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水浒传》是我国人民最喜爱的古典长篇白话小说之一。它产生于明代,是在宋、元以来有关水浒的故事、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由作者施耐庵加工整理、创作而成的。全书以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主要题材,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悲壮画卷。作品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成功地塑造了鲁智深、李逵、武松、林冲、阮小七等一批英雄人物。小说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 《四大名著批评本: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传(套装上下册)》是施耐庵著《水浒传》最具特色的评点之一。每一回的回前评、眉批和错落行间的夹批,值得细细品味,享受阅读最经典小说和最经典评语的愉悦。
内页插图
目录
楔子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第一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第二回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第三回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第四回 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第五回 九纹龙翦径赤松林 鲁智深火烧瓦官寺
第六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七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八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九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第十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粱山
第十一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第十二回 急先锋东郭争功 青面兽北京斗武
第十三回 赤发鬼醉卧灵官殿 晁天王认义东溪村
第十四回 吴学究说三阮撞筹 公孙胜应七星聚义
第十五回 扬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第十六回 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第十七回 美髯公智稳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第十八回 林冲水寨大火并 晁盖梁山小夺泊
第十九回 梁山泊义士尊晁盖 郓城县月夜走刘唐
第二十回 虔婆醉打唐牛儿 宋江怒杀阎婆惜
第二十一回 阎婆大闹郓城县 朱仝义释宋公明
第二十二回 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
第二十三回 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
第二十四回 王婆计啜西门庆 淫妇药鸩武大郎
第二十五回 偷骨殖何九送丧 供人头武二设祭
第二十六回 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 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
第二十七回 武松威震平安寨 施恩义夺快活林
第二十八回 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蒋门神
第二十九回 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
第三十回 张都监血溅鸳鸯楼 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第三十一回 武行者醉打孔亮 锦毛虎义释宋江
第三十二回 宋江夜看小鳌山 花荣大闹清风寨
第三十三回 镇三山大闹青州道 霹雳火夜走瓦砾场
第三十四回 石将军村店寄书 小李广梁山射雁
第三十五回 梁山泊吴用举戴宗 揭阳岭宋江逢李俊
第三十六回 没遮拦追赶及时雨 船火儿夜闹浔阳江
第三十七回 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黑旋风斗浪里白条
第三十八回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
第三十九回 梁山泊好汉劫法场 白龙庙英雄小聚义
第四十回 宋江智取无为军 张顺活捉黄文炳
第四十一回 还道村受三卷天书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
