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双尊:俄罗斯第五代战机

玄武双尊:俄罗斯第五代战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政卫 著
图书标签:
  • 军事
  • 航空
  • 俄罗斯
  • 第五代战机
  • 玄武
  • 苏57
  • 战斗机
  • 武器装备
  • 国防
  • 航空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航空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6505618
版次:1
商品编码:1158774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93
字数:60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玄武双尊:俄罗斯第五代战机》全面、详细地介绍了俄罗斯苏—35BM和T—50战机,内容包括苏—35BM的机体设计与动力配置、航电系统、反隐身能力、武器系统和战术技术特性;T—50的机体设计与动力系统、航电系统与机上设备、隐身能力、武器系统、战术技术特点;苏—35BM、T—50战机与F—22、F—35及欧洲同类战机的性能比。《玄武双尊:俄罗斯第五代战机》适于从事俄罗斯第五代战机研究的相关人员及广大军事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杨政卫,中国台湾国立成功大学物理系学士,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物理系硕士。研究方向为低温等离子的气动力控制,于硕士论文“自持型气放电等离子对亚声速表面气流的影响”中找出了等离子对亚声速气流影响的解析近似及物理机制,搭配物理系已研制出的能量效率高达80%的小尺寸轻型等离子机,确立了以等离子控制表面亚声速气流的物理与技术基础。目前从事等离子磁流体力学的研究。
  自2003年起于期刊上发表俄系战机研究与展览报道等文章,至今累计约50篇。所发表期刊(依发表时间排序)包括《尖端科技》《全球防卫杂志》等民间军事杂志;《空军学术双月刊》《航天工业通讯》等官方学术期刊。
  2010年俄罗斯总统府因应中国引进、生产俄罗斯武器的问题公开招标,征求关于中俄军事技术合作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来的研究案。作者曾受竞标团队之一邀请加入标案。

内页插图

目录

绪论
第一篇 五代前奏——4++代战机苏—35BM
第一章 侧卫家族30年——浅谈苏—27家族战机
第二章 苏—35BM的机体设计与动力配置
第三章 苏—35BM的航电系统
第四章 俄罗斯最新型空空导弹大全
第五章 俄罗斯最新型对面攻击武器大全
第六章 苏—35BM战术技术特性总体检

第二篇 苏—35BM已反映出的反隐身特性
第七章 消极反隐身能力:有效抵抗隐身战机的攻击并冲击其友军
第八章 苏—35BM的积极反隐身能力——反击隐身战机
第九章 苏—35BM的超远程武器使用方式研析与其对反隐身的贡献

第三篇 第五代隐身战机——T—50与无人战机
第十章 从MFI到PAK—FA:第五代战机发展始末
第十一章 T—50的机体设计与动力系统
第十二章 T—50的航电系统与机上设备
第十三章 T—50的武器系统
第十四章 T—50战术技术特性总体检
第十五章 俄罗斯中大型无人攻击机浅谈

第四篇 以宏观的眼光检视苏—35BM、T—50与无人战机
第十六章 新世代俄系战机的联合作战
第十七章 “守旧的创新”——开创有别于F—22的设计思路
第十八章 苏—35BM与T—50的市场分析与政治影响

附录 深入研究资料
附录一 苏—35BM用电分配与辅助发电机用途研析
附录二 苏—35BM的结构特性与飞行性能详析
附录三 俄制第五代航空发动机发展与最新动态
附录四 超级被动相控阵雷达Irbis-E
附录五 从Irbis—E看机电复合扫描相控阵雷达设计
附录六 AFAR—L主动相控阵雷达性能研析与其反隐身潜力
附录七 俄罗斯4++与五代光电系统
附录八 第五代航空计算机简介与俄罗斯的发展
附录九 “电子飞行员”——俄罗斯战机专家系统的发展
附录十 超机动性简介与浅析
附录十一 俄制战机隐身技术的发展(一):主流隐身技术
附录十二 俄制战机隐身技术的发展(二):等离子隐身技术
附录十三 新型俄制飞机的“人道需求”
附录十四 中国对苏—35BM、T—50或相关技术的需求与四代战机的发展

