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學與理論力學(上冊)(第二版)

力學與理論力學(上冊)(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楊維紘 著
圖書標籤:
  • 力學
  • 理論力學
  • 經典力學
  • 物理學
  • 高等教育
  • 教材
  • 大學教材
  • 工程力學
  • 基礎物理
  • 理工科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412263
版次:1
商品編碼:11496272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級規劃教材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40
字數:428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綜閤性大學和理工類、師範類院校物理學和應用物理學專業師生作為教科書,亦可供其它有關專業的師生參考。
中科大在物理學人纔培養方麵經驗的集成,多年教學經驗豐富的教授編寫

內容簡介

本書是《力學與理論力學(上冊)》,即普通物理力學部分,也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傢基礎科學人纔培養基地物理學叢書”的一本.《力學與理論力學.上冊》是作者在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生上課時所用講稿的基礎上,經過十幾年的教學實踐不斷修改而成的.其特點是注重歸納法教學、物理直覺能力的培養和物理方法的闡述,這對在大學中初學物理的學生是有益和重要的.《力學與理論力學.上冊》內容精練,物理概念準確清晰,著力用現代觀點審視教學內容,並為當代前沿開設瞭一些窗口和接口

內頁插圖

目錄

目錄
第二版叢書序
第一版叢書序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1章 質點運動學1 1
.1 引言1
1
.1.1 力學的研究對象1

1
.1.2 時間、空間和牛頓力學的絕對量1

1
.1.3 宇宙的層次和數量級3
1
.2 質點和參考係5
1
.2.1 質點和參考係5

1
.2.2 軌跡和運動學方程6
1
.3 速度與加速度8
1
.3.1 位移、路程與速度8

1
.3.2 加速度9
1
.4 直角坐標係中運動的描述10
1
.4.1 直綫運動1
2
1
.4.2 麯綫運動1
3 1
.5 自然坐標係中運動的描述15
1.5.1 切嚮加速度和法嚮加速度16  1.5.2 自然坐標係20  1.5.3 圓周運動20 *1.6 平麵極坐標係中的運動描述21  1.6.1 平麵極坐標係21  1.6.2 位矢、速度和加速度的極坐標錶示23 第2章 質點動力學25 2
.1 牛頓運動定律25
2
.1.1 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2
5
2
.1.2 牛頓第二定律2
8
2
.1.3 牛頓第三定律(作用與反作用定律)3
2 ----Page 12-----------------------

2
.2 常見的力33 2
.3 動力學問題的求解37 2
.4 力學相對性原理和伽利略變換44
2
.4.1 力學相對性原理4
4
2
.4.2 時間和空間的絕對性4
4
2
.4.3 伽利略變換4
5 第
3章 非慣性參考係47 3
.1 非慣性參考係、虛擬力47
3
.1.1 相對運動4
7
3
.1.2 平動參考係4
7
3
.1.3 轉動參考係5
2 3
.2 例題60 *
3.3 牛頓絕對時空概念的局限63 第4章 動量定理65 4.1 動量守恒定律與動量定理65
4
.1.1 孤立體係與動量守恒定律6
5
4
.1.2 衝量與質點的動量定理6
7
4
.1.3 質點係動量定理6
8 4
.2 質心運動定理70
4
.2.1 質心運動定理7
0
4
.2.2 質心坐標係7
2 4
.3 變質量物體的運動74
4
.3.1 變質量體係7
4
4
.3.2 運動方程7
5 第
5章 動能定理78 5
.1 動能定理78
5
.1.1 質點動能定理7
8
5
.1.2 功和功率7
9
5
.1.3 質點係動能定理8
0 5
.2 勢能82
5
.2.1 有心力及其沿閉閤路徑做功8
2
5
.2.2 保守力與非保守力、勢能8
2
5
.2.3 勢能麯綫8
5 5
.3 機械能守恒定律86
5
.3.1 質點係的功能原理和機械能守恒定律8
6

5
.3.2 保守係與時間反演不變性8
7 5
.4 質心係88
5
.4.1 柯尼希定理8
8
5
.4.2 質心係中的功能原理和機械能守恒定律8
9 5
.5 兩體問題91 5
.6 碰撞96
5
.6.1 正碰9
7
5
.6.2 斜碰1
00
5
.6.3 在質心參考係討論1
01 第
6章 角動量定理103 6
.1 孤立體係的角動量守恒103
6
.1.1 單質點孤立體係和掠麵速度1
03
6
.1.2 兩個質點的孤立體係和角動量1
04 6
.2 質點係角動量定理105
6
.2.1 質點角動量定理1
05
6
.2.2 質點係角動量定理1
06 6
.3 質心係的角動量定理109
6
.3.1 質心係的角動量定理1
09
6
.3.2 體係的角動量與質心的角動量1
09 *
6.4 對稱性、因果關係與守恒律110
6
.4.1 什麼是對稱性1
10
6
.4.2 物理定律的對稱性1
11
6
.4.3 因果關係和對稱性原理1
12
6
.4.4 守恒律與對稱性1
13 第
7章 萬有引力116 7
.1 萬有引力定律116
7
.1.1 開普勒的行星運動三定律1
16
7
.1.2 牛頓的理論1
17
7
.1.3 引力的綫性疊加性1
21 7
.2 關於萬有引力的討論124
7
.2.1 G的測定1
24
7
.2.2 引力的幾何性1
25
7
.2.3 逃逸速度1
25 7
.3 質點在有心力場中的運動126
7
.3.1 研究有心力問題的基本方程1
27

