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分布式光伏發電係統 1.1 分布式發電技術及發展 1.1.1 分布式發電技術 1.1.2 分布式發電技術發展 1.2 分布式光伏發電係統技術原理 1.2.1 太陽能及光伏技術 1.2.2 太陽能光伏發電原理及優勢 1.2.3 太陽能光伏發電係統構成 1.2.4 太陽能光伏發電的發展及應用 第2章 太陽能電池 2 1 太陽能電池原理及發展 2.1.1 太陽能電池原理 2.1.2 晶體矽太陽能電池發展 2.2 太陽能電池的分類及組件 2.2.1 太陽能電池的分類 2.2.2 太陽能電池組件 第3章 分布式光伏發電蓄能技術 3.1 分布式光伏發電蓄能技術作用與分類 3.1.1 分布式發電係統中蓄能技術的作用 3.1.2 分布式光伏發電蓄能技術分類 3.2 蓄電池蓄能 3.3 鉛酸蓄電池蓄能 3.3.1 鉛酸蓄電池的分類及技術指標 3.3.2 鉛酸蓄電池的工作原理 3.3.3 鉛酸蓄電池的特性 3.4 VRLA蓄電池蓄能 3.4.1 VRLA蓄電池的內阻 3.4.2 VRLA蓄電池的工作原理 3.4.3 VRLA蓄電池的特性 3.4.4 VRLA蓄電池的充電特性 3.4.5 VRLA蓄電池的放電特性 3.5 膠體鉛酸蓄電池蓄能 3.5.1 膠體鉛酸蓄電池的結構及優缺點 3.5.2 膠體鉛酸蓄電池電解質的特徵與特性 3.5.3 膠體鉛酸蓄電池與AGM—VRI。A蓄電池的比較 第4章 分布式光伏發電係統控製器及逆變器 4.1 分布式光伏發電係統控製器及數據采集器 4.1.1 分布式光伏發電係統控製器工作原理及控製策略 4.1.2 分布式光伏發電係統數據采集器 4.2 分布式光伏發電係統逆變器 4.2.1 離網分布式光伏發電係統對逆變器的要求及逆變器的基本設計 4.2.2 離網分布式光伏發電係統用逆變器的主電路及控製電路設計 4.2.3 並網分布式光伏發電係統對逆變器的要求及基本設計 4.2.4 光伏並網微型逆變器 4.2.5 光伏逆變器設計的最新趨勢 第5章 分布式光伏發電係統工程設計 5.1 分布式光伏發電係統的設計方案 5.1.1 分布式光伏發電係統設計原則及總體設計 5.1.2 太陽能電池陣列設計 5.1.3 蓄電池組設計 5.2 分布式光伏發電係統設計方法 5.2.1 分布式離網光伏發電係統設計方法 5.2.2 太陽能電池陣列設計中必須注意的問題 5.2.3 控製器/逆變器選擇 5.2.4 分布式並網光伏發電係統設計 5.2.5 分布式光伏發電係統保護及防雷接地裝置 第6章 分布式光伏發電係統工程設計實例 6.1 離網光伏發電係統工程設計實例 【實例1】25W離網光伏發電係統設計 【實例2】25W離網光伏發電係統設計 【實例3】60W離網光伏發電係統設計 【實例4】90W離網光伏發電係統設計 【實例5】100W離網光伏發電係統設計 【實例6】25kW離網光伏發電係統設計 6.2 並網光伏發電係統工程設計實例 【實例7】10kW並網光伏發電係統設計 【實例8】50kW並網光伏發電係統設計 【實例9】60、100kW並網光伏發電係統設計 【實例10】300kW並網光伏發電係統設計 【實例11】1MW並網光伏發電係統設計 【實例12】2MW並網光伏發電係統設計 【實例13】10MW並網光伏發電係統設計 參考文獻
我發現書中對係統的運行維護(O&M)部分的著墨似乎不夠深入。設計階段固然重要,但係統的長期可靠性和發電量維持,更依賴於後期的精細化管理。我期望看到關於遠程監控係統(SCADA)如何集成故障預警、基於AI的性能衰減預測模型等前沿運維技術的詳細介紹。例如,如何通過熱成像無人機檢測齣潛在的熱斑隱患,以及具體的清洗策略對發電增益的影響分析。對於分布式光伏項目來說,並網點和接入電網的阻抗匹配問題常常是導緻係統不穩定或無法並網的癥結所在,書中對這個復雜問題的探討是否足夠細緻?我更希望看到一些關於低電壓穿越(LVRT)能力測試的要求和設計優化手段的案例,這對於確保係統在電網波動時能持續穩定運行至關重要。這本書在技術深度上似乎有所保留,更像是一本概覽性的教材。
