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的精神-全二卷

论法的精神-全二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 孟德斯鸠(Montesquieu)著 著
图书标签:
  • 法律哲学
  • 法理学
  • 法律思想史
  • 德国哲学
  • 黑格尔
  • 法学史
  • 近代法学
  • 精神现象学
  • 历史主义
  • 法与社会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发图书网专营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90131
商品编码:1190094373
出版时间:2012-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论法的精神-全二卷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发行部 出版时间:2012-05-01
作者:(法)孟德斯鸠(Montesquieu)著 译者:许明龙译 开本: 32开
定价: 88.00 页数:1153 印次: 1
ISBN号:9787100090131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1

内容提要

《论法的精神(套装上下册)》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关于法律和政治思想的里程碑式的名著,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此为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许明龙的最新权威译本。《论法的精神》的汉译历史迄今已逾百年。已出版的权威译本包括严复翻译的《法意》和张雁深翻译的《论法的精神》(均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此为该书的最新译本。与旧译本相比,该书篇幅有较大增加,新增孟德斯鸠为撰写该书而搜集的资料,孟德斯鸠对于舆论批评的回应文章,达朗贝尔关于孟德斯鸠思想研究的文章等,书中也增加了很多常识性译著,方便非专业人士阅读。

作者简介

孟德斯鸠,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

目录

上卷
孟德斯鸠长先生颂词
《论法的精神》解析
导言
孟德斯鸠生平和著作年表
译者附言
论法的精神
说明

第一编
第一章 一般意义上的法
第二章 直接源自政体性质的法
第三章 三种政体的原则
第四章 教育法应该与政体原则相适应
第五章 立法应该符合政体原则
第六章 各种政体原则的后果与民法和刑法的繁简、审判形式以及制定刑罚的关系
第七章 三种政体的不同原则的节俭法、奢侈和妇女地位的关系
第八章 三种政体原则的腐化
第二编
第九章 法与防御力量的关系
第十章 法与攻击力的关系
第十一章 确立政治自由的法与政制的关系
第十二章 确立政治自由的法与公民的关系
第十三章 税收和国库收入额与自由的关系
第三编
第十四章 法与气候性质的关系
第十五章 民事奴隶法何以气候性质有关
第十六章 家庭奴役法何以与气候性质有关
第十七章 政治奴役法何以与气候性质有关
第十八章 法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第十九章 法与民族的普遍精神、习俗和风尚赖以形成之原则的关系
第四编
向缪斯女神祈求灵感
第二十章 就贸易的性质及特征法与贸易的关系
第二十一章 就世界贸易的变革论法与贸易的关系
第二十二章 法与使用货币的关系
第二十三章 法与人口的关系
下卷
第五编
第二十四章 法与各国宗教仪规和宗教本身的关系
第二十五章 法与各国宗教的建立及其对外机构的关系
第二十六章 法与它所规定的事物秩序的关系
第六编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法国公民法的起源与沿革
第二十九章 制定法律的方式
第三十章 法兰克人的封建法理论与建立君主政体的关系
第三十一章 法兰克人的封建法理论与其君主制巨变的关系
附录
主题索引
译名对照


