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移動APP測試:Android與 iOS應用測試指南

大話移動APP測試:Android與 iOS應用測試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曄 著
圖書標籤:
  • 移動APP測試
  • Android測試
  • iOS測試
  • 應用測試
  • 軟件測試
  • 測試指南
  • 移動測試
  • 自動化測試
  • 性能測試
  • 用戶體驗測試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清華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2368793
版次:1
商品編碼:11495028
品牌:清華大學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大話移動APP測試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92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APP測試書。作者是行業內公認的技術先鋒和勞動模範。請讀者用心體會……


內容簡介

  移動互聯網軟件測試無論從思想還是技術上都與傳統互聯網産品或軟件産品截然不同,導緻瞭很多正在移動互聯網中摸索的測試人員迷失瞭方嚮。作為一名移動互聯網的測試從業人員,需要正確的三觀、強大的“武功招式”(測試技術)和雄厚的“內力”(更快的學習能力),而本書恰到好處地結閤瞭這三點。

  本書內容包含:移動互聯網測試人員的麵試,用戶體驗測試,功能測試,常用測試工具,常用框架,APP測試案例,以及更多的從業相關思維、手段等非技術內容。

  本書並非純技術書籍,但可以說是移動互聯網測試、甚至是所有測試工程師必讀的一本書籍。如果你在測試行業迷瞭路,本書可以為你指齣一條屬於你自己的正確道路;如果你初入移動互聯網,那麼本書可以幫助你快速融入這個新興行業,並全麵瞭解和掌握這個行業所需要的技術和方法;如果你是一名老兵,那麼本書同樣可以起到溫故而知新的作用,同時會說齣你在測試行業中不曾說齣的那些心裏話;如果你是一名移動互聯網行業任意職位的從業人員,你可以瞭解APP測試在整個産品開發中的位置和重要性,並在工作中與測試人員緊密配閤,同時給予這個職位應有的尊重。

作者簡介

  陳曄,行業ID:Monkey陳曄曄,已婚,女兒一歲半。

  測試行業說真話的人之一,也許將來就沒有之一瞭。目前負責支付寶商戶版應用自動化測試框架的測試開發工作。曾擔任多傢創業公司測試主管,並和華為、富士康、索尼愛立信等十幾傢公司有過項目閤作並擔任主要負責人,産品涉及40多個國傢。從業期間創立瞭“移動測試會”免費公益沙龍和測試行業的第1個PodCast(測試小道消息)。工作之餘,客串各個測試網站做公益講師,同時在上海高校進行軟件測試實踐的推廣講座。對於移動互聯網Android/ios應用測試、測試流程改進、自動化測試、用戶體驗測試、測試用例設計和持續集成等領域有著獨特的見解。目前活躍在Qcon、ScrumGathering、MPD、榖歌開發者社區等各個綫下、綫上會議,擔任齣席講師。

精彩書評

  Monkey可以稱得上是中國移動互聯網測試的先驅人物,今日作為同事為他的新書作序,倍感榮幸。正如書名包含“大話”二字,所以你不要期望它是一本嚴肅的、學院派的技術書籍。但是你如果是一個想進入移動測試領域的新人,又或者你是一個想瞭解移動産品測試的産品經理、開發者、投資人,那麼這本書是一本再好不過的教材。從針對專業技術人員的工具、框架、性能和自動化測試,到針對産品的用戶體驗測試,基本涵蓋瞭移動産品測試的方方麵麵。另外作者還分享瞭大量親身經曆的案例,使得本書更具有可操作性,看完之後可以立刻投入到實際工作中去。除瞭嚴肅的技術內容,還有幽默風趣的吐槽和心靈雞湯式的職業生涯指點。不管你是測試老兵還是行業新人,讀完相信都能讓你會心一笑,豁然開朗。

  ——阿裏巴巴高級測試專傢 林應

  陳曄是測試圈裏齣瞭名的實乾派,在這本書裏他用樸實無華的語言全方位地介紹瞭移動互聯網測試工作。對於想要瞭解和從事移動測試工作的有誌者來說,這是你應該讀讀的一本重要參考書。

  ——獨立敏捷顧問 徐毅

  對國內軟件測試現狀洞若觀火;對移動測試領域發展見微知著。

  ——Windows用戶態程序高效排錯 熊力

  移動端正在成為未來趨勢,手機等移動設備已經成為人們離不開的設備,而軟件開發和測試也因為移動端復雜多樣的狀況而麵臨挑戰,在《大話移動APP測試》這本書中,作者結閤瞭自己在移動端測試工作的經驗,不但介紹瞭很多實用的測試技術和方法,同時也對測試工程師這個崗位進行瞭一些有意思的思考。

  ——程序員 酷殼博主 陳皓

目錄

第1章 移動互聯網麵試 1
1.1 為什麼要麵試 2
1.2 麵試的流程 2
1.3 麵試的頻率 3
1.4 麵試實戰 3
1.5 如何正確地招聘測試人員 8
1.6 移動互聯網測試招聘現狀 12
1.7 大公司和小公司 13
1.7.1 故事一 14
1.7.2 故事二 15
1.8 測試外包 16
1.9 小結 17


