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爆炸到数字时代,一场真理与美的争辩贯穿了整部历史!
科学与美学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真的是毫不相关或者相互对立的吗?这本书非常适合对科学、知识,或者说对我们这个世界保有好奇心与探索心的人们。他们在这里,一定会有所得,且不会偏颇。
海报:
在《科学之美 从大爆炸到数字时代》中,应用数学家兼畅销书作家戴维·欧瑞尔对真理与美两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质疑,阐述了“数学优雅”这一概念如何为科学家理解自然赋予灵感,有时又如何误导了他们的努力方向。
欧瑞尔为我们讲述了古希腊人如何基于音乐和谐与完美几何的理念为这个世界建立物理模型;这一理想模型随后被另一个同样美丽的建模项目所取代,而该项目的基础正是牛顿的“理性力学”,该理论将宇宙规律简化为一些优雅的方程。欧瑞尔进而开始转向介绍当代前沿物理学理论,诸如超对称弦理论。与之前的众多理论一样,这一理论的提出与流行也再次受到了人们深层审美观的影响。他清晰地为我们阐明了物理学家们在历史上的考察结果,以及近期的研究成果,包括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
最终,他将讨论范围扩展到了物理学以外的领域,如经济学、建筑学,还有健康医疗领域。欧瑞尔在书中提出质疑:潜藏在人类文化背后的审美准则是否正是一种反映我们解释、理解世界结构的精准方式?而且,他还指明,这一方式正在向一种新的科学审美观转变。
戴维·欧瑞尔(David Orrell),应用数学家、畅销书作家,曾在加拿大的阿尔伯塔大学学习数学,在牛津大学获得非线性系统预测方面的博士学位。欧瑞尔在应用数学和复杂系统方面的工作,激发了他在多个领域的研究,包括经济学、天气预报和癌症生物学等。从系统生物学到系统经济学,欧瑞尔在《新科学家》、《世界金融》和《金融时报》等全球知名杂志和报纸上发表了多个科学领域主题的文章,受到广大读者热捧,并曾出版多部畅销书。
★“这是一本非常生动、思想性强、信息量大的好书。它既是一本优秀的科普著作,又是一本有趣的历史读物,对传播科学,传播知识大有裨益。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它,体会科学的美妙之处。”
——吴军 《浪潮之巅》《数学之美》和《文明之光》的作者
★“这是一本科学书,也是一本艺术书。科学与艺术,它们并非一一对应,但提醒人们加深对彼此的理解。”
——姬十三 果壳网CEO
★“虽然我们日常看到的科学报道多是关于‘宇宙’、‘粒子’这些遥远又抽象的概念,但其实科学本身就在我们身边的生活中。想象一下,你正坐在椅子上向后仰着的感受:如果一个人是自由降落的状态,还能否感受到自己的重力?当你抬头看到满天星辰围绕着你每日旋转的时候,你能否确定地球真的是在围绕太阳旋转?我们似乎都有过这些想法,但爱因斯坦、哥白尼等科学家却没有轻易放过这些有点‘奇怪’的感受,而是继续探索下去。通过阅读本书,你可以从古希腊时期的先驱开始,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探索这个世界的。”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走近科学》栏目组
★“作者用通俗易懂的描述,从古希腊神话一直讲到现代社会的原子弹、对撞机等领域,阐述了科学的发展是如何受到了美学的牵引,又反之如何影响了美学这一观点。非常值得一读。”
——李嫕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科学之美》一书很好地描述了这一历史上大家都知道的争论——科学已经偏离了轨道……欧瑞尔提出的问题是重要而且典型的。”
——皮特·沃伊特 《连错都算不上:弦理论与寻找统一物理定律的失败》的作者
★“本书优雅地、富有洞察力地记录了毕达哥拉斯用数学方式为世界建模的冲动。欧瑞尔分析了西方科学文化对于秩序的追寻,并将其与本质上是宗教的美学概念相联系。”