第四十二回 假李逵剪径劫单人 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第四十三回 锦豹子小径逢戴宗 病关索长街遇石秀
第四十四回 杨雄醉骂潘巧云 石秀智杀裴如海
第四十五回 病关索大闹翠屏山 拼命三火烧祝家店
第四十六回 扑天雕双修生死书 宋公明一打祝家庄
第四十七回 一丈青单捉王矮虎 宋公明二打祝家庄
第四十八回 解珍解宝双越狱 孙立孙新大劫牢
第四十九回 吴学究双掌连环计 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第五十回 插翅虎枷打白秀英 美髯公误失小衙内
第五十一回 李逵打死殷天赐 柴进失陷高唐州
第五十二回 戴宗智取公孙胜 李逵斧劈罗真人
第五十三回 入云龙斗法破高廉 黑旋风探穴救柴进
第五十四回 高太尉大兴三路兵 呼延灼摆布连环马
第五十五回 吴用使时迁偷甲 汤隆赚徐宁上山
第五十六回 徐宁教使钩镰枪 宋江大破连环马
第五十七回 三山聚义打青州 众虎同心归水泊
第五十八回 吴用赚金铃吊挂 宋江闹西岳华山
第五十九回 公孙胜芒砀山降魔 晁天王曾头市中箭
第六十回 吴用智赚玉麒麟 张顺夜闹金沙渡
第六十一回 放冷箭燕青救主 劫法场石秀跳楼
第六十二回 宋江兵打北京城 关胜议取粱山泊
第六十三回 呼延灼月夜赚关胜 宋公明雪天擒索超
第六十四回 托塔天王梦中显圣 浪里白条水上报冤
第六十五回 时迁火烧翠云楼 吴用智取大名府
第六十六回 宋江赏马步三军 关胜降水火二将
第六十七回 宋公明夜打曾头市 卢俊义活捉史文恭
第六十八回 东平府误陷九纹龙 宋公明义释双枪将
第六十九回 没羽箭飞石打英雄 宋公明弃粮擒壮士
第七十回 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惊噩梦
第七十一回 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坐次
第七十二回 柴进簪花人禁院 李逵元夜闹东京
第七十三回 黑旋风乔捉鬼 梁山泊双献头
第七十四回 燕青智扑擎天柱 李逵寿张乔坐衙
第七十五回 活阎罗倒船偷御酒 黑旋风扯诏骂钦差
第七十六回 吴加亮布四斗五方旗 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
第七十七回 梁山泊十面埋伏 宋公明两赢童贯
第七十八回 十节度议取梁山泊 宋公明一败高太尉
第七十九回 刘唐放火烧战船 宋江两败高太尉
第八十回 张顺凿漏海鳅船 宋江三败高太尉
第八十一回 燕青月夜遇道君 戴宗定计出乐和
第八十二回 梁山泊分金大买市 宋公明全伙受招安
第八十三回 宋公明奉诏破大辽 陈桥驿滴泪斩小卒
第八十四回 宋公明兵打蓟州城 卢俊义大战玉田县
第八十五回 宋公明夜度益津关 吴学究智取文安县
第八十六回 宋公明大战独鹿山 卢俊义兵陷青石峪
第八十七回 宋公明大战幽州 呼延灼力擒番将
第八十八回 颜统军阵列混天象 宋公明梦授玄女法
第八十九回 宋公明破阵成功 宿太尉颁恩降诏
第九十回 五台山宋江参禅 秋林渡燕青射雁
第九十一回 张顺夜伏金山寺 宋江智取润州城
第九十二回 卢俊义分兵宣州道 宋公明大战毗陵郡
第九十三回 混江龙太湖小结义 宋公明苏州大会垓
第九十四回 宁海军宋江吊孝 涌金门张顺归神
第九十五回 张顺魂捉方天定 宋江智取宁海军
第九十六回 卢俊义分兵歙州道 宋公明大战乌龙岭
第九十七回 睦州城箭射邓元觉 乌龙岭神助宋公明
第九十八回 卢俊义大战昱岭关 宋公明智取清溪洞
第九十九回 鲁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锦还乡
第一百回 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
精彩书摘
试看书林隐处,儿多俊逸儒流。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七雄扰扰乱春秋。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见成名无数,图名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
霎时新月下长川,沧海变桑田占路。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又恐是伤弓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哀哉乎!此书既成,而命之日《水浒传》也。是一百八人者,为有其人乎,为无其人乎?诚有其人也,即何心而至于水浒也。为无其人也,则是为此书者之胸中,吾不知其有何等冤苦,而必设言一百八人,而又远托之于水涯。吾闻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也。一百八人而无其人,犹已耳;一百八人而有其人,彼岂真欲以宛子城、蓼儿洼者,为非复赵宋之所覆载乎哉!吾读《孟子》,至“伯夷避纣,居北海之滨”,“太公避纣,居东海之滨”二语,未尝不叹。纣虽不善,不可避也,海滨虽远,犹纣地也。二老倡众去故就新,虽以圣人,非盛节也。彼孟子者,自言愿学孔子,实未离于战国游士之习,故犹有此言,未能满于后人之心。若孔子,其必不出于此。今一百八人而有其人,殆不止于伯夷、太公居海避纣之志矣。大义灭绝,其何以训!若1百八人而无其人也,则是为此书者之设言也。为此书者,吾则不知其胸中有何等冤苦而为如此设言。然以贤如孟子,犹未免于大醇小疵之讥,其何责于稗官?后之君子,亦读其书,哀其心可也。古人著书,每每若干年布想,若干年储材,又复若干年经营点窜,而后得脱于稿,裒然成为一书也。今人不会看书,往往将书容易混帐过去,于是古人书中所有得意处,不得意处,转笔处,难转笔处,趁水生波处,翻空出奇处,不得不补处,不得不省处,顺添在后处,倒插在前处,无数方法,无数筋节,悉付之于茫然不知,而仅仅粗记前后事迹,是否成败,以助其酒前茶后,雄谭快笑之旗鼓。
