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沙州漢族人民趁吐蕃勢力衰弱時,在張議潮的領導下舉行起義,趕走吐蕃鎮將,並遣使取道天德軍(今內濛古烏梁素海東南緣)上錶唐朝,報告沙州的歸復。接著,張議潮又遣兄張議潭攜瓜﹑沙﹑伊﹑西﹑甘﹑肅﹑蘭﹑鄯﹑河﹑岷﹑廓等十一州的地圖﹑戶籍奉獻給朝廷,這錶明河西地區又重為唐有。大中五年朝廷纔得到錶奏,決定在沙州置歸義軍,以張議潮為歸義軍節度使﹑十一州觀察使。鹹通初議潮又收復涼州,八年(867),議潮入朝長安( 據推測,很有可能是到長安為質),行前命其侄張淮深主持歸義軍軍政事務。
評分購買。 打開書本,書裝幀精美,紙張很乾淨,文字排版看起來也非常舒服非常的驚
評分越做越好。
評分京東正版,學術精品,值得推薦,認真研讀。
評分好
評分你的心情變得快樂。讀書也是一種休閑方式,一種娛樂的方式。讀書可以調節你的身
評分唐宣宗大中五年(851)至約宋仁宗景三年(1036)的沙州地方政權。沙州即自漢至隋的煌郡,唐初改名為沙州,下轄煌﹑壽昌二縣,州治煌(今甘肅敦煌縣城西)。 沙州地處河西走廊西端,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站口。唐在沙州城內駐有豆盧軍四韆三百人,隸屬於河西節度使(駐涼州)。 安史之亂時,唐朝徵調隴右﹑河西諸軍入援內地,吐蕃乘虛進攻隴右﹑河西,約在廣德二年(764)或稍後攻陷涼州(今甘肅武威),大曆元年(766)又陷甘州(今甘肅張掖)﹑肅州(今甘肅酒泉),唐移河西節度使治沙州。沙州和內地的交通被阻絕,但沙州人民仍堅守其地,直到德宗貞元三年(787)纔投降。從此沙州被吐蕃貴族統治六十餘年。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沙州漢族人民趁吐蕃勢力衰弱時,在張議潮的領導下舉行起義,趕走吐蕃鎮將,並遣使取道天德軍(今內濛古烏梁素海東南緣)上錶唐朝,報告沙州的歸復。接著,張議潮又遣兄張議潭攜瓜﹑沙﹑伊﹑西﹑甘﹑肅﹑蘭﹑鄯﹑河﹑岷﹑廓等十一州的地圖﹑戶籍奉獻給朝廷,這錶明河西地區又重為唐有。大中五年朝廷纔得到錶奏,決定在沙州置歸義軍,以張議潮為歸義軍節度使﹑十一州觀察使。鹹通初議潮又收復涼州,入朝的故事。
評分唐宣宗大中五年(851)至約宋仁宗景三年(1036)的沙州地方政權。沙州即自漢至隋的煌郡,唐初改名為沙州,下轄煌﹑壽昌二縣,州治煌(今甘肅敦煌縣城西)。 沙州地處河西走廊西端,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站口。唐在沙州城內駐有豆盧軍四韆三百人,隸屬於河西節度使(駐涼州)。 安史之亂時,唐朝徵調隴右﹑河西諸軍入援內地,吐蕃乘虛進攻隴右﹑河西,約在廣德二年(764)或稍後攻陷涼州(今甘肅武威),大曆元年(766)又陷甘州(今甘肅張掖)﹑肅州(今甘肅酒泉),唐移河西節度使治沙州。沙州和內地的交通被阻絕,但沙州人民仍堅守其地,直到德宗貞元三年(787)纔投降。從此沙州被吐蕃貴族統治六十餘年。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沙州漢族人民趁吐蕃勢力衰弱時,在張議潮的領導下舉行起義,趕走吐蕃鎮將,並遣使取道天德軍(今內濛古烏梁素海東南緣)上錶唐朝,報告沙州的歸復。接著,張議潮又遣兄張議潭攜瓜﹑沙﹑伊﹑西﹑甘﹑肅﹑蘭﹑鄯﹑河﹑岷﹑廓等十一州的地圖﹑戶籍奉獻給朝廷,這錶明河西地區又重為唐有。大中五年朝廷纔得到錶奏,決定在沙州置歸義軍,以張議潮為歸義軍節度使﹑十一州觀察使。鹹通初議潮又收復涼州,入朝的故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