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在这里,众多知名企业面试官将为你撕开神秘的求职面纱;
★在这里,各种求职达人将现身说法为你揭开求职谜团;
★在这里,各种类型的企业招聘细节都会被展露无疑;
★在这里,我们将为你抽丝剥茧,还原IT行业的真相;
★在这里,我们将为你指点迷津,告诉你职场上的风风雨雨;
★在这里,我们将为你点石成金,成为那盏指引你前进的灯塔;
内容简介
机械工业出版社本书引入了一批来自于著名高校、就职于明星企业的职场达人的真实求职案例,通过他们的求职经验与教训,将整个求职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在读者面前,进而对求职者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同时,为了更具说服力,本书特邀多位IT名企的面试官现身说法,以独特的视角对面试过程中求职者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为了能够让读者对即将投身的工作有一些更加清楚的认识,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求职准备,本书对各种类型的IT企业的招聘环节进行了庖丁解牛式的分析。
技术性知识的考查是程序员求职中重要的内容,鉴于此,本书除了对传统的计算机相关知识(Java语言基础知识、Web基础知识、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设计模式等)以及面试笔试真题进行分析与解答外,还根据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潮流,对面试笔试中常见的海量数据处理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Java程序员面试笔试宝典》是一本适合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生阅读的求职指导用书,同时也适合期望在计算机软硬件行业大显身手的计算机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何昊,湖北仙桃人,软件系统分析师(高级),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硕士。长期从事C/C++/C#的项目研发,具有丰富的项目经验。酷爱体育锻炼与历史,并喜欢尝试各种新鲜事物。成功指导多名应届毕业生进入各大IT名企工作。叶向阳,湖北英山人,工学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线通信。薛鹏,陕西榆林人,软件系统分析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硕士。现就职于某知名外企,从事软件研发工作,擅长JAVA/C等主流编程语言,具有丰富的项目经验。酷爱篮球运动,喜欢户外活动。编著有《Java程序员面试笔试宝典》一书。
目录
上篇面试笔试经验技巧篇
第1章面试官箴言
1.1有道无术,术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1.2求精不求全
1.3脚踏实地,培养多种技能
1.4保持空杯心态
1.5职场是能者的舞台
1.6学会“纸上谈兵”
1.7小结
第2章面试心得交流
2.1心态决定一切
2.2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2.3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2.4夯实基础谋出路
2.5书中自有编程法
2.6笔试成绩好,不会被鄙视
2.7不要一厢情愿做公司的
“备胎”
2.8小结
第3章企业面试笔试攻略
3.1互联网企业
3.2网络设备提供商
3.3外企
3.4国企
3.5研究所
3.6创业型企业
3.7如何抉择
下篇面试笔试技术攻克篇
第4章Java基础知识
4.1基本概念
4.1.1Java语言有哪些优点
4.1.2Java与C/C++有什么异同
4.1.3为什么需要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这个方法
4.1.4如何实现在main()方法执行前输出“HelloWorld”
4.1.5Java程序初始化的顺序是怎样的
4.1.6Java中的作用域有哪些
4.1.7一个Java文件中是否可以定义多个类
4.1.8什么是构造函数
4.1.9为什么Java中有些接口没有任何方法
4.1.10Java中的clone方法有什么作用
4.1.11什么是反射机制
4.1.12package有什么作用
4.1.13如何实现类似于C语言中函数指针的功能
4.2面向对象技术
4.2.1面向对象与面向过程有什么区别
4.2.2面向对象有哪些特征
4.2.3面向对象的开发方式有什么优点
4.2.4什么是继承
4.2.5组合和继承有什么区别
4.2.6多态的实现机制是什么
4.2.7重载和覆盖有什么区别
4.2.8抽象类(abstractclass)与接口(interface)有什么异同
4.2.9内部类有哪些
4.2.10如何获取父类的类名
4.2.11this与super有什么区别
4.3关键字
4.3.1变量命名有哪些规则
4.3.2break、continue以及return有什么区别
4.3.3final、finally和finalize有什么区别
4.3.4assert有什么作用
4.3.5static关键字有哪些作用
4.3.6使用switch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4.3.7volatile有什么作用
4.3.8instanceof有什么作用
4.3.9strictfp有什么作用
4.4基本类型与运算
4.4.1Java提供了哪些基本数据类型
4.4.2什么是不可变类
4.4.3值传递与引用传递有哪些区别
4.4.4不同数据类型的转换有哪些规则
4.4.5强制类型转换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4.4.6运算符优先级是什么?
