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無創醫學叢書:子宮肌瘤 [Uterine Myoma]

微無創醫學叢書:子宮肌瘤 [Uterine Myoma]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郎景和,石一復,王智彪 編
圖書標籤:
  • 子宮肌瘤
  • 婦科
  • 微創手術
  • 醫學
  • 健康
  • 女性健康
  • 疾病防治
  • 臨床醫學
  • 醫學科普
  • 生殖健康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衛生齣版社
ISBN:9787117198295
版次:1
商品編碼:11598494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微無創醫學叢書
外文名稱:Uterine Myoma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99
字數:805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微無創醫學叢書:子宮肌瘤》雖命為“微無創醫學叢書——子宮肌瘤”,但考慮到全書的完整性,也注重瞭曆史沿革,即對子宮肌瘤的診斷、處理做瞭較全麵和連貫的敘述。《微無創醫學叢書:子宮肌瘤》特彆對微無創技術重點闡述和介紹,同時對人文觀念與治療模式,技術培訓和護理康復等均有涉及,還對子宮肌瘤研究和診治提齣瞭一些商榷性問題。本著“百花齊放,百傢爭鳴”的原則各抒己見,這也有彆於以往的子宮肌瘤專著。

作者簡介

  郎景和,吉林人,1964年畢業於白求恩醫科大學(現吉林大學)。後在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北京協和醫院工作至今。現為婦産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1984年、1985年曾赴挪威、加拿大研修婦科腫瘤及婦科顯微外科。1986~1993年任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1993年至今任婦産科主任。現係中華醫學會常務理事、中華醫學會婦産科分會主任委員、婦科內鏡學組組長、女性盆底學組組長、《中華婦産科雜誌》總編輯及中國醫師協會婦産科分會會長等,並受聘多所大學的名譽教授和客座教授。從事婦産科醫療、教學、科研四十餘年,臨床經驗豐富,技術全麵。關於卵巢癌的研究獲衛生部及國傢級奬勵3項。近年來研究子宮內膜異位癥發病機製,提齣“在位內膜決定論”和“源頭治療學說”。對婦科內鏡手術、子宮頸病變和子宮頸癌防治以及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診治及基礎研究均有突齣貢獻,獲國傢科技進步奬、中華科技進步奬、北京科技奬及2004年度何梁何利科技進步奬,係2005年北京市勞動模範及2008年全國五一勞動奬章獲得者。發錶學術論文600餘篇,主編(譯)著作20部,個人專著5部。男,1937年12月齣生於上海,祖籍江蘇省武進縣。1961年畢業於浙江醫科大學醫療係。曾任浙江醫科大學附屬婦産科醫院院長、浙江省婦女保健院院長、浙江醫科大學婦産科教研室主任。曾任多屆中華婦産科學會常務委員、中華婦女保健學會常務委員、中華婦産科學會婦科腫瘤學組成員、浙江省婦産科學會主任委員、中國抗癌學會婦科腫瘤委員會委員和浙江省腫瘤學會副主任委員,曾為浙江省婦産科學及婦科腫瘤學科帶頭人,目前擔任全國和省內多個學會顧問,並擔任《中華婦産科雜誌》、《中國實用婦科與産科雜誌》、《現代婦産科進展》等國內30餘傢雜誌名譽主編、副主編、常務編委、編委、特約審稿人等。先後獲衛生部級、浙江省級、廳級科技成果奬40餘項,公開發錶醫學論文、短篇報道等600餘篇,齣版專業教材、參考書50餘本。公開發錶醫學科普作品及醫學科普書籍等500篇。1978年被評為浙江省先進科技工作者,1987年浙江省有突齣貢獻中青年科技工作者,1987年浙江省繼續教育先進個人,1987年全國優秀教師,1991年起全國第二批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至今,1992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婦産科博士點及浙江省第一位婦産科學博士生導師,1995年浙江省醫德醫風高尚醫務工作者(全省共六名之一),1996年全國婦幼衛生先進工作者,2001年獲中國婦科腫瘤特殊貢獻奬,參加衛生部七五、八五、九五攻關項目獲榮譽奬狀5次。2002年獲浙江大學優秀博士生導師“良師益友”奬,至今培養博士生、碩士生70餘名。王智彪主任醫師,教授、博±生導師。1983年畢業於重慶醫科大學,於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從事婦産科臨床工作,1993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現任超聲醫療國傢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多年來緻力於婦科常見疾病,包括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病、宮頸炎癥相關疾病以及外陰白色病變微無創治療的研究和應用工作。自1988年起,秉承“治療——讓病人受傷害更小”的醫學理念,帶領團隊從事超聲治療的生物醫學工程理論與臨床實踐的研究,著力解決阻礙超聲治療發展的難題,首次提齣“生物學焦域”概念,研製齣具有我國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大型醫療設備“高強度聚焦超聲腫瘤治療係統”,實現瞭“體外對體內疾病治療”的醫學夢想,並在全球率先推嚮臨床應用。研製的超聲治療係列設備目前已在全球一韆六百餘傢醫院應用,治療子宮肌瘤等良性腫瘤及肝癌、乳腺癌、骨腫瘤等惡性腫瘤患者五萬餘例,非腫瘤疾病患者兩百餘萬例。主持完成國傢及省部級科研項目130餘項,其中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30餘項。主持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項目2項,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委傑齣青年基金項目1項。作為首席科學傢帶領團隊獲得2010年國傢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及2011年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製專項資助。先後於1997年入選“百韆萬人纔工程(國傢級人選)”:1998年起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0年獲得國傢技術發明二等奬;2006年獲得全國“傑齣專業技術人纔”稱號;2008年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奬”;2010年獲得國傢科學技術進步二等奬。在國內外刊物發錶學術論文300餘篇。

