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單片機C51語言是目前最流行的單片機程序設計語言。本書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講解瞭C51語言的方方麵麵。本書知識點覆蓋全麵、結構安排緊湊、講解詳細、言簡意賅、通俗易懂、實例豐富。內容包括51係列單片機開發環境和流程、程序設計基礎以及編程指南,並給齣瞭一些常用的典型案例。全書分為四篇,共21章,全麵詳細地講述瞭單片機的程序設計基礎、編程指南及應用案例。首先介紹瞭51係列單片機的基本結構以及單片機的開發概述,其次詳細介紹瞭單片機程序設計的C51語言,然後結閤單片機的硬件資源細緻講解瞭如何應用C51語言進行編程操作,最後結閤實際應用,重點分析瞭在各個領域中常用到的一些典型案例,使讀者更加融會貫通地掌握C51語言,以供讀者在學習和工作中進行參考。在第21章中還介紹瞭部分常見的麵試題及解答,方便讀者做好入職前的準備工作。 目錄
目 錄
前言
第一篇 單片機C51概述
第1章 單片機開發概述 1
1.1 單片機介紹 1
1.1.1 單片機簡介 1
1.1.2 單片機的主要組成部分 2
1.1.3 單片機引腳及功能 3
1.1.4 單片機的應用領域 4
1.2 單片機開發流程 5
1.2.1 係統分析 5
1.2.2 單片機選型 5
1.2.3 程序設計 8
1.2.4 仿真測試 9
1.2.5 程序下載 9
1.3 單片機開發語言概述 9
1.3.1 單片機匯編語言 9
1.3.2 單片機C51語言 10
1.4 小結 11
1.5 習題與上機實踐 11
第2章 構建C51集成開發環境 12
2.1 51係列單片機的最小硬件係統 12
2.1.1 時鍾振蕩電路 13
2.1.2 單片機的復位電路 14
2.2 Keil μ Vision3集成開發環境 15
2.2.1 Keil μ Vision3簡介 16
2.2.2 Keil μ Vision3安裝 16
2.2.3 Keil μ Vision3界麵概覽 17
2.2.4 Keil μ Vision3的各種常用窗口 18
2.3 Keil μ Vision3中C51的開發流程 22
2.3.1 創建項目 22
2.3.2 創建源文件 22
2.3.3 編譯項目 24
2.3.4 仿真調試 24
2.3.5 程序下載 25
2.4 小結 25
2.5 習題與上機實踐 26
第二篇 C51語言程序設計指南
第3章 C51語言程序設計基礎 27
3.1 C51程序的基本結構 27
3.2 C51編程規範及注意事項 28
3.2.1 注釋 28
3.2.2 命名 29
3.2.3 格式 29
3.3 C51的標識符與關鍵字 30
3.3.1 標識符 30
3.3.2 關鍵字 30
3.4 C51的變量類型 32
3.4.1 C51的數據類型 32
3.4.2 整型變量 33
3.4.3 浮點型變量 34
3.4.4 字符型變量 35
3.4.5 指針型變量 36
3.4.6 無值型變量 37
3.5 C51的常量類型 37
3.5.1 整型常量 37
3.5.2 浮點型常量 38
3.5.3 字符型常量 39
3.5.4 轉義字符 40
3.6 變量作用域 40
3.6.1 變量作用域的基本規則 41
3.6.2 自動變量 42
3.6.3 全局變量 43
3.6.4 靜態變量 44
3.6.5 寄存器變量 45
3.7 分隔符與const修飾符 45
3.7.1 C51分隔符 45
3.7.2 const修飾符 45
3.8 C51的運算符 47
3.8.1 算術運算符 47
3.8.2 邏輯運算符 49
3.8.3 關係運算符 50
3.8.4 位運算符 50
3.8.5 “,”運算符 53
3.8.6 “?”運算符 54
3.8.7 “sizeof”運算符 54
3.8.8 地址操作運算符 55
3.8.9 聯閤操作運算符 55
3.8.10 強製類型轉換運算符 56
3.8.11 運算符優先級和結閤性 57
3.9 C51的錶達式 58
3.9.1 算術錶達式 58
3.9.2 賦值錶達式 59
3.9.3 逗號錶達式 60
3.9.4 關係錶達式 61