4.4.7Math类中round、ceil和floor方法的功能各是什么
4.4.8++i与i++有什么区别
4.4.9如何实现无符号数的右移操作
4.4.10char型变量中是否可以存储一个中文汉字
4.5字符串与数组
4.5.1字符串创建与存储的机制是什么
4.5.2“==”、equals和hashCode有什么区别
4.5.3String、StringBuffer、StringBuilder和
StringTokenizer有什么区别
4.5.4Java中数组是不是对象
4.5.5数组的初始化方式有哪几种
4.5.6length属性与length()方法有什么区别
4.6异常处理
4.6.1finally块中的代码什么时候被执行
4.6.2异常处理的原理是什么
4.6.3运行时异常和普通异常有什么区别
4.7输入输出流
4.7.1JavaIO流的实现机制是什么
4.7.2管理文件和目录的类是什么
4.7.3JavaSocket是什么
4.7.4JavaNIO是什么
4.7.5什么是Java序列化
4.7.6System.out.println()方法使用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4.8Java平台与内存管理
4.8.1为什么说Java是平台独立性语言
4.8.2Java平台与其他语言平台有哪些区别
4.8.3JVM加载class文件的原理机制是什么
4.8.4什么是GC
4.8.5Java是否存在内存泄露问题
4.8.6Java中的堆和栈有什么区别
4.9容器
4.9.1JavaCollections框架是什么
4.9.2什么是迭代器
4.9.3ArrayList、Vector和LinkedList有什么区别
4.9.4HashMap、HashTable、TreeMap和WeakHashMap有哪些区别
4.9.5用自定义作为HashMap或HashTable的key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4.9.6Collection和Collections有什么区别
4.10多线程
4.10.1什么是线程?它与进程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使用多线程
4.10.2同步和异步有什么区别
4.10.3如何实现Java多线程
4.10.4run()方法与start()方法有什么区别
4.10.5多线程同步的实现方法有哪些
4.10.6sleep()方法与wait()方法有什么区别
4.10.7终止线程的方法有哪些
4.10.8synchronized与Lock有什么异同
4.10.9什么是守护线程
4.10.10join()方法的作用是什么
4.11Java数据库操作
4.11.1如何通过JDBC访问数据库
4.11.2JDBC处理事务采用什么方法
4.11.3Class.forName的作用是什么
4.11.4Statement、PreparedStatement和CallableStatement有什么区别
4.11.5getString()方法与getObject()方法有什么区别
4.11.6使用JDBC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4.11.7什么是JDO
4.11.8JDBC与Hibernate有什么区别
第5章JavaWeb
5.1Servlet与JSP
5.1.1页面请求的工作流程是怎样的
5.1.2HTTP中GET与POST方法有什么区别
5.1.3什么是Servlet
5.1.4doPost()方法与doGet()方法怎么选择
5.1.5什么是Servlet的生命周期
5.1.6JSP有哪些优点
5.1.7JSP与Servlet有何异同
5.1.8如何使用JSP与Servlet实现MVC模型
5.1.9Servlet中forward和redirect有什么区别
5.1.10JSP的内置对象有哪些
5.1.11request对象主要有哪些方法
5.1.12JSP有哪些动作
5.1.13JSP中include指令和include动作有什么区别
5.1.14会话跟踪技术有哪些
5.1.15Web开发中如何指定字符串的编码
5.1.16什么是Ajax
5.1.17cookie和session有什么区别
5.2J2EE与EJB
5.2.1什么是J2EE
5.2.2J2EE中常用的术语有哪些
5.2.3EJB有哪些不同的类别
5.2.4EJB与JavaBean有什么异同
5.2.5EJB有哪些生命周期
5.2.6EJB的角色有哪几种
5.2.7EJB的开发流程是怎样的
5.2.8EJB3.0与EJB2.0有哪些不同之处
5.2.9EJB容器有哪些作用
5.2.10EJB规范规定EJB中禁止的操作有哪些
5.2.11Web服务器与Web应用服务器有什么区别
5.2.12什么是WebService
5.2.13SOAP与REST有什么区别
5.2.14什么是XML
5.2.15数据库连接池的工作机制是怎样的
5.2.16J2EE开发有哪些调优的方法
5.3框架
5.3.1什么是Struts框架
5.3.2Struts框架响应客户请求的工作流程是什么
5.3.3Struts框架的数据验证可分为几种类型
5.3.4FormBean的表单验证流程是什么
5.3.5在Struts配置文件中元素包含哪些属性和子元