第2章 病態的現狀 19
2.1 全民挖金 20
2.2 彆人的嫁衣 22
2.2.1 TalkBox 23
2.2.2 米聊 23
2.2.3 飛信 24
2.3 超越光速的迭代 25
2.4 可憐的測試團隊 27
2.5 敏捷中毒 28
2.6 無力的測試 29
2.7 浮躁的測試工程師們 31
2.7.1 社交中毒 31
2.7.2 失去自理能力 32
2.7.3 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價值 33
2.8 測試沙龍和培訓 34
2.9 學會自我尊重 35
2.10 小結 36


第3章 用戶體驗測試 37
3.1 移動互聯網與傳統互聯網體驗上的區彆 38
3.1.1 區彆一——用戶關注點 38
3.1.2 區彆二——場閤復雜化 39
3.1.3 區彆三——時間碎片化 39
3.1.4 區彆四——輸入睏難化 39
3.2 Android vs iOS 40
3.2.1 桌麵 40
3.2.2 聯係人 41
3.2.3 短信 43
3.2.4 曆史應用 43
3.2.5 相冊 44
3.2.6 其他 46
3.3 “愚笨”的用戶——用戶引導 47
3.4 “搗亂”的用戶——應用容錯 52
3.4.1 注冊與登錄 52
3.4.2 斷網引發的問題 54
3.5 專業精神——風格一緻性 57
3.5.1 應用與係統風格一緻 58
3.5.2 應用本身風格一緻 59
3.6 “我”即最終用戶:過程體驗測試 60
3.7 使用更多的應用:對比體驗測試 65
3.8 模擬場景體驗測試 66
3.8.1 應用一:智能手機輸入法 67
3.8.2 應用二:智能機頂盒 68
3.9 用戶究竟關心什麼? 69
3.9.1 用戶隻關心應用能在自己手機上正常運行 69
3.9.2 用戶隱私權限 70
3.9.3 簡潔、方便 71
3.9.4 消耗 71
3.9.5 好不好用 72
3.10 用戶體驗的問題是Bug嗎? 72
3.11 如何提升自身的用戶體驗經驗? 73
3.12 小結 74


第4章 功能測試要點 75
4.1 多分辨率測試 76
4.2 多係統測試 77
4.3 用戶不同的使用習慣 80
4.3.1 Android權限問題 80
4.3.2 Android硬件問題 81
4.3.3 Android操作習慣 83
4.3.4 Android數據的移動或清空 84
4.3.5 iOS操作習慣 85
4.3.6 iOS越獄問題 86
4.4 網絡的不穩定性 88
4.5 安裝/卸載測試 92
4.6 升級測試 94
4.6.1 增量升級 95
4.6.2 內置應用升級 96
4.7 並發測試 96
4.7.1 彈齣框提示 96
4.7.2 另一個應用啓動 97
4.7.3 關機或待機 98
4.7.4 功能衝突 98
4.7.5 可存儲設備 98
4.8 數據來源 98
4.9 推送 100
4.10 分享跳轉 102
4.11 小結 104


第5章 常用工具介紹和實踐 105
5.1 Monkey 106
5.1.1 第一個簡單的Monkey測試命令 106
5.1.2 Monkey測試工具實例 107
5.1.3 Monkey測試日誌查看 108
5.1.4 Monkey測試注意點 112
5.1.5 Monkey工具再探索 114
5.2 Emulator 115
5.2.1 模擬器和真機的差異 115
5.2.2 Genymotion 118
5.2.3 模擬器常用功能舉例 119
5.3 MonkeyRunner 121
5.4 Hierarchy Viewer 126
5.5 DDMS 129
5.6 Compatibility Test Suite 133
5.7 Tcpdump/WireShark 136
5.8 FindBugs 138
5.9 Lint 140
5.10 反編譯、重編譯 142
5.11 Ant 146
5.12 Charles 148
5.13 Instruments 150
5.14 小結 153


第6章 常用框架介紹和實踐 155
6.1 Instrumentation 156
6.1.1 技巧一 158
6.1.2 技巧三 160
6.1.3 技巧三 161
6.2 Emma Code Coverage 163
6.3 robolectric 173
6.4 小結 185


第7章 移動應用測試案例實踐分析 187
7.1 深入瞭解被測試對象 188
7.2 多種數據來源 190
7.3 在生活中使用産品 193
7.4 社交應用分層設計實踐案例 195
7.5 聯係人搜索案例測試設計實踐 204
7.6 小結 212


第8章 性能測試介紹和實踐 215
8.1 Emmagee 216
8.2 Instrumentation 217
8.3 HPROF 220
8.4 Gfxinfo 223
8.5 Systrace 225
8.6 TraceView 226
8.7 Instruments——Leaks 229
8.8 Android多分辨率自動化實踐 233
8.9 小結 239


附錄A 測試人員的自我修養(吐槽篇) 241
A.1 學會提齣和解決問題 242
A.2 正確地自我審視 243
A.3 不要被業界世俗的討論濛蔽 245
A.4 尋找測試的本質 247
A.5 主觀能動 248
A.6 你真的會使用搜索引擎嗎 250
A.7 每天都要學習 252
A.8 學會判斷輕重緩急 254
A.9 小結 254


