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罪通论(套装上下卷)

百罪通论(套装上下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马克昌 编
图书标签:
  • 犯罪心理
  • 社会学
  • 推理
  • 悬疑
  • 小说
  • 文学
  • 通俗读物
  • 人性
  • 心理学
  • 纪实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41431
版次:1
商品编码:11486069
包装:精装
丛书名: 无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279
套装数量:2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百罪通论(上下卷)》是《犯罪通论》《刑罚通论》的姊妹篇,是凝结武汉大学刑法学科集体智慧的又一倾心鸿篇力作。本书以我国现行《刑法》为蓝本,以《刑法》中规定的百余罪名为解释对象,写作尽量突出重点,并做到触类旁通,希望给读者通俗、清晰、明了的知识。《百罪通论(上下卷)》为了达到对罪名的深入解释,对112个罪名给予了中外立法比较、理论争点归纳以及实务疑难问题的提炼。本书通俗易懂、立论严谨、叙述清楚、简捷透彻,注意与实践的结合,不仅可供读者学习刑法学知识,亦可给读者以理论学习和借鉴。



内容简介

  出版《百罪通论(上下卷)》是我国刑法学界泰斗、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刑法学家马克昌教授的遗愿。
  《百罪通论(上下卷)》的策划与撰写宗旨是为了与《犯罪通论》、《刑罚通论》(均为马先生主编)相配套,且在质量与影响上能够与前"两通论"相媲美,从而为我国理论与实务界提供一套体系完整的刑法学专题研究著作。
本书对个罪进行了严格的筛选。现筛选出的112个个罪,力求能够结合国内外、境内外相应立法和刑法理论研究成果进行较有理论深度亦有实务针对性的探讨。
  《百罪通论(上下卷)》出版同时,也正在与武汉大学法学院联系马老的另外两部刑法学教材在法律事业部出版。

作者简介

  马克昌,武汉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吴振兴执行主编,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刑事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目录

第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000

第一节背叛国家罪000

第二节武装叛乱、暴乱罪000

第三节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00

第四节间谍罪00

第五节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00
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00