3.9.5 邏輯錶達式 62
3.10 小結 63
3.11 上機實踐 63
第4章 C51語句和流程 65
4.1 C51語句 65
4.1.1 變量聲明語句 65
4.1.2 錶達式語句 66
4.1.3 復閤語句 66
4.1.4 循環語句 67
4.1.5 條件語句 70
4.1.6 開關語句 74
4.1.7 程序跳轉語句 76
4.1.8 函數調用語句 78
4.1.9 函數返迴語句 79
4.1.10 空語句 80
4.2 C51的流程控製結構及程序示例 80
4.2.1 順序結構 80
4.2.2 選擇結構 80
4.2.3 循環結構 81
4.2.4 流程控製結構程序示例 81
4.3 小結 82
4.4 上機實踐 83
第5章 C51的數據結構 85
5.1 C51的數組 85
5.1.1 數組定義及數組元素 85
5.1.2 一維數組 87
5.1.3 一維字符串數組 90
5.1.4 二維數組 92
5.1.5 二維字符串數組 95
5.1.6 多維數組 96
5.2 C51的指針 96
5.2.1 指針及相關概念 97
5.2.2 指針變量的定義及賦值 97
5.2.3 取址運算符和取值運算符 100
5.2.4 指針變量的運算 102
5.2.5 C51的字符指針 103
5.2.6 C51的數組指針 104
5.2.7 C51的指針數組 109
5.3 C51的結構 110
5.3.1 結構的聲明 110
5.3.2 結構變量的聲明 111
5.3.3 結構變量的初始化 113
5.3.4 結構變量的使用 114
5.3.5 C51的結構數組 115
5.3.6 C51的結構指針 116
5.3.7 C51的嵌套式結構 119
5.3.8 C51的位結構 121
5.4 C51的聯閤 122
5.4.1 聯閤的聲明和使用 122
5.4.2 結構和聯閤的區彆 126
5.5 C51的枚舉 127
5.5.1 枚舉和枚舉變量的聲明 128
5.5.2 枚舉變量的賦值和使用 129
5.6 C51的位域 131
5.6.1 位域和位域變量的聲明 131
5.6.2 位域變量的使用 133
5.7 C51的類型聲明 134
5.7.1 類型聲明的定義 134
5.7.2 類型聲明的使用 135
5.8 小結 135
5.9 上機實踐 135
第6章 C51的函數 137
6.1 函數 137
6.1.1 函數的概述 137
6.1.2 函數的分類 138
6.1.3 函數的定義 139
6.1.4 函數的參數 141
6.1.5 函數的返迴值 146
6.2 函數的作用域 146
6.2.1 函數的作用範圍 146
6.2.2 函數代碼的作用域 147
6.2.3 函數變量的作用域 147
6.3 函數的調用 148
6.3.1 賦值調用 149
6.3.2 引用調用 149
6.3.3 遞歸調用 150
6.3.4 嵌套調用 151
6.4 C51的main函數 153
6.4.1 無參main函數 153
6.4.2 有參main函數 153
6.5 C51的庫函數 154
6.5.1 I/O函數庫 154
6.5.2 標準函數庫 166
6.5.3 字符函數庫 173
6.5.4 字符串函數庫 184
6.5.5 內部函數庫 199
6.5.6 數學函數庫 201
6.5.7 絕對地址訪問函數庫 207
6.5.8 變量參數錶函數庫 210
6.5.9 全程跳轉函數庫 211
6.5.10 偏移量函數庫 212
6.6 小結 213
6.7 上機實踐 213
第7章 C51的存儲結構 215
7.1 單片機的存儲器結構 215
7.1.1 51係列單片機的存儲區域 215
7.1.2 片內RAM的存儲器結構 216
7.2 C51的存儲類型 216
7.2.1 code存儲類型 217
7.2.2 data存儲類型 217
7.2.3 bdata存儲類型 218
7.2.4 idata存儲類型 218
7.2.5 pdata存儲類型 219
7.2.6 xdata存儲類型 219
7.3 C51的擴展數據類型 219
7.3.1 sfr和sfr16型變量 220
7.3.2 sbit型變量 220
7.3.3 bit型變量 221
7.3.4 51單片機寄存器的定義 221
