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國傢治理論:國傢治理轉型的十大趨勢與中國國傢治理問題》國傢的強弱、社會的繁榮混亂、人民生活的幸福與否都是衡量國傢治理結果的尺度。好的國傢治理不是以公共利益的名義謀取少數人的私利,或者是運用強製性手段壓製民眾的訴求,好的治理需要的是智慧而不是權力,是運用製度和法律激發齣人類的創造力和人,性中的善,好的治理能夠把沙漠變成綠洲,把貧瘠的土地變成肥沃的良田,使惡劣的環境適宜於人的生活,更能夠把自然資源貧乏的小國變成強國。
內容簡介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把國傢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確定為改革開放的總目標,意味著黨的執政理念和執政方式的重大變革,顯示瞭新一屆領導層治黨強國的雄心壯誌。
國傢治理也由此成為受到廣泛關注的具有理論和現實意義的重大課題。《國傢治理論:國傢治理轉型的十大趨勢與中國國傢治理問題》從世界曆史發展以及國傢的概念和模式演變的宏觀視野,敘述和分析現代國傢的崛起、構建以及隨之而來的國傢統治和治理方式的演變過程,指齣現代國傢完全不同於傳統國傢的主要特點;係統梳理瞭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在社會、經濟、科技的發展推動下的國傢觀念和國傢模式的變化脈絡,以及治理者、被治理者之間關係的不斷調整和演變;重點是分析現代國傢治理轉型的總體走嚮以及當代世界全球化、市場化和網絡化時代的國傢在治理模式和治理理念方麵的重大變革和發展趨勢;依據中國社會的曆史、政治傳統和具體國情,對中國的國傢治理問題提齣的背景、特殊性、復雜性和改革的重點做瞭深入分析。
《國傢治理論:國傢治理轉型的十大趨勢與中國國傢治理問題》的核心論點是:無論是已經實現瞭現代化的世界大國,還是在現代化過程中失敗的國傢的曆史都證明瞭,與經濟、社會的發展相適應的現代化的政治製度及國傢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是大國崛起的重要支撐,沒有政治的發展和政治製度的現代化,是不完整的、存在缺陷的現代化。其發展和繁榮都是不可持續的。在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中國實現現代化和民族復興的最艱巨也是必須完成的任務。
作者簡介
劉智峰,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係碩士研究生畢業,現在北京市委黨校任教,主要從事中國政治、黨史黨建等方麵的教學與研究。1998年以來,主編“中國觀察”係列叢書,已經齣版七種,即《第七次革命——1998中國政府機構改革備忘錄》(經濟日報齣版社1998年初版、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2003年再版);《解釋中國——〈第三隻眼睛看中國〉批判》(香港明報齣版社1996年版、經濟日報齣版社1998年版);《中國政治體製改革問題報告(1978——1999)》(中國電影齣版社1999年版);《道德中國——當代中國道德倫理的深重憂思》(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1999年初版、2001年再版、2004年三版);《精神的光芒——一代人的心靈曆史》(中華工商聯閤齣版社1999年版);《嚴重的問題是教育乾部》(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2001年版);《切·格瓦拉:反響與爭鳴》(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2001年版)在《當代中國史研究》、《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戰略與管理》、《開放時代》等刊物發錶有關中國政治論文二十餘篇。
目錄
前言 國傢治理與社會繁榮
第一章 國傢為什麼需要治理
一 治理事關國傢興衰
二 古代國傢與現代國傢治理的區彆
三 現代國傢為什麼需要治理
四 國傢治理如何成功因何失敗
第二章 統治的衰落——國傢從統治到治理轉型的曆程
一 統治者階層的變遷
二 國傢與資本主義一 起成長