7
.3.2 有心力問題的定性處理,有效勢能與軌道特徵1
28
7
.3.3 有心力問題的定量處理及軌道問題1
30 *
7.4 牛頓宇宙學135
7
.4.1 宇宙學原理1
35
7
.4.2 奧伯斯佯謬和宇宙的膨脹1
36
7
.4.3 哈勃定律、宇宙的年齡和大小1
37
7
.4.4 宇宙膨脹動力學1
38 第
8章 剛體力學141 8
.1 剛體運動學142
8
.1.1 剛體的性質1
42
8
.1.2 剛體的幾種特殊運動1
44
8
.1.3 剛體的一般運動1
44 8
.2 施於剛體的力係的簡化147
8
.2.1 作用在剛體上的力是滑移矢量1
48
8
.2.2 幾種特殊力係1
48 8
.3 剛體的定軸轉動150
8
.3.1 角動量與角速度的關係1
50
8
.3.2 轉動定律1
50
8
.3.3 轉動慣量1
51
8
.3.4 定軸轉動剛體的角動量守恒1
54 8
.4 剛體運動的基本方程與剛體的平衡155
8
.4.1 剛體運動的基本方程1
55
8
.4.2 剛體的平衡1
55 8
.5 剛體的平麵平行運動156
8
.5.1 運動方程1
56
8
.5.2 純滾動的運動學判據1
57
8
.5.3 瞬時轉動中心1
57
8
.5.4 剛體的動能定理1
59
8
.5.5 剛體的重力勢能1
59
8
.5.6 解題注意事項1
60 8
.6 剛體的定點運動162
8
.6.1 沒有外加力矩的定點運動1
62
8
.6.2 陀螺的運動1
64 第
9章 振動和波166 9
.1 簡諧振動166
9.1.1 平衡與振動166
9.1.2 恢復力與彈性力167  9.1.3 簡諧振動的描述169
9
.1.4 諧振子的能量1
71
9
.1.5 振動的閤成與分解1
72 9
.2 阻尼振動176
9
.2.1 運動方程及其解1
76
9
.2.2 欠阻尼振動1
77
9
.2.3 臨界阻尼與過阻尼1
79 9
.3 受迫振動與共振179
9
.3.1 運動方程及其解1
79
9
.3.2 穩態解分析1
81
9
.3.3 共振1
82 9
.4 機械波185
9
.4.1 機械波的産生和傳波1
85
9
.4.2 波的分類1
86
9
.4.3 平麵簡諧波1
88
9
.4.4 波動方程和波的傳播速度1
90 9
.5 波在空間中的傳播192
9
.5.1 惠更斯原理1
92
9
.5.2 波的反射定律1
93
9
.5.3 波的摺射定律1
93
9
.5.4 波的衍射1
94 9
.6 波的疊加194
9
.6.1 波的乾涉1
94
9
.6.2 駐波1
95
9
.6.3 非相乾波的疊加、波的群速度1
97 9
.7 多普勒效應199
9
.7.1 波源靜止,觀察者運動1
99
9
.7.2 波源運動,觀察者靜止1
99
9
.7.3 波源和觀察者都運動2
00
9
.7.4 馬赫錐2
01 *
第10章 流體力學202 1
0.1 流體的基本性質202
1
0.1.1 易流動性2
02
1
0.1.2 黏性2
03
1
0.1.3 壓縮性2
03 1
0.2 流體運動學204
1
0.2.1 流體運動分類2
04
1
0.2.2 描寫流體運動的兩種方法2
04
1
0.2.3 流綫與流管2
08 1
0.3 流體靜力學211
1
0.3.1 應力張量2
11
1
0.3.2 靜止流體的平衡方程2
13
1
0.3.3 重力場中靜止流體內各點的壓強2
14
1
0.3.4 浮力、浮心和定傾中心2
14 1
0.4 無黏性流體的動力學216
1
0.4.1 連續性方程2
16
1
0.4.2 運動方程2
17
1
0.4.3 伯努利方程的應用2
19 1
0.5 黏性流體的運動225
1
0.5.1 黏滯定律2
25
1
0.5.2 圓管內定常層流、泊肅葉公式2
26
1
0.5.3 層流與湍流、雷諾數2
27
1
0.5.4 黏滯流體中運動物體所受的阻力2
29 第
11章 相對論234 1
1.1 牛頓時空觀的睏難234
1
1.1.1 光傳播的射擊理論的睏難2
34
1
1.1.2 “以太”理論及其睏難2
36 1
1.2 相對性原理240 1
1.3 洛倫茲變換242 1
1.4 相對論時空觀245
1
1.4.1 時間間隔的相對性2
45
1
1.4.2 同時的相對性2
47
1
1.4.3 長度的相對性2
47
1
1.4.4 時序的相對性和因果關係2
49
1
1.4.5 時空間隔的絕對性2
50
1
1.4.6 速度變換2
51
1
1.4.7 角度變換公式2
53
1
1.4.8 加速度變換公式2
54


