈论读书,也不是功利性地学习知识,而是强调“读书不必求多,但求得意”,这里的“得意”,便是指读书带来的精神愉悦和豁然开朗。他甚至谈论“风中之烛,可畏亦可喜”,在看似脆弱的蜡烛摇曳中,也能体味到生命的顽强与美丽。这种对“趣”的把握,使《幽梦影》充满了灵动与活力,让读者在阅读中,也能感受到生活的多彩与美好。他提倡“不求人知”,却又“求人爱”,这其中蕴含的正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与对人际情感的珍视,是一种更为成熟和通透的“趣”的体现。 “淡”:超然物外的处世智慧 “淡”,是《幽梦影》中最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之一。它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处世智慧,一种洗尽铅华的宁静心境。张潮对“淡”的推崇,并非是消极避世,而是达到一种“不争”的境界。他认为“人生无常,富贵如梦”,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过度的追求和执着,反而会带来烦恼。因此,他提倡“淡泊明志”,将名利看得轻淡,将得失置之度外。他会说“事不宜先,宜后”,强调行动的时机和火候,避免鲁莽和急躁。他又会说“人情冷暖,世事炎凉”,这并非是抱怨,而是对现实的清醒认知,从而学会以一种更为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这种“淡”,体现在他对人际关系的看法,对社会潮流的疏离,以及对个人得失的超脱。它是一种经过人生洗礼后,沉淀下来的智慧,一种看透世事后的豁达。 意境的营造与艺术的张力 《幽梦影》的语言风格,也是其魅力所在。张潮的文字,简洁而不失韵味,凝练而又意蕴丰富。他善于运用比兴、象征等手法,将抽象的哲理寄寓于具象的事物之中,使得读者在品味文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所要传达的深刻意境。例如,他谈到“月中有桂,亦有蟾蜍”,这是对月宫景象的想象,背后却隐藏着对事物好坏并存、阴阳相生的辩证思考。又如,“山中藏虎,未必真噬人;水中藏龙,未必真取人”,这更是以生动的比喻,告诫人们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本书的插图本,更是为《幽梦影》增添了视觉的魅力。精美的插图,往往能够呼应文字的主题,将作者的哲思以更为直观、艺术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些插图,可能描绘的是宁静的山水,可能是雅致的庭院,也可能是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景,它们与文字相互辉映,共同营造出一种淡雅、古朴、充满禅意的艺术氛围。这些视觉元素,不仅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更能提升阅读的整体体验,让《幽梦影》成为一本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美感的读物。 《幽梦影》的当代意义 在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现代社会,《幽梦影》所倡导的“真、趣、淡”的生活态度,显得尤为珍贵。它提醒我们,在追逐物质繁荣的同时,不应忽视精神的滋养;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要学会放慢脚步,发现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要保持内心的纯净与真诚。这本书,如同一股清泉,涤荡着我们被世俗尘埃蒙蔽的心灵,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找回内心的宁静与力量。 它是一本可以放在案头的书,在闲暇时翻阅,总能有所得;它也是一本可以随身携带的书,在旅途中品读,亦能增添一份淡雅的风景。无论你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还是在寻找一种更为深刻的生活哲学,《幽梦影》都能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启迪。它不是简单地讲述道理,而是通过无数精妙的瞬间,让你在会心一笑中,领悟人生的真谛。 《幽梦影》,它不是一本需要“读懂”的书,而是一本需要“体味”的书。正如品茗需要细品慢啜,赏画需要静心凝视,《幽梦影》的精髓,也蕴藏在那些看似平淡的文字和意象之中。它鼓励我们去感受,去思考,去在字里行间,寻觅属于自己的那片“幽梦”。这本插图本,更像是为这份心灵的旅程,点缀上了绚丽的色彩,让每一次的翻阅,都成为一次愉悦的文化与艺术的享受。它是一杯淡淡的清茶,一口饮下,甘醇回味,久久不绝。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选材范围非常广博,内容跨度之大,着实令人称奇。它没有局限于某一个朝代或某一个文人圈子,而是像一个博学的智者,从历史长河中撷取那些最闪光、最能触动人心的片段进行阐释。这种包罗万象的结构,使得阅读体验充满了一种探索的乐趣,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页会遇到什么样的惊喜——或许是关于某个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或许是对某种传统美学的重新审视,又或者是对某种人生哲学的温和探讨。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罗列,更像是将碎片化的古代智慧进行了一次精妙的重新编织,形成了一张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精神地图。这种多维度的内容呈现,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也激发了我对更多传统文化领域的好奇心。

