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单片机C51语言是目前最流行的单片机程序设计语言。本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讲解了C51语言的方方面面。本书知识点覆盖全面、结构安排紧凑、讲解详细、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实例丰富。内容包括51系列单片机开发环境和流程、程序设计基础以及编程指南,并给出了一些常用的典型案例。全书分为四篇,共21章,全面详细地讲述了单片机的程序设计基础、编程指南及应用案例。首先介绍了51系列单片机的基本结构以及单片机的开发概述,其次详细介绍了单片机程序设计的C51语言,然后结合单片机的硬件资源细致讲解了如何应用C51语言进行编程操作,最后结合实际应用,重点分析了在各个领域中常用到的一些典型案例,使读者更加融会贯通地掌握C51语言,以供读者在学习和工作中进行参考。在第21章中还介绍了部分常见的面试题及解答,方便读者做好入职前的准备工作。 目录
目 录
前言
第一篇 单片机C51概述
第1章 单片机开发概述 1
1.1 单片机介绍 1
1.1.1 单片机简介 1
1.1.2 单片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2
1.1.3 单片机引脚及功能 3
1.1.4 单片机的应用领域 4
1.2 单片机开发流程 5
1.2.1 系统分析 5
1.2.2 单片机选型 5
1.2.3 程序设计 8
1.2.4 仿真测试 9
1.2.5 程序下载 9
1.3 单片机开发语言概述 9
1.3.1 单片机汇编语言 9
1.3.2 单片机C51语言 10
1.4 小结 11
1.5 习题与上机实践 11
第2章 构建C51集成开发环境 12
2.1 51系列单片机的最小硬件系统 12
2.1.1 时钟振荡电路 13
2.1.2 单片机的复位电路 14
2.2 Keil μ Vision3集成开发环境 15
2.2.1 Keil μ Vision3简介 16
2.2.2 Keil μ Vision3安装 16
2.2.3 Keil μ Vision3界面概览 17
2.2.4 Keil μ Vision3的各种常用窗口 18
2.3 Keil μ Vision3中C51的开发流程 22
2.3.1 创建项目 22
2.3.2 创建源文件 22
2.3.3 编译项目 24
2.3.4 仿真调试 24
2.3.5 程序下载 25
2.4 小结 25
2.5 习题与上机实践 26
第二篇 C51语言程序设计指南
第3章 C51语言程序设计基础 27
3.1 C51程序的基本结构 27
3.2 C51编程规范及注意事项 28
3.2.1 注释 28
3.2.2 命名 29
3.2.3 格式 29
3.3 C51的标识符与关键字 30
3.3.1 标识符 30
3.3.2 关键字 30
3.4 C51的变量类型 32
3.4.1 C51的数据类型 32
3.4.2 整型变量 33
3.4.3 浮点型变量 34
3.4.4 字符型变量 35
3.4.5 指针型变量 36
3.4.6 无值型变量 37
3.5 C51的常量类型 37
3.5.1 整型常量 37
3.5.2 浮点型常量 38
3.5.3 字符型常量 39
3.5.4 转义字符 40
3.6 变量作用域 40
3.6.1 变量作用域的基本规则 41
3.6.2 自动变量 42
3.6.3 全局变量 43
3.6.4 静态变量 44
3.6.5 寄存器变量 45
3.7 分隔符与const修饰符 45
3.7.1 C51分隔符 45
3.7.2 const修饰符 45
3.8 C51的运算符 47
3.8.1 算术运算符 47
3.8.2 逻辑运算符 49
3.8.3 关系运算符 50
3.8.4 位运算符 50
3.8.5 “,”运算符 53
3.8.6 “?”运算符 54
3.8.7 “sizeof”运算符 54
3.8.8 地址操作运算符 55
3.8.9 联合操作运算符 55
3.8.10 强制类型转换运算符 56
3.8.11 运算符优先级和结合性 57
3.9 C51的表达式 58
3.9.1 算术表达式 58
3.9.2 赋值表达式 59
3.9.3 逗号表达式 60
3.9.4 关系表达式 61
3.9.5 逻辑表达式 62
