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严家风,迟满足,慢教养
上海犹太母亲沙拉潜心四年推出的教子秘笈
★ 融合中国传统和犹太民族教育精华的家风传承
★ 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在文化碰撞中的家庭教育反思及启示录
★ 国际象棋世界冠军、教育学博士后谢军重磅推荐!
★ 中央电视台《读书》栏目、鲁豫有约等三百多家媒体纷纷报道
内容简介
怎样立家规,孩子才乐于接受并能严格执行?哪些是家长必须给孩子确立的原则和底线?营造良好的家风有哪些方法和技巧? ……
《特别狠心特别爱2 赢在家风》是《特别狠心特别爱》作者沙拉的最新作品。在书中,她与读者们分享了她营造良好家风获得成功的教子经历。沙拉不仅吸取了犹太家风的精华,如培养契约精神、模拟家境、“富养”女孩、培养读书传统等,同时也创造性地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用于教育,如“育儿如烹饪”、巧妙地培养敬畏之心、用孩子的优点战胜孩子的叛逆等。沙拉还在教子方法中融入了现代科学家教理念,给读者生动地讲述了她如何在逆境中成功培养出亿万富翁的故事。
沙拉以家风化人的理念,以家风育人的方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作者简介
沙拉,上海社会科学院特聘研究员、上海市虹口区政协委员。她出生在中国上海,也是目前所知唯一还留在上海的犹太后裔,育有两子一女。中以建交后,在“回归故土”的召唤下,也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体会磨难、学会坚强、领会人生,沙拉放弃了上海的优越生活,带着三个孩子来到了战火纷飞的以色列,开始了一段跨国教育的特殊经历。
她通过借鉴中国教育和犹太教育的精华,自创“特别狠心特别爱”的教育方法,创造性地通过延迟满足、家风育人等理念,让原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两个儿子不到三十岁就实现了世界富豪梦。
沙拉曾受到以色列总理拉宾的接见,拉宾对她说:犹太人爱子女,跟中国人一样,也是全世界有名的。如今,沙拉的传奇教子故事已经吸引了中央电视台《读书》栏目、《鲁豫有约》等三百多家媒体纷纷报道。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家庭教育无时无刻不在滋养着孩子的身心,影响孩子的成长。合格的家长懂得如何学习、倾听和言传身教做示范,营造宽松向上具有良好习惯的家风家规。家庭教育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本书作者将不同民族文化教育思想进行有机结合,她的家庭教育风格和理念值得更多中国家长参考借鉴。
——国际象棋世界冠军、教育学博士后 谢军 ★“我一直要求自己做一个人品端正的人,这个要求激励了我半个人生。我也要求自己的孩子和我一样,讲道德文明,把中国人的面貌展示给同胞看。”沙拉如是说。
——新民晚报 目录
序言 爱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一、好家风源自好父母
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真正的输赢在弯道
孩子的公德心就是家长的公德心
我很高兴妈妈你一直在学习
带孩子做志愿者
每个人挑一个有问题的梨
给孩子留自己画的空间
洗车的意义
二、好家规成就好教养
犹太人这样立家规
难产的蛋糕
怎样教孩子抵制诱惑
以生命的重量压制孩子碰毒
犹太人的契约精神
六小时后再吃冰激凌
仪态修养是最好的装饰品
敬畏之心不可丢,感恩之心不可少
宽容是一种力量
继父喜欢住我家
三、逆境磨出好家风
“模拟家境”,让孩子体验吃苦
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有偿教育≠用钱培养孩子
孩子不是你的附属品
及时给孩子精神“断奶”
隔代教育危害大
尊重而不放纵的淑女教育
狠心,也要适时伸援手
四、营造好家风的十大技巧
育儿如烹饪,要因材施教
用孩子的亮点打垮他的叛逆
让孩子了解家庭,融入家庭
以色列父母怎样“富养”女孩
父母是孩子的社交训练师
单亲家庭的幸福秘籍
亲子关系比教育更重要
发现孩子的兴奋点
将心比心,沟通无碍
金玉良言是父母最好的礼物
附录
精彩书摘
爱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我曾经也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妈妈,把三个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辛辛苦苦想成为一个100分母亲。孩子们当时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学习,不用洗碗,不用洗衣服,不用做饭,不用叠被子,我就是他们的“洗碗机”“洗衣机”“电饭煲”“清障机”,我曾为自己的能干骄傲,一个人带三个孩子维持一个家,孩子们跟其他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不需要为家里担心。直到移民到以色列,邻居大婶看到我事事为孩子包办,毫不客气地跟我说:“不要把你那种不科学的母爱带到以色列来,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天下父母没有不爱孩子的,但是,爱孩子要有分寸、有原则、有方法!”邻居大婶这句看似无情的话点醒了我,促使我去思考中国母亲与以色列母亲对孩子的爱有什么不同,促使我去寻找爱子秘籍,寻找正确的、科学的教子方法。
前一本书中,我重点提到了我对孩子的“狠心”,在家实行有偿教育机制,对孩子延迟满足,退后一步,不做管家做军事,让孩子们自己冲锋陷阵。那么,我是真的对孩子狠心吗?不是的!天下哪有不爱孩子的母亲!只是这份爱更理智、更科学。在这本书中我要告诉所有的父母:其实爱本身就是教育,就看我们的父母如何去爱。