——玛格丽·魏罕特 《毕达哥拉斯的裤子与物理学的边缘》的作者
★“一本生动而且迷人的著作……欧瑞尔提出的话题范围令人印象深刻,我总是想要不停地翻阅下去。”
——罗伯特·史密斯 阿尔伯塔大学
前 言
科学与艺术的碰撞
T恤上的宇宙
科学:一个爱情故事
心智模式
第一部分 着迷
1.和谐
数字就是一切
天体的和谐
标准模型
对称与比例
不朽的美丽
重生
神圣的革命
世界的和谐
时钟宇宙
2.完整
宁静美学
人体的四种体液
整体性的缺失
整数
八行周期律
当下的思考
缥缈的振动
原子美学
3.光辉
好的形式
阶级结构
加速器
守恒定律
保存能量
放射物
转变
原子与真空
没有改变
第二部分 复杂
4.弯曲的宇宙
后毕达哥拉斯几何
下降的感受
全部歪斜
完美的宇宙
信仰的飞跃
玻尔原子
量子地址
具有音乐性的原子
波动方程
不确定性原理
模糊逻辑
薛定谔的猫
量子美学
超现实主义科学
5.男性哲学
性别差异
男性注视
分裂原子
中子炮
怎样建造一颗原子弹
大科学
可怕的对称
这是一个疯狂的世界
6.统一
单一之爱
加速器竞赛
对撞机
一个更大的枪
追逐统一
粒子爆炸
毕达哥拉斯的方式
真与美
标准模型
7.破碎的镜像
圆形之力
球体的力
破碎的对称
色盲
超球体
美意味着什么
弦理论
超级模型
传统的美
万能工匠对称性
第三部分 成熟
8.影子世界
暗物质
完美模型
乌云
标准气候模型
不确定性原理
原子生物学
中心法则
虚拟人类
不动点经济学
完美模型II
暗能量
世界观
9.虚拟宇宙
机器美学
多个世界
宇宙骗局
终极系综
虚拟宇宙
模型修饰
衰败的科学
10.右脑引领宇宙
量子思维
双脑
物理学的悲剧
权力意志
杰纳斯效应
生命科学
未来图景
弱作用力
作为一名对历史进程略有兴趣的读者,我关注的焦点在于科学“构建”时代的过程。从最早的巴比伦泥板上的天文观测,到古希腊哲人的理性思辨,再到文艺复兴后科学方法的建立,这是一个漫长而充满偶然性的旅程。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详细描绘这个“秩序建立”过程中,社会、政治和宗教环境所起到的推波助澜或阻碍作用。科学的进步并非总是一条直线,它充满了被压制、被误解,以及在特定文化土壤中才能开花结果的特性。如何从浑沌的经验主义中提炼出可重复、可量化的模型,这是一个社会学的难题。我想看看,那些奠基性的科学革命,是如何一步步打破既有的世界观的?例如,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不仅是天文学的胜利,更是对人类在宇宙中地位的一次颠覆。这种由内到外的结构性转变,远比单纯介绍几个定律来得有深度。我期待看到的是科学史如何与人类文明史交织在一起,共同编织出我们今日所见的“秩序”。
评分这本书的副标题提到了“数字时代”,这让我对它的当代性充满了期待。如果说经典物理学描述的是宏观的、可预测的宇宙,那么我们正在经历的数字革命,本质上是对信息和复杂性的掌控与重塑。我非常想知道,作者如何将大爆炸以来数以亿计年的物理演化史,无缝地衔接到以0和1为基础的计算时代。数字时代的“秩序”似乎与物理世界的秩序有着深刻的同构性,例如信息熵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关系。这本书能否揭示,我们对数字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是否无意中在模仿宇宙运行的基本法则?或者说,计算科学是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自然界的内在逻辑?我希望看到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领域与基础科学之间关系的探讨,看看我们是否正在利用创造出的“数字秩序”来反过来理解“自然秩序”,这种双向的反馈循环,无疑是当代科学最激动人心的议题之一。