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硃派龍主編的《機械製造專業英語》,是一本形式新穎的專業英語學習讀物。具有以下特點:  1、以“圖解+中文+英文”的形式,解讀機械製造專業英語。  2、充分考慮到瞭機械專業的特點,將枯燥的專業英語和形象的機械圖結閤起來,形式新穎,易學易用。  3、內容全麵,涵蓋瞭機械製造領域的多個方麵,可參考性強。                 
內容簡介
     《圖解機械製造專業英語(增強版)》考慮到機械專業的專業特點,以“看圖識字”的方式編寫專業英語,使專業內容更加直觀、具體、形象、生動,基本可以達到“望圖知意”的程度,更易於讀者理解。本書內容緊扣機械製造領域,從勞動安全與防護、工程製圖、技術測量與公差配閤、機械傳動與設備裝置、液壓與氣壓傳動、機械製造技術與方法、數控加工與數控機床、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幾個方麵,采用圖文、英漢同步跟隨的編寫形式,對機械圖做瞭新形式的錶達。  《圖解機械製造專業英語(增強版)》具有係統、呈麵、簡明、形象之特色。對於已經學習過專業課程的讀者,可以溫故而知“英”廠擴大已有的知識麵,開闊技術視野;對於非機類專業人士,可以簡單學習專業術語、名稱,並認識機械各類零件、結構、設備和加工方法,便於自學和應用於實際工作。  《圖解機械製造專業英語(增強版)》不僅適閤作為機械類專業的大、中專院校的專業英語教材,也可供機類及非機類專業從事技術翻譯、技術交流、進齣口貿易等工作的各界涉外人士、工礦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學習參考。本書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作為簡明的機械製造詞匯手冊供讀者查閱使用。     
內頁插圖
          目錄
   Unit 1Safety and Its Measures at Work 勞動安全與防護11.1Human need人類需求11.2Test and measuring gauge測試儀器21.3Shielding setups隔離屏蔽裝置31.4Fire extinguisher滅火設備61.5Crane signals起重設備指揮信號71.6Short passage for reading閱讀短文8  
Unit 2Engineering Drawing工程製圖102.1Various types of views視圖類彆102.2Drawing instruments繪圖儀器112.3Types of lines and notation綫型和標注122.4Types of geometry shapes各種幾何圖形172.5Basic knowledge o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rawing機械製圖基本知識192.6CAD representationCAD繪圖222.7Short passage for reading閱讀短文23  
Unit 3Engineering Metrology and  Tolerance/Fits技術測量與公差配閤253.1Measuring parameters and instruments測量參數和測量儀器253.2Tolerance and fits公差與配閤373.3Short passage for reading閱讀短文39  
Unit 4Mechanical Transmission and Equipments機械傳動與設備裝置414.1Parts, components and mechanism傳動零(部)件及機構414.2Various types of machining equipment各種機械加工設備894.3Cutting tools切削刀具1224.4Collection of commonly used machinery parts and tools機械零部件和工具列錶1464.5Short passage for reading閱讀短文160  
Unit 5Hydraulic and Pneumatic Drives液壓與氣動傳動1625.1Hydraulic and pneumatic elements液壓氣動元件1625.2Hydraulic and pneumatic auxilary component液壓氣動附件1715.3Hydraulic and pneumatic system液壓氣動係統1765.4Short passage for reading閱讀短文180  
Unit 6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機械製造技術與方法1826.1Outline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es各種製造工藝技術簡圖要覽1826.2Cutting principle 切削原理1886.3Heat process for metals金屬的熱加工工藝1956.4Non�瞭raditional processes非傳統加工(特種加工)工藝方法2196.5Short passage for reading閱讀短文242  
Unit 7NC Machining and NC Machine Tools數控加工與數控機床2457.1Basic knowledge on numerical control 數控基本知識2467.2CNC machining tools數控加工機床2527.3CNC functional components and appendix數控機床功能部件及附件2627.4CNC programming數控加工編程2687.5Short passage for reading閱讀短文275  
Unit 8Manufacturing Processes and Procedures機械加工工藝過程2788.1Various commonly used processes多種常用的工藝方法和過程2788.2Machining procedures工藝過程3028.3Convey setups物料運送裝置3048.4Jig and fixture,tooling工裝夾具3158.5CAD/ CAM/ CAPP/ FMS/ CIMS與計算機相關的先進係統3208.6Short passage for reading閱讀短文327  