评分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它不像那种教科书式的说教,而是像一位老友在茶余饭后,娓娓道来那些沉淀下来的智慧和感悟。作者的笔触是那样轻盈而又富有力量,每一个词语的运用都显得精准而传神,仿佛信手拈来,却又蕴含着深厚的功力。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因为某个精妙的比喻或者一段深刻的剖析而停下来,反复咀嚼其中的滋味。它不像那种追求华丽辞藻堆砌的作品,而是力求在平淡的叙述中,挖掘出事物最本质的美和哲理。这种内敛而又深刻的表达方式,非常符合当代快节奏生活中人们对慢阅读、深度思考的需求。读完一篇,总会留下一些值得回味的东西,让人不自觉地思考自己的人生处境与古人智慧的连接点。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用心了,拿到手的时候就感觉充满了古典韵味。封面那种淡雅的米黄色调,配上烫金的书名,让人眼前一亮,很有收藏的价值。内页纸张的质感也很棒,不是那种廉价的纸张,读起来触感舒适,墨色清晰,即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而且,这本书的版式设计也十分考究,字间距和行距都拿捏得恰到好处,读起来非常流畅。我尤其喜欢那种在一些关键段落旁,会巧妙地配上一两幅雅致的插图,这些插画笔触细腻,意境深远,完美地烘托了文字的意境,让阅读体验上升了一个层次。光是翻阅这本书,就仿佛进行了一场视觉和心灵的洗礼。对于喜欢实体书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书架上的一个亮点,无论是自用还是送礼,都显得很有品味。

评分

从一个纯粹的文化传播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现代读者与传统文化之间的桥梁,而且这座桥梁修得非常坚固且美观。作者没有采用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姿态,而是以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姿态,将那些看似遥远深奥的文化精髓,用现代人能够理解和共鸣的语言重新阐释出来。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某些传统概念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表面的记忆,而是真正理解了它们背后所蕴含的生活智慧和人文精神。这对我个人而言,不仅仅是知识的补充,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滋养和重塑。我强烈推荐给那些想重新连接自己文化根源,但又害怕传统典籍晦涩难懂的年轻读者,这本书是绝佳的入门向导。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控制得极其到位,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拖沓或仓促。作者深谙张弛有度的艺术,在探讨较为宏大的主题时,会使用沉稳的语调,给予读者充分的思考空间;而在描绘某个具体场景或人物时,文字又变得灵动起来,充满了画面感。这种抑扬顿挫的节奏感,让整本书的阅读体验如同聆听一曲精心编排的交响乐,高潮迭起,低谷深沉,但始终保持着和谐统一的整体美。我发现自己很自然地就被带入到作者构建的情境之中,无论是沉浸在对往昔的追忆里,还是与作者一同探寻当下的困惑,这种沉浸感是很多书籍难以达到的。读完后,不会有那种“终于读完了”的疲惫感,反而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满足感。

评分

书本质量还不错,应该是正版书籍!价格比图书店实惠!

评分

孩子喜欢,购买很方便!

评分

这本书不错,内容丰富,讲解的很到位,确实挺好。

评分

很好的东西,对我的帮助很大!!很有用

评分

中国传统文化,带插图,大爱中华书局这套书。

评分

质量不错,孩子挺喜欢的,下次还会再光顾的。

评分

编辑得不错,纸质是那种比较粗糙的手感,很轻。缺点是字有点淡

评分

很齐全 有译文

评分

方便快捷,产品又都保质,真的是不错,相信京东,家中日常用品在此添置已成习惯,希望京东越办越好,加油!好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