5.3.6ActionFormBean的作用有哪些
5.3.7ActionForm的执行步骤有哪些
5.3.8forward与global-forward有什么区别
5.3.9Struts如何实现国际化
5.3.10Struts1与Struts2有哪些区别
5.3.11什么是IoC
5.3.12什么是AOP
5.3.13什么是Spring框架
5.3.14什么是Hibernate
5.3.15什么是Hibernate的二级缓存
5.3.16Hibernate中session的update()和saveOrUpdate()、load()和get()有什么区别
5.3.17Hibernate有哪些主键生成策略
5.3.18如何实现分页机制
5.3.19什么是SSH
第6章数据库原理
6.1SQL语言的功能有哪些
6.2内连接与外连接有什么区别
6.3什么是事务
6.4什么是存储过程?它与函数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6.5各种范式有什么区别
6.6什么是触发器
6.7什么是游标
6.8如果数据库日志满了,会出现什么情况
6.9union和unionall有什么区别
6.10什么是视图
第7章设计模式
7.1什么是单例模式
7.2什么是工厂模式
7.3什么是适配器模式
7.4什么是观察者模式
第8章数据结构与算法
8.1链表
8.1.1如何实现单链表的增删操作
8.1.2如何从链表中删除重复数据
8.1.3如何找出单链表中的倒数第k个元素
8.1.4如何实现链表的反转
8.1.5如何从尾到头输出单链表
8.1.6如何寻找单链表的中间结点
8.1.7如何检测一个链表是否有环
8.1.8如何在不知道头指针的情况下删除指定结点
8.1.9如何判断两个链表是否相交
8.2栈与队列
8.2.1栈与队列有哪些区别
8.2.2如何实现栈
8.2.3如何用O(1)的时间复杂度求栈中最小元素
8.2.4如何实现队列
8.2.5如何用两个栈模拟队列操作
8.3排序
8.3.1如何进行选择排序
8.3.2如何进行插入排序
8.3.3如何进行冒泡排序
8.3.4如何进行归并排序
8.3.5如何进行快速排序
8.3.6如何进行希尔排序
8.3.7如何进行堆排序
8.3.8各种排序算法有什么优劣
8.4位运算
8.4.1如何用移位操作实现乘法运算
8.4.2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为2的n次方
8.4.3如何求二进制数中1的个数
8.5数组
8.5.1如何寻找数组中的最小值与最大值
8.5.2如何找出数组中第二大的数
8.5.3如何求最大子数组之和
8.5.4如何找出数组中重复元素最多的数
8.5.5如何求数组中两两相加等于20的组合种数
8.5.6如何把一个数组循环右移k位
8.5.7如何找出数组中第k个最小的数
8.5.8如何找出数组中只出现次的数字
8.5.9如何找出数组中唯一的重复元素
8.5.10如何用递归方法求一个整数数组的最大元素
8.5.11如何求数对之差的最大值
8.5.12如何求绝对值最小的数
8.5.13如何求数组中两个元素的最小距离
8.5.14如何求指定数字在数组中第一次出现的位置
8.5.15如何对数组的两个子有序段进行合并
8.5.16如何计算两个有序整型数组的交集
8.5.17如何判断一个数组中数值是否连续相邻
8.5.18如何求解数组中反序对的个数
8.5.19如何求解最小三元组距离
8.6字符串
8.6.1如何实现字符串的反转
8.6.2如何判断两个字符串是否由相同的字符组成
8.6.3如何删除字符串中重复的字符
8.6.4如何统计一行字符中有多少个单词
8.6.5如何按要求打印数组的排列情况
8.6.6如何输出字符串的所有组合
8.7二叉树
8.7.1二叉树基本概念
8.7.2如何实现二叉排序树
8.7.3如何层序遍历二叉树
8.7.4已知先序遍历和中序遍历,如何求后序遍历
8.7.5如何求二叉树中结点的最大距离
8.8其他
8.8.1如何消除嵌套的括号
8.8.2如何不使用比较运算就可以求出两个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第9章海量数据处理
9.1问题分析
9.2基本方法
9.3经典实例分析
9.3.1topK问题
9.3.2重复问题
9.3.3排序问题
附录
附录A软件企业Java笔试真题1
附录B软件企业Java笔试真题2
附录C软件企业Java笔试真题3
附录D求职有用网站及QQ群
一览表
精彩书摘
互联网企业的招聘流程一般也比较严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网上注册简历一宣讲会一筛选简历一笔试一专业面试一一专业面试二一HR(人力资源)面试一综合面试一最终录用。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企业每年的招聘信息都可能会有变动,因此求职者应该更多地关注企业的招聘流程,做到实时了解。 2.面试笔试注意事项 互联网是一个发展迅速的行业,所以在求职过程中,求职者应保持一颗平常心,相信自己,同时自己平时要多积累,多看与自己专业、职业相关的东西,比如浏览一些比较专业的技术网站,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从而开阔自己的视野。 对于互联网企业的面试而言,首先求职者要好好准备面试。