7.4 C51變量的存儲模式 223
7.4.1 Small模式 224
7.4.2 Compact模式 224
7.4.3 Large模式 224
7.5 C51的存儲器指針 225
7.5.1 一般指針 225
7.5.2 存儲器指針 226
7.6 小結 228
7.7 上機實踐 228
第8章 C51的預處理命令和用戶配置文件 229
8.1 C51的預處理命令概述 229
8.2 文件包含指令 230
8.2.1 #include命令 230
8.2.2 C51常用的頭文件 231
8.3 宏定義指令 232
8.3.1 #define命令 232
8.3.2 #undef命令 234
8.4 條件編譯指令 235
8.4.1 #if、#else和#endif命令 235
8.4.2 #elif命令 236
8.4.3 #ifdef、#ifndef命令 237
8.5 其他編譯指令 238
8.5.1 #line命令 238
8.5.2 #error命令 238
8.5.3 #pragma命令 239
8.6 C51的用戶配置文件 240
8.6.1 C51的啓動代碼詳解 240
8.6.2 C51的變量初始化文件 246
8.6.3 C51的基本I/O函數文件 246
8.6.4 C51的分組配置文件 246
8.7 小結 247
8.8 上機實踐 247
第三篇 C51單片機編程指南
第9章 C51定時器/計數器程序設計 249
9.1 定時器/計數器簡介 249
9.1.1 定時器/計數器的結構 249
9.1.2 方式控製寄存器TMOD 250
9.1.3 中斷控製寄存器TCON 251
9.1.4 定時器/計數器的初值 253
9.1.5 定時器/計數器的初始化 253
9.2 定時器/計數器工作模式0的C51程序設計 253
9.2.1 定時器/計數器工作模式0 254
9.2.2 定時器/計數器模式0的程序設計 254
9.3 定時器/計數器工作模式1的C51程序設計 255
9.3.1 定時器/計數器工作模式1 255
9.3.2 定時器/計數器模式1的程序設計 256
9.4 定時器/計數器工作模式2的C51程序設計 257
9.4.1 定時器/計數器工作模式2 257
9.4.2 定時器/計數器模式2的程序設計 258
9.5 定時器/計數器工作模式3的C51程序設計 259
9.5.1 定時器/計數器工作模式3 259
9.5.2 定時器/計數器模式3的程序設計 259
9.6 小結 261
9.7 上機實踐 261
第10章 C51中斷程序設計 263
10.1 單片機的中斷係統 263
10.1.1 單片機中斷的典型概念 263
10.1.2 單片機的中斷類型 264
10.1.3 中斷請求標誌及其C51訪問 265
10.1.4 中斷允許標誌及其C51訪問 268
10.1.5 中斷優先級標誌及其C51訪問 269
10.1.6 中斷的C51處理過程 269
10.2 外部中斷源的C51程序設計 273
10.3 定時中斷源的C51程序設計 274
10.4 串行中斷源的C51程序設計 275
10.5 小結 276
10.6 上機實踐 276
第11章 C51串行接口程序設計 277
11.1 51係列單片機的串行接口 277
11.1.1 單片機串行通信概述 277
11.1.2 單片機串行接口的內部結構 278
11.1.3 串行接口控製寄存器SCON 279
11.1.4 特殊功能寄存器PCON 282
11.2 串行口工作模式0的C51程序設計 282
11.2.1 模式0的波特率 283
11.2.2 模式0的數據發送及C51程序設計 283
11.2.3 模式0的數據接收及C51程序設計 285
11.3 串行口工作模式1的C51程序設計 287
11.3.1 模式1的波特率 287
11.3.2 模式1的數據發送及C51程序設計 289
11.3.3 模式1的數據接收及C51程序設計 291
11.4 串行口工作模式2的C51程序設計 293
11.4.1 模式2的波特率 293
11.4.2 模式2的數據發送及C51程序設計 293
11.4.3 模式2的數據接收及C51程序設計 295
11.5 串行口工作模式3的C51程序設計 297
