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劫后余生的精神秘档,80万字的梁漱溟日记(1932—1988)全本首次公开单行;首次公开数十张梁漱溟珍贵私家历史照片;“最后的儒家”50年实录与独白,新旧中国半世纪国运缩影。
《梁漱溟日记(套装共2册)》是有“最后的儒家”之称的梁漱溟先生现存全部日记(近80万字)的汇编,并附数十张首次公开的珍贵私家历史照片。梁先生早年起即有记日记的习惯,现存日记始于1932年,终于1981年,历经“文革”抄家等磨难才得留存。著者早年投身乡村建设,巡视抗战敌后,调停国共两党争端,上缙云山闭关修佛,解放后参观城乡新变与土地改革,“文革”抄家受辱,政协学习论辩,常年坚持著述修行等等,长达50年的行止经历及感受心境,在日记中都有朴实的记录。本书是梁漱溟日记首次完整单行,编者撰写了导读性质的前言和每一年大事提要,修订及增补注释600余条,并编制主要人名索引近2000条,是深入研究梁漱溟,了解20世纪中国社会与政治变迁的珍贵的实录。
梁漱溟(1893—1988),20世纪中国最具独立风骨及知行合一的思想家、社会实践者。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早岁信佛而后归儒,亦不废佛;以中学学历而执教北京大学。壮年辞去教职,长期从事乡村建设;发起民盟,为调停国共奔走呼号。1949年后屡受批判而始终不屈,傲然宣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一生以“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相号召,在两个问题上追求不已:一是人生问题,即人为什么活着;二是社会问题,亦可云中国问题,即中国向何处去。主要作品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
幼年不学四书五经,而入洋学堂,念《英文初阶》《地球韵言》,身后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儒家”“国学大师”
两度欲自杀,一度想出家;哀民生疾苦,叹“吾曹不出如苍生何”,积极入世求解中国与人生两大问题
24岁以中学学历登北大讲坛,教授印度哲学;7年后,主动辞去教职,投身新教育和乡村建设
巡历抗战游击区8个月,敌兵围堵,飞机轰炸,数次险死还生,始终泰然自若
发起民主同盟,调查李闻惨案,力促国共和谈,奔走8年,被称之为“中国的甘地”
与毛泽东几次通宵长谈,激辩中国道路;1953年向最高领袖“要雅量”,成“反面教员”
只批林不批孔,再遭全国性大批斗而不改初衷,宣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文革”抄家,资料全无,仍笔耕不辍;1975年《人心与人生》完稿,前后费时约50年,称“使命完毕,可以去矣”
环顾当今之世,在知识分子中能有几个人不唯上、唯书、唯经、唯典?他是一个我一生中所见到的极认真求知的人,一个无顾虑、无畏惧、坚持说真话的人。
——费孝通
钩玄决疑,百年尽瘁,以发扬儒学为己任
廷争面折,一代直声,为同情农夫而执言
——冯友兰
我对梁漱溟非常佩服,有骨气。我佩服的人,文的是梁漱溟,武的是彭德怀。
——季羡林
梁漱溟是现代中国极具特色的学者与知识分子。他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极具风骨;不尚空谈,而且能身体力行。
——汪荣祖
在近代中国,只有他一个人保持了儒者的传统和骨气。他一生的为人处字,大有孔孟之风;他四处寻求理解和支持,以实现他心目中的为人之道和改进社会之道。
——〔美〕艾恺
有悲天悯人之怀,一也。忠于理想,碰钉子不退,二也。直,有一句说一句,心口如一,三也。受大而众之力压,不低头,为士林保存一点点元气,四也。不作歌颂八股,阿谀奉承,以换取絜驾的享受,五也。五项归一,我觉得,今日,无论是讲尊崇个性还是讲继承北大精神,我们都不应该忘记梁先生,因为他是这方面的拔尖人物。
——张中行
思想与行动,在他的生活里,完全打成一片。他不是书斋里的学者,在思想上却有超过一般学者的成就;他也不纯粹是政治舞台上的角色,只是本诸社会良心,为国内的和平和建设一个新的中国而奋斗不懈。
——韦政通
梁漱溟与鲁迅是20世纪中国极有创造力的思想家。他们一位是传统文化的伟大批判者,一位是传统文化的伟大发扬者。
——林毓生
编者前言
1932年
1933年
1934年
1937年
1938年
敌后游击区域行程日志
1941年
1947年
1949年
1950年
1951年