这不仅是关于知识的梳理,更是关于我们如何利用这种知识来定义未来的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和副标题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座宏伟的图书馆,里面收藏着关于“真理”和“美”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路径。科学无疑是探求“真理”的工具箱,但它之所以能持续吸引我们,往往是因为它展现出惊人的“美感”——对称性、简洁性、普适性。我非常好奇作者如何平衡这两个概念。在物理学的最前沿,例如弦理论或者某些高度抽象的数学结构中,那种纯粹的美感是否已经凌驾于可证实的真理之上?或者说,正是因为它们足够“美”,我们才深信它们必然指向某种终极的真实?我希望作者能够引用一些科学家本人的感悟,那些他们在解决难题时,突然体会到“啊,原来如此”的瞬间的顿悟。真正的科学突破往往伴随着一种审美上的愉悦,仿佛解开了一个宇宙级的谜题。这本书如果能捕捉到这种人类精神的狂喜,那它就超越了一本普通的科普读物,而成为了对人类求知本能的颂歌。对我来说,这种对理智与感性的交汇点的探索,才是最迷人的。
评分我最近沉迷于一些关于人类认知与理性构建的哲学讨论,因此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简直是正中下怀。我总在思考,我们是如何从原始的混沌中提炼出逻辑和规则的?科学,在我看来,与其说是对外部世界的发现,不如说是人类心智试图为宇宙强加秩序的一种宏大尝试。我好奇作者如何处理“观察者效应”这类问题——我们所定义的“美”和“秩序”,是否仅仅是我们大脑的过滤器?那些伟大的科学发现,例如牛顿的万有引力,或者量子力学的概率云,它们更像是数学上的优雅证明,还是对某种客观真理的触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倾向,展示科学在寻求客观性时所经历的挣扎与妥协。这种对科学哲学根基的探究,远比单纯的知识罗列来得引人入胜。我更期待看到对那些“范式转换”时刻的剖析,即科学共同体是如何集体地、有时甚至是痛苦地抛弃旧有的世界图景,拥抱全新、但更具解释力的理论模型的。这种思想史的转折点,往往比任何单一的发现本身更具戏剧性。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实在是令人眼前一亮,那种硬朗的质感和封面上的抽象光影,仿佛在诉说着宇宙的深邃与规律。我是在书店里偶然翻到的,当时就被它散发出的那种智性魅力吸引住了。虽然我不是科学领域的专业人士,但书名里“科学之美”这几个字,就足够勾起我的好奇心了。它让我感觉,即便是最复杂的物理定律、最深奥的数学公式,也一定隐藏着一种打动人心的、如同艺术品般的结构。我期待它能像一位优秀的导游,带领我这位门外汉,穿越时空的长廊,去触摸那些奠定我们世界观的伟大思想的脉络。那种从无序中诞生秩序的震撼感,从原子结构到星系运行的宏大叙事,都让人对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产生一种敬畏之心,仿佛每一次呼吸、每一次日升月落,都充满了精心编排的韵律。我尤其希望能看到作者如何将那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清晰、富有画面感的描述,让科学不再是冰冷的公式堆砌,而是活生生的、充满探索精神的史诗。这本书的排版也做得很考究,留白恰到好处,让人在阅读时能够有喘息的空间,去消化那些信息量巨大的段落。总而言之,光是捧着它,就已经是一种享受了。
评分好书,科学的发展总是日新月异。
评分大众科普,还算不错。
评分不错啊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科学之美 从大爆炸到数字时代科学之美 从大爆炸到数字时代
评分一次买了一批,都是不错的书~
评分速度快,服务好,包装精美
评分还是不错的 还会再买的
评分书本内容比较难懂,要好认真才能看懂
评分买了好多次了,信任京东,值得购买,质量不错,是正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