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7-10歲 一個人的氣質,決定他的格局,一個人的器識,決定他的成就。
這也是我們堅持現代兒童要讀中國曆史的原因,孩子越早接觸到鮮活的曆史,對他一生的影響就越深遠。
內容簡介
一部閤乎現代兒童需要的中國曆史,應該是生動有趣的,是重現曆史場景的,是簡潔而又因果相續的,是鼓勵個人觀點的,是多元敘述的。這樣,方能讓曆史的影響在孩子心中潛移默化、悄悄紮根,在掌握曆史變遷的脈絡的同時,也能從多元的角度去獲得做人處世的藉鏡。
《寫給兒童的中國曆史》全套近100篇精彩故事,上韆幅寫實插畫貫穿上古至現代的中國曆史,為兒童描繪一個完整具體輪廓,以兒童的生活經驗與曆史因果相結閤,喚起兒童對曆史的興趣。精彩趣味的故事不僅帶給孩子想象與創造的空間,更給他們思考與判斷的智慧,是一部讓孩子認識自己、瞭解曆史、習得智慧的經典巨作。
內頁插圖
目錄
阿彌陀佛的盛世
沒有汽車,沒有火車,沒有飛機,
要爬過高山,渡過河流,橫越沙漠,
隻有傻子纔會去,玄奘,正是那個“傻子”。
女皇帝
一名女子,
統治瞭世界最強大的帝國,
這真是不可思議、充滿傳奇的一件事。
世界之都
在世界之都的長安街上,
有矮小的日本人、粗壯的突厥人
奇裝異服,新鮮刺激。
美女惹的禍
楊貴妃的美麗,為她傢人帶來榮華富貴,
使得羨慕她的人,
都爭著想生一個漂亮的女兒。
最壞的一筆
唐朝的老百姓,餓得沒飯吃瞭,
可是收稅的官員,卻指著樹葉說:
“樹葉這麼綠,哪來的旱災?”
黃袍加身
趙匡胤一早起來,
就得到一件皇帝穿的黃色龍袍,
這是曠古未有的事
前言/序言
我一直希望《寫給兒童的中國曆史》能夠達成這樣的理想:
讓小朋友、大朋友都知道一些他們尚未齣生之前,中國發生瞭些什麼事情,那些事情又為何與自己相關。並且透過這些敘述,能使讀者在現實世界裏體會齣生存的意義。換句話說,那些具有典範意義的人、事、物,將融會凝聚成做人處世的倫理坐標,幫助我們彆嫌疑、明是非、定猶豫,使好人齣頭,好事成功。
在曆史故事中,所有的道德、智慧皆非抽象概念,它們都是有血有肉、悲歡離閤、恩怨情仇的現實;經過這番洗禮,孩子將學會理解自己,評價世界。
不過一部《寫給兒童的中國曆史》要完成這項目標並不容易,若是處理不當,就會像許多曆史課本那樣,既枯燥乏味,又沒獲緻思想上的提升,因此我認為一部閤乎今天小朋友需要的中國曆史,它至少應該做到:
一、情意的導引。它必須是有趣的,無趣與學習是畫不上等號的。曆史文化的傳承,當在情意的沉潛與內斂中完成。為瞭狹隘的族群意識而操弄曆史,固然謬誤,然則為瞭價值中立而使曆史的錶情木訥,也是何其不幸。曆史雖不是童話、小說,但把事實安排得生動活潑,讓人印象深刻,文學的融入是必要的。它能使那些由年代、人物、事件堆積齣來的僵硬記載,重新活齣生命,産生思考與情感的動力。而曆史場景的畫麵重現,亦有助讀者進入想象時空。
二、係統的會通。大題小作是項艱巨的工作,將韆年萬載,眾多繁雜的史實紀錄,摘取、串聯成簡潔而又因果相續的結構,目的是希望讀者能麵對一個係統完整的中國曆史,而非片斷的人物故事。因為後者往往不能說明一些事件的前因後果與深刻意涵。比方說,王安石與司馬光都是宋朝名臣,但彼此為何對立?誰纔是好人?商鞅、王安石、張居正、康有為這些人都想變法,為什麼每個人下場不一?這些都不是單一故事能竟其功的,可是在脈絡的敘事中,卻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開放的理解。一部好的曆史讀本不在給予答案,而在不斷激發討論,無論在取材、結構、敘述上,都有鼓勵讀者發錶觀點的空間和留白。當孩子從曆史中得到的行為典範夠豐沛時,自然便能用來檢視現實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反之亦能將積纍的經驗用來討論、詮釋曆史,找齣理據。我們深信,文本的誕生,不僅在於它的齣版問世,更重要的是經由討論所齣現的思維場域。
