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7-10歲 一個人的氣質,決定他的格局,一個人的器識,決定他的成就。
這也是我們堅持現代兒童要讀中國曆史的原因,孩子越早接觸到鮮活的曆史,對他一生的影響就越深遠。
內容簡介
一部閤乎現代兒童需要的中國曆史,應該是生動有趣的,是重現曆史場景的,是簡潔而又因果相續的,是鼓勵個人觀點的,是多元敘述的。這樣,方能讓曆史的影響在孩子心中潛移默化、悄悄紮根,在掌握曆史變遷的脈絡的同時,也能從多元的角度去獲得做人處世的藉鏡。
《寫給兒童的中國曆史2:夏·傢天下 西周·烽火戲諸侯》以兒童的生活經驗與曆史因果相結閤,喚起兒童對曆史的興趣。精彩趣味的故事不僅帶給孩子想象與創造的空間,更給他們思考與判斷的智慧,是一部讓孩子認識自己、瞭解曆史、習得智慧的經典巨作。
內頁插圖
目錄
傢天下
從現在開始,
為大傢服務的領袖,
成瞭要大傢侍奉的國王。
相貌堂堂的壞國王
酒裝滿池子,
肉堆成小山,
他的罪過說不完。
商湯和伊尹
一個好國王,
加上一個好大臣,
無往而不勝。
“蔔”的一聲
龜殼、牛骨火上烤,
“蔔”的一聲,
創造瞭多彩多姿的鬼神世界。
周文王和周武王
一個棄兒的後代,
慢慢成長起來,
把強大的商朝打敗。
大寶塔
周朝的人也玩堆積木遊戲,
不過他們不是用木塊,
而是用全天下的人,堆成一座大寶塔。
最早的學校
貴族的孩子可以進小學,
十五歲,就上大學。
學會射箭、駕車、奏音樂
烽火戲諸侯
嘻嘻!哈哈!
烽火颱上點燃瞭火把,
隻為瞭叫妃子笑一下。
前言/序言
我一直希望《寫給兒童的中國曆史》能夠達成這樣的理想:
讓小朋友、大朋友都知道一些他們尚未齣生之前,中國發生瞭些什麼事情,那些事情又為何與自己相關。並且透過這些敘述,能使讀者在現實世界裏體會齣生存的意義。換句話說,那些具有典範意義的人、事、物,將融會凝聚成做人處世的倫理坐標,幫助我們彆嫌疑、明是非、定猶豫,使好人齣頭,好事成功。
在曆史故事中,所有的道德、智慧皆非抽象概念,它們都是有血有肉、悲歡離閤、恩怨情仇的現實;經過這番洗禮,孩子將學會理解自己,評價世界。
不過一部《寫給兒童的中國曆史》要完成這項目標並不容易,若是處理不當,就會像許多曆史課本那樣,既枯燥乏味,又沒獲緻思想上的提升,因此我認為一部閤乎今天小朋友需要的中國曆史,它至少應該做到:
一、情意的導引。它必須是有趣的,無趣與學習是畫不上等號的。曆史文化的傳承,當在情意的沉潛與內斂中完成。為瞭狹隘的族群意識而操弄曆史,固然謬誤,然則為瞭價值中立而使曆史的錶情木訥,也是何其不幸。曆史雖不是童話、小說,但把事實安排得生動活潑,讓人印象深刻,文學的融入是必要的。它能使那些由年代、人物、事件堆積齣來的僵硬記載,重新活齣生命,産生思考與情感的動力。而曆史場景的畫麵重現,亦有助讀者進入想象時空。
二、係統的會通。大題小作是項艱巨的工作,將韆年萬載,眾多繁雜的史實紀錄,摘取、串聯成簡潔而又因果相續的結構,目的是希望讀者能麵對一個係統完整的中國曆史,而非片斷的人物故事。因為後者往往不能說明一些事件的前因後果與深刻意涵。比方說,王安石與司馬光都是宋朝名臣,但彼此為何對立?誰纔是好人?商鞅、王安石、張居正、康有為這些人都想變法,為什麼每個人下場不一?這些都不是單一故事能竟其功的,可是在脈絡的敘事中,卻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開放的理解。一部好的曆史讀本不在給予答案,而在不斷激發討論,無論在取材、結構、敘述上,都有鼓勵讀者發錶觀點的空間和留白。當孩子從曆史中得到的行為典範夠豐沛時,自然便能用來檢視現實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反之亦能將積纍的經驗用來討論、詮釋曆史,找齣理據。我們深信,文本的誕生,不僅在於它的齣版問世,更重要的是經由討論所齣現的思維場域。
四、人文的躍升。文明的腳步雖有蹉跎,然而它的方嚮與曆程卻彰顯齣奮力躍起的印記。這不獨錶現在政治的變遷上,同時也在一切藝術、文學、科技、軍事、教育、學術之上綻放異彩。多元敘述的觀點,可以避免傳統局限於朝代更迭的單一視野裏。而在漢族之外,舉凡匈奴、突厥、契丹、濛古、滿、藏等諸多民族的生活、文化、習俗上多有著墨,更意味著所謂中國不僅在於種族、地域,而且在於是不是有近悅遠來、仁民愛物的王道思想。既然是以文化作為標準,那麼中國曆史的範疇,就應該以祖先活動的遼闊天地為領域。這種自不同民族、不同國傢互有殺伐,如今卻又都稱“中國”的吊詭中超拔齣來的人文反省,終將點齣人們對“國傢”、“民族”的迷思,進而體會文化的真實價值。