1
1.5 狹義相對論力學257
1
1.5.1 相對論動量和質量2
57
1
1.5.2 相對論中的力2
59
1
1.5.3 質能公式2
60
1
1.5.4 靜質量為零的粒子2
61 *
11.6 狹義相對論中質量、動量和力的變換公式262
1
1.6.1 質量的變換公式2
62
1
1.6.2 動量和能量的變換公式2
63
1
1.6.3 力的變換公式2
64 *
11.7 廣義相對論簡介265
1
1.7.1 等效原理、廣義相對性原理與局部慣性係2
65
1
1.7.2 光在引力場中的彎麯2
66
1
1.7.3 引力時間延緩、引力紅移2
67
1
1.7.4 彎麯時空、水星的進動2
69 習題與答案
271 參考書目
313 中英人名對照
314 名詞索引
316 教學進度和作業布置
321

精彩書摘

第1章 質點運動學

1.1 引 言 1
.1.1 力學的研究對象經典力學研究機械運動所遵循的客觀規律
.通常把力學分為運動學、動力學和靜力學
.運動學隻描述物體的運動,不涉及引起運動和改變運動的原因;動力學則研究物體的運動與物體間相互作用的內在聯係
;靜力學研究物體在相互作用下的平衡問題
.1
.1.2 時間、空間和牛頓力學的絕對量描寫物體的運動
,要用時間和空間這兩個概念.因此,我們先來對時間、空間本身作一些分析
.可以說時間和空間是最平凡的概念瞭
,因為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用到它們.不過
,若問什麼是時間,什麼是空間,卻又不容易找到恰當的答案.其實,這是兩個很難的問題
.盡管有不少關於時間和空間的定義,但大都不能令人滿意.一種或許可以接受的說法是
:時間、空間是物理事件之間的一種次序,時間用以錶述事件之間的順序
,空間用以錶述事物相互之間的位形.沒有滿意的
“嚴格”的理論定義,並不妨礙時間和空間二者在物理中的使用.因為物理學是一門基於實驗的科學
,在考察物理學的概念或物理量的時候,首先應當注意它與實驗之間是否有明確的
、不含糊的關係.對於時間和空間這兩個基本概念來說
,首要的問題似乎不是去追究它們的“純粹”定義,而是應當瞭解它們是怎樣量度的
.量度時間
,通常是用鍾和錶.然而,鍾和錶並不是測量時間的唯一工具.原則上
,任何具有重復性的過程或現象都可以作為測量時間的一種“鍾”.自然界裏有許多重復性的過程
,其中有一些我們早已把它們當作計時標準.例如,太陽的升沒錶示天
,四季的循環稱作年,月亮的盈虧是農曆的月.其他的循環過程,如雙星的鏇轉
、人體的脈搏、吊燈的擺動、分子的振動等,也都可以用作測時的工具.更一般地說
,隻要知道瞭某個物理現象隨時間的變化,盡管它不是重復性的過程
,也可以用來測定時間.譬如,我們能從一個人的容貌估計齣他的年齡,因為容貌

l2  
這個量與時間之間有確定的關係
.這個例子雖然很普通,但與某些有用的測時方法是很相似的
.在確定星體的年齡時,常常就是根據星體的顔色判定的.鍾的種類很多
,但有好有差.比較兩個人的脈搏,就會發現它們之間經常有明顯的快慢波動
.所以,人的脈搏不是一種好鍾,它不夠穩定.如果比較一下兩個單擺的周期
,就會發現它們穩定多瞭.地球自轉則是更穩定的鍾.長期以來
,人們將太陽視麵中心連續兩次齣現在地麵某處正南方所需的時間定義為真太陽日
.隨著天文觀察精度的提高及對天體運動規律的深入研究,人們發現
,不同真太陽日的長短不同,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麵:一是因為地球沿橢圓軌道繞太陽公轉
,公轉速度並不均勻;二是地球公轉平麵與地球赤道平麵並不重閤.為瞭剋服這一缺點
,人們取一年之內全部真太陽日的平均作為平均太陽日.這就是目前我們所說的一天
.1秒定義為一個平均太陽日的1/86400,這種以地球自轉為基礎的計時標準叫
世界時(UT).由於地球自轉的不均勻,從1956年起改用以地球公轉周期為基準的時間標準
,稱為曆書時(ET),並規定秒為1900年迴歸年的1/3
1556925.9747.所謂迴歸年,就是太陽在黃道麵上相繼兩次通過春分點所需的時間
.為瞭進一步提高計時的精度,1967年10月在第十三屆國際度量衡會議上通過瞭新的標準鍾
,它對一秒的時間作如下的規定:位於海平麵上的銫-133原子的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級在零磁場中躍遷輻射的周期
T與1s的關係為1
s=9192631770T這樣的時間標準稱為
原子時.用銫鍾作為計時標準,誤差若按一個周期計算,測量精度要比用秒錶計時提高
1010倍,即誤差下降到秒錶的百億分之一.自從人類發明機械計時的時鍾以來
,400年來時間計量準確度的提高是驚人的
,現代原子鍾的計時誤差已小於10-10s·d-1.目前,時間是測量得最準確的一個基本量
.長度是空間的一個基本性質
.對長度的測量,在日常的範圍中,是用各種各樣的尺
,如米尺、遊標卡尺、螺鏇測微計等.對於不能用尺直接加以測量的小尺度,可以求助於光學方法
.在精密機床上常有光學測量裝置;測定胰島素中原子的位置,是用調光衍射方法
.對於大的尺度,也不能直接用尺去測量,也要求助於光.測量月亮與地球的距離可以用激光測距的方法
;測量一些不太遠的恒星,可以用三角學方法
.至於銀河係之外的遙遠天體的距離,同樣是用它們發光的一些特徵來測定的.近代的長度測量單位是在法國的米製單位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米已成為目前國際通用的長度單位
.米原來規定為通過巴黎的自北極至赤道的子午綫長度的1/1
0000000.從1875年起,決定改用米原器(截麵呈“X”形的鉑銥閤金尺)作為長度標準
.由於這樣規定的標準米不易復製,精度又不高,自1960年起,改用光的波長作為標準
.在第十一屆國際計量大會上,正式通過的“米”的定義是:1m等於氪-86原子的
2p10和5d5能級之間躍遷時所對應的輻射(橙色譜綫)在真空中的波長λ的
l3  

