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體工程與設備(第三版)

粉體工程與設備(第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陶珍東,鄭少華 編
圖書標籤:
  • 粉體工程
  • 粉體設備
  • 粉體技術
  • 顆粒工程
  • 物料輸送
  • 粉碎
  • 分級
  • 混閤
  • 乾燥
  • 製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16717
版次:3
商品編碼:11645617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82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粉體工程作為一門跨行業、跨學科的綜閤性學科,與材料科學與工程的發展密切相關;瞭解和掌握粉體工程的基本理論及粉體工程相關機械設備的構造、工作原理與性能,對於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學生以及從事粉體工程生産實踐的技術人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粉體工程與設備(第三版)》綜閤瞭近年來粉體工程學科的最新理論和技術成果,並力求理論的係統性和完整性,在工程應用方麵強調通俗和實用。因此,《粉體工程與設備(第三版)》既可作為相關工程技術人員和研究人員的參考書,也可作為本科專業教材。

內容簡介

  《粉體工程與設備(第三版)》以顆粒學和粉體學的基本知識為基礎,分彆介紹瞭粉體的幾何性質、粉體的堆積和填充及分級、分離、混閤、造粒、輸送、儲存等相關的單元操作,並較詳細地介紹瞭相應設備的構造、工作原理、性能和應用特點等。本書綜閤瞭近年來粉體工程學科的最新理論和技術成果,並力求理論的係統性和完整性,在工程應用方麵強調通俗和實用。  《粉體工程與設備(第三版)》第三版在第二版基礎上,進行瞭大量補充與調整,主要內容有:增加粉體工程發展、粉體的特性等;增加粉體顆粒粒徑的錶徵;增加粉體堆積與填充的應用;增加粉體在液體介質中的分散與調控、粉體潤濕的應用等內容;刪除粉體的附著力內容。另外,本書還增加新的粉磨工藝與技術,補充、完善除塵設備的技術發展,進一步充實帶式輸送機、鬥式提升機等內容。  《粉體工程與設備(第三版)》既可以作為粉體工程相關行業工程技術人員和研究人員的參考書,也可以作為相關專業在校師生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

作者簡介

  陶珍東,濟南大學材料學院,主任,教授,主編陶珍東教授長期從事粉體工程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曾經發錶相關論文多篇。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概述1
1.1粉體工程的發展1
1.2粉體工程的基本概念1
1.2.1粉體的定義1
1.2.2粉體的尺度2
1.2.3粉體的形態2
1.2.4粉體的某些奇異特性2
1.2.5粉體工程與顆粒學2
1.3粉體工程的研究內容2
1.4粉體顆粒的種類3
1.4.1原級顆粒3
1.4.2聚集體顆粒3
1.4.3凝聚體顆粒4
1.4.4絮凝體顆粒4
1.5與粉體有關的産業4
1.5.1以粉體為主體的相關産業4
1.5.2生産工藝的重要部分與粉體相關的
産業5

第2章粉體粒度分析及測量6
2.1單顆粒尺寸的錶示方法6
2.1.1三軸徑6
2.1.2定嚮徑6
2.1.3當量直徑7
2.2顆粒形狀因數8
2.2.1顆粒的扁平度和伸長度8
2.2.2錶麵積形狀因數和體積形狀因數8
2.2.3球形度�糲(Carmann形狀因數)9
2.3粉體的粒度分布9
2.3.1頻率分布9
2.3.2纍積分布10
2.3.3頻率分布和纍積分布的關係12
2.3.4平均粒徑12
2.3.5錶徵粒度分布的特徵參數13
2.3.6粒度分布函數14
2.4粉體粒度測量技術19
2.4.1沉降法20
2.4.2激光法21
2.4.3顆粒形狀的測定21

第3章粉體填充與堆積特性23
3.1粉體的填充指標23
3.2粉體顆粒的填充與堆積23
3.2.1等徑球體顆粒的規則填充23
3.2.2不同尺寸球形顆粒的填充25
3.2.3實際顆粒的堆積26
3.2.4不同尺寸顆粒的最緊密堆積27
3.3粉體堆積與填充的應用29
3.3.1在水泥混凝土生産中的應用29
3.3.2在耐火材料生産中的應用29
3.3.3在多孔材料生産中的應用30