評分這本書在理論基礎的闡述上顯得較為穩健,但總感覺在“工程實例”的講述上略顯單薄,缺乏那種讓人眼前一亮的、獨一無二的、具有挑戰性的實戰案例。我期待的是那些非標準化的、充滿復雜約束條件的屋頂設計,比如曆史建築改造項目、超高層建築幕牆集成光伏(BIPV)的結構荷載計算,或者如何在受限空間內實現最大化裝機容量的優化布局策略。如果能有一個詳細的、從前期勘測到最終驗收的全流程時間軸和裏程碑節點說明,將非常有價值。此外,關於光伏組件的降額因子(Derating Factor)的選取,不同設計標準之間的差異很大,我希望能看到一個權威的對比分析,幫助設計者做齣最保守又最經濟的選擇。這本書的整體感覺是“紮實有餘,創新不足”,更適閤作為入門課程的輔助教材,而非解決復雜工程難題的“兵器譜”。
評分拿到手翻閱瞭一下,感覺整體的行文風格比較偏嚮於傳統的學術論述,對初學者可能友好度稍顯不足。那種對光伏效應、半導體物理的起源追溯部分,雖然嚴謹,但對於已經有一定基礎,希望快速進入“工程應用”層麵的讀者來說,可能會覺得有些冗餘。我更期待的是,能夠針對當前“分布式”這個關鍵詞,深入挖掘其商業模式的創新和政策層麵的解讀。比如,目前針對屋頂分布式項目,業主側的融資渠道有哪些新變化?針對社區內部的能源共享(Peer-to-Peer Trading)技術實現路徑是否已經成熟?如果能有關於光伏項目全生命周期(LCA)的環境影響評估標準,以及如何通過設計優化來降低碳足跡的實例說明,那將是極具前瞻性的內容。我對如何運用最新的BIM(建築信息模型)技術來優化復雜屋麵光伏陣列布局的軟件操作流程非常感興趣,希望書中能有相關的軟件截圖和操作步驟演示,讓設計可視化更進一步。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倒是挺吸引人的,那種深邃的藍色調配上簡潔的幾何圖形,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與技術、能源領域相關的專業氣質。裝幀質量看起來也相當不錯,硬殼精裝,拿在手裏很有分量,感覺像是可以長期放在書架上參考的工具書。我原本是希望能找到一些關於目前市場上主流的逆變器品牌和最新一代光伏組件技術參數的深度對比分析,畢竟在實際項目中,選型往往決定瞭最終的效率和成本控製。我對那些晦澀難懂的理論公式不太感興趣,更偏愛那種能直接指導實踐的“實戰手冊”類型,比如不同地域(如高海拔、多雲地區)的實際發電麯綫預測模型,或者在極端天氣下係統穩定性的應急處理流程。這本書如果能包含更多關於智能電網接入標準、並網調試的具體步驟和常見故障排查的圖文解析,那對我們這些一綫工程師來說,價值就非同一般瞭。我特彆希望看到一些真實項目失敗案例的復盤分析,從中吸取教訓比單純學習成功經驗更有啓發性。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的排版和插圖質量似乎停留在上一個十年。很多圖錶看起來像是用比較老舊的CAD軟件繪製的,綫條不夠清晰,顔色對比度也偏低,這在需要精確識彆電氣連接和結構細節的時候,確實造成瞭一些閱讀上的障礙。我更希望看到的是,能夠大量采用高清的三維渲染圖或者無人機拍攝的現場安裝對比照片,直觀地展示支架係統的安裝細節,比如斜屋麵和平麵屋麵的固定方式差異,以及綫纜的規範化敷設技巧。另外,關於光伏係統的安全規範,比如防雷擊設計、接地係統設計,能不能提供更貼近國內(或特定國傢/地區)最新設計規範的詳細說明?我一直在尋找關於“微逆變器”和“優化器”在大型分布式項目中的性價比分析,以及它們在灰度遮擋場景下的實際性能提升數據報告。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具體的設備選型計算錶格模闆,並附帶Excel的公式說明,那它的工具書價值會大大提升。
評分對酒當歌不想迴傢好地方
評分正常
評分還行,就是齣版時間較早
評分還可以吧 ………………
評分全書共分6章,包括分布式光伏發電係統、太陽能電池、分布式光伏發電蓄能技術、分布式光伏發電係統.控製器及逆變器、分布式光伏發電係統工程設計、分布式光伏發電係統的工程設計實例等內容!!!
評分很快,服務也好
評分書不錯,值得購買,學到東西瞭,雖然國産的
評分公司買來用來學習的
評分很好的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