11.5.1 模式3的波特率 297
11.5.2 模式3的數據發送及C51程序設計 299
11.5.3 模式3的數據接收及C51程序設計 300
11.6 小結 303
11.7 上機實踐 303
第12章 C51下的RTX-51實時多任務操作係統 304
12.1 RTX-51實時多任務操作係統簡介 304
12.1.1 單任務程序與多任務程序的比較 304
12.1.2 RTX-51實時多任務操作係統種類 306
12.2 RTX-51的係統函數 308
12.2.1 中斷調用的發送信號函數 308
12.2.2 清除信號標誌函數 308
12.2.3 啓動任務函數 309
12.2.4 刪除任務函數 309
12.2.5 獲取當前任務號函數 310
12.2.6 任務調用的發送信號函數 310
12.2.7 等待函數 311
12.3 RTX-51的任務調度 313
12.3.1 循環任務調度 314
12.3.2 事件任務調度 315
12.3.3 信號任務調度 316
12.3.4 優先級及搶先任務切換 316
12.3.5 RTX-51的主要概念和特性 318
12.4 RTX-51 Tiny的任務管理 318
12.4.1 RTX-51 Tiny的任務狀態 319
12.4.2 RTX-51 Tiny的事件 319
12.4.3 RTX-51 Tiny的任務切換 319
12.5 RTX-51 Tiny的係統配置 320
12.5.1 RTX-51 Tiny係統配置文件 320
12.5.2 RTX-51 Tiny係統參數 322
12.6 RTX-51 Tiny的要求及注意事項 323
12.6.1 RTX-51 Tiny的要求及技術參數 323
12.6.2 RTX-51 Tiny的注意事項 324
12.7 RTX-51 FULL實時多任務操作係統簡介 325
12.7.1 RTX-51 FULL函數一覽 325
12.7.2 RTX-51的技術參數 327
12.8 小結 328
12.9 上機實踐 328
第13章 Keil μ Vision3的調試和仿真 329
13.1 Keil μ Vision3的程序調試 329
13.1.1 Keil μ Vision3的程序調試模式 329
13.1.2 斷點 331
13.1.3 性能分析器 332
13.1.4 代碼覆蓋分析器 334
13.1.5 調試命令 335
13.2 係統資源仿真 336
13.2.1 並行I/O端口仿真 337
13.2.2 寄存器仿真 338
13.2.3 中斷仿真 341
13.2.4 串行接口仿真 344
13.2.5 定時器/計數器仿真 348
13.2.6 看門狗定時器的仿真 354
13.2.7 低功耗仿真 356
13.3 小結 357
13.4 上機實踐 357
第四篇 C51程序設計典型案例
第14章 C51矩陣式鍵盤程序設計 359
14.1 鍵盤接口概述 359
14.1.1 獨立式按鍵和矩陣式鍵盤 359
14.1.2 鍵盤設計注意事項 360
14.2 矩陣式鍵盤C51程序設計 361
14.2.1 掃描法及C51程序設計 361
14.2.2 綫反轉法及C51程序設計 364
14.2.3 中斷法及C51程序設計 365
14.3 C51矩陣式鍵盤設計實例 367
14.3.1 電路圖 367
14.3.2 程序設計 368
14.4 小結 371
14.5 上機實踐 371
第15章 C51液晶顯示模塊 372
15.1 液晶顯示模塊概述 372
15.1.1 液晶顯示模塊的分類 372
15.1.2 液晶顯示模塊的特點 373
15.2 液晶顯示控製驅動器 374
15.2.1 液晶顯示控製驅動器概述 374
15.2.2 液晶顯示控製驅動器功能說明 374
15.3 液晶顯示控製器指令集 378
15.3.1 基本指令集 378
15.3.2 擴充指令集 380
15.3.3 控製器指令操作方式 382
15.4 點陣圖形型液晶操作子函數 384
15.4.1 指令操作子函數 384
15.4.2 數據操作子函數 384
15.4.3 初始化子函數 385
15.4.4 清屏子函數 386
15.4.5 漢字顯示子函數 386
15.4.6 圖形顯示子函數 387
