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控製櫃設計製作:調試與維修篇

電氣控製櫃設計製作:調試與維修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任清晨 編
圖書標籤:
  • 電氣控製櫃
  • 控製櫃設計
  • 控製櫃製作
  • 電氣調試
  • 電氣維修
  • 自動化控製
  • 工業電氣
  • 配電櫃
  • 電路原理
  • PLC編程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244407
版次:1
商品編碼:11566968
包裝:平裝
叢書名: 電氣控製櫃設計?製作?維修技能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28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國標、行業規範與工程實際的完美結閤,市麵上一本電氣控製櫃調試與維修的技能圖書。

內容簡介

  “電氣控製櫃設計·製作·維修技能叢書”一共3冊,全麵介紹瞭電氣控製櫃電路設計、製作工藝及維護維修的全過程。
  本書是叢書的第三分冊,重點針對電氣控製櫃的調試與維修方麵。分彆講解瞭電氣控製設備調試的要求、步驟和方法,電氣控製櫃的試驗內容、要求及方法,電氣控製設備養護與檢修的要求及方法,以及電氣控製設備的齣廠檢驗與包裝運輸要求等。

作者簡介

任清晨,高級工程師,40多年的工控行業從業經曆,具備豐富的維修、設計及培訓經驗。退休後在保定科諾偉業控製設備有限公司任技術顧問。

目錄

第1章 電氣控製設備調試 (1)
1.1 電氣調試技術 (1)
1.1.1 調試概述 (1)
1.1.1.1 調試的基本任務 (1)
1.1.1.2 調試工作的組織 (2)
1.1.1.3 調試前的檢查 (4)
1.1.1.4 電氣設備調試工作的安全要求 (5)
1.1.2 調試的基礎 (7)
1.1.2.1 對調試人員的要求 (7)
1.1.2.2 調試人員應掌握的電氣故障
檢修技巧 (7)
1.1.3 電氣控製設備調試步驟 (10)
1.1.3.1 上電前的檢查 (10)
1.1.3.2 單颱設備或結構單元調試 (10)
1.1.3.3 係統整體啓動和調試 (11)
1.1.3.4 配閤負載的試運行 (12)
1.1.4 調試中故障維修的步驟 (13)
1.1.4.1 分析發生故障時的情況 (14)
1.1.4.2 對故障範圍進行外觀檢查 (14)
1.1.4.3 用邏輯分析法確定並縮小故
障範圍、確定檢查部位 (14)
1.1.4.4 用試驗法進一步縮小故障
範圍 (15)
1.1.4.5 用測量法確定故障點 (15)
1.1.4.6 拆卸元器件(拆卸之前各接
綫頭應做好標記),修理並
排除故障 (16)
1.1.4.7 裝復試驗:修後性能觀察 (16)
1.2 電氣故障診斷方法 (17)
1.2.1 故障的直觀檢查法 (17)
1.2.1.1 觀察法(看) (17)
1.2.1.2 聽覺法(聽) (19)
1.2.1.3 觸測法(摸) (20)
1.2.1.4 嗅覺法(聞) (21)
1.2.2 故障的邏輯分析方法 (21)
1.2.2.1 狀態分析法 (21)
1.2.2.2 圖形分析法 (22)
1.2.2.3 單元分析法 (22)
1.2.2.4 迴路分析法 (23)
1.2.2.5 簡化分析法 (23)
1.2.2.6 樹形分析法 (23)
1.2.2.7 逐級類推排除分析法 (23)
1.2.2.8 麵闆壓縮法 (24)
1.2.3 儀錶、儀器檢測法 (24)
1.2.3.1 萬用錶法 (25)
1.2.3.2 絕緣電阻測量法 (27)
1.2.3.3 儀器測量法 (27)
1.2.3.4 電路通、斷狀態檢查法 (27)
1.2.3.5 邏輯電筆法 (28)
1.2.4 其他故障診斷法 (28)
1.2.4.1 對比法 (28)
1.2.4.2 短路和開路法 (29)
1.2.4.3 信號注入法 (30)
1.2.4.4 接觸不良及機械部分檢查
方法 (31)
1.2.4.5 溫度故障檢查法 (31)
1.2.4.6 斷電檢查法 (32)
1.2.4.7 通電動作試驗法 (33)
1.2.4.8 參數調整法 (34)
1.2.5 檢查電路注意事項 (34)
1.3 電子元器件簡易測試方法 (35)
1.3.1 電阻的檢測方法 (35)
1.3.1.1 固定電阻器的檢測 (35)
1.3.1.2 電位器的檢測 (35)
1.3.1.3 敏感電阻的檢測 (35)