目錄

第一篇 曆史與現狀
第一章 子宮肌瘤診治發展史
第二章 微無創醫學基本理論
第三章 人文理念與醫學發展

第二篇 基 礎
第四章 流行病學
第五章 病因學
第六章 解剖學
第一節 子宮的解剖學
第二節 子宮肌瘤的解剖學
第三節 子宮肌瘤的血管解剖
第七章 病理學
第一節 子宮肌瘤的大體解剖病理
第二節 子宮平滑肌瘤的顯微鏡下特徵
第三節 幾種特殊類型的子宮平滑肌瘤
第四節 平滑肌瘤時內膜、輸卵管與卵巢的改變
第五節 子宮平滑肌瘤的惡變
第六節 子宮肌瘤電子顯微鏡檢查
第七節 國內外有關子宮肌瘤的分型分類
第八節 子宮平滑肌瘤病的病理與臨床
第九節 子宮肌瘤的分子生物學及蛋白組學研究

第三篇 診 斷
第八章 臨床診斷
第一節 臨床錶現
第二節 診斷與鑒彆診斷
第九章 影像學診斷
第一節 醫學影像學成像原理
第二節 子宮肌瘤的超聲檢查
第三節 子宮肌瘤的cT檢查
第四節 子宮肌瘤的MRI檢查
第五節 子宮肌瘤的MRI影像病理學診斷
第六節 子宮肌瘤的磁共振功能成像

第四篇 治 療
第十章 子宮肌瘤的治療原則和方案選擇
第一節 子宮肌瘤治療原則
第二節 保留子宮的治療方案
第三節 不保留子宮的治療方案
第十一章 期待治療
第十二章 藥物治療
第十三章 經腹子宮肌瘤手術
第一節 經腹子宮肌瘤手術
第二節 經典腹式子宮肌瘤手術
第十四章 經陰道子宮肌瘤手術
第一節 陰式全子宮切除術
第二節 陰式次全子宮切除術
第三節 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
第四節 黏膜下肌瘤與子宮頸肌瘤的經陰道手術
第十五章 宮腔鏡子宮肌瘤手術
第十六章 腹腔鏡子宮肌瘤手術
第一節 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
第二節 腹腔鏡子宮切除術
第十七章 動脈栓塞術
第十八章 其他局部治療
第一節 射頻消融治療
第二節 微波消融治療
第三節 冷熱消融治療
第四節 瘤體內用藥
第五節 冷凍治療
第六節 宮腔鏡雙極氣化刀
第七節 子宮熱球治療
第八節 子宮內膜切除術
第九節 子宮動脈結紮術
第十九章 子宮肌瘤與生殖醫學
第一節 子宮肌瘤對妊娠的影響
第二節 妊娠對子宮肌瘤的影響
第三節 妊娠閤並子宮肌瘤的診斷與處理
第四節 子宮肌瘤與妊娠終止術
第五節 子宮肌瘤患者的避孕問題
第六節 子宮肌瘤與不孕
第七節 子宮肌瘤不孕者輔助生育技術
第八節 宮頸肌瘤與生殖醫學
第九節 子宮肌瘤與性功能
第二十章 預防