3.10 小结 63
3.11 上机实践 63
第4章 C51语句和流程 65
4.1 C51语句 65
4.1.1 变量声明语句 65
4.1.2 表达式语句 66
4.1.3 复合语句 66
4.1.4 循环语句 67
4.1.5 条件语句 70
4.1.6 开关语句 74
4.1.7 程序跳转语句 76
4.1.8 函数调用语句 78
4.1.9 函数返回语句 79
4.1.10 空语句 80
4.2 C51的流程控制结构及程序示例 80
4.2.1 顺序结构 80
4.2.2 选择结构 80
4.2.3 循环结构 81
4.2.4 流程控制结构程序示例 81
4.3 小结 82
4.4 上机实践 83
第5章 C51的数据结构 85
5.1 C51的数组 85
5.1.1 数组定义及数组元素 85
5.1.2 一维数组 87
5.1.3 一维字符串数组 90
5.1.4 二维数组 92
5.1.5 二维字符串数组 95
5.1.6 多维数组 96
5.2 C51的指针 96
5.2.1 指针及相关概念 97
5.2.2 指针变量的定义及赋值 97
5.2.3 取址运算符和取值运算符 100
5.2.4 指针变量的运算 102
5.2.5 C51的字符指针 103
5.2.6 C51的数组指针 104
5.2.7 C51的指针数组 109
5.3 C51的结构 110
5.3.1 结构的声明 110
5.3.2 结构变量的声明 111
5.3.3 结构变量的初始化 113
5.3.4 结构变量的使用 114
5.3.5 C51的结构数组 115
5.3.6 C51的结构指针 116
5.3.7 C51的嵌套式结构 119
5.3.8 C51的位结构 121
5.4 C51的联合 122
5.4.1 联合的声明和使用 122
5.4.2 结构和联合的区别 126
5.5 C51的枚举 127
5.5.1 枚举和枚举变量的声明 128
5.5.2 枚举变量的赋值和使用 129
5.6 C51的位域 131
5.6.1 位域和位域变量的声明 131
5.6.2 位域变量的使用 133
5.7 C51的类型声明 134
5.7.1 类型声明的定义 134
5.7.2 类型声明的使用 135
5.8 小结 135
5.9 上机实践 135
第6章 C51的函数 137
6.1 函数 137
6.1.1 函数的概述 137
6.1.2 函数的分类 138
6.1.3 函数的定义 139
6.1.4 函数的参数 141
6.1.5 函数的返回值 146
6.2 函数的作用域 146
6.2.1 函数的作用范围 146
6.2.2 函数代码的作用域 147
6.2.3 函数变量的作用域 147
6.3 函数的调用 148
6.3.1 赋值调用 149
6.3.2 引用调用 149
6.3.3 递归调用 150
6.3.4 嵌套调用 151
6.4 C51的main函数 153
6.4.1 无参main函数 153
6.4.2 有参main函数 153
6.5 C51的库函数 154
6.5.1 I/O函数库 154
6.5.2 标准函数库 166
6.5.3 字符函数库 173
6.5.4 字符串函数库 184
6.5.5 内部函数库 199
6.5.6 数学函数库 201
6.5.7 绝对地址访问函数库 207
6.5.8 变量参数表函数库 210
6.5.9 全程跳转函数库 211
6.5.10 偏移量函数库 212
6.6 小结 213
6.7 上机实践 213
第7章 C51的存储结构 215
7.1 单片机的存储器结构 215
7.1.1 51系列单片机的存储区域 215
7.1.2 片内RAM的存储器结构 216
7.2 C51的存储类型 216
7.2.1 code存储类型 217
7.2.2 data存储类型 217
7.2.3 bdata存储类型 218
7.2.4 idata存储类型 218
7.2.5 pdata存储类型 219
7.2.6 xdata存储类型 219
7.3 C51的扩展数据类型 219
7.3.1 sfr和sfr16型变量 220
7.3.2 sbit型变量 220
7.3.3 bit型变量 221
7.3.4 51单片机寄存器的定义 221
7.4 C51变量的存储模式 223
7.4.1 Small模式 224
7.4.2 Compact模式 224
7.4.3 Large模式 224
7.5 C51的存储器指针 225
7.5.1 一般指针 225