1.3.2 電容器的檢測方法 (37)
1.3.2.1 固定電容器的檢測 (37)
1.3.2.2 電解電容器的檢測 (38)
1.3.2.3 可變電容器的檢測 (39)
1.3.3 二極管的檢測方法 (39)
1.3.3.1 普通二極管的檢測原理與
方法 (39)
1.3.3.2 專用二極管的檢測方法 (41)
1.3.3.3 普通二極管和穩壓二極管的
區分方法 (46)
1.3.4 晶體三極管的檢測 (46)
1.3.4.1 普通三極管的管型及引腳
判斷 (46)
1.3.4.2 普通晶體三極管好壞的判斷 (48)
1.3.4.3 特殊類型晶體三極管的檢測 (49)
1.3.4.4 結型場效應管的檢測 (51)
1.3.4.5 絕緣柵型場效應管的檢測 (53)
1.3.5 集成電路的檢測 (54)
1.3.5.1 常用集成電路的檢測方法 (54)
1.3.5.2 用萬用錶檢測數字集成電路
的好壞 (55)
1.3.6 光耦的産品檢測 (56)
1.3.6.1 光電耦閤器的簡易測試方法 (56)
1.3.6.2 通用型與達林頓型光耦閤器
區分 (59)
1.3.7 晶閘管的簡易測試 (60)
1.3.7.1 晶閘管簡易檢測方法 (60)
1.3.7.2 晶閘管模塊的簡單測試方法 (62)
1.3.7.3 單/雙嚮晶閘管的區分 (63)
1.3.8 絕緣柵極雙極型晶體管(IGBT)
的檢測 (63)
1.3.8.1 IGBT裸管簡單檢測 (63)
1.3.8.2 IGBT模塊好壞的檢測方法 (64)
第2章 電氣控製櫃的試驗 (65)
2.1 試驗的種類和要求 (65)
2.1.1 試驗的分類 (65)
2.1.1.1 按試驗目的分類 (65)
2.1.1.2 按試驗性質分類 (66)
2.1.2 試驗要求 (66)
2.1.2.1 試驗的基本要求 (66)
2.1.2.2 型式試驗 (67)
2.1.2.3 齣廠試驗基本要求 (68)
2.1.2.4 抽樣試驗 (68)
2.1.2.5 成套設備中電器和獨立元件
的試驗 (69)
2.1.3 試驗前的檢查 (69)
2.1.3.1 一般檢查 (69)
2.1.3.2 電氣間隙與爬電距離檢查 (70)
2.1.4 一般試驗條件 (75)
2.1.4.1 一般要求 (75)
2.1.4.2 試驗參數 (77)
2.1.4.3 試驗結果的評定 (78)
2.1.4.4 試驗報告 (78)
2.1.5 試驗的安全措施 (78)
2.2 結構設計驗證 (79)
2.2.1 結構驗證要求 (79)
2.2.2 材料的易燃性試驗 (79)
2.2.2.1 試驗要求 (79)
2.2.2.2 試驗方法 (80)
2.2.3 封閉控製設備及電器的外殼防護
等級試驗 (81)
2.2.3.1 試驗要求 (81)
2.2.3.2 試驗方法和閤格評定 (82)
2.2.4 接綫端子的機械性能 (87)
2.2.4.1 試驗的一般條件 (88)
2.2.4.2 接綫端子的機械強度試驗 (88)
2.2.4.3 導綫的偶然鬆動和損壞試驗
(彎麯試驗) (88)
2.2.4.4 拉齣試驗 (90)
2.2.4.5 最大規定截麵的非預製圓銅導
綫的接入能力試驗 (90)
2.2.5 驗證指示隔離電器主觸頭位置機
構的有效性 (91)
2.2.5.1 控製電器試驗的條件 (91)
2.2.5.2 試驗方法 (91)
2.2.5.3 電器試驗時和試驗後條件 (92)
2.2.6 機械操作驗證 (93)
2.2.7 金屬導綫管的拉齣、彎麯和扭轉
試驗 (93)
2.2.7.1 拉齣試驗 (93)
2.2.7.2 彎麯試驗 (93)
2.2.7.3 扭轉試驗 (94)
2.3 氣候環境試驗 (94)
2.3.1 低溫存放試驗 (94)
2.3.2 高溫存放試驗 (95)
2.3.3 濕熱試驗 (96)
2.3.4 交變濕熱試驗 (97)
2.3.5 環境溫度試驗 (99)
2.3.6 高、低溫衝擊試驗 (99)
2.3.7 鹽霧試驗 (100)
2.3.7.1 嚴酷等級 (100)
2.3.7.2 試驗原理 (101)
2.3.7.3 試驗的一般說明 (101)
2.3.7.4 試驗設備 (102)
2.3.7.5 鹽溶液 (102)
2.3.7.6 初始檢測及預處理 (103)
2.3.7.7 試驗程序 (103)
2.3.7.8 恢復(在試驗末尾) (104)
2.3.7.9 最後檢測 (104)
2.4 工作環境試驗 (104)
2.4.1 振動試驗 (104)
2.4.1.1 振動試驗要求 (104)
2.4.1.2 試驗條件及試驗設備
(振動颱) (104)
2.4.1.3 試驗程序 (105)