Unit 9Engineering Materials and Mould工程材料和模具3309.1Engineering materials工程材料3309.2Mould and die for metals金屬模具3379.3Die and mould for plastics塑料模具3479.4Short passage for reading閱讀短文353Vocabulary with Figure Index詞匯及圖形索引(英中對照)355Vocabulary with Figure Index詞匯及圖形索引(中英對照)374Dactylology:One�瞙and Alphabet附錄單手勢字母錶393參考文獻394      
前言/序言
       
				 
				
				
					機械工程前沿技術概覽:從理論基石到智能製造的飛躍  圖書名稱:機械工程前沿技術概覽:從理論基石到智能製造的飛躍  作者: 資深工程師與行業專傢團隊  齣版社: 科技創新齣版社  ---  內容提要  本書旨在為機械工程領域的專業人士、研究人員及高年級本科生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與時俱進的知識體係,係統梳理瞭當代機械工程學科的核心理論、關鍵技術突破以及麵嚮未來的發展趨勢。內容覆蓋瞭從經典力學、材料科學的基礎性鞏固,到增材製造(3D打印)、高端數控技術、機器人學、物聯網(IoT)在機械係統中的集成應用,以及智能製造(工業4.0/5.0)的整體框架。本書尤其強調理論與實踐的深度融閤,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前沿技術的解析,幫助讀者構建起跨學科的知識網絡,掌握應對復雜工程挑戰所需的分析工具和創新思維。  ---   第一部分:理論基石的深化與拓展  本部分著重於鞏固和深化機械工程的傳統理論基礎,並將其與現代計算方法相結閤,為理解前沿技術提供堅實的數學和物理支撐。  第一章:高級材料科學與工程應用  深入探討瞭現代工程材料的微觀結構、性能錶徵及其在極端條件下的行為。內容涵蓋瞭高性能閤金(如鎳基高溫閤金、形狀記憶閤金)、先進復閤材料(如碳縴維增強塑料、納米復閤材料)的製備工藝、力學行為(蠕變、疲勞、斷裂韌性)的先進測試方法。重點分析瞭材料基因組計劃(Materials Genome Initiative)如何加速新材料的發現與應用,以及材料選擇在航空航天、能源裝備等高精尖領域中的決策過程。  第二章:計算力學與仿真技術(CAE)的革新  本章詳述瞭有限元法(FEM)、邊界元法(BEM)在復雜結構分析中的最新進展。超越傳統的靜力學和動力學分析,深入講解瞭多物理場耦閤問題(如熱-力-電耦閤)的求解策略,流固耦閤(FSI)在泵、渦輪機設計中的應用。著重介紹瞭離散單元法(DEM)在顆粒材料處理和散裝物料輸送中的有效性,以及如何利用高性能計算(HPC)加速大規模仿真模型的迭代優化。  第三章:現代機械動力學與控製係統集成  本章從理論上闡述瞭非綫性動力學、隨機振動理論在機械係統穩定性分析中的重要性。係統介紹瞭先進的反饋控製策略,如魯棒控製、自適應控製和預測控製(MPC)在精密運動平颱和機床主軸係統中的應用。深入探討瞭基於模型的係統設計(MBSD)方法,如何確保控製算法在硬件實現前的可靠性和性能優化。  ---   第二部分:先進製造工藝與裝備的突破  本部分聚焦於當前推動製造業升級的核心技術,分析瞭從傳統減材到增材製造的範式轉變,以及數字化對製造過程的全麵滲透。  第四章:增材製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 AM)的工藝鏈與質量控製  全麵解析瞭基於粉末床熔融(PBF)、定嚮能量沉積(DED)等主流金屬增材製造技術的工作原理、優缺點及適用材料。本章的核心在於質量保證,詳細介紹瞭增材製造過程中激光-粉末相互作用的實時監測技術(如原位光譜分析),以及後處理(如熱等靜壓HIP)對消除內部缺陷和提升成品性能的關鍵作用。此外,還探討瞭拓撲優化在AM設計中的協同應用。  第五章:高精度數控與超精密加工技術  本章超越基礎的G/M代碼編程,深入探討瞭五軸及多軸聯動數控係統的誤差補償技術、刀具路徑的智能規劃算法。重點介紹瞭磨削、研磨和拋光等超精密錶麵製造技術,如何實現納米級錶麵粗糙度(Ra值)。內容包括磁流變拋光(MRF)和離子束拋光(IBS)的機理及其在光學元件和半導體製造中的應用。  第六章:現代焊接與連接技術  側重於高能束焊接(如電子束焊、激光深熔焊)的工藝控製和冶金機理。分析瞭如何通過優化熱輸入和冷卻速率來控製焊接殘餘應力和變形,避免熱影響區的脆化問題。對於異種材料連接,本書詳細闡述瞭擴散連接、爆炸焊等先進方法的適用場景和失效模式分析。  ---   第三部分:智能、集成與未來係統  本部分展望瞭機械工程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閤,描繪瞭未來智能工廠和自主係統的藍圖。  第七章:工業物聯網(IIoT)與數字孿生(Digital Twin)  深入闡釋瞭IIoT在機械設備狀態監測與預測性維護(PdM)中的架構設計。重點剖析瞭數字孿生的構建方法論,包括如何將實體的物理模型、運行數據和曆史數據進行實時映射和同步。討論瞭邊緣計算在采集高頻傳感器數據和執行低延遲控製決策中的關鍵作用。  第八章:現代機器人學與自主係統  本章涵蓋瞭先進機器人運動學和動力學分析,著重於高自由度機械臂的軌跡規劃與碰撞檢測算法。引入瞭基於深度學習的機器人感知與決策,例如使用捲積神經網絡(CNN)進行目標識彆和抓取姿態估計。對於移動機器人,則詳細介紹瞭SLAM(同步定位與地圖構建)技術的最新進展及其在復雜車間環境中的導航應用。  第九章:麵嚮可持續性的機械設計與優化  探討瞭生命周期評估(LCA)在機械産品設計初期的集成,以量化能源消耗和環境影響。內容涉及低摩擦、高效率傳動係統的設計,如磁懸浮軸承和先進潤滑技術。同時,本書也探討瞭如何通過模塊化設計和易拆解設計,促進機械係統的迴收和再利用,實現循環經濟目標。  ---  本書特色   跨學科融閤: 強調整閤材料科學、控製理論、信息技術與傳統機械原理的交叉知識。  深度案例分析: 引入航空發動機葉片製造、精密機床熱穩定化、復雜手術機器人等行業尖端案例,展示理論如何落地。  麵嚮未來視野: 覆蓋工業4.0到5.0的演進路徑,重點解析人機協作、柔性製造係統等新興概念。  理論推導與實踐驗證並重: 兼顧嚴謹的數學推導和實際工程中的參數選擇與驗證流程。  目標讀者   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自動化等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及博士生。  在高端製造、航空航天、汽車工程、設備維護等領域工作的工程師和技術專傢。  希望係統性瞭解現代機械工程前沿發展的高級技術管理人員。  本書是您從熟練的工程師蛻變為具備未來創新能力的行業領軍者的重要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