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朱派龙主编的《机械制造专业英语》,是一本形式新颖的专业英语学习读物。具有以下特点: 1、以“图解+中文+英文”的形式,解读机械制造专业英语。 2、充分考虑到了机械专业的特点,将枯燥的专业英语和形象的机械图结合起来,形式新颖,易学易用。 3、内容全面,涵盖了机械制造领域的多个方面,可参考性强。
内容简介
《图解机械制造专业英语(增强版)》考虑到机械专业的专业特点,以“看图识字”的方式编写专业英语,使专业内容更加直观、具体、形象、生动,基本可以达到“望图知意”的程度,更易于读者理解。本书内容紧扣机械制造领域,从劳动安全与防护、工程制图、技术测量与公差配合、机械传动与设备装置、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制造技术与方法、数控加工与数控机床、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几个方面,采用图文、英汉同步跟随的编写形式,对机械图做了新形式的表达。 《图解机械制造专业英语(增强版)》具有系统、呈面、简明、形象之特色。对于已经学习过专业课程的读者,可以温故而知“英”厂扩大已有的知识面,开阔技术视野;对于非机类专业人士,可以简单学习专业术语、名称,并认识机械各类零件、结构、设备和加工方法,便于自学和应用于实际工作。 《图解机械制造专业英语(增强版)》不仅适合作为机械类专业的大、中专院校的专业英语教材,也可供机类及非机类专业从事技术翻译、技术交流、进出口贸易等工作的各界涉外人士、工矿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参考。本书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作为简明的机械制造词汇手册供读者查阅使用。
内页插图
目录
Unit 1Safety and Its Measures at Work 劳动安全与防护11.1Human need人类需求11.2Test and measuring gauge测试仪器21.3Shielding setups隔离屏蔽装置31.4Fire extinguisher灭火设备61.5Crane signals起重设备指挥信号71.6Short passage for reading阅读短文8
Unit 2Engineering Drawing工程制图102.1Various types of views视图类别102.2Drawing instruments绘图仪器112.3Types of lines and notation线型和标注122.4Types of geometry shapes各种几何图形172.5Basic knowledge o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rawing机械制图基本知识192.6CAD representationCAD绘图222.7Short passage for reading阅读短文23
Unit 3Engineering Metrology and Tolerance/Fits技术测量与公差配合253.1Measuring parameters and instruments测量参数和测量仪器253.2Tolerance and fits公差与配合373.3Short passage for reading阅读短文39
Unit 4Mechanical Transmission and Equipments机械传动与设备装置414.1Parts, components and mechanism传动零(部)件及机构414.2Various types of machining equipment各种机械加工设备894.3Cutting tools切削刀具1224.4Collection of commonly used machinery parts and tools机械零部件和工具列表1464.5Short passage for reading阅读短文160
Unit 5Hydraulic and Pneumatic Drives液压与气动传动1625.1Hydraulic and pneumatic elements液压气动元件1625.2Hydraulic and pneumatic auxilary component液压气动附件1715.3Hydraulic and pneumatic system液压气动系统1765.4Short passage for reading阅读短文180
Unit 6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机械制造技术与方法1826.1Outline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es各种制造工艺技术简图要览1826.2Cutting principle 切削原理1886.3Heat process for metals金属的热加工工艺1956.4Non�瞭raditional processes非传统加工(特种加工)工艺方法2196.5Short passage for reading阅读短文242
Unit 7NC Machining and NC Machine Tools数控加工与数控机床2457.1Basic knowledge on numerical control 数控基本知识2467.2CNC machining tools数控加工机床2527.3CNC functional components and appendix数控机床功能部件及附件2627.4CNC programming数控加工编程2687.5Short passage for reading阅读短文275
Unit 8Manufacturing Processes and Procedures机械加工工艺过程2788.1Various commonly used processes多种常用的工艺方法和过程2788.2Machining procedures工艺过程3028.3Convey setups物料运送装置3048.4Jig and fixture,tooling工装夹具3158.5CAD/ CAM/ CAPP/ FMS/ CIMS与计算机相关的先进系统3208.6Short passage for reading阅读短文327
Unit 9Engineering Materials and Mould工程材料和模具3309.1Engineering materials工程材料3309.2Mould and die for metals金属模具3379.3Die and mould for plastics塑料模具3479.4Short passage for reading阅读短文353Vocabulary with Figure Index词汇及图形索引(英中对照)355Vocabulary with Figure Index词汇及图形索引(中英对照)374Dactylology:One�瞙and Alphabet附录单手势字母表393参考文献394