好的,这是为您创作的一份不包含《论法的精神》内容,但字数在1500字左右的详尽图书简介: 帝国荣耀与文明的黄昏:拜占庭的百年沉浮 一部关于信仰、权力、艺术与衰亡的史诗 【图书简介】 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蛮族的铁蹄下轰然倒塌,欧洲大陆陷入漫长的黑暗与分裂。然而,在古老的东方,君士坦丁堡的宏伟城墙依然屹立,拜占庭帝国——那个继承了罗马的衣钵、融合了希腊的智慧与基督教信仰的千年帝国,正迎来它黄金时代的序曲。 《帝国荣耀与文明的黄昏》并非仅仅是一部编年史,它是一部深入肌理的社会文化考察,聚焦于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大帝鼎盛时期直至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漫长岁月中,拜占庭如何以其独特的形态,支撑起中世纪西方世界近千年的文明火种。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宏伟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穹顶,潜入阴暗的宫廷阴谋之中,直面野蛮的边境冲突,解析这一伟大文明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光辉。 第一部分:查士丁尼的雄心与帝国的再造(公元527-565年) 查士丁尼一世,这位雄心勃勃的君主,梦想着恢复“罗马的荣光”。本书将详尽描绘他如何通过伟大的军事征服,暂时夺回北非、意大利和西班牙的部分领土,重塑昔日帝国的疆域。然而,这场军事胜利的代价是巨大的,沉重的税负和瘟疫的肆虐,已然埋下了帝国衰落的伏笔。 重点章节将聚焦于《查士丁尼法典》(Corpus Juris Civilis)的编纂。我们不仅要探讨这部法典在法律史上的里程碑意义,更要分析它如何作为拜占庭国家机器高效运转的基石,塑造了其独特的官僚体系和对中央权力的绝对服从。同时,本书将生动再现圣索菲亚大教堂的落成,阐释其建筑艺术如何象征着神权与皇权的完美结合,以及“正教”信仰如何日益成为维系这个多元种族帝国的核心粘合剂。尼西亚的战车,圣像崇拜的争论,以及宫廷中的权力斗争,共同构筑了查士丁尼时代的复杂图景。 第二部分:中世纪的转型与坚韧的防守(7世纪至10世纪) 从7世纪开始,拜占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波斯萨珊王朝的毁灭性战争,紧随而来的阿拉伯伊斯兰势力的崛起,使帝国失去了巴勒斯坦、叙利亚和埃及等核心富庶之地。本书将深入剖析帝国如何在绝境中求生,从一个“罗马化的”地中海帝国,艰难转型为以小亚细亚为核心、高度军事化和希腊化的封建实体。 “军区制”(Themata System)的建立,是帝国存亡的关键。我们将分析这套地方军事行政制度,如何有效地将士兵与土地绑定,确保了边境防御的持久性。同时,本书将详细梳理“圣像破坏运动”的来龙去脉。这场教会与皇权之间关于图像崇拜的激烈冲突,不仅深刻影响了拜占庭的宗教艺术走向,更暴露了帝国核心阶层在面对神学与政治压力时的深刻分裂与最终妥协。马其顿王朝的兴起,标志着帝国在对外战争中重新占据主动,特别是对保加利亚的征服和对东方的扩张,重现了昔日的光芒。 第三部分:繁荣之下的暗流与东西方的冲突(11世纪至13世纪) 11世纪,帝国在军事和文化上达到了第二个高峰,文学艺术空前繁荣,宫廷生活奢华至极。然而,表面上的光鲜掩盖了深层次的结构性病变。封建贵族对中央财政的侵蚀,日益依赖的雇佣军团,以及对小农阶层的盘剥,使得帝国的基础日益动摇。 本书将重点分析“色雷斯军事贵族”的崛起对皇权构成的挑战。更重要的是,我们将详细探讨拜占庭与新兴的西方力量——诺曼人、塞尔维亚人以及最重要的威尼斯和热那亚等商业共和国——关系的复杂演变。长期以来被视为“野蛮人”的西方,开始以经济和军事双重压力渗透帝国的心脏地带。 第四部分:十字军的背叛与帝国的瓦解(1204-1453年) 最令人痛心的一页,莫过于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本书将以悲怆的笔触,揭示这场本应是拯救圣地的远征,如何演变成对同为基督徒的拜占庭首都的野蛮洗劫。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不仅摧毁了帝国的财富和士气,更造成了永久性的分裂——拉丁帝国、尼西亚帝国、特拉比松帝国等继存国家的并存。 尽管1261年,帕莱奥洛格斯王朝复兴了帝国,但此时的“拜占庭”已是徒有虚名的残骸。本书的最后部分,将聚焦于这个“被肢解的躯壳”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阴影下,所进行的徒劳挣扎。我们考察了14世纪的内战如何耗尽了最后的资源,以及在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领导下,面对穆罕默德二世的庞大军队时,这座千年之城的最后一夜。 【本书特色】 本书摒弃了纯粹的政治军事叙事,更侧重于剖析拜占庭社会结构的韧性与脆弱性。通过对法律文本、教会文献、宫廷编年史以及考古发现的综合运用,我们试图展现一个超越简单“中世纪守成者”标签的、充满内在矛盾与非凡创造力的文明。它是一个关于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如何用信仰与艺术对抗蛮力的宏大寓言,其故事的结局,至今仍是西方文明史学家们反复沉思的永恒主题。阅读本书,即是直面一个伟大帝国如何从辉煌的顶峰,一步步走向无可挽回的黄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简直可以用“酣畅淋漓”来形容!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充满学究气的著作,结果却发现作者的文笔生动幽默,充满了智慧的火花。他常常会用一些非常生动的比喻,把复杂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而且时不时还会冒出一些令人拍案叫绝的金句。我最喜欢他对于“自我”的探讨,他就像一位解剖大师,把人性的各个层面都剖析得淋漓尽致。他对“虚荣”、“嫉妒”、“傲慢”等等负面情绪的描写,简直就像在描绘我们每个人内心的阴暗角落,读起来既感到一丝尴尬,又忍不住惊叹于作者的洞察力。这本书也让我开始反思,我们身上到底有多少是真实的自己,又有多少是被社会、被他人塑造出来的。作者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鼓励我们去追寻那个最本真的自我。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身边的人和事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包容了。它就像一场心灵的 SPA,让我觉得放松,又充满了启发。