2.4.1.4 試驗結果 (106)
2.4.2 跌落試驗 (106)
2.4.2.1 跌落試驗目的 (106)
2.4.2.2 試驗設備 (106)
2.4.2.3 試驗條件 (106)
2.4.2.4 試驗步驟 (107)
2.4.2.5 最後檢測 (108)
2.4.2.6 試驗報告 (108)
2.4.3 傾斜和搖擺試驗 (108)
2.4.3.1 試驗條件 (108)
2.4.3.2 嚴酷等級 (109)
2.4.3.3 試驗程序 (110)
2.4.4 彈跳試驗 (110)
2.4.4.1 一般要求 (111)
2.4.4.2 試驗設備 (111)
2.4.4.3 嚴酷等級 (113)
2.4.4.4 預處理 (113)
2.4.4.5 初始檢測 (113)
2.4.4.6 條件試驗 (113)
2.4.4.7 最後檢測 (114)
2.4.5 噪聲試驗 (114)
2.4.5.1 試驗條件 (114)
2.4.5.2 試驗程序 (114)
2.4.5.3 試驗結果 (116)
2.5 電磁環境試驗 (116)
2.5.1 試驗要求 (116)
2.5.1.1 試驗目的 (116)
2.5.1.2 可免除EMC試驗的設備 (116)
2.5.1.3 環境條件 (117)
2.5.1.4 EMC試驗的要求 (117)
2.5.2 低頻擾動試驗 (118)
2.5.3 高頻乾擾試驗 (118)
2.5.3.1 浪湧(衝擊) (118)
2.5.3.2 電快速瞬變脈衝群抗擾度
試驗 (121)
2.5.3.3 靜電放電 (124)
2.5.3.4 射頻電磁場輻射 (127)
2.5.4 發射 (130)
第3章 性能試驗 (132)
3.1 安全防護試驗 (132)
3.1.1 防護措施和保護電路的電連續性
檢查 (132)
3.1.2 保護電路有效性的試驗 (132)
3.1.3 用自動切斷電源作保護條件的
檢驗 (133)
3.1.3.1 TN係統試驗方法 (133)
3.1.3.2 TN係統試驗方法的應用 (135)
3.1.3.3 TT係統試驗方法 (137)
3.1.3.4 IT係統試驗方法 (138)
3.1.4 具有保護性隔離的控製設備與電
器的試驗 (138)
3.1.4.1 一般要求 (138)
3.1.4.2 性能要求 (139)
3.1.5 介電性能試驗 (139)
3.1.5.1 總則 (139)
3.1.5.2 介電性能驗證的一般條件 (139)
3.1.5.3 衝擊耐受電壓試驗 (140)
3.1.5.4 工頻耐受電壓試驗 (143)
3.1.5.5 絕緣電阻試驗 (144)
3.2 溫升試驗 (145)
3.2.1 溫升試驗的方法 (145)
3.2.1.1 總則 (145)
3.2.1.2 試驗程序 (147)
3.2.1.3 溫升試驗時使用的外連導
體的尺寸 (148)
3.2.1.4 溫升的測量方法 (150)
3.2.1.5 試驗結果的評定 (152)
3.2.2 各部位溫升的試驗 (152)
3.2.2.1 周圍空氣環境溫度的測量 (152)
3.2.2.2 部件的溫升與測量 (152)
3.2.2.3 主電路的溫升 (153)
3.2.2.4 控製電路的溫升試驗 (154)
3.2.2.5 綫圈和電磁鐵的繞組的溫升 (154)
3.2.2.6 輔助電路的溫升試驗 (154)
3.2.2.7 母綫最高允許溫升 (154)
3.3 電氣性能試驗 (155)
3.3.1 電氣性能驗證要求 (155)
3.3.2 空載、正常負載和過載條件下的
性能 (155)
3.3.2.1 驗證動作條件的一般要求 (155)
3.3.2.2 驗證動作範圍 (156)
3.3.3 接通和分斷能力試驗 (157)
3.3.3.1 一般試驗條件 (157)
3.3.3.2 試驗電路 (157)
3.3.3.3 瞬態恢復電壓特性 (161)
3.3.3.4 接通和分斷能力試驗過程 (163)
3.3.3.5 接通和分斷能力試驗中和試驗
後控製設備和電器的狀態 (163)
3.3.4 壽命試驗 (163)
3.3.4.1 機械壽命試驗 (163)
3.3.4.2 電壽命試驗 (163)
3.3.5 均衡度測量 (163)
3.3.5.1 電壓均衡度測量 (163)
3.3.5.2 電流均衡度測量 (164)
3.3.5.3 輸齣電壓不對稱度 (164)
3.3.6 其他電氣性能試驗 (165)
3.3.6.1 功率因數的測定 (165)
3.3.6.2 效率的測定 (165)
3.3.6.3 諧波含量的測試 (165)
3.3.6.4 紋波的測定 (166)
3.4 短路性能試驗 (166)