第五篇 聚焦超聲外科(超聲消融)
第二十一章 子宮肌瘤超聲消融發展史
第二十二章 生物學基礎與機製
第二十三章 聲環境與劑量學
第一節 組織聲環境
第二節 劑量學
第三節 改變組織聲環境與增效
第二十四章 影像引導方式
第一節 影像引導基礎理論
第二節 超聲消融子宮肌瘤的超聲引導
第三節 超聲消融子宮肌瘤的MRI引導
第二十五章 適應證與禁忌證
第二十六章 超聲消融術前準備和方案製訂
第一節 心理、行為指導
第二節 超聲消融綜閤治療方案的製訂
第三節 超聲消融術前準備
第二十七章 超聲消融治療的方法
第一節 超聲消融方法
第二節 術中反應及反應控製
第二十八章 術後常規觀察和處理
第二十九章 不良反應及其預防處理
第一節 不良反應及其報告標準
第二節 術後近期不良反應的預防和處理
第三節 圍術期不良反應的預防和處理
第三十章 影響超聲消融的因素
第一節 設備和技術因素
第二節 患者全身及局部相關因素
第三節 子宮和肌瘤相關因素
第四節 子宮肌瘤功能影像學相關因素
第五節 特殊類型子宮肌瘤對超聲消融的影響因素
第三十一章 特殊情況下的超聲消融注意事項
第一節 特殊患者的子宮肌瘤超聲消融
第二節 消融睏難的子宮肌瘤
第三節 特殊類型的子宮肌瘤
第四節 超聲消融後的特殊情況
第三十二章 超聲消融後的轉歸和療效評價
第一節 病理學錶現
第二節 臨床轉歸與評價
第三節 影像學評價
第四節 影像病理學錶現一
第三十三章 超聲消融後的生殖生理
第一節 超聲消融後子宮內膜的變化
第二節 超聲消融對卵巢功能的影響
第三節 超聲消融後的生殖和避孕
第四節 超聲消融後的激素補充治療
第三十四章 超聲消融與肌瘤剔除術的比較評價
第三十五章 子宮肌瘤患者的心理康復治療

第六篇 展望與思考
第三十六章 微無創醫師的培訓與要求
第一節 婦科內鏡醫師的規範化培訓與要求
第二節 婦産科介入醫師的培訓
第三節 聚焦超聲外科醫師的培養與要求
第三十七章 微無創醫學展望
第三十八章 有關子宮肌瘤仍需商榷的問題
第三十九章 有關子宮肌瘤治療的臨床證據
第一節 國外有關子宮肌瘤治療的臨床證據
第二節 微無創子宮肌瘤治療的臨床證據
附錄一 子宮肌瘤相關癥狀和生活質量評價量錶(UFSQ0L)
附錄二 英中文名詞對照

精彩書摘

  第三章 人文理念與醫學發展
  人類是大自然曆經滄海桑田變遷而創造的生靈尤物,自然科學則是人類對自然規律及其本質從無到有、由淺人深求真認知與運用的知識體係。盡管現代人類已經能夠充分享受科學技術進步帶來的便捷和愉悅,然而迴顧自然科學發展進入突飛猛進的曆程,也不過寥寥百年。顯然麵對自然,我們的科學認知還非常膚淺,我們所擁有的自然科學知識如同滄海一粟,我們曆經艱辛所獲得的“真理”,一旦放之於浩渺無邊、變幻莫測的大自然中檢驗,往往又是相對的。即在科學浩瀚無邊的知識海洋中,藉我們所掌握的真理觀察認識動態變化的世界,如同管中窺豹,因此科學知識必然隨著時代的發展、認知的深人而不斷拓展完善。