前言/序言
机械工程前沿技术概览:从理论基石到智能制造的飞跃 图书名称:机械工程前沿技术概览:从理论基石到智能制造的飞跃 作者: 资深工程师与行业专家团队 出版社: 科技创新出版社 --- 内容提要 本书旨在为机械工程领域的专业人士、研究人员及高年级本科生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与时俱进的知识体系,系统梳理了当代机械工程学科的核心理论、关键技术突破以及面向未来的发展趋势。内容覆盖了从经典力学、材料科学的基础性巩固,到增材制造(3D打印)、高端数控技术、机器人学、物联网(IoT)在机械系统中的集成应用,以及智能制造(工业4.0/5.0)的整体框架。本书尤其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前沿技术的解析,帮助读者构建起跨学科的知识网络,掌握应对复杂工程挑战所需的分析工具和创新思维。 --- 第一部分:理论基石的深化与拓展 本部分着重于巩固和深化机械工程的传统理论基础,并将其与现代计算方法相结合,为理解前沿技术提供坚实的数学和物理支撑。 第一章:高级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 深入探讨了现代工程材料的微观结构、性能表征及其在极端条件下的行为。内容涵盖了高性能合金(如镍基高温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先进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增强塑料、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力学行为(蠕变、疲劳、断裂韧性)的先进测试方法。重点分析了材料基因组计划(Materials Genome Initiative)如何加速新材料的发现与应用,以及材料选择在航空航天、能源装备等高精尖领域中的决策过程。 第二章:计算力学与仿真技术(CAE)的革新 本章详述了有限元法(FEM)、边界元法(BEM)在复杂结构分析中的最新进展。超越传统的静力学和动力学分析,深入讲解了多物理场耦合问题(如热-力-电耦合)的求解策略,流固耦合(FSI)在泵、涡轮机设计中的应用。着重介绍了离散单元法(DEM)在颗粒材料处理和散装物料输送中的有效性,以及如何利用高性能计算(HPC)加速大规模仿真模型的迭代优化。 第三章:现代机械动力学与控制系统集成 本章从理论上阐述了非线性动力学、随机振动理论在机械系统稳定性分析中的重要性。系统介绍了先进的反馈控制策略,如鲁棒控制、自适应控制和预测控制(MPC)在精密运动平台和机床主轴系统中的应用。深入探讨了基于模型的系统设计(MBSD)方法,如何确保控制算法在硬件实现前的可靠性和性能优化。 --- 第二部分:先进制造工艺与装备的突破 本部分聚焦于当前推动制造业升级的核心技术,分析了从传统减材到增材制造的范式转变,以及数字化对制造过程的全面渗透。 第四章: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 AM)的工艺链与质量控制 全面解析了基于粉末床熔融(PBF)、定向能量沉积(DED)等主流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的工作原理、优缺点及适用材料。本章的核心在于质量保证,详细介绍了增材制造过程中激光-粉末相互作用的实时监测技术(如原位光谱分析),以及后处理(如热等静压HIP)对消除内部缺陷和提升成品性能的关键作用。此外,还探讨了拓扑优化在AM设计中的协同应用。 第五章:高精度数控与超精密加工技术 本章超越基础的G/M代码编程,深入探讨了五轴及多轴联动数控系统的误差补偿技术、刀具路径的智能规划算法。重点介绍了磨削、研磨和抛光等超精密表面制造技术,如何实现纳米级表面粗糙度(Ra值)。内容包括磁流变抛光(MRF)和离子束抛光(IBS)的机理及其在光学元件和半导体制造中的应用。 第六章:现代焊接与连接技术 侧重于高能束焊接(如电子束焊、激光深熔焊)的工艺控制和冶金机理。分析了如何通过优化热输入和冷却速率来控制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避免热影响区的脆化问题。对于异种材料连接,本书详细阐述了扩散连接、爆炸焊等先进方法的适用场景和失效模式分析。 --- 第三部分:智能、集成与未来系统 本部分展望了机械工程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描绘了未来智能工厂和自主系统的蓝图。 第七章:工业物联网(IIoT)与数字孪生(Digital Twin) 深入阐释了IIoT在机械设备状态监测与预测性维护(PdM)中的架构设计。重点剖析了数字孪生的构建方法论,包括如何将实体的物理模型、运行数据和历史数据进行实时映射和同步。讨论了边缘计算在采集高频传感器数据和执行低延迟控制决策中的关键作用。 第八章:现代机器人学与自主系统 本章涵盖了先进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着重于高自由度机械臂的轨迹规划与碰撞检测算法。引入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机器人感知与决策,例如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进行目标识别和抓取姿态估计。对于移动机器人,则详细介绍了SLAM(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其在复杂车间环境中的导航应用。 第九章:面向可持续性的机械设计与优化 探讨了生命周期评估(LCA)在机械产品设计初期的集成,以量化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内容涉及低摩擦、高效率传动系统的设计,如磁悬浮轴承和先进润滑技术。同时,本书也探讨了如何通过模块化设计和易拆解设计,促进机械系统的回收和再利用,实现循环经济目标。 --- 本书特色 跨学科融合: 强调整合材料科学、控制理论、信息技术与传统机械原理的交叉知识。 深度案例分析: 引入航空发动机叶片制造、精密机床热稳定化、复杂手术机器人等行业尖端案例,展示理论如何落地。 面向未来视野: 覆盖工业4.0到5.0的演进路径,重点解析人机协作、柔性制造系统等新兴概念。 理论推导与实践验证并重: 兼顾严谨的数学推导和实际工程中的参数选择与验证流程。 目标读者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及博士生。 在高端制造、航空航天、汽车工程、设备维护等领域工作的工程师和技术专家。 希望系统性了解现代机械工程前沿发展的高级技术管理人员。 本书是您从熟练的工程师蜕变为具备未来创新能力的行业领军者的重要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