因为互联网企业一般都比较“年轻”,他们比较注重对求职者归属感的培养,所以在求职之前,求职者需要了解该企业的企业文化,了解自己应聘的职位,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同时,还应分析各大企业历年的笔试面试题。往往能够发现很多一模一样的题,而且很多问题都是反复被问及,所以一定要对一些经常被问到的问题事先做好相关的准备。例如,个人优缺点、个人兴趣爱好、如何自我介绍等,做到有备无患。对于简历的内容一定要做到严谨、仔细、认真,面试官通常会针对简历或材料提出问题,所以简历最好突出重点,以吸引面试官的注意力,进而争取到比较大的发挥空间。同时,自己需要事先准备好几个最后提问的问题,一般面试官在最后会问求职者对公司有没有其他问题需要进一步了解的,最好可以问上一两个,一方面可以对企业了解深入一些,另一方面也可以表现求职者的积极态度。 其次,不要不懂装懂,尤其是互联网企业的招聘。技术型面试中,面试官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老手,他们也是从求职者过来的,对求职者的心态了如指掌,所以在他们面前,不会就是不会,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以为可以蒙混过关。其实企业对应届毕业生在技术上的要求不会太高,掌握好基础知识就行了,弄虚作假的人是得不到企业青睐的。不该说的话绝对不要多说,尤其是人力资源类的面试,多说一句不合适的话就很可能会搞砸了整个面试。 最后,就是调整好心态,充满信心,保持淡定。看着那么多人行色匆匆以及面试前的那种压抑的气氛,求职者很容易紧张,其实大可不必,应聘的目的不是为了让求职者出丑,而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现人才。面试中,每位求职者被问到的问题区别很大,技术类面试一般针对简历或者其他面试材料来问,除了技术问题,也涉及一些工作能力的考查,比如效率观念等。人力资源类的面试则会问到学习成绩、性格、沟通能力等问题,但问题数量不算太多。 除了需要注意常见的面试笔试技巧与细节外,求职者还要针对互联网企业招聘的特点进行一些必要的准备,以避免一些不应该的错误,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的内容需要注意: 1)互联网企业一般对求职者的在校成绩没有硬性要求,但是会把成绩当作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所以成绩好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对于专业技术一流,但成绩不够理想的求职者来说,应在简历中突显自己的技术优势,这样可以为自己增加“筹码”,从而减小“不战而败”的可能。 2)由于企业实际业务需求以及岗位本身的发展机遇,企业可能需要对求职者的工作地点做出相应的安排,求职者需要在面试中与面试官进行及时的沟通与协调,因为有些业务的实际工作地点可能与招聘宣讲的不一样,因此一定要注意工作地点的问题。 ……
前言/序言
《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结构》 引言 在软件开发的长河中,代码如同生命体,需要不断地进化和调整以适应新的需求和环境。然而,随着项目周期的推进,代码库往往会逐渐积累“技术债务”,变得越来越难以理解、维护和扩展。这种现象不仅会拖慢开发进度,增加潜在的bug风险,更可能扼杀团队的创新热情。 《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结构》(Refactoring: Improving the Design of Existing Code)正是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而诞生的经典之作。本书由业界公认的软件工程大师马丁·福勒(Martin Fowler)撰写,它并非一本关于学习一门新语言或一个新框架的入门教程,也非聚焦于某个特定技术领域的深入剖析。相反,它提供了一套系统、科学、可操作的方法论,旨在帮助开发者“在不改变代码外在行为的前提下,对代码进行修改,以提高其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其提供的“重构手法”(Refactoring Techniques)清单。这些手法,从基础的“提取方法”(Extract Method)到更复杂的“替换继承以委托”(Replace Inheritance with Delegation),都经过了反复实践的检验,被证明是极其有效的。每一项手法都配有清晰的定义、详细的步骤、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示例。这使得开发者能够像掌握工具箱中的工具一样,熟练运用这些重构手法,有针对性地解决代码中的各种“坏味道”(Code Smells)。 本书内容深度解析 《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结构》的深度体现在其对软件设计原则和实践的深刻洞察,以及对重构过程的严谨梳理。