  一、醫學的科學屬性
  和人文本源
  醫學科學具有無可置疑的自然科學屬性,幾乎涉及全部的自然科學領域,現代醫學運用聲、光、電、磁等方法,努力從細胞水平、分子水乎揭示事物發生發展過程中的聯係與規律,闡述起源,探索轉歸,嚴謹求實,環環相扣。哲學方法對人類文明與文化的創立和生存實踐具有指導作用,科學之概念也是由哲學方法指導確定。顯然,哲學復雜深奧高於科學,譬如人類究竟從哪裏來,哲學之間至今難以迴答,然而如是科學之間,婦科可答來自子宮,或卵巢,抑或卵子,均不為過也。英國劍橋大學生理學傢羅伯特.愛德華茲(R0bcnG.Edwards)教授,嘗試在試管中孕育瞭人類生命,從1978年世界第一例試管嬰兒的誕生,屈指算來三十餘載,如今試管嬰兒頗有浩蕩之勢。毋庸置疑,醫學科學已經取得巨大進步,已經能夠為人類點燃生命起點的燈燭。
  臨床醫學科學曆史悠久、奧妙無窮,其涉獵領域之廣闊,探索方嚮之精細無與倫比,然而人類依然終將麵對生老病死的宿命,無論醫學如何進步,也無法遏製生命的自然終結。醫學科學充滿迷茫疑惑和無奈,風燭殘年人生易老,生命脆弱瞬間即逝,即使諸多熟悉的臨床常見病,多亦依然籠罩著神秘的麵紗,如子宮肌瘤之發病機製至今還缺乏明確的答案,因此也就缺乏針對病因的預防和治療。由於自身的復雜性、未知性與諸多的難以預狽U‘陸,昭示著醫學科學的無能與紕漏,如果強求醫學總是能夠逢凶化吉、包醫百病,顯然是對醫學科學的誤解。
  醫學科學發展具有曆史局限性,但是不應該成為醫者懈怠和守舊的理由。臨床醫學是醫者在科學的平颱上,通過抗爭疾病而演繹的一門藝術。藝術追求完美,由於醫學負有救死扶傷的使命,因此莊嚴神聖,任何時代、任何個人都不應該以任何藉口而踐踏褻瀆醫學。醫學科學的純潔、高尚、完美恰恰體現在科學匱乏的黯淡背景之下,凸顯人類生死離彆吋體恤關懷所能産生的心靈慰藉,恰似浴火涅槃的壯麗。
  不難理解,醫學之初是如此的質樸、單純和真誠,雖然沒有任何科學的痕跡,但是應該世世代代永遠的珍藏傳承。當代醫生和病患,乃至整個人類都需要冷靜、理智、深刻思考長眠於紐約東北部撒拉納剋湖畔的特魯多醫生的墓誌銘:醫學有時是治愈,常常是幫助,卻總是安慰。顯然,醫學科學具有先天缺陷,卻如同斷臂的維納斯,始終矜持美艷而脈脈含情。仁者愛人,上善若水,無論是當事者,還是旁觀者,皆需心靈的純淨,胸懷的寬廣,醫者唯有心無旁騖,方能感悟醫學的真諦。
  醫學起源於人類對生命與健康的祈求與挽留,是原始情感的錶達方式,臨床醫學愈是久遠愈是缺乏科學性和商業性。
  ……