中国人爱就是爱,教育就是教育,两者是分开的,而且容易走极端。爱的时候恨不得把整个世界搬到孩子面前,对孩子百依百顺,甚至超前、超量满足。教育的时候又肆意打骂,美其名曰是为孩子好才严格要求,实则是家长没能找到教育孩子的真正方法,以简单粗暴的打骂代替教育,这样的“严厉”不仅不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还将对孩子的内心造成极大的伤害。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一个听话的孩子,而是为了培养一个有独立人格、有自主生活能力而且内心充满爱的孩子。我们应当在爱中教育孩子,同时要教会孩子如何爱。
每个父母都爱孩子,但爱孩子并不简单,只凭一腔热爱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教育理念和方法不得当,就会适得其反。爱而有教,是一种智慧的考验。通过了考验,才有资格说:我爱孩子,爱得不肤浅。
……
前言/序言
拨乱反正,家国根基:一脉相承的传承与守护 古往今来,家风如同一面无声的镜子,映照着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塑造着个体生命的底色。它承载着祖辈的智慧与期许,也决定着子孙后代的品格与走向。当社会变迁,价值多元,如何传承优良家风,抵御不良侵蚀,成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时代必须面对的课题。《赢在家风》系列,以其深刻的洞察与真挚的关怀,旨在为现代家庭提供一份关于家风建设的行动指南,揭示那些历久弥新、熠熠生辉的家风密码,引领读者探寻“家”的真谛,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本书并非空泛的理论说教,而是以大量鲜活的案例、跌宕起伏的故事、以及充满智慧的人物对话为载体,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家风建设的核心要义。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个人成长、社会责任、乃至民族复兴的宏大叙事的缩影。作者以一种旁观者清醒的视角,审视着当下社会中存在的家风缺失、价值迷失等现象,并通过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情节,层层剥茧,展现了不同家庭在面对时代洪流时,如何坚守或迷失,又如何最终寻回那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一卷:守望初心,薪火相传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与高压力之下,许多家庭的凝聚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亲子关系疏远、代际沟通障碍、价值观念冲突,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棘手问题。本书的第一部分,便着力于探讨如何“守望初心”,即回归家庭最本质的意义——爱与责任。 书中通过描绘几个典型家庭的困境,比如事业成功的父母与叛逆的孩子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或是沉迷于物质享受的年轻一代对长辈的漠不关心,生动地展现了当下家庭教育的盲点与误区。作者并没有简单地批判,而是深入剖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往往并非道德沦丧,而是因为在追求外在成功的过程中,家庭内部的精神连接被削弱,沟通的桥梁被堵塞。 “赢在家风”,顾名思义,成功的根基在于家庭。第一卷的核心,便是强调家风的“传承”。这种传承并非简单的复刻,而是要在时代变迁中,将那些经过时间检验的优良品质,如诚实守信、勤劳节俭、尊老爱幼、知恩图报等,以新的形式,融入到新一代的血液中。书中通过讲述一些家族几代人始终如一地践行某种家风的故事,比如一个世代以“义”为先的家族,在风云变幻的时代里,始终保持着对承诺的坚守,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又或者一个以“勤”为本的家庭,即使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依然保持着劳动的光荣感,不懈奋斗,创造着属于自己的价值。这些故事如同点点星光,照亮了家风传承的道路,告诉我们,真正的财富,不仅在于物质的积累,更在于精神的富足。 作者特别强调了“言传身教”的力量。孩子是家庭的复印机,父母的言行举止,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成长。书中塑造了一些有智慧的父母形象,他们并非时刻板着脸说教,而是通过自己的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例如,一个在工作中兢兢业业的父亲,虽然话不多,但他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对待客户的诚信,都深深地刻在了儿子的心里,让他从小就明白责任的重要性。又或者一位母亲,即使生活拮据,也总是乐于助人,将仅有的食物分享给更需要的人,这种无私的爱,让女儿明白了善良与同情的价值。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却构成了家风最坚实的基石。 第二卷:拨乱反正,重塑价值 当今社会,信息爆炸,价值观念多元,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形成扭曲的价值观。本书的第二部分,便聚焦于“拨乱反正”,即如何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 这一部分,作者巧妙地设计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情节,展现了家庭在面对社会诱惑时所经历的挣扎与抉择。比如,书中有一个情节,一个原本品学兼优的孩子,因为沉迷于网络游戏,开始出现撒谎、偷窃等行为,让父母焦头烂额。