3.4.1 可免除短路耐受強度驗證的成套
設備的電路 (166)
3.4.2 短路條件下的性能試驗 (167)
3.4.2.1 接通、承載和分斷短路電
流能力 (167)
3.4.2.2 短路試驗的一般條件 (167)
3.4.2.3 試驗過程 (173)
3.4.2.4 額定短時耐受電流的承載能
力試驗 (175)
3.4.2.5 控製設備短路保護和電器和額
定限製短路電流的配閤試驗 (176)
3.4.3 短路耐受強度試驗程序 (176)
3.4.3.1 試驗安排 (176)
3.4.3.2 試驗的實施總則 (176)
3.4.3.3 主電路試驗 (177)
3.4.3.4 短路電流值及其持續時間 (178)
3.4.3.5 試驗結果 (178)
3.5 控製功能試驗 (179)
3.5.1 控製功能概述 (179)
3.5.2 控製功能試驗的內容 (179)
3.5.2.1 空載試驗 (179)
3.5.2.2 負載試驗 (180)
3.5.2.3 連續運行試驗 (181)
3.5.3 風力發電機組控製係統概述 (182)
3.5.3.1 風電控製係統的要求 (182)
3.5.3.2 風力發電機組主控製係統的
組成 (182)
3.5.3.3 風力發電機組的控製功能 (183)
3.5.4 風電機組主控製器控製功能試驗 (185)
3.5.4.1 控製器試驗原理與方法 (185)
3.5.4.2 控製器控製功能試驗 (185)
3.5.4.3 安全保護試驗 (188)
3.5.4.4 發電機並網和運行試驗 (191)
3.5.5 試驗報告 (192)
第4章 電氣控製設備養護與檢修 (193)
4.1 電氣控製設備養護與檢修的管理 (193)
4.1.1 電氣控製設備維護檢修製度 (193)
4.1.1.1 人員的崗位職責 (193)
4.1.1.2 電氣控製設備維護檢修的管
理製度 (194)
4.1.1.3 電氣控製設備的技術狀態
管理 (196)
4.1.2 電氣控製設備的維護保養 (197)
4.1.2.1 電氣控製設備技術狀態完好
的標準 (197)
4.1.2.2 電氣控製設備養護製度 (198)
4.1.3 電氣控製設備的維修檢查 (199)
4.1.3.1 維修檢查的目的和內容 (199)
4.1.3.2 檢查間隔期的確定 (199)
4.1.3.3 設備檢查的實施 (200)
4.1.4 電氣控製設備的修理 (200)
4.1.4.1 概述 (200)
4.1.4.2 設備修理的製度 (202)
4.1.4.3 設備維修工作指標 (203)
4.1.4.4 電氣控製設備維修計劃 (205)
4.2 日常維護與檢修 (210)
4.2.1 電氣控製設備的維護 (210)
4.2.1.1 設備維護保養的類彆和內容 (211)
4.2.1.2 電氣控製設備的維護要求 (212)
4.2.1.3 安全注意事項 (213)
4.2.2 控製櫃零部件的維護保養 (213)
4.2.2.1 低壓斷路器的維護 (213)
4.2.2.2 熔斷器的日常維護 (215)
4.2.2.3 繼電器和接觸器的維護與
檢修 (215)
4.2.2.4 電力電容器的維護 (217)
4.2.2.5 熱電阻熱電偶的維護 (218)
4.2.2.6 PLC的日常維護 (219)
4.3 電氣控製設備檢修 (221)
4.3.1 電氣故障 (221)
4.3.1.1 電氣控製係統硬件的故障類型
及原因 (221)
4.3.1.2 故障原因分析 (222)
4.3.1.3 處理電氣控製設備故障的
一般程序 (225)
4.3.1.4 電氣控製設備故障檢修的
一般步驟 (225)
4.3.2 電氣控製設備的檢修 (227)
4.3.2.1 控製係統電氣裝置的檢修 (227)
4.3.2.2 電氣控製設備檢修製度 (229)
4.3.2.3 電氣控製設備檢修工藝要求 (229)
4.3.3 控製櫃內零部件的檢修 (231)
4.3.3.1 萬能式空氣斷路器的檢修 (231)
4.3.3.2 熔斷器的檢修 (233)
4.3.3.3 繼電器和接觸器的檢修 (233)
4.3.3.4 電力電容器的檢修 (235)
4.3.3.5 熱電偶、熱電阻的檢修 (236)
4.3.3.6 PLC的檢修 (237)
4.4 零部件常見故障與處理方法 (242)
4.4.1 斷路器常見故障處理方法 (243)
4.4.1.1 低壓斷路器常見故障及其
處理 (243)
4.4.1.2 自動開關故障原因及處理 (244)
4.4.1.3 刀開關的常見故障及其處
理方法 (245)
4.4.2 熔斷器常見故障及其處理方法 (245)
4.4.3 接觸器繼電器常見故障與處理 (246)
4.4.3.1 電磁式接觸器常見故障及其
處理方法 (246)
4.4.3.2 熱繼電器的常見故障及其處
理方法 (247)
4.4.3.3 時間繼電器常見故障及其處
理方法 (248)
4.4.3.4 速度繼電器常見故障的修理
方法 (248)
4.4.4 指令電器常見故障及處理 (249)
4.4.4.1 按鈕常見故障的處理辦法 (249)
4.4.4.2 轉換開關常見故障的處理
辦法 (249)
4.4.4.3 行程開關常見故障的處理
辦法 (250)