前言/序言

  韆年古病,婦科第一瘤——子宮肌瘤,目前雖治法繁雜,卻難以擇優而是。子宮肌瘤絕大多數是良性疾病,多種治療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和改善癥狀,但仍給廣大婦女帶來無盡病痛,而切除子宮又將為孕育和傢庭帶來深重的影響。
  長期以來,國內外關於子宮肌瘤診療技術的研究工作雖不斷進步,但發展緩慢,未臻人意。究其原因:
  第一,婦産科醫師對子宮肌瘤這一多發病習以為常,司空見慣,缺乏深刻思考和長遠謀劃。
  第二,子宮肌瘤在婦産科教材和專業書籍中往往僅作為一個章節敘述,所占比例甚小,子宮肌瘤專著更是鳳毛麟角.經查,國內純粹關於子宮肌瘤的專著至今僅見四本,分彆是1987年和2000年王世閬主編的《子宮肌瘤》第一、二版;2006年馬大正中醫師編著的中西醫結閤《子宮肌瘤診治》;2007年石一復主編的《子宮肌瘤現代診療》。
  第三,絕大多數婦科腫瘤醫師及相關學術組織主要注重婦科惡性腫瘤,對常見和多發的良性子宮肌瘤等均少關心和重視,甚至認為手術即可解決問題而對此不屑一顧。
  可見,對於子宮肌瘤,似有“疑無路、是到頭”的假象,或為“無良策、難深入”的狀態。而事實上,近年關於病因學方麵的分子生物學、蛋白組學等基礎研究的進展;藥物以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CnRHa)為代錶,在縮小瘤體、控製癥狀,以及芳香化酶抑製劑新藥的研發;微創技術的發展;醫學數字化的導人;無創醫學(以高強度聚焦超聲為代錶)的觀念和實踐;子宮肌瘤生殖醫學等新技術、新理念的長足進步等,對促進子宮肌瘤的研究及臨床均都很有應用價值和推動作用。
  我們正逐漸形成一種對子宮的人性化觀念,作為對子宮肌瘤處理的一項重要的、根本性準則。理解患者,哪怕隻有1cm大小的肌瘤,她們仍然恐懼、焦慮,甚至為此四處求醫尋藥覓法。子宮也許就是她們的“命根子”!而輕易手術、輕率切除子宮實為不妥。英國婦科手術大師維剋多.邦尼(VictorBoxlney,1872-1953)感言:為瞭半打純屬良性的腫瘤而切除年輕婦女的子宮,不啻一次外科手術的徹底失敗。
  眾所周知,子宮肌瘤的診斷其實並不睏難,經婦科檢查、影像檢查及病理學證實,多可明確,其治療方法也是多種多樣:非手術治療(GnRHa、曼月樂等);手術治療(經開腹、經腹腔鏡、經官腔鏡、經陰道手術,以及子宮肌瘤剔除及子宮切除等);微無創技術〔高強度聚焦超聲波(HFU)、動脈栓塞治療(UAE)〕等。我們選擇和考慮治療手段的準則應是“以最小的損傷達到最佳的效果”,從有創、微創到無創,貫徹保護器官、保護功能和保護生活(精神心理及生活質量)的原則.我們應該理解,“患者喪失一個器官的心理和精神損害,可能超過這個器官疾病給她們帶來的生理、心理和精神、身體的損害”。
  所幸,這些理念現今有瞭明顯的提升,有關技術近年有瞭較快的發展。除瞭栓塞治療以外,HIFU作為一種外科“新秀”應運而生。國傢科技12.5支撐計劃項目,關於“超聲消融子宮肌瘤的前瞻性、多中心、非隨機對照研究”已屆收獲時節,結果錶明超聲消融是保留子宮,治療肌瘤的可選擇的良好方法,它不僅能改善癥狀,減少齣血,提高生活質量,而且恢復快,是微創嚮無創過渡的人性化治療措施,可以認為它吹響瞭一場“子宮保衛戰”的進軍號。這些觀點和經驗成為本書的嶄新內容和獨特亮點。
  當然,子宮肌瘤種類繁多,病情隨病人而韆變萬化。各種治療技術都有其適應證、禁忌證,甚至並發問題。各種治療技術都有其長、有其短,有其利、有其弊。我們應揚長避短,各種方法應相輔相成,始終貫穿規範化、個體化、人性化和微創化。
  為此,人民衛生齣版社、超聲醫療國傢工程研究中心和重慶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組織京、渝、浙、滬、粵、川、晉、黔等醫學院校的有關專傢,編撰瞭這部子宮肌瘤研究和診治的專著。本書雖命為“微無創醫學叢書——子宮肌瘤”,但考慮到全書的完整性,也注重瞭曆史沿革,即對子宮肌瘤的診斷、處理做瞭較全麵和連貫的敘述。本書特彆對微無創技術重點闡述和介紹,同時對人文觀念與治療模式,技術培訓和護理康復等均有涉及,還對子宮肌瘤研究和診治提齣瞭一些商榷性問題。本著“百花齊放,百傢爭鳴”的原則各抒己見,這也有彆於以往的子宮肌瘤專著。
  我們衷心期望本書的齣版對子宮肌瘤的基礎研究、臨床診治有所參考,對醫療、教學、科研有所藉鑒,對國內外和港、澳、颱同道的交流有所促進.
  本書在策劃、齣版過程中始終得到各位領導以及各部門的通力閤作和支持,謹錶緻謝。對各位編寫者在百忙之中的支持和辛勤勞動也一並緻謝。由於我們時間緊迫,各編寫者的風格有異,以及收集材料和綜閤等水平有限,為瞭進一步提高本書的質量,以供再版時修改,因而誠懇地希望各位讀者、專傢提齣寶貴意見。
  郎景和石一復王智彪
  2014年10月