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一些技巧,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和实践体系。 一、 重构的意义与价值 本书首先深入阐述了“为什么”要进行重构。作者强调,重构并非“为了重构而重构”,而是为了达到以下几个关键目的: 改善代码可读性: 混乱的代码如同一团麻线,让人望而生畏。重构通过化繁为简,提取有意义的命名,消除冗余,让代码的意图更加清晰,大大降低了理解成本。 降低代码复杂性: 复杂的代码往往隐藏着更多的bug。重构通过分解大型函数、简化条件逻辑、移除过多的参数等方式,使代码结构更扁平,逻辑更清晰,从而减少出错的可能性。 提高代码可维护性: 易于理解的代码自然也易于维护。当需要修改或添加功能时,清晰的代码结构能够帮助开发者快速定位到相关部分,减少引入新问题的风险。 增强代码可扩展性: 良好的设计是未来扩展的基础。重构能够帮助开发者识别代码中存在的耦合点,通过解耦和封装,为未来的功能扩展预留空间。 加速开发进程: 尽管重构本身需要花费时间,但从长远来看,一个干净、易于维护的代码库能够极大地提高开发效率。开发者不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理解和规避现有代码的“陷阱”,而是可以更专注于实现新的业务逻辑。 提升团队协作效率: 清晰的代码是团队成员之间沟通的桥梁。当所有人都能够轻松理解和修改代码时,团队的协作将更加顺畅,知识的传递和分享也将更加高效。 二、 “坏味道”:识别重构的信号 本书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系统地总结了各种“代码坏味道”(Code Smells)。这些“坏味道”是代码中存在的、预示着潜在问题的迹象。识别它们是进行重构的第一步。作者将这些坏味道进行了归类,并为每一种坏味道提供了相应的重构手法。一些典型的坏味道包括: 重复的代码(Duplicated Code): 相同的代码片段出现在多个地方。 过长的函数(Long Method): 函数体过长,承担了过多的职责。 过大的类(Large Class): 类承担了过多的职责,职责不单一。 过长的参数列表(Long Parameter List): 函数或方法的参数过多,难以管理。 条件表达式复杂(Complex Conditional Expressions): 条件判断嵌套过深,逻辑难以理解。 消息链(Message Chains): 对象之间通过一系列的调用来获取所需数据。 发散式变化(Divergent Change): 一个类在一个不同方面被修改。 霰弹式修改(Shotgun Surgery): 一个修改导致多个类需要被修改。 基本类型过大(Primitive Obsession): 使用基本类型来表示一些概念,而没有创建相应的类。 数据类(Data Class): 只有getter和setter方法的类,缺乏行为。 过度的“外观”(Feature Envy): 一个方法在另一个类中花费了大量时间,而不是在它所属的类中。 神秘命名(Mysterious Names): 变量、函数、类的命名不清晰,难以理解其含义。 注释(Comments): 过多的注释往往是代码本身不够清晰的信号,有时注释会过时,误导读者。 三、 重构手法:精雕细琢的代码工具箱 本书的核心内容,便是详尽介绍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重构手法。这些手法并非零散的技巧,而是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覆盖了从局部优化到整体结构调整的各个层面。每一项重构手法都遵循“先测试,后重构”的原则,确保在修改过程中不会引入新的bug。 作者将重构手法进行了系统性的分类,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主要的分类包括: 1. 重构之“基础” (Expressions): 常量折叠(Constant Folding): 将常量表达式计算出结果。 移除死代码(Remove Dead Code): 删除永不执行的代码。 替换值与临时变量(Substitute Value with Temporary Variable): 将一个复杂表达式的值赋给一个有意义的临时变量。 提取方法(Extract Method): 将一部分代码提取成一个新的方法。 内联方法(Inline Method): 将方法的代码复制到调用处,删除原方法。 替换临时变量为返回值(Replace Temp with Return Value): 将函数内的临时变量直接作为返回值。 变量声明移到最接近使用处(Variable Declaration Moved to Closest Use): 增强变量的作用域可见性。 字段的Encapsulation(Encapsulate Field): 为字段添加getter和setter方法,隐藏其实现细节。 参数的Encapsulation(Encapsulate Parameter): 将参数的访问封装到类的方法中。 2. 重构之“语句” (Statements): 替换条件表达式(Replace Conditional with Polymorphism): 使用多态来处理复杂的条件逻辑。 