4.4.5 電力電容器的故障原因及處理 (250)
4.4.6 變壓器的常見故障及處理 (252)
4.4.7 熱電阻/熱電偶故障及處理 (253)
4.4.7.1 熱電偶的故障及處理 (253)
4.4.7.2 熱電阻的常見故障及處理 (255)
4.4.8 PLC故障檢查與處理 (255)
4.5 零部件代換的原則 (258)
4.5.1 零部件代換必須考慮的問題 (258)
4.5.2 低壓電器的替換原則 (259)
4.5.2.1 斷路器的替換原則 (259)
4.5.2.2 漏電保護裝置的替換原則 (259)
4.5.2.3 熔斷器的替換原則 (259)
4.5.2.4 接觸器、繼電器的替換原則 (259)
4.5.2.5 熱繼電器的代換 (260)
4.5.2.6 功補償電容器的代換 (260)
4.5.2.7 交流穩壓器代換 (261)
4.5.2.8 PLC代換原則 (261)
4.5.3 電子元器件的代換 (262)
4.5.3.1 電阻器代換原則 (262)
4.5.3.2 電容器代換原則 (263)
4.5.3.3 晶體二極管的代換原則 (264)
4.5.3.4 晶體三極管的更換與代用 (265)
4.5.3.5 集成電路代換方法與技巧 (266)
4.5.3.6 光電耦閤器的代換 (267)
4.5.3.7 晶閘管的代換 (271)
4.5.3.8 IGBT管的代換 (271)
第5章 齣廠檢驗與包裝運輸 (273)
5.1 電氣控製設備的齣廠檢驗 (273)
5.1.1 電氣控製産品齣廠檢驗製度 (273)
5.1.1.1 産品齣廠檢驗的組織 (273)
5.1.1.2 檢驗工作程序 (273)
5.1.1.3 不良品的處理 (274)
5.1.1.4 齣廠檢驗記錄製度 (274)
5.1.2 齣廠試驗前一般檢查 (275)
5.1.3 機械、電氣操作試驗 (278)
5.1.4 電氣控製櫃介電強度和絕緣電阻
測試 (279)
5.1.4.1 絕緣電阻測試 (279)
5.1.4.2 介電強度試驗 (279)
5.1.5 電氣控製櫃保護電路連續性與功
能單元互換性檢查 (280)
5.1.6 齣廠前要求 (281)
5.2 電氣控製設備的包裝 (281)
5.2.1 電氣控製設備包裝的要求 (281)
5.2.1.1 總則 (281)
5.2.1.2 一般要求 (281)
5.2.1.3 電氣控製設備的主要包裝
方式和防護包裝方法 (282)
5.2.2 包裝箱的技術要求 (283)
5.2.2.1 製箱材料 (283)
5.2.2.2 包裝箱的形式與結構 (284)
5.2.3 製箱要求 (285)
5.2.3.1 木箱 (285)
5.2.3.2 箱體加固要求 (287)
5.2.4 裝箱要求 (288)
5.2.4.1 控製櫃的裝箱 (288)
5.2.4.2 單獨包裝 (289)
5.2.5 包裝的驗收規則與試驗方法 (290)
5.2.5.1 抽樣方法和檢驗規則 (290)
5.2.5.2 試驗方法 (290)
5.2.6 箱麵標誌與隨機文件 (291)
5.2.7 包裝儲運圖示標誌 (292)
5.2.7.1 標誌的名稱和圖形符號 (292)
5.2.7.2 標誌的尺寸和顔色 (294)
5.2.7.3 標誌的使用方法 (295)
5.3 電氣控製設備的儲存 (296)
5.3.1 自然因素對電氣設備的影響 (296)
5.3.2 電氣設備儲存的要求 (297)
5.3.3 電氣設備的入庫驗收 (298)
5.3.4 電氣設備的儲存條件和碼垛
方法 (299)
5.3.4.1 電氣設備的倉儲條件 (299)
5.3.4.2 電氣設備的碼垛堆放方法 (299)
5.3.5 電器控製設備的保管保養 (300)
5.3.6 倉庫防火安全管理規則 (300)
5.3.6.1 倉庫的安全防火要求 (300)
5.3.6.2 倉庫的組織管理 (301)
5.3.6.3 倉庫的儲存管理 (301)
5.3.6.4 倉庫的裝卸管理 (302)
5.3.6.5 倉庫的電氣管理 (302)
5.3.6.6 倉庫的火源管理 (302)
5.3.6.7 消防器材管理 (303)
5.4 裝卸與運輸 (303)
5.4.1 電氣控製設備的裝卸 (303)
5.4.1.1 裝卸技術要求 (303)
5.4.1.2 裝卸時的安全注意事項 (304)
5.4.2 起重機械的使用 (304)
5.4.2.1 對起重機械操作人員的要求 (304)
5.4.2.2 起重機械使用前的檢查 (305)
5.4.2.3 起重設備操作注意事項 (305)
5.4.2.4 起重設備不允許的操作 (306)
5.4.2.5 橋式起重機使用注意事項 (306)
5.4.2.6 輪胎吊使用注意事項 (307)
5.4.3 電氣控製櫃的搬運 (307)
5.4.3.1 電氣控製櫃搬運注意事項 (307)
5.4.3.2 叉車駕駛製度 (308)
5.4.3.3 叉車安全駕駛注意事項 (309)
5.4.4 電氣控製設備的運輸 (309)
5.4.4.1 運輸方式的選擇 (310)
5.4.4.2 電氣控製設備運輸安全操
作規程 (312)
5.4.4.3 大型電氣控製設備運輸注
意事項 (312)
參考文獻 (314)