微無創醫學叢書:子宮肌瘤 [Uterine Myoma] 一、 概述:子宮肌瘤的多維度審視 子宮肌瘤,這一女性生殖係統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在許多女性的一生中留下瞭或深或淺的印記。其發病率高,且癥狀錶現復雜多樣,從無癥狀攜帶者到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患者,其個體差異極大。本書《微無創醫學叢書:子宮肌瘤》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與時俱進的子宮肌瘤認知視角,聚焦於微無創技術在子宮肌瘤診療中的應用與發展。我們希望通過本書,讓更多女性及醫護人員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子宮肌瘤,掌握最新的診療理念和技術,從而提升生活品質,重拾健康。 二、 子宮肌瘤的本質:解構與辨析 在探討其診療之前,深入理解子宮肌瘤的本質至關重要。本書將從以下幾個方麵,對子宮肌瘤進行細緻的解構: 1. 病因學探索: 雖然子宮肌瘤的確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確,但我們整閤瞭目前主流的研究成果,深入剖析瞭其與多種因素的潛在關聯。這包括: 激素依賴性: 雌激素和孕激素在子宮肌瘤的發生、發展和退化過程中扮演著核心角色。本書將詳細闡述激素受體的錶達、激素代謝異常以及外源性激素暴露等可能的影響。 遺傳易感性: 基因突變、染色體異常以及傢族史等遺傳因素在子宮肌瘤發生中的作用不容忽視。我們將列舉一些與子宮肌瘤發生高度相關的基因和信號通路,幫助讀者理解其遺傳背景。 生長因子與細胞因子: 各種生長因子(如IGF-1、EGF)和細胞因子(如TGF-β)在調節子宮肌層細胞增殖、分化和凋亡中起著關鍵作用,它們與子宮肌瘤的形成密切相關。 環境因素與生活方式: 肥胖、飲食習慣(如高脂肪、高蛋白攝入)、生育史(如初産年齡、生育次數)、長期暴露於某些化學物質等,都可能成為子宮肌瘤的誘發或促進因素。本書將對此進行詳盡的探討,並提供相關的生活方式調整建議。 2. 組織學與病理生理學: 子宮肌瘤並非單一類型的病變,其組織學結構和病理生理學改變也存在差異。本書將介紹: 肌瘤的分類: 基於組織形態學,我們將詳細介紹子宮肌瘤的常見類型,如平滑肌瘤、肌腺瘤等,並解釋不同類型肌瘤的生長特點和臨床錶現差異。 肌瘤的生長機製: 從細胞增殖、血管生成、細胞外基質重塑等多個層麵,揭示肌瘤生長的微觀機製,以及腫瘤微環境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肌瘤的退化與鈣化: 闡述肌瘤在不同生理狀態下的退化(如玻璃樣變、囊性變、齣血性梗死)和鈣化等病理改變,以及這些改變可能帶來的臨床癥狀。 3. 臨床錶現的多樣性: 子宮肌瘤的癥狀因肌瘤的位置、大小、數量以及是否閤並退變等因素而異,錶現齣極大的個體化差異。本書將係統梳理: 月經改變: 經量增多、經期延長、不規則陰道齣血是最為常見的癥狀,本書將分析其發生的機製,如子宮內膜錶麵積增大、子宮收縮功能障礙、子宮內膜血管異常等。 疼痛與壓迫癥狀: 如下腹部疼痛、腰骶部疼痛、性交痛,以及因肌瘤壓迫膀胱、直腸、輸尿管等引起的尿頻、尿急、排尿睏難、便秘、裏急後重等癥狀。 生育相關問題: 子宮肌瘤是導緻女性不孕、復發性流産、早産、胎盤早剝等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書將深入探討肌瘤對不同生育環節的影響。 貧血: 長期慢性失血導緻的缺鐵性貧血,其嚴重程度與失血量呈正相關。 無癥狀性子宮肌瘤: 強調定期體檢的重要性,許多子宮肌瘤在早期並無明顯癥狀,容易被忽視。 三、 診斷的精進:從傳統到精準 準確、及時的診斷是有效治療的前提。本書將全麵介紹子宮肌瘤的診斷方法,並重點強調微無創技術在診斷中的價值: 1. 影像學診斷的革新: 超聲檢查: 作為最常用、最經濟的診斷手段,本書將詳細介紹經腹超聲、經陰道超聲在子宮肌瘤診斷中的優勢和局限,以及最新的三維超聲、彩色多普勒超聲、彈性成像等技術在肌瘤定位、定性、評估血供以及鑒彆診斷中的應用。 磁共振成像(MRI): 在評估肌瘤大小、位置、數量、與周圍組織關係、肌瘤類型鑒彆、肌瘤退變以及與子宮肉瘤的鑒彆方麵具有重要價值。本書將深入解析MRI的成像原理、不同序列的意義以及最新的MR技術(如灌注成像、彌散成像)在肌瘤診斷中的應用。 計算機斷層掃描(CT): 在特殊情況下,如需要評估盆腔其他器官受纍情況或懷疑惡性病變時,CT也能提供重要的信息。 2. 內鏡檢查的輔助作用: 宮腔鏡檢查: 對於黏膜下肌瘤,宮腔鏡檢查是診斷和治療的金標準,可以直觀地評估肌瘤的大小、位置、類型以及與子宮內膜的關係,並可同期進行切除。 3. 生化與免疫學檢測: 盡管目前尚無特異性腫瘤標誌物用於子宮肌瘤的診斷,但某些生化指標(如血常規、凝血功能)對於評估肌瘤引起貧血和齣血的嚴重程度具有意義。 4. 微無創診斷技術的融閤: 本書將重點探討如何將上述診斷技術與微無創治療理念相結閤,實現“診斷即治療”的理念,例如在宮腔鏡檢查中發現黏膜下肌瘤,可立即進行手術切除。 四、 治療的演進:微創理念引領前沿 子宮肌瘤的治療方案選擇多樣,其核心在於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年齡、癥狀、肌瘤大小、數量、位置、生育要求、全身狀況等)進行個體化定製。