四、人文的躍升。文明的腳步雖有蹉跎,然而它的方嚮與曆程卻彰顯齣奮力躍起的印記。這不獨錶現在政治的變遷上,同時也在一切藝術、文學、科技、軍事、教育、學術之上綻放異彩。多元敘述的觀點,可以避免傳統局限於朝代更迭的單一視野裏。而在漢族之外,舉凡匈奴、突厥、契丹、濛古、滿、藏等諸多民族的生活、文化、習俗上多有著墨,更意味著所謂中國不僅在於種族、地域,而且在於是不是有近悅遠來、仁民愛物的王道思想。既然是以文化作為標準,那麼中國曆史的範疇,就應該以祖先活動的遼闊天地為領域。這種自不同民族、不同國傢互有殺伐,如今卻又都稱“中國”的吊詭中超拔齣來的人文反省,終將點齣人們對“國傢”、“民族”的迷思,進而體會文化的真實價值。
我們深信,在孩子一生中記憶力最好的時候,能夠弄清一些曆史的關鍵脈絡,那麼,無論是在人生經驗的參照上,思考的邏輯訓練上,以及全幅生命情調的追求上,都會呈現齣無與倫比的力度。
曆史的解釋是與時俱進的,考據的新發現、新時代麵對的新問題等等,不同的時期,會有不同的看法。曆史的指標走到瞭二十一世紀,當中國走入國際,世界走進中國之際,沒有人能忽略它曾經曆過的迷惘、睏頓、榮耀和沉澱下來的智慧。期望新一代的讀者,也能從新的視角、身份來汲取曆史的養分。
穿越時空的奇妙旅程:古老中國的輝煌與變遷 想象一下,你即將踏上一段穿越時空的奇妙旅程,去探尋那個孕育瞭無數傳奇、創造瞭燦爛文明的古老國度——中國。這不是枯燥乏味的史書翻閱,而是一場充滿發現與驚喜的探險,我們將一起揭開曆史的麵紗,親曆那些波瀾壯闊的時代,感受那些鮮活的人物。 我們的故事,將從那個被後世譽為“盛世”的偉大王朝——唐朝拉開帷幕。你或許聽過威嚴的帝王,聽過纔華橫溢的詩人,聽過驍勇善戰的將軍,但在唐朝,這些都不隻是故事中的人物,他們是真實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用他們的智慧、勇氣和纔情,共同雕刻瞭中國曆史上最耀眼的篇章。 想象一下,繁華的長安城,如同一個巨大的磁石,吸引著四麵八方的人們。來自遙遠國度的商旅,帶著香料、絲綢和珍寶,在熱鬧的集市上討價還價;虔誠的僧侶,懷揣著對佛法的信念,遠渡重洋而來,將東方的智慧帶到西方,也將西方的文化帶迴東方。這是一個開放、包容、充滿活力的時代,各種思想、文化在這裏碰撞、交融,迸發齣絢麗的光彩。 在這片土地上,有一位傳奇的女性,她以其非凡的智慧和政治手腕,在男權至上的時代開闢瞭屬於自己的道路,成為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她的一生充滿瞭爭議,卻也充滿瞭力量。我們將在曆史的長河中,去理解她的選擇,去感受她的時代。 唐朝的詩歌,更是如同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閃耀著永恒的光芒。李白,那位“詩仙”,用他奔放的想象和豪邁的筆觸,描繪齣壯麗的山河,抒發著對自由的嚮往;杜甫,那位“詩聖”,用他深沉的關懷和細膩的筆觸,記錄下百姓的疾苦,錶達著對國傢命運的憂慮。他們的詩篇,至今仍然觸動著我們的心靈,讓我們感受到那個時代的喜怒哀樂。 而唐朝的輝煌,也體現在科技與藝術的進步上。精美的絲綢,飄逸的唐裝,宏偉的宮殿,栩栩如生的壁畫,無不展現著唐朝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我們仿佛能聽到悠揚的樂聲,看到曼妙的舞姿,聞到淡淡的檀香,沉浸在那令人神往的東方之美中。 然而,曆史的車輪滾滾嚮前,盛世之後,也迎接著新的變革。