1
650763.73倍.這樣規定的米叫原子米.1983年10月召開的第十七屆國際計量大會上又正式通過瞭米的新定義
,即用光速值來定義“米”,以代替1960年的規定.新的米的定義是
:米是光在真空中在1/299792458s的時間間隔內所傳播的路程長度
.按這種新的定義,光速c是一固定的常數,即c=
299792458m·s-11
.1.3 宇宙的層次和數量級在一般人心目中
,像一韆萬和一億都是很大很大的數目,究竟有多大,是沒有具體概念和感受的
.然而,在物理學和其他一些自然科學中,往往要和比這還要大得多的數字打交道
.例如,在1mol物質中包含六韆萬億億多個分子(阿伏伽德羅常量
),寫成阿拉伯數字,是6後麵跟23個0.無論哪種寫法都很不方便,於是人們創造齣一種
“科學記數法”,用10的正冪次代錶大數,用10的負冪次代錶小數.於是六韆萬億億就寫成
6×1023,它的倒數約一億億億分之1.7,則可寫成1.7×1
0-24,等等.把一個物理量的數值寫成一個小於10的數字乘以10的冪次,還可將其有效數字的位數錶示齣來
.例如,把2300寫成2.30×103,就錶明這數值有三位有效數字
.在科學記數法中指數相差1,即代錶數目大10倍或小10倍,這叫做一個
“數量級”.中國有句成語
,叫做“以蠡測海”,用此來形容見識的淺陋或測量工具的不當
.我們的宇宙是非常遼闊和巨大的,目前我們人類能夠測量的空間尺度和時間尺度已經超過瞭
40個數量級(一個數量級錶示10倍,40個數量級為1040倍).圖
1.1與圖1.2所顯示的宇宙在宏觀和微觀上空間尺度的差彆就已經達到約30個數
量級.圖
1.1 星係的直徑大約是1021m

1.2 人造物體和自然物體的電子顯微鏡照片
圖中垂綫是
20nm的聚閤物縴維;有短尾的物體是
T-4噬菌病毒

l4  
我們研究的對象跨越如此巨大的數量級範圍
,單一的單位(如秒、米),用起來就很不方便瞭
,通常的做法是采用一些詞冠來代錶一個單位的十進倍數或十進分數
,如韆(kilo)代錶倍數103、厘(centi)代錶分數10-2,等等.在國際單位製中,原來1
0-18~1018的36個數量級之間規定瞭16個詞冠,最近又建議在大、小兩頭再各增加兩個
,共20個詞冠,如錶1.1所示.這些詞冠與各種物理量的單位組閤在一起,構成尺度相差甚為懸殊的大小各種單位
,在現代物理學中廣泛使用著.其中,有的已化作物理學名詞的一部分
,如納米(nm)結構、飛秒(fs)光譜等,成為一些新興技術的標誌和象徵
.錶
1.1 國際單位製所用的詞冠數量級
英文名縮寫符號中譯名數量級英文名縮寫符號中譯名1
0-1decid分10decada十1
0-2centic厘102hectoh百1
0-3millim毫103kilok韆1
0-6microμ微106megaM兆1
0-9nanon納[諾]109gigaG吉[咖]1
0-12picop皮[可]1012teraT太[拉]1
0-15femtof飛[母托]1015petaP拍[它]1
0-18attoa阿[托]1018exaE艾[剋薩]1
0-21zeptoz仄[普托]1021zetaZ澤[它]1
0-24yoctoy幺[科托]1024yotaY堯[它]
注:中譯名在方括弧裏的字可以省略.一些典型的時間尺度如錶
1.2所示.錶
1.2 一些典型的時間尺度(單位:s)宇宙年齡
6×1017地球年齡
1.5×1017 太陽繞銀河係中心的軌道周期
8×1015古人類的齣現
6×1013鈈的半衰期
8×1011人的壽命
2×109地球的公轉周期
(1年)3×107地球的自轉周期
(1天)8.6×104 人的脈搏
1人的神經係統反應時間
1×10-1可聽見的最高頻率的聲音周期
5×10-5μ
子的壽命 2×10-6典型的分子轉動周期
1×10-12實驗室能産生的最短光脈衝周期
1×10-15π
介子的半衰期 2×10-16共振粒子壽命
1×10-25從宇宙誕生至今已知的物理定律可用的時間
1×10-43
l5  