本書將深入探討當前主流的治療方法,並重點聚焦於微無創技術的優勢與進展: 1. 保守治療與藥物治療: 期待療法: 對於無癥狀、體積小、生長緩慢的肌瘤,定期觀察是重要的選擇。 藥物治療: GnRH激動劑、孕激素、米非司酮等藥物在控製肌瘤生長、縮小肌瘤體積、減輕齣血癥狀等方麵發揮作用,本書將詳細介紹各類藥物的作用機製、適應癥、禁忌癥及不良反應,並探討其在圍手術期或特定患者群體中的應用。 2. 手術治療的微創化趨勢: 腹腔鏡手術: 作為微創手術的代錶,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或全子宮切除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術後疼痛輕、美觀等優點,已成為許多肌瘤患者的首選術式。本書將詳細介紹腹腔鏡手術的技術要點、適應癥、禁忌癥、術中注意事項以及常見並發癥的防治。 機器人輔助腹腔鏡手術: 機器人手術係統進一步提升瞭腹腔鏡手術的精細度和操作靈活性,尤其在復雜病例中優勢更為明顯。 經陰道手術: 對於特定位置和大小的肌瘤,經陰道手術無需腹部切口,具有更好的美觀性和恢復性。 經腹子宮肌瘤剔除術: 作為傳統手術方式,在某些情況下仍有其必要性,但其微創化替代方案已成為主流。 3. 介入性微無創治療的崛起: 子宮動脈栓塞術(UAE): 通過選擇性地嚮子宮動脈注入栓塞劑,阻斷肌瘤的血供,導緻肌瘤萎縮、壞死。本書將詳細闡述UAE的原理、適應癥、禁忌癥、操作流程、並發癥以及術後管理,並與其他治療方法進行比較。 聚焦超聲消融術(HIFU): 利用高強度聚焦超聲波在體內産生熱效應,無創地消融肌瘤組織。本書將深入探討HIFU的作用機製、臨床應用、優勢、局限性以及未來的發展前景。 射頻消融術(RFA): 通過射頻能量産生熱量,使肌瘤組織凝固壞死。本書將介紹不同入路(經陰道、經腹腔鏡)的射頻消融術,並分析其適用人群和療效。 4. 靶嚮治療與未來展望: 隨著對子宮肌瘤發病機製研究的深入,靶嚮治療藥物的研發也在不斷推進,有望為難治性肌瘤患者提供新的選擇。本書將對相關研究進展進行梳理,並展望未來子宮肌瘤治療的發展方嚮。 五、 患者關懷與生活管理:全方位的支持 本書不僅關注疾病的診療,更強調對患者的全麵關懷和生活管理。 1. 圍手術期管理: 詳細介紹術前準備、術後護理、疼痛管理、感染預防等,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 2. 長期隨訪與復發預防: 強調定期復查的重要性,監測肌瘤是否復發或新發,並提供針對性的預防措施。 3. 心理支持與健康教育: 關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導,並普及健康知識,幫助患者建立積極的生活態度。 4. 飲食與運動指導: 提供科學的飲食建議和適宜的運動方案,幫助患者維持健康體重,預防肌瘤復發。 5. 生育谘詢與指導: 對於有生育需求的患者,提供專業的生育谘詢和輔助生殖技術指導。 六、 總結與展望 《微無創醫學叢書:子宮肌瘤》是一本集科學性、實用性、前沿性於一體的專業著作。我們希望通過對子宮肌瘤診療的全麵梳理和微無創技術的深入剖析,為廣大醫護人員和患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共同推動子宮肌瘤診療的進步,最終造福廣大女性的健康。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微無創理念將繼續在子宮肌瘤的診療領域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為女性的生殖健康保駕護航。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是一名從事健康教育工作的社區工作者,經常需要為社區居民解答各種健康疑問,其中關於婦科健康的問題占瞭很大一部分。子宮肌瘤是女性中非常普遍的,很多居民對此都感到焦慮和睏惑。我購買《微無創醫學叢書:子宮肌瘤》這本書,是希望能夠從中獲取更專業、更權威的知識,以便我能夠更準確地嚮居民們傳遞健康信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介紹子宮肌瘤的成因、癥狀錶現,以及不同類型的肌瘤對女性身體可能造成的影響。更重要的是,我希望書中能詳細闡述當前最新的微創治療技術,比如它們是如何工作的,各自的優勢和局限性是什麼,以及在什麼情況下應該選擇哪種技術。我需要瞭解這些技術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術後的恢復情況,這樣我纔能在嚮居民介紹時,給他們一個清晰、全麵的圖景。此外,書中是否也包含瞭一些關於子宮肌瘤的預防和保健知識,比如飲食、運動、定期檢查等方麵的內容?這些都是居民們非常關心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工作中的一個得力助手,幫助我更好地為社區居民提供健康指導,提高她們對子宮肌瘤的認知水平,從而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評分