7.5.2 存储器指针 226
7.6 小结 228
7.7 上机实践 228
第8章 C51的预处理命令和用户配置文件 229
8.1 C51的预处理命令概述 229
8.2 文件包含指令 230
8.2.1 #include命令 230
8.2.2 C51常用的头文件 231
8.3 宏定义指令 232
8.3.1 #define命令 232
8.3.2 #undef命令 234
8.4 条件编译指令 235
8.4.1 #if、#else和#endif命令 235
8.4.2 #elif命令 236
8.4.3 #ifdef、#ifndef命令 237
8.5 其他编译指令 238
8.5.1 #line命令 238
8.5.2 #error命令 238
8.5.3 #pragma命令 239
8.6 C51的用户配置文件 240
8.6.1 C51的启动代码详解 240
8.6.2 C51的变量初始化文件 246
8.6.3 C51的基本I/O函数文件 246
8.6.4 C51的分组配置文件 246
8.7 小结 247
8.8 上机实践 247
第三篇 C51单片机编程指南
第9章 C51定时器/计数器程序设计 249
9.1 定时器/计数器简介 249
9.1.1 定时器/计数器的结构 249
9.1.2 方式控制寄存器TMOD 250
9.1.3 中断控制寄存器TCON 251
9.1.4 定时器/计数器的初值 253
9.1.5 定时器/计数器的初始化 253
9.2 定时器/计数器工作模式0的C51程序设计 253
9.2.1 定时器/计数器工作模式0 254
9.2.2 定时器/计数器模式0的程序设计 254
9.3 定时器/计数器工作模式1的C51程序设计 255
9.3.1 定时器/计数器工作模式1 255
9.3.2 定时器/计数器模式1的程序设计 256
9.4 定时器/计数器工作模式2的C51程序设计 257
9.4.1 定时器/计数器工作模式2 257
9.4.2 定时器/计数器模式2的程序设计 258
9.5 定时器/计数器工作模式3的C51程序设计 259
9.5.1 定时器/计数器工作模式3 259
9.5.2 定时器/计数器模式3的程序设计 259
9.6 小结 261
9.7 上机实践 261
第10章 C51中断程序设计 263
10.1 单片机的中断系统 263
10.1.1 单片机中断的典型概念 263
10.1.2 单片机的中断类型 264
10.1.3 中断请求标志及其C51访问 265
10.1.4 中断允许标志及其C51访问 268
10.1.5 中断优先级标志及其C51访问 269
10.1.6 中断的C51处理过程 269
10.2 外部中断源的C51程序设计 273
10.3 定时中断源的C51程序设计 274
10.4 串行中断源的C51程序设计 275
10.5 小结 276
10.6 上机实践 276
第11章 C51串行接口程序设计 277
11.1 51系列单片机的串行接口 277
11.1.1 单片机串行通信概述 277
11.1.2 单片机串行接口的内部结构 278
11.1.3 串行接口控制寄存器SCON 279
11.1.4 特殊功能寄存器PCON 282
11.2 串行口工作模式0的C51程序设计 282
11.2.1 模式0的波特率 283
11.2.2 模式0的数据发送及C51程序设计 283
11.2.3 模式0的数据接收及C51程序设计 285
11.3 串行口工作模式1的C51程序设计 287
11.3.1 模式1的波特率 287
11.3.2 模式1的数据发送及C51程序设计 289
11.3.3 模式1的数据接收及C51程序设计 291
11.4 串行口工作模式2的C51程序设计 293
11.4.1 模式2的波特率 293
11.4.2 模式2的数据发送及C51程序设计 293
11.4.3 模式2的数据接收及C51程序设计 295
11.5 串行口工作模式3的C51程序设计 297
11.5.1 模式3的波特率 297
11.5.2 模式3的数据发送及C51程序设计 299
11.5.3 模式3的数据接收及C51程序设计 300
11.6 小结 303
11.7 上机实践 303
第12章 C51下的RTX-51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 304