15.5 液晶漢字顯示實例 388
15.5.1 電路設計 388
15.5.2 程序設計 390
15.6 液晶圖形顯示實例 392
15.6.1 圖形數組的提取 392
15.6.2 圖形顯示程序設計 393
15.7 小結 395
15.8 上機實踐 396
第16章 C51模擬I2C總綫 397
16.1 I2C總綫概述 397
16.1.1 I2C總綫工作原理 397
16.1.2 I2C總綫器件的尋址方式 398
16.1.3 I2C總綫數據操作 399
16.2 I2C總綫接口EEPROM存儲器 400
16.3 C51模擬I2C總綫協議 401
16.3.1 延時子函數 401
16.3.2 起始信號子函數 401
16.3.3 終止信號子函數 402
16.3.4 應答信號子函數 402
16.3.5 非應答信號子函數 403
16.3.6 應答位檢查子函數 403
16.3.7 單字節寫子函數 404
16.3.8 單字節讀子函數 404
16.3.9 多字節寫子函數 405
16.3.10 多字節讀子函數 405
16.4 C51讀寫EEPROM實例 407
16.4.1 電路設計 407
16.4.2 程序設計 408
16.4.3 仿真分析 410
16.5 小結 411
16.6 上機實踐 411
第17章 C51模擬單總綫接口 412
17.1 單總綫接口概述 412
17.1.1 單總綫接口結構 412
17.1.2 單總綫通信格式 412
17.1.3 單總綫的特點 413
17.2 單總綫溫度傳感器及C51操作 413
17.2.1 溫度傳感器DS18S20概述 413
17.2.2 DS18S20的數據操作及指令 414
17.2.3 DS18S20的訪問流程 417
17.2.4 溫度轉換操作 417
17.2.5 C51模擬單總綫操作子函數 418
17.3 C51單總綫溫度傳感器實例 426
17.3.1 電路設計 426
17.3.2 程序設計 428
17.3.3 仿真分析 431
17.4 小結 431
17.5 上機實踐 432
第18章 實時時鍾芯片應用 433
18.1 實時時鍾芯片DS1302概述 433
18.1.1 實時時鍾芯片DS1302引腳 433
18.1.2 實時時鍾芯片DS1302的日期操作 434
18.1.3 實時時鍾芯片DS1302的控製操作 435
18.1.4 實時時鍾芯片DS1302的RAM操作 436
18.1.5 實時時鍾芯片DS1302數據傳輸方式 437
18.2 DS1302的控製子函數 438
18.2.1 復位子函數 438
18.2.2 字節讀取子函數 439
18.2.3 字節寫入子函數 439
18.2.4 年設置子函數 439
18.2.5 月設置子函數 440
18.2.6 日設置子函數 440
18.2.7 星期設置子函數 440
18.2.8 小時設置子函數 441
18.2.9 分鍾設置子函數 441
18.2.10 秒設置子函數 441
18.2.11 寫保護子函數 442
18.2.12 寫允許子函數 442
18.2.13 充電控製子函數 442
18.2.14 初始化子函數 442
18.2.15 RAM字節寫入子函數 443
18.2.16 時鍾顯示子函數 444
18.2.17 多字節突發方式讀取RAM子函數 444
18.2.18 多字節突發方式寫入RAM子函數 445
18.3 C51讀寫實時時鍾芯片實例 445
18.3.1 電路圖 446
18.3.2 程序設計 446
18.3.3 仿真分析 450
18.4 小結 452
18.5 上機實踐 452
第19章 C51通信接口程序設計 453
19.1 串行接口通信概述 453
19.1.1 串行接口通信標準 453
19.1.2 串行接口芯片 458
19.1.3 雙機及多機通信原理 459
19.2 C51雙機通信實例 460
19.2.1 電路原理圖 460
19.2.2 發送方程序設計 461
19.2.3 接收方程序設計 463
19.3 C51多機通信實例 464
19.3.1 主機程序設計 464
19.3.2 從機程序設計 468
19.4 小結 472
19.5 上機實踐 472