附:省身录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6年
1957年
1961年
1962年
1963年
1966年
1967年
1968年
1969年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1975年
1976年
1977年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主要人名索引
编者前言
1932年
1933年
1934年
1937年
1938年——
敌后游击区域行程日志
1941年
1947年
1949年
1950年
1951年
附:省身录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6年
1957年
1961年
1962年
1963年
1966年
1967年
1968年
1969年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1975年
1976年
1977年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主要人名索引
1939年6月21日(旧历端阳),晨五时起行往岱崮。才西北行七里许,忽闻曾家疃方面有敌兵发见,即停止前进。继而传来枪炮声,遂折回南墙峪,隐于山沟内。复移至西墙峪。夜晚九时离西墙峪,越西岭至王家庵子,经上峪、下李庄,由佛庄过公路(夜三时五十分通过)北行。
22日晨十时抵坡里。从昨晚起行至此,共约百里之路。陆升训同学任八路特务团团长,其团部今驻此。患难之后见而倍觉亲切。随继续前进至公庄休息。下午五时亦文特来相迎,即偕住岱崮与同人同学会见甚欢。其时已昏夜,落雨。
23日午间得谍报敌人分从东方及南方两路而来。盖第三大队驻此已逾一周,复有省府厅处零散人员日渐纷集于此,遂形成目标。亦文当即传知整装准备出发,适张里元靳子钦亦率所部来会。彼此策商行止,经决定里元等向北走,我等西行。临行,亦文分嘱公竹川(懋淇)同学随我身边照料,秦弘同学率武装一小队为我任警卫。下午四时离岱崮到茶叶坪曾停息,续于昏暗细雨中行进。雨落愈大,昏暗愈甚,出手不辨五指,山路崎岖坎坷而油滑。两次闻人坠落沟涧,似人太多,队太长,竟不暇顾。愚虽骑马,而夹在人众行列,举步迟缓有类蜗牛,通夜行不过5里。
24日黎明,雨不稍停,衣履湿透,饥疲且冷。行抵对经峪一小村,亦文让我先入休息,彼则率大队更前进至石人坡休息。我等入村不见一人,而讶其衣被柴粮俱在。方解衣烘烤觅求饮食之间,闻石人坡方面枪声大作,知是接触开火。不敢怠缓,出村向东北一高山攀登,此时大得马力。为免遭敌人跟踪,嘱靖波泮清率同秦弘武装队另行活动,而我与艮庸、竹川等五六人寻路下山隐藏。初隐于后山窝一郑姓人家(有老人胸悬十字,知为天主教徒),方得喘息,忽又告警。出门见有挟衣裹粮扶老携弱者即随之行,至山脚入岩洞内隐蔽。洞内几已人满,见我等异乡人物,指点隐于最后。此时前后各山头敌我两军渐集,不久开火,各种枪声、炮声、炸弹声、飞机声震耳。两军往返冲夺,或远或近,近者如在头顶。约从午后二时起始,七时后其声乃渐疏渐停。洞内人众整日屏息静听,待至黑夜枪声全停息,即劝我等赶紧他徙(徙往神仙洞)。我等亦不愿累及老百姓,但出洞于黑暗中爬行未远,知敌我两方哨兵警戒甚严,无法通过,只得仍退回原洞内过夜。
25日夜来人众先后各自离去,皆不知其所往。天明,洞内只余我等六人(艮庸、竹川、健三、茂林、荫平与我)。约早七时许敌我两方复开火。此时洞内空无他人,可以走动向外瞭望,对面山头敌人旗帜、军官等皆在目中。约十时后战场转至西北方,枪声稀少,敌旗撤走。三两敌人下山搜索,两次经洞口外走过,却不入内探视,我等乃得以安然无事。紧张既过,陡然思食,盖不进食已两日矣。遂就群众所遗筐篮检觅食物,而群众亦陆续回洞收取所遗,不觉相对失笑。据云,敌人曾巡搜至郑家,见我马,谓必有游击队在此。郑妇诡称从邻村延医所用,而敌察见鞍下系有小提包(内有洗漱刮须各用具)非乡村所习见,怒鞭之甚重。以是虽庆更生,而我等却无处可以安身。经商定由郑西堂(老人之子)引至北岱崮,露宿于山上大石隙间。雨后大风彻夜,寒冷不能入寐。
26日经竹川之侄公培光介绍移住西小峪,住于庄长郭子升之叔父家。竹川即为蒙阴当地人,其族姓在蒙阴甚蕃(谚云蒙阴县,公一半)。后此转移多得公姓之助。午后二时枪炮声又从西北方传来,出户向山沟隐蔽,适与泮清、秦弘相遇。然彼二人竟与靖波相失。
27日上午仍远闻枪炮声。有第三政治大队宣传队孟队长及大队所雇之挑夫多人从石人坡逃回来,备言日前遭敌人包围情况,大队人员伤亡甚多。嘱竹川、培光往十字涧探听消息,晚八时返,决定即夜一时出发。出发前,幸得靖波来会。