然而,通过父母的耐心引导,以及家庭内部重新建立起的坦诚沟通,他们最终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并非孩子本性坏,而是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情感的支持。父母没有一味地责骂,而是主动去了解孩子内心的孤独与不安,并以此为契机,重新审视了家庭的沟通模式,最终帮助孩子走出了迷途。 “赢在家风”的“赢”,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足,更是精神上的强大。第二卷强调的“拨乱反正”,就是要帮助家庭成员辨别是非,区分善恶,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道德底线。书中通过一些极具戏剧性的冲突,比如家庭成员之间在金钱观、人生观上的巨大差异,展现了家风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然而,作者也通过描绘这些家庭如何克服困难,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传递出一种积极乐观的力量。 书中还深入探讨了“规矩”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规矩并非束缚,而是为了保护,是让家庭成员在有序的环境中健康成长。然而,规矩的建立,需要智慧与艺术。过度的严苛会引发逆反,而过于宽松则容易导致放纵。作者通过描绘一些家庭,如何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矩,并让孩子理解规矩背后的意义,最终培养出有责任感、有自制力的孩子。例如,一个关于“延迟满足”的教育理念,在书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让孩子们学会等待,学会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第三卷:家国情怀,宏图大展 家风的最终目的,并非仅限于维系家庭内部的和谐,而是要将这种优良品质,转化为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强大动力。本书的第三部分,将目光从家庭内部,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探讨“家风”如何与“家国情怀”相连接,共同构筑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这一部分,作者通过讲述那些在各自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追溯他们的成长轨迹,发现他们身上无一不闪烁着优良家风的光芒。无论是科学家、企业家,还是社会活动家,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就,除了自身的才华与努力,更离不开家庭从小给予的品格塑造。例如,一个从小被教育“精忠报国”的孩子,长大后投身国防事业,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又或者一个被灌输“服务人民”理念的家庭,其成员往往在工作中,能够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重,赢得广泛的赞誉。 “赢在家风”,最终要赢得的是一种社会担当,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书中强调,真正的家风,不仅仅是温良恭俭让,更包含着一种积极进取、敢于担当的精神。它要求家庭成员,在个人成长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将小家的幸福,融入到大家庭的繁荣昌盛之中。 作者还巧妙地将历史故事与现实案例相结合,展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家风对国家命运的影响。从古代的“家国同构”,到现代的“个人梦”与“中国梦”的融合,无不印证着,一个家庭的兴衰,与一个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优良的家风,能够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的公民,他们懂得感恩,懂得奉献,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本书的结尾,并非一个简单的故事收束,而是留下了一个开放性的思考。家风建设,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课题,它需要我们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个体,不断地去实践,去探索,去创新。作者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能够激发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让大家意识到,家风,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赢得人生、赢得未来的重要基石。 《赢在家风》,这是一本关于爱、关于责任、关于传承的书。它用温暖而有力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人物群像,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家庭永远是抵御风雨的港湾,家风永远是照亮前路的灯塔。只有将家风根植于心,践行于行,我们才能真正地“赢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为自己,为家庭,为国家,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