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从本源、器具、制造、方法、茶事方面,分成十章,扼要凝练地阐述了我国古代茶的演变发展,是世界上第X部茶叶专著,也是一本极具史料价值的著作。《续茶经》涉猎了清代之前的所有茶史资料,且颇为实用,论道也非常公允,该书成为清代X大的一部茶书,也是我国迄今为止X大的一本古茶书
陆羽,唐代人,一名疾,字鸿渐,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冈子。著有《茶经》,世人尊称为“茶神”“茶圣”。
陆廷灿,清代人,字秋昭,自号幔亭。撰有《续茶经》三卷、《艺菊志》八卷、《南村随笔》六卷
一、茶之源
二、茶之具
三、茶之造
四、茶之器
五、茶之煮
六、茶之饮
七、茶之事
八、茶之出
九、茶之略
十、茶之图
续茶经
一、茶之源
二、茶之具
三、茶之造
四、茶之器
五、茶之煮
六、茶之饮
七、茶之事
八、茶之出
九、茶之略
十、茶之图
一、茶之源
【原文】
茶者,南方之嘉木①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②而掇③之。其树如瓜芦④,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⑤,蒂如丁香,根如胡桃。(原注:瓜芦木,出广州,似茶,至苦涩。栟榈,蒲葵之属,其子似茶。胡桃与茶,根皆下孕⑥,兆至瓦砾⑦,苗木上抽⑧。)
【注释】
①嘉木:优良树木。嘉,用同“佳”。
②伐:砍伐树木与其枝条。
③掇(duō):采摘。
④瓜芦:一种叶如茶叶,但味苦的树木,广布于我国南方,又名皋芦。
⑤栟(bīng)榈:即棕榈树。
⑥下孕:指植物根系往土壤深处生长发育。
⑦兆至瓦砾:指土地开裂。兆,原指古人占卜的龟甲因烧灼而龟裂,这里意为裂开。瓦砾,原指残瓦碎砖,这里用来指坚硬的土地。
⑧上抽:向上生长。
【译文】
茶树,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优良树木,有一尺、两尺,甚至几十尺高。在巴山、峡川等地还有需两人才能合抱的茶树,只有砍下枝条才能采摘上面的茶叶。茶树长得像瓜芦木,树叶像栀子,花像白蔷薇,果实像棕榈树的树籽,花蒂像丁香,树根像胡桃树根。(作者原注:瓜芦木,产自广东,酷似茶树,但味道苦涩。栟榈,属蒲葵之类,它的树籽像茶籽。胡桃树与茶树的树根都在地下生长发育,只有到土地被撑开之后,树苗才能向上生长。)
【原文】
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原注:从草,当作“茶”,其字出《开元文字音义》①。从木,当作“”,其字出《本草》②。草木并,作“荼”,其字出《尔雅》。)
【注释】
①《开元文字音义》:字书名,成书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现已散佚。
②《本草》:指唐高宗显庆四年(659)时,由李(jì)、苏敬等编撰的《新修本草》,也称《唐本草》,现已散佚。
【译文】
茶这个字,从部件方面来说,有说从属于“草”部的,有说从属于“木”部的,有说并属于“草”“木”两部的。(作者原注:从属于草部的,应当写作“茶”,这个字出自《开元文字音义》一书。从属于木部的,应当写作“”,这个字出自《本草》,并属于草、木两部的,写作“荼”,这个字出自《尔雅》。)
【原文】
其名,一曰茶,二曰槚①,三曰②,四曰茗,五曰荈③。(原注:周公云:“槚,苦荼。”扬执戟④云:“蜀西南人谓茶曰。”郭弘农⑤云:“早取为茶,晚取为茗,或一曰荈耳。”)
【注释】
①槚(jiǎ):本指楸(qiū)树。
②(shè):本为香草名。
③荈(chuǎn):三国时期“茶荈”二字常常连用,现代已很少使用。
④扬执戟:西汉文学家、语言学家、哲学家扬雄,著有《方言》等书。
⑤郭弘农: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郭璞,注释过《方言》《尔雅》等字书。
【译文】
茶的名称,第X叫茶,第二叫槚,第三叫,第四叫茗,第五叫荈。(作者原注:周公说过:“槚,就是古荼”。扬雄说过:“四川西南部的人称茶为。”郭璞说过:“较早摘取的叫荼,较晚摘取的叫茗,也有一种说法叫荈。”)
拿到这本《茶经·续茶经》的时候,我首先被它厚重而典雅的外观所吸引。深邃的蓝色封面上烫金的“茶经”二字,仿佛自带一种历史的沉淀感。翻开书页,浓郁的墨香扑鼻而来,这是一种久违的、令人安心的味道。我本身并不是一个专业的茶道研究者,但一直以来,我都对中国传统的饮品文化,尤其是茶,抱有极大的好奇和敬意。从孩童时期在奶奶家喝到的粗茶淡饭,到如今品尝到的各种精品名茶,茶在中国人的生活里扮演的角色,似乎永远都那么重要,又那么难以言说。 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一种文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接触它的经典。而陆羽的《茶经》,无疑是中国茶文化的巅峰之作。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提供了“原文+注释+译文”的完整体系,这对于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原文的古雅词句,常常需要对照注释才能理解其确切含义。而注释部分,则非常详尽,不仅解释了字面意思,还常常引申出相关的历史典故、人物轶事,甚至是当时社会对某种做法的普遍看法。这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每读到一个注解,都像是在挖开一层宝藏,发现更多的细节和故事。 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包含了《续茶经》。这让我看到了陆羽的茶经并非一成不变的终点,而是后续研究和实践的起点。