12.1 RTX-51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简介 304
12.1.1 单任务程序与多任务程序的比较 304
12.1.2 RTX-51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种类 306
12.2 RTX-51的系统函数 308
12.2.1 中断调用的发送信号函数 308
12.2.2 清除信号标志函数 308
12.2.3 启动任务函数 309
12.2.4 删除任务函数 309
12.2.5 获取当前任务号函数 310
12.2.6 任务调用的发送信号函数 310
12.2.7 等待函数 311
12.3 RTX-51的任务调度 313
12.3.1 循环任务调度 314
12.3.2 事件任务调度 315
12.3.3 信号任务调度 316
12.3.4 优先级及抢先任务切换 316
12.3.5 RTX-51的主要概念和特性 318
12.4 RTX-51 Tiny的任务管理 318
12.4.1 RTX-51 Tiny的任务状态 319
12.4.2 RTX-51 Tiny的事件 319
12.4.3 RTX-51 Tiny的任务切换 319
12.5 RTX-51 Tiny的系统配置 320
12.5.1 RTX-51 Tiny系统配置文件 320
12.5.2 RTX-51 Tiny系统参数 322
12.6 RTX-51 Tiny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323
12.6.1 RTX-51 Tiny的要求及技术参数 323
12.6.2 RTX-51 Tiny的注意事项 324
12.7 RTX-51 FULL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简介 325
12.7.1 RTX-51 FULL函数一览 325
12.7.2 RTX-51的技术参数 327
12.8 小结 328
12.9 上机实践 328
第13章 Keil μ Vision3的调试和仿真 329
13.1 Keil μ Vision3的程序调试 329
13.1.1 Keil μ Vision3的程序调试模式 329
13.1.2 断点 331
13.1.3 性能分析器 332
13.1.4 代码覆盖分析器 334
13.1.5 调试命令 335
13.2 系统资源仿真 336
13.2.1 并行I/O端口仿真 337
13.2.2 寄存器仿真 338
13.2.3 中断仿真 341
13.2.4 串行接口仿真 344
13.2.5 定时器/计数器仿真 348
13.2.6 看门狗定时器的仿真 354
13.2.7 低功耗仿真 356
13.3 小结 357
13.4 上机实践 357
第四篇 C51程序设计典型案例
第14章 C51矩阵式键盘程序设计 359
14.1 键盘接口概述 359
14.1.1 独立式按键和矩阵式键盘 359
14.1.2 键盘设计注意事项 360
14.2 矩阵式键盘C51程序设计 361
14.2.1 扫描法及C51程序设计 361
14.2.2 线反转法及C51程序设计 364
14.2.3 中断法及C51程序设计 365
14.3 C51矩阵式键盘设计实例 367
14.3.1 电路图 367
14.3.2 程序设计 368
14.4 小结 371
14.5 上机实践 371
第15章 C51液晶显示模块 372
15.1 液晶显示模块概述 372
15.1.1 液晶显示模块的分类 372
15.1.2 液晶显示模块的特点 373
15.2 液晶显示控制驱动器 374
15.2.1 液晶显示控制驱动器概述 374
15.2.2 液晶显示控制驱动器功能说明 374
15.3 液晶显示控制器指令集 378
15.3.1 基本指令集 378
15.3.2 扩充指令集 380
15.3.3 控制器指令操作方式 382
15.4 点阵图形型液晶操作子函数 384
15.4.1 指令操作子函数 384
15.4.2 数据操作子函数 384
15.4.3 初始化子函数 385
15.4.4 清屏子函数 386
15.4.5 汉字显示子函数 386
15.4.6 图形显示子函数 387
15.5 液晶汉字显示实例 388
15.5.1 电路设计 388
15.5.2 程序设计 390
15.6 液晶图形显示实例 392
15.6.1 图形数组的提取 392