三 國傢統治方式的變遷——從間接到直接
四 統治關係的巨變——平等與民主的悖論
五 國傢與社會關係的全麵轉型——從統治到治理
第三章 群眾、領袖與權力媒介——國傢治理諸因素的演變
一 從統治到治理——一 個重要的斷裂
二 被統治者的變化——群眾的齣現
三 領袖——新的上帝與新型治理術
四 統治或治理手段——權力媒介的演變
第四章 國傢治理的起源——現代國傢治理轉型的五 大趨勢
一 在治理權方麵,從國王的治理轉嚮國傢的治理
二 在治理範圍方麵,從全能治理轉嚮有限治理
三 在治理方法方麵,從權力治理轉嚮法治治理
四 在治理的主體方麵,從國傢治理轉嚮社會治理
五 在治理的權利方麵,從治理者的權力轉嚮被治理者的權利
第五章 國傢治理的走嚮——當代國傢治理轉型的五 大趨勢
一 在治理的目的方麵,從治理者的閤理性轉嚮被治理者的閤理性
二 在治理的體製方麵,從獨斷的治理轉嚮同意與共同的治理
三 在治理的理念方麵,從主觀的治理轉嚮客觀的治理
四 在治理的結構方麵,從垂直的治理轉嚮水平的治理
五 在治理的對象方麵,從對治理對象的治理轉嚮對治理者自身的治理
第六章 中國國傢治理問題提齣的背景和特殊性
一 中國國傢治理問題提齣的背景
二 中國國傢治理問題的特殊性和復雜性
三 中國現階段的主要問題是"治理國傢"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一 統治者階層的變遷
治理的主體或者治理者階層的變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對這個階層變遷的研究是絕對不可以忽略的,因為是他們決定著治理的方式、手段以及謀略。而在某種意義上,所謂的治理不但包含著對治理客體的治理,更包含著對治理的主體即統治者自身的治理,如果統治者不能隨機應變地變革自身,在治理的方式、手段和謀略上進行革新,他們就失去瞭統治的資格,“不配統治瞭”。
簡單地說,治理者階層不是今天纔有的,在遙遠的古代,他們是很小的一個群體。芬利指齣,古代世界“不存在作為中介的官僚階層,公民個人直接與政府——包括立法者、行政官員和法庭——進行接觸”。也就是說,治理還是局限於很有限的領域,治理者的隊伍是很小的。“古代城邦沒有警察隊伍,僅有一小群公共奴隸,供包括從執政官到市場監察在內的不同官員差遣……這絲毫不令人吃驚,因為有組織的警察隊伍是19世紀的發明。”白芝浩在談到早期國傢的時候說,早期的國王並不像如今的專製君主那樣專橫,因為他們沒有用以鎮壓叛亂的常備軍,沒有用以刺探不同政見的有組織的特務機構,沒有發達的用以抹平順服生活慣例的官僚機構。而邁剋爾.曼也指齣,即使到瞭12世紀,政府的公共職能也是很少的,所謂“官僚機構”的規模僅僅稍微大於大貴族和高級僧侶的傢庭。國傢或者政府的規模之所以小,是受製於當時相對簡單的社會、經濟和技術環境,比如生産力水平的低下,布羅代爾說直到18世紀世界都是農民的廣闊天地,80%-90%的人隻能依靠土地為生。農業為主限製瞭經濟和人民收入以及連帶的財政收入的水平,無法供養更多的人吃皇糧。還有人口少,大部分生活在農村,國傢的權力受到交通和信息技術的限製,無法進入離首都或者政權中心更遠的地方,所以大部分地區隻能依靠地方精英的自治。
統治作為一種人控製人的活動始終與文化有關。在漫長的中世紀,作為治理者階層的成員主要由高級教士組成,因為他們有相對較高的文化水平。安德森說,在整個中世紀,君主統治在相當大的範圍內依賴於龐大的教會官僚階層,其頭麵人物可以全天候在世俗行政機構中工作而不領取一分錢,因為他們已經從宗教機構那裏接受瞭豐厚的薪俸。在一個又一個世紀中,從英國到法國、西班牙,高級教士階層為封建政體提供瞭如此之多的最高行政管理人員,當然,他們中絕大多數來自貴族,因為對於貴族來講,躋身於主教、修道院院長之列是其應享受的重要社會經濟特權。
事實上,現代國傢是中世紀後期一係列復雜的因素變化的結果,隨著技術的改進比如交通、紙張、印刷、鍾錶,以及貨幣、市場、貿易和城市的增多,再加上戰爭和徵伐的日益增多,國傢的權力開始緩慢地嚮社會經濟各個領域和層次滲透——一方麵是地區之間競爭加劇和趨嚮統一的情況下國傢需要增強自身的力量而主動嚮社會滲透,但也必須看到另一方麵,就是社會和經濟的不斷發展需要國傢作為一種公共權力的治理比如法律、製度——所謂的上層建築等方麵的規範。就是在這樣一個曆史過程中,治理者階層開始崛起瞭,他們的人數、身份、規模和結構都在變化——人數不斷增多;身份變化很大,治理者不再是從前的貴族而逐漸成為職業的官僚;而政府的規模自然隨之擴大。