在唐朝的餘暉中,一個更加注重文治的時代悄然來臨,那就是北宋。 提起北宋,我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那場著名的“黃袍加身”的戲劇性事件。原本隻是一個普通的將領,卻在陳橋驛的一場意外中,被士兵們披上瞭象徵皇權的黃袍,搖身一變,成為瞭大宋王朝的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這是一個充滿偶然,也充滿必然的故事,它預示著一個更加強調中央集權、抑製武將、重視文官的王朝的誕生。 北宋,與唐朝的雄渾大氣有所不同,它更像是一幅細膩婉約的水墨畫。這個時代的文人,他們的纔情和智慧,得到瞭前所未有的重視。科舉製度的完善,使得寒門子弟也有瞭通過讀書改變命運的機會。於是,湧現齣瞭一大批纔華橫溢的文人墨客,他們不僅在文學藝術上取得瞭輝煌的成就,也在政治、經濟、科技等領域做齣瞭傑齣的貢獻。 你一定聽說過“唐宋八大傢”吧?其中,就有好幾位是北宋時期的傑齣代錶。歐陽修,他不僅是一位傑齣的文學傢,更是一位眼光獨到的史學傢和政治傢,他主持編纂瞭《新唐書》,對曆史進行瞭深刻的反思和總結。蘇洵、蘇軾、蘇轍,這父子三人,都是文壇巨匠,他們的作品至今仍是我們學習和欣賞的典範。而王安石,則是一位敢於革新、銳意進取的政治傢,他推行變法,希望通過改革來富國強兵,雖然變法最終遭遇瞭阻力,但他的勇氣和智慧,卻永遠載入史冊。 北宋的城市,更是另一番景象。曾經被戰火蹂躪的土地,在相對和平的環境下,逐漸恢復瞭生機。繁華的汴京(今開封),更是成為瞭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之一。你可以想象一下,清晨的集市,人聲鼎沸,商販們熱情地吆喝著;傍晚的酒樓,燈火通明,文人墨客們吟詩作對,暢談古今;夜晚的街道,人們悠閑地散步,感受著這座城市的脈搏。 在北宋,科技的進步也相當顯著。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極大地推動瞭知識的傳播,讓書籍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利。指南針的應用,更是為航海事業的發展奠定瞭基礎,中國的船隻得以航行到更遠的海域。而那些精美的瓷器,更是將中國的製瓷工藝推嚮瞭新的高峰,它們不僅是實用的器物,更是藝術的結晶,被譽為“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國粹。 當然,曆史並非總是坦途。北宋雖然在文治上取得瞭巨大的成就,但在軍事上麵臨著不小的挑戰。遼、西夏等少數民族政權的崛起,給北宋帶來瞭持續的軍事壓力。我們也會在故事中,看到那些為瞭國傢安危而浴血奮戰的將士們,感受到他們保傢衛國的壯誌豪情。 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帝王將相、朝代更迭的故事。它更是關於普通人的生活,關於他們的喜怒哀樂,關於他們的夢想與追求。我們將一起走進那個時代,感受他們的衣食住行,理解他們的思維方式,體會他們的價值觀念。 我們會發現,曆史並非遙不可及,它就蘊藏在我們身邊,影響著我們今天的世界。通過瞭解過去,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現在,也更有智慧地去麵對未來。 所以,準備好你的好奇心,帶上你的想象力,讓我們一起踏上這段奇妙的旅程,去探索、去發現、去感受,古老中國那段輝煌而又充滿變遷的壯麗畫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