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的经学立场同样复杂。如果说他在1890年代刊行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主要是发挥公羊学的“托古改制”思想,那么1898年之后的流亡时期,则成就了他经学思想的另一个高峰。这个时期的著作包括《中庸注》、《孟子微》、《礼运注》、《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1901年),《论语注》(1902年),《大同书》(1902年前后),这些著作的重点在于阐发孔子的三世之义。甚或可以说,当康有为因为流亡而了解到世界各国的真实情形之后,作为他改革的理论基础的三世说,需要解释的就不仅仅是中国由据乱向升平迈进的问题,而是要解释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世界各国所处的“世”。
评分人文阅读学术权威思想沉淀
评分很显然,在康有为的思考中,其众多灼见被掩埋于他自身的许多矛盾性的论述里。但是,在随后中国的政治实践中,我们其实经常可以在各种不同的制度设计中看到康有为的影子,哪怕只是一个倒影。在我看来,他的有些设计可能是不现实的,比如立孔教为国教;但是他的思考则是超前的,比如如何保全中国的统一、如何处理中央权力和地方自治的关系,如何思考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这些依然是摆在当下政治家面前必须应对的棘手难题。
评分中西学术文丛:诗经通解(繁体版)
评分书籍非常好,经典之作,值得一看
评分少看电视多看书总是没错的
评分文化(culture)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人们常说:〝没文化真可怕〞!可〝文化〞到底是什么呢?是学历?是经历?是阅历?都不是。有学历不代表有文化。文化可以表述为:1、广泛的知识面;2、根植于内心的修养。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
评分康有为的经学立场同样复杂。如果说他在1890年代刊行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主要是发挥公羊学的“托古改制”思想,那么1898年之后的流亡时期,则成就了他经学思想的另一个高峰。这个时期的著作包括《中庸注》、《孟子微》、《礼运注》、《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1901年),《论语注》(1902年),《大同书》(1902年前后),这些著作的重点在于阐发孔子的三世之义。甚或可以说,当康有为因为流亡而了解到世界各国的真实情形之后,作为他改革的理论基础的三世说,需要解释的就不仅仅是中国由据乱向升平迈进的问题,而是要解释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世界各国所处的“世”。
评分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