15.6.2 图形显示程序设计 393
15.7 小结 395
15.8 上机实践 396
第16章 C51模拟I2C总线 397
16.1 I2C总线概述 397
16.1.1 I2C总线工作原理 397
16.1.2 I2C总线器件的寻址方式 398
16.1.3 I2C总线数据操作 399
16.2 I2C总线接口EEPROM存储器 400
16.3 C51模拟I2C总线协议 401
16.3.1 延时子函数 401
16.3.2 起始信号子函数 401
16.3.3 终止信号子函数 402
16.3.4 应答信号子函数 402
16.3.5 非应答信号子函数 403
16.3.6 应答位检查子函数 403
16.3.7 单字节写子函数 404
16.3.8 单字节读子函数 404
16.3.9 多字节写子函数 405
16.3.10 多字节读子函数 405
16.4 C51读写EEPROM实例 407
16.4.1 电路设计 407
16.4.2 程序设计 408
16.4.3 仿真分析 410
16.5 小结 411
16.6 上机实践 411
第17章 C51模拟单总线接口 412
17.1 单总线接口概述 412
17.1.1 单总线接口结构 412
17.1.2 单总线通信格式 412
17.1.3 单总线的特点 413
17.2 单总线温度传感器及C51操作 413
17.2.1 温度传感器DS18S20概述 413
17.2.2 DS18S20的数据操作及指令 414
17.2.3 DS18S20的访问流程 417
17.2.4 温度转换操作 417
17.2.5 C51模拟单总线操作子函数 418
17.3 C51单总线温度传感器实例 426
17.3.1 电路设计 426
17.3.2 程序设计 428
17.3.3 仿真分析 431
17.4 小结 431
17.5 上机实践 432
第18章 实时时钟芯片应用 433
18.1 实时时钟芯片DS1302概述 433
18.1.1 实时时钟芯片DS1302引脚 433
18.1.2 实时时钟芯片DS1302的日期操作 434
18.1.3 实时时钟芯片DS1302的控制操作 435
18.1.4 实时时钟芯片DS1302的RAM操作 436
18.1.5 实时时钟芯片DS1302数据传输方式 437
18.2 DS1302的控制子函数 438
18.2.1 复位子函数 438
18.2.2 字节读取子函数 439
18.2.3 字节写入子函数 439
18.2.4 年设置子函数 439
18.2.5 月设置子函数 440
18.2.6 日设置子函数 440
18.2.7 星期设置子函数 440
18.2.8 小时设置子函数 441
18.2.9 分钟设置子函数 441
18.2.10 秒设置子函数 441
18.2.11 写保护子函数 442
18.2.12 写允许子函数 442
18.2.13 充电控制子函数 442
18.2.14 初始化子函数 442
18.2.15 RAM字节写入子函数 443
18.2.16 时钟显示子函数 444
18.2.17 多字节突发方式读取RAM子函数 444
18.2.18 多字节突发方式写入RAM子函数 445
18.3 C51读写实时时钟芯片实例 445
18.3.1 电路图 446
18.3.2 程序设计 446
18.3.3 仿真分析 450
18.4 小结 452
18.5 上机实践 452
第19章 C51通信接口程序设计 453
19.1 串行接口通信概述 453
19.1.1 串行接口通信标准 453
19.1.2 串行接口芯片 458
19.1.3 双机及多机通信原理 459
19.2 C51双机通信实例 460
19.2.1 电路原理图 460
19.2.2 发送方程序设计 461
19.2.3 接收方程序设计 463
19.3 C51多机通信实例 464
19.3.1 主机程序设计 464
19.3.2 从机程序设计 468
19.4 小结 472
19.5 上机实践 472
第20章 道路交通灯多任务控制系统 473
20.1 交通灯多任务控制系统概述 473
20.2 C51交通灯多任务控制系统 474
20.2.1 电路原理图 474
20.2.2 建立RTX-51 Tiny项目 475
20.2.3 多任务划分 476
20.2.4 多任务程序设计 476
20.2.5 串行通信及命令获取子函数 483
20.2.6 仿真调试 488