第一节放火罪00

第二节爆炸罪00

第三节投放危险物质罪00

第四节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00

第五节破坏交通工具罪00

第六节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00

第七节资助恐怖活动罪00

第八节劫持航空器罪00

第九节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00

第十节丢失枪支不报罪00

第十一节交通肇事罪0

第十二节危险驾驶罪0

第十三节生产、作业重大安全事故罪0

第十四节生产设施、条件重大安全事故罪0
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0

第一节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0

第二节生产、销售假药罪0

第三节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0

第四节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0

第五节虚报注册资本罪0

第六节虚假破产罪0

第七节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0

第八节伪造货币罪0

第九节妨害信用卡管理罪0

第十节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0

第十一节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0

第十二节洗钱罪0

第十三节集资诈骗罪0

第十四节贷款诈骗罪0

第十五节票据诈骗罪0

第十六节信用证诈骗罪0

第十七节信用卡诈骗罪0

第十八节保险诈骗罪0

第十九节逃税罪0

第二十节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0

第二十一节假冒注册商标罪0

第二十二节假冒专利罪0

第二十三节侵犯著作权罪0

第二十四节侵犯商业秘密罪0

第二十五节虚假广告罪0

第二十六节合同诈骗罪0

第二十七节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0

第二十八节非法经营罪0

第二十九节强迫交易罪0



百罪通论



0002

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0

第一节故意杀人罪0

第二节过失致人死亡罪0

第三节故意伤害罪0

第四节强奸罪0

第五节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0

第六节非法拘禁罪0

第七节绑架罪0

第八节拐卖妇女、儿童罪0

第九节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0

第十节诬告陷害罪0

第十一节侮辱罪0

第十二节诽谤罪0

第十三节刑讯逼供罪0

第十四节侵犯通信自由罪0

第十五节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0

第十六节重婚罪0

第十七节遗弃罪0



0003




目 录




第五章侵犯财产罪0

第一节抢劫罪0

第二节盗窃罪0

第三节诈骗罪0

第四节抢夺罪0

第五节侵占罪0

第六节职务侵占罪0

第七节挪用资金罪0

第八节敲诈勒索罪0
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0

第一节妨害公务罪0

第二节招摇撞骗罪0

第三节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0

第四节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0

第五节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0

第六节聚众斗殴罪0

第七节寻衅滋事罪0

第八节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0

第九节赌博罪0

第十节伪证罪0

第十一节窝藏、包庇罪0

第十二节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0

第十三节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

第十四节故意损毁文物罪

第十五节妨害传染病防治罪

第十六节非法组织卖血罪

第十七节医疗事故罪

第十八节非法行医罪

第十九节污染环境罪

第二十节非法采矿罪

第二十一节盗伐林木罪

第二十二节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第二十三节非法持有毒品罪

第二十四节组织卖淫罪

第二十五节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

第二十六节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

第二十七节组织淫秽表演罪
第七章贪污贿赂罪

第一节贪污罪

第二节挪用公款罪

第三节受贿罪

第四节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第五节行贿罪

第六节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第七节私分国有资产罪
第八章渎职罪

第一节滥用职权罪

第二节玩忽职守罪

第三节徇私枉法罪

第四节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

第五节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
索引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宋代文人笔下“罪”与“惩”的复杂图景的图书简介,它不涉及您提到的那本书的内容: --- 《刑罚观念的演变:宋代法律思想与社会道德重塑研究》 卷一:德本刑末的理想与现实的张力 【内容提要】 本书深入探究了宋代社会中,儒家“德主刑辅”的古典伦理思想与日益成熟的司法实践之间所产生的复杂张力。宋代,作为一个文官政治高度发展的时代,法律的制定与执行不再是单纯的权力展示,而是与士大夫阶层所推崇的“仁政”理念深度捆绑。本书的焦点在于,这种理论上的道德优先性,如何在具体的法律条文中得到体现,又如何在地方治理的实践中被消解或重塑。 第一部分首先梳理了宋代刑法思想的理论源流,特别是对唐律的继承与修正。宋代法律人继承了唐代以“慎刑”为核心的司法理念,但他们试图通过更细致的法律分则和判例来体现“不忍”之仁。我们考察了宋代的“慎刑谕”和“酌情”原则的法律化过程,分析了“情理”在量刑中的作用如何从一种道德诉求逐渐演变为一种可操作的司法标准。 第二部分聚焦于“刑罚的教化功能”这一核心议题。宋代的法律文本中充满了对犯罪者“改过自新”的期望。本书通过分析轻罪、笞杖刑以及流放刑的执行细节,探讨了国家权力如何试图通过肉体的惩罚来达成道德的规训。我们特别关注了“赎刑”制度在宋代的广泛应用。赎刑的流行不仅反映了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效应,更揭示了在特定历史阶段,对“人身自由”价值的认知正悄然发生变化。这种“以钱赎刑”的现象,在官方叙事中被美化为体现宽仁,但在民间语境中,却可能加剧了社会阶层在法律面前的不平等感。 第三部分转向宋代法律人对“罪”的社会学界定。不同于以往仅关注刑律条文的分析,本书试图挖掘宋代法律文本背后所隐含的社会道德规范。例如,对“不孝”、“不悌”、“不睦”等伦理罪的详细规定,以及对特定群体(如官员、妇女、奴婢)的加重或减轻处罚条款,都清晰地勾勒出宋代社会对等级秩序和家庭伦理的重视程度。通过对案例的细读,我们可以看到,当个人的行为触犯了群体认同的道德底线时,法律的惩戒力度往往会超越纯粹的社会危害性考量。 卷二:司法实践中的权力、人情与地域差异 【内容提要】 如果说第一卷侧重于法律条文背后的理论构建,那么第二卷则深入宋代广阔的社会肌理,考察法律在不同地域、不同群体中被执行的真实面貌。司法权力的下放与文官的治理理念,共同塑造了宋代特有的司法生态。 第一部分关注“审判的去中心化与地方自主性”。宋代中央的司法审核制度相对成熟,但实际的审判权大量委托于地方官吏。本书分析了知州、知县在审判中的自由裁量权,以及他们如何利用“量移”、“勘问”等程序来应对棘手的案件。我们研究了地方官在处理涉及宗族、乡里纠纷时的倾向性,揭示了在“以地方自治为美德”的社会氛围下,官方法律如何与地方习俗进行博弈、融合,甚至被地方力量所渗透。 第二部分专门探讨了“法律文本与口头传统(或称‘人情’)的交锋”。在宋代的司法流程中,证人陈述、邻里举发、私下和解等非正式渠道的信息,对最终判决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书通过对司法文书中的“情词恳切”、“深自悔悟”等表述的分析,重建了司法人员如何将主观判断融入客观证据的过程。这并非是对法律精神的背离,而是在一个缺乏现代证据体系的时代,士大夫文官试图用其所受的儒家教育来“体察民情”的一种努力,尽管这种努力常带有精英主义色彩。 第三部分则将视角投向法律的边缘地带——“流放地带与边疆治理”。宋代的流刑制度不仅仅是一种惩罚,更是一种社会空间上的流放与重塑。本书探讨了被判流放的罪犯在边远地区(如岭南、福建等地)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与当地社会的互动。同时,我们也考察了这些地区特殊的族群矛盾和地方性冲突如何反过来影响了中央司法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在这些远离中原腹地的区域,法律的威慑力与教化力都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 【结语】 《刑罚观念的演变:宋代法律思想与社会道德重塑研究》力图打破对宋代“文治之世”的刻板印象,展示其法律体系的深刻复杂性。它既是一部对宋代刑法制度的细致梳理,也是一幅描绘古代官僚在道德理想与现实权力之间艰难平衡的社会图景。本书为理解中国古代刑罚观念从古典伦理向成熟法制过渡的漫长历程,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扎实的个案支撑。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以为自己对人性的善恶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直到我接触到这本书,才发现自己之前的想法是多么的片面和简单。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解剖师,用极其冷静且客观的笔触,将那些隐藏在人性深处的欲望、贪婪、嫉妒、恐惧等等一一剥离出来,进行细致的分析。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什么是错的”,而是深入探讨“为什么会错”,以及在何种环境下,这些“错”会滋生蔓延。我被书中一些极具说服力的论述所折服,它让我开始审视自己,也审视我所处的社会。有时读着读着,会感到一阵寒意,因为我看到了自己身上或多或少存在的那些“罪”的影子,那种感觉既令人警醒,又带着一丝悲哀。这本书迫使我去思考,我们究竟该如何与自己内心的阴暗面共处,又该如何构建一个更少“罪恶”滋生的社会。