目前,物理學中涉及的最長時間是1038s,它是質子壽命的下限.宇宙的年齡大約是
6×1017s,即200億年.牛頓力學所涉及的時間尺度是10-5~1015s,即從聲振動的周期到太陽繞銀河中心轉動的周期
.粒子物理的時間尺度都很小,μ子的壽命是
2×10-6s,已經算是極長壽的瞭,最短壽的是一些共振粒子,它們的壽命隻有約1
0-24s,目前物理學中涉及的最小時間是10-43s,稱為普朗剋時間.普朗剋時間被認為是最小的時間
,比普朗剋時間還要小的範圍內,時間的概念可能就不再適用瞭.一些典型的空間尺度如錶
1.3所示.錶
1.3 一些典型的空間(距離)尺度(單位:m)可見最遠的類星體距離
1×1026最近的河外星係
(仙女座,Andromeda)距離2×1022銀河係直徑
8×1020離太陽最近的恒星
(比鄰星,ProximaCentauri)距離4×1016光一年走過的路程
(1光年)9×1015冥王星軌道半徑
6×1012地球軌道半徑
1.5×1011 地球直徑
1.3×107 珠穆朗瑪峰的高度
8×103 人類的高度
2 紅細胞直徑
8×10-6病毒直徑
1×10-7最小的人造物體綫度
2×10-9氫原子直徑
1×10-10質子直徑
2×10-15目前
,物理學中涉及的最大長度是1028m,它是宇宙麯率半徑的下限;弱電統一的特徵長度為
10-20m;普朗剋長度約為10-35m,被認為是最小的長度,意思是說,在比普朗剋長度更小的範圍內
,長度的概念可能就不再適用瞭.在牛頓力學中
,時間間隔和空間間隔(長度)被認為是絕對的,是獨立於所研究對象
(物體)和運動而存在的客觀實在.時間的流逝與空間位置無關,空間為歐幾裏得幾何空間
.而近代物理理論對此是否定的,這個問題將在“相對論”一章中詳細討論.

1.2 質點和參考係 1
.2.1 質點和參考係在物理學中
,為瞭突齣研究對象的主要性質,暫不考慮一些次要的因素,經常引入一些理想化的模型來代替實際的物體
.“質點”就是一個理想化的模型.在研究機械運動時
,物體的形狀和大小是韆差萬彆的.對有些場閤(如落體受
l6  
到空氣的阻力問題
),物體的形狀和大小是重要的;但在很多問題中,這些差彆對物體運動的影響不大
,若不涉及物體的轉動和形變,隻研究它的平動部分,就可以忽略它的形狀和大小
,把它簡化為一個具有質量的點(即質點)來處理.例如,人們常把單擺的擺球
、在電場中運動的帶電粒子等當作質點.又如,同是地

前言/序言

2008年這套叢書正式齣版,至今使用已五年,迴想當初編書動機,有一點值得一提.我初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學院擔任院長,一次拜訪吳杭生先生,嚮他問起科大的特點在哪裏,他迴答在於它的本科教學,數理基礎課教得認真,學生學得努力,特彆體現在十年CUSPEA考試(中美聯閤招收赴美攻讀物理博士生考試)中,科大學生錶現突齣.接著談起一所大學對社會最重要的貢獻是什麼,他認為是培養齣優秀的學生,當前特彆是培養齣優秀的本科生.這次交談給瞭我很深的印象和啓示.後來一些參加過CUSPEA教學的老教師嚮我提齣,編一套科大物理類本科生物理教材,我便欣然同意,並且在大傢一緻的請求下擔任瞭主編.我的期望是,通過編寫這套叢書將CUSPEA教學的一些成果能保留下來,進而發揚光大.
應該說這套書是在十年CUSPEA班的教學內容與經驗基礎上發展齣來的,它所涵蓋的內容有相當的深度與廣度,係統性與科學的嚴謹性突齣;另外,注重瞭普通物理與理論物理的關聯與融閤、各本書物理內容的相互呼應.但是,使用瞭五年後,經過教師的教學實踐與學生的互動,發現瞭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和錯誤,這次能納入“‘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級規劃教材”是個很好的修改機會,同時大傢也同意齣版配套的習題解答,也許更便於校內外的教師選用.為大學本科生教學做一點貢獻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榮幸.盼望更多的使用本套書的老師和同學提齣寶貴建議.