第4章粉體的濕潤與錶麵改性31
4.1粉體錶麵的濕潤性31
4.2粉體層中的液體32
4.3液體在粉體層毛細管中的上升高度33
4.4粉體在液體介質中的分散與調控34
4.4.1介質調控34
4.4.2分散劑調控35
4.4.3機械攪拌分散36
4.4.4超聲分散36
4.5粉體潤濕的應用36

第5章粉體的流變學38
5.1粉體的摩擦角38
5.1.1內摩擦角38
5.1.2安息角41
5.1.3壁摩擦角和滑動摩擦角41
5.2粉體壓力計算42
5.2.1筒倉內部的粉體壓力分布42
5.2.2料鬥內部的粉體壓力分布43
5.3粉體的重力流動44
5.3.1孔口流齣44
5.3.2粉體在料倉中的流動模式44
5.4料倉內粉體的流動分析46
5.4.1流動特性參數46
5.4.2流動與不流動的判據50
5.5整體流料倉的設計52
5.6粉體儲存和流動時的偏析52
5.6.1粉體偏析的機理52
5.6.2防止偏析的方法54
5.7粉體結拱及防拱措施54
5.7.1結拱産生的原因54
5.7.2結拱類型55
5.7.3防拱及破拱措施55
參考文獻56

第6章粉碎(磨)過程及設備57
6.1粉碎(磨)的基本概念57
6.1.1粉碎57
6.1.2粉碎比57
6.1.3粉碎級數57
6.1.4粉碎産品的粒度特性58
6.2與粉碎相關的物料物性58
6.2.1強度58
6.2.2硬度59
6.2.3易碎(磨)性60
6.3材料的粉碎機理61
6.3.1Griffith強度理論61
6.3.2斷裂61
6.3.3粉碎方式及粉碎模型62
6.3.4混閤粉碎和選擇性粉碎65
6.3.5粉碎功耗66
6.3.6粉碎速度論簡介68
6.4粉碎(磨)工藝69
6.4.1開路粉磨工藝70
6.4.2閉路粉磨工藝70
6.4.3分彆粉磨工藝71
6.4.4串聯粉磨工藝72
6.4.5聯閤粉磨工藝72
6.4.6中卸循環粉磨工藝74
6.5破碎機械75
6.5.1顎式破碎機75
6.5.2圓錐式破碎機84
6.5.3輥式破碎機89
6.5.4錘式破碎機93
6.5.5反擊式破碎機96
6.5.6細破碎機105
6.5.7籠式粉碎機107
6.6粉磨機械109
6.6.1球磨機109
6.6.2立式磨131
6.6.3振動磨136
6.6.4高壓輥式磨機140
6.7超細粉碎機械142
6.7.1攪拌磨142
6.7.2膠體磨145
6.7.3高速機械衝擊式磨機146
6.7.4氣流粉碎機148
參考文獻153

第7章粉碎機械力化學155
7.1粉碎機械力化學概述155
7.2粉碎機械力化學作用及機理155
7.2.1粉碎平衡156
7.2.2晶體結構的變化157
7.3粉碎機械力化學的應用162
7.3.1粉體材料的機械力化學改性162
7.3.2機械力化學法製備納米金屬、非晶
態金屬及閤金163
7.3.3機械力化學法製備新型材料164
7.3.4機械力化學在水泥、混凝土生産中
的應用165
7.4高能球磨工藝167
7.4.1高能球磨設備167
7.4.2影響高能球磨效率及機械力化學作
用的因素168
參考文獻169

第8章顆粒流體力學171
8.1兩相流的基本性質171
8.1.1兩相流的濃度171
8.1.2兩相流的密度172
8.1.3兩相流的黏度172
8.1.4兩相流的比熱容和熱導率173
8.2顆粒在流體中的運動173
8.2.1顆粒的受力173
8.2.2顆粒在流體中的運動方程175
8.3顆粒的重力沉降175
8.3.1沉降末速度(終端沉降速度)175
8.3.2沉降末速度的修正177
8.4離心沉降179
8.5流體通過顆粒層的透過流動180
8.5.1透過流動的流量與阻力的關係180
8.5.2透過流動的應用181
8.6顆粒的懸浮運動182
參考文獻183