20.3 小结 490
20.4 上机实践 490
第21章 常见面试题及解答 491
21.1 C51编程类面试题 491
21.1.1 预处理 491
21.1.2 C51语言基础 492
21.1.3 循环 494
21.1.4 位操作 495
21.1.5 实用子函数 496
21.2 与MCS-51硬件相关的面试题 498
21.2.1 MCS-51硬件基础 498
21.2.2 硬件编程 500 前言/序言
《嵌入式系统开发实战:从原理到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面向嵌入式系统开发爱好者的技术专著,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从基础原理到实际应用的全方位知识体系。本书将深入浅出地剖析嵌入式系统的核心构成、工作机制以及在现代科技中的广泛应用,并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和实践指导,帮助读者掌握嵌入式软件开发的关键技能,最终能够独立完成具有一定复杂度的嵌入式项目。 第一部分:嵌入式系统基础理论 本部分将为读者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理解嵌入式系统的本质和关键要素。 第一章:嵌入式系统概览 1.1 什么是嵌入式系统? 深入定义嵌入式系统,阐述其“嵌入”的特性,即集成在大型设备或系统中,执行特定功能的计算机系统。 区分嵌入式系统与通用计算机系统的关键区别:专用性、实时性、资源受限性、可靠性要求高等。 介绍嵌入式系统的典型应用领域,如消费电子(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工业控制(PLC、机器人)、汽车电子(ECU、车载娱乐系统)、医疗设备、通信设备等,并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嵌入式系统在其中的作用。 1.2 嵌入式系统的基本组成 1.2.1 硬件平台 微处理器/微控制器 (MCU/MPU): 详细介绍MCU和MPU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它们的选型考量因素,如核心架构(ARM、MIPS、RISC-V等)、主频、功耗、外设接口等。 存储器: 讲解ROM(Boot ROM, Flash)、RAM(SRAM, DRAM)的作用、特性和在嵌入式系统中的位置。 外设接口: 介绍常见的嵌入式硬件接口,如GPIO、UART、SPI、I2C、ADC、DAC、PWM、USB、Ethernet、Wi-Fi、Bluetooth等,并解释它们各自的功能和应用场景。 传感器与执行器: 阐述传感器(温度、湿度、光照、加速度、陀螺仪等)和执行器(电机、LED、继电器、蜂鸣器等)在嵌入式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与主控单元交互。 电源管理单元: 强调电源在嵌入式系统中的重要性,介绍低功耗设计、电池管理、电压稳压等概念。 1.2.2 软件平台 嵌入式操作系统 (RTOS): 讲解RTOS的概念、必要性(任务调度、资源管理、实时性保障),介绍常见的RTOS(FreeRTOS, RT-Thread, Zephyr, VxWorks等)的特点和优势。 驱动程序: 解释驱动程序的作用,即连接硬件和上层软件的桥梁,以及编写驱动程序需要掌握的底层硬件知识。 中间件: 介绍网络协议栈、文件系统、图形库等中间件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简化应用开发。 应用软件: 描述运行在操作系统之上的用户应用程序,实现具体的业务逻辑。 1.3 嵌入式开发流程与工具链 1.3.1 开发流程 需求分析、硬件选型、软件架构设计、编码实现、调试测试、集成部署。 强调迭代开发和原型验证的重要性。 1.3.2 开发工具链 交叉编译环境: 解释交叉编译的概念,以及为何需要交叉编译。 集成开发环境 (IDE): 介绍常见的嵌入式IDE(Keil MDK, IAR Embedded Workbench, VS Code with extensions, STM32CubeIDE等)的功能和使用技巧。 