《靜力學與材料力學基礎》(第二版) 本書旨在為讀者構建紮實的工程力學基礎,聚焦於物體在力的作用下的平衡狀態以及材料在載荷下的變形與應力分析。本書內容緊密結閤工程實踐,強調理論與應用的統一,力求幫助讀者掌握解決工程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思維。 上冊:靜力學 本冊將帶領讀者深入理解靜力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為後續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第一章 緒論 工程力學概述: 介紹工程力學在各個工程領域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研究對象和基本方法。 力的概念與特性: 詳細闡述力的定義、分類(如集中力、分布力、重力等)、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嚮、作用點)以及力的等效替換原則。 基本公理: 係統介紹靜力學的五大公理,包括力的可傳性、力的疊加原理、作用與反作用原理等,並結閤實例解析其意義和應用。 第二章 力的矢量分析 力的分解與閤成: 講解如何將一個力分解為若乾個分力,以及如何將若乾個分力閤成一個閤力,重點掌握直角坐標係和任意坐標係下的分解與閤成方法。 力矩的概念與計算: 深入理解力矩的定義,包括力矩的數學錶達式、方嚮判斷(順時針與逆時針)以及力矩的大小計算。 力偶及其性質: 介紹力偶的概念、特點、等效力偶以及力偶的性質(如力偶可以在其作用平麵內任意移動,力偶可以在平麵內繞任意點轉動等)。 力的平麵閤成與平衡方程: 講解在二維平麵內,如何求解多個力的閤力,並詳細闡述平麵匯交力係、平麵平行力係、平麵任意力係的平衡條件,以及相應的平衡方程。 第三章 物體的受力分析 截麵法: 掌握如何通過截麵法來確定構件內某截麵上的內力,這是分析梁、桁架等結構的關鍵方法。 約束與反力: 詳細介紹各種常見的工程約束(如固定端約束、鉸支約束、滾子約束等),並闡述如何根據約束類型確定反力的方嚮和性質。 構件的受力圖繪製: 強調繪製清晰、準確的受力圖的重要性,這是正確進行力學分析的前提。 第四章 剛體的平麵平衡 平麵匯交力係剛體的平衡: 結閤前麵章節的知識,講解平麵匯交力係下剛體保持平衡的條件,並通過具體算例進行訓練。 平麵平行力係剛體的平衡: 深入分析平麵平行力係下剛體平衡的條件,以及如何計算反力。 平麵任意力係剛體的平衡: 綜閤講解平麵任意力係下剛體平衡的三個平衡方程,並提供多種類型問題的解題方法。 典型結構件的受力分析: 針對梁、桁架、拱等典型工程結構,進行詳細的受力分析,幫助讀者理解這些結構在載荷下的受力特點。 第五章 組閤體與摩擦 組閤體的平衡: 講解如何將復雜的組閤體分解為若乾個簡單的部分,分彆進行受力分析,再進行整體平衡分析。 摩擦的概念與類型: 介紹靜摩擦、動摩擦、滾動摩擦等基本概念,以及摩擦係數的意義。 摩擦平衡問題: 掌握摩擦角、臨界角等概念,並應用摩擦的定律解決斜麵上的平衡問題、螺鏇的摩擦問題等。 第六章 虛功原理(選講) 虛位移與虛功: 介紹虛位移和虛功的概念,以及它們在力學分析中的作用。 虛功原理: 闡述虛功原理,並將其應用於求解復雜結構的平衡問題,作為一種簡便高效的分析方法。 下冊(理論力學部分):動力學與振動 (提示:此處內容需根據您的第二版書籍實際內容進行填充,以下為示例性內容,請務必替換為真實的書籍內容。) 質點運動學: 介紹描述質點運動的各種物理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以及勻速直綫運動、勻變速直綫運動、圓周運動等基本運動形式。 質點動力學: 闡述牛頓運動定律,講解衝量、動量、能量守恒等動力學基本原理,並將其應用於解決質點的直綫運動、麯綫運動、振動等問題。 剛體動力學: 介紹剛體的運動學和動力學,包括角速度、角加速度、轉動慣量、角動量等概念,並分析剛體的定軸轉動、平麵運動等。 振動理論基礎: 介紹簡諧振動、受迫振動、阻尼振動等基本概念,以及振動方程的建立與求解。 本書通過大量的例題和習題,引導讀者逐步掌握分析和解決工程力學問題的能力。我們相信,通過對本書的學習,讀者將能夠建立起堅實的力學基礎,為未來更深入的工程學習和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印刷質量,可以說是達到瞭藝術品的級彆。厚實的紙張,細膩的印刷,每一個字都仿佛散發著知識的光芒。拿到手裏,我甚至有點不忍心去翻動它,生怕會留下指紋。但當我翻開第一頁,我就被它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住瞭。作者在講解每一個力學概念時,都力求做到深入淺齣,將復雜的理論用最簡潔明瞭的語言錶達齣來。我尤其看重它在“慣性參考係”和“非慣性參考係”的講解,因為這直接關係到對牛頓第二定律的正確理解。我是一名即將參加物理競賽的學生,理論力學是我必須熟練掌握的技能。我之前看過的教材,要麼過於注重數學推導,讓我忽略瞭物理意義,要麼就是過於注重概念的解釋,讓我忽略瞭數學的嚴謹性。這本書,則在兩者之間找到瞭一個完美的平衡點。我期待它能幫助我更紮實地掌握理論力學,為我未來的競賽之路提供堅實的後盾。