评分

这本书我断断续续读了好几个月,总算把它攻克了。说实话,一开始是被它的大名所吸引,以为是一本枯燥的法典解读,但翻开之后才发现,蒙田所描绘的那个广阔而生动的世界,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得多。书里涉及了太多太多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从家庭关系到社会交往,从个人品德到国家治理,几乎无所不包。蒙田那种旁征博引、信手拈来的写作方式,让我时常有种在与一位智慧长者促膝长谈的感觉。他很少直接给出结论,更多的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段段深刻的哲思,引导读者自己去思考。我尤其喜欢他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坦诚剖析,那种对自我认知和反思的极致追求,至今读来仍然令人动容。当然,这本书的篇幅确实不小,有时候会觉得有些地方讲得太细了,或者跳跃性太大,需要反复品味才能理解其中的深意。但总的来说,这是一次非常 rewarding 的阅读体验,它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的复杂与幽微,也唤醒了我内心深处对真善美的追求。

评分

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在进行一场漫长的自我对话。我以前总觉得,所谓的“人生哲学”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理论,离我遥不可及,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的文字非常有力量,他用一种非常个人化、非常真诚的方式,探讨了关于生命、关于痛苦、关于快乐的种种体验。我尤其被他对于“不确定性”的看法所打动,他并没有试图去消除生活中的偶然和意外,而是鼓励我们拥抱它们,从中学习和成长。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对未来的恐惧,源于我们对失控的抗拒。书里面有很多关于“死亡”的讨论,这听起来可能有些沉重,但作者的出发点却是为了更好地“活着”。他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要活得有意义,而不是被琐碎的烦恼所吞噬。我发现自己读完之后,对待一些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如意,心态也变得更加平和了。这本书不提供廉价的安慰,它更多的是提供一种面对现实的勇气和智慧。它让我明白,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结果的辉煌,而在于过程的真实和深刻。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对我来说是一场艰苦的“跋涉”。它不像市面上那些通俗易懂的畅销书,随手翻翻就能明白。作者的思维非常跳跃,很多时候,你可能还在回味上一句话的含义,他已经将话题带到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这种“碎片化”的叙事方式,虽然有时候会让我感到一丝困惑,但仔细品味之后,却发现其中蕴含着一种别样的逻辑和节奏。书里面充满了大量的引用和典故,如果你不熟悉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理解起来确实会有些吃力。但这反而激发了我去查阅更多的资料,去了解那些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领域。我尤其佩服作者那种“旁观者清”的智慧,他能够以一种非常客观、冷静的视角,来审视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并且指出其中的矛盾和不足。这本书并非要提供某种“万能的解决方案”,它更像是一种“思想的催化剂”,引发读者自身的思考和探索。虽然读起来不轻松,但我能感觉到,每次阅读之后,自己的思想都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变得更加深刻、更加独立。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以为“精神”这个词离我很遥远,直到我读了这本书,才意识到它其实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者用一种近乎于“抽丝剥茧”的方式,把那些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鲜活起来。比如说,他谈论到“习惯”的力量,让我突然明白为什么有些事情我们做起来如此自然,而有些却总是费力。书里面有很多关于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的例子,对比起来非常有意思,也让我反思了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作者对“教育”的看法,他强调的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简直太重要了!现在很多教育方式都过于功利,而这本书则回归了教育的本质,关注人的成长。虽然有时候里面的例子稍微有点晦涩,需要结合历史背景去理解,但总体而言,读起来非常过瘾。我发现自己读完之后,看待很多事情的角度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那么轻易地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是会去探究更深层次的原因。这本书真的让我觉得,学习是一件可以伴随终生的事情,而且它所带来的改变,是润物细无声的。

评分

满意 喜欢 挺好

评分

好好好,真的不错。物流也很快,good

评分

帮同事买的,还可以。

评分

好好好,真的不错。物流也很快,good

评分

对该商品很满意!

评分

评分

还没开始看,6666666

评分

还不错的一套书,经典!

评分

收个次品,扫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