28日由公培光引路于早八时行抵姚里坪,计程12里。路经十字涧曾与新编第四师二团相遇。十时离姚里坪,午后二时行抵姚峪。原拟往上东门公懋法(竹川族弟)家,途中闻其附近谢子(庄名)有敌人。改而西行至此。进庄借宿,竟不期而遇之。盖懋法亦以避敌来此也。
29日竹川弟兄引我至附近道士海(地名)隐蔽,谓此间稍可休息两日。艮庸等则仍留姚庄。
30日嘱艮庸、竹川、泮清二人往石人坡,为第三政治大队办理善后。抵石人坡南山时,闻北方有炮声,一路侦察前进。虽满目荒凉而山巅尚见一二牧童,村内仍闻驴鸣。遇乡民一人请其导访孙明孝庄长,获悉有负伤之我队官长士兵王仲全等三人留村养伤,当往探视慰问,并各留给养伤费用。适有本队孙医官德芳由邻村来视。因偕往当日战地巡视,残迹凄凉,殊不忍睹。总计阵亡25人,横尸山间及道左,多数已为土掩盖,间有露半身者面目模糊不可辨。乃各就原地加工累石围之,不使暴露。并共同相度得一可作公墓之处,备将来再行改葬。午后三时与孙医官等作别而归,比抵姚峪已入夜。
……
《梁漱溟日记(套装共2册)》带给我的,是一种近乎“亲切”的阅读感受。仿佛是在翻阅一位长者的私人信件,看到了他生活中那些不为人知的挣扎、困惑,以及那些闪耀着智慧的瞬间。日记中,梁漱溟先生并没有刻意去塑造一个完美的形象,而是坦诚地记录了他的喜怒哀乐,他的犹豫不决,以及他在面对人生重大选择时的艰难心路。我特别关注他早期在教育和乡村建设方面的实践与反思。那些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尝试,虽然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可能遭遇了重重困难,但其背后所蕴含的对国家民族未来负责的担当,以及那种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深深学习的。日记中,他对于“人生意义”的探讨,对于“情感世界”的描绘,也同样引人入胜。他不仅仅是一位公共知识分子,更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个体。这种真实性,使得他的思想更加可信,也更加具有感染力。读这套书,让我对那个时代,对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梁漱溟日记(套装共2册)》为我打开了一扇理解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重要窗口。日记以其原始、鲜活的记录,展现了梁漱溟先生思想演进的轨迹。我尤其对他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国家发展方向的思考与论辩印象深刻。他对于“工业化”与“乡村建设”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对于“民主”与“自由”的理解,以及他对中国社会基层力量的重视,都充满了前瞻性。日记中,他与诸多同时代重要人物的交往片段,也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我们可以看到,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思想家们是如何碰撞、辩论,又是如何为国家的未来殚精竭虑。梁漱溟先生的日记,并非是简单的个人记录,它更是那个时代社会思潮涌动的缩影。他对于“人的价值”和“社会秩序”的持续追问,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为他那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宏大情怀所感动。这套书,无疑是中国现代思想史研究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
评分《梁漱溟日记(套装共2册)》是一部充满思想深度和人生智慧的著作。日记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们得以窥探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内心深处的思考与情感。我特别欣赏梁漱溟先生那种贯穿一生的“问题意识”。他对社会、对人生、对文化,始终抱有一种审视的态度,不满足于表象,而是力求触及问题的本质。日记中,他对于“理性”与“情感”、“个体”与“集体”、“物质”与“精神”等一系列哲学命题的反复探讨,展现了他思想的广度和深度。他并非是一个孤芳自赏的学者,他的思考始终与中国社会的现实紧密相连,他关注的是如何让国家变得更好,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读他的日记,我感受到一种超越时代的力量,那种对真理的不懈追求,那种对民族命运的深切责任感。日记的语言,有时候朴实得近乎口语,但正是这种真实,使得他的思想更具冲击力。这套书,为我提供了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新时代如何传承与发展的宝贵启示。