第20章 道路交通燈多任務控製係統 473
20.1 交通燈多任務控製係統概述 473
20.2 C51交通燈多任務控製係統 474
20.2.1 電路原理圖 474
20.2.2 建立RTX-51 Tiny項目 475
20.2.3 多任務劃分 476
20.2.4 多任務程序設計 476
20.2.5 串行通信及命令獲取子函數 483
20.2.6 仿真調試 488
20.3 小結 490
20.4 上機實踐 490
第21章 常見麵試題及解答 491
21.1 C51編程類麵試題 491
21.1.1 預處理 491
21.1.2 C51語言基礎 492
21.1.3 循環 494
21.1.4 位操作 495
21.1.5 實用子函數 496
21.2 與MCS-51硬件相關的麵試題 498
21.2.1 MCS-51硬件基礎 498
21.2.2 硬件編程 500 前言/序言
《嵌入式係統開發實戰:從原理到應用》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麵嚮嵌入式係統開發愛好者的技術專著,旨在為讀者構建一個從基礎原理到實際應用的全方位知識體係。本書將深入淺齣地剖析嵌入式係統的核心構成、工作機製以及在現代科技中的廣泛應用,並通過大量的實例分析和實踐指導,幫助讀者掌握嵌入式軟件開發的關鍵技能,最終能夠獨立完成具有一定復雜度的嵌入式項目。 第一部分:嵌入式係統基礎理論 本部分將為讀者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理解嵌入式係統的本質和關鍵要素。 第一章:嵌入式係統概覽 1.1 什麼是嵌入式係統? 深入定義嵌入式係統,闡述其“嵌入”的特性,即集成在大型設備或係統中,執行特定功能的計算機係統。 區分嵌入式係統與通用計算機係統的關鍵區彆:專用性、實時性、資源受限性、可靠性要求高等。 介紹嵌入式係統的典型應用領域,如消費電子(智能傢居、可穿戴設備)、工業控製(PLC、機器人)、汽車電子(ECU、車載娛樂係統)、醫療設備、通信設備等,並通過具體案例展示嵌入式係統在其中的作用。 1.2 嵌入式係統的基本組成 1.2.1 硬件平颱 微處理器/微控製器 (MCU/MPU): 詳細介紹MCU和MPU的區彆與聯係,以及它們的選型考量因素,如核心架構(ARM、MIPS、RISC-V等)、主頻、功耗、外設接口等。 存儲器: 講解ROM(Boot ROM, Flash)、RAM(SRAM, DRAM)的作用、特性和在嵌入式係統中的位置。 外設接口: 介紹常見的嵌入式硬件接口,如GPIO、UART、SPI、I2C、ADC、DAC、PWM、USB、Ethernet、Wi-Fi、Bluetooth等,並解釋它們各自的功能和應用場景。 傳感器與執行器: 闡述傳感器(溫度、濕度、光照、加速度、陀螺儀等)和執行器(電機、LED、繼電器、蜂鳴器等)在嵌入式係統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與主控單元交互。 電源管理單元: 強調電源在嵌入式係統中的重要性,介紹低功耗設計、電池管理、電壓穩壓等概念。 1.2.2 軟件平颱 嵌入式操作係統 (RTOS): 講解RTOS的概念、必要性(任務調度、資源管理、實時性保障),介紹常見的RTOS(FreeRTOS, RT-Thread, Zephyr, VxWorks等)的特點和優勢。 驅動程序: 解釋驅動程序的作用,即連接硬件和上層軟件的橋梁,以及編寫驅動程序需要掌握的底層硬件知識。 中間件: 介紹網絡協議棧、文件係統、圖形庫等中間件的作用,以及它們如何簡化應用開發。 應用軟件: 描述運行在操作係統之上的用戶應用程序,實現具體的業務邏輯。 1.3 嵌入式開發流程與工具鏈 1.3.1 開發流程 需求分析、硬件選型、軟件架構設計、編碼實現、調試測試、集成部署。 強調迭代開發和原型驗證的重要性。 1.3.2 開發工具鏈 交叉編譯環境: 解釋交叉編譯的概念,以及為何需要交叉編譯。 集成開發環境 (IDE): 介紹常見的嵌入式IDE(Keil MDK, IAR Embedded Workbench, VS Code with extensions, STM32CubeIDE等)的功能和使用技巧。 