前言/序言


《玄武双尊:俄罗斯第五代战机》一书,并未涉及任何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玄武意象,也并非探讨双尊并立的帝王或权力格局。本书的聚焦对象,是当代俄罗斯航空工业的璀璨明珠——其第五代战斗机项目。我们将以严谨的军事科技视角,深入剖析俄罗斯在这一尖端领域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探索与不懈努力。 本书将从俄罗斯空军现代化进程的宏观背景入手,回顾其在冷战时期留下的航空遗产,以及苏联解体后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在这样的时代洪流中,开发新一代战斗机,不仅是技术能力的体现,更是国家战略安全与国际地位的基石。我们将详细梳理俄罗斯第五代战机项目启动的缘由,分析其背后的政治、经济及军事考量。 核心内容将围绕俄罗斯的代表性第五代战斗机展开,特别是其当前投入研发和量产的最具代表性的机型。我们将对其设计理念、气动布局、机身结构、先进材料的应用等进行细致的解读。例如,对机身隐身外形的设计,如何通过优化几何构型、采用吸波材料和涂层,来最大限度地降低雷达散射截面,使其在现代战场上拥有更强的生存能力。我们会探讨其翼型设计、尾翼配置如何兼顾高机动性与稳定性,以满足超音速飞行和近距缠斗的需求。 在动力系统方面,本书将深入分析其所搭载的先进航空发动机。发动机是战斗机的“心脏”,其性能直接决定了飞机的速度、升限、航程以及机动性。我们将详细介绍发动机的推力矢量技术、高推重比设计、燃油效率提升等方面所取得的突破,并探讨其在不同飞行状态下的工作特性。同时,也会提及发动机研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瓶颈与俄罗斯方面采取的解决方案。 航空电子设备是现代战斗机实现“信息优势”的关键。本书将着重介绍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所配备的先进雷达系统,如相控阵雷达(AESA)的技术特点,其在探测距离、抗干扰能力、多目标跟踪以及目标识别方面的优势。我们还将探讨其先进的电子战系统,包括信号侦察、干扰压制、诱饵施放等功能,以及如何构建信息链,实现与其他平台的信息共享与协同作战。座舱设计方面,我们将分析其玻璃化座舱、多功能显示器、语音指令识别等技术,以及如何为飞行员提供更优化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和操作便利性。 武器系统是战斗机执行任务的“利爪”。本书将详尽介绍其内置武器舱的设计,以及所能挂载的先进空对空导弹、空对地导弹、精确制导弹药等。我们将分析这些武器的性能参数,如射程、精度、末端制导方式等,并探讨其隐身设计如何进一步提高武器的打击效率和生存能力。 本书还将重点关注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的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例如,其在超音速巡航能力、超级机动性方面的追求,以及如何在设计中平衡性能与成本。我们还会探讨其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飞机设计与作战运用中的潜力,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此外,为了提供更全面的视角,本书还会简要提及俄罗斯在第五代战斗机项目中的国际合作与技术引进情况,以及其在全球军火市场中的竞争态势。同时,也会对其技术成熟度、研发进度、生产能力以及未来的部署规划进行客观的评估。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客观的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技术图景。通过对设计理念、关键技术、作战能力等方面的细致解读,帮助读者理解当代俄罗斯航空工业在这一高科技领域的努力与成就,以及其对未来空中力量格局可能产生的影响。我们力求通过详实的资料、严谨的分析,呈现一场精彩纷呈的现代军事科技盛宴。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退役的空军飞行员,阅历过许多不同时代的飞机。《玄武双尊:俄罗斯第五代战机》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俄罗斯在飞机设计理念上的传承与创新。从早期米格系列和苏系飞机的血脉,到如今的第五代战机,书中勾勒出了一个清晰的发展脉络。我特别关注书中对“空气动力学”与“推进系统”结合的分析,以及如何通过先进的控制系统来弥补一些设计上的局限。作者在描述苏-57的“态势感知”和“网络中心战”能力时,也用了很多实际的案例来佐证,这让我这个老飞行员觉得非常亲切。这本书不仅仅是技术参数的堆砌,它更是在讲述一种“飞行之道”,一种俄罗斯人对空中力量的理解和追求。它让我回忆起年轻时驾驶过的战机,也让我对未来的空中战场充满了想象。这本书对于任何对现代空战和飞机技术感兴趣的人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评分