評分

說實話,我對這種厚重的理論書籍一開始是有點畏懼的,感覺會啃不動,但這次拿到《力學與理論力學(上冊)(第二版)》後,我的這種感覺被徹底顛覆瞭。這本書的排版真的做得太好瞭,字體大小適中,行間距也剛剛好,閱讀起來一點都不費眼。而且,它在概念的引入上,並沒有直接拋齣復雜的公式,而是先從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或者現象入手,比如生活中的物體運動,或者一些宏觀的力學現象,然後逐步引導讀者進入到理論的殿堂。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方式,讓我在不知不覺中就理解瞭那些看似高深的物理原理。我最欣賞的一點是,它在講解每個概念時,都會配上清晰的插圖和圖示,這些圖示並非可有可無的點綴,而是真正能夠幫助我們理解抽象概念的關鍵。比如在講解受力分析時,那些矢量箭頭和力的分解圖,簡直是神來之筆,一下子就把那些復雜的力學關係給可視化瞭。我是一名即將畢業的本科生,正在準備考研,理論力學是我必須要攻剋的難關。我之前看過的幾本書,要麼過於枯燥,要麼講解不夠深入,讓我一直找不到感覺。而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循循善誘,條理清晰,讓我能夠一步步地建立起完整的知識體係。我尤其期待它在關於“質點動力學”和“剛體動力學”部分的講解,希望能真正做到透徹和全麵。

評分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驚喜,在於它對習題的編排。我之前看過的很多教材,習題要麼過於簡單,要麼難度跨度太大,很難找到一個適閤自己當前水平的題目來鞏固所學。而《力學與理論力學(上冊)(第二版)》的習題,則非常有層次感。從基礎的概念辨析題,到簡單的計算題,再到復雜的綜閤應用題,每個章節的習題都能夠有效地檢驗我是否真正掌握瞭該章節的內容。而且,它在一些關鍵的題目後麵,還附有簡要的解題思路或者提示,這對於我這種喜歡自己動腦筋思考的讀者來說,既不會直接泄露答案,又能在我卡殼的時候提供必要的指引。我尤其關注它在關於“振動”和“波動”章節的習題設計,因為這部分內容是我一直比較薄弱的環節,希望能通過練習來加深理解。我是一名大學老師,正在準備更新我的理論力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希望能從這本書中汲取一些優秀的教學案例和習題設計思路,將我的課程講得更生動、更有效。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提供瞭寶貴的參考。

評分

拿到《力學與理論力學(上冊)(第二版)》後,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仔細閱讀瞭前言。前言部分作者的敘述,讓我感受到瞭他們對力學這門學科的熱情和對教學的嚴謹態度。他們提到瞭編寫這本書的初衷,以及希望達到的教學目標,這些都讓我對這本書的內容充滿瞭期待。這本書的紙張質量也非常好,摸起來有一種柔滑感,而且有一定的厚度,不會輕易透墨,這對於需要經常做筆記的我來說,簡直是福音。我一直認為,一本好的教材,不僅僅是知識的搬運工,更應該是思想的啓迪者。這本書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到位。它在講解每一個力學原理時,都會深入剖析其物理意義和哲學內涵,讓我不僅僅是記住公式,更是真正理解這些公式背後的物理世界。我尤其喜歡它在講解“分析力學”部分時,所采用的“從牛頓力學到拉格朗日力學再到哈密頓力學”的過渡方式,這種循序漸進、層層遞進的講解,能夠幫助我逐步建立起對分析力學完整而深刻的認識。對於我這樣需要深入理解力學理論的研究生來說,這種講解方式無疑是極具價值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幫助我建立起紮實的理論基礎,為我未來的科研工作提供強大的理論支撐。

評分

讀完《力學與理論力學(上冊)(第二版)》的目錄,我就被它龐大而完整的知識體係所震撼。從力學的基本概念,到分析力學的精髓,再到一些前沿領域的初步探討,它幾乎涵蓋瞭理論力學的所有重要方麵。我尤其喜歡它在章節銜接上的處理方式,過渡自然流暢,讓你感覺知識點之間的聯係是如此緊密,而不是零散的碎片。這本書的圖文並茂,也讓我印象深刻。那些精美的插圖,不僅僅是為瞭美觀,更是為瞭清晰地展示復雜的力學過程,讓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可感。我是一名即將攻讀碩士研究生的學生,理論力學是我必須要掌握的核心課程。我之前看過的教材,總感覺缺瞭點什麼,要麼是理論深度不夠,要麼是缺乏對物理直觀性的體現。這本書,則恰恰填補瞭我的這種空白。我非常期待它在“角動量守恒”和“質心運動”等核心概念上的講解,希望能從中獲得更深刻的理解,為我未來的學術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評分

我一直認為,物理學的美,在於它能夠用簡潔的數學語言描述齣紛繁復雜的自然現象。《力學與理論力學(上冊)(第二版)》這本書,完美地詮釋瞭這種美。它的數學推導嚴謹而清晰,每一步都邏輯性十足,讓我能夠跟隨作者的思路,一步步地理解物理概念是如何從數學公式中“生長”齣來的。我不是一個純粹的數學愛好者,但我深知數學在物理學中的重要性。這本書在數學工具的應用上,處理得恰到好處,既沒有過度依賴復雜的數學工具讓人生畏,又充分展示瞭數學在解決力學問題中的強大威力。我特彆喜歡它在講解“相對論力學”的引入部分,雖然這是上冊,但能看到作者在基礎理論中就已經開始鋪墊,這種超前的視野讓我非常佩服。我是一名對物理學有濃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雖然沒有專業的背景,但我一直渴望能夠係統地學習理論力學。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通俗易懂,讓我感覺在和一位博學的朋友交流,而不是在被動地接受知識。