通过《续茶经》,我得以窥见后人如何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补充,茶文化是如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演变的。这种传承和发展,恰恰是中国文化最迷人的地方之一。 白话译文的处理也让我非常满意。它没有为了追求“古色古香”而牺牲可读性,而是用一种自然、流畅的现代汉语,将原文的意思清晰地表达出来。这让我在阅读原文感到吃力的时候,能够迅速地通过译文来理解,又不至于完全脱离原文的语境。这种文白对照的方式,既满足了我想了解原文风貌的愿望,又保证了我能够顺畅地吸收内容。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泡茶、品茶的书,更是一部关于茶的百科全书,一部关于中国古代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的生动写照。它让我明白,茶在中国,早已超越了单纯的饮品范畴,而是融入了哲学、美学、养生、社交等方方面面。读完这本书,我仿佛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当这本《茶经·续茶经》来到我手中时,首先吸引我的,是它那低调而富有质感的封面设计,以及“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和“中医养生经典读本”的副标题,这让我立刻意识到,这本书不仅仅是对《茶经》的简单解读,更融合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养生理念。我一直对中国茶文化颇感兴趣,但平日里接触到的多是零散的知识,始终觉得缺乏一个系统、权威的源头。 书中“原文+注释+译文”的编排方式,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简直是一份珍贵的礼物。陆羽的《茶经》原文,古朴而精炼,充满了智慧,但对于不熟悉古文的人来说,理解起来确实存在障碍。幸而书中提供了详尽的注释,我可以在阅读过程中,随时查阅,理解那些生僻的字词,甚至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典故。这些注释的质量极高,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字词解释,更像是一扇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陆羽本人对茶的深刻理解。 白话译文的加入,更是将阅读的体验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译者用流畅、自然的现代汉语,将《茶经》的精髓一一呈现,让我能够毫不费力地理解陆羽关于茶叶的品质、采摘、制作、水质、器皿、冲泡以及品饮等各个环节的论述。这种文白对照的阅读模式,让我既能感受到原文的古韵,又能确保我准确地掌握其内容,这对于我这样想要系统学习茶文化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事半功倍。 《续茶经》的收录,更是为这本书增添了更丰富的历史厚度和文化内涵。它让我看到了茶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传承与发展,了解到后人是如何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完善茶道的。这种历史的纵深感,让我对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敬畏。 结合“中医养生经典读本”的定位,书中关于茶叶性味、功效以及不同季节、不同体质的人如何选择和饮用茶的建议,更是具有极高的实践价值。这让我明白,品饮一杯茶,不仅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调养身心的方式。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融合了历史、文化、养生、实用性于一体的杰作。它不仅让我领略了《茶经》的智慧,更引领我走向一种更健康、更具文化内涵的生活方式。我会将这本书作为我学习茶文化和养生的重要参考。
评分这次有幸拜读了《茶经·续茶经》的原著,并且附带了详尽的注释和白话译文,实在是令人欣喜。我本身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茶道有着浓厚的兴趣,平日里也会尝试自己冲泡各类名茶,但对于茶的起源、发展、以及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一直觉得隔着一层纱。这次阅读,就像是拨开了迷雾,让我对茶的认识从“饮品”升华到了“文化”。 首先,这本书在编排上就显得非常用心。原文的古朴与注释的精炼相得益彰,让我得以在不打断阅读流畅性的前提下,深入理解那些古语的含义。很多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或者含义发生了变化,如果没有这些注释,我可能就需要频繁地查阅词典,大大削弱了阅读的体验。而注释部分,不仅解释了字词,还常常引用相关典籍,甚至对当时的社会背景、历史事件进行简要说明,这使得我对茶的认识不再是孤立的,而是融入到了更广阔的历史文化图景中。 其次,译文部分的处理也堪称点睛之笔。古文固然有其韵味,但对于现代读者来说,理解起来确实存在门槛。译文部分将原文的意境和信息准确无误地传达出来,语言流畅自然,读起来毫无生涩感。我尤其欣赏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既保留了原文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人更容易接受的表达方式,做到了“信、达、雅”的统一。