评分读完《梁漱溟日记(套装共2册)》后,我深感震撼,仿佛亲历了这位思想巨匠的内心世界。日记中的文字,时而激昂,时而沉思,记录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社会变革以及人生哲学的深刻探索。梁漱溟先生并非仅是理论的构建者,他的思考是根植于现实土壤,饱含着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翻开日记,我被他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所打动。即使面对巨大的社会动荡和个人困境,他依然坚持着对“真”与“善”的追寻,这种精神力量,在当下浮躁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日记中那些关于教育、乡村建设的思考,即使是几十年前的记录,依然能引发我们对当下许多问题的反思。他对于“中国社会之特性”的洞察,以及对“问题人生”的直面,都充满了智慧的光芒,让人受益匪浅。我尤其欣赏他那种敢于自我批评、自我反省的态度,这是一种真正成熟的思想家才会拥有的品质。阅读过程,时常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才能真正领会其中蕴含的深意。这套书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思想的宝库,值得反复阅读,细细品味。
评分《梁漱溟日记(套装共2册)》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在读一本书,不如说是在与一位智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日记所展现的,是梁漱溟先生在不同人生阶段,面对不同社会议题时的真挚思考与情感流露。我尤其被他对于“中西文化”的比较与反思所吸引。在那个国门初开,西方思潮涌入的年代,他没有盲目地全盘接受,而是以一种批判性的、带有中国文化根基的视角,去审视和吸收,这种独立自主的精神,着实令人钦佩。日记中,他对于“何谓中国”的追问,对于“中国人的精神”的探寻,贯穿始终。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他对中华文明的深沉热爱,以及那种希望中华民族能够独立自主、走向复兴的殷切期盼。读他的文字,就像在感受一股来自历史深处的强大力量,它激励着我们去思考自身文化的价值,去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并为之付诸努力。日记的语言朴实无华,却充满了力量,能够直抵人心,引发共鸣。这套书,是对历史的珍贵记录,更是对我们当下思考的有力启迪。
评分很有启发性的图书哦
评分非常满意,京东的活动真是不错
评分梁先生我很佩服,有骨气的一个人!
评分英国政治哲学思想史自由主义政治学洛克密尔边沁
评分蒙古族,原名焕鼎,字寿铭。曾用笔名寿名、瘦民、漱溟,后以漱溟行世。原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因系出元室梁王,故入籍河南开封。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师、爱国民主人士,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
评分我鄙夷哲学而终于谈哲学;
评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好好好。
评分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
评分一直想买梁漱溟先生的书,特别是他的日记,这次专场拿下,省了不少,京东经常能有这样好的活动,另外,物流也比以前快了一天。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