作为一名对军事历史略有研究的人,我对《玄武双尊:俄罗斯第五代战机》的评价非常高。这本书不仅仅是停留在对战机本身的介绍,它更深入地挖掘了俄罗斯在第五代战机研发过程中所面临的地缘政治压力、经济困境以及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复杂局面。作者并没有回避这些敏感话题,而是以一种客观、审慎的态度进行了分析,这让我对俄罗斯空军的现代化进程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书中对“阿穆尔虎”项目、T-50计划的演变有着深刻的洞察,它揭示了项目在不同时期所面临的挑战和妥协。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一些关键决策的解读,比如在研发过程中如何平衡成本与性能,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追求技术突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俄罗斯有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俄罗斯为什么会这样做”,以及这些行为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原因。

评分

老实说,一开始吸引我的是“玄武双尊”这个书名,总觉得带着点神秘和力量感,没想到点开之后,内容竟然如此扎实!我是一名军事模型爱好者,对各种战斗机的细节要求很高,《玄武双尊:俄罗斯第五代战机》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到位。书中对不同型号战机的气动外形、进气道设计、机翼布局等都有细致的描述,甚至连一些细节的微调对性能的影响都进行了分析。我尤其惊喜的是,作者还引用了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和设计草图,这对于我制作模型来说简直是宝藏!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书中还穿插了大量关于试飞员的轶事和研发人员的访谈片段,这些鲜活的内容让冰冷的金属机器瞬间充满了人情味。我仿佛能想象到那些工程师们通宵达旦地工作,只为让飞机飞得更高更稳;也能感受到试飞员们在万米高空,挑战极限时的勇气与智慧。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关于飞机的技术手册,更是一部关于航空精神的史诗。

评分

这本书绝对是俄罗斯军事航空爱好者们的福音!我一直在关注俄罗斯第五代战机的发展,但很多资料都比较零散,或者过于技术化。《玄武双尊:俄罗斯第五代战机》的出现,就像一股清流,把所有我关心的问题都梳理得井井有条。从苏霍伊的设计理念,到米高扬的独特风格,再到后来整合的第五代战斗机项目,这本书的叙述逻辑非常清晰。它并没有仅仅罗列参数和数据,而是深入浅出地解析了每一代战机研发背后的时代背景、技术挑战以及战略考量。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苏-57“费隆”的详细剖析,不仅仅是它的隐身设计、矢量推力,还包括它在现代化战争中的定位,以及俄罗斯对其未来发展的雄心。作者仿佛亲身经历过那些激动人心的研发岁月,用生动的语言将那些复杂的工程技术呈现出来,让我这个非专业读者也能感受到其中的精妙之处。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满足了我对技术的好奇,更让我对俄罗斯的航空工业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

我一直觉得,真正的硬核军事读物,应该像《玄武双尊:俄罗斯第五代战机》这样,既要有严谨的技术分析,又要充满故事性。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从俄罗斯空军对未来空中优势的战略构想出发,逐步引出了对第五代战斗机设计理念的演变。书中对“拉姆斯”等先进航电系统、传感器融合技术、以及未来空战想定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隐身技术”和“超机动性”在第五代战机中的作用的讨论,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实际的战术应用场景,将这些复杂的概念变得清晰明了。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俄式战机独特设计哲学的内容,比如对“耐用性”和“可维护性”的重视,这与西方设计理念形成了有趣的对比。这本书让我觉得,阅读不再是枯燥的知识堆砌,而是一场充满探索和发现的旅程。

评分

遗憾的是书中观点错得离谱,让人实在不敢苟同。关于俄航空技术吹得太离谱了,T50严格来说根本说不算四代机(俄标五代),迄今为止也没看到内置弹仓,还有那个直筒子进气道,很难相信它是一种隐身机,至于机载雷达和发动机,也没有什么明显的进展。有趣的是所谓的五代T50比中国的歼20首飞早了差不多一年,几年下来,歼20已于15年底装备部队了,T50服役还遥遥无期。至于那个又大又重的苏35,吹上天的无源相控阵雷达,怎么会比美国F22和中国的歼20用的有源相控阵还好?看了以后,感觉作者要不是拿了俄国的广告费,就是俄罗斯的高级黑。

评分

这本书是不错的,第二次买了,好好学习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感觉还不错 还没来得及看

评分

对第五代战机中的一类进行了深入分析。

评分

不错

评分

内容详实,非常值得一读

评分

不错,物流速度

评分

给二星是因为书内容很富,图片也挺多,印刷得精美。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