调试工具: 讲解硬件调试器(JTAG, SWD)和软件调试工具(GDB, Lauterbach Trace32)的作用。 仿真器与模拟器: 介绍仿真器和模拟器的概念,以及它们在早期开发阶段的作用。 版本控制工具: 强调Git等版本控制工具在团队协作和代码管理中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嵌入式硬件接口与驱动开发 本部分将聚焦于如何通过软件控制硬件,实现嵌入式系统的核心功能。 第二章:GPIO端口编程 2.1 GPIO基本原理 理解GPIO(General Purpose Input/Output)的工作模式:输入、输出、上拉/下拉电阻、开漏输出等。 寄存器级操作:讲解如何通过直接读写GPIO相关的寄存器(方向寄存器、数据寄存器、控制寄存器等)来配置和控制GPIO。 2.2 输出模式应用 控制LED灯的亮灭:实现闪烁、流水灯等效果。 驱动蜂鸣器发声:产生不同频率的音调。 控制继电器开关:实现对外部大功率设备的控制。 2.3 输入模式应用 读取按键状态:实现按键消抖处理,识别单按、长按、连按等。 读取传感器状态:例如,检测门磁开关的状态。 第三章:串口通信 (UART) 3.1 UART通信原理 异步串行通信的特点:数据位、停止位、校验位、波特率。 RS-232、RS-485等标准简介。 3.2 驱动程序开发 配置UART寄存器: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校验位、收发模式。 发送数据:将数据写入发送缓冲区。 接收数据:读取接收缓冲区,并处理接收到的数据。 中断机制:利用UART接收/发送中断提高效率。 3.3 应用实践 与PC机进行数据交互:通过串口助手发送和接收数据。 连接其他带UART接口的设备:如GPS模块、蓝牙模块、传感器等。 构建简单的通信协议。 第四章:SPI与I2C接口通信 4.1 SPI (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 详解 SPI的特点:全双工、主从模式、时钟同步、四线制(MOSI, MISO, SCK, SS)。 SPI协议细节:CPOL, CPHA, 时钟极性和相位。 驱动程序实现:配置SPI控制器,发送和接收数据。 典型应用:驱动SPI接口的LCD屏幕、SD卡、EEPROM、ADC/DAC等。 4.2 I2C (Inter-Integrated Circuit) 详解 I2C的特点:半双工、主从模式、两线制(SDA, SCL)、多主多从。 I2C协议细节:起始信号、停止信号、地址位、读写位、ACK/NACK。 驱动程序实现:模拟或硬件I2C控制器驱动。 典型应用:连接I2C接口的传感器(如温湿度传感器、加速度计)、EEPROM、RTC(实时时钟)等。 第五章:ADC与DAC转换 5.1 ADC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 原理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转换过程。 ADC的关键参数:分辨率(位数)、采样率、量化误差。 不同ADC架构简介(逐次逼近型、Sigma-Delta型等)。 5.2 ADC驱动开发与应用 ADC寄存器配置:通道选择、采样模式、转换模式。 启动ADC转换,读取转换结果。 应用实例:采集电位器模拟信号、读取传感器模拟输出(如光敏电阻)。 5.3 DAC (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 原理 数字信号到模拟信号的转换过程。 DAC的关键参数:分辨率、刷新率。 5.4 DAC驱动开发与应用 DAC寄存器配置:输出通道、输出电压范围。 输出指定的模拟电压。 应用实例:产生音频信号、控制模拟设备。 第六章:定时器与PWM控制 6.1 定时器工作原理 定时器(Timer)作为计数器,用于实现延时、定时、周期性事件触发。 计数模式、预分频器、自动重载值。 6.2 PWM (Pulse Width Modulation) 技术 PWM的产生原理:通过改变占空比来模拟不同的电压等级。 PWM的参数:频率、占空比。 6.3 定时器与PWM驱动及应用 使用定时器实现精确延时。 配置定时器生成PWM信号。 应用实例:LED调光、电机速度控制、舵机角度控制。 