作為一名醫學生,我對醫學領域的最新發展始終保持著高度的關注,特彆是微創技術在各個學科的應用。《微無創醫學叢書》這個係列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而《子宮肌瘤》這一本,更是聚焦於婦科領域非常常見的一個問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比教科書更深入、更貼近臨床實踐的知識。比如,書中會不會詳細講解不同微創術式的操作流程、關鍵步驟以及可能遇到的挑戰?對於術中的並發癥,例如齣血、感染,或者術後的復發問題,書中會有哪些關於預防和處理的建議?我特彆想瞭解的是,作者在選擇和推薦特定微創技術時,會考慮哪些患者因素,比如年齡、生育需求、肌瘤的大小、位置、數量以及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會不會有一些案例分析,來展示不同情況下的最佳治療策略?另外,作為醫學生,我也會關注一些技術細節,比如微創手術中使用的器械、導航係統、影像學引導等,以及它們在提高手術精度和安全性方麵的作用。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學習子宮肌瘤微創治療的一個重要參考,幫助我構建一個更全麵、更係統的知識體係,為將來可能的臨床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

評分

我之前有過一次不太愉快的醫療經曆,所以現在對於任何醫療手段,我都持謹慎的態度,尤其是涉及到手術。最近,我得知自己有子宮肌瘤,一開始非常排斥手術治療,總覺得大動乾戈會留下很多後遺癥。但是,當我看到《微無創醫學叢書:子宮肌瘤》這本書時,我的想法有所改觀。“微無創”這個詞語,給瞭我一種希望,讓我覺得或許有更溫和、更安全的選擇。我特彆想知道,這本書是否會非常詳盡地解釋,究竟什麼是“微無創”?它與傳統手術相比,在哪些方麵錶現齣優勢?比如,創傷是否更小,恢復是否更快,疤痕是否更不明顯?我更關心的是,這些微創技術是否真的能有效解決子宮肌瘤的問題,並且在術後減少復發的幾率?書中會不會提供一些實際的患者案例,來展示微創手術的治療效果和患者的術後感受?另外,我還有一個顧慮,就是微創手術的費用問題,書中會不會對不同治療方式的經濟負擔有所提及,或者提供一些關於醫保報銷的信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打消我的疑慮,讓我對微創治療有更清晰的認識,並且能夠更有信心地麵對我的健康問題。

評分

我是一名即將步入中年行列的女性,最近體檢時被告知有子宮肌瘤,雖然醫生說目前不嚴重,但心裏還是有些忐忑不安。我一直不太喜歡看那些晦澀難懂的醫學報告,所以當我在網上看到《微無創醫學叢書:子宮肌瘤》這本書時,就立刻被它吸引瞭。我更希望找到一本能夠深入淺齣地解釋子宮肌瘤是怎麼迴事,以及有哪些比較現代、副作用小的治療方案的書。我特彆關心的是,這本書會不會詳細介紹各種微創手術的優缺點,比如腹腔鏡、宮腔鏡,甚至是射頻消融、超聲聚焦等技術。我想瞭解它們的適應癥,比如哪些肌瘤類型適閤用哪種方法,以及它們的安全性如何,術後恢復情況對比又是怎樣的。另外,對於像我這樣可能還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微創手術對將來懷孕和分娩有沒有什麼影響?書中會不會提供一些這方麵的指導和建議?我還想知道,除瞭手術治療,書中會不會也探討一些保守治療的方法,比如藥物治療或者生活方式的調整,對於早期或者癥狀不明顯的肌瘤,有沒有可能通過這些方式來控製或者緩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實用的信息,讓我能夠更好地與醫生溝通,並做齣最適閤自己的治療選擇。

評分

我一直對女性健康話題非常感興趣,尤其是與女性生殖係統相關的疾病。最近在書店翻到這套《微無創醫學叢書》,看到《子宮肌瘤》這本書時,雖然我目前並沒有麵臨這個問題,但齣於對知識的好奇和對自身健康的關注,我還是毫不猶豫地買瞭下來。我之所以選擇這本書,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微無創”這個詞,它給我的感覺是技術先進、創傷小,這對於很多女性來說,一定是治療疾病時更傾嚮的選擇。我想瞭解一下,在現代醫學中,麵對子宮肌瘤這樣普遍的健康問題,有哪些前沿的、相對溫和的治療方式,它們具體是如何操作的?手術過程會痛苦嗎?術後恢復期需要多久?有沒有什麼潛在的風險和並發癥?我尤其想知道,對於不同大小、不同位置的子宮肌瘤,醫生會根據什麼標準來選擇不同的微創技術?比如,是不是越小的肌瘤越容易通過微創手術解決?那對於那些位置比較深或者數量較多的肌瘤,微創治療的效果又如何呢?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地介紹這些方麵,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有所瞭解,並且能夠對自己的身體健康有更科學的認識。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