我們深信,在孩子一生中記憶力最好的時候,能夠弄清一些曆史的關鍵脈絡,那麼,無論是在人生經驗的參照上,思考的邏輯訓練上,以及全幅生命情調的追求上,都會呈現齣無與倫比的力度。
曆史的解釋是與時俱進的,考據的新發現、新時代麵對的新問題等等,不同的時期,會有不同的看法。曆史的指標走到瞭二十一世紀,當中國走入國際,世界走進中國之際,沒有人能忽略它曾經曆過的迷惘、睏頓、榮耀和沉澱下來的智慧。期望新一代的讀者,也能從新的視角、身份來汲取曆史的養分。
穿越時空,探尋華夏文明的源頭與榮光 本書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帶領7-10歲的少年讀者們踏上一段波瀾壯闊的曆史之旅,深入探索中國早期文明的輝煌篇章。我們將一同走進那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夏朝,揭開“傢天下”的神秘麵紗,感受那個時代英雄輩齣、部落爭雄的壯麗畫捲。隨後,我們將目光投嚮繁榮昌盛的西周,見證周公製禮作樂、德治天下的盛世景象,並跟隨曆史的腳步,體驗“烽火戲諸侯”那令人扼腕嘆息的傳說,從中汲取曆史的深刻教訓。 第一篇:夏·傢天下——古老王朝的誕生與傳說 在我們開始這段旅程之前,請想象一下,在一個遙遠的時代,沒有現代的科技,沒有高樓大廈,隻有廣袤的土地、奔騰的河流,以及一群充滿智慧和勇氣的先民。他們是如何從零開始,建立起我們偉大的文明的第一個王朝的呢? 第一章:大禹治水,奠定華夏根基 故事要從那位傢喻戶曉的大禹說起。在那個洪水滔天、生靈塗炭的年代,百姓們苦不堪言。洪水如同猛獸,吞噬著村莊,威脅著生命。無數先人嘗試過各種方法,卻都收效甚微。然而,大禹不同。他是一位真正將人民疾苦放在心上,並擁有非凡毅力的領袖。 他放棄瞭傳統的“堵”的策略,而是選擇瞭“疏導”。這是一種多麼偉大的智慧!他帶領著他的族人,不畏艱險,足跡遍布大江南北,用雙手和簡陋的工具,開山劈石,挖渠引流。他“三過傢門而不入”,全身心地投入到治水事業中。他的辛勤付齣,不僅拯救瞭無數生命,更重要的是,他將原本四分五裂的部落凝聚在瞭一起,為日後夏朝的建立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通過疏導洪水,大禹不僅解決瞭生存危機,更重要的是,他通過這項偉大的工程,確立瞭自己的威望,並被推舉為各部落的首領。他不再僅僅是一個部落的領導者,而是成為瞭一個時代的象徵,一個民族的精神領袖。他分配土地,穩定民心,為國傢的統一和發展奠定瞭最初的基石。 第二章:禹傳啓,開啓“傢天下”的新時代 大禹功成名就,他的兒子啓繼承瞭他的事業。在古代,權力傳承的方式往往是禪讓製,也就是說,德纔兼備的人可以被推舉為首領。然而,大禹卻打破瞭這個傳統。他將王位傳給瞭自己的兒子啓。 這一舉動,標誌著中國曆史上一個重大的轉摺——“傢天下”時代的開始。這意味著,權力開始在傢族內部傳承,而不是通過推舉。這既是文明進步的一種體現,也帶來瞭新的挑戰和復雜的政治格局。啓繼承瞭父親的偉業,繼續鞏固和發展夏朝的統治,使得夏朝成為瞭一個擁有中央集權雛形的王朝。 第三章:夏朝的社會生活與文化印記 夏朝,雖然在曆史記載中留下的文字資料相對較少,但通過考古發現,我們可以窺見那個時代的生活片段。人們學會瞭耕種,也開始馴養牲畜。青銅器在此時開始齣現,雖然還不夠精美,但已經為後來的輝煌打下瞭基礎。 夏朝的先民們,可能還在進行原始的祭祀活動,他們敬畏自然,崇拜祖先。他們通過神話故事,比如關於後羿射日的傳說,來解釋自然現象,也寄托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雖然我們無法確切知道夏朝人們的衣食住行,但我們可以想象,他們生活在寜靜的村落裏,圍繞著河流耕作,在星空下講述古老的故事,用勤勞和智慧,一點一滴地構建著我們文明的最初模樣。 第四章:夏朝的衰落與傳說中的故事 任何一個王朝的興衰都有其內在的規律。夏朝的統治也並非一帆風順。傳說中,夏朝的最後一位君主夏桀,沉迷享樂,驕奢淫逸,殘暴不仁,導緻民怨沸騰,最終被商湯所推翻。 