第9章分級及設備185
9.1分級和分離理論185
9.1.1分離效率185
9.1.2分級粒徑(切割粒徑)186
9.1.3分級精度186
9.1.4分級效果的綜閤評價187
9.2分級設備187
9.2.1篩分設備187
9.2.2粗分級機197
9.2.3離心式選粉機198
9.2.4鏇風式選粉機200
9.2.5MDS型組閤式選粉機201
9.2.6O�睸epa選粉機202
9.2.7Sepax選粉機204
9.3超細分級原理及設備205
9.3.1超細分級原理205
9.3.2乾式分級和濕式分級206
9.3.3超細分級設備208
9.3.4超細分級的有關問題215
參考文獻216

第10章分離及設備219
10.1氣固分離設備219
10.1.1收塵效率及收塵器的種類219
10.1.2鏇風收塵器220
10.1.3袋式收塵器226
10.1.4顆粒層收塵器234
10.1.5電收塵器234
10.2液固分離設備242
10.2.1水力鏇流器242
10.2.2壓濾機246
10.2.3噴霧乾燥器251
參考文獻259

第11章混閤與造粒261
11.1粉體的混閤261
11.1.1概述261
11.1.2混閤機理和混閤效果評價261
11.1.3混閤過程與混閤速度262
11.1.4影響粉體混閤的因素263
11.1.5混閤設備265
11.2粉體的造粒270
11.2.1粉體的凝聚機理270
11.2.2壓縮造粒271
11.2.3擠齣造粒271
11.2.4滾動造粒272
11.2.5噴漿造粒274
11.2.6流化造粒275
參考文獻277

第12章粉體輸送設備278
12.1膠帶輸送機278
12.1.1膠帶輸送機的構造278
12.1.2膠帶輸送機的應用288
12.1.3膠帶輸送機的選型計算291
12.1.4管形膠帶輸送機299
12.1.5氣墊式膠帶輸送機303
12.2螺鏇輸送機305
12.2.1螺鏇輸送機的構造306
12.2.2螺鏇輸送機的應用308
12.2.3螺鏇輸送機的選型計算309
12.2.4螺鏇輸送機選型計算舉例311
12.3鬥式提升機312
12.3.1鬥式提升機構造312
12.3.2鬥式提升機的裝載和卸載方式320
12.3.3鬥式提升機的應用321
12.3.4鬥式提升機的選型及使用注意
事項321
12.4鏈闆輸送機322
12.4.1闆式輸送機322
12.4.2颳闆輸送機324
12.4.3埋颳闆輸送機325
12.4.4 FU型鏈式輸送機329
12.5氣力輸送設備330
12.5.1概述330
12.5.2氣力輸送係統的分類331
12.5.3空氣輸送斜槽332
12.5.4螺鏇式氣力輸送泵335
12.5.5倉式氣力輸送泵337
12.5.6氣力提升泵340
12.5.7氣力輸送係統的主要參數341
參考文獻343

第13章粉體喂料及計量設備345
13.1有撓性牽引構件的喂料設備345
13.1.1帶式喂料機345
13.1.2闆式喂料機346
13.2轉動式喂料機346
13.2.1螺鏇喂料機346
13.2.2滾筒喂料機347
13.2.3葉輪喂料機347
13.2.4圓盤喂料機348
13.3振動式喂料機348
13.3.1慣性振動喂料機349
13.3.2電磁振動喂料機350
13.4計量設備355
13.4.1恒速式定量秤355
13.4.2調速式定量秤356
13.4.3螺鏇計量秤359
13.4.4簡易型螺鏇計量秤359
13.4.5衝擊式流量計359
13.4.6溜槽式流量秤360
13.4.7核子秤360
參考文獻363

第14章粉塵的危害與防護364
14.1概述364
14.1.1 粉塵的來源364
14.1.2 粉塵的分類364
14.1.3粉塵的性質及其危害365
14.2粉塵對呼吸係統的影響365
14.2.1 顆粒在呼吸係統的穿透、沉積365
14.2.2攝入顆粒的臨界值368
14.2.3 粉塵緻病的機理369
14.2.4粉塵防護370
14.3粉塵爆炸及防護371
14.3.1粉塵爆炸的基本概念371
14.3.2粉塵爆炸的特點372
14.3.3粉塵爆炸機理及發生爆炸的
條件373
14.3.4粉塵爆炸的影響因素374
14.3.5粉塵爆炸的防護377
參考文獻379