呜呼!《史记》称五帝之文尚不雅驯,而为荐绅之所难言,奈何乎今忽取绿林豪猾之事,而为士君子之所雅言乎?吾特悲读者 之精神不生,将作者之意思尽没,不知心苦,实负良工,故不辞不敏,而有此批也。
此一回,古本题日“楔子”。楔子者,以物出物之谓也。以瘟疫为楔,楔出祈禳;以祈禳为楔,楔出天师;以天师为楔,楔出洪信;以洪信为楔,楔出游山;以游山为楔,楔出开碣;以开碣为楔,楔出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此所谓正楔也。中间又以康节、希夷二先生,楔出劫运定数;以武德皇帝、包拯、狄青,楔出星辰名字;以山中一虎一蛇,楔出陈达、杨春;以洪信骄情傲色,楔出高俅、蔡京;以道童猥獾难认,直楔出第七十回皇甫相马作结尾,此所谓奇楔也。
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山。
寻常巷陌陈罗绮,几处楼台奏管弦。天下太平无事日,莺花无限日高眠。好诗。一部大书,诗起诗结,“天下太平”起,“天下太平”结。话说这八句诗,乃是故宋神宗天子朝中一个名儒,姓邵,讳尧夫,道号康节先生所作。一个算数先生。为叹五代残唐,天下干戈不息。那时朝属梁,暮属晋,正谓是:“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 ”“十五”“五十”,颠倒大衍河图中宫二数,便妙。后来感得天道循环,向甲马营中生下太祖武德皇帝来。大书武德皇帝,见此一朝,不用掉文袋子。这朝圣人出世,红光满天,圣人出世。红光满天,妖魔出世,黑气一道。异香经宿不散,乃是上界霹雳大仙下降。为天罡地煞先作映衬。英雄勇猛,智量宽洪,自古帝王都不及这朝天子。一条杆棒等身齐,打四百座军州都姓赵。绝妙好辞。可见全部枪棒,悉从一王之制矣。那天子扫清寰宇,荡静中原,国号大宋建都汴梁。九朝八帝班头,四百年开基帝主。因此上邵尧夫先生赞道:“一旦云开复见天!”正如教百姓再见天日之面一般。那时西岳华山,有个陈抟处士,又一个算数先生。两位先生胸中,算定有六六三十六员,重之七十二座矣。是个道高有德之人,能辨风云气色。
一日骑驴下山,向那华阴道中正行之间,听得路上客人传说:藏下一大部评话。“如今东京柴世宗让位与赵检点登基。”那陈抟先生听得,心中欢喜,以手加额,在驴背上大笑,撷下驴来。人问其故,那先生道:“天下从此定矣:正乃上合天心,下合地理,中合人和。”自庚申年间受禅,开基即位,在位一十七年,天下太平,传位与御弟太宗。立乎元,指乎宋,传位御弟,传疑也。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传位与真宗皇帝;真宗又传位与仁宗。
这仁宗皇帝乃是上界赤脚大仙,又为天罡地煞先作映衬。降生之时昼夜啼哭不止。朝廷出给黄榜,召人医治,感动天庭,差遣太白金星下界,忽然转出一座星辰。为一百单八座星辰作引。化作一老叟,前来揭了黄榜,自言能止太子啼哭。看榜官员引至殿下,朝见真宗。天子圣旨,教进内苑看视太子。那老叟直至宫中,抱着太子,耳边低低说了八个字,太子便不啼哭。奇事奇文。那老叟不言姓名,只见化阵清风而去。耳边道八个甚字?道是:“文有文曲,武有武曲。”忽然从一座星辰.又转出两座星辰,为一百单八座作引,妙妙。八个字,只是四个字,奇情奇文。端的是玉帝差遣紫微宫中两座星辰下来辅佐这朝天子。星辰以座论,奇事。星辰可以下来,奇事。星辰被玉帝差遣下来,奇事。玉帝差遣星辰下来辅佐天予,奇事。文曲星乃是南衙开封府主龙图阁大学士包拯,武曲星乃是征西夏国大元帅狄青。申吕岳降,传说列星,变用得好。这两个贤臣,出来辅佐。这朝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改了九个年号。自天圣元年癸亥登基,至天圣九年,那时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万民乐业,路不拾遗,户不夜闭,这九年谓之一登;一登、二登、三登,有据无据,撰成妙语。自明道元年至皇祐三年,这九年亦是丰富,谓之二登;自皇祐四年至嘉事占二年,这九年田禾大熟,谓之三登:一连三九二十七年,号为三登之世。九年一登,又九年二登。又九年三登,一连三九二十七年,号为三登之世。笔意都从康节、希夷两先生来。那时百姓受了些快乐。
……
前言/序言
观物者审名,论人者辨志。施耐庵传宋江,而题其书曰《水浒》,恶之至,进之至,不与同中国也。
而后世不知何等好乱之徒,乃谬加以“忠义”之目。
呜呼!忠义而在“水浒”乎哉?忠者,事上之盛节也;义者,使下之大经也。忠以事其上,义以使其下,斯宰相之材也。忠者,与人之大道也;义者。处己之善物也。忠以与乎人,义以处乎己,则圣贤之徒也。若夫耐庵所云“水浒”也者,王土之滨则有水,又在水外则曰浒,远之也。远之也者,天下之凶物,天下之所共击也;天下之恶物,天下之所共弃也。若使忠义而在水浒,忠义为天下之凶物恶物乎哉!且水浒有忠义,国家无忠义耶?夫君则犹是君也,臣则犹是臣也,夫何至于国而无忠义?此虽恶其臣之辞,而已难乎为吾之君解也。父则犹是父也,子则犹是子也,夫何至于家而无忠义?此虽恶其子之辞。而已难乎为吾之父解也。