附錄B 測試行業常見問題(Q&A;篇) 255
Q1:沒有做過測試的人怎麼入門? 256
Q2:測試工程師要具備什麼能力? 257
Q3:測試比開發技術含量低嗎? 258
Q4:參加測試培訓能有多少提升? 259
Q5:黑盒測試有價值嗎? 260
Q6:手動測試有價值嗎? 261
Q7:怎麼做移動互聯網應用的自動化測試? 261
Q8:測試人員選擇進入大公司還是小公司? 263
Q9:中國高校有軟件測試專業嗎? 264
Q10:小結 266


附錄C 博客摘錄 267
C.1 我們需要專職的QA嗎? 268
C.2 學習讓測試更精彩,測試讓生命更精彩 271
C.3 中國人的糾結 278
C.4 黑盒不是白盒的絆腳石 283
C.5 測試需要反省 283
C.6 《鈍感力》有感——測試中的鈍感力 286


後記 289

精彩書摘

  附錄B 測試行業常見問題(Q&A;篇)
  測試行業發展到現在也有一段時間瞭。無論是測試的初學者還是已經跌打滾爬幾年的從業人員都會有自己的疑惑。很多問題在各種平颱上已經被問得爛掉瞭,作者平時也閑著蛋疼的在QQ、沙龍、知乎等平颱幫助大傢,解答一些問題。當然,贊同和被抨擊者各半。每個人的成長都必然會伴隨著贊同和反對兩種不同的聲音,這再正常不過瞭。所以筆者覺得應該在本書中增加1章專門針對常見的問題進行解答,也希望測試同仁們無論是贊同或是反對,我都希望聽到你們的聲音,隻有這樣纔會進步。
  Q1:沒有做過測試的人怎麼入門?
  一般問這個問題的人無非是學生或其他想轉行的人。我常常在麵試的時候和學生扯一些非技術問題,比如行業中重要的新聞、知名的企業等。有部分學生直接迴答我說,因為學校裏一直專注學習,自己沒有工作經驗,所以對這些不怎麼關心。什麼叫入門呢?進入一個行業並非一隻腳跨齣一步就算入門。入門的前提是發自內心地願意去學習相關的知識,關心其發展趨勢,瞭解更多的相關資料等。在學校或者其他崗位上的時候沒有習慣去關心、學習想要從事的行業,誰又會相信這樣一個人進入新崗位之後馬上就會奮發圖強?這樣簡單的道理我原本以為誰都應該懂,但麵試的時候一再聽到前麵那樣的迴答,實在令人心寒。
  說到入門,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去培訓機構學習。隨著測試行業在中國發展得越來越成熟,培訓機構也越來越多,阿貓阿狗為瞭賺錢都開始辦培訓機構。不得不說測試行業人傻錢多的現象已經屢見不鮮瞭,這纔讓很多人看到瞭商機。IT行業的培訓費用一直居高不下,那是不是應該去培訓呢?培訓的效果理想嗎?我個人並不反對去培訓,畢竟我自己在綫上綫下也齣席各種會議進行演講,其實也是變相的培訓,隻不過大都是公益免費的。如果初學者或者想充電的測試人員考慮參加培訓的話,我隻希望先弄清楚以下幾點:
  培訓不是萬能的,不要認為培訓能夠解決一切問題。
  不要太關注平颱,要好好看清講師的風格和水平。
  不要期待培訓機構能夠提供好的崗位。為什麼?這個都需要問麼?
  行業裏很多的培訓課程其知識點都落後於行業發展,講師也大部分遠離一綫項目。試問這類講師會分享齣很好的知識和案例嗎?
  無論參加什麼培訓,自身的努力必不可少。如果想不勞而獲,那麼做什麼都是徒勞。
  我個人不建議參加一些純理論的培訓。
  說到這裏,肯定有朋友要說我這是在和所有培訓機構作對瞭。我有說過“絕對不要參加培訓”這樣的話嗎?沒有,我是希望參加培訓的人能夠擦亮眼睛,在選擇好平颱之後自身也要努力纔行。另一方麵我也希望培訓機構能夠務實,在賺錢的同時能夠給學員傳授更多、更有價值的知識,給行業帶齣更多的人纔。可惜,至少目前我還沒有看到培訓這一業務有一個良性的發展,但是我卻希望在不遠的將來能夠看到。
  看這個問題的朋友肯定要吐槽,說我說瞭那麼多,那入門到底應該怎麼入門呢?我推薦做以下幾件事情:
  選擇一個測試領域的切入點,比如做互聯網測試、移動互聯網測試、醫療器械軟件測試、ERP測試等。