提取超类(Extract Superclass): 将多个类的共同部分提取成一个超类。 提取子类(Extract Subclass): 为某个类中独立的功能创建子类。 字段的Encapsulation(Encapsulate Field): 确保字段的访问是通过getter和setter。 参数对象的Encapsulation(Encapsulate Field into Parameter Object): 将一组参数封装到一个对象中。 3. 重构之“对象与类” (Object and Classes): 移动方法(Move Method): 将方法移动到更适合它的类中。 移动字段(Move Field): 将字段移动到更适合它的类中。 提取类(Extract Class): 当一个类承担了过多的职责时,将其分解成多个类。 内联类(Inline Class): 当一个类承担的职责过少,可以将其功能合并到另一个类中。 隐藏委托(Hide Delegate): 隐藏对象之间复杂的委托链。 中间人移除(Remove Middle Man): 当一个类只是简单地将消息传递给另一个类时,移除这个中间人。 建立一个电话号码(Introduce Foreign Method): 当不能修改某个类,但又想在该类中添加一个方法时,可以将其作为外部函数实现。 建立一个本地类(Introduce Local Extension): 类似Introduce Foreign Method,但更适合表示一个功能集。 4. 重构之“继承” (Inheritance): 替换继承以委托(Replace Inheritance with Delegation): 将子类中继承的功能委托给一个组合的对象。 替换委托以继承(Replace Delegation with Inheritance): 当委托关系变得过于冗长时,考虑使用继承。 泛化类型(Generalize Type): 当多个类使用相似的接口,但实现不同时,考虑将它们提升为一个更通用的类型。 拉高字段(Pull Up Field): 将子类中相同的字段拉到超类。 拉高方法(Pull Up Method): 将子类中相同的逻辑拉到超类。 推下去字段(Push Down Field): 将超类中仅在某些子类中使用的字段推到子类。 推下去方法(Push Down Method): 将超类中仅在某些子类中调用的方法推到子类。 方法体的替换(Replace Method with Method Object): 将一个复杂的方法体变成一个单独的类。 模板方法模式(Template Method Pattern): 使用模板方法模式来统一算法骨架。 四、 重构的实践流程与注意事项 本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强调实践。作者提供了清晰的重构流程: 1. 撰写测试: 这是重构过程中最最重要的一步。在进行任何修改之前,必须为待重构的代码编写充分的单元测试,确保这些测试能够覆盖代码的各个分支和关键功能。 2. 识别“坏味道”: 仔细审视代码,找出存在的“坏味道”。 3. 选择合适的重构手法: 根据识别出的“坏味道”和目标,选择最适合的重构手法。 4. 执行重构: 遵循本书提供的重构手法步骤,小心翼翼地进行代码修改。 5. 运行测试: 每一步重构后,立即运行所有测试,确保代码行为没有改变。 6. 提交代码(可选): 在确认代码稳定且测试通过后,可以提交本次重构的成果。 此外,本书还强调了以下关键注意事项: 小步快跑: 每次只进行一项小型的重构,避免一次性进行过大的改动,这样更容易追踪和修复潜在的问题。 避免与新功能开发混淆: 在进行重构时,尽量不要同时修改或添加新功能,这会增加测试和追踪的难度。 团队协作: 重构是一个团队活动,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共识。 持续进行的实践: 重构不应该是一次性的活动,而应该融入日常的开发流程中,成为一种习惯。 五、 总结 《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结构》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内功心法”宝典。它不教授如何快速构建一个漂亮的UI,也不提供如何高效地处理数据库的捷径。它所揭示的是软件开发中最根本、最持久的价值所在——编写出易于理解、易于维护、易于扩展的代码。 本书的语言风格清晰、严谨,充满了作者深厚的实践经验。通过大量的代码示例,将抽象的重构概念具象化,使得读者能够直观地理解每一种手法的应用。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是一种软件开发的哲学和艺术的传承。 对于任何希望在软件开发领域走得更远、做得更久的开发者而言,《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结构》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枕边书。它能够帮助你摆脱“代码的泥潭”,修炼出一手“代码炼金术”,从而在复杂多变的软件世界中游刃有余。它将教会你如何像一个技艺精湛的工匠,精心打磨每一行代码,最终构建出稳固、优雅、充满生命力的软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