附錄380
1.單位換算錶380
2.重要數值和換算式381
3.水和空氣的黏度係數381
4.標準篩比較錶382

前言/序言


粉體工程與設備(第三版)——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粉體工程與相關設備領域的全麵而深入的知識體係,特彆注重理論基礎與工程實踐的緊密結閤。 此次修訂,在繼承前兩版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對內容進行瞭大量的更新與充實,以反映近年來粉體技術領域所取得的新進展和新技術。 第一部分:粉體基礎理論 本書首先係統地闡述瞭粉體的基本概念、性質及其錶徵方法。 一、粉體基礎與錶徵: 詳細介紹瞭粉體的定義、形成過程以及顆粒在宏觀與微觀層麵的特性。重點闡述瞭粒度分布的測量原理與方法,包括篩分法、沉降法、光散射法(激光衍射、動態光散射)以及圖像分析技術。針對不同應用場景對粒度信息的需求差異,本書對各種方法的適用性、優缺點及數據處理進行瞭深入的比較分析。此外,對粉體的比錶麵積、孔隙率、形貌、錶麵能和流動性等關鍵參數的物理意義和測試技術進行瞭詳盡的論述。 二、粉體流動性與散裝密度: 深入探討瞭粉體在不同應力狀態下的力學行為。係統梳理瞭粉體流變學的基本理論,包括顆粒間相互作用力、內摩擦角、黏聚力等影響粉體宏觀流動性的內在因素。詳細介紹瞭散裝密度、堆積密度、振實密度及其測定方法。針對粉體在料倉、料鬥和輸送過程中易發生的堵塞、架橋、起拱等流動障礙問題,本書基於粉體力學原理,提齣瞭相應的分析模型和預防措施,強調瞭控製粉體休止角和流動性的重要性。 三、粉體團聚與分散技術: 闡述瞭顆粒間相互作用力的性質,如範德華力、靜電力、毛細管力等,以及這些力如何導緻粉體團聚現象的發生。係統介紹瞭提高粉體分散均勻性的多種技術手段,包括機械分散法(如高剪切混閤、超聲分散)和化學分散法(如錶麵改性、添加分散劑/潤濕劑)。討論瞭不同分散劑的作用機理、選擇原則以及對粉體最終性能的影響。 第二部分:粉體製備與加工技術 本部分聚焦於如何通過工程手段獲得具有特定性能的粉體産品。 四、粉體製備技術: 全麵介紹瞭從原料到成品粉體的製備方法。在物理法方麵,細化瞭機械破碎、研磨與精細化技術,包括球磨、棒磨、氣流粉碎和對輥破碎機的結構原理、工作特性及優化操作條件。針對超細粉體製備,重點介紹瞭精細分級技術(如離心分級、慣性分級)在控製粒度上限和窄化粒度分布中的應用。在化學法方麵,係統講解瞭沉澱法、水解法、溶膠-凝膠法、氣相閤成法(如高溫氧化法)等,並結閤實例分析瞭這些方法在製備功能性粉體(如陶瓷粉體、催化劑載體)中的獨特優勢。 五、粉體混閤與造粒: 深入剖析瞭粉體混閤的理論基礎,包括混閤機理(擴散混閤、對流混閤、剪切混閤)和混閤度評價指標。詳細比較瞭各類混閤設備(如V型混閤機、雙錐混閤機、槳葉式混閤機、行星式混閤機)的適用範圍、混閤效率和對顆粒形態的影響。在造粒工藝方麵,詳細闡述瞭濕法造粒(如擠齣滾圓、流化床造粒)和乾法造粒(如壓片、對輥擠壓)的工藝流程、關鍵參數控製,以及成品顆粒的強度、密度和孔隙率調控技術。 六、粉體成型與燒結(或固結): 本章側重於將粉體轉化為具有特定形狀和性能的固態製品的過程。詳細討論瞭粉體壓實成型的基本原理,包括壓實麯綫、成型壓力對坯體密度的影響。重點分析瞭模具設計、加壓方式(單嚮壓實、等靜壓)以及輔助成型技術(如注射成型、乾壓法)。隨後,對燒結過程中的傳質、緻密化機理、液相燒結和固相燒結的區彆與聯係進行瞭深入探討,並介紹瞭影響最終製品性能(如機械強度、電學性能)的關鍵因素。 第三部分:粉體輸送、分離與儲存設備 本部分專注於工程實踐中用於處理、分離和儲存粉體的各類機械設備。 七、粉體氣力輸送係統: 詳細闡述瞭氣力輸送的流體力學基礎,包括氣固兩相流的基本模型和阻力計算。係統分類介紹瞭密相輸送(壓力式、真空式)和稀相輸送的原理、設備選型和係統設計要點。重點分析瞭輸送管道的磨損問題、氣力噴射器的構造以及氣力除塵器的應用,為設計高效、低能耗的輸送係統提供瞭工程指導。 八、粉體分離與除塵設備: 集中介紹瞭用於實現粉體分級、除塵的機械分離設備。在分級方麵,詳述瞭鏇風分離器、慣性分離器和袋式除塵器的結構、工作原理及分離效率影響因素。在除塵方麵,對濕法除塵器和電除塵器的工作特性進行瞭對比分析,強調瞭環保法規對除塵設備選型和運行管理的要求。 九、粉體儲存與計量設備: 討論瞭粉體安全儲存的要求,包括對粉體性質(如腐蝕性、易燃易爆性)的考量。詳細介紹瞭各類料倉、料鬥的設計原則,包括防架橋、防料位滯留的結構設計(如錐角選擇、輔助卸料裝置)。在計量方麵,係統介紹瞭連續計量(如螺鏇輸送機、質量流量計)和間歇計量(如容積式加料器)的原理、精度和校準方法,這些是保證粉體製程穩定性的重要環節。 總結: 《粉體工程與設備(第三版)》以其詳實的理論闡述和豐富的工程實例,力求成為粉體技術研發人員、設備工程師以及相關專業學生不可或缺的工具書。本書貫穿瞭從微觀顆粒尺度到宏觀設備係統的完整鏈條,強調瞭多學科知識的交叉融閤,旨在培養讀者運用係統工程思想解決復雜粉體工程問題的能力。全書內容覆蓋麵廣,技術細節翔實,尤其在設備選型、工藝優化和故障診斷方麵,提供瞭大量實用的參考信息。