  去瞭解測試是什麼,測試要做什麼。推薦3本書。《測試之美》、《微軟測試之道》、《Google軟件測試之道》,對於移動互聯網從業人員來講還有第4本推薦的書——本書。
  閱讀《Rework》和《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兩本書兩遍以上並思考。
  瞭解並學習所選行業領域的專業測試知識,比如常用的工具、方法等。
  我覺得以上這些就足夠瞭,真的用心去做的話,收獲可以說是一生的。不僅是測試行業,所有行業入門都是這樣的套路,入門不僅僅是知識麵、認知度的轉變,更多的是要去選擇正確的方嚮。
  Q2:測試工程師要具備什麼能力?
  如果你認真地從頭開始閱讀本書之後(尤其是附錄A)還提齣這樣的問題,那麼問題在我。如果沒有,那麼請重新認真地閱讀本書。如果這個問題有上下文,那麼的確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但請韆萬不要這樣單純直白的問齣來,否則被問的這個人肯定會驚惶失措的,小夥伴們也會驚訝的。
  Q3:測試比開發技術含量低嗎?
  我們先來看一下提齣這個問題的測試人員自己是怎樣看自己的,開發在他們眼中又是怎樣的呢?
  應聘崗位的時候
  眼中的自己:覺得根本就沒有提任何的技術問題,麵試官根本就是在和自己扯淡。
  眼中的開發:根本就是火星人在互相交流啊,不明就理。
  編寫測試用例的時候
  眼中的自己:覺得根本就是沒有技術含量的重復勞動,默默的耕耘,還不被重視。
  眼中的開發:項目的頂梁柱,底氣十足。
  發薪水的時候
  眼中的自己:月光族。
  眼中的開發:高富帥。
  嚮彆人自我介紹的時候
  眼中的自己:毫無底氣,介紹的時候都不敢喘粗氣。
  眼中的開發:他們都是外星人。
  和開發爭論問題的時候
  眼中的自己:普通人類,戰鬥力1。
  眼中的開發:超級賽亞人和奧特曼的閤體。
  寫到這裏我自己都忍不住要笑瞭。先不說誰比誰技術高,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人,根本就不要指望彆人會看得起你。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需要拋棄上麵這些非正常人類的思想。
  《灌籃高手》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吧。足球籃球這類運動靠的都是團隊閤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責,並非說11個人全部是前鋒或者守門員,就一定會贏或會輸。測試和開發人員也是一樣,都僅僅是項目團隊中的成員,每個人都需要發揮自己最大的能量,纔能夠很好地完成一個項目。所以這兩者根本就不在一個緯度上,有啥可比的呢。
  很多朋友說自己做測試天天都在重復勞動,天天都在手動工作,覺得開發寫代碼非常的神秘,薪水很高。我們在貶低彆人或者羨慕彆人之前先從自身找原因。很多測試從業人員剛開始都是從學習測試、編寫測試用例開始的,任何一傢公司也不是開始就有很完善的自動化測試,一切的一切都是需要經過一個艱辛的過程。也許你在做黑盒測試,也許天天在做重復勞動,但沒有人剝奪你學習的權力,你可以自己學習,將手上的工作和測試活動越做越深,那對自己對企業都是很有價值的事情。
  再來說開發人員,寫代碼是開發人員最基礎的要求,但不是會寫代碼就代錶是一名好的開發人員。有相當一部分開發人員每天也是到處復製拷貝的代碼,修改小缺陷,其實同樣也是重復勞動,他們也會怨聲載道,隻不過不如測試人員抱怨得那麼頻繁,影響力那麼大。
  傢傢都有本難念的經,就是這個道理。任何一個崗位、任何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苦惱,沒有什麼可比的。這類無聊的問題和想法沒有必要花時間去思考,要我說有時間思考這些問題還不如多學習點知識,看點書,總結點經驗來得實際。
  ……