前言/序言


好的,這是一本關於高級模擬電路設計與實踐的圖書簡介,其內容與《電氣控製櫃設計製作:調試與維修篇》完全不同。 --- 圖書名稱:高級模擬電路設計與實踐:從理論到前沿應用 圖書簡介 本書深入剖析瞭現代模擬電子學領域的核心理論、關鍵設計方法以及麵嚮高精度、高速度應用的工程實踐。它旨在為電子工程師、資深技術人員以及研究生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具有極強操作指導性的參考指南,跨越瞭傳統模擬電路教學中相對基礎的範疇,直擊現代電子係統設計中的瓶頸與前沿技術。 全書結構嚴謹,邏輯清晰,內容涵蓋瞭從基礎元件特性解析到復雜係統集成驗證的全過程。我們著重探討瞭在非理想條件下,元器件的寄生效應、噪聲耦閤以及熱穩定性對係統性能的製約,並提供瞭係統的建模、仿真與優化策略。 第一部分:精密元件與噪聲管理 本部分聚焦於構成高性能模擬係統的“基石”——精密元件的選擇、錶徵與應用。我們詳盡討論瞭高精度電阻、電容和電感在不同工作頻率和溫度範圍內的非理想特性,特彆是其溫度係數、介質吸收(Dielectric Absorption)和自感對信號完整性的影響。 運算放大器(Op-Amp)的深度剖析: 遠超標準參數介紹,本書深入探討瞭失調電壓的源頭分析(如1/f噪聲與閃爍噪聲)、輸入偏置電流的長期漂移模型、CMRR/PSRR隨頻率變化的實際麯綫建模,以及在特定應用場景下(如跨導放大器、儀錶放大器)的動態誤差分析。重點講解瞭如何使用零點漂移補償技術和自動歸零(Auto-Zeroing)架構來提升DC精度。 低噪聲設計哲學: 詳細闡述瞭噪聲的分類(熱噪聲、散彈噪聲、閃爍噪聲),並提供瞭精確的噪聲等效輸入模型。內容包括如何通過電流源偏置優化、反饋網絡設計以及外部濾波策略,將係統的均方根(RMS)噪聲電壓降至皮伏級彆。我們特彆分析瞭PCB布局對高頻噪聲注入的敏感性。 數據轉換器(ADC/DAC)的極限性能挖掘: 本章側重於高分辨率和高速度ADC/DAC的係統級考量。內容涉及有效位數(ENOB)的實際測量與校準、時鍾抖動(Jitter)對SFDR和THD的影響建模、量化噪聲的頻譜分析,以及流水綫(Pipeline)和Σ-Δ架構在高頻信號鏈中的適用性對比。 第二部分:反饋網絡與穩定性分析 穩定性和瞬態響應是所有負反饋係統的生命綫。本部分構建瞭嚴謹的穩定性分析工具箱,並針對實際電路中的非理想因素進行瞭深入討論。 頻率補償的藝術與科學: 詳細介紹瞭經典補償技術(如米勒補償、導納補償)的局限性,並引入瞭前饋補償、電流反饋放大器的相移補償機製。重點在於如何通過二階極點/零點分析,精確預測係統的相位裕度(PM)和增益裕度(GM)。 實際電路中的非理想穩定性因素: 分析瞭反饋迴路中電感和電容的寄生參數如何引入意料之外的極點,導緻係統振蕩。內容包括大地阻抗耦閤對反饋迴路的影響、PCB走綫的分布電容效應,以及源極跟隨器(Source Follower)在反饋路徑中引入的限製。 瞬態性能的優化: 講解瞭如何根據輸入階躍信號的特性,設計反饋網絡以最小化過衝(Overshoot)和建立時間(Settling Time)。引入瞭基於Describing Function(描述函數)的分析方法來應對大信號非綫性引起的穩定度下降問題。 第三部分:高級信號調理與前端設計 本部分聚焦於連接物理世界與數字處理單元之間的關鍵模擬環節,強調信號調理鏈的集成化與高精度化。 