第三部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RTOS) 与高级应用 本部分将介绍如何在RTOS环境下进行开发,以及一些常见的嵌入式高级应用。 第七章:实时操作系统 (RTOS) 核心概念 7.1 RTOS概述 RTOS的必要性:在资源受限、需要并发执行和实时响应的场景下。 RTOS的功能:任务管理、时间管理、内存管理、中断管理、同步与通信。 7.2 任务管理 任务(线程)的概念:独立的执行单元。 任务状态:就绪、运行、阻塞、挂起。 任务调度:抢占式调度、协同式调度。 任务创建、删除、切换。 7.3 任务通信与同步机制 信号量 (Semaphore): 用于资源互斥访问或事件通知。 互斥锁 (Mutex): 专门用于互斥访问共享资源。 消息队列 (Message Queue): 用于任务间传递数据。 事件标志组 (Event Flags): 用于任务间异步事件的同步。 队列 (Queue): 类似于消息队列,但通常用于传递固定类型的数据。 第八章:RTOS实例开发 (以FreeRTOS为例) 8.1 FreeRTOS环境搭建 FreeRTOS移植到目标硬件的流程。 配置FreeRTOSConfig.h文件。 利用Makefile或IDE工程编译。 8.2 任务创建与管理实践 编写多个任务,例如:LED闪烁任务、按键检测任务、数据采集任务。 演示任务的优先级设置和调度行为。 8.3 任务间通信与同步实践 使用信号量实现按键事件的传递。 使用消息队列实现传感器数据的发送。 使用互斥锁保护共享资源(如全局变量)。 第九章:嵌入式网络通信 9.1 TCP/IP协议栈基础 TCP/IP分层模型简介。 IP地址、端口号、MAC地址。 TCP(可靠连接)与UDP(无连接)的区别。 9.2 嵌入式网络模块 Wi-Fi模块(ESP8266, ESP32)、Ethernet模块(W5500, ENC28J60)。 通信协议:HTTP, MQTT, CoAP等。 9.3 网络通信应用开发 实现嵌入式设备作为HTTP客户端或服务器。 利用MQTT协议进行物联网数据上报和控制。 构建简单的远程监控系统。 第十章:嵌入式文件系统 10.1 文件系统的作用 管理存储介质(SD卡、NAND Flash)上的数据。 提供文件和目录的创建、读写、删除等操作。 10.2 常见的嵌入式文件系统 FATFS(支持FAT12/16/32)。 LittleFS(专为Flash优化)。 RomFS(只读文件系统)。 10.3 文件系统应用实践 在SD卡上存储和读取配置文件。 记录传感器数据日志。 实现OTA(Over-The-Air)升级的文件传输。 第四部分:嵌入式系统开发实践与进阶 本部分将引导读者进行实际项目开发,并介绍一些进阶话题。 第十一章:嵌入式开发调试与优化 11.1 硬件调试技巧 使用JTAG/SWD接口进行单步调试、断点设置、查看变量。 理解堆栈溢出、中断失控等常见硬件问题。 11.2 软件调试技巧 打印日志输出 (printf-style debugging)。 使用内存分析工具检测内存泄漏。 分析CPU使用率,定位性能瓶颈。 11.3 代码优化 提高代码效率,减少CPU占用。 降低内存占用。 优化功耗。 第十二章:项目案例分析与实战 12.1 智能家居温湿度监测与控制系统 硬件选型:MCU、温湿度传感器、继电器、Wi-Fi模块。 软件设计:RTOS任务划分、传感器驱动、网络通信(MQTT)、数据展示。 12.2 工业自动化数据采集与传输 硬件选型:MCU、工业传感器、RS485通信模块、Ethernet模块。 软件设计:实时数据采集、 Modbus通信协议、数据存储、远程传输。 12.3 可穿戴设备功耗管理与数据同步 硬件选型:低功耗MCU、传感器、低功耗蓝牙模块。 软件设计:深度睡眠模式、定时唤醒、蓝牙数据透传、数据压缩。 附录 附录A:嵌入式开发常用术语表 附录B:常用嵌入式硬件平台简介 附录C:资源链接与进阶阅读建议 本书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力求让读者在掌握嵌入式系统核心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宝贵的开发经验。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开发者,都能从中获得启发,并为未来的嵌入式开发之路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