調試工具: 講解硬件調試器(JTAG, SWD)和軟件調試工具(GDB, Lauterbach Trace32)的作用。 仿真器與模擬器: 介紹仿真器和模擬器的概念,以及它們在早期開發階段的作用。 版本控製工具: 強調Git等版本控製工具在團隊協作和代碼管理中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嵌入式硬件接口與驅動開發 本部分將聚焦於如何通過軟件控製硬件,實現嵌入式係統的核心功能。 第二章:GPIO端口編程 2.1 GPIO基本原理 理解GPIO(General Purpose Input/Output)的工作模式:輸入、輸齣、上拉/下拉電阻、開漏輸齣等。 寄存器級操作:講解如何通過直接讀寫GPIO相關的寄存器(方嚮寄存器、數據寄存器、控製寄存器等)來配置和控製GPIO。 2.2 輸齣模式應用 控製LED燈的亮滅:實現閃爍、流水燈等效果。 驅動蜂鳴器發聲:産生不同頻率的音調。 控製繼電器開關:實現對外部大功率設備的控製。 2.3 輸入模式應用 讀取按鍵狀態:實現按鍵消抖處理,識彆單按、長按、連按等。 讀取傳感器狀態:例如,檢測門磁開關的狀態。 第三章:串口通信 (UART) 3.1 UART通信原理 異步串行通信的特點:數據位、停止位、校驗位、波特率。 RS-232、RS-485等標準簡介。 3.2 驅動程序開發 配置UART寄存器:波特率、數據位、停止位、校驗位、收發模式。 發送數據:將數據寫入發送緩衝區。 接收數據:讀取接收緩衝區,並處理接收到的數據。 中斷機製:利用UART接收/發送中斷提高效率。 3.3 應用實踐 與PC機進行數據交互:通過串口助手發送和接收數據。 連接其他帶UART接口的設備:如GPS模塊、藍牙模塊、傳感器等。 構建簡單的通信協議。 第四章:SPI與I2C接口通信 4.1 SPI (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 詳解 SPI的特點:全雙工、主從模式、時鍾同步、四綫製(MOSI, MISO, SCK, SS)。 SPI協議細節:CPOL, CPHA, 時鍾極性和相位。 驅動程序實現:配置SPI控製器,發送和接收數據。 典型應用:驅動SPI接口的LCD屏幕、SD卡、EEPROM、ADC/DAC等。 4.2 I2C (Inter-Integrated Circuit) 詳解 I2C的特點:半雙工、主從模式、兩綫製(SDA, SCL)、多主多從。 I2C協議細節:起始信號、停止信號、地址位、讀寫位、ACK/NACK。 驅動程序實現:模擬或硬件I2C控製器驅動。 典型應用:連接I2C接口的傳感器(如溫濕度傳感器、加速度計)、EEPROM、RTC(實時時鍾)等。 第五章:ADC與DAC轉換 5.1 ADC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 原理 模擬信號與數字信號的轉換過程。 ADC的關鍵參數:分辨率(位數)、采樣率、量化誤差。 不同ADC架構簡介(逐次逼近型、Sigma-Delta型等)。 5.2 ADC驅動開發與應用 ADC寄存器配置:通道選擇、采樣模式、轉換模式。 啓動ADC轉換,讀取轉換結果。 應用實例:采集電位器模擬信號、讀取傳感器模擬輸齣(如光敏電阻)。 5.3 DAC (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 原理 數字信號到模擬信號的轉換過程。 DAC的關鍵參數:分辨率、刷新率。 5.4 DAC驅動開發與應用 DAC寄存器配置:輸齣通道、輸齣電壓範圍。 輸齣指定的模擬電壓。 應用實例:産生音頻信號、控製模擬設備。 第六章:定時器與PWM控製 6.1 定時器工作原理 定時器(Timer)作為計數器,用於實現延時、定時、周期性事件觸發。 計數模式、預分頻器、自動重載值。 6.2 PWM (Pulse Width Modulation) 技術 PWM的産生原理:通過改變占空比來模擬不同的電壓等級。 PWM的參數:頻率、占空比。 6.3 定時器與PWM驅動及應用 使用定時器實現精確延時。 配置定時器生成PWM信號。 應用實例:LED調光、電機速度控製、舵機角度控製。 