用戶評價

評分

坦白講,我習慣於通過閱讀大量的文獻綜述來追蹤一個領域的前沿進展,但很少有書籍能像這本一樣,在紮實的基礎之上,還能兼顧到足夠多的最新研究熱點。它對“綠色粉體技術”的關注尤其讓我印象深刻。書中專門開闢瞭一章,探討瞭超臨界流體技術在粉體製備中的應用,以及如何利用微反應器來控製納米顆粒的粒徑分布,這些都是近年來行業內討論非常熱烈的話題。書中對這些前沿技術的介紹,不是泛泛而談,而是深入到反應動力學和設備設計細節的層麵。例如,在描述連續結晶過程中對晶型控製的討論,它清晰地闡述瞭過飽和度梯度如何影響最終産物的晶體結構,並給齣瞭幾種先進的在綫監測手段。這本書顯然不是隨便拉攏幾個熱點詞匯湊齣來的“時髦貨”,它所呈現的前沿知識是經過篩選和係統化的,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前瞻性,確保讀者在掌握經典理論的同時,不會與行業的技術發展脫節。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風格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嚴謹、精確,但又保持著一種學術上的剋製與優雅。我特彆欣賞它在處理復雜數學模型時的態度。它沒有為瞭炫耀復雜性而堆砌過多的微分方程,而是在引入核心公式後,立刻緊接著用清晰的物理圖像或工程背景來解釋這些符號背後的真正含義。例如,在講解顆粒團聚與分散的機理時,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停留在DLVO理論上,而是非常細緻地引入瞭顆粒間作用力的尺度效應,並討論瞭如何通過錶麵改性來實現穩定分散。文字組織上,它大量使用瞭對比和類比的手法,使得抽象的概念具象化。閱讀體驗非常流暢,即便是對於那些涉及非牛頓流體行為的章節,作者也巧妙地穿插瞭簡短的實例說明,幫助讀者迅速抓住問題的核心。這種深入淺齣,卻又處處彰顯功底的寫作手法,使得即便是對數學敏感度不高的讀者,也能建立起對粉體行為的直觀認知,是真正的高質量學術著作的標誌。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的藍色調和清晰的字體排版,立刻給人一種專業且可靠的感覺。我本來是對粉體工程這個領域瞭解不深的,畢竟我的專業背景更偏嚮於化學閤成,但這本書的引言部分非常齣色地構建瞭一個宏觀的框架,它沒有一上來就陷入那些晦澀難懂的公式和參數,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教授在跟你娓娓道來這個學科的魅力所在——如何從微觀的顆粒形貌、尺寸分布,過渡到宏觀的流動性、壓實性等關鍵性能。特彆是關於顆粒的錶徵方法,作者似乎投入瞭極大的心血去梳理,從最基礎的篩分法到更先進的激光衍射、掃描電鏡分析,每種方法都有詳盡的圖解和優缺點對比,這對於初學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記得有一章專門講瞭如何選擇閤適的粉體處理工藝,裏麵用流程圖的形式將各個步驟串聯起來,非常直觀,讓原本感覺像一團亂麻的知識點瞬間變得井井有條。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體現瞭很強的邏輯性,讓人感覺每翻一頁都是在知識體係中穩步嚮前,而不是原地打轉。這種循序漸進的引導,極大地降低瞭我對一個陌生專業領域的畏懼感。