傳感器接口電路設計: 深入探討瞭高精度橋式傳感器(如應變計)、皮電位傳感器(ECG/EEG)以及光電二極管陣列的前端放大。內容包括如何設計高共模抑製比(CMRR)的儀錶放大器,以及如何處理大動態範圍的輸入信號,同時抑製共模噪聲的串擾。 精確的電流源與電流鏡: 不僅限於基礎的BJT電流鏡,本書詳細分析瞭先進的CMOS工藝中的匹配技術,如共源共柵(Cascode)結構、高精度雙極性/MOS電流鏡的失配源分析,以及如何設計具有高輸齣阻抗和良好溫度跟蹤性的精密電流源,用於偏置高精度電路。 高精度有源濾波器設計: 涵蓋瞭Sallen-Key、Multiple Feedback(MFB)以及狀態變量濾波器(State-Variable Filters)的理論與實際應用。重點在於如何應對有源器件的有限增益帶寬積(GBW)對高階濾波器通帶性能的影響,以及如何使用仿真工具進行參數的靈敏度分析與容差優化。 第四部分:係統級集成與驗證 最後一部分將理論和模塊設計提升到係統級驗證的層麵,強調可靠性與可製造性設計(DFM)。 電源完整性(PI)對模擬性能的威脅: 詳細分析瞭開關電源(SMPS)的紋波如何通過電源引腳耦閤進敏感的模擬電路,導緻調製噪聲。內容包括使用鐵氧體磁珠、去耦電容的優化組閤(頻率選擇性去耦),以及LDO的選型與布局指南,以隔離數字地與模擬地。 電磁兼容性(EMC)與布局布綫策略: 專注於敏感模擬電路的PCB布局黃金法則。包括單點接地(Star Grounding)的實際應用、敏感信號走綫的阻抗控製、關鍵反饋迴路的緊密化處理,以及如何通過屏蔽罩設計和接地過孔(Stitching Vias)來最小化輻射和抗擾度問題。 仿真與實際測量工具鏈: 介紹瞭高級SPICE模型(如BSIM4模型)的應用,以及如何使用眼圖、噪聲頻譜密度分析儀(VNA/Spectrum Analyzer)來驗證設計指標。特彆強調瞭如何彌閤仿真結果與實際PCB測試之間的差距。 適用讀者對象: 本書適閤具備一定模擬電子學基礎,緻力於從事高性能信號處理、數據采集係統、醫療電子、精密儀器儀錶以及射頻前端(RF Front-End)係統設計的工程師和高級技術人員。它為讀者提供瞭從“能夠工作”到“性能卓越”所需的深層次工程洞察力。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電氣控製櫃設計製作:調試與維修篇》的標題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尤其對於我這種剛踏入電氣自動化領域的工程師來說,簡直就是一本“及時雨”。我之前雖然學過一些基礎的電路理論和PLC編程,但一到實際操作層麵,麵對那些密密麻麻的控製櫃布綫和復雜的繼電器邏輯時,常常感到無從下手。這本書的宣傳點在於“調試與維修”,這正是我目前最薄弱的環節。我期望它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在旁邊手把手指導,不僅僅是教你如何看懂圖紙,更重要的是教會你如何快速定位故障、解決突發問題。例如,在實際項目中,控製櫃內某個元件突然失靈,是接觸不良?還是綫圈燒毀?或者隻是簡單的保險絲熔斷?一個好的調試手冊應該能提供清晰的排查流程圖和故障代碼解析。我期待書中能有大量的實戰案例,比如針對不同行業(如冶金、化工、暖通)的控製櫃的典型故障分析,這樣纔能真正提升自己的實戰能力,而不是紙上談兵。如果這本書能做到這一點,那它絕對是電氣工程師案頭必備的工具書,遠超普通教科書的價值。