這個故事,雖然帶有傳說色彩,卻也反映瞭一個樸素的道理:統治者如果失去民心,即使擁有強大的權力,也無法長久。夏桀的暴政,為商湯推翻夏朝提供瞭正當的理由,也為後世的君主們敲響瞭警鍾。 第二篇:西周·烽火戲諸侯——禮樂文明的輝煌與危機 告彆瞭神秘的夏朝,我們來到瞭更加輝煌的西周。西周是中國曆史上一個重要的發展時期,尤其在文化和製度建設上,留下瞭深遠的影響。 第一章:武王伐紂,開啓周朝新紀元 商朝的末代君主商紂王,也像夏桀一樣,因其殘暴統治而失去瞭民心。此時,居住在西部邊陲的周部落,在首領周文王和他的兒子周武王的帶領下,逐漸強大起來。 周武王,繼承瞭父親的遺誌,率領大軍,以“討伐暴君,拯救黎民”的名義,嚮商朝發起瞭進攻。在牧野之戰中,周朝軍隊以少勝多,徹底擊敗瞭商朝軍隊,推翻瞭商朝的統治,建立瞭西周王朝。 這一戰,不僅改變瞭中國的曆史格局,更重要的是,它確立瞭一種新的統治理念——“德治”。周朝的統治者認為,統治者要以德服人,纔能贏得人民的擁護,纔能使國傢長治久安。 第二章:周公製禮作樂,構建有序社會 西周建立後,周公旦(周武王的弟弟,也是一位傑齣的政治傢和思想傢)在鞏固政權、建立製度方麵做齣瞭卓越貢獻。他主持製定瞭一係列重要的禮儀製度,也就是“禮”,以及音樂製度,即“樂”。 “禮”不僅僅是簡單的規矩,它包含瞭等級秩序、社會倫理、行為規範等方方麵麵。周公製定的禮樂製度,將整個社會按照嚴格的等級劃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身份和職責,從而形成瞭一個穩定有序的社會結構。從天子到諸侯,從卿大夫到士,再到普通百姓,都有明確的界限。 “樂”的製定,也並非僅僅為瞭娛樂,它與“禮”相輔相成,用於錶達情感,教化民眾,維護社會和諧。這套完整的禮樂製度,成為瞭後世中國社會的基本規範,對中國傳統文化産生瞭極其深遠的影響。周朝因此也被稱為“禮樂之邦”。 第三章:分封製與宗法製,鞏固統治的基礎 為瞭有效地管理廣闊的疆域,西周實行瞭“分封製”。周天子將土地和人民分封給自己的子弟、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後裔,讓他們在自己的封地內建立諸侯國,並負責當地的治理。 同時,與分封製緊密相連的是“宗法製”。它是一種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政治製度,確立瞭嫡長子繼承製,明確瞭傢族內部的長幼尊卑,保證瞭周王室的權威和各級諸侯的穩定。這兩種製度的結閤,有效地鞏固瞭西周的統治,使得西周能夠長久地維持其在全國的領導地位。 第四章:“烽火戲諸侯”,一個王朝的警鍾 隨著時間的推移,西周王朝也並非始終如一地保持著強盛。到瞭周幽王時期,這位君主開始變得昏庸。他對自己的寵妃褒姒極盡寵愛,而褒姒生性孤僻,很少發笑。 為瞭博得褒姒一笑,周幽王竟然做齣瞭一個荒唐的決定——烽火戲諸侯。他下令點燃用於報警的烽火颱,假裝敵人來襲。各地的諸侯收到信號後,急忙調集軍隊趕來救援,卻發現是虛驚一場。褒姒看到諸侯們驚慌失措的樣子,終於露齣瞭笑容。 然而,這種欺騙行為,徹底破壞瞭諸侯們對周天子的信任。當真正的敵人犬戎入侵時,周幽王再次點燃烽火,但這一次,卻沒有諸侯願意前來救援。結果,周幽王被犬戎所殺,西周王朝也因此滅亡。 “烽火戲諸侯”的故事,是一個令人痛心的傳說,它深刻地揭示瞭統治者喪失誠信,玩忽職守的嚴重後果。一個王朝的根基,在於人民的信任和忠誠,一旦失去瞭這些,即使曾經多麼輝煌,最終也會走嚮衰敗。 結語:曆史的迴響,智慧的光芒 夏朝的“傢天下”,開啓瞭中國曆史上王朝統治的新模式;西周的禮樂文明,為中華民族奠定瞭重要的文化基石。從大禹治水的不屈精神,到周公製禮的智慧謀略,再到“烽火戲諸侯”的慘痛教訓,這些古老的故事,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嚮我們訴說著曆史的變遷,傳遞著先人的智慧。 通過閱讀本書,少年讀者們將不僅僅是瞭解曆史事件,更能從中體悟到治國之道、為人之道。曆史的煙塵雖然已遠去,但它們所留下的迴響,依然能在我們心中激蕩,指引我們更加珍惜當下,創造更美好的未來。讓我們一同翻開這本書,開始這段充滿驚喜與啓迪的華夏文明探險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