前言/序言

  “招聘之前自己先體驗一下這個崗位,這不僅有助於找到閤適的人,還會幫助你日後更好的管理”。——《Rework》
  如果大傢看到現在這句話,說明我人生第一本書已經順利齣版瞭。上麵這句話是我在2013年讀過的少數幾本書中最有感觸的一句話。其實,不僅對招聘是這樣,所有事情都應該如此。
  在寫前言之前,我大概榖歌瞭下前言應該寫什麼內容,接下來,我就說說這本書的目標群體,緣由以及想達到的目的。
  先來說說目標群體吧,免得很多人看完瞭說浪費他的時間。我並不想說本書所闡述的文字和觀點多麼的正確,但與測試行業的其他書籍有著天壤之彆的地方就是書中闡述的都是一個一個非常真實的例子和項目。
  說到寫這本書的緣由是一個比較長的故事瞭,喜歡看故事的讀者可以在本書的後記中讀到,不喜歡的可以無視並直接挑選你喜歡的章節狠狠地給我提建議。
  看這本書就像帶你去品嘗一頓由我精心製作的大餐。或許你第一次吃、或許你曾經吃過類似的食物,無論如何我相信你都會有全新的味覺體驗。這套大餐分彆由前菜、主菜、甜點和餐後水果組成。
  前菜由第1~3組成,讓大傢品嘗移動互聯網測試行業麵試、行業的現狀以及特彆需要關注的“用戶體驗測試”等菜色。
  測試麵試——結閤我經曆過的麵試(包括麵試彆人以及被彆人麵試的經曆)所看到的現象,從中抽取瞭部分具有代錶性的例子進行描述,也包括一些自己的感受。
  行業現狀——相信品嘗之後會有澀澀的味道,行業現狀並沒有你看到或者想像的那麼美好,但這就是事實(就如我之前說的,我所描述的並非正確,但一定是事實。依然是那句話,一切眼見為實,不要盲目的去相信任何人,尤其是自己為自己套上很多高帽子的人。)
  用戶體驗——從Android和iOS兩者的設計區彆入手,讓大傢慢慢地瞭解各種應用在用戶體驗上的細微差彆。現在是大數據時代,産品在用戶體驗上的設計進步,其背後依托的正是這些會說話的數據。
  無論你是否已經深陷移動互聯網的泥潭,我相信前菜非常的可口的,大傢可以像讀故事一般獲取第一手信息,就目前來看我覺得這些信息還是很新鮮(接地氣)的。
  接著介紹主菜,由第4~8章組成,讓大傢品嘗到移動互聯網測試行業中的應用功能測試要點、常用工具、常用框架、實際項目案例以及性能測試等菜色。
  功能測試要點——從移動應用測試的日常工作中總結齣相對優先級較高的測試切入點,用我的話來講都是真正的經驗之談,沒啥技術含量。
  常用工具——介紹及實踐日常工作中經常用到的移動應用測試工具。品嘗過後應屬最美味的一道菜肴。
  常用框架——介紹及實踐一些常用的框架,無論是分層測試還是自動化測試都會涉及到對這些框架的檢測。
  實際項目的案例——整個章節詳細介紹瞭兩個實際項目案例的測試過程,屬於對前麵幾章的綜閤實踐。
  性能測試——介紹及實踐移動應用的性能測試方法,包括工具的使用以及一些測試思路,我對性能也瞭解有限,故味道應該很淡。
  如果你的牙口不好、腸胃不佳,主菜也許難以咀嚼或者一下子消化,這不是問題,可以慢慢品嘗,不必急著一天拿下,不是麼?
  接下來是甜點時間,甜點是主菜之後的奬賞,可以使得吃的人放鬆,由附錄A和附錄B組成。先給大傢祝興添點“樂子”,對很多自稱測試工程師卻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測試”的朋友以及測試行業經常齣現的問題進行吐槽(這不由得讓我想到業內相當齣名的槽神(@槽神劉叫獸))。吐槽本身是很輕鬆的事,小吐怡情,何樂而不為呢?之後,公平起見,大傢再來吐槽我的觀點。
  測試人員的自我修養——整篇吐槽不知道“測試”為何物的“測試人”,業界的“忽悠大佬們”就不用提瞭,他們已經沒有任何修養可言瞭。
  測試行業常見問題——整篇吐槽業內幾乎每天都會齣現的問題。也許很多人會覺得這些問題都很初級,我可不這麼看,俗話說“大象怕老鼠”,多少人多少次倒黴就倒黴在這些初級問題上,說誰誰知道。
  我看到你一直在撇嘴,是不是感覺甜的要掉牙瞭或者都不屑於吐槽我瞭?這就差不多瞭,“不吐不快”嘛,吐淨瞭就快入道瞭——我們需要不停地以人為鑒,反思自己,否則被人吐槽還是好的。
  最後是餐後水果部分,附錄C摘抄瞭我自己博客中覺得有價值的幾篇,有助於飯後消化。
  好吧,我還是說實話吧,其實甜點和水果並不在我最初的菜單中,隻是這8個月的時間洋洋灑灑寫下來,覺得有必要增加這樣兩章內容。也許你覺得是湊數的,但在我自己看來,這兩章闡述的觀點也是我心中認為本書原本就該擁有的部分。
  最後說一下這本書的目的——讓更多的人能夠看到我分享的經驗。
  在編寫本書過程中最大的難點有兩個:第一點是撰寫。我從2013年4月份開始撰寫本書,女兒剛齣生不到一個月,不得不說這一段日子非常難熬,拼的是體力和毅力。正因為處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我更能自豪並負責地告訴大傢,書中的每一個字都是自己三年多工作經驗的真實提煉,為的隻是讓大傢看到我的分享,將自己的所見所感傳達給更多的人,並與行業其他忽悠扯淡的書劃清界限。
  第二點是審核。在這個行業中,技術大牛的人的確很多,但我思前想後最終沒有找到適閤審核全書的人,這一點大傢瀏覽過全書後就會發現。不過,這裏依然要感謝參與審核部分章節的朋友——張立華(@晉恒溫)、謝瓊(@謝小麥啊)、張昊翔(@美滿的張昊翔)和鬍明偉(@ Mingway_Hu),他們分彆從不同的角度做瞭審核。做過審核的同學都會知道,審核在某種意義上來講比撰寫更纍人,在此非常感謝我的小夥伴們。
  前言是在我寫完整本書之後纔迴來補充的,這道大餐背後隱藏著太多的酸甜苦辣。或許你之前就認識我,或許你根本就不知道我是誰,又或許我已經被你歸瞭“扯淡”的行列,但是,無論如何,我在這裏懇請你能夠讀完整本書(包括後記),再來評價,至少在測試和原則上。如果你認同我的觀點和原則,那麼讓我們一起為瞭測試行業的進步而奮鬥吧!
  陳曄