故夫以忠义予“水浒”者,斯人必有怼其君父之心,不可以不察也。且亦不思宋江等一百八人,则何为而至于水浒者乎?其幼皆豺狼虎豹之姿也,其壮皆杀人夺货之行也,其后皆敲朴劓刖之余也,其卒皆揭竿斩木之贼也。有王者作,比而诛之,则千人亦快,万人亦快者也。如之何而终亦幸免于宋朝之斧锧?彼一百八人而得幸免于宋朝者,恶知不将有若干百千万人,思得复试于后世者乎?耐庵有忧之,于是奋笔作传,题曰《水浒》,意若以为之一百八人,即得逃于及身之诛戮,而必不得逃于身后之放逐者,君子之志也。而又妄以忠义予之,是则将为戒者而反将为劝耶?豺狼虎豹而有祥麟威凤之目,杀人夺货而有伯夷颜渊之誉,劓刖之馀而有上流清节之荣。揭竿斩木而有忠顺不失之称,既已名实抵牾,是非乖错,至于如此之极,然则几乎其不胥天下后世之人,而惟宋江等一百八人,以为高山景行,其心向往者哉! 是故,由耐庵之《水浒》言之,则如史氏之有《祷杌》是也,备书其外之权诈,备书其内之凶恶,所以诛前人既死之心者,所以防后人未然之心也。由今日之“忠义水浒”言之,则直与宋江之赚入伙、吴用之说撞筹无以异也。无恶不归朝廷,无美不归绿林,已为盗者读之而自豪,未为盗者读之而为盗也。
呜呼!名者,物之表也;志者,人之表也。名之不辨,吾以疑其书也;志之不端,吾以疑其人也。削 “忠义”而仍“水浒”者,所以存耐庵之书其事小,所以存耐庵之志其事大。虽在稗官,有当世之忧焉。
后世之恭慎君子,苟能明吾之志,庶几不易吾言矣哉!
《水浒传》:荡气回肠的绿林史诗,英雄传奇的千古绝唱 一、《水浒传》的时代背景与社会土壤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素材创作而成的长篇白话小说。这部巨著的诞生,并非偶然,而是深刻根植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土壤。北宋末年,朝政腐败,奸臣当道,民不聊生。统治者穷奢极欲,对内横征暴敛,对外割地赔款,将曾经辉煌的大宋王朝推向了衰败的深渊。 在这种昏暗的政治环境下,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官逼民反,成为那个时代最普遍的现象。《水浒传》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的命运轨迹,无一不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息息相关。无论是被逼上梁山的林冲、鲁智深,还是被冤枉的武松、宋江,他们的遭遇都是那个时代不公与压迫的生动写照。小说中对官府的黑暗、豪强的跋扈、士绅的欺凌的描绘,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底层人民在严酷社会环境下的挣扎与反抗。 《水浒传》的出现,迎合了当时社会大众的心理需求。在压抑的环境下,人们渴望看到英雄的存在,渴望听到关于反抗命运、追求自由的呼声。梁山好汉们“替天行道”的口号,以及他们敢于挑战权威、劫富济贫的行为,极大地满足了读者对于正义的想象和对理想社会的期盼。因此,《水浒传》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面映照社会现实的镜子,一曲回荡在民间的心灵挽歌。 二、塑造鲜活的英雄群像:草莽英雄的悲壮与魅力 《水浒传》最令人称道的,莫过于其塑造的众多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这部小说以其磅礴的气势和细腻的笔触,成功地描绘了一百零八位性格各异、命运不同的梁山好汉。他们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有的是官军将领,有的是市井小民,有的是江湖豪杰,有的是僧侣道士。然而,正是这种复杂的构成,使得梁山集团的形象更加丰满和真实。 林冲,这位原本安分守己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却因高俅父子的迫害,一步步被逼上绝路,最终忍无可忍,在风雪山神庙纵火,开启了他悲壮的江湖生涯。他的隐忍、他的爆发,都充满了人性的挣扎与无奈。武松,景阳冈打虎的英雄,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他的勇猛、他的义气,成为了民间传说中的经典形象。鲁智深,嫉恶如仇,粗中有细,一禅杖打翻恶霸,三拳打死镇关西,他的豪爽与慈悲,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宋江,梁山泊的领导者,在复杂的局势中,他既有江湖的义气,又有官场的圆滑,他的“招安”路线,更是引发了无数争议,也成为了小说情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水浒传》中的英雄,并非完美无缺的圣人,他们有血有肉,有优点也有缺点。他们或冲动易怒,或好勇斗狠,或有江湖陋习,但正是这些不完美的特质,让他们显得更加真实可信,更具人情味。他们的身上,闪耀着一种草莽英雄特有的朴素正义感和对压迫的反抗精神。他们虽然身处绿林,但却心怀天下,希望能够为民除害,实现心中的公平正义。这种悲壮的英雄主义,以及他们在艰难时局下的侠肝义胆,构成了《水浒传》最为动人的魅力所在。 三、艺术成就:白话小说的典范与叙事艺术的探索 《水浒传》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白话小说走向成熟。