这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陆羽对于茶叶的选材、制作、冲泡、品饮等各个环节的细致描述,甚至能够感受到当时人们对茶的那份虔诚和讲究。 这本书还有一个让我特别惊喜的地方,那就是它将《续茶经》也包含在内。作为《茶经》的延伸和补充,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完整的历史视角。陆羽的《茶经》侧重于茶的“器”与“法”,而《续茶经》则更侧重于茶的“道”与“德”。这种结合,让我看到了茶文化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是如何演变和发展的,也体会到了古人赋予茶更深层次的精神寄托。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集学术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佳作。对于热爱茶文化的朋友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它不仅能帮助我们提升对茶的品鉴能力,更能引领我们深入了解茶背后的历史、哲学和人文精神。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茶道感兴趣的读者。
评分当这本书摆在我面前时,我几乎立刻就被它厚重而又不失雅致的设计所吸引。书脊上“茶经·续茶经”的字样,搭配着中华国学经典精粹的副标题,本身就蕴含着一种庄重而古老的韵味。我一直觉得,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但平日里接触到的,多是零散的知识点,或是专注于某一类茶的介绍,始终缺乏一个系统、权威的概览。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空白。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原文+注释+译文”的呈现方式。这对于像我这样,虽然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有浓厚兴趣,但古文功底并不深厚的普通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陆羽的原著,字字珠玑,但很多词句在现代看来,确实晦涩难懂。幸而有了那详尽的注释,我得以在阅读过程中,随时查阅,理解那些古语的精确含义,甚至能够通过注释中引用的其他古籍,进一步拓展我的知识视野。这些注释不仅仅是简单的字词解释,它们常常会涉及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习俗,甚至是对器物、工艺的详细描述,这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而白话译文的加入,则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原本可能枯燥的古籍阅读,变得生动有趣。译者在保留原文神韵的同时,用流畅自然的现代汉语,将陆羽的智慧和见解清晰地传达出来,这让我能够更加专注于理解茶的精髓,而不用过多地纠结于文字的晦涩。文白对照的阅读方式,既能让我领略到古文的韵味,又能确保我对内容的理解不打折扣。 更让我感到意外和欣喜的是,这本书还收录了《续茶经》。这让我看到了茶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发展脉络,理解了在陆羽之后,茶的文化内涵是如何被不断丰富和拓展的。这种结构上的完整性,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关于茶的“教科书”,更是一部茶文化发展史的缩影。 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中国茶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泡出一杯好茶的技巧,更是关于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哲学态度、一种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理解。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水质、茶器、以及品饮环境的描写,这些都让我意识到,真正的茶道,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和体验。 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满足我的阅读好奇心,它更是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我打算将这本书作为我学习茶文化的基础读物,深入研读,并在日常生活中尝试实践,去体会茶中蕴含的千年智慧。