《深入解析移動應用測試:從原理到實踐的全麵指南》 前言 在當今數字化浪潮席捲全球的時代,移動應用已深刻地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從社交娛樂到工作學習,再到金融支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一款優秀、穩定、用戶體驗卓越的移動應用絕非一日之功,背後離不開嚴謹細緻的測試工作。測試,作為軟件生命周期中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是確保産品質量、提升用戶滿意度的重要保障。本書旨在為廣大移動應用開發者、測試工程師以及對移動應用測試感興趣的技術人員,提供一套係統、深入、且兼具實操性的測試理論與實踐框架。我們不拘泥於特定的平颱或工具,而是著力於構建一種通用的、可遷移的移動應用測試思維模式,幫助讀者理解測試的本質,掌握核心的技術方法,並能靈活運用於實際工作中,應對日益復雜多變的移動應用開發與測試挑戰。 第一章:移動應用測試的基石——核心概念與理論 本章將帶領讀者走進移動應用測試的廣闊天地,從最基礎的概念入手,為後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我們將深入探討: 軟件測試的本質與目的: 為什麼我們需要測試?測試的終極目標是什麼?我們不僅僅滿足於發現Bug,更要理解測試是如何通過風險管理、質量保證來為産品增值的。 移動應用測試的獨特性: 相較於傳統的桌麵應用或Web應用,移動應用在設備多樣性、網絡環境復雜性、用戶交互方式、性能瓶頸、安全性要求等方麵有哪些獨特的挑戰?我們將逐一剖析。 測試的生命周期與體係: 測試並非孤立存在,而是與軟件開發流程緊密結閤。本章將梳理測試在需求分析、設計、開發、部署、維護等各個階段的角色與職責,介紹V模型、敏捷測試等主流測試模型。 不同層級的測試方法: 從單元測試、集成測試到係統測試、驗收測試,每一種測試層級都有其特定的關注點和實現方式。我們將詳細解析它們的區彆與聯係,以及如何在移動應用開發中閤理運用。 測試用例設計方法論: 如何設計齣高效、覆蓋率高的測試用例?我們將介紹等價類劃分、邊界值分析、錯誤推測法、因果圖法、狀態遷移法等經典測試用例設計技術,並結閤移動應用場景進行舉例說明。 測試報告與缺陷管理: 如何清晰、準確地記錄測試結果?如何有效地管理和跟蹤缺陷?我們將探討測試報告的關鍵要素,以及缺陷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性,介紹常用的缺陷管理工具和流程。 第二章:移動應用架構與測試挑戰 理解移動應用背後的架構是進行有效測試的前提。本章將從架構層麵剖析移動應用,揭示不同架構模式可能帶來的測試挑戰。 原生應用(Native App)的特性與測試要點: 深入解析iOS(Swift/Objective-C)和Android(Java/Kotlin)原生應用的開發模型、UI組件、係統API調用等,分析其在性能、內存管理、設備兼容性、係統權限等方麵的測試難點。 混閤應用(Hybrid App)的解析與測試策略: 探討Webview、JavaScript橋接等混閤應用的核心技術,分析其在性能、多平颱兼容性、原生功能調用、安全性等方麵與原生應用相比的差異和測試重點。 跨平颱應用(Cross-Platform App)的機遇與挑戰: 深入理解React Native、Flutter、Xamarin等跨平颱框架的原理,分析其在代碼復用、渲染機製、原生模塊集成等方麵的優勢,以及在跨平颱兼容性、性能調優、原生功能適配等方麵的測試挑戰。 客戶端-服務器架構的協同測試: 移動應用通常與後端服務器通信。本章將闡述客戶端與服務器交互的數據傳輸、API接口、狀態同步等方麵的測試,以及如何進行接口測試和端到端測試。 移動端與硬件交互的測試: 攝像頭、GPS、傳感器、藍牙、NFC等硬件功能是移動應用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將探討如何針對這些硬件進行功能性、性能性、可靠性測試。 第三章:功能測試的深度探索 功能測試是移動應用測試的核心,本章將詳細講解如何設計和執行全麵、深入的功能測試。 用戶界麵(UI)與用戶體驗(UX)測試: 不僅關注界麵元素的顯示是否正確,更關注布局的適配性、交互的流暢性、視覺的一緻性、操作的易用性。我們將討論如何評估UI/UX的質量。 業務邏輯測試: 確保應用的核心業務流程按照預期執行,處理各種正常和異常場景,包括數據校驗、權限控製、狀態轉換等。 異常場景與邊界條件測試: 模擬各種意想不到的輸入、網絡中斷、後颱切換、來電/消息乾擾等情況,驗證應用的魯棒性。 數據存儲與同步測試: 移動應用通常涉及本地數據存儲(如SQLite, SharedPreferences)和雲端數據同步。我們將討論如何驗證數據的完整性、一緻性和安全性。 國際化(i18n)與本地化(l10n)測試: 確保應用在不同語言、區域設置下都能正常顯示和使用,包括文本翻譯、日期/時間格式、貨幣單位、布局適配等。 權限與安全測試基礎: 瞭解移動應用的權限管理機製,測試用戶對敏感數據和功能的訪問控製是否有效,發現潛在的安全漏洞。 第四章:非功能測試——性能、穩定性與安全性 除瞭功能正確性,移動應用的非功能性指標同樣至關重要。本章將聚焦於性能、穩定性、安全性和兼容性等關鍵非功能測試領域。 性能測試: 啓動時間與響應速度: 測量應用啓動時間、界麵切換時間、操作響應時間,找齣性能瓶頸。 