第三部分:嵌入式實時操作係統 (RTOS) 與高級應用 本部分將介紹如何在RTOS環境下進行開發,以及一些常見的嵌入式高級應用。 第七章:實時操作係統 (RTOS) 核心概念 7.1 RTOS概述 RTOS的必要性:在資源受限、需要並發執行和實時響應的場景下。 RTOS的功能:任務管理、時間管理、內存管理、中斷管理、同步與通信。 7.2 任務管理 任務(綫程)的概念:獨立的執行單元。 任務狀態:就緒、運行、阻塞、掛起。 任務調度:搶占式調度、協同式調度。 任務創建、刪除、切換。 7.3 任務通信與同步機製 信號量 (Semaphore): 用於資源互斥訪問或事件通知。 互斥鎖 (Mutex): 專門用於互斥訪問共享資源。 消息隊列 (Message Queue): 用於任務間傳遞數據。 事件標誌組 (Event Flags): 用於任務間異步事件的同步。 隊列 (Queue): 類似於消息隊列,但通常用於傳遞固定類型的數據。 第八章:RTOS實例開發 (以FreeRTOS為例) 8.1 FreeRTOS環境搭建 FreeRTOS移植到目標硬件的流程。 配置FreeRTOSConfig.h文件。 利用Makefile或IDE工程編譯。 8.2 任務創建與管理實踐 編寫多個任務,例如:LED閃爍任務、按鍵檢測任務、數據采集任務。 演示任務的優先級設置和調度行為。 8.3 任務間通信與同步實踐 使用信號量實現按鍵事件的傳遞。 使用消息隊列實現傳感器數據的發送。 使用互斥鎖保護共享資源(如全局變量)。 第九章:嵌入式網絡通信 9.1 TCP/IP協議棧基礎 TCP/IP分層模型簡介。 IP地址、端口號、MAC地址。 TCP(可靠連接)與UDP(無連接)的區彆。 9.2 嵌入式網絡模塊 Wi-Fi模塊(ESP8266, ESP32)、Ethernet模塊(W5500, ENC28J60)。 通信協議:HTTP, MQTT, CoAP等。 9.3 網絡通信應用開發 實現嵌入式設備作為HTTP客戶端或服務器。 利用MQTT協議進行物聯網數據上報和控製。 構建簡單的遠程監控係統。 第十章:嵌入式文件係統 10.1 文件係統的作用 管理存儲介質(SD卡、NAND Flash)上的數據。 提供文件和目錄的創建、讀寫、刪除等操作。 10.2 常見的嵌入式文件係統 FATFS(支持FAT12/16/32)。 LittleFS(專為Flash優化)。 RomFS(隻讀文件係統)。 10.3 文件係統應用實踐 在SD卡上存儲和讀取配置文件。 記錄傳感器數據日誌。 實現OTA(Over-The-Air)升級的文件傳輸。 第四部分:嵌入式係統開發實踐與進階 本部分將引導讀者進行實際項目開發,並介紹一些進階話題。 第十一章:嵌入式開發調試與優化 11.1 硬件調試技巧 使用JTAG/SWD接口進行單步調試、斷點設置、查看變量。 理解堆棧溢齣、中斷失控等常見硬件問題。 11.2 軟件調試技巧 打印日誌輸齣 (printf-style debugging)。 使用內存分析工具檢測內存泄漏。 分析CPU使用率,定位性能瓶頸。 11.3 代碼優化 提高代碼效率,減少CPU占用。 降低內存占用。 優化功耗。 第十二章:項目案例分析與實戰 12.1 智能傢居溫濕度監測與控製係統 硬件選型:MCU、溫濕度傳感器、繼電器、Wi-Fi模塊。 軟件設計:RTOS任務劃分、傳感器驅動、網絡通信(MQTT)、數據展示。 12.2 工業自動化數據采集與傳輸 硬件選型:MCU、工業傳感器、RS485通信模塊、Ethernet模塊。 軟件設計:實時數據采集、 Modbus通信協議、數據存儲、遠程傳輸。 12.3 可穿戴設備功耗管理與數據同步 硬件選型:低功耗MCU、傳感器、低功耗藍牙模塊。 軟件設計:深度睡眠模式、定時喚醒、藍牙數據透傳、數據壓縮。 附錄 附錄A:嵌入式開發常用術語錶 附錄B:常用嵌入式硬件平颱簡介 附錄C:資源鏈接與進階閱讀建議 本書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方式,力求讓讀者在掌握嵌入式係統核心知識的同時,也能獲得寶貴的開發經驗。無論是初學者還是有一定基礎的開發者,都能從中獲得啓發,並為未來的嵌入式開發之路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