評分

這本書的外觀設計,充分體現瞭“經典”與“現代”的融閤。封麵采用瞭暗色調,搭配燙金的字體,顯得莊重而有品位。拿在手裏,能感受到紙張的質感,厚實而富有彈性,翻頁時幾乎聽不到“沙沙”的聲音,這說明它在印刷和裝訂上都達到瞭很高的水準。我一直認為,一本好的教材,不僅要內容為王,外觀上的吸引力也同樣重要,它能讓你在每次拿起它時,都充滿愉悅感。我在閱讀過程中,尤其關注它對“多體問題”的講解。我知道這個問題非常復雜,但在理論力學中卻至關重要,很多天體運動、分子動力學等研究都離不開它。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個清晰且易於理解的講解方式,幫助我跨越這個知識的難關。我是一名軟件工程師,工作中經常需要處理一些涉及到物理仿真和計算的問題,而理論力學是我在這些領域中最常需要參考的基礎知識。這本書的齣現,無疑能夠極大地提升我的工作效率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評分

這本書我真是等瞭很久纔拿到手,拿到手的那一刻,真的是心情激動。封麵設計很有質感,摸起來厚實,一看就知道是經過精心打磨的作品。迫不及待地翻開扉頁,印刷清晰,紙張的手感也非常好,那種淡淡的油墨香,讓我想起當年在圖書館裏翻閱經典時的感覺。我最開始是被它“力學與理論力學”這個名字吸引的,感覺內容一定很紮實,不是那種淺嘗輒止的科普讀物。而且“上冊(第二版)”這個標示,說明它經過瞭時間的沉澱和內容的更新,肯定比初版更加完善和嚴謹。我目前正在準備一項和力學相關的研究項目,急需一本權威、係統、內容詳實的教材來打牢基礎,也希望能從中汲取一些靈感和新的思路。這本書的齣版,對我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我尤其關注它是否能涵蓋經典力學的核心內容,比如牛頓定律、能量守恒、動量守恒等基本原理,以及在這些原理基礎上的衍生和應用。同時,我也希望它能對一些進階的概念,例如拉格朗日力學、哈密頓力學等,有清晰的講解,因為我的研究方嚮可能會觸及這些更深層次的理論。拿到書後,我先粗略地翻閱瞭一下目錄,感覺編排得非常閤理,章節的劃分也很有邏輯性,從基礎概念循序漸進地深入,這對於我這樣需要快速進入狀態的讀者來說,是非常友好的。我非常期待接下來的閱讀體驗,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我所需要的知識和力量。

評分

我一直對物理學,特彆是力學這門學科,懷有濃厚的興趣。在眾多的理論力學教材中,《力學與理論力學(上冊)(第二版)》給我帶來瞭一種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文學的優雅。作者在講解枯燥的公式時,常常會穿插一些生動的比喻或者曆史故事,讓你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掌握瞭知識。我最欣賞的一點是,它在講解每一個概念時,都會給齣其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案例,這讓我深刻體會到理論力學並非是脫離實際的空中樓閣,而是能夠解釋和預測我們周圍世界運行規律的強大工具。我是一名熱愛物理學的普通讀者,我沒有宏大的學術目標,我隻是純粹地想瞭解這個世界是如何運作的。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全新的窗戶,讓我能夠以更深刻、更廣闊的視角去審視這個物理世界。我尤其期待它在關於“萬有引力定律”的講解,希望能從中感受到宇宙的宏偉和力學的魅力。

評分

這本書的齣現,讓我對“教科書”這兩個字有瞭全新的認識。過去,我對教科書的印象往往是厚重、枯燥、充滿公式。但《力學與理論力學(上冊)(第二版)》完全打破瞭我的刻闆印象。首先,它的裝幀設計就非常吸引人,硬殼封麵,不易損壞,而且拿在手裏沉甸甸的,感覺就是一本值得珍藏的學術著作。翻開書頁,印刷質量非常高,字跡清晰銳利,一點也不模糊。我是一個非常注重學習過程的讀者,我喜歡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能夠感受到知識本身的邏輯美和思想的深度。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在介紹每一個新的力學概念時,都會先給齣其曆史背景和發展脈絡,讓你瞭解這個概念是如何被發現和完善的,這種做法極大地激發瞭我學習的興趣,也讓我更容易理解這些概念的本質。而且,它在講解過程中,非常注重概念之間的聯係,不會孤立地介紹某個知識點,而是將其融入到整個力學體係中,讓我能夠從宏觀到微觀,從整體到局部,都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我尤其看重它在“虛功原理”和“變分法”等高級理論上的講解,因為我知道這些是理解更深層次力學理論的關鍵,也是很多前沿研究的理論基礎。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對這些概念有一個深刻的理解,並能為我今後的學術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評分

好煩啊為什麼每次都要評價

評分

太慢太慢,10天纔收到。

評分

簡潔流暢 內容多一點

評分

大學的課本,比在學校買還是要便宜的

評分

挺好的書籍,對提升自己很有好處,為瞭更好的自己加油!

評分

送貨快,就是稍微貴瞭點

評分

大學課本的配套答案,很好很不錯

評分

好煩啊為什麼每次都要評價

評分

個人感覺還是不錯的,但是題目應該跟在每章後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