內存消耗與CPU使用率: 監控應用的內存占用和CPU消耗,避免因資源過度占用導緻卡頓或崩潰。 網絡數據傳輸效率: 分析應用的網絡請求量、數據傳輸大小,優化網絡通信。 電池消耗評估: 評估應用在後颱和前颱運行時對設備電池續航的影響。 穩定性測試: 壓力測試(Stress Testing): 在極端負載下測試應用的極限承受能力,觀察其錶現。 疲勞測試(Soak Testing): 讓應用長時間運行,觀察是否存在內存泄漏、資源耗盡等問題。 恢復性測試: 模擬各種中斷(如網絡斷開、低電量警告)後,應用是否能正常恢復。 安全性測試: 數據傳輸安全: 檢查SSL/TLS等加密機製的有效性,防止數據在傳輸過程中被竊取。 本地數據安全: 評估應用存儲的敏感數據是否得到妥善保護,是否存在明文存儲風險。 權限管理漏洞: 檢查應用是否過度申請權限,或者權限濫用。 注入攻擊與越獄/Root檢測: 探討常見的安全威脅,以及應用的防範措施。 兼容性測試: 設備兼容性: 覆蓋不同品牌、型號、屏幕尺寸、分辨率的設備。 操作係統版本兼容性: 測試應用在不同版本的操作係統上運行的穩定性。 網絡環境兼容性: 在3G, 4G, 5G, Wi-Fi, 弱網環境下測試應用的錶現。 其他應用/服務兼容性: 與係統其他應用(如通知、分享)或第三方SDK的交互兼容性。 第五章:自動化測試的實踐與進階 在快速迭代的移動開發模式下,自動化測試已成為提升效率、保障質量的關鍵。本章將深入講解自動化測試的策略、工具與實戰。 自動化測試的價值與適用場景: 什麼時候適閤引入自動化?自動化能解決什麼問題?我們將分析自動化測試在迴歸測試、冒煙測試、性能測試等方麵的優勢。 自動化測試框架選型: 介紹主流的移動應用自動化測試框架,如Appium, Espresso, XCUITest等,分析它們的特點、優劣勢以及適用場景。 編寫可維護、可擴展的自動化腳本: 講解Page Object Model(POM)等設計模式,如何編寫清晰、易讀、易於維護的自動化測試代碼。 元素定位策略: 深入探討ID, XPath, Accessibility ID, Class Name等多種元素定位方式,以及如何選擇最可靠的定位方式。 數據驅動與關鍵字驅動測試: 如何將測試數據與腳本分離,提高測試用例的復用性和靈活性。 CI/CD與自動化測試集成: 如何將自動化測試無縫集成到持續集成/持續交付流程中,實現代碼提交後自動執行測試,加速發布周期。 自動化測試的挑戰與最佳實踐: 討論自動化測試的維護成本、環境搭建、元素定位不穩定等常見問題,並分享剋服這些挑戰的經驗。 第六章:移動應用測試的輔助技術與前沿趨勢 除瞭核心的測試技術,瞭解一些輔助技術和前沿趨勢,能幫助測試工程師更有效地工作,並保持技能的競爭力。 日誌分析與監控: 如何利用日誌工具(如Logcat, Instruments)進行問題定位,如何使用性能監控工具(如Firebase Performance Monitoring, New Relic)進行綫上應用監控。 網絡抓包與分析: 使用Charles, Wireshark等工具進行網絡請求的抓包與分析,理解API交互細節。 代碼審查與靜態分析: 介紹代碼審查在早期發現潛在問題的重要性,以及靜態分析工具在提升代碼質量方麵的作用。 機器學習與AI在測試中的應用: 探討AI如何輔助測試用例生成、缺陷預測、UI自動化等方麵。 可測試性設計(Design for Testability): 在開發初期就考慮如何使應用更容易被測試,以及開發者和測試人員如何協同工作。 雲測平颱與眾包測試: 介紹雲測平颱如何提供海量設備和環境,以及眾包測試在用戶反饋收集方麵的價值。 結語 移動應用測試是一個充滿挑戰但也極具成就感的領域。本書緻力於提供一個紮實、全麵且具備前瞻性的學習框架,幫助您掌握移動應用測試的核心理念、關鍵技術與實戰技巧。我們相信,通過對本書內容的深入學習和實踐,您將能構建更強大的測試能力,為打造高質量的移動應用貢獻關鍵力量。願您在移動應用測試的道路上,不斷探索,精益求精。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大話移動APP測試》簡直是我入行移動測試以來遇到的最實在的一本書!之前我一直是拿著“考試指南”一點點啃,那些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總感覺隔靴搔癢,離實際工作總有一層窗戶紙。直到我翻開這本書,纔真正感覺自己“落地”瞭。它沒有泛泛而談什麼“敏捷開發”、“DevOps”,而是直接切入瞭我們每天都要麵對的痛點。比如,書中關於Android設備碎片化問題的講解,簡直是把我內心深處的聲音都說齣來瞭!那些五花八門的機型、係統版本、分辨率,曾經讓我頭疼不已,書裏不僅分析瞭問題根源,還提供瞭非常具體的測試策略和工具推薦,讓我瞬間有瞭“有理可循”的感覺。還有iOS的測試部分,雖然我日常接觸Android多一些,但書中對於iOS一些獨特的機製,比如沙盒機製、權限管理等,都有非常清晰的解釋,對於我這種想拓寬技術棧的人來說,簡直是及時雨。而且,書裏的一些小技巧,比如如何高效地管理測試用例,如何利用自動化工具提升效率,都讓我受益匪淺。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在和一位經驗豐富的測試老兵聊天,他把自己的“武功秘籍”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你,讓你少走彎路,快速成長。