……
前言/序言
國傢治理與社會繁榮
如果一個社會貧富分化嚴重、不平等狀況加劇、沒有安定的秩序、人們的財産和人身安全等權利得不到政府的保障、官員腐敗、貪汙盛行、大量的人失業、物價高昂、人與人之間沒有誠信、倫理道德失去瞭約束力,人們呼吸不到新鮮的空氣、喝不到清潔的水,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社會衝突不斷,人們的心理緊張、焦慮、憤怒……造成這一切現象可能有很多種原因,但我們必須指齣,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國傢治理的失敗。
國傢的強與弱、社會的繁榮與混亂、人民生活的幸福與否都是衡量國傢治理結果的尺度。好的國傢治理不是以公共利益的名義謀取少數人的私利,或者是運用強製性手段壓製民眾的訴求;好的治理需要的是智慧而不是權力,是運用製度和法律激發齣人類的創造力和人性中的善;好的治理能夠把沙漠變成綠洲,把貧瘠的土地變成肥沃的良田,使惡劣的環境適宜於人的生活,更能夠把自然資源貧乏的小國變成國力強大的大國。而失敗的治理導緻的恰恰都是完全相反的結果:不好的治理把穩定變得無序,把一小部分人變成巨富而把絕大部分人推嚮貧民窟,把昔日的美好環境變成汙濁不堪,更能夠把一個自然資源充裕的大國變成積貧積弱的弱國……這些都是人類曆史上發生過的事情。
所以,國傢治理對國傢的領導者來說是一種挑戰和考驗——挑戰他們的勇氣和智慧,考驗他們的膽略和能力。從國際社會的角度看,國傢之間的競爭實際上就是國傢的治理者之間的競爭,那些在競爭中勝利的國傢和失敗的國傢可能有很多原因,但最重要的還是國傢治理的理念、製度和治理的能力、方法等方麵存在著差距。
治理既是對經濟和社會以及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的治理,也是對治理者自身的治理。而後者尤其重要,建設一支優秀的治理者隊伍是國傢治理的基礎和前提。而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像說起來那麼容易,它涉及治理者自身的觀念尤其是利益的改革,在某種意義上說,治理就是對官僚主義及其治理方法的剋服。
所以,治理者和被治理者都必須意識到,經濟和社會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治理的齣現是對傳統的國傢觀念和作用的顛覆或者修正,是經濟社會飛速發展帶來的必然結果——一個治理的時代來臨瞭,在這個全球化、市場化、網絡化的時代,傳統的統治方法失靈瞭。治理與統治的不同在於,統治是單嚮的或者單獨的,是少數掌權者的事情,而多數的被治理者隻是服從者和執行者,但治理的齣現說明,傳統的統治方法已經過時瞭,治理者不再是統治者,統治的條件和土壤都已經成為曆史,必須放棄權力崇拜和權力萬能的觀念和做法,治理者再也不能單獨地發號施令,國傢治理成為治理者和被治理者共同的事業,沒有被治理者的參與和閤作,治理者的事業就無法進行。
沒有普遍適用的一成不變的治理方法。領導者必須跟上時代的潮流,適應經濟和社會的變化而改變國傢治理的方法,既不能以保持自己的特性為理由而拒絕變革,又不能在變革中迷失方嚮,甚至否定自己的曆史和傳統。這要求領導者既要以包容的、寬闊的、開放的胸懷去推動變革,又要有堅定的信念和勇敢的精神堅持那些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東西。
……
國傢治理論:國傢治理轉型的十大趨勢與中國國傢治理問題 [State Governance Theory]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國傢治理論:國傢治理轉型的十大趨勢與中國國傢治理問題 [State Governance Theory]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
國傢治理論:國傢治理轉型的十大趨勢與中國國傢治理問題 [State Governance Theory]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國傢治理論:國傢治理轉型的十大趨勢與中國國傢治理問題 [State Governance Theory]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