评分当这本《茶经·续茶经》映入眼帘时,我首先被它沉静而典雅的封面设计所打动,封面上“中华国学经典精粹·中医养生经典读本”的字样,更是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茶道,怀有一种深厚的兴趣,觉得其中蕴含着东方哲学和生活美学。然而,《茶经》这样一部古籍,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总显得有些遥不可及。 这本书最令我感到欣喜和实用的是其“原文+注释+译文”的编排方式。陆羽的《茶经》原文,字字珠玑,古朴而精炼,但其中蕴含的许多词汇和概念,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常用,或者意思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幸好,书中提供了详尽的注释,我得以在阅读过程中,随时查阅,理解那些古语的真实含义,甚至通过注释中引用的其他古籍,进一步拓展我的知识视野。这些注释的质量极高,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字词解释,更像是一扇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陆羽本人对茶的深刻理解。 白话译文的加入,更是将阅读的体验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译者用流畅自然的现代汉语,将陆羽的智慧和见解清晰地传达出来,这使得我能够更加专注于理解茶的精髓,而不用过多地纠结于文字的晦涩。文白对照的阅读方式,让我既能欣赏古籍的原貌,又能准确地把握其内容,无疑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学习方法。 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续茶经》也被包含在内。这不仅仅是对陆羽《茶经》的简单补充,更是展现了茶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传承与发展。通过《续茶经》,我看到了后人如何在陆羽的基础上,对茶的理解和实践进行深化和拓展,这种历史的连续性,让我对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敬畏。 结合“中医养生经典读本”的定位,书中关于茶叶的性味、功效,以及不同季节、不同体质的人如何选择和饮用茶的建议,都非常具有实践价值。这让我明白,品饮一杯茶,不仅仅是一种味蕾上的享受,更是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调养身心的方式。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融合了历史、文化、养生、实用性于一体的杰作。它不仅让我领略了《茶经》的智慧,更引领我走向一种更健康、更具文化内涵的生活方式。我会将这本书作为我学习茶文化和养生的重要参考。
评分当我拿到这本《茶经·续茶经》时,首先吸引我的,是它沉稳而典雅的设计风格,以及“中华国学经典精粹·中医养生经典读本”的副标题,这让我立刻意识到,这本书不仅仅是对《茶经》的简单解读,更是一本融合了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和养生智慧的宝典。我一直对中国茶文化情有独钟,但平日里接触到的多是零散的知识,总觉得缺乏一个系统、权威的学习途径。 书中“原文+注释+译文”的编排方式,对于我这样一位对古文不太精通但又渴望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学习古籍的福音。陆羽的《茶经》原文,语言古朴凝练,充满了智慧,但对于现代人来说,理解起来确实存在一定的门槛。幸而书中提供了详尽的注释,我可以在阅读过程中,随时查阅,理解那些生僻的字词,甚至了解其中引用的历史典故、社会背景。这些注释的质量非常高,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字词解释,更像是一位博学的向导,带领我一步步深入理解《茶经》的深层含义。 白话译文的加入,更是将阅读的体验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译者用流畅自然的现代汉语,将陆羽的智慧和见解清晰地传达出来,这使得我能够更加专注于理解茶的精髓,而不用过多地纠结于文字的晦涩。文白对照的阅读方式,让我既能欣赏古籍的原貌,又能准确地把握其内容,无疑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学习方法。 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续茶经》也被包含在内。这让我看到了茶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传承与发展,理解了在陆羽之后,茶的文化内涵是如何被不断丰富和拓展的。这种历史的延续性,让我对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结合“中医养生经典读本”的定位,书中关于茶叶的性味、功效,以及不同季节、不同体质的人如何选择和饮用茶的建议,都非常具有实践价值。这让我明白,品饮一杯茶,不仅仅是一种味蕾上的享受,更是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调养身心的方式。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融合了历史、文化、养生、实用性于一体的杰作。它不仅让我领略了《茶经》的智慧,更引领我走向一种更健康、更具文化内涵的生活方式。我会将这本书作为我学习茶文化和养生的重要参考。