它打破了文言小说的束缚,以生动鲜活的语言,贴近市民的口语,将一个宏大的故事展现在读者面前。小说的语言精炼传神,充满活力,无论是对人物对话的刻画,还是对场景的描写,都极具表现力。例如,书中对人物外貌、性格的描写,如“豹子头林冲,貌堂堂,彪躯大,员敦敦,面圆圆。声雷响,怒嗔嗔,把个枪,搅得似龙伸”,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人物的形象。 在叙事结构上,《水浒传》采用了多线并进、层层递进的艺术手法。小说以宋江等人的聚义为中心,穿插描写了众多好汉被逼上梁山的过程。每个好汉的故事,既独立成章,又与主线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完整的叙事网络。这种“集团式”的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使得小说内容丰富,节奏紧凑,引人入胜。 《水浒传》在细节描写上也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无论是对江湖恩怨的描绘,对战场厮杀的刻画,还是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都显得十分到位。例如,鲁智深拳打镇关西一段,将鲁智深粗暴外表下的善良本性,以及对恶势力毫不留情的打击,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武松景阳冈打虎,更是将紧张刺激的打斗场面,以及武松的勇猛无畏,描绘得惊心动魄。 此外,《水浒传》还巧妙地运用了铺垫、照应、对比等叙事技巧,使得故事情节更加跌宕起伏,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小说的章节安排也十分讲究,既有独立的精彩故事,又能与整体情节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四、思想内涵:对社会不公的控诉与对英雄主义的赞颂 《水浒传》的核心思想,是对封建社会黑暗腐朽的强烈控诉,以及对底层人民反抗精神的深情赞颂。小说中,“官逼民反”的主题贯穿始终,展现了在压迫与剥削下,善良的人们如何被逼上梁山,走上反抗之路。这种对社会不公的揭露,直接挑战了当时的统治秩序,具有极强的批判意义。 同时,《水浒传》也展现了一种朴素的英雄主义。梁山好汉们虽然是绿林好汉,但他们身上闪耀着侠肝义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传统美德。他们敢于挑战强权,追求公平正义,这种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小说中,“替天行道”的口号,正是这种英雄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也反映了民间对于理想政治的期待。 然而,《水浒传》的思想内涵并非单一。书中宋江的“招安”结局,引发了后人无尽的讨论。这其中既有作者对现实政治的妥协,也包含了对英雄最终命运的悲叹。梁山好汉们虽然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但最终的结局却是分崩离析,许多英雄命丧黄泉,这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历史的无奈和悲剧色彩。这种复杂的思想,使得《水浒传》在历史上引发了持续的解读和争议,也使其具有了更深层次的艺术价值。 五、《水浒传》的价值与影响 《水浒传》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影响更是辐射到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 作为中国白话小说的经典之作,《水浒传》为后世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宝贵的经验。其塑造的人物形象,其精湛的叙事艺术,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在民间文化中,《水浒传》的故事家喻户晓,许多人物形象,如武松、鲁智深等,早已成为民间传说中的英雄偶像。以《水浒传》为题材的戏曲、曲艺、绘画、影视作品更是层出不穷,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宝库。 《水浒传》所展现的社会现实和人性拷问,也对后世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引发了人们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思考,对于反抗精神的探讨,对于英雄主义的认知。 总而言之,《水浒传》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人民性于一体的伟大著作。它以其荡气回肠的故事情节,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精湛传神的叙事艺术,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将继续闪耀着不朽的光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