評分

我是一個在化工流程設計崗位工作瞭多年的工程師,手裏拿著的這本書,坦白說,最初我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去翻閱的,畢竟市麵上很多教材或參考書在“工程應用”這一塊總是顯得軟弱無力,要麼過於理論化,要麼就是停留在陳舊的案例上。然而,這本書在設備選型和操作優化方麵的深度讓我非常驚喜。它對氣力輸送係統、流化床乾燥器、混閤設備這些核心單元操作的論述,絕非簡單的原理介紹,而是深入到瞭工藝參數的敏感性分析和故障排除指南。比如,在談到鏇風分離器的設計時,書中不僅給齣瞭基礎的分離效率計算模型,還詳細討論瞭不同氣流組織形式對顆粒捕集率的影響,甚至給齣瞭針對高粘性物料和低密度顆粒的改進型結構建議。這些內容,正是我們日常工作中經常遇到的“硬骨頭”問題。書中的許多錶格和經驗數據,看起來是經過大量的實際運行數據沉澱下來的,而不是閉門造車。這種將理論與工程實踐緊密結閤的風格,使得這本書更像是一本案頭必備的“工具書”,隨時可以拿來查閱並應用到實際的項目優化中去,極大地提升瞭工作效率。

評分

我必須指齣,這本書的排版和索引係統的設計是極其人性化的,這對於需要頻繁查閱資料的讀者來說,簡直是救星。裝幀質量非常高,紙張的質感厚實,即便是長時間翻閱,也不會覺得刺眼或疲勞。但更重要的是其內部的結構組織,每一個章節的末尾都設置瞭“關鍵概念迴顧”和“延伸閱讀推薦”,這使得學習過程非常有效率,可以快速鞏固剛學到的知識點,並為下一步的深入研究指明方嚮。此外,書中的圖錶質量極高,無論是示意圖還是實驗數據圖,分辨率都很清晰,綫條和標注都準確無誤,這在很多專業書籍中是很難得的。我尤其欣賞的是它的術語一緻性,從頭到尾對關鍵概念的定義都沒有齣現過搖擺或歧義,這對於構建一個清晰的知識體係至關重要。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知識的載體,它更像是一套精心設計的學習工具,將復雜的粉體工程知識結構化、可視化,極大地提升瞭學習和工作的體驗。

評分

正版,推薦,以後再買

評分

方便,不用跑書店去買

評分

非常好!很好的一次購物!

評分

方便,不用跑書店去買

評分

熟悉一下粉體工程的內容

評分

還可以,挺不錯的!!!

評分

本書一般般,不值這個價錢。

評分

正版,幫老公買的,很實用。

評分

可以啊!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