评分拿到这本《茶经·续茶经》时,我首先就被它厚重而又不失雅致的设计所吸引。书名旁边“中华国学经典精粹·中医养生经典读本”的副标题,直接点明了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它不仅是一部关于茶的经典著作,更是一本融合了中国传统养生智慧的读物。我一直觉得,中国的茶文化与养生是密不可分的,能够有这样一本将两者结合的书,实属难得。 书中“原文+注释+译文”的编排方式,对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简直是学习古籍的福音。陆羽的原著,文字古朴凝练,充满了智慧,但对于现代人来说,理解起来是有一定门槛的。幸好,书中提供了详尽的注释,我可以在阅读过程中,随时查阅,理解那些生僻的字词,甚至了解其中引用的历史典故、社会背景。这些注释的质量非常高,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字词解释,更像是一位博学的向导,带领我一步步深入理解《茶经》的深层含义。 白话译文的加入,更是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原本可能枯燥的古籍阅读,变得生动有趣。译者用流畅自然的现代汉语,将陆羽的智慧和见解清晰地传达出来,这使得我能够更加专注于理解茶的精髓,而不用过多地纠结于文字的晦涩。文白对照的阅读方式,让我既能欣赏古籍的原貌,又能准确地把握其内容,无疑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学习方法。 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续茶经》也被包含在内。这让我看到了茶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传承与发展,理解了在陆羽之后,茶的文化内涵是如何被不断丰富和拓展的。这种历史的延续性,让我对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结合“中医养生经典读本”的定位,书中关于茶叶的性味、功效,以及不同季节、不同体质的人如何选择和饮用茶的建议,都非常具有实践价值。这让我明白,品饮一杯茶,不仅仅是一种味蕾上的享受,更是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调养身心的方式。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融合了历史、文化、养生、实用性于一体的杰作。它不仅让我领略了《茶经》的智慧,更引领我走向一种更健康、更具文化内涵的生活方式。我会将这本书作为我学习茶文化和养生的重要参考。
评分这本书以其“原文+注释+译文”的精妙结构,为我这个初次接触《茶经》的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博大精深茶文化的大门。在此之前,我对茶的了解,大多停留在日常生活中对不同茶叶的辨识和冲泡方法上,对于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以及其背后蕴含的哲学智慧,都知之甚少。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为我提供了一次系统、深入的学习机会。 首先,最直观的帮助来自于那详尽的注释。陆羽的《茶经》,其原文的语言风格古朴凝练,很多词汇和表达方式,对于习惯了现代汉语的读者来说,确实存在一定的理解障碍。而这本书的注释,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耐心地解释着每一个生僻的字词,每一个难以理解的句子。更难能可贵的是,注释并非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的解释上,它还会引经据典,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历史事件,甚至还会涉及到古代的度量衡、器皿的形制等等,这些细节的补充,极大地丰富了我对原文的理解,也让我对陆羽笔下的那个时代有了更生动的想象。 其次,白话译文的加入,更是让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变得无比流畅。原文的古韵固然重要,但对于想要快速理解核心内容、领略茶文化魅力的读者来说,译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翻译官”作用。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既力求忠实于原文的含义,又注重语言的通俗易懂和表达的生动性,读起来毫不费力,让我能够轻松地跟随陆羽的笔触,一步步了解他对茶叶的起源、采摘、制作、水质、器具、冲泡、品饮等各个环节的精辟论述。 而《续茶经》的 inclusion,则为整本书增添了更丰富的历史厚度。它让我看到了茶文化并非止步于陆羽,而是有着持续的发展和演变。这种前后呼应的编排,不仅展现了茶文化生命力的顽强,也让我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茶的追求和升华。 这本书的编排设计,堪称是“化繁为简”的典范。它并没有因为内容的学术性和历史性,而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相反,通过精心的注释和通俗的译文,它成功地将一部古老的经典,变得触手可及,让更多人有机会去接触、去理解、去热爱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让我感到惊喜连连的书。它不仅满足了我对茶文化的求知欲,更让我看到了中国古代文化那种严谨细致、博大精深的特质。我将会把这本书当作一本常备的茶事参考书,在未来的日子里,时常翻阅,从中汲取更多的智慧和乐趣。