評分

翻開一本技術書,最怕的就是圖文不符和術語混亂。我的職業生涯中,經常遇到一些教材雖然內容很全,但圖示卻像是用最原始的繪圖軟件繪製的,關鍵的接綫端子都看不清楚,根本沒法在現場對應。因此,我對《電氣控製櫃設計製作:調試與維修篇》的視覺呈現有著極高的要求。我期望看到清晰、高分辨率的實物接綫圖和原理圖,最好是分層展示,例如先展示原理圖,再展示元器件布局圖,最後是實際布綫照片,這樣纔能建立起從抽象到具象的完整認知。此外,術語的統一性至關重要。電氣工程涉及大量標準件和專用名詞,如果書中對同一個概念使用多個不同的叫法,或者沒有給齣明確的縮寫定義,那閱讀體驗會直綫下降。我更看重那些注重細節的作者,比如對不同顔色電綫的用途規範(雖然國傢有標準,但很多現場會臨時改動),或者特定型號斷路器、接觸器在不同負載下的選型計算示例。這本書如果能做到圖文並茂,且細節考究,無疑會成為我的工作伴侶。

評分

市場上的電氣類書籍往往要麼偏嚮理論物理層麵講解電磁感應,要麼就是PLC編程語言的語法手冊,很少有能將設計、製作、調試和維修這四個環節有機融閤在一起的綜閤性著作。我尤其看重這本書能否真正體現齣“製作”環節的精髓。製作不僅僅是把綫按照圖紙接起來,它還涉及到如何走綫美觀、如何保障通風散熱、如何進行必要的應力釋放以防止振動導緻鬆動等工程美學和結構可靠性的考量。我期待書中能有一章專門討論控製櫃的“人機工程學”和“環境適應性”,比如麵對高溫、高濕或強粉塵環境時,如何選擇防護等級的箱體和密封件。如果能深入探討如何利用仿真工具(比如CAD軟件中的3D建模)來預演裝配過程,以減少現場返工,那這本書的深度就非同一般瞭。總而言之,我期待它是一本打通理論與實踐壁壘,覆蓋從圖紙到現場運維全生命周期的實戰指南。

評分

我對這類技術書籍的評價標準很苛刻,畢竟市麵上很多所謂的“實戰手冊”往往內容陳舊,圖例模糊不清,或者直接是理論的堆砌,缺乏對實際工程環境的深刻理解。我關注的重點在於“設計製作”的規範性和“調試”的係統性。在設計方麵,我希望看到關於最新電氣標準(比如IEC或GB標準)的嚴格遵循,尤其是在元器件選型、EMC兼容性設計以及操作安全冗餘設計上的詳細闡述。很多時候,一個控製櫃的壽命和穩定性,決定於設計之初的細節處理。如果這本書能深入探討如何優化布綫路徑以減少電磁乾擾,或者如何進行有效的接地和屏蔽,那它的價值將大大提升。至於調試部分,我期待看到現代控製係統,比如基於HMI和SCADA的集成調試技巧,而不是停留在傳統的指示燈和萬用錶時代。如果能提供一些高級調試工具的使用方法,比如示波器在三相電機變頻器調試中的應用,那簡直是錦上添花。我希望這本書能體現齣對現代工業控製趨勢的把握,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幾十年前的繼電器邏輯層麵。

評分

作為一個對維護成本非常敏感的管理者,我關注的不僅僅是如何讓控製櫃“動起來”,更重要的是如何讓它“長期穩定地、低成本地運行”。因此,這本書中的“維修篇”對我來說是重中之重,我希望它能超越簡單的“壞瞭就換”的思路。理想中的維修章節,應該側重於預防性維護策略和壽命評估。比如,針對高頻率啓停的電機,如何通過監測接觸器的磨損情況來提前更換,避免生産綫突然停機帶來的巨大損失。書中是否包含瞭針對常見故障部件的壽命預測模型?或者是否有關於如何建立數字化維護記錄和備件管理係統的建議?如果能提供一套標準化的故障診斷流程,例如基於“開路-短路-接地”的係統化排除步驟,並附帶詳細的測量點位說明,那就非常棒瞭。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從“救火隊員”的角色,轉變為能夠預見並預防問題的“維護規劃師”。

評分

不夠專業!內容簡單不實用

評分

書本不錯,很適閤剛乾這一行的新手學習

評分

開心的購物

評分

還不錯,看看還不可以額,可以當基礎書來看

評分

挺實惠的

評分

書本不錯,很適閤剛乾這一行的新手學習

評分

商品給力,價格便宜!給力啊!加加油。習慣好評!

評分

一直在京東買書

評分

比較籠統,麵麵俱到,但不詳細。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