評分

參加工作以來,我一直希望能係統地學習移動APP測試的知識,但市麵上的資料要麼過於理論化,要麼過於碎片化,很難找到一本能夠全麵覆蓋Android和iOS測試內容,並且兼具實踐性的書籍。《大話移動APP測試》這本書,可以說填補瞭我的這一空白。它不僅涵蓋瞭移動APP測試的各個方麵,從基礎概念到高級技巧,都講解得非常透徹。尤其是書中關於“性能測試”的部分,讓我印象深刻。很多APP看起來功能齊全,但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卻卡頓、耗電,嚴重影響用戶體驗。這本書詳細地介紹瞭如何進行性能測試,包括如何使用Android Studio的Profiler、Instruments等工具,以及如何分析CPU、內存、網絡等指標。我之前對性能測試知之甚少,讀完這本書,感覺自己一下子掌握瞭衡量APP質量的關鍵維度。而且,書中還穿插瞭一些真實案例分析,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測試理論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總而言之,這本書是我在移動測試領域的“寶藏”。

評分

在技術更新迭代飛快的移動互聯網時代,想要跟上測試技術的步伐,實在是不容易。我之前一直在摸索如何在Android和iOS兩個平颱上都能做到高效、精準的測試,期間踩過不少坑。直到我讀瞭《大話移動APP測試》,纔感覺找到瞭“定海神針”。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測試方法論的深入探討。它沒有僅僅停留在工具的使用層麵,而是從測試的本質齣發,分析瞭不同測試類型(如功能測試、兼容性測試、性能測試、安全性測試)在移動APP測試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落地。書中關於“風險導嚮測試”的理念,讓我重新審視瞭測試的優先級,學會瞭如何將有限的測試資源投入到最關鍵的環節。此外,書中對於測試報告的撰寫、缺陷管理的最佳實踐也有非常詳細的指導,這對於我們日常工作中與開發、産品溝通協作至關重要。我嘗試著將書中的一些方法應用到我的工作中,發現測試的效率和質量都有瞭顯著的提升,一些之前容易遺漏的Bug也被及時發現。

評分

說實話,一開始看到《大話移動APP測試》這個名字,我以為會是那種講故事、段子居多的書,抱著“隨便看看”的心態開始的。結果,它竟然給瞭我巨大的驚喜!這本書的“大話”不是信口開河,而是用一種非常接地氣、易於理解的方式,把移動APP測試的核心知識點娓娓道來。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場景化測試”的講解。很多時候,我們隻關注功能是否實現,卻忽略瞭用戶實際使用APP的各種場景。書中通過大量的實際案例,教會我們如何站在用戶的角度思考,設計齣更貼近真實需求的測試用例。比如,在弱網環境下,APP的錶現如何?電量消耗情況怎麼樣?這些細節往往決定瞭一個APP的用戶體驗。書中關於網絡模擬、性能監控等方麵的介紹,讓我對如何進行更全麵的測試有瞭全新的認識。而且,它不是那種“照本宣科”的教材,而是充滿瞭作者在實際工作中的經驗總結,很多觀點都非常有啓發性。我甚至覺得,這本書不僅適閤初學者,對於有幾年經驗的測試工程師來說,也能從中獲得不少新的靈感。

評分

之前在團隊裏,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工具人”,知道怎麼用一些自動化測試框架,但對於背後的原理、如何根據項目特點選擇閤適的工具,總是有些模糊。讀完《大話移動APP測試》,我纔明白,原來測試不僅僅是執行,更是策略和思考。書裏對於Android和iOS測試的差異化處理,真是太細緻瞭!比如,對於Android的自動化測試,它詳細講解瞭UI Automator、Espresso等框架的優劣勢,以及如何在不同的Android版本和設備上進行適配。而對於iOS,則重點介紹瞭XCUITest,以及如何處理iOS的自動化測試環境搭建。書中還提到瞭許多關於測試數據準備、測試環境搭建的實用技巧,這些都是我們在實際工作中經常會遇到的難題,但很少有書籍會如此細緻地去講解。我甚至發現瞭一些我之前完全不知道的、能夠大幅提升效率的工具和插件,真是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這本書,就像一位資深的領路人,把你從迷霧中帶齣來,讓你清晰地看到前方的道路。

評分

好書啊,這沒話說,這非常滿意!

評分

好書啊,這沒話說,這非常滿意!

評分

公司用書,質量還好

評分

還可以吧。還可以吧。

評分

深入淺齣,還不錯,看看總是會有收獲

評分

我覺得很一般,沒有很實用的內容

評分

嗯嗯,活動買的,非常喜歡

評分

寶貝是給兒子買的,物流好快!

評分

書有點老,內容不是乾貨,可以看瞭當多讀兩本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