评分当我拿到这本《茶经·续茶经》时,我首先被它的厚重感和内容的丰富性所吸引。作为“中华国学经典精粹·中医养生经典读本”系列中的一员,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茶的介绍,更融合了养生的理念,这让我感到非常惊喜。我一直认为,中国的茶文化与养生是密不可分的,能够在这本书中找到两者的结合点,实属难得。 书中“原文+注释+译文”的编排方式,对于我这样一位对古文不太精通但又渴望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原文的古朴典雅,本身就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但若没有注释,很多内容对我来说将是难以理解的。这本书的注释部分做得非常出色,不仅解释了字词的含义,还常常引申出相关的历史典故、文化背景,甚至是当时的社会习俗,这使得我对茶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层,而是能够深入到其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之中。 译文部分的处理也让我非常满意。它用通俗易懂的现代汉语,将原文的意思清晰准确地传达出来,语言流畅自然,读起来毫无生涩感。这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陆羽对于茶叶的品质、采摘、制作、水质、器皿、冲泡以及品饮等各个环节的精辟论述,并且能够将其中的养生理念与现代健康观念相结合,从中获得实际的指导。 《续茶经》的加入,更是为这本书增添了更丰富的维度。它让我看到了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了解了后人在陆羽《茶经》的基础上是如何继续探索和完善茶道的,以及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这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文化延续性,让我深感震撼。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养生”的侧重。结合《中医养生经典读本》的定位,书中对茶叶的性味、功效,以及不同季节、不同体质的人如何选择和饮用茶的建议,都非常具有参考价值。这让我明白,品饮一杯好茶,不仅仅是一种味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调理身心、养生保健的方式。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集历史、文化、养生、实用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它不仅满足了我对中国茶文化的好奇心,更引导我将茶的品饮与健康生活方式相结合。我会把它当作一本常备的养生指南,在忙碌的生活中,通过品一杯好茶,来调养身心,感悟古人的智慧。
评分拿到这本《茶经·续茶经》,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典雅的装帧设计,沉稳的色彩和精致的排版,立刻就营造出一种厚重的历史文化氛围。我本身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茶道,一直有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愫,觉得那是一种蕴含着东方哲学和生活美学的艺术。然而,对于《茶经》这样一部古籍,之前总是觉得遥不可及,只闻其名,未窥其精髓。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和实用的是其“原文+注释+译文”的配置。这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简直是打开了一扇理解古籍的大门。陆羽的《茶经》,原文简练而精辟,但其中蕴含的许多词汇和概念,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常用,或者意思发生了变化。幸好有了详尽的注释,我才得以在阅读过程中,随时理解那些古语的真实含义,甚至是了解当时人们对茶的理解和实践。注释的质量非常高,不仅仅停留在字面意义的解释,还常常引申出相关的历史背景、人物故事,甚至是对器具、工艺的考究,这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知的乐趣,每一点都像在挖掘一段历史的片段。 而白话译文的加入,更是让原本略显艰深的古籍,变得通俗易懂,如沐春风。译者在语言的转换上,既忠实于原文的精髓,又力求表达的流畅自然,让我能够轻松地跟随陆羽的思路,一步步领略他对于茶叶从源头到品饮的全面论述。这种文白对照的方式,让我既能欣赏古籍的原貌,又能准确地把握其内涵,无疑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学习方法。 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续茶经》也被包含其中。这不仅仅是对陆羽《茶经》的简单补充,更是展现了茶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传承与发展。通过《续茶经》,我看到了后人如何在陆羽的基础上,对茶的理解和实践进行深化和拓展,这种历史的连续性,让我对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茶的书,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古代生活美学、养生之道、以及哲学思想的百科全书。它让我明白了,陆羽所推崇的茶,并非仅仅是简单的饮品,而是融入了自然、人文、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能感受到这本书在编排和内容上的用心。它既保留了经典的原汁原味,又提供了现代读者易于接受的学习方式。这无疑是一本值得珍藏的国学经典,也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国茶文化的美好契机。
评分做工精细……
评分非常满意,非常满意,非常满意,
评分做工精细……
评分挺满意的一次服务
评分有意思,,,
评分还不错!
评分挺满意的一次服务
评分非常满意,非常满意,非常满意,
评分还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