评分

我一直认为,真正深刻的书籍,往往不是直接告诉你答案,而是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去寻找答案。这套“百罪通论”恰恰是这样的存在。它没有生硬地说教,也没有故作高深。作者的文字朴实而有力,却能直击人心最柔软也最隐秘的角落。我常常在阅读时停下来,陷入沉思,反思自己过往的言行,以及周围的世界。它让我看到,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恶”,如果积累起来,也可能酿成巨大的祸患。这种对“罪”的细致入微的剖析,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善”与“恶”的界限,以及它们之间并非泾渭分明的模糊地带。我感觉这本书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面,有光辉,也有阴影。它让我更加敬畏人性的复杂,也更加渴望去理解和包容。

评分

这套书的篇幅相当可观,厚实的两卷本,足以支撑起作者宏大的思想体系。我被它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洞悉世事的深刻感所吸引。它不是那种快餐式的读物,看完就忘,而是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咀嚼,反复回味。每一章节都仿佛是一个独立的思想模块,但又彼此关联,共同构建起一个关于“罪”的庞大知识体系。我喜欢作者在叙述过程中所展现出的那种严谨与逻辑性,仿佛是在搭建一座精密的思想殿堂,每一个论点都经过了周密的考量和论证。它不仅仅是关于犯罪行为本身的讨论,更是对导致犯罪的社会、心理、文化等诸多因素的深度挖掘。我感觉自己像是走进了一个巨大的迷宫,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但同时也伴随着探索的乐趣,越往深处走,越能感受到作者的智慧与功力。

评分

一本厚重的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装帧古朴,封面上“百罪通论”四个字透着一股历史的厚重感和神秘感。我一直对那些探讨人性阴暗面、社会病态的作品情有独钟,总觉得从中能窥探到一些不为人知的真相。翻开第一页,那泛黄的纸张带着一股墨香,瞬间将我拉入一个似乎早已尘封的世界。作者的文字功底可见一斑,开篇就营造出一种引人入胜的氛围,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世事人情冷暖的洞察。我尤其好奇的是,书中究竟会如何“通论”这“百罪”,是罗列罪名,还是剖析根源?是批判谴责,还是揭示无奈?这种种疑问在我脑海中盘旋,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我想,这绝非一本轻松读物,它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甚至反复研读,才能领略其中的深意。我期望它能带给我一场思想的盛宴,挑战我固有的认知,让我对“罪”这个概念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评分

作为一名对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触及问题核心的著作。“百罪通论”这个书名本身就极具吸引力,它暗示着一种包罗万象、深入本质的探讨。读了之后,我发现我的期待并没有落空。作者以一种极为宏观的视角,将各种看似孤立的“罪”现象串联起来,揭示了它们背后共通的逻辑和驱动力。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社会问题,其实都根植于人性的某些固有弱点。书中对一些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解读,更是让我耳目一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认知大门。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继续深入阅读,去理解作者是如何将如此繁杂的“罪”编织进一个 coherent 的理论框架中,以及这种理论框架又能如何指导我们去理解当下和未来。

评分

就这个包装太差了,这么多处被压变形了

评分

全球化时代,大国间的博弈日趋激烈,智慧和力量的碰撞决定着趋势的演变。因此,“未来篇”加入了全球大国博弈的主线,以全球视角,展现出一个波澜壮阔的涵盖中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宏大趋势,以及涵盖楼市、汇率、大宗商品等在内的微观趋势,让未来20年纤毫毕现。

评分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分为“现实篇”和“未来篇”上下两部。“现实篇”写到2015年,偏重于写原因、规律和战略布局。“未来篇”从2016年写到2034年,是由上部的“因”和战略布局引申出未来的“果”,是对2016~2034年中国、美国和全球大趋势以及房价、外汇、大宗商品等走势的具体展望。“现实篇”和“未来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评分

正版,很好,刑法必备~

评分

书一看就是正版,纸张很好,没有异味

评分

好!

评分

太棒了,好书,正在看,正版书,内容有深度

评分

关注好久了,图书节给的优惠,感谢京东图书。

评分

京东物流速度很快东西也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